春浙教版语文四上《雨中——赵丽宏》作者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9.50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赵宗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记者站副站长,文章节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江潮》。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著书颇丰,代表作品《家》、《春》《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
汉族。
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秉臣,后字圣陶。
江苏省苏州市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类科学家,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昆虫界的“维吉尔”。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作者简介
赵丽宏,青年散文家,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
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
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
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后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
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
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赵丽宏简介黄山谷和水仙作者:赵丽宏冬去春来,水仙花在很多人家的案头静静开放,倾吐幽香,传送着令人神往的春天气息。
开花的水仙也许是亲友所赠,清芬是人间的气息;如果是自家培养,那么这盆中绿叶和鲜花,便是你用勤劳和真诚邀请来的凌波仙子。
想写一篇古人吟咏水仙的文字,却发现,在中,基本没有提到水仙的诗作。
温庭筠有一首《水仙谣》,不是写花,而是写水中的神仙:“水客夜骑红鲤鱼,赤鸾双鹤蓬瀛书”。
在唐代,水仙大概还是罕见的花卉,大多数诗人不认识它们。
大量出现描写水仙的,是在宋代。
中,吟水仙的作品不计其数。
说实话,宋词中很多吟咏水仙的作品,我并不喜欢,或是写得浓艳,或是写得酸涩,不合水仙清幽淡雅的品格。
宋代的诗人中,写水仙最多的,是黄庭坚,我读到过的就有七首。
写水仙出色的,也是黄庭坚,水仙的美妙和特质,在他的诗中都能体会到。
他有两首吟水仙的七绝,以通俗的言辞很形象地写出了水仙的特点。
第一首:“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坏能开黄玉花。
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
水仙能在普通环境中生长,力强,虽有国色天香之姿,却没有高贵的架子,被普通百姓亲近喜欢,是很自然的事情。
第二首:“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荼蘼倒,只此寒梅无好枝”。
只需一盆清水,水仙便可以将自己的生命绽放的过程美妙地展现,其形色,其幽香,在百花园中自可称绝。
一次,一位名叫王充道的朋友送给黄山谷五十枝水仙,他写了一首七律,诗前有短序:“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全诗如下:“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肯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这首以水仙拟人的诗写得飘逸灵动,“含香体素欲倾城”,是对水仙的极高评价。
诗中还提到另外两种花,山矾和梅花,“矾弟梅兄”,不知出典何处,杨万里写水仙的诗中也有“银台金盏何谈俗,矾弟梅兄未品公”之句。
山矾花,是一种白色的小花,有幽香,花朵类似水仙,但小得多,所以被喻为水仙的弟弟;而梅花,当然是兄长了;在弟兄之间的水仙,则是清灵水秀的女子,是凌波仙子。
《秦兵马俑》雨中(作者:赵丽宏)傍晚,天边飘来一朵暗红色的云。
天还没黑,就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
湿漉漉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河。
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撑着的雨伞,仿佛是浮在水面的点点花瓣。
偶尔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一个年轻的姑娘蹬着一辆运货车,急匆匆地奔来。
车上装着两大箩筐苹果,红红的,堆得冒出了箩筐。
也许是心急,也许是路滑,到了马路拐弯的地方,车子一歪,一个箩筐翻倒在马路上,又圆又红的大苹果滴溜溜地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蹦着跳着,蹦到了马路中间,跳到了马路对面。
姑娘赶紧从车上下来,慌手慌脚地捡苹果。
数不清的苹果滚得满地都是,哪里捡得过来呢!正在这时候,远处一辆大卡车嘟嘟叫着,正向这边开过来。
一群孩子跑过来,七手八脚地捡起苹果来。
姑娘直起身子,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万一是一帮淘气包,每人捡了几个就一哄而散,挡也没法挡呀!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仿佛看出了她的心思,走到她身边说:“别着急,大姐姐,保证一个也不会少!”他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大声叫道:“萍萍、滔滔、苏瑞,来,咱们封锁交通!”几个小伙伴立刻站成一排,挥动着红领巾,向驶近的大卡车大声喊:“停一停!停一停!”大卡车停下来了。
司机是个小伙子,他把头伸出窗外一瞧,笑了,然后跳下车,和孩子们一块儿捡起苹果来。
一辆小轿车停下来了,走下来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还有路边过往的行人,都来帮着捡撒了一地的苹果。
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
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
那位运苹果的姑娘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帮着捡苹果的人已经消失在雨帘里了。
孩子们嬉笑着撑着伞,唱着歌儿走了。
大卡车开走了。
小轿车也开走了。
满满一箩筐大苹果,又回到了货车上。
注:本文选用时有改动。
四年级语文【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朱自清的散文《雨中》批注朱自清(年11月22日—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年开始发表诗歌。
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年8月12日逝世于北平,年仅50岁。
东风里,/掠过我脸边,/星呀星的.细雨,/是春天的绒毛呢。
《细雨》就是朱白清年尝试创作的一首迷人的小诗。
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出生江苏扬州。
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他以散文创作而闻名于世于现代文坛,但对新诗的创作也就是花掉了不少心血的。
他的诗歌,形式多种多样,大诗就是其中之一。
《细雨》这首小诗以凝练、暗示的手法,极为俭省的笔墨勾勒出了东风化雨、生机盎然的春风细雨图,渲染了一种清新轻盈的意境,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春之来临的喜悦心情。
诗人在语言运用上颇见到功力。
特别就是用“绒毛”去比喻春天的细雨,精确地把握住了具体内容物象的特征,直白地把春雨的修长、轻忽、暖融等特点形容妥当了。
以“星”形容雨之细小,已就是不同凡响,然后,“绒毛”之喻则更是塞伦丁省人的视觉、感觉和触觉,不仅把“星”抽象化了,而且也代普雷了“东风里”这一特定环境,从而进一步把春雨这一形象加强了。
创作背景《细雨》就是朱自清年尝试创作的一首迷人的小诗。
他以散文创作而闻名于世于现代文坛,但对新诗的创作也花掉了不少心血的。
他的诗歌,形式多种多样,大诗《细雨》就是其中之一,就是作者为了抒发自己对冬天过去、春回大地的惊讶心情而创作的。
作者简介(按文章先后排序)赵丽宏赵丽宏,散文家。
诗人。
上海市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上海诗人》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窖座教授。
曾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奖。
散文集《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20XX年获塞尔维亚斯梅德雷沃金钥匙国际诗歌奖。
20XX年获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
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发表出版。
莫言莫言,原名管谨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
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1986年发表的《红高粱》成为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XX年莫言凭借《蛙》荣获茅盾文学奖。
20XX 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季志敏季志敏。
笔名欧阳江畔。
资深媒体人。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祖籍山东威海。
20XX年冬鲁迅文学院第24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毕业。
已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180万字。
作品曾三次被省级报刊连载。
长篇报告文学《我的浑河爱情》获第四届辽宁文学奖。
《沿着生命行走——我从楼兰跑到鼓浪屿》连获中国作家优秀奖。
辽宁报告文学学会成立20周年新作品奖,第六届辽宁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提名。
20XX年7月,《这世界不哭》获第十五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报告文学二等奖。
王白桥王白桥。
1973年生于江苏扬州,毕业于扬州大学。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美学学会会员,扬州大学“扬州八怪”研究所研究员,扬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著有评论《萧娴评传》。
童书《恐龙方舟》等。
周祥林周祥林,字若溪,号青堂,又名平江,平江锁金。
斋号若溪草堂、青堂、草青堂、豆阁、明和书屋。
书法家,画家,导演。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周祥林工作室导师。
热点作家15 赵丽宏一、人物简介赵丽宏,1952年出生于上海,作家、散文家、诗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
2014年被授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荣誉院士荣衔。
二、代表作品赵丽宏计有十余篇作品收入中国大陆各地、香港和新加坡语文教材,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
作品《山雨》《与象共舞》《顶碗少年》被收入人教版、沪教版的中小学语文课本。
《望月》《蝈蝈》《学步》《囚蚁》等作品被收入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课本。
《为你打开一扇门》《周庄水韵》《假如你想做一棵腊梅》、《在急流中》《黄河船夫曲》《晨昏诺日朗》《炊烟》《青鸟》作品被收入全国各地以及香港和新加坡的中学语文课本。
三、荣誉金榜散文集《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作品另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上海文学艺术奖等多种奖项。
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
组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意、日、韩、保加利亚、乌克兰、塞尔维亚等文字在国外发表、出版。
散文《与象共舞》、《顶碗少年》被收入人教版、沪教版的中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
散文《山雨》被收入人教版的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
《望月》具体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34-136页、《蝈蝈》、《学步》、《囚蚁》等作品被收入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课本。
《为你打开一扇门》、《周庄水韵》、《假如你想做一棵腊梅》、《在急流中》、《黄河船夫曲》、《晨昏诺日朗》、《炊烟》、《冰鸟》作品被收入全国各地以及香港和新加坡的中学语文课本。
2013年荣获塞尔维亚斯梅德雷沃金钥匙国际诗歌奖。
《学步》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具体在第八单元“告别童年”第一课;语文版2003年初审通过版本的108至109页。
人物简介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
笔名曾用过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
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
因不满剧团的方针,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与李元庆等开展革命音乐活动。
后回上海参加剧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并在联华影业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为左翼进步电影、话剧、舞台剧作曲。
1933年在创作上初试锋芒,创作了《开矿歌》、《卖报歌》、使人耳目一新。
1934年是他的“音乐年”,《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都是这一年完成的。
1935年,写下了《梅娘曲》、《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铁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国后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却为八部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合奏四首、口琴曲两首,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
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生前未出版)。
1935年到日本,准备经欧洲去苏联求学,不幸于游泳时溺死于藤泽市鹄沼海中。
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金蛇狂舞》: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灌成唱片。
《倒八板》是《老六板》的变体。
它将后者的尾部变化发展,作为乐曲的开始,故俗称《倒八板》。
第二段又将原曲中的“工”更换成“凡”,转入上四度宫调系统,情绪趋于明朗热烈,故也称它为《凡忘工》或《绝工板》。
朱自清的主要作品_作文素材朱自清的主要作品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朱自清的主要作品,感谢您的阅读!关于主要散文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
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
”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
《雪朝》(1922年;文学研究会的成员的合集)《毁灭》(1923年;长诗)《踪迹》(1924年;朱自清首本诗与散文集)《背影》(1928年)(被选入上海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语文教科书第五课、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科书)《春》(1930年)(被选入人教版初一上语文教科书第11课、浙教版六年级下语文教科书、上海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语文教科书、鄂教版七年级下教科书第六课、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科书第十四课) 《欧游杂记》(1934年)《你我》(1936年)《伦敦杂记》(1943年)《匆匆》(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人教版’六年级教科书第2课鄂教版六年级教科书)语文论述《新诗杂话》《经典常谈》《诗言辨志研究》《标准和尺度》《语文零拾》《论雅俗共赏》《书评与议文》《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出版、开明《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年出版、古籍《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年出版著作书目《雪朝》(诗集)1922,商务《踪迹》(诗与散文)1924,亚东图书馆《背影》(散文集)1928,开明《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开明《你我》(散文集)1936,商务《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开明《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开明《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文光《诗言志辨》(诗论)1947,开明《新诗杂话》(诗论)1947,作家书屋《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文光《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名山书屋《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观察社《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开明《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古籍《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三联《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百花《朱自清全集》(1-3卷)百花《朱自清散文选集》1996,江苏教育出版社《朱自清散文全集》1990,。
《雨中》-雨中赵丽宏阅读答案《雨中》:雨中赵丽宏阅读答案《雨中》教学设计《雨中》是人教社六年制小语第六册第四组课文,作者在文中讲述的是一位年青姑娘在阴雨的傍晚拉车运货,车子一歪,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过路人主动帮她拾苹果的事,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互助精神。
文章融绘景、叙事、抒情、写人于一体。
教学本课时,笔者根据教材特点,有机地向学生实施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挖掘教材中的美感资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绘景:领略情境美。
情境美的欣赏,主要是自然物的形成美引起人们的精神愉悦。
欣赏时,笔者引导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性格情趣等方面赋予对象以一定的社会内容。
1、激趣:大家经常看到许多自然现象,比如雨雾、风雪、雷电你留心观察过吗?谈谈你的见闻和当时的感受。
2、绘图:傍晚,在雨中的马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运用读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头、经过、结束)进行综合概括。
二、叙事:鉴赏语句美。
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的。
对语句的鉴赏,应该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也即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
1、领略雨景,感悟写法: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闪闪发光的河点点花瓣穿梭的小船各指的是什么?再连起来想想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景色。
2、抓重点词,美读课文:笔者指导学生学习捡苹果片断,抓住跑过来、七手八脚等词,品味孩子们动作的快、乐于助人的品质;抓住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中宁静和热闹的鲜明对比,映出雨中宁静的马路上闪现出白发苍苍的老人、机灵开朗的青年人、天真可爱孩子们的身影,感受脚步声、说笑声构成的一首人间真善美的交响曲。
3、交流心得,品词赏句:结合课后思考练习3,引导学生自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做点睛之笔的点拨。
三、抒情:体验情感美。
文学作品主要是以情感人的,而牵动读者心弦,折腾读者情感的东西不是别的,恰恰是奔泻流淌在作品中的情,一种真实的情。
部编版【任大霖】
浙江萧山人。
1947年考入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在校参加进步的文艺社团活动。
开始业余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杭州解放后,以学生代表出席了杭州市各界代表大会。
1949年7月,参加杭州青年干部学校,学习两个月后,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浙江省委工作。
70年代中,担任《朝霞》编辑室负责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上海文艺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主任。
1980年8月,回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担任编审。
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
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精品]艾青.春doc《艾青》是中国现代诗人、文学家、翻译家,也是画家。
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
他的笔名是艾青,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艾青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民、对社会的关注。
他的诗歌《春》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春》这首诗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诗歌的前三行,描写的是春天的气息和万物的复苏。
作者用“微风拂过草原”和“太阳照耀着大地”等生动的词语,描绘出春天的到来和万物的复苏。
这一部分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第二部分是诗歌的第四行到第八行,描写的是春天的花朵和蜜蜂的忙碌。
作者用“桃花开了又谢”和“蜜蜂采蜜忙”等生动的词语,描绘出春天的花朵和蜜蜂的忙碌。
这一部分通过描绘春天的花朵和蜜蜂的忙碌,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第三部分是诗歌的第九行到第十二行,描写的是春天的河流和村庄。
作者用“河水潺潺流淌”和“村庄炊烟袅袅”等生动的词语,描绘出春天的河流和村庄。
这一部分通过描绘春天的河流和村庄,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
《春》这首诗,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珍视。
在整首诗中,艾青用他的诗歌才华和对生命的感悟,将春天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艾青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真挚的情感,更蕴含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象生动且富有感染力,使得他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春》这首诗也是艾青创作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命的感悟,展现了艾青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是我们在欣赏艾青作品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之一。
朱自清主要代表作品朱自清,现代诗人、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等。
朱自清代表著作品集:《雪朝》(诗集)1922年商务《踪迹》(诗与散文)1924年亚东图书馆《背影》(散文集)1928年开明《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年开明《你我》(散文集)1936年,商务《伦敦杂记》(散文集)1944年,开明《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年,开明《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年,文光《诗言志辨》(诗论) 1947年,开明《新诗杂话》(诗论)1947年,作家书屋《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年,文光《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年,名山书屋《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年,观察社《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开明《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年,古籍《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年,三联《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年,百花《朱自清全集》(1-3卷)1988年,江苏教育(未出齐),其中《匆匆》被选入小学6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
朱自清三大类著作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代表佳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第二第三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
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