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系统声环境测试报告声学特性
- 格式:docx
- 大小:286.60 KB
- 文档页数:13
在室内扩声声场设计中,国家有相关的行业标准,标准是量化的指标,靠经验只能定性的分析,不能定量的分析,怎样才能知道一个扩声声场设计达到了国家相关的行业标准(或者是以科学的态度作扩声设计),这需要有定量的分析手段。
下面就衡量声音的大小的指标作简单的说明:扩声系统指标中第一项指标为“最大稳态声压级”,声压级简单讲就是听到的声音大小,单位为dB (分贝),,在设备指标中声压级相差3 dB为输出功率相差一倍,音箱的最大声压级(也就是音箱的输出的最大声音)是音箱的额定输出功率(非峰值功率)的函数加上音箱灵敏度之和,计算公式为:音箱最大声压级(SPL)=音箱的灵敏度(1W/m)+10log音箱的额定输出功率也就是音箱的输出声音大小是由音箱的额定功率与音箱的灵敏度共同决定的。
例如;某音箱(100w,灵敏度90 dB)代入上式:音箱最大声压级(SPL)=90(1W/m)+10log100=110dB某音箱(200w,灵敏度87 dB)代入上式:音箱最大声压级(SPL)=87(1W/m)+10log200=110dB从以上计算可看出,100w,灵敏度90 dB的音箱与200w,灵敏度87dB的音箱放出来的声音一样大。
以上的是距音箱1米处的声压级,在计算距离音箱多少米处的声压级的为;音箱的最大声压级减去距离的函数,计算公式为:距音箱某米处的最大声压级(SPL)=音箱最大声压级(dB)-20log距离(米)例如:计算上面的音箱距离10米处的最大声压级,代入上式:距音箱10米处的最大声压级(SPL)=110(dB)-20log10(米)=90dB以上的计算公式是在音箱轴线计算的,如与音箱有轴线偏离角,则需再减偏离角的函数,一般在估算时不做要求,在音箱的辐射角的范围内,音箱轴线与辐射角边缘相差6dB,可根据这进行估算。
在室内有多只音箱的情况下,某点的最大声压级(单声道扩声,就是每只音箱的信息是相同的)的手工计算较为复杂,与室内的临界混响有关(含房间的吸音系数和空间大小),与每只音箱到达此点的延时时间有关,简单的讲就是;每只音箱距此点的最大声压级相加的和的函数在加上此点的临界混响时间内的混响声压级与直达声声压级的差(不知这样表述是否可以说清楚)。
声场测试报告一、设计规范及标准根据舞台的基本使用功能和定位并参照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音响扩声系统设计规范WH/T38-2009《舞台扩声系统跳线柜、综合接线箱、地板接线盒设置规范》WH/T39-2009《专业音频和扩声用扬声器组件实用规范》WH/T318-2003《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JGJ 57-2000/J 67-2001《剧场建筑设计规范》;GB 4959-95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J 76-84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JGJ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T 14476-93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WH/T25-2007)《剧场等演出场所扩声系统工程导则》GB/T 14197-93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ITU-R BT. 601-2 供演播室使用的数字电视编码标准;ITU-R BT. 711 供分量数字演播室使用的同步基准信号;GY/T 156-2000 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GY/T 158-2000 演播室数字音频接口;AES3 供数字伴音工程线性表示数字伴音数据的串行传输格式;AES11 供数字伴音工程在演播中使用的数字伴音设备的同步规格;GB 3174-1995 PAL-D 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二、多功能演播厅声场设计说明根据场景布局、实用面积,结合系统功能现实(文艺活动兼报告型会议、培训等等),我们选择主/辅/超低/返听扩声模式进行声场扩声。
本系统采用了48路扩展性强、处理功能强大、兼容性好、个性化、多场景方便方便每个操作者和每场演出、无线调音功能的数字调音台为核心进行音频系统主控制,无线手持、无线头戴、人声/乐器、合唱、鹅颈电容会议话筒对人声进行拾取,随后将初次拾取到的人声信号(人声信号先进入数字调音台综合管理)通过专用的传输线缆传输到调音台,接着输出到效果器进行初次音质处理、修正、根据使用环境适当的添加音频效果后输入至调音台进一步的对音质处理(增益、MIC 前置放大器、均衡、单/立体声输出等等),这时通过调音台末端输出到12进12出音频数字矩阵处理器,运用其内置功能进行处理(输入信号进行压限、延时、均衡等操作,此操作有益系统的正常运行、设备安全、声场音质的均匀),最后分频器进行音频信号处理分频,将音频电声信号一分为三进入扩声系统的信号电声放大部分,此部分是通过与扬声器技术参数相匹配的主/辅/超低频功率放大器对电声信号进行电功率放大,让音频可以有足够的功率去推相应的主/辅/超低频扬声器(也是系统的末端),对舞台这场区域,我们选配一对舞台返听扬声器,用均衡器进行音质处理(提升/衰减量程、增益调节、电压调节、信号动态调节等等),为场景提供一个高品质、高享受、高效率的优良声场。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音响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音响设备的调试和测试技术。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音响设计是利用声学原理,将声源、传输路径和接收器进行合理设计,以达到最佳音质效果的过程。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搭建简单的音响系统,学习音响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实验器材1. 音频信号发生器2. 功率放大器3. 扬声器4. 音频线5. 音频测试仪6. 音频频谱分析仪7. 音频衰减器8. 音频均衡器四、实验步骤1. 搭建音响系统(1)将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端连接到功率放大器输入端。
(2)将功率放大器输出端连接到扬声器。
(3)连接音频测试仪,用于实时监测音响系统的工作状态。
2. 调试音响系统(1)调整功率放大器增益,使扬声器输出信号适中。
(2)调整扬声器位置,使声音均匀分布。
(3)调整音频均衡器,优化音响系统的频响特性。
3. 测试音响系统(1)使用音频测试仪测试音响系统的信噪比、失真度等指标。
(2)使用音频频谱分析仪观察音响系统的频响特性。
(3)对比不同音频源,评估音响系统的兼容性。
4.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音响系统的性能,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音响系统性能指标(1)信噪比:-60dB(2)失真度:0.5%(3)频响范围:20Hz-20kHz2. 音响系统频响特性通过音频频谱分析仪观察,音响系统的频响特性较为平坦,无明显峰值和谷值。
3. 音响系统兼容性实验过程中,音响系统对多种音频源表现出良好的兼容性。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音响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了音响设备的调试和测试技术。
3. 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实验改进措施1. 调整扬声器位置,使声音均匀分布。
2. 优化音频均衡器,提高音响系统的频响特性。
3. 选择高质量的音响设备,降低失真度。
八、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对音响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如何对音响进行音质测试范文一份如何对音响进行音质测试 1如何对音响进行音质测试工具/原料:水、双声道影片、vista的CDaudio100 audio tester软件试听测试一、低音部分音箱的低音效果可以说是整体音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了音效的饱满度的震撼效果,对于音箱采用低音单元的性能要求,因此我们也进行如下测试:在音箱的旁边上放一杯水,低音效果好的音箱能够引起水杯的振动,水杯的谁也是泛起涟漪,低音效果越好的音箱,其效果越明显,而且时间越长。
武器声、爆炸声效表示越真实、震撼效果越好。
二、中音部分中音部分对于大多数的音箱产品来说,是比较难分辨其音质的好坏。
而他的主要功能便是产生真实感,中音部分的测试是观看多声道的电影(即双种声音一起放的那种)。
三、高音部分音箱的高音效果一般来说都是非常直观的.例如歌声和一些特殊的电子音效,甚至一些超过听力范围的极端声音。
面对该项测试我们该如何进行,方法是使用一些高音人声来感受,比如维斯塔的CD。
软件测试第一步、下载audio 100 audio tester音频信号发生器软件。
第二步、对该软件进行设置,单击设置,选择播放次数,然后在测试列表中选择需要测试的项目,单击“播放”就可以进行测试。
第三步、对1khz正玹波进行测试,判断该波段是否正常(即能否正常播放,下同),通常在音响器材中给出的参数都在1khz 以下。
因此可先点击进行测试。
第四步、对低频进行测试,低频主要是25hz、31.5hz、40hz、50hz、63hz,这些都是许多音响的重放下限,如果音响在所选的低频中急聚降,这就说明了该音响的的重放下限便是你所选的的低频。
第五步、比较重要,即80到160hz的测试。
该测试能判断该音响低音炮的频率上限。
在频率的声音主要是音乐的厚实感,音响在该处表现的好时,及时上步的测试不如意,该音响也不会缺乏低音。
反之着有气无力。
第六步、300~500hz的测试,该段测试的目的是检验表现人声的厚度、与力度,此时如果效果好表明人声响亮、清澈,表现不好则声音淡薄、浑浊。
声环境预测与评价声环境预测与评价是指通过对特定区域的声学环境进行分析和测量,来预测和评价该区域的声学特性。
声环境是指一个特定范围内的声音、噪音和声学参数的总和,不同的声环境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
预测和评价声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声学环境的特点,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和优化声环境。
预测声环境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和仿真模拟法。
数学模型法是基于声学原理和声学参数的计算模型,通过对声源、传播路径和受振体进行建模和计算,来预测特定区域的声学特性。
仿真模拟法则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声学模型和设定参数,进行声音的传播模拟和分析,来预测声环境的声学特性。
评价声环境的方法主要有测量法和问卷调查法。
测量法是通过现场测量和采集声音数据,利用声学仪器和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声环境的声学指标和声学特性。
问卷调查法则是通过向区域内的居民或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他们对声环境的感觉和评价,形成主观评价的结果。
声环境的评价主要包括声压级、声音频谱、声音品质和噪音指数等方面。
声压级是指声音的强度,通常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用于描述声音的强弱。
声音频谱是指声音在不同频率上的能量分布情况,通过频谱分析可以了解声音的频率成分和谱线特性。
声音品质是指声音的主观听感特征,包括响度、音调、音质等方面。
噪音指数是评价噪音对人们健康和生活影响的指标,通常用于噪音源的评价和定位。
对声环境的预测和评价有助于了解和改善声学环境,保护人们的听觉健康和生活品质。
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工程施工中,预测和评价声环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对环境噪声进行控制和管理,减少噪音污染,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在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领域,预测和评价声环境也是必要的,可以指导噪声控制和优化工艺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环境。
总之,声环境预测与评价是通过数学模型、仿真模拟、测量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特定区域的声学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
预测和评价声环境有助于了解和改善声学环境,保护人们的听觉健康和生活品质,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扬声器测试工作总结
扬声器测试是在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
到标准要求。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扬声器测试工作,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和经验。
在此,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测试工作。
首先,我们对扬声器的声音输出进行了全面的测试。
通过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
和软件,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扬声器的频率响应、失真率、声压级等参数,从而评估其声音质量和性能。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产品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产品的声音质量达到客户的要求。
其次,我们还对扬声器的可靠性进行了测试。
通过模拟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使用
情况,我们可以评估产品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产品的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以确保产品在各种使用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特殊测试,如防水性能测试、耐磨性测试等。
这些测
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产品在特定环境下的性能,为产品的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通过这些测试工作,我们不仅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
要求,还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为产品的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测试工作,不断提高测试的精度和效率,为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保驾护航。
声学研究报告
标题:声学研究报告
摘要:
本声学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声学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声音的物理特性和声学原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行为和特征,从而为声学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指导。
引言:
声学是研究声音、声波和声学现象的学科。
声波是一种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它是声音的载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波动的能量,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到人耳或接收器上的一种感知。
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实验测量声音的频率、振幅和声压级等特性,以及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
同时,本研究还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对不同声学现象进行分析和预测。
结果:
声学研究发现,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其音调的高低。
振幅则代表了声音的能量大小,而声压级则反映了声音的强度。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这些现象会影响声音的传输和接收效果。
讨论:
声学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音乐产业中,声学技术被用于音响设备的研发和演出音效的优化。
在医学领域,声学技术被用于超声波检查和听力测试等诊断工具的开发。
在建筑工程中,声学技术可以用于设计吸音材料和减少噪音污染。
结论:
声学研究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提供了深入的理解。
声学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音频和声音的质量,还可以改善人们的听觉体验和环境品质。
未来,声学研究还可以继续探索声波的更多特性和应用领域,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声音世界。
音响的检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音响设备进行一系列检测,了解其性能参数,并对其声音质量进行评估。
二、实验器材1. 音响设备(包括音箱、功放、音源等)2. 音乐播放设备(如手机、电脑等)三、实验步骤1. 连接音响设备首先,将音源设备(如手机)与音响设备(如音箱、功放)通过音频线连接起来,确保信号传输畅通。
2. 音量调节调整音响设备与音源设备的音量,使其在适当范围内,既能清晰传达音乐的细节,又不会产生噪音干扰。
3. 频率响应测试在正常音量下,播放不同频率的音频文件,分析音响设备的频率响应范围。
通过调节频率和音量,使用频谱分析仪或音频分析软件,测量不同频率下音响设备的响应强度,并绘制出频率-响应曲线图。
4. 失真测试播放携带丰富谐波的音频文件,在不同音量下观察音响设备是否出现失真情况。
通过对比恢复信号和原始信号,量化计算失真度,以了解音响设备的音质表现。
5. 噪音测试关闭音源设备,并记录音响设备在无输入信号时的噪音水平。
通过放大噪音信号,分析其频率特性,以评估音响设备的噪声性能。
6. 抗干扰能力测试在音响设备正常工作状态下,将手机等通信设备靠近音响设备,并观察音响是否受到干扰。
同时,通过对比干扰前后的音频信号,评估音响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频率响应测试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得出音响设备的频率-响应曲线图。
该图显示了音响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效果。
频率-响应曲线越平滑均匀,表明音响设备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性能。
如果在一定范围内出现波动,则可能意味着音响设备存在共振或衰减等问题。
2. 失真测试失真是指音响设备在处理音频信号时产生的非线性畸变。
通过计算失真度,可以了解音响设备的失真程度。
失真度越低,音响设备的音质表现越好。
3. 噪音测试噪音是指音响设备在无输入信号时产生的杂乱声音。
通过分析噪音的频率特性,可以了解音响设备的噪声性能。
噪音越低,音响设备的静音性能越好。
4. 抗干扰能力测试抗干扰能力是指音响设备在存在外部干扰(如手机信号)时的稳定性能。
实验一混响时间的测量一、基本情况1、实验时间:2015年11月16日9:00-9:302、实验地点:3、实验仪器:设备:精密噪声分析仪4、实验人员:执笔:测量:数据整理:分析:二、实验目的混响时间测量是建筑声学中最经常的测量。
一方面,混响时间是目前用于评价厅堂音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各种用途不同的房间对应有不同的混响时间,因此在厅堂音质设计中混响时间设计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音乐厅、影剧院、播音室、多功能厅、会议厅等鉴定其音质质量,混响时间测量则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吸声材料和结构的扩散入射吸声系数的测量、围护结构的隔声测量、声源声功率测量等项目都需要进行混响时间的测量。
混响时间测量国内外一般都采用专用的直读式混响计,测量0.3~10秒的混响时间。
这里我们采用一般常用的测试方法,即声级计多次测量计算取平均值。
通过实验操作,要求同学们了解测试仪器的组成,测试方法和结果的整理。
三、实验原理1、混响时间T60的定义室内声场达到稳态,生源停止发声后,房间内声能密度衰减60dB(即为百万分之一)时所经历的时间(秒)。
房间混响时间的测量就是根据这一定义,通过测量声场中声压级的衰减曲线求出混响时间的。
由于实测中难以得到高于室内本底噪声60dB的声压级,且从实测中发现,衰减曲线的初始阶段的声场是扩散的,故常取衰减曲线以其声压级5~35dB一段为准,因此测量时稳态声压级必须高于本底噪声40dB以上,最后根据曲线斜率,由电平记录仪的纸速即可算出混响时间。
要求每个中心频率测量三次。
2、实验方框图厅堂混响时间测量的常用仪器分为声源装置和接收装置两大部分,仪器组成及布置方框图见下图。
混响时间测量方框图3、混响时间测量实验装置(1)声源装置:由讯号源、功率放大器和输出声源讯号的扬声器组成。
常用的声源有白噪声、转音和脉冲声。
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将讯号声源作功率放大,使扬声器能输出一定功率的辐射声能,以便在测试室内产生稳定声场,要求有足够大的放大功率。
响度测试实验报告
《响度测试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响度测试,探究不同声音强度对人类听觉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声音强度越大,听觉感知的响度也越高,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听觉适应性。
引言: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知特性,是指人类对声音强度的主观感受。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强度的声音,因此了解响度的特性对于保护听力和环境噪声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了一台专业的声学测试仪器,通过调节声音源的强度,让被试者在不同声音强度下进行响度测试。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需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将声音强度分为不同的响度等级。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声音强度越大,被试者的响度感知也越高。
然而,随着声音强度的增加,被试者的听觉适应性也在不断增强,导致相同强度的声音在一定时间后被试者的响度感知会有所下降。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响度感知受到声音强度的影响,但同时也受到听觉适应性的调节。
因此,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环境声音的强度,并且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强度的噪音,以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声音强度和响度感知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为环境噪声控制和听力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人们对声音环境的重视和改善。
声场分析报告简介声场分析是对于一个特定环境中声音的传播及其对听觉体验的影响进行评估的科学方法。
声场分析可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音频工程、建筑设计、音乐制作等。
通过对声场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和声学特性,并提供有关如何改进声学环境的建议。
本报告将对一个特定的声场进行分析,评估其声学特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背景声场分析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了解声音在环境中的传播方式以及声学特性。
声场的声学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空间的大小、形状、材料、人员活动等。
通过声场分析,我们可以对声音的传播路径、反射率、衰减等进行测量和评估。
声场分析的重要性声场分析对于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音频工程中,合理的声场设计可以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和立体感,提供更好的听觉体验。
在建筑领域,声场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声学因素,提供更好的室内空间体验。
在音乐制作中,声场分析可以帮助音乐人员在录音和混音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声音定位和分散效果。
声场分析方法声场分析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和工具进行。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声场分析方法。
声学模拟软件声学模拟软件是进行声场分析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通过使用声学模拟软件,我们可以模拟声音在不同空间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
这些软件通常基于物理计算和声学原理,可以预测声音在特定环境中的表现。
常用的声学模拟软件包括EASE、CATT-Acoustic等。
实地测试实地测试是另一种常用的声场分析方法。
通过在实际场地进行测量和记录,我们可以获取与空间声学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声音的反射、衰减、延迟等特性。
实地测试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设备,如声压级计、频谱分析仪等。
主观评估主观评估是一种直观的声场分析方法。
通过让专业听者或受试者在声场中进行听觉测试,我们可以评估声音的质量、清晰度、定位效果等。
主观评估可以提供关于声场表现的直接反馈,帮助我们了解听众的听觉体验。
声场分析报告示例下面是一个声场分析报告的示例,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声场分析的内容和格式。
音响设备与技术实验指导书引言音响设备和技术是现代音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家庭娱乐系统还是专业录音棚,了解音响设备和掌握相应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本实验指导书旨在提供对音响设备和技术实验的详细指导,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音响设备和技术的基本概念。
实验一:音响设备的基本原理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者将能够了解音响设备的基本原理,包括声音的产生、放大和传播等。
实验准备•音响设备实验箱•音响设备材料包•示波器•功放•音源实验步骤1.将音源连接到功放输入端。
2.将功放输出端连接到音响设备实验箱的扬声器。
3.打开音源并播放音频。
观察声音在扬声器中的放大和传播情况。
4.使用示波器测量扬声器输出的声音波形。
记录示波器读数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述,学习者应能够观察到声音在扬声器中的放大和传播情况,并能够通过示波器测量声音波形。
通过对示波器读数的分析,学习者可以了解音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音频信号的特性。
实验二:声学参数调节与优化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者将能够了解和调节音响设备的声学参数,包括声音的均衡、延迟和回声等。
实验准备•音响设备实验箱•音调均衡器•音效器•声音分析仪实验步骤1.将音效器连接到音响设备实验箱。
2.打开声音分析仪,并将其连接到音响设备。
3.播放音频并在音效器上调节声音的均衡、延迟和回声等参数。
4.使用声音分析仪分析并记录调节后的声音效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述,学习者应能够通过调节音响设备的声学参数来实现音效的优化。
通过使用声音分析仪对调节后的声音进行分析,学习者可以评估声音效果并了解调节参数对声音的影响。
实验三:录音与混音技术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者将能够了解和实践录音与混音技术,包括录音设备的选择、采样率和声道设置,以及混音器的使用和音轨处理等。
实验准备•录音设备•麦克风•混音器•音频编辑软件实验步骤1.选择合适的录音设备并连接麦克风到录音设备。
2.设置录音设备的采样率和声道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室内声环境测试实验报告1. 引言室内声环境测试是评估室内声学性能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对室内环境中声音的特性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提供评估和改善室内声环境的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测试,对室内声环境的各项特性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室内声学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2. 测试方法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个普通的办公室作为测试环境。
使用了专业声学测试仪器,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测试:1.测量噪声水平:在室内选取若干个位置,使用声级计测试环境的总噪声水平。
记录每个位置的声级值,并计算平均值。
2.测量回声时间:利用爆破信号作为测试信号源,在不同位置发出爆破声,使用回音时间测量仪测量回声时间。
记录每个位置的回声时间,并计算平均值。
3.测量吸声性能:选取若干个吸声材料,将其分别置于测试环境中的不同位置,使用频率响应测试仪测量各位置的吸声性能。
记录各位置的吸声效果,并进行比较和评估。
3. 测试结果与分析3.1 噪声水平测试结果在本次测试中,我们在办公室的选取了4个位置进行噪声水平测试,分别是办公桌边、窗户旁、门口、墙角。
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位置声级(dB)办公桌边60窗户旁68门口73墙角65平均值66.5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办公室的噪声水平较低,在60-73dB之间。
平均值为66.5dB,达到了较低的水平,符合办公环境的安静要求。
3.2 回声时间测试结果通过爆破声信号的回声时间测量,我们得到了办公室不同位置的回声时间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位置回声时间(ms)办公桌边0.1窗户旁0.2门口0.4墙角0.3平均值0.25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办公室的回声时间均在0.1-0.4ms之间,平均值为0.25ms。
回声时间较短,声音衰减迅速,符合良好的声学环境要求。
3.3 吸声性能测试结果在本次测试中,我们选取了两种常见的吸声材料:吸音板和吸声毯。
将它们分别置于办公室的不同位置进行频率响应测试,并与无吸声材料时的结果进行比较。
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位置无吸声材料(dB)吸音板(dB)吸声毯(dB)办公桌边80 70 65窗户旁85 75 72门口88 78 75墙角82 72 68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吸声材料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室内的声学环境。
XXXXXXXXX礼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测量报受委托,对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按《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国家标准,对最大声压级、传输频率特性、声场不均度、传声增益、系统总噪声级等五项声学特性指标进行了实地空场测量。
并对有关建声指标混响时间,背景噪声也进行了实地空场测量。
现把测量情况归纳如下:一、XXXXXXXXX礼堂概况。
(全频)75°超低(每只相距约的要求。
以上扬声器品牌均为QSC。
二、测量标准及条件1、测量方法按GB/T495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国家标准;2、性能指标按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标准中多用途类扩声系统一级指标要求;3、测量仪器:美国TERRASONDE,TOOLBOX,ATB-PLUS型音频分析仪及配套用的标准测量用传声器。
4、测试点位置:按国家标准GB/T495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声场测量点规定应为:听众区座位的1/60。
该厅堂听众区座位约为470个,测试应选8个测量点。
由于场地是对称的,按规定部分项目可以只测量中轴线一侧的区域(48个测量人员:XXXXXXXXX;扩声系统设计施工方:XXXXXXXXX。
四扩声系统声学特性要求:声学特性按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标准文艺多用途类扩声系统一级指标要求如下:a)最大声压级:≥103dB;b)传输频率特性:以100Hz~63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频带内变化为-4dB~+4dB、50Hz~100Hz和6300Hz~12500Hz允许范围见该标准规定的频响图;c)传声增益:≥-8dB;d)e)Aa)b)c)3;d)e)B建声测量结果a)混响时间详见测量结果附表6;b)背景噪声测量结果,详见测量结果附表5。
六结论:通过测量结果和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标准参数要求对比得到:该礼堂扩声系统测量结果达到多用途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一级指标要求。
怎样鉴别专业音响系统的品质?专业音响系统的音质音效如何定位?这个问题一言难尽,很难回答。
但它是广大用户和工程商最关心的问题,人们都希望能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好的效果,但不是把所有廉价产品简单组合在一起就能得出完美的效果。
专业音响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系统工程,是涉及电声、延声和乐声三种学科的边缘科学。
不同用途的系统,如会议大厅、音乐厅、剧场、歌舞厅、电影院、礼拜堂、多功能厅、体育场馆、各种广场,针对人声、演奏、歌唱和公共广播/背景音乐等,有着不同的效果要求。
专业音响的最终效果需要合理、正确的电声系统设计与调试,良好的声音传播环境和精确的现场调试三者最佳的结合。
打个比方,电声系统犹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传播环境犹如公路,调音师犹如汽车驾驶员。
如果说汽车性能是行驶速度和安全、平稳行驶的必要条件,那么公路路面的质量是行车的基本条件,而司机的驾驶技术和经验是安全、平稳快速行驶的保证条件,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音响效果是衡量专业音响系统质量的最终标准。
如何评价音响效果呢?可用两把“尺子”来衡量。
一把“尺子”称为“客观测量”,另一把“尺子”称为“音质主观评价”。
1客观测量客观测量是指用声学仪器可测量的声学特性指标,包括系统频率响应特性、最大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传声增益和声音的清晰度/可懂度等。
它的特点是测量结果客观、精确,讲求用数据表达系统的声学特性。
客观测量不能全部反映人类的听觉效果,如声音的丰满度、柔和度、明亮度、平衡度等等。
系统最终的音质效果还必须通过耳朵来鉴别。
2音质主观评价音质主观评价是用耳朵来鉴别扩声系统音响效果的重要手段,它与人类的听觉生理学及心理学有关,其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为了尽量减少主观的影响,音质主观评价时必须选择有一定专业素质和不同年龄层次的评价人员,还需要专门制作的有代表性的主观评价节目源,并对各评价人员的打分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只有这样,最后得出的结果才是可信的。
可以说,客观测量是专业音响系统声学特性的基本要求,音质主观评价是音质听感的最终结果。
实验名称:学校教室声学特性测试实验目的:1. 了解学校教室的声学特性,包括混响时间、声级、声场分布等。
2. 分析教室声学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3. 提高学生对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XX学校教学楼实验器材:1. 声级计(型号:XY-3)2. 混响时间测试仪(型号:XY-5)3. 全向麦克风(型号:XY-2)4. 线缆、电源线等辅助设备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步骤:一、教室声级测试1. 将声级计放置在教室中心位置,确保距离地面1.5米。
2. 打开声级计,调整到相应测量频率,开始测试。
3. 重复测试3次,取平均值作为教室声级。
二、混响时间测试1. 将混响时间测试仪放置在教室中心位置,确保距离地面1.5米。
2. 打开混响时间测试仪,选择合适的测试频率。
3. 播放测试信号,记录混响时间测试仪显示的混响时间。
三、声场分布测试1. 将全向麦克风放置在教室中心位置,确保距离地面1.5米。
2. 打开全向麦克风,调整到相应测量频率。
3. 重复测试3次,取平均值作为教室声场分布。
实验结果:一、教室声级测试结果平均声级:60dB(A)二、混响时间测试结果平均混响时间:1.2秒三、声场分布测试结果声场分布均匀,无明显声聚焦现象。
实验分析:一、教室声级分析根据测试结果,教室平均声级为60dB(A),属于正常范围。
但考虑到教室是学习场所,建议降低声级,以减少对学生的听力影响。
二、混响时间分析根据测试结果,教室平均混响时间为1.2秒,略高于理想混响时间(0.5-1秒)。
这可能导致教室声音模糊,影响学生听力。
建议采取措施降低混响时间。
三、声场分布分析根据测试结果,教室声场分布均匀,无明显声聚焦现象。
这有利于提高教室声音质量。
实验建议:一、降低教室声级1. 加强教室门窗密封,减少外界噪声干扰。
2. 调整室内家具布局,避免声聚焦现象。
3. 采用吸声材料对教室墙面、天花板进行处理。
二、降低混响时间1. 在教室墙面、天花板安装吸声材料,降低混响时间。
(reverberation)混响时间的长短是音乐厅、剧院、礼堂等建筑物的重要声学特性。
声波遇到障碍会反射,所以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混响。
混响的要求声波在室内传播时,要被墙壁、天花板、地板等障碍物反射,每反射一次都要被障碍物吸收一些。
这样,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在室内要经过多次反射和吸收,最后才消失,我们就感觉到声源停止发声后还有若干个声波混合持续一段时间。
这种现象叫做混响,这段时间叫做混响时间。
对讲演厅来说,混响时间不能太长.我们平时讲话,每秒钟大约发出2~3个单字,假定发出两个单字“物理”,设想混响时间是3秒,那么,在发出“物”字的声音之后,虽然声强逐渐减弱,但还要持续一段时间(3秒),在发出“理”字的声音的时刻,“物”字的声强还相当大。
因而两个单字的声音混在一起,什么也听不清楚了。
但是,混响时间也不能太短,太短则响度不够,也听不清楚。
因此需要选择一个最佳混响时间.北京科学会堂有一个学术报告厅,混响时间为1秒。
不同用途的厅堂,最佳混响时间也不相同,一般来说,音乐厅和剧场的最佳混响时间比讲演厅要长些,而且因情况不同而不同。
轻音乐要求节奏鲜明,混响时间要短些,交响乐的混响时间可以长些。
难于听懂的剧种如昆曲之类,混响时间一长,就更难于听懂.节奏较慢而偏于抒情的剧种,混响时间则可以长些。
总之,要有一定的、恰当的混响时间,才能把演奏和演唱的感情色彩表现出来,收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北京“首都剧场”的混响时间,坐满观众时为1.36秒,空的时候是3.3秒。
这是因为满座时,吸收声音的物体多了,所以混响时间缩短,上面所说的最佳混响时间是指满座时的混响时间。
高级的音乐厅或剧场,为了满足不同的要求,需要人工调节混响时间.其中一种办法是改变厅堂的吸声情况。
在厅堂内安装一组可以转动的圆柱体,柱面的一半是反射面,反射强、吸收少;另一半是吸声面,反射弱、吸收多.把反射面转到厅堂的内表面,混响时间就变长;反之,把吸收面转到厅堂的内表面,混响时间就变短。
实验报告声学分析实验报告:声学分析I. 引言声学分析是对声音的特性进行研究和评估的科学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和分析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了解声音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声学分析。
II. 实验设计与方法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以下设备:- 音频发生器- 振动台- 音频接收器- 计时器- 不同材料的对象(如金属、塑料、木材等)2. 实验步骤1) 将音频发生器连接到振动台上,调节发生器的频率和振动幅度。
2) 放置被测材料在振动台上,保持其与发生器的接触。
3) 打开音频接收器,将其放置在离被测材料一定距离的位置。
4) 开始记录实验数据,并使用计时器计时。
5) 分别测试不同材料的声学特性,包括音量、音调和共振等。
III. 实验结果及分析1. 不同材料的声学特性比较通过对不同材料进行声学分析,观察到以下现象:- 金属材料:产生的声音较响亮,音调较高,具有较强的共振特性。
- 塑料材料:声音相对较柔和,音调较低,共振特性较弱。
- 木材材料:声音具有较为丰富的音调,共振特性明显。
2. 音量与频率的关系通过增加音频发生器的频率,观察到声音的音量也相应增加。
这表明音量与频率呈正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3. 共振现象的探究通过在音频发生器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时观测振动台上某一材料的共振现象,发现当频率等于共振频率时,材料共振效应最为显著。
这进一步验证了共振频率与材料的物理特性密切相关的观点。
IV.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声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材料的声学特性各不相同,金属材料音量较大,音调较高,塑料材料音调较低,木材材料声音音调丰富。
2. 声音的音量与频率成正相关关系,频率越高,声音的音量越大。
3. 材料的共振现象在特定的频率下表现得最为显著,共振频率与材料的物理特性密切相关。
V.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声学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声学分析是应用广泛的领域,在音乐、工程、医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XXXXXXXXX礼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
测
量
报
告
测量:
审核:
XXXXXXXXX 2015年10月日
受委托,对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按《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国家标准,对最大声压级、传输频率特性、声场不均度、传声增益、系统总噪声级等五项声学特性指标进行了实地空场测量。
并对有关建声指标混响时间,背景噪声也进行了实地空场测量。
现把测量情况归纳如下:
一、XXXXXXXXX礼堂概况
该礼堂长约32m、宽约18m、高约9m,总面积576平方米,总容积5184 m3。
可容纳观众470人左右,有吸音材料的软座,地面铺设塑料板,左右墙壁及后墙均装有吸声材料。
舞台宽约、深约、高约8m,容积3,墙壁为吸引材料,舞台上装有观看3D 电影用的金属电影幕。
舞台口宽约、高约6m。
在舞台口中线上方装有一组(两只)QSC K12 (全频)扬声器和一只KW181超重低音音箱,(每只K12全频扬声器的覆盖角度为75°圆锥形),舞台两侧八字墙下方各嵌入安装K12(全频)扬声器一只和KW181超低音音箱一只,两组之间水平间距约为。
台唇处各装有三只K8(全频)扬声器(每只K8全频扬声器的覆盖角度为105°圆锥形),以用作补声,三只扬声器之间相距约3m,共计4只K12和3只K8全频扬声器及三只超低频扬声器以不同的角度覆盖观众区,使观众厅前半区的声场得到均匀的覆盖。
另外在观众区中部及后部共计安装有四只K12扬声器,覆盖观众厅中后区,以满足多用途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的要求。
以上扬声器品牌均为QSC。
二、测量标准及条件
1、测量方法按GB/T495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国家标准;
2、性能指标按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标准中多用途类
扩声系统一级指标要求;
3、测量仪器:美国TERRASONDE,TOOLBOX,ATB-PLUS型音频分析仪
及配套用的标准测量用传声器。
4、测试点位置:
按国家标准GB/T495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声场测量点规
定应为:听众区座位的1/60。
该厅堂听众区座位约为470个,测试应选
8个测量点。
由于场地是对称的,按规定部分项目可以只测量中轴线一
侧的区域(4个测量点即可)。
为了能够更为精确地获取测试数据,我们
共计选取了8个测量点,其分布如下图1:
图1测量点位分布图
三测量条件及人员
测量时间:2015年月日及2015年月日。
测量大气环境条件:
2015年10月9日:
气温:20℃~23℃
气压:
相对湿度:83%
2015年10月10日:
气温:19℃~23℃
气压:1012kPa
相对湿度:80%
测量人员:XXXXXXXXX;
扩声系统设计施工方:XXXXXXXXX。
四扩声系统声学特性要求:
声学特性按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标准文艺多用途类扩声系统一级指标要求如下:
a)最大声压级:≥103dB;
b)传输频率特性:以100Hz~63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频带内变
化为-4dB~+4dB、50Hz~100Hz和6300Hz~12500Hz允许范围见该标准规定的频响图;
c)传声增益:≥-8dB;
d)声场不均度:1000 Hz≤6dB、4000 Hz≤8dB;
e)系统总噪声级:NR20噪声评价曲线。
五测量结果
A 扩声系统测量结果
a)最大声压级:,详见测量结果附表1;
b)传输频率特性:以100Hz~63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频带内变化
为+、。
全频带效果,详见测量结果附表2,及图2;
c)传声增益:100Hz~6300Hz平均传声增益为;详见测量结果附表3;
d)声场不均度:100Hz:、1000Hz:、4000Hz:,详见测量结果附表4;
e)系统总噪声级:当扩声系统增益开到最大时,测量得到的系统总噪声级和
实际测得礼堂背景噪声级一样,详见测量结果附表5。
由于背景噪声较大,系统总噪声低于背景噪声,所以系统总噪声级不能测得,估计可以达到NR20的要求。
B 建声测量结果
a)混响时间详见测量结果附表6;
b)背景噪声测量结果,详见测量结果附表5。
六结论:
通过测量结果和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标准参数要求对比得到:该礼堂扩声系统测量结果达到多用途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一级指标要求。
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
2015年10月日
XXXXXXXXX礼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测量数据附表一:最大声压级测试结果
最大声压级测量结果
附表二:传输频率特性
传输频率特性测量结果
传输频率特性曲线图
图2 传输频率特性曲线图
附表三:传声增益
传声增益测量结果
附表四:声场不均匀度
声场不均匀度测量结果
附表五:背景噪声
背景噪声声测量结果
附表六: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测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