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语文测试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1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yōu)B. 恍若隔世(huǎng)C. 恶贯满盈(guàn)D. 雅俗共赏(chǎ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B. 那位著名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终于攻克了这个世界难题。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D.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天空,好像一个大玉盘。
B. 这场演讲比赛,他表现出了超凡的口才。
C. 他的歌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田。
D.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了整个房间。
4.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您好,我是您的新同事,以后请多多关照。
B. 我听说您最近身体不适,特来探望,愿您早日康复。
C. 你看,这道题怎么做?D. 你这个想法太天真了,根本不现实。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在学习上非常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从不骄傲。
B.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梦想。
C. 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
D. 她每天早上都去公园锻炼身体,晚上还会参加社区活动。
6. 下列各句中,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B. 他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效率很低。
C. 她的演讲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让人心潮澎湃。
D. 这篇文章论述严密,逻辑清晰,是一篇优秀的论文。
7.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场雨下了整整一天,把地里的庄稼都浇透了。
B. 她为了完成作业,熬夜到凌晨,真是辛苦极了。
C. 他的演技十分出色,把角色的性格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原文】洪烛去海宁,首先为了看潮。
看花,看山,看古迹,哪里有看潮来得刺激?真想长出一双额外的眼睛。
慢慢地看,细细地看。
看来看去,还是看不够啊。
海宁潮是活着的古迹。
远胜于那些死去的风景。
或者说,古老的海宁潮,几乎每天都要复活一次。
钱塘江是因为举世无双的特大涌潮而出名的,海宁,千百年来一直是观潮胜地。
说不清谁是第一个看潮的人,但我眼前的潮水,孟浩然、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看过,乾隆、林则徐看过,孙中山、毛泽东看过,王国维、徐志摩看过终于,轮到我了。
但我注定不会是最后一个。
我站在他们站过的地方,看他们看过的风景。
看潮水,同时也看那些先期到达的名人,穿着各个时代服装的身影。
也许我看到的只是幻影、只是自己的想像,但我更愿意相信:随着海宁潮在每一天的复活,远去的看潮的人,也逐渐复活了。
瞻仰不死的潮水,莫非也能使?他们出类拔萃,仿佛借助了潮汐所给予的神秘力量。
在海宁,恨不得多长一双眼睛,近看海潮,远看人潮。
海的浪花、交汇在一起。
甚至使我这样平庸的观众,也无法平静。
花开、花落。
日出、日落。
潮涨、潮落。
看不够啊,真的看不够。
只要有看潮的人,潮水就不会失去意义。
看潮的人,在。
我甚至想:若干年后,谁会在看潮的同时,无意间看到我呢?看到我……【小题1】(5分)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题。
【小题2】(6分)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作用。
【小题3】(6分)文章结尾部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全文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原文】赵武灵王,名章,赵烈侯之子。
武灵王即位,说李兑曰:“吾闻之,圣人主贤,不患其不治,而患其所以治。
夫治国者,攻其本,不治其末。
故有礼有法,虽不治,谁能乱之?故治国者,必先治其身,然后可以治人。
吾欲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皆笑吾,为之奈何?”李兑曰:“变俗更礼,强国之资也。
愿王之自决也!”于是武灵王遂服胡服,始骑射,而国人皆笑之。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甲】宇宙浩瀚无垠,人类在宇宙中渺小如尘。
然而,人类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
从古代的“嫦娥奔月”到现代的“火星探测”,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心从未消减。
近年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辛勤付出。
他们以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书写了我国航天事业辉煌的篇章。
他们中间,有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有英勇无畏的航天员,还有默默支持航天事业的家属们。
【乙】在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航天事业是国家的战略事业,也是人民的共同事业。
航天事业的发展,旨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国家的科技实力,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航天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丙】面对未来,我国航天事业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的发展道路。
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培养更多优秀的航天人才,推动航天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合作,共同推动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
1. 下列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从跟跑到领跑,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B.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辛勤付出。
C.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D.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旨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2. 下列关于文章结构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为主线。
B.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为主线。
C.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思想为主线。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为主线。
3.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列举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
2020届浙江省海宁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业内人士称,5G与以往无线通信技术最大的区别是服务的对象。
以前服务的主要是人,而5G 将真正实现万物互联。
可以说,5G所要承担的是改变整个行业、社会的使命。
国内三大运营商在4G领域投资已超3 000亿元,目前仍处于成本回收周期。
在这种情况下,它们酝酿建设5G的原因何在?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我国正在迅速进入智能社会,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AR/VR 等应用在迅速普及,它们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
比如建设自动驾驶城市,就需要依托5G网络实现车辆、信号灯、道路感应线圈、智能总控平台间的无缝连接和互动,且时延需要在毫秒级别。
“物联网时代,一个家庭往往会有超过100样东西需要连接网络,所以需要新一代网络——它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
不过,我预计未来4G和5G会并存,并不是5G来了4G 就会全部被淘汰掉。
”某业内人士说。
(摘编自《5G将至,中国领跑:明年至少有5个城市规模组网,实现万物互联》,《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49期)材料二:5G或许将成为我们可能见到的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变革之一,因为它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更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
目前中国在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度上显著提高,已经成为标准制定的主导者之一,特别在5G标准上中国的提案数量比4G时代有了很大的提升,提案的采纳度也在逐渐提高。
尽管如此,我国的标准的必要核心专利还不是很多,与提案的数量不成比例。
谈及影响5G发展的致命性软肋,专家认为相对于技术标准而言,我国在高端芯片制造上差距还较大,特别是在射频芯片上差距更大。
这方面不仅需要有相当强度的投入,还需要有很长时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才行,必须早下决心,下大决心。
在技术层面上,5G首先要面对覆盖难的挑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谈笑风生拈轻怕重毕恭毕敬B. 鸡鸣狗盗鸡飞蛋打水落石出C. 风驰电掣息息相关望尘莫及D. 奋不顾身草菅人命倾国倾城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B. 由于他的勤奋努力,使得他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多种课外活动。
D.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答案:C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B. 略知一二C. 一举两得D. 举世闻名答案:B4.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这篇文章写得真好,真是出口成章。
B. 这道题很难,我还是没做出来。
C. 你的观点很有见地,我非常赞同。
D. 你这个人真是无可救药。
答案:C5. 下列诗句中,描绘秋天景色的一项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碧水东流至此回,山青天碧一色开。
C. 桂花香满月明楼,玉笛声声送晚秋。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C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崇高的民族精神。
以下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描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从屈原的《离骚》到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2)勤劳勇敢: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著称。
无论是古代的愚公移山,还是现代的载人航天,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
(3)崇尚和谐:中华民族倡导和谐相处,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孔子提倡“仁爱”,墨子主张“兼爱”,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的精神。
(4)自强不息:中华民族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从古代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现代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都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惟妙惟肖脱颖而出B. 惊弓之鸟风驰电掣畏首畏尾C. 豁然开朗悲天悯人滔滔不绝D. 狼吞虎咽一帆风顺震耳欲聋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旅客们十分不满。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多种课外活动。
C. 他的演讲不仅赢得了听众的掌声,而且激发了大家的思考。
D. 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们对团队合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仅热爱学习,而且热爱劳动,还是一名优秀的学生。
B. 我问:“你为什么不去上课?”他回答:“因为身体不舒服。
”C.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历史、地理、科学等。
答案:C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B.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的故事。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主要讲述了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的故事。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故事。
答案:B5.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丝不苟B. 奋不顾身C. 眼疾手快D. 神秘莫测答案:D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古代建筑独具特色,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代建筑讲究“天人合一”,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以下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古代建筑类型,请结合相关史实,简要分析其特点及文化内涵。
1. 宫殿建筑特点:宫殿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如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文化内涵:宫殿建筑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彰显了皇帝的权威。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欣慰惊慌失措沮丧B. 沉默悲哀沮丧C. 沉默悲怆沮丧D. 欣慰悲怆沮丧答案:C解析:A项中“慌”应为“荒”;B项中“怆”应为“怆”;D项中“怆”应为“怆”。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场音乐会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他们热情洋溢,掌声不断。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多种兴趣小组。
C. 他的作文生动有趣,语言流畅,让人忍俊不禁。
D.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答案:B解析:A项中“热情洋溢”与“掌声不断”搭配不当;C项中“让人忍俊不禁”表达不准确;D项中“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应改为“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通顺的一项是:A.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生动,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B. 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经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C.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D. 老师鼓励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答案:D解析:A项中“不仅……而且……”结构混乱;B项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应改为“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C项中“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之间缺少逻辑关系。
二、非选择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余闻之也久(听说了很长时间)B. 比至军中(等到军队中)C. 以其无礼于晋(因为它对晋国无礼)D. 惩山北之塞(惩罚山北的关卡)答案:A解析:A项中“闻”应解释为“听说”。
(2)下列句子中,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余闻之/也/久B. 比至/军中C. 以其/无礼/于晋D. 惩/山北/之塞答案:C解析:C项中停顿划分符合文言文的断句规则。
(3)下列句子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余闻之也久B. 比至军中C. 以其无礼于晋D. 惩山北之塞答案:A解析:A项中“余闻之也久”翻译为“我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畸形(jī)呆滞(zhì)钻研(zuān)B. 灵犀(xī)蹉跎(cuō)炯炯有神(jǐng)C. 奇葩(pā)融会贯通(huì)骈首畏尾(pián)D. 纷至沓来(tà)碧血丹心(bì)鸡鸣狗盗(gǒu)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的手工艺逐渐消失,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将开设多种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北方地区的冰川融化速度明显加快,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D.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一马当先,赢得了冠军。
B. 她的文章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令人信服。
C. 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D. 他的演讲激情澎湃,富有感染力,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B.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C. 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D.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年轻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B. 我最喜欢的一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D.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一)现代文阅读(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浙江嘉兴市海宁第一中学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高三届高三9月月考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逻辑思维是正确思维的基础,而形象思维是正确思维的主要创新源泉。
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不能有正确的思维,思维就是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乃至往往是错误的,以至是荒谬的。
正因为如此,学音乐的,应该懂得些声学;学美术的,应该懂得些光学;学艺术体操的,应该懂得些力学;学人文的,应该懂得些科学技术。
《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巨著,光照古今,流传不朽,但也存有不掩瑜的瑕点,例如,林黛玉入贾府的年龄,多处有矛盾,这也是曹雪芹这位伟人在创作《红褛梦》时在逻辑上失误之处。
然而,正因为逻辑思维执着于前后一致的严密,因此,一般摆脱不了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难于飞跃,难于求异,难于作出超脱现有模式的重大的创新。
而文学艺术恰恰与科学相反,不是追求抽象,不是直接表达共性、普遍性,而是着手个体,着手特殊,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普遍性;因此,必须力求从不同侧面、从不同个体、从种种特殊,来创造新的形象,来深刻反映事物的共性、普遍性。
正因为直接表达的是侧面、是个体、是特殊,从而就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去思考、去领悟、去追索、去开拓;极为精炼的中华诗词,就更是如此。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写登鹳雀楼,还是哲理之言呢?“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是写暮春的杨花榆荚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写诗人无比喜悦之情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不管怎样,这些名句,都是合乎客观实际,合乎逻辑的。
一个漫画家画某个人,不管怎么美化或丑化,不管怎么夸大,寥寥几笔,确如此人。
为什么?关键就是这几笔。
这几笔不是其他,而是同现代数学一个分支即“拓扑学”有着紧密关系的。
“拓扑学”是研究图形在各种变化中有哪些东西始终不变的。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都正确的是()A. 潇洒(xiāo sǎ)沉着(chén zhù)拂拭(fú shì)B. 残酷(cán kù)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C. 拂尘(fú chén)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潇洒自如(xiāo sǎ zì rú)D. 沉闷(chén mèn)轻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潜龙勿用(qián lóng wùyòng)答案:C解析:A项中“沉着”应为“chén zhù”,B项中“沉鱼落雁”应为“chén yú luò yàn”,D项中“沉闷”应为“chén mèn”。
C项中的字形、字音和字义都正确。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的文笔犹如行云流水,令人陶醉。
B. 这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C.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D. 他的声音宏亮,慷慨激昂,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答案:B解析:A项中“犹如行云流水”用词不当,应为“犹如流水行云”;C项中“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应改为“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D项中“他的声音宏亮,慷慨激昂”应改为“他的声音洪亮,慷慨激昂”。
B项句子没有语病。
3. 下列句子中,表达效果最佳的是()A. 他深爱着这片土地,如同大地滋养着万物。
B. 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如同阳光照耀着学生。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2013年高三语文测试及答案考生须知:1.试题卷8页,答题卷4页,26 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全部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3.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皱襞(bì)胡诌(zhōu)档(dànɡ)案大放厥(quē)词B.蒙(mēnɡ)骗纤(qiàn)手豇(jiānɡ)豆不可估量(liánɡ)C.使劲(jìn)筵(yán)席憎(zēnɡ)恨张口结(jiē)舌D.良辰(chén)牛虻(mánɡ)茶卤(lǔ)应(yìnɡ)运而生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冬季徒步大会内容丰富多彩,除了北极村徒步之外,还有“踏雪无痕”等趣味冰雪竞赛项目,还有感受极寒、挑战自我的露营体验活动。
B.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哄哄烈烈,本质上必定是贫乏的。
C.在惊蜇到来之前,常常会有几个暄透的好日头,把藏匿于瓦砾里的残雪悄悄消融掉,再把僵硬的泥土弄得酥软了,然后才是一记重雷。
D.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
中华民族百余年的走出苦难、走向辉煌的奋斗史,也从另一面映证了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个道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苏东坡成全了黄州,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这实在是一种休戚与共的有趣关系。
B. 李安导演的大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内地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业内人士关于影片中浓重的“东方美学”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C.民主生活会应真正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千万不要流于形式,一些虚浮之徒借此大夸政绩得以上位,而敢说真话的有才能的人却被冷落,真可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闲着无聊时,我喜欢细细欣赏老同学从远方寄来的照片,想想那些年那些事,顿时感慨万千,也许好好惠存这些照片是对过往生活的最好的纪念。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了解,美国在“冷血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按此研发节奏,具有自主攻击、杀害人类的机器人预计二三十年后就将问世。
B.南方电网公司克服了投资规模大、施工难度大、维护成本高等重重困难,全力推进“户户通电”的想法,希望借此撬动和开启大山深处的现代文明的大门。
C.网络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利用网络侵犯公民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问题愈加突出,影响社会稳定,损害群众利益,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D.孙杨在泳池中、在颁奖典礼上的表现是令人满意的,但在赛场内外如何和媒体沟通、在品牌代言和市场开发模式上如何取舍,恐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现在有些学问高深的人,也注意从最基本的传统经典开始学习,并用在教育下一代方面。
,。
!。
但是现在这种敬畏我们不但没有了,而且相去遥远,连个踪影都看不到了。
①像一些家训,一些幼年启蒙读物,有的需要扬弃,也有的可以借鉴,不妨拿过来好好用一下②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得何等的好③里面有一些行为举止的强调,今天看是过于严格了④有了这样的思维,难得不去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文明传统,难得不产生敬畏⑤但想一想有的是巩固文明的,有的是意旨深远的,都通向了伟大民族的精神源路A.②④①⑤③B.②③⑤①④C.①③⑤②④D.①②③⑤④6.请用一个单句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字)(4分)上海交大在2012年成功探索科技创新潜质人才选拔的基础上,2013年将继续在江、浙、沪三地实施“自主选拔科技创新潜质人才”试点。
凡符合浙江省高考报名资格,在高中阶段获得省级科技创新大赛一等(或以上)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于12月10日前登录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网站(),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网上报名系统”,选择“科技创新人才”类别进行报名,按要求在线填写电子报名信息,提交后下载打印相关表格,由所在中学核实该表和获奖复印件,校长签字,学校盖章,以特快专递EMS方式寄到上海交大招生办公室。
上海交大将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同学进入复试,到交大参加面试和专业特色测试。
确定获得“自主选拔科技创新潜质人才”资格人选的考生,在所在省级教育考试院网站和教育部阳光平台网上公示。
被认定的考生仍需参加所在省市高考,高考成绩作为最终录取的参考。
高考成绩达到当地一本线,即可被相关预录取专业录取。
7.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5分)2012年12月6日中午12时,瑞典文学院大厅里挤满100多名中外记者,中国作家莫言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
莫言准时步入会场,一阵相机的咔咔声之后,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开始。
记者似乎要在这1个小时内“挖”出他的前世今生,其中《人民日报》的记者问:“10多年前你来过斯德哥尔摩,此次故地重游有何感想?”作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站在文学家梦寐以求的最高殿堂,面对世界各地的记者,假如你是莫言,此时你该如何回答呢?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得体。
(不超过80字)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电视艺术作为当代最为强势的通俗文化,其中的音乐节目引领着大众音乐审美趣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众的审美趣味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其中,审美趣味的时尚化便是突出的表现。
究其原因,首先,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丰裕或相对丰裕,给普通民众带来更多的闲暇时间,这就为审美趣味的时尚化提供了条件;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开放也带来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不断放开,人们的自我意识有了提升。
伴随阶层的分化与重组,浮躁心理在社会蔓延,这些客观存在都影响着大众的审美趣味。
其次,大众传播媒介在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作为新型媒体,迅速普及,电视文艺成为当代最为强势的文艺品种。
从受众来看,电视传媒具有大众性、自主性、散漫性的特点;从传播效果上看,电视传媒具有广泛性、时效性,它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传播。
所以,一首动人的乐曲可以一炮打响,唱红大江南北,一位草根歌手也可以一夜走红,成为妇孺皆知的明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电视传媒催生壮大了中国流行音乐是不争的事实。
从电视文艺的通俗性功能来解读,电视与流行的结合是必然的。
应该说,在流行音乐发展的各个阶段,电视对其的支持多是积极的。
但是,也必须清楚地看到,有些时候,电视传媒对于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和大众审美趣味的引导起到了消极作用。
大量的通俗音乐充斥荧屏,抢占了经典音乐传播领地,造成了审美对象的表面繁荣,实则与美的距离逐渐拉远,大众的审美判断力集体下降。
音乐栏目是娱乐化倾向还是“主旋律”下的适度娱乐,是媚俗还是坚持启迪心灵?要解决这些矛盾,有必要确立音乐类栏目公益性的定位。
首先,电视台尤其是中央电视台,应该允许相当一部分的音乐类栏目是公益性栏目,其主要任务是传播人类优秀而丰富的音乐精神财富,提供欣赏类和教育类节目,这类栏目由电视台代政府投资,强调社会效应。
其次,商业运作的音乐类栏目,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提倡积极向上的通俗,抵制媚俗,杜绝低俗。
音乐类栏目在文艺节目中的地位比较尴尬,既受到其他类型文艺节目如电视剧、综艺节目的挤压,也受自身发展之束缚。
好的音乐类栏目需要培植,如果是传播品位高雅的音乐,其观众群的培养和形成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选自《新华文摘》)8.下列对“审美趣味时尚化”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自我意识的提升和社会浮躁心理的蔓延,客观上影响了大众的审美趣味。
B.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和迅速普及,电视文艺成为了当代最为强势的文艺品种。
C.电视传媒所具有的不可避免的自身特点使得“一首乐曲一炮打响”或者“一位草根歌手一夜走红”成为了可能。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丰裕或相对丰裕,给普通民众带来了相对充足的闲暇时间。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电视对于流行音乐的传播和发展是把双刃剑,这与其散漫性、时效性的特点有关。
B.目前音乐类栏目的设计身处两难境地,培植好的音乐栏目、传播品味高雅的音乐仍需更长时间。
C.流行音乐已成为当今音乐类电视节目的主流,它占据荧屏的重要角色,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的一面。
D.为杜绝音乐栏目过度娱乐化的现象,电视台尤其是中央电视台有必要允许所有音乐类栏目是公益性栏目,传播人类优秀的音乐精神。
10.要“培植好的音乐类栏目”,作者提出了哪些合理化建议,请概括。
(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天上有一只鹰修祥明春日的天极为幽蓝高远。
春天的风像是从一个睡熟的女人嘴里吹出来的,徐徐的,暖暖的。
村头的屋山下,坐着一双老汉,一位姓朱,一位姓钟。
两人皆年过8旬,在村里的辈分最高,且都满腹经纶,极得村里人的信任和敬重。
日头升到半空就有些懒了。
时间过得好像慢了半拍。
朱老汉和钟老汉把见面的话叙过后,就像堆在那里的两团肉一样没言没声,只顾没命地抽烟,没命地晒太阳。
天上飞来了一只鹰。
不知什么时候飞来的。
不知从哪里飞来的。
只是极高极高。
那鹰看上去极为老到。
它的双翅笔直伸展开,并不做丝毫的扇动,且能静在半空动也不动,像生了根,像星星那样牢靠地悬在天上。
功夫!朱老汉先看见了那只鹰。
他瞅了钟老汉一眼。
他为他的发现很得意很骄傲。
七老八十了,没想到还能看到那么高处的鹰。
七窍连心,眼睛好使,人就还没有老。
朱老汉心里欢喜得要死,表现出的却是很沉稳的样子。
毕竟是走过来的人了。
“鹰!”钟老汉正往烟锅里装着烟,玉石烟锅在荷包里没命地搅和着,好像总也装不满似的。
“天上有一只鹰!”钟老汉将烟锅从荷包里掏出,用大拇指头按着,然后鼓着腮帮点上了火。
白白的烟从他的鼻孔喷出——不是喷,好像是流出来的那么温温柔柔。
“你聋了?”朱老汉火了,用牙咬着烟袋嘴喝斥老钟。
“你的眼瞎!”钟老汉猛地吼出了这么一声。
他瞪了瞪朱老汉,却不去看那鹰,好像那鹰他早就看见了,比朱老汉还早。
其实他是现在才瞅见天上那飞物的。
“那是鹰?”钟老汉也斜一眼朱老汉。
朱老汉高擎的脑袋一下子变成个木瓜。
他扭头再瞅瞅天上,还是呆。
“不是鹰,是什么?”他反问。
钟老汉哼哼鼻子。
“不是鹰,能飞那么高?”钟老汉撇撇嘴。
“不是鹰,你说是什么?”钟老汉用手端着烟杆倒出嘴,甩给朱老汉的话像是用枪药打出来的——“那是雕!”这回轮到朱老汉哼老钟的鼻子了,他那气得发抖的嘴唇撅得能拴住条驴。
“哼!一树林子鸟,就你叫得花哨。
鹰和雕,还不是一回事!”“一回事?”钟老汉不屑地把头扔到一边。
朱老汉浑身抖动,嘴唇哆嗦,气也喘得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