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的封建制度的形成
- 格式:ppt
- 大小:121.50 KB
- 文档页数:12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21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考点90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1.(2022年江苏盐城)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其中“僧侣”来自于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它体现了中古西欧社会的分工。
在中古西欧社会基督教会统治之下,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
所以其中“僧侣”来自于基督教,而非佛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项。
考点91 西欧庄园1.(2022年湖北黄冈)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
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由此可见,西欧庄园A.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B.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D.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表明庄园里的东西是自给自足的,D项正确;庄园配备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不能说明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排除A项;工商业的发展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西欧庄园在9世纪到11世纪之间,资本主义萌芽13—14世纪才出现,排除C项。
故选D项。
考点92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1.(2022年海南)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体现在A.庄园的流行B.封君封臣制度形成C.大学的兴起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再结合所学,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12世纪大学兴起,属于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C项正确;中世纪城市发展从10世纪开始,庄园的流行9世纪就开始了,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形成在8世纪,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从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排除D项。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理念】本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把握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特点,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理清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教学目标】知道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等基本史实,理解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特点。
通过文献、图片资料、地图等的解读,基于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的视角了解中古时期西欧、拜占庭、俄罗斯等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理解这一时期欧洲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的原因。
感悟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中第3课的内容,由“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三目组成。
主要讲述了中古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风貌,聚焦于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随着城市的复兴,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拜占庭与俄罗斯帝国的文明特征。
【教学资源】本课教材中“学思之窗”的材料,“一个庄园的图解”,中古西欧的“三种人”,“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至18世纪)”、“问题与探究”部分的材料以及课外搜集的资料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运用。
【内容主旨】中古时期的欧洲,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文明: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成为西欧中古时代的基本景观。
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
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
【重点难点】重点:中古时期欧洲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西欧封建等级由上至下主要分为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这几个等级.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⒈罗马封建因素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⒉基督教会与经济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变化,原来的罗马古典文化开始让位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这就是基督教文化.在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崇奉奥林匹斯诸神:朱庇特,宙斯,阿波罗,转奉能解脱个人罪恶,能使个人得到拯救的基督教.因为前者虽然气势磅礴,给人力量,但却不能给人安慰;人是伟大的,但人不能总是显示伟大,人还需要安慰,尤其是在危机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这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经过百般曲折,四世纪以后罗马终于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另外,教会所建立的修道院制度,也对中世纪早期的西欧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修士最初一般都是西欧最优秀的农民,他们开垦荒地,排干沼泽,改良土壤,推广三圃制,对恢复和发展西欧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还保存了罗马人的一些建筑技能,发展了木刻、金属制造,纺织、玻璃、酿酒等工艺.⒊日耳曼因素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与罗马法律相比,日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特点.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丛林之中.日耳曼人的亲兵队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日耳曼人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一是自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行会制度、以至于议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日耳曼因素对西欧社会影响之大,以至于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正是日耳曼人的到来,毁灭了西欧的古典文明,从而为西欧新文明的开端,扫清了道路.在中国,在印度,昔日的文明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并得以保存,但这仅是旧生命的延续.而西方,在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却出现了一个新的开端.他并且认为,这是西方历史的独特性之所在.西方史学界在西欧封建制度形成问题上主要分为两派,日耳曼派和罗马派,以后又形成综合派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西欧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重要标志,至公元11 世纪,西欧的封建化过程才基本上完成。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的辉煌与沦亡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是一支曾经照亮世界历史舞台的巨星。
其辉煌与沦亡,成为后世研究与探讨的焦点。
本文将就拜占庭帝国东罗马的辉煌与沦亡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拜占庭帝国东罗马的辉煌拜占庭帝国的辉煌,首先体现在它在文化、艺术及科学方面的突出贡献。
在文化方面,拜占庭帝国保留了古典时代的希腊文化传统,同时融入了东方风格。
这样的独特文化融合使得拜占庭艺术与文学达到了巅峰。
例如,拜占庭帝国的建筑作品,如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巧妙的建筑设计和富丽堂皇的壁画装饰,成为后世建筑艺术的典范。
拜占庭的文学家们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著作,如普罗科皮乌斯的《秘史》和米海尔·普塔尔科夫的《拜占庭教规》等。
其次,拜占庭的政治制度也是其辉煌的重要因素。
拜占庭帝国的君主制度虽然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但是通过设立行省、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和分权。
这一制度安排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服务于广大民众的需要。
此外,拜占庭帝国还推行了一系列的法律改革,使得法治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
拜占庭的法学家即文化与法律的结合,以图修正和整理罗马法律,使其成为后世的法律基石。
第二部分:拜占庭帝国东罗马的沦亡拜占庭帝国在历史的河流中,经历了多次挑战与战争,最终走向了沦亡的道路。
其中,伊斯兰帝国的崛起是拜占庭帝国的一大威胁。
7世纪,伊斯兰帝国逐渐侵占了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并最终夺取了帝国的心脏地带──君士坦丁堡。
失去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国进一步削弱,最终在1453年被骑士团的突袭所彻底灭亡。
除了外部的威胁,拜占庭帝国的内部问题也是其沦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治腐败、官僚主义以及分裂势力的存在使得拜占庭内部长期陷入动荡与混乱,难以有效抵御外敌的进攻。
此外,拜占庭帝国的疆域过于庞大,导致资源分散,财政状况恶化,无法维持军事力量和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
结语:拜占庭帝国东罗马的辉煌与沦亡,是历史的一个缩影。
虽然其辉煌绚烂,但最终仍难逃沦亡的命运。
课题36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1.了解古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2.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3.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4.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一、中古时期的西欧1.政治上(1)封君封臣制度①原因: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②关系:封君为封臣提供土地作为给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③影响:国王或皇帝通过此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王权的加强①原因: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②表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国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③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解历史封君封臣制度——实质是一种封建等级制度[链接·选择性必修1·P10]中世纪英法的君主制传统国家表现特点法国——等级君主制(1)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2)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王权进一步强化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英国——议会君主制(1)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被迫签署《大宪章》(2)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3)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辨析比较等级君主制与议会君主制等级君主制,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
拜占庭帝国的分裂和衰败拜占庭帝国是东罗马帝国的延续,其辉煌的历史长达一千多年。
然而,在中世纪后期,拜占庭帝国逐渐分裂并最终衰败。
本文将探讨拜占庭帝国分裂和衰败的原因以及对其帝国命运的影响。
一、政治分裂拜占庭帝国的分裂源于政治的腐败和内部的权力斗争。
自10世纪以来,皇权逐渐削弱,贵族阶层的权力不断扩大,内部政治动荡频繁,导致帝国统一性逐渐丧失。
此外,封建制度的深入,地方领主的独立性日益增强,也为拜占庭帝国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二、外部压力拜占庭帝国的衰败也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
从西方的十字军东征到东方的突厥人和阿拉伯帝国的入侵,拜占庭帝国陷入了长期的战乱。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突厥人的崛起以及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都对拜占庭帝国的边疆安全构成了威胁,严重削弱了帝国的实力。
三、经济危机经济的困境也是拜占庭帝国衰败的重要原因。
土地所有制的不平等和财富的集中,使得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剧,底层民众的负担沉重,社会不稳定。
同时,财政赤字和税收征收不力,导致帝国内外贸易逐渐减少,经济状况急剧恶化。
这些经济危机也进一步加剧了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
四、文化冲击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和西欧文艺复兴的兴起,拜占庭文化面临着强烈的冲击。
伊斯兰帝国的扩张给拜占庭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仅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还使得拜占庭的科学、艺术和文学等领域逐渐落后于伊斯兰教世界。
西欧文艺复兴的兴起则使得拜占庭文化的辉煌逐渐淡化,其对于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总结起来,拜占庭帝国的分裂和衰败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政治分裂、外部压力、经济危机以及文化冲击都是导致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的分崩离析。
然而,在其衰败过程中,拜占庭帝国仍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跨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是⼀个信奉东正教的帝制国家。
核⼼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半岛,领⼟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洲北部,极盛时领⼟还包括意⼤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加索、西班⽛南部沿海和北⾮的地中海沿岸。
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的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间它⼀般被⼈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
到了17世纪,西欧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古代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的罗马帝国,便引⼊了"拜占庭帝国" 这⼀称呼。
东罗马帝国的⽂化和宗教对于今⽇的东欧各国有很⼤的影响,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引发了⽂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类历史。
拜占庭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
帝国的⾸都为新罗马,即君⼠坦丁堡。
1204年,帝国⾸都君⼠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字军东征攻陷,直到1261年收复。
1453年5⽉29⽇,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世率军攻⼊君⼠坦丁堡(今为伊斯坦布尔),东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中国⽂献拂菻国是中国中古史籍中对拜占庭帝国的称谓。
古代亦称⼤秦(随着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的开通,加速了东西⽅⽂明的交流,当时的中国认为罗马帝国就像中国⼀样拥有⾼度⽂明,⽽罗马正位于贸易路线上的终点,因此把她命名为“⼤秦” 。
)或海西国。
随历史时期之不同,此名有时也指苫国(今叙利亚)等地中海东岸地区。
宋、元时代⼜⽤以称呼塞尔柱突厥⼈统治的⼩亚细亚。
帝国⼤事件330年君⼠坦丁⼤帝迁都君⼠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527年查⼠丁尼⼀世成为皇帝。
532年~537年查⼠丁尼⼀世修建“圣索菲亚⼤教堂”。
726年利奥三世颁布《禁⽌偶像崇拜法》标志着毁坏圣像运动开始1054年教会分裂:君⼠坦丁堡教会和罗马教廷决裂,成为东正教(希腊正教)。
1204年⼗字军东征:君⼠坦丁堡被⼗字军攻陷。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一、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可见其发展极不平衡,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国家长期四分分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英法到15世纪、德意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二、构成原因:1、体系严密的封建制度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国王和大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了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样的层层分封,就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这些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这样,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领主(封主)和附庸(封臣)的关系,他们彼此负有义务.领主保护附庸,附庸必须向领主宣誓效忠,为领主提供多种服务.但是,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诸侯的势力很大,有的竟敢向国王提出挑战.封建贵族住在戒备森严的城堡里,有自己的武装;他们的经济生产单位叫庄园,一般自给自足,不与外界交往.结果,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辽阔庄园环绕的无数城堡以及直插天际的尖顶教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风貌和独特社会景观.2、政教冲突从5~6世纪已经开始,西欧的教会势力快速快速增长.罗马天主教会就是最存有势力的封建制度领主,它具有天主教世界土地的三分之一.教会同样按照封建制度的方式创建自己的教阶制度,最低的就是教皇,下面再有教主、主教等,他们各存有自己的辖区.8世纪中期,意大利中部构成教皇国.教皇既就是宗教首领,又就是具有世俗权力的一国之君,轻易统辖的领土超过四万多平方千米.国王为了并使自己的统治者神圣化,经常命令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登基.查理大帝就是这样搞的.这种作法强化了封建制度国王与教会的联系,更意味著教权凌驾于主权之上.9世纪,教皇沦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然而,教皇与封建制度君主时而相互合谋,时而明争暗斗.在西欧中世纪,人们坚信世界上的一切权力都就是上帝授与的,但在谁才就是这个权力拥有者的问题上,意见却是大相径庭.国王和教会都想要把这一大权据为己有,双方不断出现相撞和摩擦.只是至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构成和发展壮大、资产阶级的蓬勃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积极开展,教皇和罗马天王教皇的势力才逐渐衰败下去.3、城市的兴起11~12世纪,欧洲各地的城市普遍重新兴起.中世纪时,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发展,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订制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城市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4、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出现13世纪早期,欧洲一些王国的君主竭力重振王权,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结果,王权受到封建法律的约束,国王的独断专行受到限制.国王不甘心权力的削弱,挑起内战.国王战败.13世纪后半期,英国的议会制度开始萌芽.以后议会逐渐定型为上下两院.国王必须通过议会规定赋税,制定法律.等级代表制的封建君主政体对国王权力有所约束.14世纪初,法国也出现了以三级会议为代表的等级代表制度.由于法国王权比较强大,三级会议限制王权的作用相对较小.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度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影响巨大.在反对封建国王专制集权的斗争中,封建贵族、高级教士、城市商人等联合起来斗争,迫使国王坐下来,与他们商讨有关关税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封建王权受到制约.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在制约封建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西欧封建社会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发展与文化遗产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是一个存在于公元4世纪至15世纪的东罗马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领土历经勃艮第人、十字军等西方国家的攻击,最终于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征服,成为土耳其帝国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拜占庭帝国所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瑰宝。
一、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发展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公元4世纪-7世纪),为基督教渗透和罗马帝国灭亡之际,是拜占庭发展史的开端。
中期(公元7世纪-11世纪)为希腊文化和东正教教会的发展时期,晚期(公元11世纪-15世纪)则是封建制度兴起和城市及商业经济的发展时期。
在早期,拜占庭王朝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如君士坦丁大帝、第二次罗马帝国的建立、拜占庭帝国首都的迁移、贵族家族的统治等,都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期,由于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城市的发展和对艺术的关注,拜占庭文化达到了顶峰。
皇室教堂和宫殿的建筑风格,风景画,宝石和贵族装饰品,金银器皿和珠宝等等艺术品成为该时期的代表作品。
到了晚期,拜占庭帝国在多个方面逐渐地遇到了挑战。
腐败和堕落开始侵蚀帝国,尤其是在财政、税收、建筑和中心化方面。
在这个时期教会文化之外,军事对于城市发展的贡献至关重要。
在视线上的拓展中,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实力在对抗外侵的战争中强化了,最终对保护帝国安全的意义上做出贡献。
与此同时,有些事情负面影响了帝国的发展。
专制统治者(如帕拉米拉和君士坦丁九世)和对纳税人的压迫加剧民众的不满和不和。
最终,城市的人口增长放缓了,建筑商业也日趋稳定化。
二、拜占庭帝国的文化遗产拜占庭文化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复杂性。
由于希腊、罗马、基督教和东方等多个文化的汇集,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瑰宝。
帝国的文化遗产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看待,这几个方面也构成了该文明的核心特征。
1.艺术拜占庭的艺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是基于古典绘画和包括灵魂和神话主题在内的基督教符号。
世界中世纪史名词解释一.拜占庭帝国1.查士丁尼:(527—565)拜占庭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
在位期间主要极力维护奴隶制度;镇压了尼卡起义;编纂了《罗马民法汇编》;对外大肆用兵,进行了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军事征伐。
查士丁尼统治时代是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
2.《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律》的总称。
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于527年下令编纂。
其基本宗旨是巩固帝国、突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承认等级差别,保护私有财产。
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各国的法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普罗尼亚制:拜占庭帝国的兼领地制度。
科穆宁王朝时确立。
即将国家和农村公社的土地分给公职贵族兼领,兼领主向国家履行相应的义务。
这一制度的形成,标志着拜占庭帝国封建制度的全面确立。
但它只是暂时加强了国家和军队的实力,兼领制的实行潜伏着离心的倾向,导致分裂割据的加剧。
4.普罗·科比:查士丁尼时代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其主要作品是:《查士丁尼战争》《秘史》《查士丁尼时代的建筑》。
是垂训史观的真正体现者。
在古典文化上造诣颇高,其作品风格和表现形式都模仿古典史家的作品。
5.圣像破坏运动:8-9世纪时拜占庭帝国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教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
7世纪以后,教会和修道院兼并土地,聚敛钱财,招致社会普遍怨恨。
利奥三世于726年发布禁止圣像崇拜的诏令,是为圣像破坏运动之始;后经历多次反复,843年,皇太后狄奥多拉摄政时恢复圣像崇拜,运动结束。
二.西欧1.托马斯·阿奎那: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神学之王”。
他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和伟大;撰写了《神学大全》,并提出了“宇宙秩序论”,对教会权威与封建等级秩序做出了充分的神学论证。
他的思想至今在西方仍有影响。
2.查理·马特:墨洛温王朝宫相。
九年级下历史全部知识点九年级是学生历史学科的最后一年,也是对过去九年所学历史知识的总结和延伸。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学生将会接触到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现代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以历史学科的不同主题和时期为线索,来回顾九年级下历史学科的全部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九年级下学期的中国古代史主要涉及到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历史内容。
其中,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秦始皇帝统一了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他的暴政导致了一系列的起义和战争。
而刘邦建立的汉朝,则恢复了较为稳定的政权,并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分裂为南北两个政权,正是在这个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北朝时期也是民族融合的时期,北方的统治者与南方的汉族人民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统一统治阶层。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隋文帝建立了隋朝,统一了南北,而唐朝则使中国达到了辉煌的顶峰。
唐朝的盛世带来了繁荣的经济、发达的科技、辉煌的文化和开放的对外贸易。
但是唐朝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和外族入侵,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二、世界古代史在九年级下学期的世界古代史中,主要包括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伊斯兰帝国和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内容。
罗马帝国是古代地中海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帝国之一。
罗马帝国的兴衰史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故事,从建立共和国到帝国,再到最后的分裂与灭亡。
罗马帝国在政治、法律、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东部的延续,它在希腊化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拜占庭文化。
拜占庭帝国的宗教:东正教在东欧长期存在并影响深远,对东欧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伊斯兰帝国是一个伟大的帝国,伊斯兰教自7世纪开始传入阿拉伯半岛,迅速扩展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伊斯兰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欧洲中世纪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包括了拜占庭帝国的衰落、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的兴起以及欧洲的封建制度的形成等。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传承与影响拜占庭帝国是中世纪东罗马帝国的称呼,其文化传承深远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本文将从文学艺术、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三个方面探讨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传承与影响。
一、文学艺术拜占庭帝国自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发展成为一个充满独特风格的文化中心。
拜占庭人注重教育,书院是他们重要的学术机构。
在文学方面,拜占庭帝国的作家们致力于保留并传承古典文学的精华。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君士坦丁堡的倾覆》。
这部作品以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景象,成为探讨拜占庭历史的重要文献。
在艺术领域,拜占庭帝国的建筑被誉为东方基督教建筑艺术的代表。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国建筑的典范之一,它展示了拜占庭人对细节的精确追求和对宏伟规模的构思。
此外,拜占庭帝国还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在壁画、雕塑和装饰艺术等方面独树一帜。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影响了东欧地区,还对东正教和伊斯兰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政治制度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拜占庭帝国采用封建制度,将统治区域分为封地,这些封地由封建领主统治和管理。
这种制度直接影响了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
此外,拜占庭帝国还注重中央集权,通过建立官僚体系和特定的行政职位来维持政权的稳定。
这种政治制度的特点部分影响了东欧国家的政治发展。
三、科学技术拜占庭帝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
在医学领域,拜占庭医生利用古希腊医学的基础,并结合了拜占庭人对草药和植物的研究,开展了医学实践和研究。
他们的成果不仅对当时的欧洲医学产生了影响,也为后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拜占庭帝国还在数学、天文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
总结起来,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传承和影响在多个领域中体现。
其文学艺术成就保留了古典文化的精髓,其政治制度对封建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为后世的进步提供了基础。
拜占庭帝国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在欧洲历史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