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5
《结构稳定性和极限荷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114 学分:2 总学时:34 大纲执笔人:朱慈勉大纲审核人:许强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限选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杆件结构静力和动力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杆件结构的稳定性和极限荷载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一)结构稳定性分析
熟悉结构稳定性方面的基本概念,掌握压杆稳定性分析的静力法和能量法,刚架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了解梁侧向稳定和拱稳定的概念。
(二)极限荷载
熟悉结构极限荷载方面的基本概念,掌握梁和简单刚架极限荷载的计算方法。
三、课程基本内容
(一)结构稳定性分析
稳定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失稳类别和自由度的概念。
用静力法和能量法确定压杆的临界荷载。
组合压杆和刚架稳定性分析。
梁的侧向稳定和拱的稳定概念。
(二)极限荷载
极限弯矩、塑性铰和极限荷载的概念,比例加载的一般定理。
超静定梁和简单刚架极限荷载的计算。
四、实验或上机内容
无。
五、前修课程要求
杆件结构静力学、动力学。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结构力学》朱慈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4年1月。
参考教材:
《结构力学》周竞欧、朱伯钦、许哲明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94年
《结构力学教程》,龙驭球、包世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1年。
建议教材与参考书可随新教材出版而调整。
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所在院(系、所)基础医学院适用专业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专业填表日期 2007-12-12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制课程编号:2110012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英文名称:Technique of Molecular Biology开课单位:生化教研室开课学期:第二学期课内学时:36学时教学方式:实验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考核方式:实验考核预修课程:分子生物学一、教学目标与要求分子生物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其实验原理更深入理解,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分子生物学基本方法,了解科研的基本手段。
实验包括:质粒DNA抽提、组织总RNA的抽提、RT-PCR、基因的克隆与转化、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筛选、基因体外表达、细胞基因组DNA抽提及基因多态性分析等。
(1)掌握各种方法的原理、目的、主干步骤(2)熟悉下列常用方法:质粒的抽提,纯化,电泳鉴定。
组织总RNA的抽提,纯化,含量及完整性检测,操作RNA注意事项。
逆转录获得cDNA,特定基因序列的PCR扩增。
重组子的构建、筛选及鉴定。
基因体外表达的条件,鉴定表达产物的方法,确定表达产物为可溶性蛋白或包含子。
细胞基因组DNA抽提及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方法。
(3)正确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简要地写出实验报告。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实验手段,原理,操作注意事项。
初步了解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共包括8项既独立又连贯的实验,包括质粒DNA的抽提、纯化与鉴定;组织总RNA的抽提、纯化及检测;RNA为模版,逆转录获得cDNA并利用PCR扩增特异基因序列;将PCR扩增获得的基因序列克隆到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筛选阳性菌,扩增,抽提重组子并鉴定;酶切获得扩增的基因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并筛选阳性克隆;利用大肠杆菌体外表达融合蛋白,经蛋白电泳检测表达效率。
同济教学大纲同济大学是中国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以工科为主,同时也涵盖了理科、文科、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作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同济大学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大纲的制定。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它规定了教学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核心,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济大学的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大纲的编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因此,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的研究成果的支持。
同济大学的教学大纲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它要求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和衔接,避免知识的孤立和碎片化。
同时,教学大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大纲的编制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的研究成果的支持。
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的研究成果的支持。
同济大学的教师队伍庞大且素质较高,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能够为教学大纲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同济大学还注重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教学大纲的制定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实践支持。
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同济大学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希望能够在学习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教学大纲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同济大学作为一所工科为主的大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学科的发展需求。
数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最新)数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由专业所属学院(部)的教研室、系(组)组织编写,或委托出版社出版。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教学大纲模板:课程名称:数学分析(本科)课程代码:20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极限、微积分、级数等内容,以及一些基本的数学分析工具,如导数、积分、微分方程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解决数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课程打下基础。
授课内容:第一章极限1.1极限的定义和性质1.2极限的运算1.3极限的存在性1.4极限的应用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导数的定义和性质2.2导数的运算2.3微分及其应用第三章积分3.1不定积分3.2定积分3.3积分的应用第四章微分方程4.1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4.2一阶微分方程4.3高阶微分方程4.4微分方程的应用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
其中,期中和期末考试各占50%。
作业主要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期中和期末考试则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暑假数学教学大纲暑假数学教学大纲是指针对学生在暑假期间进行的数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一般来说,暑假数学教学大纲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和学习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暑假数学教学大纲的大致框架:1.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几何图形等基础知识。
2.数学应用能力:包括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
3.数学思维方法:包括数学建模、数学分析、数学推理、数学归纳等数学思维方法。
4.数学文化:包括数学史、数学家、数学应用等数学文化知识。
5.数学拓展:包括数学竞赛、数学游戏、数学应用等拓展数学知识的内容。
在暑假数学教学大纲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考试大纲解读应中南大学11 年报考同济大学土木学院的考生要求,我写了一点复习经历,谈不上经验,希望能对大家复试备考有所帮助。
同济土木考试专业课包括《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两门课。
一、考试范围I、材料力学(占70%)1. 基本概念:变形固体的物性假设,约束、内力、应力,杆件变形的四个基本形式等。
2. 轴向拉、压问题:内力和应力(横截面及斜截面上)的计算,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计算,材料的力学性质,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力学性能的比较,简单超静定桁架,圆筒形薄壁容器等。
(这个每年的必考内容)3. 应力状态分析:平面问题任意点的应力状态描述,平面问题任意点任一方向应力的求解(包括数解法、图解法),一点的应力状态识别,空间应力分析及一点的最大应力,广义虎克定律等。
(也是必考的,图解法了解就可以了)4. 扭转问题:自由扭转的变形特征,自由扭转杆件的内力计算,扭转变形计算,矩形截面杆的自由扭转,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简单超静定受扭杆件分析等。
(必考内容)5. 梁的内力、应力、变形:内力(剪力、弯矩)的计算及其内力图的绘制,叠加法作弯矩图的合理运用,梁的正应力和剪应力的计算及其强度条件,梁内一点的应力状态识别,主应力轨迹,平面弯曲的充要条件,梁的变形(挠度、转角)计算,叠加法求梁的变形,梁的刚度校核,简单超静定梁分析等。
(必考内容)6. 能量法:变形能的计算,卡氏第一、第二定理,运用卡氏第二定理解超静定问题等。
必考)7. 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与拉压以及扭转与弯曲的组合,拉压及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偏心拉、压问题,强度校核等。
(一般会和应力状态结合在一起考)8. 压杆稳定:细长压杆临界力的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压杆稳定的实用计算,简单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分析等。
(必考内容,并且题目出的相当怪,有答案的我也很难看,惭愧惭愧!)II、结构力学(占30%)1.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及其应用(不会考了,太简单了,但是还是要看的,基础不会考了)2.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与特性(也不会出静定的,一般出非静定的,但解题时候还是要(也不会出静定的,一般出非静定的,静定与非静定相结合的)3.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及其应用(必考题目啦,好好看咯,尤其是机动法)4.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变形体的虚功原理(了解了解就可以了)5. 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与特性(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等)(必考内容:三个方法都要会,必考一个的,一般是力法和位移法换着出题,力矩分配法会少一点)6. 结构矩阵分析(单元刚度阵、总刚度阵的集成、支座条件的引入和非结点荷载的处理等)(以前考得很少,但是10 年考了,考得还是基本概念,大家好像都没有做好,惭愧)7. 结构动力分析(运动方程、频率、振型、自由振动、强迫振动等)(这个是必考的,这个是必考的,这个是必考的好好复习,刚度法,柔度法都要会)二、题型1. 以计算分析题型为主,含基本概念分析、综合概念分析和结构定性分析。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型)第一外国语(英语)课程教学安排及考试规定(2017年7月修订版)本教学安排及考试规定针对第一外国语为英语的同济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型)(以下简称“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
一、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总述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公共英语(以下简称“硕士生英语”)学习时间为两学期。
为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和学术英语能力,特别是用英语从事专业研究的能力,硕士生英语开设具有较高要求的各类学术研究型和应用型课程。
课程分4个模块,共8门选修课(详见二、教学组织与安排)。
每学期末,各选修课根据教学要求组织测评。
为促进硕士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第二学期末,硕士生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英语综合水平考试。
硕士生英语成绩由选修课测评成绩和综合水平考试成绩构成。
总评成绩合格者,获得3学分。
二、教学组织与安排硕士生英语采用课堂教学与网上辅导、课堂面授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选修课测评与综合水平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共计108学时。
课堂教学共72学时,在两学期内,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两门选修课程的学习和测评,每门课程每周两学时。
此外,硕士研究生还须参加以提高英语综合能力为目标的网络英语学习,共36学时,为第二学期期末参加硕士生英语综合水平考试做准备。
两门选修课和英语综合水平考试的总评成绩(由三个成绩相加)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
硕士生英语课程设置如下:三、免修免考规定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硕士研究生可申请免修免考硕士生英语课程:1.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同济大学排名前30%内;2.参加全日制英语专业本科学习并获学士学位(不含英语为第二学位者);3.大学英语六级考试497分(5年内有效)及以上或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5年内有效)。
4.TOEFL 成绩84分(满分120分)及以上(2年内有效);5.IELTS 成绩6.0分及以上(2年内有效);6.PETS 5级考试笔试70分,口试3分及以上(2年内有效);7.GRE 成绩272分(满分340分)及以上(2年内有效)。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5003 学分:3 总学时:51 实验学时:8 大纲编制主笔人:董国华大纲审核人:韦林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课程性质:技术基础课(C1)《理论力学实验》是与《理论力学》课程相对应的实验课程。
《理论力学实验》是工程力学等专业的学科内基础课程(C1)。
本课程通过实验让学生验证《理论力学》课程中阐述的相关知识,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理论力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学会实验实际操作。
本课程营造规范的实验氛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理念和工作作风。
二、课程面向专业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物流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
三、实验基本要求通过本实验,要求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理论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部分)中的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和机械振动原理及其实验的基本技能。
2.熟悉并掌握一些基本仪器的用途、特点和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3.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理论探讨,巩固所学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
4.通过整个实验过程,尤其是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实验或上机基本内容1.理论力学创新应用实验演示(静力学13个、运动学10个、动力学9个)。
2.理论力学创新应用开放实验(有30多个理论力学创新应用实验模型或装置可供学生操作和体验);3.单自由度系统振动实验内容:(1)求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频率;(2)区分自激振动现象与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的区别;(3)用具有质量-弹簧系统的台秤和振动干扰源试验强迫振动现象。
4.转动惯量实验内容:(1)转动惯量的理论公式与三线摆实测周期计算转动惯量公式,并确定线长对测量误差的影响;(2)用等效方法求非均质(铝/铜/钢/记忆合金)发动机摇臂的转动惯量。
5.动力减振实验内容:(1)熟悉测试仪器设备的操作并用一个竖立的悬臂梁振动模型装置模拟一栋高层建筑的地震状态(调整激振频率,模拟结构物的风振);(2)根据模型的外形结构、尺寸、质量分布及振动频率参数,设计一组或一个合理的单自由度减振系统;(3)加工制作一组或一个单自由度减振系统,并将之安装于模型上;(4)进行加装了单自由度减振系统后的振动模型装置模拟实验至达到消振或减振效果;(5)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这是同济大学《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期末考试的复习要点,希望对考博选考3007高等混凝土与钢结构这门课的同学有所帮助。
1.Stress-strain curves of concrete under monotonic, repeated and cyclic uniaxial loadings. 单轴受力时混凝土在单调、重复、反复加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2.Creep of concrete (linear and nonlinear) 混凝土的徐变(线性、非线性徐变)3.Components of deformation of concrete 混凝土变形的多元组成4.Process of failure of concret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混凝土在单向受压时破坏的过程。
5.Strength indices of concrete and the relations among them 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及其之间关系6.Features of stress-strain envelope curve of concrete under repeated compressive loading. 混凝土单向受压重复加载时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包络线的特征。
7.The crack contact effect of concrete and its representation in stress-strain diagram. 混凝土的裂面效应及其在应力应变关系图上的表示。
8.The multi-level two-phase system of concrete. 混凝土的多层次二相体系。
9.The rheological model of concrete. 混凝土的流变学模型。
10.Influence of stress gradient on strength of concrete. 应力梯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专业英语所在院(系、所)土木工程学院建工系适用专业结构工程专业大纲撰写负责人宋晓滨填表日期 2015-3-9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签字)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制课程编号:2020445课程名称:专业英语英文名称:English for Civil Engineering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建工系开课学期:1课内学时:24 教学方式:讲课、自学和讨论结合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考核方式:平时及期终预修课程:普通英语一、教学目标与要求目标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熟练应用英语技能的目标:1.能熟练阅读和理解本专业研究方向的专业英语文献资料;2.能熟练撰写专业文研究报告;3.能熟练开展学术报告,与他人进行专业上的学术交流。
教学方法及要求1.在课程期间内,学生须完成总量2次的学术报告,包括1次5分钟的自由选题报告,以及一次10分钟的个人研究计划报告,以及1次英文小作业和一次英文版的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2.教师指导和学生报告相结合,课堂教学共3次。
其中第1次课堂教学时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第2课堂时介绍如何准备英文报告PPT文件和英文口头报告技巧,第6课堂时介绍如何撰写英文研究论文。
3.学生完成一次英文review paper写作小作业(第12周递交),具体要求包括:自由选择本领域认可度高的英文期刊论文(SCI检索论文为佳)一篇或多篇,书写文章内容概述,并做评价(正面赞同或反面指出不足之处)。
应递交的作业包括英文期刊论文原文和本人完成的review paper(不少于800 words),以上内容可以电子文件的形式email递交,同时手写review paper一份并递交至任课教师办公室(土木大楼A506并注明宋晓滨收)。
4.最后一次课堂教学时之前,每位学生提交一篇英文版的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篇幅5000words左右,电子版,如导师未确定课题者可根据之前研究经历,如本科毕业论文,以开题报告的形式撰写)。
一、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考研方向考研方向:01 建筑历史与理论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3 建筑技术科学04 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05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06 室内设计及其理论二、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考研科目考研初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202 俄语203 日语242 德语( 任选)③355 建筑学基础④802 建筑理论与历史803 建筑设805 建筑技术( 任选)三、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考研参考书目参考书目:355 建筑学基础《建筑概论》,沈福煦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建筑初步》(第三版)田学哲、郭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建筑形态设计基础》,莫天伟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81《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张文忠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陈志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批评学》郑时龄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室内设计原理》陈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物理》,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节能建筑设计和技术》,宋德萱,同济大学出版社《建筑构造》,颜宏亮,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年《建筑特种构造》(第二版),颜宏亮,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年802 建筑理论与历史《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陈志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批评学》郑时龄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03 建筑设计大学本科相关教材及参考书设计课程相关授课内容805 建筑技术《建筑构造》,颜宏亮,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年《建筑特种构造》(第二版),颜宏亮,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年《建筑物理》,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节能建筑设计和技术》,宋德萱,同济大学出版社。
尚学同济考研网
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院与管理学院)考研大纲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信息管理与科学系,后经学科调整,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管理科学、工业工程等多个优势学科整合而成,具有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鲜明特点。
历经30多年风雨,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已经形成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等多种层次的教学与科研体制。
所在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也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
这一学科是我国管理学门类中唯一按一级学科招生的学科,覆盖面广,包含了资源优化管理、公共工程组织与管理、不确定性决策研究和项目管理等众多研究领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研究方向:01 管理科学02 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03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0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5 建设工程管理06 科技发展与管理
初试科目:①101 政治理论②201英语214德语215法语(任选) ③301 数学一④818 管理学概论
复试备注:按研究方向。
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院与管理学院)的考研大纲在尚学同济考研网上面有公布,如果你是一个满怀梦想,激情澎湃,又想考上同济大学的学子,那么你更应该到尚学考研网咨询你所报的专业信息,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准备不足才纷纷败下阵来,所以,劝诫即将14年考研的学生要好好考虑复习的准备吧。
最后祝你们考研顺利!。
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立一个明确的教学框架。
通过本大纲,研究生教师可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要求。
同时,学生也能够明确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阶段性目标。
本教学大纲具有指导性和参考性,为教师提供一种灵活性和自主性,以适应教学的不同需求。
第二章: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广泛应用相关理论和实践,培养研究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研究领域的理论框架和前沿知识;2. 实践应用技能和工具的掌握;3. 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 独立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5. 学术交流和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第三章: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前沿研究动态,能够应用相关理论解决问题。
2. 实践应用:熟悉并掌握相关工具和技术,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
3. 创新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
4. 团队合作:通过团队项目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学术交流:提升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第四章: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本课程根据研究生学习需求和专业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以下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1. 模块一:基础理论知识- 主题1:相关理论框架和经典著作的深入学习;- 主题2:前沿研究的论文阅读与解读;- 主题3:重要概念和方法的介绍与实践。
2. 模块二:实践应用技能- 主题1: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技术;- 主题2: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的工具和方法;- 主题3:模型建立和验证技术。
3. 模块三: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培养- 主题1: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 主题2:综合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案例研究;- 主题3: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4. 模块四: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主题1:团队合作的原则和技巧;- 主题2:团队项目实践和汇报;- 主题3:学术交流和学术论文写作规范。
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引言: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提升国家科技水平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的规范性文件,对于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内容和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编写原则为确保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下是编写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原则:1.明确课程目标:教学大纲应明确定义课程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统一教学标准:教学大纲应统一课程的教学标准,包括课程的要求、重点和难点,以及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3.灵活性和适应性:教学大纲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堂实际情况。
4.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教学大纲应具备可操作性,即具备可依据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
同时,教学大纲应具备可评价性,即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考试、作业和实践等。
二、内容与结构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与结构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课程名称和编号:教学大纲应明确课程的名称和编号,以便学生和教师进行识别和分类。
2.前期考核要求:教学大纲应包括前期考核要求,即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3.课程介绍与目标:教学大纲应对课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课程的背景、重要性和目标等,以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期望。
4.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教学大纲应明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包括理论教学、实践环节、课程任务和学习材料等。
5.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大纲应列举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实践、研讨会和互动学习等。
6.课程评价和考核方式:教学大纲应明确课程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课堂表现、小组项目和实习报告等。
7.参考教材和学习资源:教学大纲应提供参考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列表,以便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桥梁⼯程》同济⼤学教学⼤纲(含教学内容,使⽤课本等)《桥梁⼯程》课程教学⼤纲课程编号:030010 学分: 3 总学时:51⼤纲执笔⼈:张国泉⼤纲审核⼈:⽯雪飞⼀、课程性质与⽬的《桥梁⼯程》是交通⼯程专业的⼀门主要专业课。
通过教学,学⽣应较系统地掌握⼀般桥梁的结构构造和设计理论,为今后从事桥梁⼯程的设计与施⼯奠定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各种桥梁体系的基础知识,包括结构受⼒与构造特点及各种桥型的适⽤性;2、重点掌握钢筋混凝⼟与预应⼒混凝⼟梁桥、拱桥的基本构造和设计计算理论;3、通过作业练习,具备中、⼩跨径梁桥、拱桥结构分析计算的能⼒。
三、课程基本内容(-)总论1、桥梁在交通事业中的地位和国内外桥梁发展概况2、桥梁的组成和分类3、桥梁总体规划原则和基本设计资料4、桥梁纵、横断⾯设计和平⾯布置5、桥梁的设计荷载及其组合(⼆)钢筋混凝⼟和预应⼒混凝⼟梁式桥1、概述(l)钢筋混凝⼟和预应⼒混凝⼟梁式桥的⼀般特点(2)梁式桥的主要类型及其适⽤情况2、桥⾯构造(l)桥⾯铺装(2)桥⾯排⽔设施(3)桥⾯伸缩缝(4)⼈⾏道、栏杆与灯柱3、板桥设计与构造(l)板桥的类型及其特点(2)简⽀板桥的构造(3)斜交板桥的受⼒特点与构造4、装配式简⽀架桥的设计与构造(l)装配式简⽀梁桥的构造类型(2)装配式钢筋混凝⼟架桥(3)装配式预应⼒混凝⼟简⽀架桥(4)组合梁桥5、简⽀梁桥的计算(1)概述(2)⾏车道板的计算(3)荷载横向分布计算(4)内⼒计算原理6、梁式桥的⽀座(l)⽀座的作⽤、类型和构造(2)⽀座的设计与计算7、其它体系桥梁简介(1)悬臂和连续体系梁桥的类型和⼀般特点(2)钢筋混凝⼟悬臂和连续体系梁桥的构造和设计计算要点(3)预应⼒混凝⼟T型刚构桥(4)预应⼒混凝⼟连续梁桥(三)圬⼯、钢筋混凝⼟拱桥及其它现代拱桥1、概述(l)拱桥的基本特点及其适⽤范围(2)拱桥的组成及主要类型2、拱桥的构造(l)主拱圈的构造(2)拱上建筑的构造(3)拱桥的其它细部构造(4)其它类型拱桥的构造3、拱桥的设计(l)拱桥的总体布置(2)拱轴系数的选择和拱上建筑的布置(3)拱圈截⾯变化规律和截⾯尺⼨的拟定(4)拱桥构造⽰例4、拱桥的计算(l)悬键线拱的⼏何性质及弹性中⼼(2)恒载作⽤下拱的内⼒计算(3)活载作⽤下拱的内⼒计算(4)拱内⼒计算(5)温度变化、混凝⼟收缩和拱脚变位的内⼒计算(6)拱圈强度及稳定性验算(7)拱圈的应⼒调整(8)其他类型拱桥的计算特点(9)连拱计算(四)桥梁墩台1、桥梁墩、台的⼀般构造与设计2、墩台计算的荷载及其组合3、重⼒式桥墩计算4、桩桩式桥墩的计算特点5、重⼒式桥台计算6、轻型桥台计算特点四、实验或上机内容⽆五、前修课程要求先修课程:理论⼒学,材料⼒学,结构⼒学,结构设计原理,基础⼯程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桥梁⼯程》(公路与城市道路⼯程专业⽤)(⾼等学校教材),姚玲森主编,⼈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4⽉。
同济土木研究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同济土木研究生课程的核心知识,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发展动态;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对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将详细制定,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具体教学内容将包括:1.土木工程基本理论:包括力学、结构设计、土力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土木工程方法:涵盖施工技术、工程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3.土木工程最新发展动态:介绍土木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可能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传授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可能使用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保证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的掌握程度。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研究生课程《高等钢结构与组合结构原理》断裂与疲劳部分任课教师:周锋(1班)、童乐为(2班)学生作业2018. 9.一、作业要求1.每位学生自选5道概念论述题和2道计算题。
2.应仔细审题,答题清楚到位。
鼓励有全面深入的高质量论述。
3.相互抄袭很容易识别,均按无作业成绩处理。
请独立思考答题。
4.概念论述题照抄授课教师讲稿,作业成绩最高只能得60分。
5.书面答题,统一做在A4纸上,打印和手写均可,封面写上系(所)别、学号和姓名、硕士生或博士生。
校外旁听生写上单位名称。
6.1班(任课教师:周锋)作业提交到土木大楼A711室,2班(任课教师:童乐为)作业提交到土木大楼A717室;截至时间2018年10月31日。
7.本课程考核方式为期末考试和平时作业考核相结合,最终成绩为40%期末考试与60%平时作业成绩之和。
二、参考书目(1)[英]T.R. 格尔内,焊接结构的疲劳,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2)焦馥杰,焊接结构分析基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德]D. 拉达伊,焊接结构疲劳强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4)霍立兴,焊接结构工程强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5)陈绍蕃,钢结构设计原理,科学出版社,2000。
(6)[荷]J.Wardenier, 钢管截面的结构应用,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7)N.E. Dowling, Mechanical Behavior of Materials,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7(8)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9)Eurocode 3 :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 – Part 1-9 : Fatigue,EN 1993-1-9, 2005.三、概念论述题1.焊接钢结构的缺点及其原因2.焊接结构可能出现哪些类似裂纹的缺陷3.影响焊接钢结构脆性断裂的主要因素及其效应4.线弹性断裂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应用范围5.裂纹类型和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特点6.应力强度因子的一般表达式和用途7.应力强度因子与应力集中系数的区别8.冲击韧性与断裂韧性的区别9.应变时效的要义10.高强度钢材在动力荷载、低温条件下应用需要特别关注什么问题11.防止焊接钢结构脆性断裂的基本措施12.焊接与非焊接钢结构在疲劳性能上的异同点13.为什么焊接结构疲劳性能比非焊接结构差14.焊接结构疲劳裂纹出现的位置和扩展有什么特点15.钢结构疲劳寿命离散性具有怎样的特点16.解释应力幅是评价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的一个指标17.采用高强度钢材是否有助于改善焊接钢结构疲劳性能18.无限寿命、安全使用寿命、破损-安全等疲劳设计思想的基本要义19.基于构造分类的疲劳设计方法的特点20.何谓热点应力21.基于热点应力的疲劳设计方法的特点22.断裂力学在焊接钢结构疲劳分析中有何用武之地23.如何运用断裂力学裂纹扩展原理来预测焊接钢结构的疲劳寿命24.如何运用结构损伤原理来评估变幅疲劳问题25.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焊接钢结构疲劳性能四、计算题1.有一宽度很大的平钢板,中心有一长度为2a的初始裂纹,a=10mm,两侧受到均匀拉应力,钢材为高强度钢,屈服强度f y =550MPa ,断裂韧性K IC =3000 MPa ·mm 1/2。
同济大学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所在院(系、所)
适用专业
填表日期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制
课程编号:(请用4号字填写)
课程名称:(请用黑体4号字填写)
英文名称:(请用4号字填写)
开课单位:(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开课学期:(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课内学时:(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教学方式:(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适用专业:(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考核方式:(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预修课程:(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
三、实验及实践性环节(注:此项没有的不填)(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
四、教材(序号,编著者姓名,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次,出版日期)
(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
主要参考书(序号,编著者姓名,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次,出版日期)
(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
大纲撰写负责人:(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授课教师:(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
课程编号:000109
课程名称:矩阵论
英文名称:The Theory of Matrices
开课单位:081(理学院数学系)开课学期:1
课内学时:60 教学方式:讲授
适用专业:工科各专业考核方式:考试
预修课程:线性代数、高等数学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矩阵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某些应用,重点是线性空间及其映射、变换,以及矩阵运算等。
难点是理解线性空间、线性映射、线性变换的不变子空间、
λ矩阵在相抵下的标准形和矩阵算子范数等抽象概念以及计算线性映射在基下的矩阵、-
的各种因子分解等。
通过本课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阐述和论证,培养研究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提高研究生的数学素养。
在重视数学论证的同时,强调数学概念的物理、力学等实际背景,培养研究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研究生掌握矩阵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开展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线性空间与内积空间(8学时)
1.1 预备知识:集合·映射与数域 1.2 线性空间
1.3 基与坐标 1.4 线性子空间
1.5 线性空间的同构 1.6 内积空间
第二章线性映射与线性变换(8学时)
2.1 线性映射及其矩阵表示 2.2 线性映射的值域与核
2.3 线性变换 2.4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2.5 矩阵的相似对角形 2.6 线性变换的不变子空间
2.7 酉(正交)变换与酉(正交)矩阵
第三章λ-矩阵与矩阵的Jordan标准形(8学时)
3.1 一元多项式 3.2 λ-矩阵及其在相抵下的标准形3.3 λ-矩阵的行列式因子和初等因子 3.4 矩阵相似的条件
3.5矩阵的Jordan标准形
3.6 Cayley-Hamilton定理与最小多项式
第四章矩阵的因子分解(8学时)
4.1 初等矩阵 4.2 满秩分解
4.3 三角分解 4.4 QR分解
4.5 Schur定理与正规矩阵 4.6 奇异值分解
第五章 Hermite 矩阵与正定矩阵(6学时)
5.1 Hermite 矩阵与Hermite 二次型 5.2 Hermite 正定(非负定)矩阵
5.3 矩阵不等式 5.4 Hermite 矩阵的特征值
* 第六章 范数与极限(10学时)
6.1 向量范数 6.2 矩阵范数
6.3 矩阵序列与矩阵级数 6.4 矩阵扰动分析
第七章 矩阵函数与矩阵值函数(4学时)
7.1 矩阵函数 7.2 矩阵值函数
7.3 矩阵值函数在微分方程组中的应用 7.4 特征对的灵敏度分析
* 第八章 广义逆矩阵(6学时)
8.1 广义逆矩阵的概念 8.2 广义逆矩阵A -与线性方程组的解
8.3 极小范数广义逆A m -与相容方程组的极小范数解
8.4 最小二乘广义逆A i -与矛盾方程组的最小二乘解
8.5 广义逆矩阵A +与线性方程组的极小最小二乘解
第九章 Kronecker 积与线性矩阵方程(2学时)
9.1 矩阵的Kronecker 积 9.2 矩阵的拉直与线性矩阵方程
9.3 矩阵方程AXB C =与矩阵最佳逼近问题
* 9.4 矩阵方程AX B =的Hermite 解与矩阵最佳逼近问题
* 9.5 矩阵方程AX XB C +=和X AXB C
-=* 第十章 非负矩阵
* 10.1 非负矩阵与正矩阵 10.2 素矩阵与不可约矩阵
10.3 随机矩阵 10.4 M —矩阵
注:带“*”者为机动的内容。
三、教材
1.戴 华,矩阵论,航空工业出版社,2001
主要参考书
1.北京大学,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88
2.Lancaster P. and Tismenetsky M. The Theory of Matrices with Applications , Academic Press, 1985.
3.史荣昌,矩阵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4.罗家洪,矩阵分析引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5.张明淳,工程矩阵理论,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6.程云鹏,矩阵论,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大纲撰写负责人: 戴华 授课教师:戴华、倪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