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流体力学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28
授课时间班级授课顺序第1次课课题绪论、流体的物理性质目的要求1、了解流体力学工程与历史背景;2、了解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3、明确理解流体的概念及连续介质假设、流体的主要物理参数;4、掌握牛顿内摩擦定律.教学内容要占八、、1、工程流体力学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2、流体的概念及连续介质假设3、流体的主要物理参数4、流体的粘性工一■—重点:流体的概念及连续介质假设、流体的粘性、牛顿内摩擦定律.J2T 1任J27难点:连续介质假设、牛顿内摩擦定律.通过经典力学的知识引入本门课程,结合大量的实例讲解流体力学的开展过程及其重要性,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本此课以讲 述为 主,结合多媒体手段.1导论 1.1 工程流体力学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讲清工程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开展历程和研究方法,重 点介绍流体力学的开展历程和研究方法.说明工程流体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范围, 有重点地介绍流 体力学新的开展方向及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20分钟〕通过与固体力学的比拟,引出流体力学各物理参数的概念,以及连续 介质假设和牛顿内摩擦定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____ 彳 0 :玄右卜"今 R /4寺/S 山侬也教 学 思路与 教法设 计首先介绍流体的概念,并对物质的根本属性进行总结,突出介绍流体与固体之间的差异所在.〔8分钟〕讲清流体质点概念、流体连续介质模型的主要物理意义.〔12分钟〕1.2流体的密度、重度、比体积与相对密度讲清流体几个根本物理量,使学生掌握流体的密度、重度、比体积与相对密度的根本定义和公式,并对常见的水和空气的一些参数有所了解. 〔10分钟〕讲解流体的热膨胀性和可压缩性定义及计算公式,使学生掌握体积膨胀系数、体积压缩率和体积模量的概念和物理意义.〔10分钟〕1.3流体的粘性本节为重点,详细向学生介绍粘性的定义和牛顿内摩擦定律以及粘性的表示方法和单位,应使学生掌握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恩氏粘度三者之间的区别和变换关系.最后向学生介绍粘度的变化规律,理想流体和实际流体.〔25分钟〕小结.布置作业:习题:1-9; 1T0; 〔5分钟〕通过生活中有趣的流表达象分析,学生对课程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课后分析授课时间班级授课顺序第2次课课题流体静力学目目的要V9 求1、明确理解流体静压强及根本特性;2、掌握流体静力学根本方程;3、掌握静压强的计算;4、掌握静压强的表示方法.教学内容要点1、作用于静止流体上的力2、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3、静止流体的平衡微分方程4、重力作用下静止流体中的压强分布规律5、静压强的表示方法及其单位重占难占重点:静止流体的平衡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应用. 难点:静止流体的平衡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应用.教学路与教旺设计2流体静力学介绍流体静力学定义以及流体静止状态的两种形式:相对静止和绝对静止.〔5分钟〕2.1作用于静止流体上的力画图讲解静止流体所受作用力的种类以及质量力和外表力的性质. 重点讲清质量力与惯性力之间的关系.〔10分钟〕2. 2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介绍压强的概说明流体静压强的两个重要特性.详细推导特性二,并给出流体静压强全微分公式,说明流体静压强是标量的具体含义.〔15分钟〕2. 3静止流体的平衡微分方程式画图推导静止流体的平衡微分方程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分钟〕综合平衡微分方程,得出压强差公式.介绍力势函数、有势力的定义以及相应的物理意义.〔10分钟〕给出等压面XE义,并由压强差公式引出等压面方程,介绍等压面的三个性质,由此说明判断等压面的原那么和方法.〔10分钟〕2.4重力作用下静止流体中的压强分布规律说明重力场中流体的根本特征,并推出流体静力学根本方程,详细分析流体静力学根本方程的能量意义和几何意义. 集中介绍概念:位置水头、压强水头、静力水头和淹深的概念.〔15分钟〕2. 5静压强的表示方法及其测量介绍概念大气压强、表压强、绝对压强和真空度,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画图详细说明.〔5分钟〕讲解压强测量的三种主要方式,并说明每一种的具体应用场合.详细介绍测压管、测压计、差压计和微压计的主要原理和具体测量方法.〔10分钟〕教学内容安排恰当,课堂节奏紧凑,学生对本次课内容理解较好.课后分析授课时间班级授课顺序第3次课课题流体静力学目的1、掌握相对平衡的问题.要求教学内容要1、流体的相对静止占八、、重占难占重点:流体的相对静止.难点:流体的相对静止.2.7流体的相对静止再次强调流体的相对静止意义,简单说明静止流体在容器作等速直线 运动时遵守流体静力学根本规律.〔10分钟〕分析静止流体在容器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平衡规律,重点说明对此 类问题的具体分析方法:先写出流体的单位质量力,再列出等压面方 程,而后推导出流体静压强分布规律,得出最终的流体压强分布公式. 〔25分钟〕由此再推导出二种特例情况下流体静压强分布规律.〔20分钟〕分析静止流体在容器作等角速度旋转运动时的平衡规律,重点说明对 此类问题的具体分析方法:先写出流体的单位质量力,再列出等压面方 程,而后推导出流体静压强分布规律,得出最终的流体压强分布公式.〔20分钟〕由此再推导出两种特例情况下流体静压强分布规律.60分钟〕教 学 思路与 教法设 计小结.〔5分钟〕应该多结合具体实例讲解该局部内容. 课后分析授课时间班级授课顺序第4次课课题流体静力学目的要求1、掌握静止流体对平壁和曲壁合力的计算;教学内容要占八、、1、静止流体对壁面作用力的计算重占难占重点:静止流体对平壁和曲壁的合力计算.难点:静止流体对平壁和曲壁的合理计算.教学思路与教法设计2.6静止流体对壁面作用力的计算总压力概念.介绍本节主要内容.〔10分钟〕讲解静止流体对平面壁总压力的计算,之中介绍面积矩、惯性矩和压力中央等概念.〔20分钟〕讲解静止流体对曲面壁总压力的计算,重点说明压力体定义及其具体确定方法,并由此简述阿基米德原理.〔25分钟〕讲解实例.〔15分钟〕小结,布置本草习题:习题:2-4; 2-10; 2-13 ; 2-15; 2-18. 〔10分钟〕学生对压力体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课后分析授课时间班级授课顺序第5次课课题流体运动学根底r理解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目的2、理解流体运动中的根本概念;要求3、掌握连续性方程的意义和作用.内容要1、研究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卜2、流体运动中的根本概念八、\3、连续性方程重点:流线和迹线的求法、连续性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占又隹占难点:流线和迹线的求法.3流体运动学根本方程流体运动学定义,描述流体运动的几个根本运动规律.〔10分钟〕3.1研究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流场的概念,介绍研究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教学主要说明两种方法的异同点,重点介绍欧拉法.〔15分钟〕思路与3.2流体运动中的根本概念教法设讲解欧拉法分析流体运动时的几个根本概念:定常流动、非定常流计动、均匀流动、一维流动、迹线、流线〔重点〕、流管、流束、过流断面、流量、平均速度.〔35分钟〕3. 3连续性方程式说明流体运动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就是连续性方程.〔25分钟〕小结,布置本章习题:3-1; 3-5o 〔5分钟〕到达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后分析授课时间班级授课顺序第6次课课题伯努利方程目的要求1、理解不可压缩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2、掌握伯努利方程的意义及应用教学内容要占八、、1、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式2、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式3、实际流体总流的伯努利方程式4、伯努利方程的应用重占难占重点:伯努利方程的意义及应用.难点:伯努利方程的意义及应用.教学思路与教法设计3流体运动学根本方程流体动力学定义及研究内容.〔5分钟〕3. 4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式画图推导理想流体的欧拉运动微分方程式,并说明各局部物理意义. 〔15分钟〕3. 5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式利用外力做功的能量关系,推导理想流体沿流线的伯努利方程式.〔10分钟〕引进几个根本概念:动能修正系数、缓变流动、缓变过流断面.〔10 分钟〕画图推导理想流体总流的伯努利方程式,并联系流体静力学根本方程说明各局部参量的能量意义和几何意义.〔10分钟〕3.7实际流体总流的伯努利方程式及其应用根据对理想流体总流的伯努利方程的修正得到实际流体总流的伯努利方程形式,并说明其应用条件.〔15分钟〕介绍毕托管、文丘里流量计的分析过程.〔25分钟〕通过数学函数的推导,学生能更好理解伯努利方程.课后分析授课时间班级授课顺序第7次课课题伯努利方程的应用目的要求1、掌握伯努利方程的意义及应用教学内容要占八、、1、伯努利方程的应用重占难占重点:伯努利方程的建立.难点:伯努利方程的建立.教学思路与教法设计3. 8实际流体总流的伯努利方程式及其应用讲解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伯努利应用的条件,以及如何建立伯努利方程式.〔15分钟〕介绍孔板流量计和射流泵原理及分析过程.〔35分钟〕最后,结合几道具体的例题讲解,并做随堂练习.〔40分钟〕教学内容和方法安排得当,学生对此局部内容找我较好. 课后分析授课时间班级授课顺序第8次课课题动量定理及其应用目的要求1、掌握动量方程及其应用;2、了解动量矩方程.教学内容要占八、、1、动量定理及其应用2、动量矩定理及其应用重占难占重点:动量定理及其应用.难点:3.11动量定理及其应用详细推导流体的动量守恒原理,并对动量定理的几种不同形式进行分说明其各局部含义.利用动量方程对流体运动的几种典型情况进 行求 〔70分钟〕简单介绍动量矩定理,以及它应用的方面.〔10分钟〕 小结,布置本章习题:3-11; 3-14; 3-22; 3-27; 3-36.〔 10 分析, 教学解. 思路与 教法设 计 钟〕学生对流体的受力分析理解不是很透彻. 课后分析授课时间班级热动普授课顺序第9次课课题习题课目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要求教学内容要作业讲评占八、、重占难占教学思路与教法设计把学生没有掌握透彻的知识,通过实例讲解进行分析,到达了预期的课后效果分析授课时间班级授课顺序第10次课课题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目的要求1、掌握流体运动分两种类型及判别方法;2、正确理解层流和紊流的特征;3、了解沿程能量损失和局部能量损失的原因;4、掌握沿程能量损失的计算.教学内容要占八、、1、管路中流体流动的两种状态2、能量损失的两种形式3、圆管中的层流流动重占难占重点:恒定均匀流的沿程损失.难点:恒定均匀流的沿程损失.教学思路与教法设计4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介绍流体流动的主要方式.〔10分钟〕4.1管路中流体流动的两种状态介绍雷诺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说明流动的三种不同状态:层流、湍流和过渡状态.并重点解释雷诺数和上、下临界流速等概念.〔25 分钟〕4. 2能量损失的两种形式利用公式说明流动阻力的两种形式: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并利用伯努利方程向学生解释清楚能量损失的具体物理含义.〔25分钟〕4. 3圆管中的层流流动利用牛顿内摩擦定律推导出圆管中的层流流动微分方程, 并以此分别导出速度分布公式、流量公式以及切应力分布公式.〔30分钟〕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实际流动状态,学生很容易理解.课后分析授课时间班级授课顺序第11次课课题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目的要求1、掌握圆管中的湍流流动;2、掌握沿程阻力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确实定;3、了解管路计算原那么和根本方法.教学内容要占人1、圆管中的湍流流动2、管中流动沿程阻力系数确实定3、局部阻力系数确实定4、管路计算重占难占重点:沿程阻力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确实定.难点:沿程阻力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确实定.教堂思路与教法设计4.5圆管中的湍流流动首先说明湍流与层流的本质区别,而后介绍研究湍流的统计时均法,主要解释概念:脉动、时均速度、时均值等.〔15分钟〕由时均速度引出湍流流动的时均速度结构,着重介绍粘性底层厚度.并根据雷诺数大小说明水力光滑流水力粗糙流动是湍流流动的两种不同流动状态,并穿插介绍水力光滑管和水力粗糙管概念.〔15 分钟〕根据普朗特混和长度理论,推导出湍流切应力分布规律公式和断面速度分布公式.〔15分钟〕4. 8管中流动沿程阻力系数确实定由管道沿程损失引出尼古拉兹实验,并说明参量间关系.此后利用尼古拉兹曲线图说明流体流动在五个区域流动中入值的理论和经验公式计算方法.由此再说明莫迪图与尼古拉兹曲线图二者之间的关系, 以及莫迪图的使用方法.〔20分钟〕4. 9局部阻力系数确实定介绍局部能量损失的三种形式,并说明产生局部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5分钟〕详细讲解断面忽然扩大的局部阻力系数计算方法及过程.说明Z i 和Z 2代表的意义.〔10分钟〕小结,布置习题:4-8 ; 4-13.〔10分钟〕内容较多,学生应该课下及时看书复习.课后分析授课时间班级授课顺序第12次课课题相似理论和量纲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量纲分析法及其应用;2、掌握力学相似概念和主要相似准那么的意义及应用.教学内容要占八、、1、相似理论2、量纲分析及其应用重占难占重点:量纲一致原理及相似理论.难点:量纲一致原理应用.教学思路与教法设计相似理论详细讲解力学相似的概念,推倒主要的相似判据,重力相似判据、粘性力相似判据和压力相似判据〔30分钟〕量纲分析及其应用详细讲解布金汉定理.结合实例讲解布金汉定理的应用〔50分钟〕本章小结.〔10分钟〕学生对布金汉定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课后分析授课时间班级授课顺序第13次课课题压力管路目的要求1、掌握压力管路的分类;2、掌握压力管路的水力计算;教学内容要占八、、1、压力管路的分类2、压力管路的水力计算重占难占重点:串并联管路的水力计算.难点:串并联管路的水力计算.压力管路介绍压力管路在工程实际中的主要应用.〔10分钟〕压力管路的分类〔10分钟〕教学思路与教法设计长管的水力计算〔20分钟〕复杂管路的水力计算〔50分钟〕根本完本钱次课的相关内容. 课后分析授课时间班级授课顺序第14次课课题压力管路目的要求1、掌握压力管路的水力计算;教学内容要占八、、1、压力管路的水力计算重占难占重点:分支管路的水力计算.难点:分支管路的水力计算.教学思路与教法设计压力管路复杂管路的水力计算〔60分钟〕短管的水力计算〔30分钟〕根本完本钱次课的相关内容. 课后分析授课时间课题孑L 口出流目的要求1、掌握孔口出流的分类;2、掌握薄壁小孔出流的特征;教学内容要占八、、1、孔口出流的分类2、薄壁小孔口自由出流重占难占重点:薄壁小孔出流.难点:薄壁小孔出流.教学思路与教法设计孔口出流介绍孔口出流在工程实际中的主要应用和研究方法.〔10分钟〕孔口出流的分类本节主要讨论孔口出流的一些根本概念:薄壁孔口、厚壁孔口、大孔口、小孔口、自由出流、淹没出流.重点介绍薄壁孔口和厚壁孔口的主要技术特征.〔20分钟〕薄壁小孔口自由出流分析推导薄壁小孔口自由出流时的各个特征参数计算公式.〔60分钟〕课后分析学生独立分析实际问题的水平还有欠缺.授课时间课题一元不稳定流失目的要求1、了解水击的现象;2、了解水击压力计算和水击的预防.教学内容要占八、、1、水击的产生和水击波的传播2、水击的分类3、水击压力的计算4、水击的预防和利用重占难占重点:水击的预防和利用难点:水击的预防和利用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的特点给学生演示水击的这个动画过程. 结合实际的流体运动,再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教学思路与教法设计课堂反响较好. 课后分析授课时间班级授课顺序第17次课课题非牛顿流体目的要求1、掌握非牛顿流体的流变性和流变方程;2、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3、了解塑性流体的水力计算.教学内容要占八、、1、非牛顿流体的流变性和流变方程;2、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重占难占重点:非牛顿流体的流变性和流变方程;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难点: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教学思路与教法设计非牛顿流体介绍流变性的相关概念,以及非牛顿流体的流变曲线〔20分钟〕重点讲解塑性流体的静止根本规律和运动规律,分析其流动状态,以及与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40分钟〕讲解钻井工程中,钻井泵压力和功率的相关计算.〔25分钟〕本章小结,布置本章习题:6-6o 〔5分钟〕课后分析学生对实际应用有很浓厚的兴趣.授课时间班级授课顺序第18次课课题气体的一元流动目的要求1、掌握压力波的传播、音速、马赫数;2、掌握一元稳定流的根本方程.教学内容要占八、、1、声速和马赫数2、可压缩气体的一元流动的根本方程式重占难占重点:一元稳定流的根本方程.难点:一元稳定流的根本方程.教学思路与教法设计气体的一元流动简单介绍气体一元流动的概念及气体动力学研究内容和对象.〔5 分钟〕声速和马赫数通过例子推导出气体运动传播速度公式〔三种不同形式〕.〔15 分钟〕介绍马赫数概念及物理意义.〔5分钟〕可压缩气体的一元流动的根本方程式与液体的伯努利方程以及连续性方程比拟,推导出可压缩气体的一元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20分钟〕小结,布置习题:7-3 ;7-4o 〔5分钟〕随堂练习〔40分钟〕教学效果较好. 课后分析授课时间班级授课顺序第19次课课题气体的一元流动目的1、掌握一元气流的根本特征要求2、了解气体在变截面管〔喷嘴〕中的流动教学内容要占八、、1、一元气流的根本特征2、气体在变截面管〔喷嘴〕中的流动重占难占重点:一元气流的根本特征.难点:一元气流的根本特征.本节米用自学加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思路与教法设计完本钱堂课的教学方案.课后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工程流体力学教案一、课程简介工程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工程中的应用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到流体的运动规律、动力学特性以及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为他们在石油工程、化工、能源等领域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流体力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 理解并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2. 运用流体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3. 掌握流体力学在石油工程等领域的应用;4. 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流体力学基础1. 流体的性质和流动分类2. 流体静力学3. 流体动力学第二部分: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1. 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实例第三部分: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1. 流体对固体的作用力2. 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实例第四部分:流体力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1. 油气藏流体力学2. 油井流动分析3. 油气管道流动分析四、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上机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应用技能。
利用上机实习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涵盖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
还将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课堂讨论、上机实习等形式的平时考核,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安排1. 流体的性质和流动分类课时:2学时2. 流体静力学课时:4学时3. 流体动力学课时:6学时4. 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课时:4学时5. 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实例课时:4学时6. 流体对固体的作用力课时:4学时7. 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实例课时:4学时8. 油气藏流体力学课时:4学时9. 油井流动分析课时:4学时10. 油气管道流动分析课时:4学时七、教学资源1. 教材:工程流体力学教材及相关参考书2. 课件:教师制作的课件3. 案例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及相关数据4. 数值模拟软件:FLUENT、ANSYS等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八、教学建议1. 提前预习,加强课堂互动:学生应提前预习教材,了解课程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流体力学教案
流体力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流体的定义和特性;
2.掌握流体力学的力学规律;
3.理解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流体的定义和特性;
2.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3.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流体的定义和特性,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2.难点: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对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讲解;
2.案例法:教师选取具体的工程案例,演示流体力学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流体的定义和特性;
2.讲授新课:讲解流体的定义和特性,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3.巩固练习:让学生分析具体的流体问题,计算流体平衡和运动的力学规
律;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总结流体力学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
1.评价方法:考试、作业、课堂表现;
2.设计评价策略:设计考试题目,检测学生对流体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 学 内 容 (讲稿)(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第2章 流体静力学1.研究任务: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规律及其应用。
根据平衡条件研究静止状态下压力的分布规律,进而确定静止流体作用在各种表面的总压力大小、方向、作用点。
2.静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流体质点对建立的坐标系没有相对运动。
①绝对静止:流体整体相对于地球没有相对运动。
②相对静止:流体整体(如装在容器中)对地球有相对运动,但液体各部分之间没有相对运动。
共同点:不体现粘性,无切应力 3.适用范围:理想流体、实际流体无论理想流体或实际流体,在静止状态下,流体层与层之间都没有相对运动。
实际立重力 压力重力 压力重力 直线惯性力 压力重力 离心惯性力 压力质量力质量力教 学 内 容 (讲稿)(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有一静止流体微团,用任意平面将其切割为两部分,取阴影部分为隔离体。
设切割面上任一点m 处静压强方向不是内法线方向,则它可分解为n p 和切应力τ。
而静止流体既不能承受切应力,也不能承受拉应力,如果有拉应力或切应力存在,将破坏平衡,这与静止的前提不符。
所以静压强p 的方向只能是沿着作用面内法线方向。
2.静止流体中任何一点上各个方向的静压强大小相等,而与作用面的方位无关,即p 只是位置的函数),,(z y x p p =——大小特性。
(各向相等) 证明思路:1、选取研究对象(微元体)2、受力分析(质量力与表面力)3、导出关系式 ∑=0F4、得出结论1.选取研究对象(微元体)从静止流体中取出一微小四面体OABC ,其坐标如图,三个垂直边的长度分别为dx 、dy 、dz ,设x p 、y p 、z p 、n p (n方向是任意的)分别表示作用在△OAC 、△OBC 、△OAB 、△ABC 表面上的静压强,n p 与x 、y 、z 轴的夹角为α、β、γ。
2.受力分析(质量力与表面力)流体微元所受力分为两类:表面力和质量力。
教学内容(讲稿)
(包括:教学手
段、时间分配、
临时更改等)应作怎样的规避,等等。
(3)水利工程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工程——理论计算、设计、勘察
例:
①三峡工程:五级连续船闸——U形管原理(连通器)
A.当轮船从上游驶进船闸的时侯,上游阀门A打开,水通过底下的阀门从上游流进
闸室,根据连通器原理,闸室内水位升高,直至与上游水位相平。
B.这时打开上游闸门C,轮船就可以驶入闸室了。
C.关上上游闸门C和阀门A,再打开下游阀门B,闸室内的水就通过阀门B流向下
游。
D.当闸室内的水位降到与下游水位相平的时侯就不再下降了,这时打开下游闸门D,
轮船就可以从闸室驶向下游。
②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输气管线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油田,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
安徽、江苏,最后抵达上海,延至杭州。
沿途将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以及吕梁山、
太行山、太岳山,并跨越黄河、长江、淮河等江河,全长4000多公里,输送量最终达到
200亿立方米/年。
2004年10月1日全线贯通并投产。
西气东输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管网设计、防腐、安全、环保等,与流体力学紧密
相关。
③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
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
南水北调需要穿越隧道、黄河、倒吸虹、暗渠、桥等,输水河道、泵站枢纽的设计、
工程布置等都要用到流体力学的知识。
(4)石油工业。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一)一、实验目的1. 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培养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流体的定义和分类。
2. 流体静力学原理:帕斯卡定律、压力与深度关系。
3. 流体动力学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流速与压力关系。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流体容器、压力计、流量计、计时器、尺子等。
2. 实验步骤:a. 准备工作:将流体容器放在水平位置,连接压力计、流量计等器材。
b. 测量静态压力:记录不同位置的压力值。
c. 测量动态压力:改变流体速度,记录不同位置的压力值。
d.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原理。
四、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器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液体喷溅。
3.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便于后期分析。
五、实验报告要求1. 描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2. 列出实验数据,包括静态压力和动态压力值。
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原理。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二)六、实验目的1. 掌握流体流动的两种形态:层流和湍流。
2. 探究流体流动形态与雷诺数的关系。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实验原理1. 层流与湍流的定义及特点。
2. 雷诺数的计算公式及意义。
3. 流体流动形态与雷诺数的关系。
八、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流体容器、尺子、摄影器材、计算器等。
2. 实验步骤:a. 准备工作:将流体容器放在水平位置,连接相关器材。
b. 观察并记录层流和湍流的特征。
c. 测量流体速度,计算雷诺数。
d. 改变流体速度,重复步骤b和c。
e. 数据处理:分析流体流动形态与雷诺数的关系。
九、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器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液体喷溅。
3.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便于后期分析。
十、实验报告要求1. 描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案(首页)单元标题第五章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单元学时 6教学目标通过讲课使学生熟练掌握管路沿程水头损失及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管路沿程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理解流体运动的两种流态及其判别、圆管层流的运动规律;了解圆管紊流的概念与特征以及紊流切应力的混合长度理论和紊流流速分布、边界层概念和边界层分离现象及绕流阻力。
教学重点管路沿程水头损失及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管路沿程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和流体运动的两种流态及其判别。
教学难点紊流的概念与特征以及水力光滑、水力粗糙的概念。
教学方式方法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要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教学手段,即将教学中所需图表及与课程相关的工程实例等内容,采用多媒体形式展示。
教学手段讲课为主,提问、课堂讨论为辅。
教学过程回顾上次课堂教学所讲的重点内容;导引本次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及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或作为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对本次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小结。
讲课内容(转讲稿页)讲课内容备课札记第五章 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一、本章学习要点: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的基本概念 粘性流体的流动型态沿程水头损失与切应力的关系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圆管中的紊流运动 局部水头损失二、本章重点掌握: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 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5-1 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的两种形式1.沿程阻力和沿程水头损失h f :沿程水头损失,由沿程阻力引起。
2.局部阻力和局部水头损失h m :局部水头损失,由局部阻力引起。
3.总水头损失水头损失的叠加原理∑∑+=m f w h h h§5-2 实际流体流动的两种型态1.雷诺实验1883年英国物理学家雷诺按图示试验装置对粘性流体进行实验,提出了流体运动存在两种型态:层流和紊流。
(讲稿页)第 1 页.层流、紊流的判别40000~12000)(2300较稳定='='≈=ννdv dv c c c c 2300Re ==νdv c c⎩⎨⎧><=)(2300)(2300Re 紊流层流νvd(讲稿页)第2 页讲课内容备课札记定义水力半径χAR =为特征长度。
唐山一中2010年高考模拟试卷(三)语文参考答案1 D(A诺—偌黄—皇B橙—澄迭—叠C冒—贸叉—岔粱—梁)2 A(“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B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使用对象有误。
C “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不合语境。
D “甚嚣尘上”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
)3 C(A“增强……地位”搭配不当B“致力于救助受灾群众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句式杂糅 D成分残缺)4 A(②是一个总起句,应放在开头,①③④⑤是从“秋老虎”和“多事之秋”两个方面说明“阳消阴长”的秋天气候特点的,⑥⑦两句是针对这些特点提醒人们要注意秋季养生,所以⑥⑦应放在最后。
⑥⑦两句具有因果关系,⑦在前,⑥在后,在①③④⑤句中,“立秋至处暑”、“白露”等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提示我们,①③在前,④⑤在后。
①③句具有因果关系,所以①在前,③在后,①⑤句也具有因果关系,所在④在前,⑤在后。
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③④⑤⑦⑥)5 C(从第二段概括层义即可得出答案。
A概念混淆,从狭义看,低碳技术确实是减少排放的技术,但节能减排技术包括一些新能源技术,不是狭义的低碳技术而是无碳技术;从广义看,节能与低碳是两个可以不相关的概念。
这是人们习惯上的错误认识。
B时态错误,欧盟已经投入资金发展绿色经济和研发低碳技术,不是要到2013年后才投入资金。
D理解片面,第一段告诉我们,即使缺少核心技术,也能做依靠扩大产量来维持产业生存,缺少核心技术的国家低碳技术要靠引进,但低碳产品不一定要靠进口。
)6 B(“风力发电已拥有1.5MW一下风机的整机生产能力”说明我国的风力发电已经有了一定得规模,不能说明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ACD三项在第三四段都可以印证且与题干要求吻合。
)7 D(“或然”误为“已然”,具备条件不等于已经实现,而我国要发展低碳技术当下特别需要引进国际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
第一章绪论(基本概念及参数)第一节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流体是由无数分子构成的,实质是不连续的,为了能够应用高等数学连续函数来描述流的运动规律,将本来不连续的流体看成是有没有间隙的流体微团(质点)构成的。
在连续性介质假设之下,流体的各种参数都可以看成空间和时间的单值连续函数:在宏观上,流体微团足够小,以至于其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在微观上要足够大,使得所包容的流体分子的平均物理属性有意义。
当流体流动所涉及到的物体的尺寸能够和分子的平均自由行程和脂分子间的距离相比拟时,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不再适用。
第二节作用在流体的力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有两类:一类是某重力场作用的结果,称为质量力,也称体积力,其大小流体的质量(体积)成正比。
重力场中的重力是质量力,在用动静法来研究有关问题时虚加在流体质点上的惯性力也是质量力。
单位流体的质量力可表示为:其单位为加速度单位:m/s2。
另一类是表面力,是分离体以外的其他物体通过分离体的表面作用在分离体上的力。
一个是剪切应力,一个是法向应力。
在液体与异相物质接触的自由表面上还有表面张力,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表面力,它不是接触面以外物质的作用结果,而恰恰是由液体内的分子对处于表面层的分子的吸引而产生的。
液体自由表面上单位长度的流体线所受到的拉力称为表面张力系数,记作σ,单位是N/m。
液体与固体壁面接触时,在液体表面与固壁面的交界处作液体表面的切面,此切面与固壁面在液体内部所夹的角度θ称为接触角。
当液体表面发生弯曲时,液体内部的压强p与外部的流体介质的压强p0之差与曲面的两个主曲率半径R1 和R2有关:此式称为拉普拉斯表面张力方程。
第三节流体的粘性流体粘性:流体流动时流体质点发生相对滑移产生摩擦力的性质,称为流体的黏性。
动力粘度:流体的粘性大小可用流体的动力粘度来表示,即牛顿内摩擦定律中的比例系数。
上式即为牛顿内摩擦定律,该式表明,各层流间的切向应力和速度梯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流体的动力粘度。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工程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流体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和原理;(3)熟悉流体力学在工程应用中的常见问题;(4)了解流体力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一定的数值分析和计算能力;(3)掌握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具备流体力学设计和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2)激发学生对流体力学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学术交流的能力;(4)强化学生对社会和环境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和原理,如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伯努利方程等;3.流体的流动类型和特点,如层流、湍流、稳态流动、非稳态流动等;4.流体力学在工程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如流体阻力、压力损失、流体动力学参数的测量等;5.流体力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如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学生针对流体力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工程中的流体力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流体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进行流体力学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流体力学教材,如《工程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教程》等;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流体力学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和视频,直观地展示流体力学知识和现象;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流体力学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设计一、引言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研究流体在工程中运动和变形规律的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它是建筑结构、航空航天、水利水电、石化、能源等工程学科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对工程流体力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本文将探讨工程流体力学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与原理工程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流体、流动、压力、密度等。
教师应当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室实践,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阐明它们的物理意义。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等。
2. 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是工程流体力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静止流体的性质及其受力分布情况。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室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流体的压力、重力、浮力等概念,并讲解流体静力学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3. 流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是工程流体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流体的运动规律,包括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管道流动、边界层理论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理论课堂讲解和计算实例的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4. 流体力学的应用工程流体力学的应用广泛,包括管道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流体力学在飞行器设计中的应用、水力发电厂的设计与运营等。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结合实践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如实验室实践和模拟计算,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此外,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案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用适当的教学软件、模拟工具和动画演示等辅助教学手段,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工程流体力学的原理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