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P
- 格式:docx
- 大小:212.30 KB
- 文档页数:10
描述链路聚合lacp的主动端和活动端口的选举规则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是一种用于在交换机之间聚合多个物理链路的协议。
在LACP中,有两种类型的端口:主动端口和被动端口。
本文将详细介绍LACP的主动端口和活动端口的选举规则。
一、LACP的基本概念1.1 LACP的定义LACP是IEEE 802.3ad标准中定义的协议,用于在交换机之间聚合多个物理链路,提高链路的可靠性和带宽利用率。
1.2 LACP的工作原理LACP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交换LACP协议数据单元(PDU)来协商链路聚合组的成员关系和参数。
在LACP协商过程中,会选举出一个主动端口和一个活动端口。
1.3 LACP的端口类型LACP有两种类型的端口:主动端口和被动端口。
主动端口负责发起LACP协商过程,而被动端口只是响应主动端口的请求。
二、主动端口的选举规则2.1 选举原则在LACP协商过程中,会选举一个主动端口来发起协商。
主动端口的选举原则如下:(1)优先级高的端口优先选举为主动端口。
(2)如果优先级相同,则MAC地址较小的端口优先选举为主动端口。
2.2 优先级的配置在LACP中,每个端口都有一个优先级值,取值范围为1-65535。
默认情况下,所有端口的优先级都是32768。
可以通过配置端口的优先级来影响主动端口的选举结果。
2.3 MAC地址的比较如果两个端口的优先级相同,则会比较它们的MAC地址。
MAC地址较小的端口会优先选举为主动端口。
MAC地址的比较是按照字节顺序逐个比较的,从高位到低位。
三、活动端口的选举规则3.1 选举原则在LACP协商过程中,会选举一个活动端口来负责传输数据。
活动端口的选举原则如下:(1)主动端口优先选举为活动端口。
(2)如果没有主动端口,则被动端口中MAC地址较小的优先选举为活动端口。
3.2 主动端口的作用在LACP协商过程中,主动端口会向对端发送LACP PDU,请求对端加入链路聚合组。
如果对端同意加入,主动端口就成为了链路聚合组的管理端口,负责向对端发送链路聚合组的控制信息。
lacp原理LACP讲解⼀.LACP概念的原理LACP就是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就是将多条物理链路聚合在⼀起,形成⼀条逻辑链路,它依靠LACPDU报⽂来进⾏控制,到底哪些端⼝聚和在⼀组。
使能某端⼝的LACP协议后,该端⼝将通过发送LACPDU向对端通告⾃⼰的系统优先级、系统MAC地址、端⼝优先级、端⼝号和操作Key。
对端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将这些信息与其它端⼝所保存的信息⽐较以选择能够汇聚的端⼝,从⽽双⽅可以对端⼝加⼊或退出某个动态汇聚组达成⼀致。
⼆.Key的概念操作Key是在端⼝汇聚时,LACP协议根据端⼝的配置(即速率、双⼯、基本配置、管理Key)⽣成的⼀个配置组合。
操作Key 是在链路聚合时,聚合控制根据端⼝的配置(即速率、双⼯模式、up/down状态、基本配置等信息)⾃动⽣成的⼀个配置组合。
对于动态LACP聚合组,同组成员有相同的操作Key;对于⼿⼯聚合组和静态LACP聚合组,处于Selected状态的端⼝有相同的操作Key。
动态汇聚端⼝在使能LACP协议后,其管理Key缺省为零。
静态汇聚端⼝在使能LACP后,端⼝的管理Key与汇聚组ID相同。
管理key是允许管理者对key值进⾏操作的key。
三.静态lacp的概念静态lacp汇聚概述1.静态lacp汇聚由⽤户⼿⼯配置,不允许系统⾃动添加或删除汇聚组中的端⼝。
汇聚组中必须⾄少包含⼀个端⼝。
当汇聚组只有⼀个端⼝时,只能通过删除汇聚组的⽅式将该端⼝从汇聚组中删除。
静态汇聚端⼝的lacp协议为使能状态,当⼀个静态汇聚组被删除时,其成员端⼝将形成⼀个或多个动态lacp汇聚,并保持lacp 使能。
禁⽌⽤户关闭静态汇聚端⼝的lacp协议。
2. 静态汇聚组中的端⼝状态在静态汇聚组中,端⼝可能处于两种状态:selected或standby。
selected端⼝和standby 端⼝都能收发lacp协议,但standby 端⼝不能转发⽤户报⽂。
lacp mad检测原理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链路聚合控制协议,它通过使用MAD(Marker Protocol Data Unit)来进行链路状态的监测和维护。
本文将介绍LACP MAD检测原理及其作用。
LACP是一种用于将多个物理链路聚合成一个逻辑链路的协议,它可以提高链路的带宽和可靠性。
在LACP中,交换机和服务器之间通过发送和接收LACP消息来协商链路的聚合,从而实现链路的负载均衡和故障冗余。
然而,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链路的不稳定性,链路故障时可能会导致链路的中断或不可用。
为了及时检测链路故障并快速进行恢复,LACP引入了MAD机制。
MAD是LACP协议中用于链路状态监测和维护的一种特殊的数据单元。
交换机和服务器通过定期发送MAD消息来检测链路的状态。
当链路正常时,交换机和服务器会定期发送MAD消息来确认链路的可用性。
而当链路故障时,交换机和服务器无法正常发送和接收MAD消息,从而可以判断链路的故障状态。
具体来说,LACP MAD检测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MAD消息的发送和接收:交换机和服务器通过发送和接收MAD消息来进行链路状态的监测。
MAD消息包含了链路的状态信息,例如链路的可用性、带宽利用率等。
交换机和服务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MAD消息来判断链路的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链路的切换或故障恢复。
2. MAD消息的定时发送:为了及时监测链路的状态,交换机和服务器会定期发送MAD消息。
通常情况下,交换机和服务器会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发送MAD消息,例如每隔几秒钟或几分钟发送一次。
通过定时发送MAD消息,可以快速检测链路故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MAD消息的处理和响应:当交换机或服务器接收到MAD消息时,会对其进行处理和响应。
处理MAD消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更新链路状态、发送链路状态变更通知等。
交换机和服务器可以根据MAD消息的内容和链路状态来调整链路的配置和行为,以实现链路的负载均衡和故障冗余。
描述链路聚合lacp的主动端和活动端口的选举规则CP协议概述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LACP)是一个协议,它允许将多个物理链路捆绑成一个逻辑链路,以增加带宽和可靠性。
LACP 定义了交换机之间的通信方式,以确定每个链路的角色和状态。
在链路聚合中,存在两个角色:主动端口和被动端口。
2.主动端口和被动端口在一个聚合组中,每个端口都会被指定为主动端口或被动端口。
主动端口是负责发现相邻交换机的端口,提出链路聚合请求的端口。
被动端口是被动地接受链路聚合请求的端口。
在LACP中,选举主动端口和被动端口是由协议自动完成的。
3.主动端口选举规则在LACP中,选举主动端口依赖于端口优先级和端口编号。
两端交换机发送LACP协议信息后,比较每个端口的优先级和编号,以确定哪个端口选举为主动端口。
端口优先级范围是1到65535,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
如果两个端口优先级相同,则端口编号决定优先级,编号小的端口被选为主动端口。
4.活动端口选举一旦决定了主动端口,剩下的端口都会被选为活动端口。
活动端口也可以发送链路聚合请求并加入聚合组,但它们没有主动端口的权力和优先级。
在LACP中,活动端口必须等待被动端口发送链路聚合请求之后才能加入聚合组。
5.总结LACP协议可以动态地添加或删除链路,使其保持负载均衡并提高网络吞吐量和可靠性。
选举主动端口的规则是优先级和编号,产生主动端口后,剩下的端口将自动被选为活动端口,无法改变其状态。
运用LACP协议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尤其是在大型企业网络中。
lacp负载分担方式-回复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将多个物理链路组合为一个逻辑链路,实现链路负载分担和冗余备份。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LACP的负载分担方式。
LACP负载分担方式主要有两种:基于MAC地址的负载分担和基于IP 地址的负载分担。
下面我们将逐步介绍这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基于MAC地址的负载分担。
在这种方式下,交换机和主机之间的链路将被划分为多个虚拟链路,每个虚拟链路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
交换机通过查看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来确定将其发送到哪个虚拟链路上。
具体的负载分担算法包括以下几种:1. 基于源MAC地址的负载分担:交换机根据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将数据发送到相应的虚拟链路上。
这样可以确保相同源MAC地址的数据帧发送到同一个虚拟链路上,实现负载的均衡分担。
2. 基于目的MAC地址的负载分担:交换机根据数据帧中的目的MAC 地址将数据发送到相应的虚拟链路上。
这样可以确保相同目的MAC地址的数据帧发送到同一个虚拟链路上,实现负载的均衡分担。
3. 基于源目的MAC地址对的负载分担:交换机根据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对将数据发送到相应的虚拟链路上。
这样可以确保相同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对的数据帧发送到同一个虚拟链路上,实现负载的均衡分担。
基于MAC地址的负载分担方式在交换机和主机之间实现了链路负载的均衡,可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性能。
第二种方式是基于IP地址的负载分担。
在这种方式下,交换机和主机之间的链路将被划分为多个虚拟链路,每个虚拟链路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
交换机通过查看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或目的IP地址来确定将其发送到哪个虚拟链路上。
具体的负载分担算法包括以下几种:1. 基于源IP地址的负载分担:交换机根据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将数据发送到相应的虚拟链路上。
这样可以确保相同源IP地址的数据包发送到同一个虚拟链路上,实现负载的均衡分担。
lacp优先级范围-回复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是一种用于将多个物理链路聚合成一个逻辑链路的网络协议。
在LACP中,每个接口会被分配一个优先级值,该值决定了接口在链路聚合组中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LACP优先级范围以及其在链路聚合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LACP优先级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对链路聚合很重要。
LACP优先级是一个16位的值,范围从0到65535。
较低的值表示更高的优先级,而65535表示最低的优先级。
在一个链路聚合组中,每个接口都有一个LACP优先级,用于决定接口的角色。
LACP优先级的设置可以确保更重要的连接在链路聚合中具有较高优先级,从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LACP优先级的具体取值范围。
在IEEE 802.3ad标准中,规定LACP优先级的范围是由0到65535。
其中0被保留给特殊的LACP系统,而最大的优先级65535通常用于备用链路。
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际使用的LACP优先级范围是1到65534,其中1表示高优先级,65534表示低优先级。
所以,如何选择合适的LACP优先级值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LACP优先级并不是越低越好,而是根据网络的要求和拓扑结构来确定。
一般来说,具有较高带宽和较低延迟要求的连接应该被分配较高的优先级,以确保网络流量在该连接上得到优先处理。
例如,对于一个网络中的关键服务器或核心交换机,我们可以为其分配较高的LACP优先级,比如100或者1000,以保证其获得最高优先级的链路聚合组。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定合适的LACP优先级值,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网络拓扑结构:了解网络中的设备和连接方式,包括关键服务器、核心交换机、边缘设备等。
对于主备关系的设备,通常选择较高优先级的设备作为主设备。
2. 分配不同的优先级: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性能要求,为每个设备分配适当的LACP优先级。
1.介绍LACP协议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用于将多个物理链路捆绑成一个逻辑链路,以增加带宽和提高冗余性。
它在网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1作用和功能LACP协议的主要作用是将多个物理链路捆绑成一个逻辑链路,从而实现带宽的叠加和冗余的增加。
通过将多个链路捆绑在一起,LACP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使数据传输能够更快速和高效。
除了带宽叠加,LACP还具有以下功能:•链路冗余性:LACP允许将多个链路同时使用,并在其中一个链路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其他链路,从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冗余性。
•负载均衡:LACP能够根据设备的配置和网络流量的情况,智能地将数据流量分布到不同的链路上,实现负载均衡,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
•简化管理:通过使用LACP协议,管理员可以通过配置一个逻辑链路而不是多个单独的物理链路,从而简化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1.2在网络中的应用LACP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中,包括企业网络、数据中心、以及运营商网络等。
它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服务器聚合:在数据中心中,服务器通常需要高带宽和高可靠性。
通过使用LACP,可以将多个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的链路捆绑在一起,提供更高的带宽和冗余性,以满足服务器对网络的要求。
•交换机之间的链路聚合:在大型企业网络或运营商网络中,不同交换机之间的链路聚合可以实现高容量的互联。
LACP协议可以用于将多个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提供更高的带宽和可靠性。
•存储网络:在存储网络中,LACP可以用于将存储设备与交换机之间的链路聚合,提供更高的存储带宽和数据传输效率。
总之,LACP协议通过捆绑多个物理链路,实现带宽叠加和冗余增加,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它在各种网络环境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CP协议的工作原理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用于将多个物理链路捆绑成一个逻辑链路,以增加带宽和提高冗余性。
3分钟弄懂LACP实现原理!LACP实现原理1、手工汇聚原理手工负载分担模式链路聚合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链路聚合,大多数运营级网络设备均支持该特性,当需要在两个直连设备间提供一个较大的链路带宽而对端设备又不支持LACP 协议时,可以使用手工负载分担模式手工负载分担模式的Eth-Trunk 接口可以聚合不同单板、不同双工模式的成员接口。
2、静态汇聚原理a)基本概念静态LACP 模式链路聚合是一种利用LACP 协议进行参数协商选取活动链路的聚合模式。
该模式由LACP 协议确定聚合组中的活动和非活动链路,又称为M∶N 模式,即M 条活动链路与N 条备份链路的模式。
这种模式提供了更高的链路可靠性,并且可以在M 条链路中实现不同方式的负载均衡。
M∶N 模式的Eth-Trunk 接口中M 和N 的值可以通过配置活动接口数上限阈值来确定。
b)系统 LACP 优先级静态LACP 模式下,两端设备所选择的活动接口必须保持一致,否则链路聚合组就无法建立。
而要想使两端活动接口保持一致,可以使其中一端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另一端根据高优先级的一端来选择活动接口即可。
系统LACP 优先级就是为了区分两端优先级的高低而配置的参数。
系统LACP 优先级值越小优先级越高,缺省系统LACP 优先级值为32768。
c)接口 LACP 优先级接口LACP 优先级是为了区别不同接口被选为活动接口的优先程度。
接口LACP 优先级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缺省情况下,接口LACP 优先级为32768。
d)静态模式Eth-Trunk 接口建立过程静态模式Eth-Trunk 接口建立过程如下所示:① 两端互相发送 LACPDU 报文。
② 两端设备根据系统 LACP 优先级确定主动端。
③ 两端设备根据接口LACP 优先级确定活动接口,最终以主动端设备的活动接口确定两端的活动接口。
e) 互发 LACPDU 报文在两端设备CX-A 和CX-B 上创建Eth-Trunk 接口并配置为静态LACP 模式,然后向Eth-Trunk 接口中手工加入成员接口。
LACP协议解析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在计算机网络中,链路聚合是一种将多个物理链路组合成一个逻辑链路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增加带宽、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而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流行的链路聚合协议,它用于协调各个物理链路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实现链路聚合。
本文将详细解析LAC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LACP协议的工作原理LACP协议基于IEEE 802.3的以太网标准,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扩展。
它的主要目标是在链路聚合的过程中,实现链路的动态分配和负载均衡。
LACP协议通过多个链路之间的交互和协商,确定哪些链路将被用于聚合,以及每个链路承担的负载比例。
具体而言,LACP协议的工作原理如下:1. LACP协议定义了两种角色:Actor和Partner。
Actor是当前设备的角色,而Partner是与之连接的设备的角色。
2. LACP通过发送和接收LACP数据单元来实现对各个链路的监测和控制。
数据单元中包含了设备的识别信息、链路状态和能力等。
3. LACP协议中有两种模式: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
在主动模式下,设备主动发送LACP数据单元以尝试建立链路聚合。
而在被动模式下,设备只是接收对方发送的LACP数据单元,不主动尝试建立链路聚合。
4. LACP通过协商过程来确定链路聚合的配置。
设备之间进行协商,比较各自的链路状态和能力,以确定最合适的聚合方式。
5. 在协商过程中,设备首先发送LACP请求帧,等待对方的回应。
接着,如果对方同意链路聚合,双方就会进入聚合状态,并发送LACP 确认帧进行确认。
最后,链路聚合成功建立。
二、LACP协议的应用LACP协议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的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等环境中。
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应用场景:1. 增加带宽:通过将多个物理链路聚合成一个逻辑链路,可以实现带宽的增加。
这样,数据可以同时在多个链路上进行传输,从而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
LACP协议的链路聚合与网络带宽扩展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流量的增长带来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不断提升的问题。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网络管理员们开始寻求使用链路聚合技术来扩展网络带宽。
本文将重点介绍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原理及其在网络带宽扩展中的应用。
一、LACP协议的基本原理LACP是一种用于多个物理链接之间的链路聚合协议,旨在提供高带宽、高可靠性的解决方案。
LACP协议基于IEEE 802.3ad标准,通过将多个物理链路绑定在一个逻辑链路上来扩展带宽并提供冗余。
它利用链路聚合控制器(LAC)和链路聚合协议数据单元(LACPDU)来实现链路的聚合。
1.1 链路聚合控制器(LAC)的作用LAC是LACP协议的关键组件,负责处理来自LACP活动端口的链路聚合请求和响应。
当多个物理端口被LAC绑定为聚合组时,LAC会为该聚合组分配一个唯一的聚合组标识,以便于对链路进行管理和监控。
1.2 链路聚合协议数据单元(LACPDU)的作用LACPDU是LACP协议中用于交换链路聚合信息的数据单元。
它包含了链路聚合请求、响应以及协议配置信息等。
通过LACPDU的交换,不同的LAC能够协调彼此之间的链路聚合操作。
二、链路聚合的网络带宽扩展链路聚合技术通过同时利用多个物理链路来增加传输带宽,从而实现网络带宽的扩展。
它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吞吐量和更好的负载均衡。
2.1 数据吞吐量的提升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聚合为一个逻辑链路,实现数据的并行传输。
当网络中的数据流量增加时,链路聚合可以根据策略将数据流量均匀地分散到不同的物理链路上,从而提升整体的数据吞吐量。
2.2 负载均衡的优化通过链路聚合,网络管理员可以配置策略来实现更好的负载均衡。
例如,可以根据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等因素来决定将数据流量发送到哪个物理链路上。
这样可以避免某个物理链路过载而导致性能下降,实现更好的负载均衡。
2.3 接口冗余和容错性的提高链路聚合还可以提高网络的冗余性和容错性。
lacp笔记1 LACP协议的作用LACP的作用是根据系统本地信息以及与对端系统动态交换的信息,自动形成链路的汇聚或解汇聚,并控制链路的报文收发状态。
没有运行LACP的聚合,称之为手工聚合,由管理员指定聚合成员,并根据端口的up/down状态来确定是否聚合。
但是链路两端缺少交互,因此这种聚合可能会引起问题,例如,如果用户错误地将物理链路连接到不同的设备上或者同一设备的不能形成聚合的端口上,则系统无法发现。
聚合控制包括以下活动:1) 检查候选链路是否能真正被聚合2) 控制聚合组链路的增加,甚至是聚合组的创建3) 监测链路状态,保证聚合的可用性4) 聚合成员不可用时删除相应的聚合组链路,如果没有任何成员了则删除聚合组。
2 术语只有速率和双工属性相同、端口基本配置相同、连接到同一个设备、并且对端端口也满足以上条件时,才能被动态聚合在一起。
因此LACP 的计算需要如下参数:l 系统标识参与聚合的每个系统有全局唯一标识,其值为:系统优先级(高2字节)+MAC地址(低6字节)l 聚合组标识聚合组有一个全局的MAC标识,一般为聚合组中某个端口的MAC。
聚合组也有一个唯一的整数标识,用来识别系统内的聚合组l 端口标识LAC使用的端口标识由端口优先级和端口号组成。
高两位是端口优化级,低两位是端口号l 能力集标识标识端口和聚合组能力集(速率、双工等)。
一个端口的聚合能力集由一个整数表示,也就是Key. 这有利于设备聚合能力的通信和比较,其值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a) 端口物理特征,如速率、双工、点对点或共享介质。
b) 网络管理员设置的配置约束c) 高层协议使能的端口号(如网络层分配的)d) 端口自己的特征或约束每个端口有一个运行Key和管理key。
运行key是当前活动聚合的参数组成的key,管理key是管理员配置的key值。
系统需要可以指定某条链路不能和其它链路聚合,称之为独立链路(individual link)。
lacp负载分担方式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网络设备之间实现链路聚合的协议。
链路聚合允许将多个物理网络链路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更大且更高带宽的链路。
在LACP中,有两种主要的负载分担方式:
1. 基于源和目标MAC 地址的负载分担:
-这是一种常见的负载分担方式,它根据数据帧中的源和目标MAC地址进行哈希运算,然后将结果映射到可用的聚合组中的某个链路。
这样,同一对MAC地址之间的通信将始终通过相同的物理链路,从而保持有序性。
这种负载分担方式适用于需要保持数据包有序性的应用场景。
2. 基于源和目标IP 地址的负载分担:
-这种方式根据数据帧中的源和目标IP地址进行哈希运算,然后将结果映射到可用聚合组中的某个链路。
与基于MAC地址的负载分担方式类似,这样可以确保同一对IP地址之间的通信通过相同的物理链路,从而保持有序性。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考虑IP地址的应用场景。
在这两种负载分担方式中,关键是确保对于相同的源和目标对,哈希运算的结果始终一致地映射到相同的物理链路,以保持有序性。
这有助于避免数据包乱序的问题。
负载分担的实现方式可能会根据网络设备厂商和设备型号而有所不同。
在配置LACP时,管理员通常可以选择适合其网络需求的负载分担方式。
lacp链路聚合光路断一芯?答:当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中的光路断一芯时,整个链路聚合组的性能和可用性会受到影响。
首先,需要了解LACP链路聚合的基本原理。
LACP是一种基于IEEE 802.3ad标准的链路聚合协议,它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捆绑成一个逻辑链路,以实现更高的带宽和冗余性。
在LACP链路聚合中,如果其中一个物理链路发生故障,流量会自动切换到其他可用的物理链路上,以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可用性。
然而,当光路断一芯时,情况会有所不同。
光路通常由多个光纤芯组成,每个芯负责传输一部分光信号。
如果其中一个芯断裂,那么该芯所负责传输的光信号就会丢失,导致整个光路的传输性能下降。
在LACP链路聚合中,如果其中一个物理链路的光路断一芯,那么该链路的传输性能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链路聚合组的整体性能下降。
具体的影响取决于光路断芯的严重程度和链路聚合组的配置。
如果光路断芯导致该链路的传输性能下降到无法满足链路聚合组的要求,那么该链路可能会被链路聚合组排除在外,导致链路聚合组的带宽减少。
如果光路断芯的情况比较严重,甚至可能导致该链路完全失效,那么链路聚合组的可用性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检查光路断芯的原因,尽快修复故障,以恢复链路的正常传输性能。
2.在链路聚合组中增加备份链路,以提高链路聚合组的冗余性和可用性。
当其中一个链路发生故障时,备份链路可以接管其传输任务,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可用性。
3.对链路聚合组进行优化配置,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网络需求。
例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链路聚合组的带宽分配策略,以充分利用各个链路的带宽资源。
总之,当LACP链路聚合中的光路断一芯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可用性。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用于组建网络设备之间的聚合连接的协议。
通过LACP,多个物理连接可以被组合成一个逻辑连接,从而增加带宽和提高可靠性。
LACP协议允许交换设备之间动态地协商并确定哪些物理链路将被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聚合组。
这种聚合组通常被称为“链路聚合组”(LAG),也就是俗称的“端口绑定”,“端口聚合”或者“端口汇聚”。
在LACP中,一端的设备发送LACP数据单元(LACPDU),另一端设备接收并处理这些LACPDU。
如果两端设备都同意,它们就会建立一个聚合组,并且开始在这个聚合组上进行数据传输。
如果有任何一端设备不同意,则不会形成聚合组。
总的来说,LACP允许网络管理员更有效地管理多个物理链路,提高带宽利用率和提供冗余备份,从而增强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简单组⽹(LACP)负载分担链路聚合LACP 模式链路聚合:为了提⾼Eth-Trunk的容错性,并且能提供备份功能,保证成员链路的⾼可靠性,出现了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LACP模式就是采⽤LACP 的⼀种链路聚合模式。
LACP为交换数据的设备提供⼀种标准的协商⽅式,以供设备根据⾃⾝配置⾃动形成聚合链路并启动聚合链路收发数据。
聚合链路形成以后,LACP负责维护链路状态,在聚合条件发⽣变化时,⾃动调整或解散链路聚合。
1、拓扑图2、创建vlan,并将接⼝加⼊到vlan中SWA[SWA]vlan batch 101 102Info: This operation may take a few seconds. Please wait for a moment...done.[SWA]int g0/0/1[SWA-GigabitEthernet0/0/1]port link-type access[SWA-GigabitEthernet0/0/1]port default vlan 101[SWA-GigabitEthernet0/0/1]quit[SWA]int g0/0/2[SWA-GigabitEthernet0/0/2]port link-type access[SWA-GigabitEthernet0/0/2]port default vlan 102[SWA-GigabitEthernet0/0/2]quitSWB[Huawei]sysname SWB[SWB]vlan batch 101 102Info: This operation may take a few seconds. Please wait for a moment...done.[SWB]int g0/0/1[SWB-GigabitEthernet0/0/1]port link-type access[SWB-GigabitEthernet0/0/1]port default vlan 101[SWB-GigabitEthernet0/0/1]quit[SWB]int g0/0/2[SWB-GigabitEthernet0/0/2]port link-type access[SWB-GigabitEthernet0/0/2]port default vlan 102[SWB-GigabitEthernet0/0/2]quit3、创建Eth-Trunk接⼝,设置为LACP模式,并将成员加⼊进来,同时将接⼝设置为trunk模式,允许vlan101和vlan102通过SWA[SWA]int Eth-Trunk 1[SWA-Eth-Trunk1]mode lacp-static[SWA-Eth-Trunk1]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21 to 0/0/24Info: This operation may take a few seconds. Please wait for a moment...done.[SWA-Eth-Trunk1]port link-type trunk[SWA-Eth-Trunk1]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1 102[SWA-Eth-Trunk1]quitSWB[SWB]int Eth-Trunk 1[SWB-Eth-Trunk1]mode lacp-static[SWB-Eth-Trunk1]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21 to 0/0/24Info: This operation may take a few seconds. Please wait for a moment...done.[SWB-Eth-Trunk1]port link-type trunk[SWB-Eth-Trunk1]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1 102[SWB-Eth-Trunk1]quit4、配置SWA为LACP的主动端,将其优先级设为100,并配置活动接⼝上限为2,设置接⼝优先级确定初始活动链路。
链路聚合技术lacp hash策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链路聚合技术(Link Aggregation)是一种在网络中同时使用多个物理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通过将多个链路捆绑成一个逻辑链路,链路聚合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带宽利用率和负载均衡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链路聚合技术常用于构建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网络环境,特别是在数据中心、企业网络和云计算等场景下。
本文主要讨论链路聚合技术中的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和其关键的hash策略。
LACP是一种用于动态链路聚合的协议,它提供了一种自动并且可靠的方式来管理和控制链路聚合组中的成员链路。
通过使用LACP,网络设备可以自动检测链路的可用性、协调链路状态并实现链路故障的动态恢复。
除了LACP协议外,hash策略是链路聚合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hash策略用于在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之间建立映射关系,确保数据能够在链路聚合组中的各个成员链路之间均匀分布。
通过合理地选择hash 策略,可以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提高链路聚合组的整体性能和吞吐量。
本文将首先介绍链路聚合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链路聚合组的构建方式、链路状态检测和故障恢复等方面。
然后,重点讨论LAC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其在链路聚合中的应用。
接着,将详细介绍hash策略的不同类型和选择方法,并探讨其对链路聚合组性能的影响。
最后,通过总结本文的内容,归纳链路聚合技术和LACP协议的优势和局限性。
同时,对链路聚合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链路聚合技术和LACP协议以及其在网络中的应用和优化方法,从而为设计和部署链路聚合组提供参考和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链路聚合技术以及LACP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的背景和重要性。
链路聚合lacp的主动端和活动端口的选举规则链路聚合协议(LinkAggregationControlProtocol,LACP)是一种用于将多个物理链路捆绑成一个逻辑链路的协议,以提高带宽和可靠性。
在LACP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主动端和被动端。
本文将详细介绍LACP的主动端和活动端口的选举规则。
一、LACP的主动端和被动端在LACP中,有两种角色:主动端和被动端。
主动端是指能够发送LACP帧的设备,被动端是指只能接收LACP帧的设备。
在LACP中,主动端负责发送LACP帧,被动端负责接收LACP帧并回复。
LACP规定了两个设备之间只能有一个主动端,如果同时存在多个主动端,则会出现LACP冲突,导致链路聚合失败。
因此,在LACP 中,主动端的选举非常重要。
二、LACP的主动端选举规则在LACP中,主动端的选举是通过比较优先级和MAC地址来确定的。
具体规则如下:1. 优先级比较:LACP规定了一个默认的优先级值32768,如果设备没有配置优先级,则默认为32768。
当存在多个设备时,优先级值越小的设备越有可能成为主动端。
2. MAC地址比较:如果存在多个优先级相同的设备,则会比较MAC地址。
MAC地址越小的设备越有可能成为主动端。
需要注意的是,LACP规定了优先级范围为1~65535,MAC地址是全球唯一的,因此通过优先级和MAC地址比较可以确保选出唯一的主动端。
三、LACP的活动端口选举规则在LACP中,主动端选举完成后,还需要确定哪些端口将成为活动端口。
活动端口是指能够传输数据的端口,被动端口是指不能传输数据的端口。
在LACP中,活动端口的选举规则如下:1. 端口优先级比较:每个端口都有一个优先级值,LACP规定了默认值为32768。
如果存在多个端口,则端口优先级值越小的端口越有可能成为活动端口。
2. 端口状态比较:如果存在多个优先级相同的端口,则会比较端口状态。
LACP规定了四种端口状态:独立状态、主动状态、被动状态和降速状态。
LACP-以太网链路聚合以太网链路聚合是指将多个以太网端口聚合到一起,当作一个端口来处理,并提供更高的带宽和链路安全性。
10.1.1 介绍定义链路聚合组(LAG)将多个物理链路聚合起来,形成一条速率更大的逻辑链路传送数据。
链路聚合的作用域在相邻设备之间,和整个网络结构不相关。
在以太网中,链路和端口一一对应,因此链路聚合也叫做端口聚合。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是IEEE 802.3ad标准中实现链路聚合的控制协议。
通过该协议,不但可以自动实现设备之间端口聚合不需要用户干预,而且还可以检测端口的链路层故障,完成链路的聚合控制。
目的链路聚合组可以实现以下功能:l 增加链路带宽链路聚合组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种经济的提高链路容量的方法。
通过捆绑多条物理链路,用户不必升级现有设备就能获得更大带宽的数据链路,其容量等于各物理链路容量之和。
聚合模块按照其负荷分担算法将业务流量分配给不同的成员,实现链路级的负荷分担功能。
l 提高链路安全性链路聚合组中,成员互相动态备份。
当某一链路中断时,其它成员能够迅速接替其工作。
链路聚合类型按照聚合类型分类可以分为手工聚合、动态聚合和静态聚合。
MA5680T/MA5683T 支持手工聚合和静态聚合,不支持动态聚合。
l 手工链路聚合由用户手工创建聚合组,增删成员端口时,不运行LACP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协议。
端口存在UP和DOWN两种状态,根据端口物理状态(UP和DOWN)来确定是否进行聚合。
手工链路聚合由于没有使用LACP协议,链路两端的设备缺少对聚合进行协商的必要交互,因此对聚合的控制不够准确和有效。
例如,如果用户错误地将物理链路连接到不同的设备上或者同一设备的不能形成聚合的端口上,则系统无法发现。
另外,手工链路聚合只能工作在负荷分担方式,应用也存在一定限制。
l 动态链路聚合动态链路聚合在完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生成聚合,它使设备具有了某些即插即用的特性。
但在实际应用中,这种聚合方式显得过于灵活,会给用户带来使用上的不便与困难。
例如,由于聚合组是设备动态生成的,因此在设备重启等情况下聚合组ID就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将给设备的管理带来麻烦。
静态链路聚合由用户创建聚合组,增删成员端口时,要运行LACP协议。
端口存在Selected(活动状态)和Standby(备用状态)两种状态。
通过LACP 协议在设备之间交互聚合信息,对聚合信息达成一致。
Selected端口是实际工作的端口,上面有流量发生。
Standby端口则只是处于一种备用状态,上面不会有流量发生。
因此,静态链路聚合组可能并非所有的成员端口都同时工作,而且端口的Selected和Standby状态会随着设备的运行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使静态链路聚合实现负荷分担聚合和非负荷分担聚合成为可能。
静态聚合与手工聚合相比,对聚合的控制更加准确和有效。
LAG工作模式LAG支持以下两种工作类型:l 负荷分担模式聚合组的各成员链路上同时都有流量(traffic)存在,它们共同进行负载的分担。
采用负荷分担后可以给链路带来更高的带宽。
当聚合组成员发生改变,或者部分链路发生失效时,流量会自动重新分配。
l 非负荷分担模式(主备模式)聚合组只有一条成员链路有流量存在,其它链路则处于Standby 状态。
这实际上提供了一种“热备份”的机制,因为当聚合中的活动链路失效时,系统将从聚合组中处于Standby状态的链路中选出一条做为活动链路,以屏蔽链路失效。
MA5680T/MA5683T以太网链路聚合支持如下规格:l 支持以太网链路同板聚合和跨板聚合。
–同板聚合:是指将同一单板内的两个或多个端口绑定到一块作为一个端口来使用,起到负荷分担和链路保护的作用。
–跨板聚合:是指通过绑定处于相邻的两块业务板或主控板与上行板中的端口,将两个或多个端口绑定到一起作为一个逻辑端口使用,这个逻辑端口又称为聚合组或者链路聚合组。
l 最大支持128个聚合组,每个聚合组最多包括8个物理端口。
l 支持手工配置和静态配置链路聚合,不支持动态链路聚合。
l 支持负荷分担模式和非负荷分担模式(主备模式)的链路聚合。
l 支持同一聚合组内M条链路主用N条链路备用的链路聚合。
l 负荷分担支持按源MAC、源MAC和目的MAC组合策略进行报文分发。
l 支持如下跨板聚合:–支持ETHB的跨板聚合。
–支持SPUA单板的跨板聚合。
并且支持SPUA单板在有业务配置的情况下进行聚合与去聚合(聚合与去聚合的两块单板,最多只能有一块板有业务配置)。
–支持OPGD单板的跨板聚合。
并且支持OPGD单板在有业务配置的情况下进行聚合与去聚合(聚合与去聚合的两块单板,最多只能有一块板有业务配置)。
–支持SCUN主控板的跨板聚合。
–支持SCUN和GIU单板间的跨板聚合。
–支持GIU的跨板聚合。
l 光口聚合的切换时间在50ms以内;电口聚合的切换时间在1s以内。
实现原理LACP 协议介绍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是基于IEEE802.3ad 标准的一种协议,主要有以下功能:为交换数据的设备提供一种标准的协商方式,系统根据自身配置自动形成聚合链路,并启动聚合链路收发数据。
l 聚合链路形成后,负责维护链路状态,在聚合条件发生变化时,自动调整或解散链路聚合。
LACP 协议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设备A与设备B之间对链路的聚合:1. 设备A和设备B通过端口PORT1、PORT2、PORT3和PORT4与对方交换LACP报文。
LACP报文包括系统优先级、系统MAC、端口优先级、端口号和操作KEY(操作KEY反映了端口的聚合能力,决定它的因素有很多,如端口的物理特征(速率、双工)、网络管理者设置的配置约束以及端口自身实现的特征和限制等)。
2. 设备B收到设备A的LACP报文后,将LACP报文信息与其它端口所保存的信息比较,选择能够汇聚的端口。
3. 设备A收到设备B的LACP报文后,将LACP报文信息与其它端口所保存的信息比较,选择能够汇聚的端口。
4. 设备A和设备B对可以加入汇聚组的端口达成一致,形成链路汇聚组。
如图10-1LACP协议特征:l 系统通过交换协议报文实现自协商,报文中包含本系统的配置和当前状态。
l 协议报文分以下两种方式发送:–事件触发本端状态或配置变化等事件引发新的协议报文产生和发送。
–周期发送聚合链路稳定工作时,系统定时发送当前状态以维护聚合。
l 协议报文不带编号,因此双方不采用检测和重发丢失协议报文方式,而是采用定时器和周期发送机制来避免信息丢失。
l 平均每秒发送的协议报文不超过5 个。
链路聚合后,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有Selected和Standby两种状态。
Selected和Standby状态是LACP协议层维护的聚合端口状态,并不是端口的物理状态,但是端口的物理状态变化会引起LACP协议层的端口状态变化。
例如,如果聚合端口故障,LACP协议层的端口状态会迁移到Standby。
除了物理端口状态变化会引起LACP协议层端口状态变化以外,通过LACPDU(LACPData Unit)交互也可以引起LACP协议层的端口状态变化。
例如,接收到对端LACPDU通知的时候,可能会对端口状态进行改变。
所以,支持LACP以后,提高了链路聚合的安全性,支持以下聚合链路状态的检测:l 物理端口状态变化l 单板故障l 端口转发失效l 对端聚合端口状态变化LACP协议还支持系统优先级、端口优先级、快慢交互周期等机制。
l 系统优先级在LACP协议中,通过系统优先级来控制对接设备的主从关系。
从设备必须要遵从主设备的选择结果进行Selected端口的选择,否则会导致设备无法进行正常的对接。
l 端口优先级通过端口优先级选择主端口和从端口。
l 交互周期为了保证LACP协议检测的灵敏度,协议中规定了两个定时周期(ShortTimeout,Long Timeout),可以调整交互周期达到最佳效果。
除非对端设备通知使用慢周期,设备才使用慢周期进行交互,否则设备一直使用快周期进行报文交互和发送。
MA5680T/MA5683T支持的时间周期值如下:–短周期时间值:1s-10s–长周期时间值:20s-40s链路聚合实现原理MA5680T/MA5683T支持链路手工聚合和静态聚合。
手工聚合组只支持负荷分担模式,静态聚合支持负荷分担模式和主备模式。
负荷分担模式以主控板的两个端口进行聚合为例,采用负荷分担时,聚合组的各成员链路都处于Selected 状态,每条链路上都有流量(traffic)存在,它们共同进行负载的分担。
如图10-2所示。
l 成员链路L1、L2处于聚合组LAG1。
MA5680T/MA5683T和对端Switch都需要将对应的两个端口加入一个聚合组。
l 成员链路L1、L2处于Selected 状态,都有流量存在。
负荷分担的策略可以根据源MAC地址,也可以根据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的组合。
l 如果其中一个端口故障或者对应的链路故障,MA5680T/MA5683T主控板就不会把流量发送到故障端口。
非负荷分担模式(主备模式)以主控板的两个端口进行聚合为例,采用非负荷分担时,聚合组中只有一条成员链路处于Selected 状态,有流量(traffic)存在,其它链路则处于Standby 状态,这实际上提供了一种“热备份”的机制。
因为当聚合中的活动链路失效时,系统将从聚合组中处于Standby 状态的链路中选出一条做为活动链路,以屏蔽链路失效。
如图10-3所示。
l 成员链路L1、L2处于聚合组LAG1。
l 成员链路L1处于Selected 状态,有流量存在。
l 成员链路L2处于Standby 状态,不存在流量,对成员链路L1提供一种“热备份”的机制。
l 当成员链路L1失效后,系统将L2做为活动链路跨板聚合实现原理跨板端口聚合在对外体现上,与板内端口聚合相同,包括聚合组端口的数量、负荷分担策略等。
在使用跨板聚合特性前,要确保相应两块单板支持跨板聚合,以及两块单板之间已经通过背板或面板互连起来。
l 如果两块GIU板状态都正常,从用户业务板来的业务流会根据报文的MAC地址进行负荷分担,将业务流分到两块单板的聚合端口上。
l 如果一块GIU单板的端口故障(Link down),故障端口的业务流会切换到另一块状态正常单板的端口上。
l 如果一块GIU单板故障,故障单板的业务流会切换到状态正常的单板上跨板聚合上行组网应用跨板聚合特性的典型应用组网如图10-6所示。
这种应用可以增加上行带宽(负荷分担)和进行链路保护,并可以保护单板故障的场景。
MA5680T/MA5683T支持双归到两台上层设备,但LACP协议协商时要求MA5680T/MA5683T设备优先级更高,主动选择用上层哪台设备作主用,另一台设备作为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