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试题(福建卷)
- 格式:doc
- 大小:442.00 KB
- 文档页数:5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试题详解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荀子《劝学》)(2)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3)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庄生晓梦迷蝴蝶, 。
(李商隐《锦瑟》)(6)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答案:(1)而闻者彰(2) 谈笑有鸿儒(3) 问君何能尔(4) 随风直到夜郎西(5) 望帝春心托杜鹃(6) 寻常巷陌解析:【考查能力】识记A【思路方法】1.审题:分清题型:名篇名句的默写。
2.具体步骤:①确定要默写的名篇名句是前句还是后句;②根据记忆准确写出所缺句子。
【注意事项】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写连笔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张祖传[明]张岳张祖,字彦宗,以字行。
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
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
祖疑之,入白母。
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
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
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
逮久弗获。
会天变肆赦,乃归。
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
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
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
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
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
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
未几,云南布政张公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
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B. 夏至日P>0C. 全年日P<1D. 冬至日P>1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 C耕地 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文科综合(地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
完成1-2题。
1.影响该生态产业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能源 B.技术C. 原料D.市场2. 该生态产业园区中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B.技术协作带来了企业间的集聚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图2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完成3-4题。
3. 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A.ⅠB.ⅡC.ⅢD.Ⅳ4. 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云量是以一是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图3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5-6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季风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图4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完成7-9题。
7.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D .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8.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 .当地市场广阔B .水运便利C .科技实力强D .原有工业基础雄厚9.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 .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 .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 .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 . 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读图5,完成10-12题10.若EF 为赤道,P 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 .0°-20°NB .0°-20°SC .20°N -23°26′ND .20°S -23°26′S 11.若EF 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 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 .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 .北温带范围变小C .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 .悉尼(约34°S )夏季昼变长12.若O 为北极点,H 、P 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E 点的时间可能为A .5月23日8时B .6月22日18时C .11月23日6时D .12月22日18时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56分)必考部分(116分)37.(37分)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卷文档版(含答案)-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13.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
读图7,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14.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B.长途贩运发达C.区域经济发展D.抑商政策改变1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
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17.图8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
它表明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18.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有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20.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 C耕地 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A.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B. 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C.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体环境的变化D. 所有选项都正确2.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水循环是海陆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途径B. 水循环能促进全球的水资源更新C. 水循环只包括地表水循环和地下水循环D. 水循环具有连续性和地域性A. 城市地租理论认为,城市地租水平由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决定B. 城市中心的地租最高,向郊区递减C. 城市地租理论解释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D. 所有选项都正确A. 自然条件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因素B. 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C. 政策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没有影响D. 技术进步会使农业区位选择更加灵活A. 工业地域是由具有工业联系的企业集聚形成的B. 工业地域内的企业之间没有生产协作联系C.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地理位置、资源、交通等因素无关D. 工业地域内的企业都是同类型的A. 铁路线布局受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B. 公路线布局主要考虑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C. 航空线路布局主要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D. 水运线路布局不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二、综合分析题(共3大题,共40分)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地形图。
材料二:该地区气候资料。
(1)描述该地区的地形特征。
(4分)(2)分析该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8分)材料一: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该城市功能区分布情况。
(1)简述该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
(6分)(2)分析该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原因。
(8分)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工业发展概况。
材料二:该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图。
(1)分析该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6分)(2)指出该地区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8分)三、选修题(共3大题,每大题10分,共30分)1. 旅游地理材料一:某旅游区旅游资源分布图。
2014年福建省高中毕业班质检文综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I 卷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 卷 (选择题,共144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坪”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
图1示意我国某地局部地形,读图完成1~3题。
1. 下列各村的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的是A .①村B .②村C .③村D .④村2.利用智能手机软件测算图中某段公路平均坡度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RSB .GPSC .GPS 、GISD .RS 、GIS3.下列各村通往M 乡的公路中起伏最大的是A .①村B .②村C .③村D .④村图2示意我国东部某特大城市2000、2005、2010年各年龄段人口数量。
读图完成4~5题。
图1图24.图中代表2000、2005、2010年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5.导致该市2000~2010年青壮年人口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B.职业需求C.生育政策D.交通通信图3示意2008年我国甲、乙两省份各县域制造业就业人数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6~7题。
6. 与乙省相比,甲省图3A. 经济水平较低B. 对外交通较便捷C. 土地面积较小D. 工业总产值较高7. 近年来,发生在甲、乙两省之间的产业转移A. 促进甲省城市化进程B. 导致甲省人口外迁增加C. 加大乙省的环境压力D. 缩小乙省南北经济差距若近地面的气温低于0°C,从天空降落的雨滴,与地物接触后即刻冻结的天气现象称为冻雨。
图4示意我国南方某地1月24日~30日垂直方向的气温变化,读图完成8~9题。
8. 下列日期中最可能出现冻雨的是A .25日B .27日C .29日D .30日 9. 影响该时段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 .气旋B .反气旋C .暖锋D .准静止锋地处深山峡谷的尤坎镇(北纬59°53′)每年9月起都会出现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于是当地人在山上架设三面巨镜(如图5)把阳光反射到小镇的广场上,据此完成10~12题。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1。
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
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 C耕地 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2014·福建卷(文综地理)[2014·福建卷] 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1~2题。
图1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1.A[解析]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更新、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空间决策支持、数据显示与输出。
因此地理信息系统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分析、管理空间信息,故A项正确。
跟踪动态定位信息要依靠全球定位系统,故B项错误。
整合、集成网络信息和获取实时通信信息主要依靠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故C、D项错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聚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2.D[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建设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技术与社区、政务、交通等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从而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故D项正确。
智慧城市建设只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实行管理,并不能调整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空间规模没有扩大,也不能加速人口集聚,故A、B、C项错误。
[2014·福建卷] 图2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平方千米)。
读图回答3~4题。
图2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3.A[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该流域南部、东南部冰川面积大大缩小,而东部、偏北部冰川面积增大,这是因为气候变暖,使得偏南部流域冰川融化,造成冰川面积缩小,故A项正确。
冰川面积变化与地壳抬升无关,也不是受流水搬运、风力侵蚀作用导致,故B、C、D项错误。
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4.C[解析]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的水源补给主要是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冰川面积减小,河流的流量将减少,地方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故C 项正确。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文科综合地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Ⅰ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散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图2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单位:k㎡)。
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川侵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4.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图3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5~6题。
5.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6.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图4示意1992~2010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
读图回答7~8题。
7.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
A.非洲东部
B.非洲中部
C.非洲西部
D.非洲北部
8.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更加便捷
B.非洲位置靠近中国
C.中国需求扩大
D.非洲农业技术提高
图5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
图6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12.次日泰山站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必考部分(37分)
37.(37分)图13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
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1)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6分)
(2)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
(11分)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
(12分)
(4)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点”进行销售。
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
(8分)
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选考部分(15分)
40.(15分)地理
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2—海洋地理】
图14为世界某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
读图回答问题。
说出图示地区的海岸特点简析其形成的外力作用。
(9分)
简述该地保护海岸环境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9分)
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C.【选修6—环境保护】
图16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
读图回答问题。
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9分)
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