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一章体积与温度的测量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500.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有?(固态、液态、气态)2.自然界中物质的状态只有三种吗?第四种是?(不是,等离子态)3.什么是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4.温度表示什么?(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5.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6.常见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7.加热冰块的实验中,加热烧杯中的冰块时,烧杯下面要垫(石棉网),它的作用是(使烧杯均匀受热,防止炸裂)8.我们学习了三个温标,其中第一个最常用的是(摄氏温标),写作(t=_____℃);第二个是国际单位制中的温标,叫(热力学温标),写作(T=____K)。
他们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T=t+273)9.摄氏温度的规定是:(在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摄氏度;(把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之间,平均分成100等分,每一等份)就是1摄氏度10.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①温度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②温度计要在被测液体中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待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一般不能离开被测物体;④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11.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体温计与其他温度计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因为它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叫(缩口);而实验室和家用温度计(没有缩口)因此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常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12.课本13页甲图中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和容器底);乙图中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没有充分接触);丙图错误(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两个物态变化过程中分别是吸热还是放热?(①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吸热②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七上实验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实验一:目的:模拟鱼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步骤:1、在一个气球里装20克沙子,用橡皮筋扎紧口子,吹足气,放在水缸里,观察气球在水缸里的沉浮。
2、放松橡皮筋,将气球里的气放出一些,再看看气球在水缸中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不断地放出气球中的气,观察气球在水缸中的位置的变化。
实验现象:气球最先浮在水面上,随着气体的放出,气球逐渐下沉,最后沉入水底。
第二节观察和实验实验二:目的:探究不同人、不同手指的指纹是否相同。
实验步骤:1、先仔细观察自己的十个手指的指纹,看看不同手指的纹路是否相同。
2、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大小的变化。
3、选择其中一个手指,用红色印泥将哪个手指的指纹清晰地印在白纸上,并将自己的指纹和同学的指纹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不同手指的纹路不相同: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变大。
实验结论:不同的人、不同手指的指纹不相同。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实验三:目的:1、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练习根据不同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
2、初步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初步学会用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1、观察各种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填入下表2、测量物体的长度(1)估计待测物体的长度,填入下表。
(2)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刻度尺,填入下表。
4、用烧杯测量小石块的体积(1)用烧杯将适量的水(估计能浸没石块)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填入下表。
(2)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
当石块沉到筒底,并被水完全浸没时,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刻度值V2,填入下表。
5、取出小石块放回原处,把量筒内的水倒回量杯中,整理好仪器。
第四节温度的测量实验四目的:1、学会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温度计。
2、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3、学会使用体温计。
实验步骤:1、观察不同的温度计,熟悉它们的用途,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2、用气温计测得当前实验室的气温。
初中七年级科学第一章测量复习长度测量1.为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健康的小明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A .质量50kgB .身高160mC .体温37℃D .1min 心跳75次2.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A. 量程3m ,分度值1mmB. 量程10m ,分度值1dmC. 量程30cm ,分度值1mmD. 量程15cm ,分度值0.5mm3.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t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C.南京夏天最高气温约为60℃D.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5h4.关于下列估计,比较合理的是( )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是2cmB.一本物理书的宽度约是1mC.一部手机质量约是1kgD.一台电脑显示器的质量约是10mg5.关于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 .课桌高度约为80cmB .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C .一份理化试卷的质量约为80gD .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5s6.)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_____________cm7.如图20所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cm 。
8丙图中,长方形铁片的长度是 cm ;9如图14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宽度是 cm 。
10.用刻度尺测长度,图3铅笔的长度是 ;图4长方体长度是 。
11、某同学用分度值为mm 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五次的记录数据分别为: 17.82cm 、17.83cm 、17.81cm 、17.28cm 、17.81cm 。
现错误的数据是 。
物体的长度应为 。
12.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 厘米,铜丝铜丝的直径是 毫米。
13、给下面的一些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 ;(2)一枚硬币厚度为2.1 ;(3)课桌长为0.580 ; (4)某同学身高是165.6 ;(5)长江全长6300______; (6)饮水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 ;(7)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是200 ;(8)一个量筒测量范围为500 。
1.4科学测量讲义【学习内容】1.知道长度、体积、温度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2.知道不同测量对象、测量工具需要达到的测量精度不同。
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特征,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3.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进行正确读数4.知道温度的意义、单位、测量原理、温度计的构造,学会正确的温度计读数与温度记录方法。
【预习内容】1.下列估测中,最可能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260平方米B.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40℃C.一袋装牛奶的体积为0.2L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00mm【答案】C2.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8℃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A.体温计示数降到0℃B.体温计示数仍为38℃C.体温计示数降到35℃以下,无法读数D.温度太低,体温计易损坏【答案】B3.下列关于0℃的冰和0℃的水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比0℃的水温度低B.0℃的冰比0℃的水温度高C.0℃的冰和0℃的水温度一样高D.状态不同,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答案】C4.[2020七上·海曙期末]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巾的示数为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用此温度计测某液体的温度是31℃,则这杯液体的实际温度是()A.36℃B.26℃C.30℃D.32℃【答案】C5.四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171.2mmB.1.712dmC.0.1712kmD.17.12cm【答案】C6.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
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A.大于15mLB.小于15mLC.等于15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mL【答案】A【知识详情】知识点1:长度测量1、单位:(1)国际单位:米(m)。
【第1课时】科学探索的起点:科学测量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有限的1、眼睛的错觉你相信右边中心的圆要大吗?你相信上面的横线是直线吗?你认为上面是螺旋结构吗?你认为上面的直线是平行的吗?请比较一下上面线段的长短2、我们在描述事物时,需要比较大小长短冷热轻重二、我们需要测量1、定性与定量要准确而严密地描述解释这个世界的现象,我们需要对事物给予具体的数量描述,这种数量或数量关系,就叫做定量描述。
例如某班级,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就叫做定性描述;如果男同学40人,女同学36人,男同学比女人学多4人,这就是定量描述。
2、什么是测量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待测的量,是我们需要了解测量的物体,在测量的时候,就需要人为规定一个标准量,然后两者比较就能得到一个测量值;(1)长度的公认标准1米为多长?198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又通过了米的新定义:“1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2)质量的公认标准1千克为多重?在第26 届国际度量衡大会,国际计量大会经过投票将千克的定义,修改为以普朗克常数(Planck Constant)相关的一个标准值;(3)时间公认的标准1秒钟是多长时间?1967年,CIPM定义秒是铯133原子(Cs133)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
【第2课时】长度的测量一、关于长度1、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要说明:长度,宽度,高度,距离,路程等,这些量都是用长度来描述,比如桌子有多高,一幢楼有多高,家里离学校有多远,杭州距离上海有多远。
2、我们要测量描述长度这个物理量,首先规定长度的标准——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其他常用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描述天体之间的距离单位:光年(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我国常用距离单位:公里,里(1公里=1千米;1公里=2里)3、单位之间的的换算关系:1千米=1000米=31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毫米=1000微米=310微米;1微米=1000纳米=310纳米上面的换算这是相邻的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些不相邻的单位换算,就复杂的多了。
模块一长度测量如图所示,容器内装有水,A 点水的深度是( )A .8cmB .32cmC .40cmD .62cm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A .3.15cmB .3.150cmC .2.15cmD .2.150cm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他发现自己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他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他长高了( )A .5cmB .5.0cmC .5.00cmD .5.000cm 小云同学用两把刻度尺对木块的长度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长度真实值的是( )A .3.2cmB .3.25cmC .3.3cmD .3.5cm易错1长度的计算易错2 起始位置非零刻度线的刻度尺读数易错3特殊的长度测量易错4刻度尺的精确度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6cm 、13.44cm 、13.44cm 、13.90cm ,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 ) A .13.447 cm B .13.45 cmC .13.56 cmD .13.44 cm某同学测得科学课本的长为25.91cm ,宽为18.35cm ,那么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 .1cm B .1mC .1dmD .1mm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
在45℃时测得的长度为L 1,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 2。
已知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L 1>L 2,则两种材料的膨胀程度不同,且甲比乙更易膨胀B .若两种材料分别为铝和铁,已知铝更易膨胀,则当L 1<L 2时,甲为铝C .若用丙刻度尺在45℃时测得乙的长度为L 3,当L 3>L 2>L 1时,丙最易膨胀D .以上答案都不对学习了长度测量后,小明常用各种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一次,他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面的边长,读数为0.980米,无意之中将这把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米,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A .1.002米B .1.020米C .0.982米D .0.987米如图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大概半瓶水,用刻度尺量出水的深度为h 1,然后将饮料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h 2,最后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瓶底的直径为D ,那么,该瓶的容积大概为( )A .14πD 2(h 1+h 2) B .πD 2(h 1+h 2) C .4πD 2(h 1+h 2)D .πD 2(h 1-h 2)易错5刻度尺的测量结果分析易错6由读数定刻度尺分度值挑战1 刻度尺的热胀冷缩挑战2 刻度尺的校准挑战3 长度的特殊计算模块二体积测量量筒要做得细而高,而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A .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强稳定性 C .实验时,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D .粗矮的量筒中所盛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下列是用量筒测量或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 .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B .量取液体时,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C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不能俯视或仰视D .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用量筒测石块体积的实验中,应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这里的“适量”的含义是指( ) A .水的体积不小于量筒的分度值 B .水的体积不大于量筒的最大测量值C .水能淹没石块且浸没后水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只测一次,并能准确地量取125mL 的酒精,请在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中选择出适当的量筒( ) A .总容量50mL ,分度值为5mL B .总容量100mL ,分度值为2mL C .总容量250mL ,分度值为5mL D .总容量500mL ,分度值为10mL 量筒内有一些液体,小明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毫升。
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要准确而严密地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
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2、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4、测量较大的距离时一般用千米(km);测量较小的距离一般用厘米(cm)和毫米(mm);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微米(μm)和纳米(nm)。
5、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 9纳米6、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前,首先要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最大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精确度)。
测量时,①放准确:0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刻度线尽量贴近被测物体;②看正确:视线跟刻度尺垂直;③读正确:测量值包括准确值和一位估计值,不要忘记单位。
7、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可以测量圆柱体的直径,特别要注意零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累积法就是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累积起来,把小量变大量的测量方法,不仅使测量过程变得很容易,而且能提高测量的精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D 滚轮法:具体做法是测出自行车钢圈的周长,然后在钢圈某处做一记号,让自行车滚动,数出钢圈转过的圈数。
路程就是圈数乘钢圈圆周的长。
二、体积的测量1.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
较小的单位是立方厘米(cm3)。
体积单位还有升(L)和毫升(mL)。
2.体积的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3.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的方法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科学7上第一章:科学入门课堂笔记1.1 科学并不神秘一、科学在我们身边--奇妙的大自然1、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思考二、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2、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3、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科学的中心环节是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1.2 实验与观察一、从观察到实验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
借助于仪器进行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判断具有局限性——错觉2.要做出准确的判断,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
3. 用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
4.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二、实验仪器1、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试管用途:用于少量的试剂的反应。
烧杯:用于较多量的试剂的反应以及配制溶液玻璃棒:可搅拌、引流、移液、蘸取。
搅拌时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2.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实验的态度: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时,要正确使用仪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概念: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长度单位3、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米(m)1米= 10 分米= 100 厘米= 1000 毫米= 106微米= 109纳米二、常用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1、学会估计被测物的长度单位2、使用方法1).观察:量程、最小刻度值、起始刻度线位置。
2).正确使用:1)放正确: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2)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3)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4)记正确:数值后一定要写明单位。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叫误差。
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消除。
三、特殊的测量方法:使微小测量更精确1、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总厚度÷张数)测细铁丝的直径(绕线法)2、辅助法:用直尺等测圆柱体直径、周长3、声纳、雷达、激光四、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含义: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2、体积的单位: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立方米(m3)较小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升(L)毫升(mL)单位换算:1毫升=1 厘米31升=1 分米3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一个标准集装箱的体积:约33立方米3、液体体积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刻度特点: 量筒上的刻度均匀,量杯上的刻度上密下疏。
体积测量1.下列用量筒量取液体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D.先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放在平稳的桌面上,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2.一罐普通的易拉罐饮料的体积最接近于( )。
A.35mLB.35LC.350mLD.350L3.已知1cm3=1mL,但是“cm3”与“mL”两个相等的体积单位使用时意义略有不同。
下列物体的体积中,不宜用“mL”作单位的是( )。
A.一杯水的体积B.一小石块的体积C.某酒瓶的容积D.一听啤酒的体积4.实验室有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要想尽可能准确地一次量出150mL酒精,应选用的量筒是( )。
A.量程为50mL,最小分度值为5mL的量筒B.量程为100mL,最小分度值为2mL的量筒C.量程为250mL,最小分度值为5mL的量筒D.量程为400mL,最小分度值为2mL的量筒5.一个量筒内有50mL水,往里面放入一木块,一半浸入水中时,量筒的读数是56mL,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6cm3B.0.6dm3C.12dm3D.12cm36.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
“适量”的标准是( )。
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B.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会溢出C.水面约在量筒中部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第7题)7.如图甲所示,要测量树叶这种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面积,常采用方格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1)方格法测面积时,计数小格的一般规则是将的方格都计数在内,其他的舍去,再即可求得树叶的面积。
(2)若要使用方格法测得的树叶面积尽量接近真实值,可采取的措施是,但同时带来的不便是计算方格数困难。
(3)图乙为一位同学在方格纸上站立时描下的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其中每个方格的面积为2cm2,则该同学的脚印(阴影部分)的面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