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26.50 KB
- 文档页数:8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第I 部分预习必做题1 .地球自转公转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向一 周期 产生意义一2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3 .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为带,终年炎热,有现象。
北回归线和北极 圈之间的地带为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带为带,该地带的特点是°北极圈以北到北极点为带,南极圈以南到南极点为—带,终年寒冷,有现象。
第I1部分课堂练习题1 .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o A.昼夜长短变化 D.各地热量的差异.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有( )。
4 .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B.昼夜交替C.四季的划分 C.都围绕太阳转D.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3.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位于()o A.回归线上B.赤道上C.极圈上D.本初子午线上Λ.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圈5.每年冬至日阳光直射()oΛ.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40o N6.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我国正处在四季中是( )A.冬季B.秋季C.夏季D.春季第川部分课后练习题1.“五一”这一天( )。
A.北京昼夜等长B.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7o W)没有黑夜C.伦敦(0°,51o N)昼长夜短D.悉尼(151°E,33°S)昼长夜短2.当太阳直射23.5°N时,我们学校正处于( )<»Λ.夏季 B.秋季 C.冬季 D.春季3.10月1日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 D.北极圈4.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A.我国各地所有学校昼夜等长B.南方比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C.东部学校比西部学校所在地昼长D,只有位于同纬度的学校昼夜等长5.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5'IV)位于( )。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3.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三、学习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及特征。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引出地球运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深化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4. 梳理知识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对地球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5. 提升应用设计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探究来深化对地球运动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6. 总结反思通过小结和讨论,让学生再次回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同时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
2. 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 思考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写一篇感想文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理解地球运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球运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概念;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的影响;3. 理解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的关系;4. 能够解释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二、导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3.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4. 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3地球的运动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黄赤交角的大小以及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二、自学预习------导读单
地球运动的的基本形式
地球的运动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附: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
地球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其中最显著的是自转和公转.
地球运动的基本情况
地球运动绕转中心运动方向周期运动速度
自转
自
向
北极上空:
南极上空:
真正周期:叫1恒星日,
时
分
秒.
昼夜更替的周期叫1太阳日
时.
注:理解恒星日和太阳的的区别
线速度:由
向
递减.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处处,/小时
注:南北两极角速度和线速度是0公转
自向恒星年:日时
分秒
近日点
公转速度最
远日点
公转速度最
注:平均角速度约1°∕日,线速度约为30∕s
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黄赤交角: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为
直射光线:垂直照射地面的光线
判断依据:光线沿长线过地球的球心,直射光线只有一条.
在图中找出直射光线?
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
标出下面两图中ABcD四点的时间及节气?。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原理;2. 理解昼夜和四季变化的原因;3.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和时间。
导学内容:1. 地球的公转运动;2. 地球的自转运动;3. 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导学步骤:一、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在宇宙中也在不断运动着。
而地球的运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奇妙的现象,比如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什么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绕着太阳做椭圆形的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公转运动。
地球的公转周期大约为365天6小时。
2. 地球为什么会有四季?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不同位置会有所改变。
这就导致了地球在不同季节的接受太阳光的程度不同,进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三、地球的自转运动1. 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自身也在做着旋转运动,这被称为自转运动。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
2. 地球自转运动导致了什么现象?地球的自转运动导致了昼夜的交替。
当地球自转时,太阳光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所以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就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
四、总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是地球上许多现象的原因,比如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通过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
五、思考问题1. 地球的公转速度是多少?2. 地球的自转速度是多少?3. 为什么地球的自转运动会导致昼夜的变化?六、课后作业1. 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运动。
2. 你知道地球上有几个季节?它们分别是哪几个?3. 请尝试解释为什么地球上的南北半球在同一时间会有不同的季节。
通过本次导学,相信同学们对地球的运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自然界的奥秘,探索更多有趣的知识。
第二课时一、认识地球的运动1. 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它们分别是如何进行的?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使得地球上的太阳向东方移动。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精通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观点;2. 了解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天文现象的原因;3. 能够诠释为什么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二、导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 地球的倾斜轴和公转轨道的影响;3.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原因;4. 北半球和南半球季节相反的原因。
三、导学重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 地球的倾斜轴和公转轨道的影响;3.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原因。
四、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引导同砚沉思地球的运动是如何产生昼夜和四季的。
2. 进修: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引导同砚理解地球自转造成了昼夜的变化,公转则形成了四季的交替。
3. 拓展:讲解地球倾斜轴和公转轨道对天文现象的影响,引导同砚沉思为什么会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现象。
4. 练习:组织同砚进行练习,让他们诠释为什么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并举例说明在不同季节两个半球的气候差别。
5. 总结:引导同砚总结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利用这些天文知识。
五、板书设计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 昼夜交替和四季轮回;3.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气候差别。
六、教室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运动是如何导致昼夜交替和四季轮回的,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气候会有所不同。
精通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自然界的规律。
明天我们将继续探讨地球运动的其他方面,敬请等候!七、安置作业1. 回答以下问题: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是什么?它们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2. 选择一个天文现象,如春分或秋分,做一次展示,并诠释其原因。
3.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关于地球运动的其他知识,并做一份简短的笔记。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将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精通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诠释日食、月蚀等现象。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地球的运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并用图说明五带的界线和各自的特点。
3、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的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用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知识解释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如四季的形成。
三、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地图册等。
四、教学设计及过程:1、地球的自转运动: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那么地球是怎样产生自转运动的?自转运动又是怎样产生白天黑夜的?我们通过地球仪和手电筒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谁能完成并解释这些现象?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若透明,地球自转产生的结果还会是这样吗?②从南极和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③对教材图1.18讨论思考,中国北京的暢暢同美国的姨妈互相问候有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④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⑤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旋转一周为一天,背着太阳为黑夜,朝着太阳为白天。
从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东边要比西边早看见太阳。
⑥大家都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你能想象出同时进行的这两种运动吗?2、地球的公转运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地球公转运动时的情况是什么样。
①地球公转围绕的中心是什么?②运动的方向怎么样?③公转一周的时间有多长?通过看书和插图应该能解决这些问题: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②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那里?最南呢? 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经过赤道?③南北回归线得名的原因是什么?④试想,假如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也就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夹角是90°,那太阳直射点还会移动吗?⑤如果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那么南北半球在一年中获得的太阳热量会有变化吗?气温会有变化吗?季节会有变化吗?⑥由此看来,正是因为地球斜着身子公转,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会使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热量不同,才会有寒暑往来,于是就产生了四季。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导学案(一)编写人:丁启树审核:高一地理组编写时间:2013年9月13日班级: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 能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并说明地球的运动规律。
2. 能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并说明其对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 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规律。
2.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难点: 1.理解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与太阳日2.地球运动与黄赤交角的产生。
【学法指导】通过画图、识图、辨图,应用空间思维、发散思维,突破知识难点【知识链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地球无时无刻不在运动,那么地球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呢?由于地球的运动又会产生哪些现象呢?【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1.学习教材P13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方向:自____向____,北极上空俯视呈____________,南极上空俯视呈_________.(2)自转规律:(3)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角速度都________, 约_________, 每度_________(4)线速度因各地唯独不同而又差异, 纬度越高,线速度_________.【合作探究】2.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分别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运动的方向,并用三幅图,画出地球运动的方向(提示:侧视图以及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的俯视图)(B级)规律总结:结合教材图1.16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总结纬线长的计算公式,进而总结线速度和角速度的计算公式,归纳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归纳提升。
①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零②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线速度相同③60°纬度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3.读图1.14,思考(C级):(1)图中的圆心附近是什么天体?你能解释吗?(2)你认为图中的亮弧是怎么产生的?(3)在北半球仰望星空,星座的旋转呈什么时针方向旋转?知识点二、地球公转的特点4.了解地球公转规律,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公转的方向________,北极上空俯视___________,南极上空俯视__________(2)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__________,公转周期为一年,以恒星为参照,时间是__________,以太阳为参照,时间是;角速度是,线速度是_______ _____。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观点;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日照、季节、昼夜长短等现象的影响;3. 能够诠释为什么地球有四季交替的现象。
二、导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 日照、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3. 四季交替的原因。
三、导学步骤: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周期为大约24小时,造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的运动,地球的公转周期为大约365天,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季节变化。
2. 日照、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地球不停地旋转,造成了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不同,从而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同时,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使得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导致不同季节地球受到的日照强度不同,从而产生了四季交替的现象。
3. 四季交替的原因地球的四季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引起的。
当地球某个地区倾斜向太阳时,这个地区得到的日照时间较长,温度较高,这就是夏季;而当地球倾斜离开太阳时,这个地区得到的日照时间较短,温度较低,这就是冬季。
春季和秋季则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引起的。
四、导学问题:1. 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日照、季节、昼夜长短等现象有什么影响?3. 为什么地球会有四季交替的现象?五、拓展练习:1. 请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知识,诠释为什么地球的赤道地区昼夜长短基实情等。
2. 请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3. 请描述地球的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对地球各地气候的影响。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日照、季节、昼夜长短等现象的影响,掌握了四季交替的原因。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气温等现象来感受地球的运动,增进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深入进修地球科学知识,探索更多有趣的现象!。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 理解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3. 精通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
二、导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 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3. 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
三、导学重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观点;2. 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3. 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
四、导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差别;2. 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原理。
五、导学过程: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请同砚们回顾一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观点,并简要诠释两者之间的差别。
(2)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同砚们更直观地理解这两种运动。
2. 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1)请同砚们沉思一下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有哪些,并写在笔记本上。
(2)谈论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原理,并做相关试验或模拟活动加深理解。
3. 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1)请同砚们回顾一下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的原理,并简要诠释。
(2)通过实例或图片展示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让同砚们更深度地理解这一现象。
六、导学延伸:1. 请同砚们沉思一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否相同,为什么?2. 请同砚们探讨一下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在不同地区表现出的差别性。
七、课后作业:1. 完成《地球的运动》相关习题;2. 沉思一下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并写成一篇小结。
八、导学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了更深度的理解,能够诠释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和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
期望同砚们能够在课后加强练习,稳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导入引导大家好,今日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地球的运动》。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它不仅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也是我们探究宇宙的起点。
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可以援助我们更好地熟识我们所处的世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地球的运动之谜吧!二、知识梳理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它使得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掌握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
3. 掌握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
4. 能够诠释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现象。
二、导学内容
1. 地球的自转运动;
2. 地球的公转运动;
3. 地球运动引起的现象。
三、导学重点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地球运动引起的现象。
四、导学步骤
1. 自转运动
请同砚们观察一张地球仪,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
自转是指地球盘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2. 自转引起的现象
请同砚们思考,地球的自转运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现象?比如昼夜交替、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等。
通过讨论,加深对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的理解。
3. 公转运动
请同砚们观察一张示意图,了解地球盘绕太阳公转的运动。
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的过程,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年。
4. 公转引起的现象
请同砚们思考,地球的公转运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现象?比如四季变化、昼长夜短等。
通过讨论,加深对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的理解。
五、导学延伸
1. 请同砚们自行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行星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请同砚们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地球自转的存在;
3. 请同砚们思考,如果地球不自转和公转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六、小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两种运动引起的各种现象。
希望同砚们能够深入思考地球运动的奥秘,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范围及光照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地球运动演示,说明地球自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情感与价值: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从而树立唯物论和无神论观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由于地球的运动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那么同学们一定会想了,地球是怎么样运动才造成这两种情况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板书),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
(一)自学指导
认真自读课本P9——P10,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文中或图上找到相关答案并圈点勾画,约6分钟后各小组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1.地球的自转——读图1.15思考:
①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
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小时,也就是一天。
③由于地球是一个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
④地球的自转,产生了现象。
⑤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我国东面的日本要比我们(早、晚)见到太阳,所以时间比我们要(早、晚)。
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度来计算,经度每隔度,时间相差1小时。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察。
(三)学习小组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四)检测、点拨
(五)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⑴地球在转吗?地球走得这么快,为什么我们竟一点也感觉不出地球正载着我们向前飞驰呢?
【教师释疑】对于这个问题,我国东汉时代有一本叫做《考灵曜》的书写道“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
”如此比喻很贴切,同样的道理,天上的星星离我们实在太远了,在短时间内,例如几分钟、几秒钟,它们显现不出太大的变化来,由于缺少对比的景物,人们就很难觉察地球在运动了。
⑵如果地球自转速度变慢或变快,地球会有变化吗?
【教师释疑】如果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即周期变长,则对着太阳的半个地球因接受太阳光照射时间长而持续升温,背着太阳的半个地球因接受不到太阳光照射时间长而持续降温,从而使地球昼夜温差变大。
反之,昼夜温差变小。
这两种情况均不利于生物的生存,甚至会导致生物灭绝。
(六)学生合上课本,教师引导系统小结。
三、规律总结: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地球上的不同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东边的时刻总是比西方的时刻早。
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度来计算,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四、课堂巩固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一种运动形式——自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种运动形式——公转。
二、学习新课
(一)自学指导
认真自读课本P11——P13,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文中或图上找到相关答案并圈点勾画,约6分钟后各小组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1.读课文填空
⑴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不停地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⑵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
⑶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接收到的有多有少。
⑷人们根据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
、和。
⑸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最北界线是,最南界线是,两条线之间一年有次太阳直射现象。
2.读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地球仪演示)
3.读图1.20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察
(三)学习小组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四)检测、点拨
(五)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1.为什么两极地区在极昼时终日有阳光照射,气候却还是那么寒冷呢?
【教师释疑】因为决定地球上某地接受太阳光热量多少的是太阳光的照射时间和太阳辐射强度,而决定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
烈日当空,太阳高度大的时候,同样的太阳光束,照射在范围较小的地面上,并且这时太阳光透过大气的路程较短,被大气吸收和散射的程度较小。
所以,地面上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就较多。
当极昼现象发生时,虽然太阳光照射的时间很长,但是因为这时太阳高度
很低,太阳辐射强度很小,阳光斜射得很厉害,地面得到的太阳热能仍然很少,因此两极地区寒冷。
2.太阳直射点为什么总是在南北纬2
3.5°之间来回移动?
这是由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决定的。
此夹角为66.5°,则南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点最南和最北界线为南纬23.5°和北纬23.5°,南北极圈的纬度为66.5°,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和为90°。
若夹角为60°,则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为90°-60°=30°,南北极圈的纬度数为60°,与夹角度数相同;若夹角为90°,即太阳总是直射0°纬线,南北回归线就不存在,南北极圈也不存在,这样地球上同一地区每天获得的太阳热量就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也就没有了四季的变化。
(六)学生合上课本,教师引导系统小结。
1.四季的划分
⑴四季形成的原因: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四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⑵北半球四季的划分:①春季:3、4、5三个月;②6、7、8三个月;③秋季:9、
10、11三个月;④冬季:12、1、2三个月。
2.地球上的五带
⑴五带划分的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分布状况
⑵五带名称与典型特征: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南、北寒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四季分明的是南、北温带。
⑶五带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⑷我国所处的温度带:热带和北温带。
三、作业
(一)学生复习巩固,同桌互相检测
(二)巩固练习
1、(2003·淄博)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其位置是()。
2、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转动的中心相同
B.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C.转动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3、将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
A.昼夜交替
①地球自转 B.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地球公转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四季变化
4、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正确的是()。
A.23.5°S冬至日
B.23.5°N夏至日
C.23.5°N冬至日
D.
23.5°S夏至日
5、我国南极考察队由上海出发到我国的南极考察站——中山站(69°S,76°E),途经地球五带中的个。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6、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如图1.2-7),回答:
⑴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A. ,
B. ,E. 。
⑵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用字母表示)
⑶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D和。
(用字母来表示)
⑷在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和。
(用字母表示)
⑸夏至日时,有极昼现象的是,有极夜现象的是。
(用字母表示)
⑹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D和B的分界
线是。
回答:
⑴当地球公转至A点时,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
量最。
当地球公转至C点时,北半球的正午
太阳高度最。
当地球公转到B、D点时,全球昼夜。
⑵若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60°时,则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变为。
若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90°时,同一地区还有没有四季变化?。
有没有昼夜交替?。
学用方法指导
学习地理要善于抓住比较、抓联系。
请看下表。
二分二至日是我国特有的节气,是
我国黄河流域人民总结形成的,因此主
要指北半球季节变化。
尽管南、北半球
季节变化相反,只要提到夏至日,日期
可认为是6月21日或22日,全球日期是统一的。
四、学习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