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教育1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孝敬尊老:亲情教育主题教案一、概述在当今社会,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尊老、传承中华孝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的亲情意识和孝敬尊老的品德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引导儿童学习和传承亲情教育,提出一个幼儿园亲情教育主题教案。
二、认识尊老1、尊老的意义尊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代表了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
尊老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礼仪意识和责任感,提升他们对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培养孩子的尊老情操(1)通过故事、歌曲、绘本等形式,向孩子们传达尊老敬老的道理和重要性。
(2)组织孩子们进行尊老的主题手工活动,亲自动手制作礼物送给爷爷奶奶或社区的老人。
(3)邀请社区老人来幼儿园做客,与孩子们共享生活经验和智慧,增进双方的感情。
三、亲情教育主题教案1、活动目标通过一系列多样化的活动,使幼儿在亲情教育中懂得尊重长辈,关爱家人,促进家庭和社区的和谐发展。
2、活动内容(1)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尊老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长辈的关心和爱护。
(2)组织亲子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亲自动手为父母或奶奶爷爷制作礼物,表达他们的爱意。
(3)邀请家长参与“我的家人”主题讲座,共享家庭故事,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增进亲情。
3、活动实施(1)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尊老敬老周、家人节等,让亲情教育得以深入。
(2)结合社区资源,组织户外探访活动,让孩子们亲自感受到社区的温馨和亲情。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幼儿园的亲情教育主题教案,可以有效引导幼儿懂得尊敬长辈、关爱家人,培养孩子的孝顺之心和责任感。
亲情教育也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社区的和谐发展,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更多形式和方式,深入挖掘亲情教育的内涵,引导孩子们学习传统美德,培育更多的孝顺子女。
结语幼儿园孝敬尊老:亲情教育主题教案,是在当下社会中亲情教育主题下的一个重要教育内容。
中班《中华孝道》教案(一)中班《中华孝道》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培养幼儿的孝敬意识和行为•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内容1.孝道文化简介–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体表现在照顾父母的健康、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尊长、关心父母的感受等方面2.孝敬父母的行为–听话、尊重、关心父母–帮助父母做家务–懂得孝顺父母的言行。
3.合作游戏–分组进行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游戏可以设计成团队比赛,通过帮助队友来体现孝敬的意义。
教学活动安排1.导入(5分钟)–利用故事或图片引入孝道话题,激发幼儿思考和讨论。
2.学习中华孝道(15分钟)–通过课件、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向幼儿介绍中华孝道的概念和重要性。
3.学习孝敬父母的行为(20分钟)–利用图片、模型等具体案例,向幼儿展示孝敬父母的行为,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4.合作游戏(30分钟)–将幼儿分为小组,设计合作游戏并进行比赛,培养合作和团队意识。
5.总结(5分钟)–回顾教学内容,与幼儿进行讨论,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资源•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游戏道具、小组分组卡片等教学评估•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合作表现•与幼儿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孝道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教学延伸1.家庭作业–要求幼儿与父母共同制定一个孝敬行动计划,并在一周内按计划执行。
在下节课中进行分享和反馈。
2.孝道主题日–组织孝道主题日活动,幼儿可以表演、制作手工等形式来展示对父母的孝敬和感恩之情。
3.走访社区老年敬老院–组织幼儿走访当地的敬老院,与老人们进行互动交流,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孝道文化,并实践孝敬的行为。
注意事项•在教学中要注重传授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和方法。
•在游戏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评估中要注重观察幼儿的实际行动和表现。
学院联系方式:请向学校教务处咨询相关内容和联系方式。
教案编写人:XXX。
中班《中华孝道》教案(一)中班《中华孝道》教案教材信息•教材名称:中班《中华孝道》•授课对象:中班学生•教材内容:–学习中华传统孝道文化–培养学生的孝顺精神与行为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重要性2.掌握中华孝道的基本概念和原则3.培养学生尊敬和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等行为习惯4.提高学生的社会习惯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学内容第一课:中华孝道的重要性•学习目标:–学习中华孝道文化的历史和地位–掌握孝顺父母的意义和作用•教学步骤:1.引入:与学生讨论“孝顺”的含义和重要性2.介绍中华孝道的概念和历史背景3.分析孝顺父母的意义并与学生共享亲身经历4.总结并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第二课:中华孝道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学习目标:–掌握孝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理解尊敬师长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教学步骤:1.复习上一节内容,并与学生分享对孝顺行为的理解2.介绍中华孝道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尊敬、关爱、谦虚等)3.分析尊敬师长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4.总结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原则第三课:尊敬父母的行为习惯•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教学步骤:1.复习前两节内容并与学生分享孝道行为的重要性2.分析尊敬父母的具体行为习惯(如尊敬语言、尊敬行为等)3.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分享自己在家中尊敬父母的经历4.强调感恩之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第四课:尊敬师长和关爱他人•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和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学步骤:1.复习前几节内容并与学生分享尊敬和关爱的重要性2.引入尊敬师长和关爱他人的概念和原则3.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模拟尊敬师长和关爱他人的情景4.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集体活动中体现尊敬和关爱的行为习惯教学评估•课堂互动观察: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以评估学生对中华孝道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以上是中班《中华孝道》的教案,希望能对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些指导和启发。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马秀玲•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
我们提倡“孝”、“敬”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道德规范体系的需要,是落实孝老、尊老风尚的需要,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呢?结合自己十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浅谈自己的做法。
一、明理法。
利用典故、富有情趣的故事教育学生。
我充分利用晨会和班会课,讲述了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孝敬父母的典故来教育学生,象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张良取履敬老父,李密陈情报祖母等传说和故事,还讲了些名人敬母的故事,象郭沫若教子种“妈妈树”,让孩子寄托一片爱母之情,以祈妈妈早日康复,陈毅敬母为生病母亲洗尿裤之事,老舍的“母亲给我的是生命教育”;还讲了小学生张静贤孝敬父母,获北京市崇文区十佳少先队员的事迹。
用从右至今孝敬父母的榜样来教育学生。
二、换位法。
过去有这样一幅对联:“革命方知北京近,养儿才晓父母恩”,是很有哲理的,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亲自体验,发人深省。
现在的小学生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知生活的艰难。
因此,我常常利用“换位法”让学生亲自去体会一下当父母的艰难。
如:我班开展了“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活动,学生通过换位体验,受到了深刻教育。
有位学生原来花钱大手大脚,结果在“我当一天家”的活动中,12元钱维持不了一家三口人平时一天的生活,第三餐时就没有菜吃了。
这项活动之后,不少同学很有感慨地说:“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从此再不吵着要吃好穿好了。
三、榜样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寻找榜样,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活动。
我班开展了“访问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我跟爸爸、妈妈一起上班、上街、做家务等”,结果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了不少长辈的优秀品质。
有位很调皮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原来很瞧不起我那环卫大队做清洁工的妈妈,总认为她比别人低下。
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培养孝敬父母的意识和行动。
2. 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尊重和感恩之情,促进家庭和谐。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
1. 孝敬父母的意义和方式;
2. 亲情的珍贵和家庭的重要性;
3. 孝敬父母的故事分享。
三、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父母劳累辛苦的视频,引导学生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知识学习:
a. 学生围绕“孝敬父母”展开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孝敬父母
的方式和经验;
b. 联系生活实际,分享一些孝敬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孝
敬父母的思考;
c. 深入讲解孝敬父母的意义和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孝敬父
母的重要性。
3. 情感认知:
a. 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孝敬父母”的行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孝
敬父母的快乐和成就感;
b. 教育学生要珍惜亲情,关爱父母,促进家庭和睦。
4. 总结提升:
a. 让学生回顾整个班会过程,总结自己对孝敬父母的新认识和感悟;
b. 鼓励学生将孝敬父母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传递正能量。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故事分享,观察学生对孝敬父母的理解和态度,收集学生在孝敬父母方面的表现和反馈,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
五、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班会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这一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做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牢记孝敬父母的道理,将“孝敬父母”这一美德传承下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孝顺,明白孝顺的重要性,并掌握表达孝心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 学习什么是孝顺。
2. 掌握表达孝心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孝敬父母的意识,使其学会关心家人,热爱家庭。
教学内容:1. 孝顺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讲解什么是孝顺。
孝顺是指儿女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恩,在长大成人后,不仅仅限于口头上的问候和诸如此类的礼仪,应该更注重行动、真心实意地为父母做些事情,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心情。
此部分需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及孝心的意义,进而增强其自身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观。
2. 孝心表达的方法这部分主要是讲解如何表达孝心。
内容可以包括:1)口头表达:简单地问候一句“妈妈,你辛苦了”,说几句关心的话语;2)书面表达:写一封感恩信,让父母深切地感受到你的孝心;3)日常行动:打扫卫生、做饭等,给妈妈或者爸爸分担一下日常生活压力,体现出关爱之意;4)陪伴时间:用真诚的心陪家人聊聊天,听听家人说些自己的故事或者倾诉心事,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陪伴时间。
3. 培养孝顺品质的方法这部分内容希望通过一些班级或者学校团体活动来培养孝心品质,例如:1)孝敬节,增强学生孝敬父母的意识,让他们在家庭生活中更加关心家人;2)家庭论文比赛,鼓励学生用essay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与孝心;3)课程桌游,游戏中教导孩子与家人和睦相处、尊敬、关怀等品质。
4. 总结这部分重点强调孝心不是一时刻的表现,而是长期的行动。
子女应该从小从身边小事开始,把孝顺化为家人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让每一个行动都能表达出内心的孝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小视频,视频中的孩子们不断地给父母表达爱的话语,你们想一想我们平时有没有用发自内心的话来表达对父母的感谢和爱。
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画面、照片或者学生的课外作文等方式来引入此环节。
二、讲授孝顺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在导入之后,引导学生由此发散到孝顺的概念,让他们来谈谈如何理解孝顺,并引导他们思考孝顺对于人生的影响。
孝敬父母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孝敬父母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
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
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
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
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
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
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
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冲天。
因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现在要行动起来,动一动手,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给父母痛饮;动一动口,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听,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
孝敬父母原来就这么简单。
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让我的爸爸妈妈欣慰,高兴和快乐。
我又何了而不为呢?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
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我们的健康成长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孝敬是有意义的。
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
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活动设计孝敬父母教案一、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3.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案、活动材料;2. 学校准备活动场地;3.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
三、活动过程:1. 第一步,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或者故事,向学生介绍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关怀,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第二步,知识传递(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传递孝敬父母的相关知识,包括孝敬父母的方式、孝敬父母的意义等,让学生了解到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美德。
3. 第三步,活动设计(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自行设计一项孝敬父母的活动,包括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时间等。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4. 第四步,活动实施(4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进行实施。
活动可以包括为父母做一顿丰盛的晚餐、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陪父母散步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父母的喜好,选择适合的活动方式。
5. 第五步,总结(20分钟)。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活动经历,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同时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活动进行评价和点赞。
四、活动评价:1. 学生的活动设计是否切合实际;2. 学生对活动的认真程度和积极性;3. 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是否能够得到体现。
五、活动延伸:1. 学校可以组织一次“孝敬父母”主题活动,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付诸实践;2. 学校可以邀请父母参与活动,让学生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六、活动总结: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了解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更通过实际行动,将孝敬父母的理念付诸实践。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懂得珍惜父母,更加懂得孝敬父母。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劳动,给予了我们生命和教育。
他们也有自己的性格和习惯,有时候会和我们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意愿,不要强加自己的想法和标准给他们。
我们要知道,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都是出于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即使有时候他们会说些伤害我们的话,也是因为他们担心我们走错路或受到伤害。
我们要用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父母,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或情绪而与他们发生争执或冷战。
二、沟通父母沟通是维系亲情的桥梁,也是增进理解的途径。
我们要经常和父母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知道我们在乎他们,也关心他们。
我们要用真诚和温暖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要用冷漠或嘲讽的口吻去回应他们。
我们要用耐心和细心去倾听他们的诉说和感受,不要用打断或否定的方式去反驳他们。
我们要用尊重和理智去处理他们提出的问题或困难,不要用轻视或怒气去拒绝他们。
三、关爱父母父母年纪越大,身体越虚弱,心理越孤独。
我们要多给父母一些关爱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我们要经常给父母打电话或发信息,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告诉他们自己的近况和计划,让他们放心也开心。
我们要尽量多回家看望父母,陪他们吃饭或散步,帮他们做些家务或购物,让他们轻松也快乐。
我们要适当给父母送些礼物或请客吃饭,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激和祝福,让他们满足也骄傲。
孝敬父母,并不仅仅是给钱或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给予精神和尊重。
我们要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决定,不要强迫他们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在他们面前说他们不喜欢听的话。
我们要支持父母的兴趣和爱好,不要嘲笑他们的老土或无聊,也不要阻止他们和朋友或社区交流。
我们要鼓励父母的梦想和目标,不要质疑他们的能力或价值,也不要打击他们的信心或斗志。
我们要感恩父母的付出和牺牲,不要忘记他们的恩情或功劳,也不要埋怨他们的缺点或过错。
五、学习父母父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和智慧,教会了我们很多人生的道理和技能。
在我们的生活中,长辈们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他们为我们照顾、呵护、教育、指导和支持了很多年。
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能够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他们对我们的爱,是永恒的,从不嫌累,从不计较,从不停滞。
他们的爱已经成为了我们成长路上的一道风景线。
所以我们为了回报他们的爱,我们应该学会孝敬我们的长辈。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个孝敬长辈的教案——《孝老爱亲》。
一、情境导入我们可以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
比如,我们可以问学生们:你们是如何理解的孝敬呢?孝敬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呢?长辈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该如何回报他们呢?我们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开始明确孝敬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孝敬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告诉学生们,孝敬是一种美德。
孝敬不仅仅是一种道义上应该尽的责任,更是一种美德和道德观念。
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
这种美德,从小就应该培养和加强。
2.孝老爱亲的具体表现接下来,我们要告诉学生们孝敬的具体表现。
如果我们要做好孝敬的事情,首先要明确孝敬的重点在哪里。
孝敬的核心在于关心、照顾、尊重和关爱长辈。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表现:(1)关心长辈的身体健康。
及时为他们买药、陪伴看病、适当给予营养补充、协助做体检等。
(2)照顾长辈的日常生活起居。
关注老人平时的饮食起居,了解长辈的日常生活习惯,为他们做好家务,让他们生活更加便利。
(3)尊重长辈的意愿和想法。
对于年迈的长辈来说,有时他们表达想法可能需要更多的理解和耐心。
而我们要更多地尊重长辈的意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在家庭中受到尊重的一份子。
(4)关爱长辈的感情需求。
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需要我们关注,我们要多给他们聊聊天、陪他们散步、让他们参加活动等,协助长辈们进行身心健康的调节。
3.孝敬父母不容易,感恩更需要我们要告诉学生们孝敬的道路并不容易,所以我们更要感恩长辈们为我们做的一切。
孝敬教育教案
一、教育目的:
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名句,使学生在充分感悟和领会其含义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不以简单的“对”或“错”“行”或“不行”来界定自己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能够分析自己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所作所为的性质和程度,并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和改进方法。
时间:2011 年10 月21 日
主要内容:1、互动活动:a) 引导学生,探讨班上的同学在初中毕业后都希望做什么工作或者继续读书,以后希望有什么样的发展和提高。
对生活的要求是什么,希望有什么样的家庭。
2、经典例句分析(一)
a)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养心,成才先成人、成人先养性。
b) 以上面的例句为中心,带领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人能够有好的事业上的发展?要有什么样的心态和性格才能做到这样的人。
c) 得出结论:谦虚、有诚信、有信心、有爱心、有耐心、善于与人相处,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懒惰……
3、经典例句分析(二)
a)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b) 结合上一例句的讨论,带领学生学习本例句。
4、经典例句分析(三)
a)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b) 带领学生学习本例句的译文,以本例句为核心,讨论做人的
本分是什么?做好人的本分又是什么?带领学生分析孝敬父母的行为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5、经典例句分析(四)
a)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b) 带领学生学习本例句的译文,并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分析孝敬父母的行为有哪些?
6、总结
自古以来,“孝”就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
可是在现在的社会上,很多人受到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只重视于眼前的物质利益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忽视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传统美德,很多人不再重视孝敬、孝顺亲长的优良传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甚至是不道德的行为。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很多青少年学生也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形成了一些不好的思想意识、性格和习惯。
“孝”作为我国传统美德之一,在古人的文章中已经体现出了其作为人基本品质的重要性。
只有孝顺、孝敬亲长的人,才能够从自身的基本道德,提升到对他人,对班集体,对学校,对工作单位,对社会的其它道德和品质。
从而被他人所接受,被班集体所容纳,被学校所教育,被工作单位所认可,被社会所承认;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提高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
班上每个同学的家庭情况不同,体现“孝”的行为和活动也不同。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同学都具备同样的行为和条件。
但是,每一个同学都可以把“孝” 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出门时向父母打个招呼,回来了到父母面前露个面,住校的同学定时向父母打个电话,家庭困难的同学少吃一点零食,少喝一点饮料,家里父母比较忙的帮着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生的大厦,必须从一砖一瓦开始构建,而“孝” 就是我们人生的大厦下面最底层的基石。
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把这
块基石放平,放正,真正做到孝敬父母、孝敬亲长,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都敬重的人。
7、后续延伸
思考:“父母”与“家长”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