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化学实验微专题强化突破22图示表格型实验题学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61.55 KB
- 文档页数:6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突破训练]1.(2018·太原一模)Na2S2O3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在酸性条件下S2O2-3迅速分解为S 和SO2,在医疗上运用其还原性和硫的杀菌作用治疗疾病。
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对Cl2与Na2S2O3的反应进行探究(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
(2)B中饱和NaCl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C中生成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将C中雾通入品红溶液检验是否有SO2,该操作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中滤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利用该现象可证明Na2S2O3被Cl2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C中滤液用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也能证明Na2S2O3被Cl2氧化,丙同学认为不能证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中为制备氯气。
(2)根据信息,酸性条件下S2O2-3迅速分解为S和SO2知,B 中饱和NaCl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l2中混有的HCl,防止对Cl2与Na2S2O3的反应产生干扰。
(3)由题意知,S2O2-3在酸性条件下迅速分解为S和SO2,所以C中生成的黄色沉淀是S。
(4)C中雾有Cl2,不能通入品红溶液检验是否有SO2。
(5)S2O2-3有较强的还原性,C中滤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是BaSO4,故S2O2-3被Cl2氧化生成SO2-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2O2-3+4Cl2+5H2O===8Cl-+2SO2-4+10H+。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章末综合检测(十)(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对下列物品标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该药品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解析:选A 。
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橡胶塞,故盛放氯水的玻璃瓶不能用橡胶塞。
2.(2018·渭南模拟)下列图示中有关操作或说明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②④⑥D .①②③④⑤⑥答案:C3.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解析:选B。
A.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而CO与NaOH溶液不反应,A选项正确;B.NaOH溶液不仅与Fe3+反应也会与NH+4发生反应,B选项错误;C.HCl极易溶于水,而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较小,C选项正确;D.加热灼烧可以使NaHCO3固体分解,且生成Na2CO3,D选项正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NaOH溶液滴定盐酸,滴定前尖嘴下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会使结果偏高B.仰视量筒刻度量取一定量浓硫酸,则所配制的0.10 mol·L-1H2SO4溶液的浓度偏低C.焰色反应实验中,铂丝在蘸取待测溶液前应先用稀硫酸洗净并灼烧至无色D.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解析:选A。
滴定前尖嘴下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读数结果比实际消耗的体积大,从而导致测定结果偏高,A项正确;仰视量筒刻度量取一定量浓硫酸时,实际取得的浓硫酸体积偏大,从而导致所配制的0.10 mol·L-1H2SO4溶液的浓度偏高,B项错误;焰色反应实验中,铂丝在蘸取待测溶液前应先用稀盐酸洗净并灼烧至无色,C项错误;用试管加热NaHCO3固体时,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免生成的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D项错误。
5.(2018·贵州适应性考试)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A.将NH3通入AgNO3溶液中,再加几滴葡萄糖溶液,加热后有银镜产生,证明葡萄糖有氧化性B.配制Fe(NO3)2溶液时,向Fe(NO3)2溶液中加几滴稀硫酸,以防止Fe(NO3)2发生水解C.向NaI溶液中加入少量CCl4,振荡,未见蓝色,说明NaI没有变质D.剪取一小块铝箔,投入到NaOH溶液中,观察到在剪断处先产生气体,说明铝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解析:选D。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微专题强化突破20 综合题中沉淀洗涤的答题规范专题集训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微专题强化突破20 综合题中沉淀洗涤的答题规范专题集训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微专题强化突破20 综合题中沉淀洗涤的答题规范专题集训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微专题强化突破20 综合题中沉淀洗涤的答题规范1.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aCl2,某学生用过量的Na2CO3使Ca2+转化为沉淀而除去。
(1)洗涤得到的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滤出后,再重复操作2~3次(2)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没洗涤干净;若无现象,则洗涤干净2.实验室采用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制备MgAl2O4,主要流程如下:判断流程中沉淀是否洗净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答案:稀硝酸和AgNO3溶液(或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3.柠檬酸亚铁(FeC6H6O7)是一种易吸收的高效铁制剂,可由绿矾(FeSO4·7H2O)通过下列反应制备:FeSO4+Na2CO3===FeCO3↓+Na2SO4;FeCO3+C6H8O7===FeC6H6O7+CO2↑+H2O。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微专题强化突破22 图示、表格型实验题专题集训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微专题强化突破22 图示、表格型实验题专题集训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微专题强化突破22 图示、表格型实验题专题集训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微专题强化突破22 图示、表格型实验题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2SO4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蛋白质均发生变性B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后静置有白色沉淀生成,苯层呈紫红色白色沉淀可能为CuIC 将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X一定是SO2D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Fe(NO3)2样品已氧化变质24发生盐析,故A错误;B。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I白色沉淀和碘,再加入苯,振荡,苯层呈紫红色,故B正确;C.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不一定为二氧化硫,故C错误;D。
加入稀硫酸,即加入H+,与原来的NO错误!构成了HNO3,能将原来的Fe2+氧化为Fe3+,故D错误.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证明Fe3+与SO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将过量SO2通入FeCl3溶液中,然后将反应液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A有机化合物高效演练直击高考10A.1 甲烷乙烯苯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A有机化合物高效演练直击高考10A.1 甲烷乙烯苯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A有机化合物高效演练直击高考10A.1 甲烷乙烯苯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的全部内容。
10A。
1 甲烷乙烯苯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高效演练·直击高考1。
(新题预测)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①乙烯的球棍模型为②新戊烷的结构简式C(CH3)4③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④的分子式为C9H14⑤(立方烷)的二氯代物有3种⑥(环己烷)与乙烯互为同系物⑦聚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A.①②③⑤B。
①③⑥⑦C。
②④⑤⑥ D.③④⑥⑦【解析】选B。
①图为乙烯的比例模型;③丙烯的结构简式中不能忽略双键,应写为CH3CH CH2;⑥与乙烯的结构不同属于不同类物质,不能称为同系物;⑦聚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2.(2016·海南高考)下列物质中,其主要成分不属于烃的是()A。
汽油 B.甘油 C.煤油D。
柴油【解析】选B。
甘油为丙三醇,属于醇类物质,不是烃;汽油、煤油、柴油为碳原子数在不同范围内的烃类混合物。
3。
(新题预测)下列关于几种有机物的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2B.乙烯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类型相同C.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 mol,完全燃烧生成3 mol H2OD。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汇编目录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排查落实练(12份)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排查落实练1 化学与STSE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排查落实练2 氧化还原反应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排查落实练3 钠、铝及其化合物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排查落实练4 铁、铜及其化合物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排查落实练5 碳、硅、氯及其化合物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排查落实练6 硫、氮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排查落实练7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排查落实练8 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排查落实练9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正误判断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排查落实练10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回扣基础正误判断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排查落实练11 实验装置、操作规范必记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排查落实练12 有机化学基础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热点专题突破(7份)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热点专题突破1 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常见陷阱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热点专题突破2 无机化工流程题的突破方法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热点专题突破3 利用元素的“位-构-性”推断元素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热点专题突破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方法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热点专题突破5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热点专题突破6 新型化学电源的原理分析练习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热点专题突破7 化学综合实验题的突破方法练习新人教版排查落实练一化学与STSE 一、构建知识体系,熟记重要名词续表答案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5.6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2CH4氟利昂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N、P 塑料煤、石油、天然气二、化学与STSE知识正误判断1.赤潮、白色污染、绿色食品中的“赤”“白”“绿”均指相关物质的颜色。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第三板块跟踪检测(四十一)实验综合大题增分练(二)鲁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第三板块跟踪检测(四十一)实验综合大题增分练(二)鲁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第三板块跟踪检测(四十一)实验综合大题增分练(二)鲁科版的全部内容。
跟踪检测(四十一)实验综合大题增分练(二)1.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极易水解,可用作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氨基甲酸铵。
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
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1)结合上述实验装置,写出制备氨基甲酸铵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4)氨基甲酸铵极易水解,产物是碳酸氢铵和一种弱碱,请写出其水解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章末综合检测(十)(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对下列物品标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该药品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2.(2018·渭南模拟)下列图示中有关操作或说明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②④⑥D .①②③④⑤⑥答案:C3.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223B.NaOH溶液不仅与Fe3+反应也会与NH+4发生反应,B选项错误;C.HCl极易溶于水,而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较小,C选项正确;D.加热灼烧可以使NaHCO3固体分解,且生成Na2CO3,D选项正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NaOH溶液滴定盐酸,滴定前尖嘴下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会使结果偏高B.仰视量筒刻度量取一定量浓硫酸,则所配制的0.10 mol·L-1H2SO4溶液的浓度偏低C.焰色反应实验中,铂丝在蘸取待测溶液前应先用稀硫酸洗净并灼烧至无色D.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解析:选A。
滴定前尖嘴下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读数结果比实际消耗的体积大,从而导致测定结果偏高,A项正确;仰视量筒刻度量取一定量浓硫酸时,实际取得的浓硫酸体积偏大,从而导致所配制的0.10 mol·L-1H2SO4溶液的浓度偏高,B项错误;焰色反应实验中,铂丝在蘸取待测溶液前应先用稀盐酸洗净并灼烧至无色,C项错误;用试管加热NaHCO3固体时,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免生成的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D项错误。
5.(2018·贵州适应性考试)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A.将NH3通入AgNO3溶液中,再加几滴葡萄糖溶液,加热后有银镜产生,证明葡萄糖有氧化性B.配制Fe(NO3)2溶液时,向Fe(NO3)2溶液中加几滴稀硫酸,以防止Fe(NO3)2发生水解C.向NaI溶液中加入少量CCl4,振荡,未见蓝色,说明NaI没有变质D.剪取一小块铝箔,投入到NaOH溶液中,观察到在剪断处先产生气体,说明铝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解析:选D。
22 图示、表格型实验题
在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中,考查实验的题目新颖灵活,变化多端,其中图示、表格型
实验题出现频率较高。
该类题目常常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结合,并以拼盘形式出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进行命题,信息容量大、综合性强。
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见仪器的构造特点和使用方法;
(2)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操作和检验方法;
(3)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及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4)常见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解答该类题目的步骤如下:
(1)明确题干信息
①明确关键要求,如“正确的是”等;
②把握关键字词,如“分离”“提纯”等。
(2)逐项分析选项
①“分离”“提纯”要明确原理,切记不能引入新杂质;
②“操作问题”要避免遗漏,养成有序思维的习惯;
③“制备问题”要从教材类比迁移,明确是考查原理,还是考查操作或仪器。
(3)对比验证
在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快速对比验证,确保答案正确。
1.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更不能紧贴试管内壁,应悬空在试管上方,B项错误;
C.加热试管内液体,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手持试管夹,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
热,C项正确;D.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噗”的一声,表明氢气纯度良好,D项
错误。
2.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组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甲装置:可用来证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B.乙装置:用盐酸标准液测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C.丙装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D.丁装置:可在瓶中先装满水,气体由②进入,收集NO气体
解析:选D。
A.二氧化硫对应的亚硫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A错误;B.盐酸应该盛放在酸
式滴定管中,B错误;C.氢氧化钠应该在烧杯中溶解,C错误;D.NO难溶于水,因此可在瓶
中先装满水,气体由②进入,收集NO气体,D正确。
3.下表中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错误;B.浓氨水易挥发,浓盐酸也易挥发,二者挥发产生的氨气与氯化氢结合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有白烟生成,所以X可能是浓盐酸,正确;C.若Y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则加入硝酸钡溶液后,溶液中相当于存在硝酸,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也
会产生相同的现象,所以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错误;D.炔烃与溴水中溴单质发生加
成反应,使溴水褪色,pH增大,错误。
4.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相对应且正确的是( )
2
有氯化氢,氯化氢也与Na2SiO
3反应生成H2SiO3,使溶液变浑浊,B错误;C.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石蜡油分解产生了具有还原性、不同于烷烃的气体,C正确;D.稀硝酸具
有强氧化性,溶液中也可能存在亚硫酸根,D错误。
5.根据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
下表中现象正确的是( )
故A 错误;B.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可观察到试管口出现红棕色,硝酸能氧化I -
生成I 2,溶液显蓝色,故B 错误;C.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题中没有加热,不能生成氯气,故C 错误;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能氧化硫化氢生成硫单质,
溶液中会出现浑浊,故D 正确。
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24错误;B.在CuSO 4溶液中加入KI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I 白色沉淀和碘,再加入苯,振荡,苯层呈紫红色,故B 正确;C.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不一定为二氧化硫,故C 错误;D.加入稀硫酸,即加入H +
,与原来的NO -3构成了HNO 3,能将原来的Fe 2+
氧化为Fe 3+
,
故D 错误。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应该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A 错误;B.加入适量CH 3COOH ,加热不能将乙醇完全除去,但又引入了CH 3COOH 新杂质,达不到除杂目的;CH 3COOC 2H 5与乙醇二者互溶,乙醇能溶于水,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水作萃取剂,然后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 错误;C.二者的浓度相同,首先沉淀的说明溶度积常数小,能达到实验目的,C 正确;D.碳酸根离子对应的酸是碳酸氢根离子而不是碳酸,所以不能根据Na 2CO 3溶液和NaCN 溶液的pH 大小判断酸性强弱,应该用相同浓度的NaCN 、NaHCO 3溶液比较,D 错误。
3.下列实验方案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选C 。
A.NO -3在酸性环境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盐生成硫酸盐,错误;B.浓溴水和苯酚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苯中,不能将苯和三溴苯酚分开,错误;C.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的方法除去硝酸钾,正确;D.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水解反应,检验溴离子应在酸性溶液中,即冷却后先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再加入硝酸银溶液,错误。
4.如图依次为气体制备、除杂并检验其性质的装置(加热及夹持仪器省略)。
下列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反应,故A正确;B.a中生成二氧化碳,b中除去混有的氯化氢,c中二氧化碳和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溶液变浑浊,故B正确;C.a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b中水除去乙醇,c中乙烯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a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b中氯水和二氧化硫反应而除掉了二氧化硫,则c中无法检验二氧化硫的性质了,故D错误。
5.下列是实验室以硫酸铝为原料来制取一定量Al2O3的某些操作,其中操作正确且能达
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选B。
A.称量时应左物右码,故A错误;B.在烧杯中溶解试剂,用玻璃棒搅拌,
故B正确;C.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灼烧固体要用坩埚,不能用蒸发皿,故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