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中地理上学期中图版必修一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五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巩固
- 格式:docx
- 大小:788.94 KB
- 文档页数:7
第二章第五节第一课海水的性质教学设计水圈是自然地理环填的四个基本圈层之一,而海洋是水圈的主体,其中,海水的理化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
课程标准中对本课的要求是“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性质对人类的影响”,要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的影响前,必然建立在对海水性质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等方面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具体要求包括通过海水热量的收支悄况,结合不同季节、不同维度的海水温度分布图表分析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说明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理解海水盐度和密度的概念,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海水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总结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掌握三大海水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它们的应用。
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读懂图表信息,总结归纳各个性质的分布规律,通过对比区分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机制,再通过运用自然规律、结合影响因素来解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海水盐度的意义,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意义、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海水密度的意义,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图表等材料,分析海水的盐度、温度、密度等分布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区域图文材料,掌握区域内海水盐度、温度、密度的特点,并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促进人地协调。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导学案,自制PPT第一课时导入1海水盐度的意义,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意义、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海水密度的意义,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图表等材料,分析海水的盐度、温度、密度等分布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区域图文材料,掌握区域内海水盐度、温度、密度的特点,并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促进人地协调。
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的温度、密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
(重点)2、理解影响海水温度、密度和盐度的因素。
(难点)【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案例分析、图示【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自主阅读教材第58页--62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①说明“海”和“洋”的区别。
②什么是海水的性质?二、探究学习1、海水的盐度及其分布①阅读课本P59图2-5-3,概括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②阅读课本P60图2-5-4,说出8月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最大和最小的海域。
③说出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推测红海盐度最大和波罗的海盐度最小的影响因素。
④阅读课本P60图2-5-5,概括海水平均盐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2、海水的温度及其分布①读图2-5-6,概括世界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并说出其影响因素。
②读图2-5-7,概括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3、海水的密度及其分布①读图2-5-8和2-5-9,概括海水密度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
②读图2-5-8和2-5-9,读上面两图,分析海水密度与温度、盐度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四、当堂检测(共5题,每题20分,共计100分)()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海洋表面盐度随纬度分布规律的是A. 曲线①B. 曲线②C. 曲线③D. 曲线④()2、与大洋表层海水密度关系最密切的是A. 海水的温度B. 海水的盐度C. 海水的深度D. 海水的体积()3、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①温度②深度③盐度④面积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读图,完成小题。
()4、图中能正确表示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 ①B. ②C. ③D. ④()5、若上题选定曲线反映某月份大连港附近海域水温垂直分布图,则此季节A. 辽河口表层水温最低B. 辽河口表层盐度最低C. 辽河径流量最小D. 辽河流域气候干旱。
第五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水的性质及其运动,理解海洋对地球的影响;2.了解海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掌握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对海洋环境的保护;3.学会使用地图等工具,掌握地球表面海洋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1.海水的性质及其运动;2.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3.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性质和运动1.讲解海水的成分和性质;2.分析海水循环和海陆风系统的影响;3.介绍地球表面海洋的分布和特征。
2.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1.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分布;2.讲解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分析开发利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海洋环境的保护1.介绍海洋环境污染的情况;2.分析污染的原因和危害;3.讲解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等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讲解;2.地图分析法:通过使用地图等工具,对地球表面海洋的特征进行探究分析。
五、教学评价1.思维评价:对海洋的性质及其运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究;2.表现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课下作业等形式进行评估;3.交互评价:通过与他人合作、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和合作,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六、教学建议1.通过多媒体、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海洋资源的现状和开发利用的状况;2.注重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海洋保护的各项措施;3.将地球表面海洋图谱悬挂在教室内,供学生随时查看,提高学生对海洋知识的认识。
安徽省高中地理上学期中图版(2019)必修一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五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巩固训练
一、单选题
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的能量交换。
洋流与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换改变其环境特征。
下图示意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M处的洋流()
①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②受西风影响形成③性质上属于寒流④是北赤道暖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2.M处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向东航行海轮航速B.在该处形成著名的渔场
C.可促进该处沿岸荒漠的形成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2019年8月,一对澳大利亚夫妇在斐济以东海面航行时,无意中发现了由富含气泡状结构的岩石组成的漂浮物群——“浮石筏”。
目前这艘“浮石筏”正慢慢向西漂向斐济,一年后可能到达澳大利亚。
完成下面小题。
3.组成“浮石筏”的岩石按成因分,属于()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4.影响“浮石筏”漂向澳大利亚的洋流是()
A.日本暖流B.赤道逆流C.西风漂流D.南赤道暖流
5.形成上述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A.盛行西风B.西南季风C.东北信风D.东南信风
6.下列洋流中,以低纬信风为驱动力而形成的风海流是()
A.巴西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C.北赤道暖流D.日本暖流
下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
8.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B.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C.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9.造成南北纬60°附近海区盐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B.洋流C.海区封闭程度D.陆地淡水注入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1.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
读日本略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与④地所在国家相比较,日本()
A.经济总量更高B.矿产资源贫乏C.人均收入较低D.城市化水平低
13.日本北海道沿岸海域多优良的天然渔场,主要原因是()
A.人工投放饵料多B.受上升流的影响
C.气候温暖湿润D.受寒暖流交汇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
15.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
16.与冬季相比,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雪龙2号”和“雪龙号”于2019年10月先后出发驶向南极,2020年4月顺利返回上海。
下图为“‘雪龙号’部分航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造成甲地气候形成的因素不包括()
A.太阳辐射B.地形C.寒流D.季风
18.“雪龙号”在霍巴特停留时节,霍巴特与北京()
A.植被景观相同B.盛行风向相近
C.气候特征相似D.正午日影朝向相反
二、综合题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哈得孙湾是北冰洋伸入加拿大东北部内陆的大海湾,海湾中生长着鲽、鳕、鲑等洄游鱼类,渔业资源丰富。
哈得孙湾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直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
下图示意哈得孙湾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哈得孙湾结冰期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更长的原因。
(2)分析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沼泽湿地的形成与河流水文水系的关系。
(3)从河流的角度出发,说明哈得孙湾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20.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概况图,甲、乙、丙、丁为板块边界,A为洋流。
材料二:下表为雅典和巴黎多年月平均降水资料。
(1)甲边界为__________边界(生长/消亡),对应的宏观地形为__________,图中板块边界与甲边界类
型相同的是______。
(2)洋流A为__________(暖流/寒流),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为__________,其所在的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______时针方向流动。
(3)表中②城市对应__________,该城市夏季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4)从纬度和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巴黎较雅典太阳能资源匮乏的原因。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哈得孙湾是北冰洋伸入加拿大东北部内陆的大海湾,是近乎封闭的浅水湾,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直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
沿岸的丘吉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港口之一。
哈得孙湾南部是加拿大的南安大略省,该区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图中A区域为加拿大重要的小麦种植带,粮食商品率高。
材料二:北美局部地区示意图及南安大略地区气候资料表(降水:mm;气温:℃)。
(1)分析哈得孙湾开始结冰的时间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更早的原因。
(2)简述南安大略地区的气候特征。
(3)简析丘吉尔港形成的有利条件。
(4)简述巴芬岛极光的形成过程;简析巴芬岛观测极光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B2.A3.A4.D5.D6.C7.B8.B9.D10.B11.A12.B13.D14.D15.C16.B17.CD18.BD 19.(1)哈得孙湾深入陆地,水浅,且受陆地影响大,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注入哈得孙湾河流多,海水盐度低,结冰期较长;冬季风强劲,水温偏低。
(任答三点)
(2)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河流大多由南向北流,春初与秋末易发生凌汛,河水受阻,造成地表积水;流经地势低平的沿岸平原,河流落差小,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地表积水,形成沼泽。
(3)注入哈得孙湾的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河流携带泥沙入海,使哈得孙湾沿岸海域海水较浅,水下阳光充足,水温较高,利于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长与繁殖;河流众多,有利于鱼类洄游。
(任答两点)
20.(1)生长海岭(洋中脊)丙
(2)暖流增温增湿逆
(3)雅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4)巴黎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常年受西风控制,降水多,晴天少。
21.(1)海湾深入内陆,海水较浅,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有大量河水注入,且结冰期长,蒸发弱,使海水盐度较低,易结冰。
(2)年降水量大,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气候寒冷,年均温较低;气温的年较差较大。
(3)位于河流入海口,便于江海联运;位于海湾沿岸,风浪较小;离小麦带近,货物运输需求量大;运送大宗货物,海运运费便宜。
(4)形成过程: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发光现象。
有利条件:纬度高,磁场强,出现极光机会多;人烟稀少,远离人为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