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诗词赏析类试题及答案(8)
- 格式:docx
- 大小:25.77 KB
- 文档页数:10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诗词赏析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答:(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答案(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
(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杨村杨万里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注】‘‘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
(1) 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答:(2) 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旨的。
答:答案(1) 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色调对比强烈。
诗的中间两联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图画。
(2) 尾联是作者的感想,意思是说,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这首诗的前三联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目的就是这最后一句。
在主旨上,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
3.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天。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2012年高考真题语文汇编古诗欣赏题一、基本知识(1)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包含意象、意境两个方面。
(2)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明确诗歌鉴赏中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以便能够迅速地找到试题切入角度。
(3)鉴赏诗歌的语言——总体的语言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
了解一些评价语言特色的术语。
(4)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根据不同诗歌内容,把握不同情感。
二、基本方法(1)理解诗歌涉及诗歌的形象鉴赏及情感的把握两个考点。
因为感受、理解、分析诗歌形象,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把握了诗歌的基本内容是情感赏析的基础。
读懂诗歌的几个技巧:从标题切入对诗题材、内容及思路的理解;充分利用作者、背景及注释这些暗示性材料辅助理解; 抓住情感语言,尤其要关注诗歌的尾句,理解诗歌的感情。
(2)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3)常见解题思路1.根据题材,把握内容,熟悉各类题材表达的情感和内容,根据物象、景物等加以判断。
2.抓住诗眼,领会观点。
3.阅读诗词内容,寻找意象,欣赏画面,分析画面的特点以及对诗歌的中心作用。
4.关注题目,理解内容,诗歌的题目具有很强的暗示和指导性,根据题目去理解诗歌。
5.阅读注解,理解情感,诗歌的注解往往会说明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处境,有利于解读诗歌的情感。
三、考点归纳与基本题型(1)把握作品内容,全面理解,深刻领悟诗歌中的形象。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2)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分)1.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
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_________、讨论式教学。
二、论述题(8分)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导课艺术。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0分)二、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3分)(1)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2)有钱而心狠,残酷地剥削和压迫穷人。
(3)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3.名著阅读(2分)《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两部,另外两部是《________》、《 ________》。
它们都刻画了许多形象生动的人物,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个人物并指明他(她)是哪部作品中人物。
人物:________;作品:《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B. 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会议上,校长虚心接受和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B.我并不否认这部小说没有某些不尽人意之处,但总体上是成功的C.学习语文.除了要扩大阅读量,多练习写作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很重要D.在实施愉快教育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的进步4.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
2012全国高考诗歌鉴赏试题(详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北京卷)柳 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10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福建卷)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2012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A.祥瑞xiáng 馥郁fù窈窕yǎo 蟾宫折桂chánB.聪颖yǐng 仰慕mò芳馨xīn 龙驹凤雏chúC.幽婉wǎn 荣膺yīng 醇美shún 岁稔年丰rěnD.涟漪yī富庶shù澄澈chéng 万壑争流huò参考答案:A本题详解:题直接考查生“方言误读”,仰慕的“慕”,方言极易念作“mò”,醇美的“醇”,方言就是念作“sh ún”或“xún”; 万壑争流的“壑”,方言中就是念“huò”。
这些都是生活中常听到的读音,在普通话中却是不正确的读音,分别读“mù”“chún”“h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 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而又品味高雅的家可以说是工薪阶层中许多人的梦想。
B. 舞台上,弟弟的朗颂声情并茂,姐姐的伴奏锦上添花;母亲心中的那丝担忧很快便烟消云散了。
C. 2008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入家庭倍感通货膨涨的压力。
D. 在骄阳的曝晒下,牵牛花堰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矜持的牡丹也耷拉下了高贵的头颅,失去了先前的神采。
参考答案:A本题详解:B项朗颂―朗诵;C项膨涨―膨胀;D项堰旗息鼓―偃旗息鼓。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A. 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澳门你好》大型文艺晚会于12月2日至4日一连三晚在澳门演出,场场座无虚席。
B. 面对赤壁古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依据历史记载,杜牧借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
C. 《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我们读完了这篇课文,却不知到何处才能找到《史记》?学校图书馆的书太少了。
新课标卷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 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全国卷答案:“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
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答案: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北京卷10、①【答案】C【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
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
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
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②【答案】DE【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
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11、【答案】略【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
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
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上海卷14.津亭15.D16.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辽宁卷8.【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诗歌鉴赏篇一: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试题及答案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试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评分参考: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
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中外文学赏析)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第二部分专业知识填空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正确答案: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2.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正确答案:也傍桑阴学种瓜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3.泉眼无声惜细流,__________。
_________,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正确答案: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4.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正确答案:映日荷花别样红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5.________,_________。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正确答案: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6.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_。
(元.王冕《墨梅》)正确答案:只留清气满乾坤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
(明.于谦《石灰吟》)正确答案: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竹石》)正确答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_________,_________。
(清.袁枚《所见》)正确答案: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10.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__________,________。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正确答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涉及知识点:中外文学赏析11.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2012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语文知识部分(40分)一、填空题(15分)(前9题每格0.5分,第10题1.5分)1、用下列拼音拼写出东阳的二个地名(每个字母只用一次且都用一次)。
n s h e a a h u g u si h ( )( )2、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出汉字:东阳木雕鬼斧()神工,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不玲珑剔透,精美绝lun( ),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用下列偏旁组成一个成语(每个偏旁只用一次且都用一次。
)各亡金刀足雨衣丰文艹()需要更多整理好的有答案的考试资料请到淘宝店/购买,联系QQ:8725672064、成语接龙:扬眉吐()味相()机取()立明()不暇()二连()言两()重心()语短叹。
5、填歇后语后面部分:王婆卖瓜——()。
千年铁树开了花——()。
6、填警句名言:(),学海无涯苦作舟。
(),下笔如有神。
7、填古诗:众鸟高飞尽,()。
相看两不厌,()。
——李白8、写出杜甫带“风”的两句古诗:(),()。
(),()。
9、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送东阳马生序》——()《朝花夕拾》——()《岳阳楼记》——()《鲁滨逊漂流记》——()10、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书名和作者。
人物:林冲诸葛亮贾宝玉孙悟空鲁智深曹操————————————————————————————————————————————————————————————————二、阅读题(10分)(每小题2分)我母亲生病需要做大手术,医院张口要10元万押金。
10万,对我这个刚刚靠借钱买下出租车的下岗人员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但我下了决心,就是把自己卖了,也要给母亲治病。
于是顶着高温开着车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总算凑了9万元。
医院开恩,收了9万元后让母亲住了进去。
都说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这话偏偏就应在我身上。
那天午后,刚拉了一趟活儿的我正喜滋滋地抄近路赶着回家,不知是我脑子走神还是该我倒霉,迷迷糊糊的就把车开上了人行道。
一、基础知识(30分)1.填空。
(17分,每一空格半分)(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包括风、雅、三部分。
(2)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号称“”。
(3)宋朝著名学者在《观书有感》一诗中有一句关于读书积累的名句:“,。
”(4)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曹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有代表作《》等;《唐吉诃德》的作者是西班牙作家;《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
(5)“只要人不老,心不老,生活永远美好。
”这句话韵律上的特点是运用了。
(6)人教版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我国文学大师的作品,有的《猫》、有的《和时间赛跑》、有的《荷花》、有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等。
(7)语文是最重要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8)《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写的是(人名)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国名)著名作家安徒生最出色的童话作品之一。
(9)有人用“偷天换日”表示“奏”和“春”这两个字的变化。
如果用“水落石出”表示“波”和另一个字的变化,这个字是。
(10)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提出了“儿童中心论”。
他认为,“最好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正生活的地方”,儿童在这里主要是“通过做事来学习”。
(11)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的书法特色。
(12)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______ 》、《百家姓》和《______ 》。
(13)《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字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诂不可缺少的桥梁。
这部书的作者是。
(14)我国自古就拥有很多神话故事,像补天、填海、追日、奔月、射日等就深受大家的喜爱。
(15)刘向说:“书犹药也,。
”2.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每一字半分)qiè( )而不舍生死yōu()关春寒料qiào( ) shān()然泪下gǔ( )惑人心人声dǐng()沸鞠躬尽cuì( ) 一pù( )十寒3、把成语补充完整。
2012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诗词赏析类试题及答案(8)20.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新晴山月(宋)文同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注】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1)颈联"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病"字,也有选本写作"疾"字。
请你谈谈"病"字用得更佳的理由。
(2)诗中描写的景色有何特点?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拟人。
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表达出山林的幽静。
而"疾"字则仅能传达雨大雨急的特点,与诗境不合。
(2)这首诗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风荷、果落等景色,写出山中月夜初晴后的幽美、寂静、清爽。
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
2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酸用了哪些意象米表达离情乡思?(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答案(1)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
(2)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离情乡思;//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乡愁的意象,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叠现,从而使离情乡思逐渐浓化。
22.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江州陶安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
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
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江州:今江西九江。
陶安:元末明初诗人。
(1)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点:突出了远帆的"远",因为远,远帆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恰切。
(1分)"如白鸟",也是因为距离远,而江面又是水天相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在移动。
(1分)量词和比喻的运用,都突出了江面的寥阔苍茫。
(1分)(2)运用典故。
(1分)在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凭吊和同情。
(1分)(3)诗中描写了江州傍晚的景物。
(1分)绀绿的江云围绕在夕阳的倒影旁,江水空阔明亮,与水上的雾气相连。
远处一只帆船,黄昏的急鼓声在青霭中传过来。
江州支流众多,水面广阔,而远处的庐山的山峰直插云霄。
(2分)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江州美景的赞美,又有人在旅途的淡淡的离愁。
(2分)2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辈数尺沙迫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京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
(1)诗歌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
(4分)(2)诗歌的最后一句构思巧妙,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 (1)比喻和动静结合。
诗人站在江边,看青苍色的江水浩渺无边,视野尽头,水天相接,那秋色也一样的浩瀚无际;晴空无云,澄洁明净,犹如一面平展的镜子;(2)诗人面对这空阔水天,触景生情,悲从中来,不由自主地把江边的无知细柳当成了倾诉对象,等你长大长高的时侯,希望能够把小船系在你身上,悠闲自得地在你浓密的绿荫下垂钓,而现在却不得不离开这里,继续为生计奔波。
借埋怨柳树太小、太细而无法系舟、垂钓,含蓄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安定生活的向往。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无答案)(8)一、选择题(25)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确立教育目的B、设计课程体系C、加强德育工作D、选择教学方法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A、自主、合作、探究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C、学习、讨论、创新D、兴趣、发现、研讨3、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A、双重抑制B、单一抑制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这句话出自()A、《大学》B、《中庸》 C《论语》 D《孟子》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针对性B、逻辑性C、知识性D、创造性6、三角函数的值是()A、一个分数B、一个无理数C、一个比值D、一个正数7、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A、联想B、幻想C、理想D、想象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知觉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C、榜样示范教育法D、实践锻炼教育法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举一反三声名狼籍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为富不仁安然无恙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漫不经心川流不息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再接再厉相提并论 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因地制宜举一反三声名狼籍怨天尤人B、荼毒生灵为富不仁安然无恙变本加利C、走投无路漫不经心川流不息千头万序D、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再接再厉相提并论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
”衔接最合理的是()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1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14、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
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A、平等民主性B、多元互动性C、自主探究性D、开放创新性15、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
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
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
”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A、单向性B、双向性C、多向性D、成员性16、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16、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17、某教师讲授“价格由6元变为2元”的数量问题,学生表述正确的是()A、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B、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C、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三分之二D、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缩小了两倍18、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A、三心二意B、三令五申C、三言两语D、三番五次19、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
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
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A、结果评价B、过程评价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20、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
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B、启发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1、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
这个现象说明了() A、学习的实践性 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 D、思想的开放性 22、我国新一轮课程21、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
这个现象说明了()A、学习的实践性B、学习的渗透性C、思考的独立性D、思想的开放性2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2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B、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仍为矩形C、既为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为正方形D、以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24、《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赏析有误的是()A、首句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关。
”B、次句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2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二、填空题(10)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二、填空题(10)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