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疾病防治学(兽医学)
- 格式:docx
- 大小:56.34 KB
- 文档页数:16
精心整理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基于“以行动导向”的理念及未来职业的工作需要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以模拟真实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以饲料营养与饲料加工的流程为主线,设计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突出了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入了工作过程的要求。
本课程根据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掌握饲料加工与动物营养搭配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符合饲料加工企业需求,从而达到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企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受训对象能够胜任饲料加工有关的职业岗位。
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融合专业职业标准、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及濮阳市当地饲料种2.1.5了解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及饲养效果检查的方法。
2.2能力目标2.2.1会判别典型营养缺乏症,能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2.2.2会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2.2.3会使用饲料产品,能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配方。
2.2.4会进行日粮营养诊断,能解决常见问题。
2.2.5学会使用常规分析仪器,具备饲料养分常规分析能力。
2.3情感、态度、价值观4.实施建议4.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本课程总教学时数11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0学时,实训实习44学时,考核与机动6学时。
4.3教学要求(1)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施“知识理论实训融合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2)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实践性、操作性较强,因此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饲料季节特点,采取音像教学、集中讲授、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3)学校应在保证完成总学时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课程类别:职业岗位专业方向领域课程课程学时:48开设学期:第4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禽病防治》是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是研究威胁禽类生产甚至威胁人类健康的禽类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控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是根据畜禽生产技术(就业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家禽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而开设的,是校企合作建设的优质核心课程,在畜禽生产技术(就业方向)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训,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将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能切实做好禽类疾病的防控而为现代禽类生产服务。
同时具有考取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及“1+X”家庭农场畜禽养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畜禽生产行业及企业的职业岗位对家禽疾病防治知识与技能人才需求为目标,充分体现人才培养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强化职业素质教育。
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实用、够用为目的,注重实用性与操作性,着重选择学生及社会需要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论知识以够用、实用为度的原则。
技能操作贴近生产岗位,让学生感觉到这些内容是自己今后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三)课程开发思路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按照中职人才培养要求,采用临床案例分析、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为教学常态,灵活运用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以培养家禽疾病防控为重点,但家禽疾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学习,对于多数没有接触禽病临床的中职生而言不太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除了利用现场病例外教师还可以把临床案例先展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或者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认真学习每个疾病的必备知识,对照教师提供的文字和图片素材对这一临床案例进行模拟诊断,接着制定防治方案,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
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是一门涉及动物生产、疾病防控和动物健康管理的综合性学科。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畜禽养殖技术、疾病诊断与防治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求。
1. 专业基础课程介绍专业基础课程是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的基石,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动物学基础、兽医学概论、动物营养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等。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将掌握畜禽养殖的基本原理、动物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2. 畜禽养殖技术学习畜禽养殖技术学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不同种类畜禽的饲养管理技术,包括饲料配制、环境调控、繁殖育种、生产管理等方面。
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学生将掌握科学饲养的方法,提高畜禽养殖效益和生产效率。
3. 疾病诊断与防治技能畜禽疾病诊断与防治技能的培养是本专业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学生将学习兽医临床诊断技术、病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等课程,掌握畜禽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同时,学生还将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提高疾病防治的实际能力。
4. 实习实训与案例分析实习实训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将参加校内外的畜禽养殖场实习、兽医院实习以及企业实训等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养殖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深入了解畜牧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的学习,学生将学习到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意识。
学生将学习兽医职业道德规范、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在畜牧业生产中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学生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守行业规范,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
6. 持续学习与创新能力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
学生需要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求。
《畜禽疾病防治》试题以下各题,每题1分,在A、B、C、D和E五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答案,其余均不完全正确或不正确,答题时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并按照顺序写在答题纸上。
1、选出传染病的正确概念()。
A、病原微生物通过一定途径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个过程为传染病B、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C、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机体的抵抗力相对比较弱时,动物机体出现了一定的临床症状,这个过程称为传染病D、动物机体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斗争处于暂时的、相对的平衡状态,这个状态称为传染病E、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称为传染病2、在传染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时期是()。
A、潜伏期B、前驱期C、明显期D、转归期E、死亡期3、下列哪个不是发生疫情时的扑灭措施()。
A、疫情报告B、诊断C、隔离D、紧急接种E、预防接种4、变态反应属于()诊断。
A、流行病学B、临床C、免疫学D、病理学E、微生物学5、仔猪黄痢主要发生于()仔猪。
A、10-30日龄B、10-20日龄C、1周内D、出生1天E、2周内6、禽大肠杆菌病根据临床症状()又叫蛋子瘟。
A、急性败血型B、卵黄性腹膜炎C、输卵管炎D、肠炎E、肉芽肿型7、鸡白痢病原是()。
A、大肠杆菌B、巴氏杆菌C、沙门氏杆菌D、链球菌E、葡萄球菌8、()又名猪肺疫、锁喉风。
A、猪巴氏杆菌病B、猪副伤寒C、猪大肠杆菌病D、猪链球菌病E、破伤风9、禽霍乱的病原是()。
A、大肠杆菌B、巴氏杆菌C、沙门氏杆菌D、新城疫病毒E、马立克氏病毒10、下列病中剖检特征为樱桃脾和大红肾的是()。
A、猪瘟B、猪丹毒C、流感D、水疱病E、都不对11、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是()。
A、胃肠炎B、口蹄疫C、流感D、气喘病E、猪丹毒12、猪气喘病的剖检病变部位会出现()。
A、虎斑心B、樱桃脾C、打火印D、肉变E、麻雀蛋肾13、下列病中发生痉挛性阵咳,呈犬坐姿势症状的是()。
通过本次畜禽疾病防治实训,使学生掌握畜禽常见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学生对畜禽疾病的防控能力,为今后从事兽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畜禽疾病概述(1)畜禽疾病的概念:畜禽疾病是指畜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寄生虫、营养代谢失调、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引起的生理机能紊乱和形态结构变化,导致生长发育受阻,生产性能下降的现象。
(2)畜禽疾病的分类:根据病因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遗传病、中毒病等;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病、慢性病、亚急性病等。
2. 畜禽疾病诊断(1)临床诊断:观察畜禽的外部症状,如精神状态、采食、排泄、呼吸、体温等,结合病史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通过血液、粪便、排泄物等样品的检测,查找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
3. 畜禽疾病预防(1)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保持环境卫生,减少应激因素。
(2)免疫接种:根据当地畜禽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畜禽免疫力。
(3)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疫病监测,严格执行隔离、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生物安全措施。
4. 畜禽疾病治疗(1)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
(2)支持疗法:针对畜禽营养不良、脱水等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和支持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疾病,如瘤胃积食、肠梗阻等,需进行手术治疗。
1. 实训前期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畜禽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2)准备实训所需的工具和药品,如显微镜、实验室试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2. 实训过程(1)参观养殖场,了解畜禽养殖环境、饲养管理等情况。
(2)学习畜禽疾病诊断技术,如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等。
(3)学习畜禽疾病预防措施,如免疫接种、生物安全措施等。
(4)学习畜禽疾病治疗方法,如对症治疗、支持疗法、手术治疗等。
(5)进行畜禽疾病案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训总结(1)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方面的提高。
畜禽常见病防治知识一、畜禽传染病流行规律及防制措施1.基本概念(1)什么是动物疫病?我国对动物疫病采取什么防控方针?动物疫病包括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我国对动物疫病采取“预防为主”的防控方针。
(2)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什么特点?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染性的动物疾病,称为动物传染病。
传染病具有以下特点:①有病原体,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③有免疫性,被感染的动物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④可以预防,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改善饲养环境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3.传染病病程发展有什么规律?动物传染病病程大多数情况下经过以下四个阶段,即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期和转归期(恢复期)。
4.什么是传染源?传染源是指机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向体外排出的动物。
具体说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患病动物和带菌(毒)动物。
5.什么是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方式,侵入另一个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传播方式是指动物传染病病原体更换宿主的方法,通常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类。
6.什么是易感动物?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感染性的动物称为易感动物。
7.防治传染病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传染源;二是传播途径;三是易感动物。
8.什么叫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人和动物的疾病。
农业部公布的主要人畜共患病包括:牛海绵状脑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牛结核病、日本血吸虫病、猪乙型脑炎、猪Ⅱ型链球菌病、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马鼻疽、野兔热、大肠杆菌病(O157:H7)、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Q热、禽结核病、利什曼病。
9.什么是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动物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对某一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的一种手段。
《兽医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其功能是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对生产一线的工人及技术操作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畜禽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其后续学习专门化方向课程做好前期准备,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掌握疾病基本病理知识;掌握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药物和生物制剂的使用;掌握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的主要特征;会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
达到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能认识常见的病理现象。
2.掌握尸体剖检的方法和病料的采取。
3.会进行常见血清学试验操作。
4.掌握常用药物的性质、作用、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
5.掌握畜禽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6.掌握畜禽的投药术、注射术、洗胃术、导尿术等治疗技术。
7.熟练掌握畜禽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8.会利用诊断试剂盒对某些传染病进行快速诊断。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模块一病理基础项目一疾病概论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
项目二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中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的概念、血栓的种类及病理变化;掌握组织细胞的损伤与修复;掌握水盐代谢障碍、炎症、发热的概念及病理变化;了解各种病理现象对机体的影响。
项目三尸体剖检及病料送检了解尸体剖检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模块二兽医临床常用药物项目一药物的基本知识掌握药物的概念、制剂与剂型;掌握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
项目二抗微生物类药物熟悉抗微生物类药物的种类,掌握常用药物的特点、抗菌图谱、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项目三防腐消毒药熟悉防腐消毒药的种类,掌握常用药物的特点、作用、用途及注意事项。
项目四抗寄生虫药熟悉抗寄生虫药的种类,掌握常用药物的特点、作用、用途及注意事项。
精心整理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基于“以行动导向”的理念及未来职业的工作需要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以模拟真实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以饲料营养与饲料加工的流程为主线,设计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突出了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入了工作过程的要求。
本课程根据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掌握饲料加工与动物营养搭配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符合饲料加工企业需求,从而达到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企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受训对象能够胜任饲料加工有关的职业岗位。
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融合专业职业标准、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及濮阳市当地饲料种2.1.5了解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及饲养效果检查的方法。
2.2能力目标2.2.1会判别典型营养缺乏症,能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2.2.2会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2.2.3会使用饲料产品,能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配方。
2.2.4会进行日粮营养诊断,能解决常见问题。
2.2.5学会使用常规分析仪器,具备饲料养分常规分析能力。
2.3情感、态度、价值观4.实施建议4.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本课程总教学时数11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0学时,实训实习44学时,考核与机动6学时。
4.3教学要求(1)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施“知识理论实训融合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2)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实践性、操作性较强,因此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饲料季节特点,采取音像教学、集中讲授、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3)学校应在保证完成总学时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畜禽疾病防治学(兽医学)绪言兽医学概念: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断和防治的学科。
内容:专业基础理论:病理、药理、诊断临床兽医学: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外科病、产科病、卫生检疫第一章病理学基础一、病理学——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从而探讨患病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分为: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病理剖检:切片—猪禽临床诊断重要手段)。
二、地位: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病理学诊断在医学诊断中是最具有权威性的一级诊断。
三、共同任务:研究疾病的本质四、研究方法(一)病理解剖学:①尸体解剖及病理组织切片观察②活体组织检查③细胞学检查:病变部位表面脱落的细胞进行检查④其他:动物实验、组织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二)病理生理学:①临床观察②动物实验③分子生物学实验。
1.大体观察: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组织学观察:组织切片—染色,细胞学观察,细胞涂片—染色);组织学和细胞化学观察:化学试剂+组织/细胞反应。
如包虫病(羊),脾出血性梗死(猪瘟),肺肉样病变(胰虾肉样病变),猪气喘病(料肉比升高),狂犬病(内基氏小体)2.病理剖检①了解病史②所有病变资料,详细记录(影视)③解剖程序,细节④初诊结果,提出治疗方案(疑似…×,准确…√)⑤3-7d 结论如气喘病(支原体)猪尸体剖检:①程序:体表检查(皮肤,口鼻眼,关节,蹄补)—消毒—记录—剥皮②顺序:皮肤(皮下淋巴结),腹腔,胸腔,口腔,肠道,脑③各取材1×2×1cm3④主要特征:肺气肿,实变(灰红色,硬)⑤初步诊断⑥切片检查肺:气肿,水肿,炎症,出血,淤血,粘连,化脓,实变第二章药物学基础一.药物和毒物的定义药物: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和毒物很难区分来源:天然、合成、生物技术药物二.药物的作用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兴奋性、新陈代谢,形态学,反应性改变。
2.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①局部作用:药物在吸收前对局部的作用,如局部麻醉药。
②吸收作用:药物吸收入血后产生的全身反应,注射抗菌素。
3.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治疗作用:针对疾病发挥有利于机体抗病的作用不良反应:同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二重感染) 如阿托品:①缓解肠痉挛②减少泪液等腺体分泌③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解药。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机体因素:个体差异,性别,年龄,体重,机体的技能状态。
2.药物因素:剂量、剂型、给药方案(途径,时间间隔,疗程)、联合用药(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转化、代谢、排泄(尿液系统))、说明书(口服,肌注,静注)3.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疫苗):圆环病毒与口蹄疫共同治疗4.制剂与处方:剂型与病历5.保存:有效期,有毒药品,麻醉剂,防霉,防虫,避光,冷藏。
第二节常用药物一.抗微生物药: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分类:抗菌药物(人工合成抗菌药物、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和消毒防腐药注意:①抗炎药、抗生素:炎症、感染②适应症:耐药性、病毒、杀菌抑菌、药敏实验③剂量、次数、疗程④机体、病原体、药物三者的关系(化学治疗药)⑤抗菌谱:广谱、窄谱⑥抗菌活性:杀菌、抑菌(一)磺胺类药物人工合成、抗菌谱广,性质稳定,疗程显著的抗菌药物分类:①肠道内容易吸收的: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噁唑②肠道内不容易吸收的:磺胺脒,酞磺胺噻唑③外用的:磺胺醋酰,磺胺嘧啶硝酸银盐用药注意事项:首次剂量加倍,症状消失后,一半剂量继续用药2-3d,以防复发和产生耐药性。
忌与含有类似对氨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合用,普鲁卡因化脓创前不需要清除创面。
对肌肉组织有刺激性,静脉注射,不能注射到皮下,肌肉深部注射。
(二)硝基呋喃类药物人工合成抗菌药,不做全身感染用。
对多数革兰氏阳、阴性菌,球虫都有效。
如:呋喃唑酮(痢特灵):肠道感染,呋喃西林:毒性大,外用的消毒药(三)喹诺酮类人工合成抗菌药,名称“沙星”类,如拜有利(恩诺沙星)治疗猪羊支原体感染作用机理:通过抑制DNA螺旋酶的作用,阻碍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幼年动物可引起软骨组织损害,注意蓄积中毒(前两次正常,后几次减少,代谢慢)(四)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作用机理:抑制敏感菌细胞壁黏肽的生物合成,是繁殖期杀菌药。
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过敏反应。
青霉素类(天然、半合成青霉素),头孢素类(五代头孢菌素):头孢噻呋,不允许用于人。
(五)大环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副作用:对胃有刺激性),螺旋霉素、白霉素(不用皮试,无过敏反应),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治疗支原体(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外伤:甲硝唑和庆大冲洗、物化),卡那霉素作用机理: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过敏反应,耳毒性,肾毒性(过量造成聋哑人)(七)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抗菌谱最广,抑菌杀菌二重感染:影响牙齿生长,维b和维k缺乏症奶牛严重感染性疾病:土霉素粉针剂1g×5-12支,磺胺嘧啶钠10%-10×50,分别用生理盐水化开注射(八)酰胺醇类抗生素:氯霉素:伤寒,副伤寒首选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替米考星加氯霉素。
(九)抗真菌药: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霉唑(猫藓)、酮康唑(皮康王,先用纱布蘸水湿皮)(十)消毒防腐药(作用最厉害):环境(来舒尔、新洁尔灭)、皮肤(酒精、碘)、创伤(KMnO4、龙胆紫)。
KMno4:恶性久治不愈的创口和肿瘤:高锰酸钾原粉加甘油;口服:浓度小于万分之五;治疗腹泻:淡粉色溶液。
(十一)抗病毒药:病毒灵、金刚烷胺、血清,达菲(流感病毒)(十二)抗菌中草药:黄连、大蒜、板蓝根、穿心莲、金银花、连翘、马齿苋、鱼腥草。
二、抗寄生虫药(杀虫药,驱虫药)①杀虫药:杀灭寄生虫,以体外和环境杀虫为主。
除虫菊(氯、溴氰菊脂),倍硫磷,皮蝇磷,烟叶。
②驱虫药:驱除和杀灭体内寄生虫为主。
敌百虫(马胃蝇蛆病)、丙硫咪唑(线虫、吸虫、绦虫)、伊维菌素(体内外寄生虫)、硝氯酚(牛羊肝片吸虫)、吡喹酮(血吸虫);黄色素、血虫净(血液寄生虫、三氯咪);氯苯胍、地克珠利(禽、犊牛球虫病)。
三.影响组织代谢的药物(一)Vit:①脂溶性:VA、D、E、K②水溶性:VB族、VC(二)Ca和P:CaCl2、葡萄糖酸钙、磷酸氢钠(三)Fe制剂和微量元素:FeSO4、亚硒酸钠、Cu、Co、Zn、Mn制剂(四)肾上腺皮质激素:①盐皮质激素②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素,抗休克,增强代谢的作用。
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引产,孕畜禁用),泼尼松龙。
四.麻醉药:感觉消失,以利外科手术。
(一)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最安全,等5min)、利多卡因、丁卡因(不安全)等。
(二)全身麻醉药:吸入性麻醉(氟烷、异氟烷)和非吸入性麻醉(水合氯醛,巴比妥类,氯胺酮)。
五、镇静药、安定药机体呈现安静状态,临床上主要用于动物过度兴奋或惊厥状态。
溴化物、二甲基苯胺类(噻拉嗪—隆朋、噻拉唑—静松灵)、氯丙嗪。
肌松药物(静松灵)做反刍动物全麻药:成年母牛2ml肌肉注射一个半小时,手术站立不动;马镇静药:地托嘧啶+布托菲诺。
六.镇痛、解热与抗风湿药(马):吗啡、安乃近(阿司匹林,水扬酸钠)、保泰松(蹄叶炎)、奈普生、氟尼辛胺(腹痛)七.中枢兴奋药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的急救:咖啡因(安钠加,提高心率)、尼可刹米(剧,兴奋呼吸中枢)、士的宁(脊髓兴奋) 八.作用于传出神经末梢的药物拟胆碱药(兴奋性不够)、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注射疫苗时过敏动物的急救—肾上腺素备用九.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一)健胃药和助消化药:人工盐、干酵母(二)制酵药:鱼石脂酒精,二甲基硅盐(消气灵),松节油。
(三) 瘤胃兴奋药:高渗NaCl(10%左右)(四) 泻药:硫酸钠(芒硝)、硫酸镁、大黄、植物油(体重的1%)。
(五)止泻药:磺胺脒、黄连素、大蒜、鞣酸。
(六)止吐药:甲氧氯普胺(胃腹安)狗常用十.作用于血液循环的药物(一)强心药:洋地黄、拟肾上腺素、咖啡因。
(二)凝血药与抗凝血药:①凝血药:VK、止血敏、安洛血、三七②抗凝血药:枸橼酸、肝素(三)抗贫血药:硫酸亚铁(四)扩容剂与脱水剂:①扩容剂:0.9%的生理盐水、5%葡萄糖为等渗溶液(输液、脱水)10%NaCl,10%、25%、50%葡萄糖为高渗溶液(补充能量)②脱水剂:甘露醇、山梨醇十一.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目前只有治标药)(一)抗菌消炎药(二)祛痰药(三)镇咳平喘药十二.作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的药物(一)子宫收缩药:催产素(缩宫素)、前列腺素①发生产力行难产,收缩力不够,子宫颈张开时;②产后胎衣不下;③产后出血;④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等。
(二)利尿药:用于水肿,如高渗葡萄糖(速尿:赛马肺出血,运动性肺出血,降低肺毛细血管压力)、甘露醇,山梨醇,利尿酸。
(三)性激素雄激素(睾丸素)、雌激素(雌二醇):同期发情引产、孕激素(黄体酮):保胎,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孕马血清素、促黄体素、促卵泡素):超排十三.特效解毒药1.有机磷中毒:解磷定,阿托品2.金属中毒:二巯基丙磺酸钠(地区性发病)3.亚硝酸盐中毒(最严重):美兰4.氢化物中毒(玉米和高粱幼苗):亚硝酸钠5.有机氟中毒(灭鼠药中毒):乙酰胺(解氟灵)药物保存:冷冻4℃,冷藏-18℃。
具体看说明书。
胶体金试剂盒是现代快速诊断的发展趋势,猫狗定量诊断。
第三章诊断学基础概述诊断:搜集病畜症状来认识和判断疾病的过程。
疾病—症状—本质(病因)—治疗第一节诊断方法与步骤一.基本检查方法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后五种称为物理检查方法。
(一)问诊:①内容:既往病史、现病史(主诉)、生活史。
主诉:这次来救治的主要原因,既往病史:和主诉无关的其他病症,现病史:和主诉相关的所有病症,生活史:平时饲养管理,使用疫苗和驱虫的情况。
②模式:兽医院、现场③目的:建立病历(二)视诊:①先整体,后局部②整体状态,局部病变。
③仪器设备诊断:检眼镜、检耳镜,内窥镜,B超,x光机等。
(三)触诊:触压1)体表状态(手背检查温度)2)瘤胃蠕动(手握拳,按压到左侧浅窝部,蠕动次数两分钟2到5次)3)脉搏(马面动脉牛尾动脉小动物股动脉)4)小动物腹部触诊、大动物直肠检查(四)叩诊(叩击、音响)1.方法:直接扣诊法,间接叩诊法,听叩结合法。
2.叩诊音:常见音响:清音(正常肺部)、浊音(臂部肌肉)、鼓音(含气量特别多的如瘤胃鼓气)、金属音(过清音:真胃左、右方变位)。
(五)听诊1.仪器设备,听诊器2.静:动物、环境、医者心静3.正确的戴听诊器(锐角冲前)、避免摩擦4.熟悉正常的各种声音,掌握各种病理音(六)嗅诊:气味 1.粗闻、细闻2.不要有危险闻的动作例:马的检查①视诊:整体,局部②听诊:心、肺,用手堵住鼻孔,听诊肺部深呼吸时的音响,气管,肠音等③四肢检查:硬地慢步走,四肢弹性实验(屈曲关节,时间60秒,硬地快步走),触诊指动脉、屈肌腱、各部关节骨膜、腕部、蹄部活动性、检蹄器检查④触诊:腰荐、腹下部;圆珠笔,扭动腰荐,前肢交叉实验⑤嗅诊⑥硬地圆圈快步走⑦倒退检查⑧检眼镜、B超、x光检查⑨生殖器检查二、特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①直肠检查:导管探诊:食道梗塞,胃管探诊②穿刺检查:腹腔穿刺、窦穿刺③机能检查:心肺负荷实验④特殊仪器检查:x光机,心电图,b超,内窥镜,金属探测器,磁共振检查(MBI),断层扫描(CF)⑤实验室检查:粪尿血、其他(皮屑、分泌物、脓汁、体液)三、临床检查的步骤和程序病畜登记—病史(问诊)—(整体及一般状态检查—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现症临床检查—X光,心电图,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