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陈锡畴)吉林省YYY新71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8.80 MB
- 文档页数:71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适用学时:62~62+22课程类型:理论制定日期:2012年04 月08 日制订人员:刘德正推荐教材:《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陈锡畴王雁一、课程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和“大旅游”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参照该职业领域对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的要求来制订,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大旅游”职业领域里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以便在工作岗位上顺利完成各方面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采取传统讲授及现代化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成为掌握“大旅游”职业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及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知识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一)素质(情感)目标1、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包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吃苦耐劳、服从分配、诚实守信;2、能较好地与人沟通,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4、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包括学习安全、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等;(二)知识目标1、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典型代表、各大旅游区核心旅游城市及经典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特征等知识;2、了解旅游资源赏析、中国旅游客源地理、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区划、自助旅游等知识;(三)能力目标1、能正确阅读分析旅游资源分布图及旅游景区导游图;2、能完成简单的旅游线路设计;3、能对核心旅游景区进行简单旅游讲解;三、教学设计四、评价方式:本课程采取考试方式进行评价,考试分两个部分,均安排在期末课程全部结束后,一部分是围绕八大旅游区的核心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用抽签方式进行简单介绍和讲解,此部分占课程全部评价的50%;另一部分围绕当期所有课程内容,用试卷方式进行考核,该部分占课程全部评价的50%,两部分的总评即为学生本课程的期末考评结果。
淮安市2013年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第四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课题:建筑物的等级教学设计说明一、课程分析《中国旅游地理》是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主要的专业平台课,与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强化技能教学,满足了职业岗位“应知”、“应会”的需要。
本课程为学生后续学习《旅行社业务》、《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等学科打下良好基础,地位十分重要,其内容和教学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旅游服务人才。
我校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目的”的要求,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该课程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在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传授知识。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发现、合作,既动手又动脑,从而享受成功的快乐、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授课内容选自高教版,陈锡畴、王雁主编的《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第四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之古代建筑部分,介绍建筑物的等级。
在古代建筑部分起承上启下作用,为后面学习宫殿、礼制、陵墓建筑作铺垫。
根据课前师生交流,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补充介绍屋顶的组合与变化、戗兽的作用,扩大学生知识面。
三、学情分析1、需要具备:旅游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服从与团队协作能力,能迅速、准确、灵活地完成各项服务工作。
2、已经具备:我的授课对象是高一旅游专业学生,十五六岁的年龄,他们热衷于关注新鲜事物,平时的交流倾向于使用网络手段,因此多元的信息化教学定能与学生引起共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经过上学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们初步具备了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3、需要提升:虽然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单纯的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多安排实践项目,以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实践经验,为今后从事导游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实践现状,在认真分析本次授课内容的基础上,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建筑物的等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