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学第七章-嗜好食品
- 格式:ppt
- 大小:4.78 MB
- 文档页数:25
一、食品原料的分类按食品財料的来源分为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按生产方式分为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1)农产品包括:谷类、豆类、瞢类、蔬菜类、水果类、食用菌等。
(2)畜产品它包括:畜禽肉类、乳类、蛋类和蜂蜜类产品等。
(3)水产品它包括:鱼、蟹、贝、藻类等。
(4)林产食品林产食品虽然主要指取自林木的产品,但林业有行业和区域的划分,一般把坚果类和林区生产的食用菌、山野菜也箅作林产品,而水果类却归入园艺产品或农产品。
由于食用菌和山野菜在我国已经普遍为农民人工栽培’所以也可箅作农产食品中的蔬菜类。
(5)其他食品原料食品原料还包括:水、调味料、香辛料、油脂、嗜好饮料、食品添加剂等。
有些书也把包装材料箅在其中。
(二)按食品营养特点进行分类1.三群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是把所有食品大体分为三大群,(1)热能源指可提供热能的食品材料,也称为黄色食品。
包括:粮谷类、坚果类、薯类、脂肪和砂糖等。
(2)成长源即提供身体(血、肉、骨)成长所需要营养的食物,亦称红色食品,包括;动物性食品、植物蛋白等。
(3)健康维持源即维持身体健康、增进免疫、防止疾病的食物,亦称绿色食品,包括-水果、蔬菜、海藻类等.六群分类法:P2 表1-1四群分类法::①以粮谷为主的主食②果蔬类I③动物性食品及坚果、豆、花生类④油脂和糖还可再分为:水果群和蔬菜群,乳制品群和肉、鱼、坚果制品群。
因此总共可细分为六小群。
这就是“四大群六小群”三、使用目的分类1.按加工或食用要求分类将食品原料按加工方法或特殊要求可分为加工原料和生鲜食原料加工原料包括粮油原料、糖料、畜产品、水产品等,当然,其中有些也可作生鲜食品用。
粮油原料又可分为原粮、成品粮、油料、油品等。
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食品,如:营养强化食品、速食食品、婴儿食品、疗效食品、备灾食品、功能性食品、方便食品、冷冻食品、军用食品等,它们对原料都有不同要求。
2.按烹饪食用习惯分类在生活中通常把食品原料按烹饪食用习惯分为主食和副食。
食品原料学《食品原料学(第2版)》内容简介:食品原料学也可称为食品资源利用学,是食品学的重要基础。
它主要研究食品原料的生产、流通基本知识,理化、营养特征和加工利用方法等内容。
其目的是通过对食品原料知识的正确理解,使食品的保藏、流通、烹调、加工、利用等更加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利用食物资源,满足人们对饮食生活的需求。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10年10月1日)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平装: 236页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开本: 16ISBN: 9787303115402条形码: 9787303115402产品尺寸及重量: 25.8 x 18.2 x 1.2 cm ; 381 g2内容简介《食品原料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依据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本教材以能够指导实践为基准,坚持理论够用,突出实践应用,以使教材更适合于烹饪及餐饮服务专业、营养膳食专业教学及相关岗位培训使用。
3目录绪论1 粮油食品原料1.1 粮油食品原料的籽粒结构与化学成分1.2 粮油食品原料的种类及特性2 果蔬食品原料2.1 果蔬原料的种类2.2 果蔬原料的组织结构2.3 果蔬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2.4 果蔬品质与品质评定3 畜产原料3.1 畜禽的种类及品种3.2 畜禽的屠宰及分割3.3 肉的组成及特性3.4 肉的成熟与变质3.5 乳的成分及性质3.6 乳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3.7 禽蛋的组成、特性及分级4 水产食品原料4.1 水产食品原料的种类及特性4.2 水产食品原料的化学成分及特性4.3 鱼贝类的死后变化和保鲜5 特产食品原料5.1 菌类食品原料种类及特性5.2 其他特产食品原料种类及特性6 安全食品原料生产与控制6.1 食品原料的危害来源及控制6.2 安全畜产食品原料生产与控制6.3 安全植物类食品原料生产与控制6.4 安全水产食品原料生产与控制7 实验指导参考文献4编辑推荐《食品原料学(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
食品原料学一、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特点对象:主要研究食品原料的生产流通基本知识,理化、营养特征和加工利用方法等内容。
目的:通过对食品原料知识的正确理解,使食品保存、流通、烹调、加工等操作更加科学合理,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食物资源,满足人们对饮食生活的需求。
特点:研究食品原材料的特性。
二、食品原料的分类1、来源分类: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2、按生产方式分(1)农产品(2)畜产品(3)水产品(4)林产品(5)其他食品原料3、按食品的营养特点分类1)能量原料:能量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小于20%,同时热能较高的谷类、淀粉质根茎类、油脂类及糖类等.2)蛋白质原料:蛋白质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不小于20%的豆类、花生瓜子类、畜禽肉类、畜乳类、蛋类、鱼类、虾蟹类、软体动物类、菌藻类及其他类等.3)矿质维生素原料:矿质维生素原料是指热能和蛋白质含量均较低,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相对较高的瓜果类、蔬菜类、茶类和木耳海带类等.4)特种原料:特种原料是指营养素含量全面、合理或具有多种食疗保健功能的食品,包括全营养食品类和药食两用食品类.5)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食品加工或食用过程中,向食品中加入的起特殊作用的少量物质,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合成氨基酸、调味剂、防腐剂、发色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疏松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着色剂、漂白剂、消泡剂、抗结块剂、香精香料单体及其它等.三、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一)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二)食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三)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和鉴定(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处理及其可加工的主要产品四、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1)生物危害①细菌危害②病毒危害③寄生虫危害(2)化学危害(3)物理危害一、谷类(一)谷类的生产、消费与流通谷类为稻米、小麦等禾本科植物的种子,还有一些双子叶植物的豆类。
(二)谷类食物的特征1.营养丰富:在我国居民的膳食中,约有60~70%的热能和60%的蛋白质来自谷类,是膳食中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提供一定量的无机盐。
⾷品原料学思考题⾷品原料学思考题1.试述原料⾷品学的概念及⾷品原料学发展史。
答:概念:是⾷品原料学是研究⾷品原料的种类、⽣产流通、理化性状、营养卫⽣、品质检测、贮藏保鲜及加⼯应⽤规律的⼀门科学。
发展史:(⼀)⾷品原料的形成旧⽯器时代(约170万年前—1万年前)(⼆)⾷品原料的发展①野⽣动物的⼈⼯驯化i.新⽯器时代(约万年前—4千年前)产⽣原始农业、养殖业。
ii.先秦时期农业⽣产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有了“五⾕”、“五菜”、“五果”、“五畜”等概念。
iii.秦汉以后野⽣⾷品原料资源逐渐减少,野⽣原料的⼈⼯驯化⼯作逐步加强。
②⾷品原料的引进i.陆路引进:汉—元代ii.海路引进:明代以后2.简述⾷品原料的三群分类法,⾷品品质构成要素。
答:三群分类法(三⾊⾷品):热能源、成长源、健康维持源①热能源:可提供热能的⾷品原料,也称黄⾊⾷品。
包括:粮⾕类、坚果类、薯类、脂肪、砂糖等②成长源:即提供⾝体(⾎、⾁、⾻)成长所需营养的⾷物,亦成为红⾊⾷品。
包括:动物性⾷品、植物蛋⽩等③健康维持源:即维持⾝体健康、增强免疫、防治疾病的⾷物。
亦成为绿⾊⾷品,包括:⽔果、蔬菜、海藻类等⾷品品质构成元素:营养特性:热能、蛋⽩质、脂肪、糖质及其他⽣理功能成分的含量安全卫⽣性:有害物的混⼊、霉变、变质、农药残留等⾷品品质流通性:鲜度、性状、贮藏性、运输性嗜好性:⾊、⾹、味、形加⼯性:加⼯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加⼯⼯艺的影响3 .简述⾷品原料学的研究内容。
答:①⾷品原料的⽣产、消费和流通②⾷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价值③⾷品原料的品质、规格与鉴定④⾷品原料的加⼯处理及其可加⼯的主要产品4. 简述⾕类⾷物的特征。
答:①营养丰富②常⾷不厌、供应充⾜③成本较低、便于流通④可以转化为动物性⾷品5、⽐较籼⽶、粳⽶、糯⽶的特点及其⾷品加⼯利⽤范围。
答:⼀、特点:①籼⽶:粒形细长;⾊泽灰⽩;粘性较⼩,⼝感较差;胀性较⼤出饭率⾼;质地疏松,硬度⼩,籼稻加⼯时容易破碎⽽产⽣碎⽶,出⽶率低。
《食品分析》各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绪论1.食品分析的学科性质与主要内容是什么?性质:食品分析是专门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主要内容:(1)营养成分分析(2)食品添加剂的测定(3)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2.简单阐述食品分析方法要考虑的因素?(1)分析的目的(2)方法本身的特征(3)食品组成与性质(4)方法有效性第二章:采样与样品处理1.采样的定义及要求定义:从待测样品中抽取其中一部分来代替整体,这种方法就称为采样。
要求:(1)采样必须注意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除外)。
(2)采样容器根据检验项目,选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制品。
(3)液体、半流体食品如植物油、鲜乳、酒或其他饮料,如用大桶或大罐盛装者,应先充分混匀后再采样。
样品分别盛放在三个干净的容器中。
(4)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上、中、下三层的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得到有代表性的样品。
(5)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
(6)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同一批号取样件数为250g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7)掺伪食品和食品中毒的样品采集,要具有典型性。
(8)检验后的样品保存: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应保留一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检。
易变质食品不予保留,保存时应加封并尽量保持原状。
(9)感官不合格产品不必进行理化检验,直接判为不合格产品。
2.预处理的目的和常用方法预处理目的:(1)消除干扰因素(2)完整保留被测组分(3)被测组分浓缩(4)选择的富集方法应简便常用方法:(1)有机破坏法:干法灰化法、湿法消化法,紫外灯分解法,微波消解法(2)蒸馏法(3)溶剂提取法(4)色层分离法(5)化学分离法(6)浓缩法(7)灭酶法第三章:水分和水分活度测定1.试比较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的特点及在食品中水分含量测定的适用范围。
⾷品原料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什么叫⾷品原料学?意义?⾷品原料学也可称为⾷品资源利⽤学,是⾷品学的重要基础。
它主要研究⾷品原料的⽣产、流通基本知识,理化、营养特征和加⼯利⽤⽅法等内容。
学习和研究⾷品原料学意义在于:1)满⾜现代⾷品越来越⾼的要求;2)保障⾷品安全;3)原料的保障性和经济性。
2、⾷品原料的分类及其概念1、按来源分类:植物性⾷品和动物性⾷品2、按⽣产⽅式分:1)农产品:指在⼟地上对农作物进⾏栽培、收获得到的⾷物原料。
2)畜产品:指⼈⼯在陆上饲养、养殖、放养各种动物所得到的⾷品原料。
3)⽔产品:指在江、河、湖、海中捕捞的产品和⼈⼯⽔中养殖得到的产品。
4)林产品:主要指取⾃林⽊的产品。
5)其他⾷品原料:还包括:⽔、调味料、⾹⾟料、油脂、嗜好饮料、⾷品添加剂等。
3、⾷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品原料的⽣产、消费和流通(⼆)⾷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价值(三)⾷品原料的品质、规格和鉴定(四)⾷品原料的加⼯处理及其可加⼯的主要产品4、⾷品的品质构成5、⾷品的品质标准保证品质的⽅法①法律保证②商标保证6、HACCP管理HACCP即: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卫⽣管理步骤:(1)成⽴HACCP管理机构;(2)制定产品说明书;(3)设定消费者可能的使⽤⽅法;(4)构建⼯艺流程图,分析潜在的危害物7、危害⾷品安全的主要因素1.⽣物因素可引起⾷物中毒的各种病原菌、传染病细菌、病毒、寄⽣⾍和某些⽣物原料本⾝的毒素〔毒蘑、河豚〕2.⾷品⽣产因素农药、⾷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容器、抗⽣素、饲料添加剂等。
3.环境污染因素⼯⼚排放污⽔,汽车、飞机排废⽓,农药对地下⽔、空⽓、⼯⼚⽤⽔的污染,有害物质通过⾷物链在⽣物产品中的积蓄。
4.操作亊故误⽤化学药品,制造过程中操作失误,卫⽣管理失当等。
8、危害⾷品卫⽣的主要物质1.造成⽣物危害的物质2.造成化学危害的物质3.造成物理危害的物质9、⾷品原料的利⽤与开发1、⾷品原料的选择与利⽤(1)家庭烹饪⽤⾷品原料(也称⽣鲜消费⽤原料):有些⾷品内在品质常难以准确判断,因此需建⽴⾷品原料的品质保证体系和标准化、规格化流通体系(2)快餐店、连锁饮⾷店:关键是对原料的严格要求和规范化、标准化服务(3)⾷品⼯业⽤原料:现代⾷品越来越趋向于⼯业化制作,其对原料要求较严格。
食 品 原 料 学第一章 绪论1. 食品原料学的概念:食品原料学是对各种食品原料在生产加工、利用、流通中所表现出的性质,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
2. 目的:通过对食品原料知识的正确理解,使食品保藏、流通、烹调、加工等操作更加科学合理,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食物资源,满足人们对饮食生活的需求。
3. 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食品原料的生产流通基本知识,理化、营养特征和加工利用方法等内容。
4. 食品原料学的分类:能量原料、蛋白质原料、矿质维生素原料、特种原料、食品添加剂 。
5. H ACCP ——危险分析与关键点控制。
6. 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生物因素,食品生产因素,环境污染因素,操作事故。
第二章 粮谷原料1. 粮谷的概念: 粮谷是以淀粉为主要营养成分、用于制作谷类主食的原料的统称。
粮谷类主要包括谷类、豆类和薯类,即除园艺作物外一般由农作物提供的食物类。
2. 粮谷原料的特征:①营养丰富 ②常食不厌、供应充足 ③成本较低、便于流通④可以转化为动物性食品3. 限制性氨基酸:食品蛋白质中按照人体的需要极其比例相对不足的氨基酸成为限制性氨基酸。
豆类中的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谷类中的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玉米中的限制性氨基酸:色氨酸 4. 谷类的主要可食部分(胚乳),豆类的主要可食部分(子叶),豆类保藏的最大问题(霉变) 5. 稻米的分类:按植物学分为——粳稻米,籼稻米。
籼稻:粒形细长、米质粘性较弱。
粳稻:粒形短而大米质粘性较强。
6. 谷粒主要分为三部分:胚芽,种皮,胚乳。
7. 水稻谷粒由颖(谷壳)和颖果(糙米)组成;糙米包括:皮层,胚和胚乳;胚所在的一侧为糙米的腹部,相反侧为背部。
8. 出糙率:稻谷的出糙率简称出糙。
净稻谷试样脱壳后,糙米的完善粒重量加上不完善粒重量的一半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称为出糙率。
(糙米与脱壳前稻谷的重量比)整精米率:是完整而无破碎的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比。
(整粒精米和糙米的重量比) 精米度(碾米时糠层和胚芽被除去的程度)精米率(精米和糙米的重量比)9. 淀粉粉力仪测定:通过测定大米粉或大米淀粉于一定量的水在加热过程中黏度的变化得到糊化特性曲线。
(即食品原料)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才可食用。
:(1)植物原料:植物,果蔬(2)动物原料:畜禽,水产,蜂产。
(3)调料:香.辛料。
(4)菌类:蘑菇,香菇等(5)特.流通.理化特性.营养特征.(1)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生产:栽培,养殖。
流通:贮藏保鲜,采后处理。
(2)食品原料学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根据对成分的了解,制成组合产品(混合食品),更利于人体消化吸收,使营养更全面,均衡。
(3)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与产地存在密切关系:板栗:南方板栗品种群,个大,呼吸强度高,直链淀粉含量高,单宁高,pro含量低;北方板栗品种群,个小,呼吸强度低,支链淀粉含量高,单宁低,pro含量高。
皂甙类化合物(如宣木瓜):齐墩果酸;熊果酸。
(4)原料预处理:满足原料本身的需求(即原料的特征):原花青素(蓝霉,葡萄籽油内含):3)果。
成长源:肉V A,pro含量,从营养学角度了解各种食品原料的成分、作用,在烹饪加工中科学配料,1)食品原料加工基地:在一些原料主要产区附近的交通枢纽地区,建立食品原料生产企业集群(2)生鲜食品原料集散中心:为减少中间疏通环节,加强市场调节能力,在大城市周围建立原料集散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章粮食谷物原料●●谷类食物的特点7% 小麦:最高达17%;杂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黑五类:黑芝麻、黑玉米、黑豆、黑米,红五类:红米、红豆、红性食品●谷类的性状、主要营养成分。
胚芽含蛋白质脂肪,加工后进入麸皮或米糠;种皮:保护作用,含矿物质维生素。
胚:淀粉、(限制性氨基酸:米、小麦是赖氨酸、玉米是色氨酸);脂肪:主要在胚芽中,都是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糖类:淀粉、可溶性糖、纤维素及半纤维素,淀粉特性:糊化(天然β淀粉糊化为α淀粉),淀粉的分类:a种子或果实类b根茎中的淀粉c混合型;矿物质:富含磷钾,缺钙铁,所以谷类是酸性食品;维生素:主要是维b,基本不含acd。
●谷类的贮藏:1.败坏原因:自身原因:一定要干燥脱水,呼吸作用、酶的作用生物因素:微生物:细菌、真菌、霉菌,虫害,病害环境污染2.措施;低温:一直自身呼吸、抑制酶的活性、抑制酶的微生物适当的湿度第二节.大米●大米与水稻:水稻-稻谷或毛稻-糙米-食用大米(精白米、白米)●稻米生产、消费情况(早稻,抗病性好,蛋白质含量高)③从淀粉构成:普通大米:粳米、籼米;糯米(支链淀粉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