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 格式:ppt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12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引言: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一类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鉴于目前国内外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研究进展及诊疗策略的不断更新,中国痛风与高尿酸血症专家组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在2024年制定了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旨在规范和提升国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诊断与评估:高尿酸血症的定义为血尿酸超过男性420μmol/L或女性360μmol/L。
而痛风的诊断标准为:1. 存在急性关节炎发作;2. 肾盂肾炎样复发性肾小球肾炎或间质性肾炎;3. 尿酸性结石;4. 经组织活检证实尿酸盐沉积石或痛风结节;5. 化验检测尿酸超过40 mg/dl。
痛风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尿酸水平的检测。
治疗原则: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原则是降低血尿酸水平,防治痛风发作,预防尿酸结石和尿酸肾病的发生。
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方面。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和体重管理。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酒、戒烟、减少咖啡因和糖摄入等。
饮食控制主要包括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红肉、海鲜等)和限制高糖食物的摄入。
体重管理主要是通过保持适当的体重,减轻肥胖对尿酸代谢的影响。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尿酸降低治疗和痛风发作治疗。
尿酸降低治疗目标是将血尿酸水平降至正常范围(男性360-420μmol/L,女性300-360μmol/L)。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尿酸合成酶抑制剂和尿酸排泄剂等。
痛风发作治疗主要是通过非甾体消炎药,如非布洛芬和吲哚美辛等,或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来缓解关节炎发作的症状。
并发症及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常伴随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尿酸结石、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等。
预防并发症主要依赖于有效的尿酸降低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结语: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4)是在卫生部门和专家共同努力下制定的,对于规范和提高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高尿酸血症不等于痛风,还没到痛风。
很多朋友都有高尿酸血症,但是高尿酸血症高的越厉害,持续的时间越长,最后表现出关节的病变了,就可能变成痛风了。
食物里有种东西参与蛋白质的构成,就是嘌呤。
嘌呤代谢最后的垃圾产物叫尿酸。
我们每天身体里都产生尿酸,产生一定量后,如果身体可以承受,它就排出去了。
产生太多了,排出能力低了,尿酸就在体内沉积,存在大关节处。
严重的会向内脏发展,可能发生痛风肾。
一、痛风绝对是一个跟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
有的人一顿饭没吃对如喝浓肉汤,关节就肿了,关节病变了。
饮食干预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
也有一部分人是自己体内产生的嘌呤,不是吃进去的。
已经吃的很素,无法再用饮食控制,所以必须用药物控制。
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吃药,产生的副作用比不良反应还严重。
所以一定要听医生的话,饮食、药物双向控制。
是否吃药决定于病情,决定于饮食治疗是否有效,决定于医生对你的判断。
预防为主痛风急性发作很痛苦,但是我们可以平时用各种手段控制到不发生或者少发生,减少复发,使得这种痛苦减少或者消失。
所以痛风重于防。
啤酒是痛风病人绝对不能吃的。
豆腐:在病情允许的时候,适当吃豆制品。
就是要限制。
肉:要限制。
不能吃肥肉,量要限制。
蜂蜜水:是可以喝的。
淡蜂蜜水没问题,浓的蜂蜜水可能促发痛风的发生和反复,所以也要限制。
水:是非常好的饮品。
牛奶:嘌呤很低蛋白不错钙又能补充,口感又很好,当然可以喝。
巧克力:在两种情况吃,一是爬山、野营迷失了方向,救命的时候真能救命。
二是解馋的时候吃点。
痛风病人涉及到从能量到蛋白、脂肪、糖一系列的禁忌问题。
二、营养治疗及预防原则痛风等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及预防的七大原则。
它既对痛风,也对以痛风为代表的各种各样的疾病。
没有痛风的没有慢性病的朋友也要遵守这七条。
1、能量能量超标,体重增加。
肥胖使发生痛风的几率增大。
肥胖需要减肥,但是快速减肥可能引发身体里酮体过多,然后减少尿酸的排泄,对痛风不利,甚至可能促发痛风的发生。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健康管理提到高尿酸血症,大部分人都会想起痛风,然而高尿酸血症并不等于痛风。
有数据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数量达到1.2亿,其中仅有10%发展为痛风,这就提示当前有90%高尿酸血症患者是无自觉症状的,那无症状是否就无危害、无需处理了?不!高尿酸血症不仅会引起痛风,还会并发代谢综合征、痛风性肾病等,危及生命。
那么,为什么会患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痛风急性发作如何处理?本文将与大家科普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健康管理相关知识。
1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病因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不是同一概念,体检检出血尿酸水平≥420μmol/L,诊断患有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患者不一定有症状,而当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关节疼痛、肾结石、尿酸性肾病等明显症状,称为痛风。
由此可见,高尿酸血症为痛风的重要病因,但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
人们普遍认为高尿酸血症是“富贵病”,但也有患者疑惑:日常生活中较少摄入高嘌呤食物,为什么还会患有高尿酸血症?查出血尿酸升高后,我严格忌口了,为什么尿酸水平还不降低?高尿酸血症发生并不单纯是因为进食高嘌呤食物,主要与嘌呤来源增加、尿酸排泄量减少有关,见图1。
图1高尿酸血症的病因(1)嘌呤来源增加: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或者自身机体细胞代谢合成嘌呤,均为体内嘌呤主要来源。
机体内细胞时时刻刻都在合成嘌呤,即使不摄入嘌呤食物,体内仍有嘌呤产生。
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血尿酸水平仍会升高或降低不明显(这只是提示单纯控制饮食是不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的,不是说饮食干预是不需要的)。
(2)尿酸排泄减少:高尿酸血症患者体内尿酸排泄减少也会导致其在体内蓄积,而出现血尿酸升高。
尿酸排泄减少不仅与肾病、药物因素有关(体内约有70%尿酸是通过肾脏排出的,故当患有肾病或药物影响尿酸分解就会导致其排出受阻),还与机体伴有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而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发生与人们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紧密联系,故高尿酸症在肥胖/超重者、生活习惯不健康人群中较常见。
第六讲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概述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 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
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
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在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痛风患者平均年龄为48.28 岁,逐步趋年轻化,男: 女为15:1。
超过50%的痛风患者为超重或肥胖。
痛风患者最主要的就诊原因是关节痛,其次为乏力和发热。
男女发病诱因有很大差异,男性患者最主要为饮酒诱发,其次为高嘌呤饮食和剧烈运动;女性患者最主要为高嘌呤饮食诱发,其次为突然受冷和剧烈运动。
病因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
正常成人每日约产生尿酸750mg,其中80%为内源性,20%为外源性尿酸,这些尿酸进入尿酸代谢池(约为1200mg),每日代谢池中的尿酸约60%进行代谢,其中1/3 约200mg经肠道分解代谢,2/3 约400mg 经肾脏排泄,从而可维持体内尿酸水平的稳定,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
按照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可把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
1. 原发性痛风多有遗传性,但临床有痛风家族史者仅占10%~20%。
尿酸生成过多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中占10%。
其原因主要是嘌呤代谢酶缺陷,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乏和磷酸核糖焦磷酸盐(PRPP)合成酶活性亢进。
原发性肾脏尿酸排泄减少约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90%,具体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应排除肾脏器质性疾病。
2. 继发性痛风指继发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一种临床表现,也可因某些药物所致。
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计数增多症、溶血性贫血和癌症等可导致细胞的增殖加速,使核酸转换增加,造成尿酸产生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