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8.04 KB
- 文档页数:3
1古诗词三首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
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
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悉的情况)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
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导学案设计导学案设计一、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轩。
舔盘颠公家里很穷,靠父母租种地主几亩薄田维持一家四口人半饱生活。
颠公有个姐姐叫田花,长得水灵灵的非常漂亮。
有一次田花去邻村走亲戚,路上遇见邻村地主的驼背儿子虾公。
虾公看见田花,以为是仙女下凡,呆呆地看,连眼睛都不眨。
回家立即叫媒婆去提亲。
颠公的父母不同意把女儿嫁给虾公。
后来虾公的老子亲自登门来要田花的年庚八字。
田花父母不给。
虾公老子威胁说:“不愿把女儿嫁给我做媳妇也行,明年你别种我的田,欠我二十两银子马上还清。
”田花父母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把田花的八字给了他。
田花整天哭哭啼啼,不吃不喝,说什么宁死也不嫁给虾公,虾公怕逼出人命,婚期一拖再拖,定不下来。
一天下午,颠公对田花说:“姐姐你别哭了,我今天就去地主家把你的八字要回来。
”他父母说:“没有银子,想要回你姐姐的八字,比登天还难啊。
”颠公晚上到地主家,对虾公说:“姐夫,我姐同意了,喊我来问你什么时候去接亲,她好准备准备。
”虾公很高兴,留颠公在他家吃晚饭。
吃饭的时候,颠公装出很贪吃嘴很搀的样子,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饭吃了一碗又一碗,筷子密密往盘子里夹菜。
虾公一家人都吃饱了,他还在慢慢吃。
桌上四只盘子的菜吃光了,拿起空盘子来舔,舔干净一只又换一只,舌头舔不到的地方,用手把残渣刮进嘴里,油汤沾湿胸前的衣服也不顾,把盘子舔完还装未饱的样子。
虾公一家在一旁象看傻子耍杂技一样。
地主婆说:“老弟,你这样舔盘子太难看了,不饱再炒嘛。
”地主公嗤之以鼻说:“穷鬼的肚子就象潲水桶一样,有填饱的时候吗?”颠公又不停地舔着刮盘子的两只手,恬不知耻地说:“我舔盘子算什么,我姐在家连炒菜的锅头都舔亮哩。
”地主公大惊说;“要这种媳妇简直是败坏门风,丢十八代祖宗的脸。
”说完把田花的八字丢给颠公,厉声说:“饿鬼,给我滚!”家丁把颠公轰出大门,颠公一阵风跑回家向姐姐和父母报喜。
(1)照样子写词语。
水灵灵:________(2)把下面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古诗词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是,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其意境和情感。
2.难点: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鉴赏教学法: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资料:准备相关的古诗词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
例如,展示《静夜思》的图片,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寂静的夜晚。
2.呈现(10分钟)呈现《静夜思》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意。
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表达方式。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的原文和译文,并能正确读、理解。
2. 学习并掌握三首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意义。
3. 通过导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三首古诗词的原文和译文,并理解诗词的意义。
2. 掌握三首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意义。
【教学准备】黑板、白板、课件、习题、诗歌录音。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根据学生前期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导入《古诗词三首》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复习:复习上学期学习的有关古诗词的知识点。
Step 2 学习第一首古诗词《登鹳雀楼》1. 导读:播放《登鹳雀楼》的录音,学生聆听后感受这首诗的美。
2. 学习:学生翻阅诗词,分组合作讨论诗词中的生词和句子。
3. 教师解读:教师解读诗词中的重点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全文的意义。
4. 合作学习:让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习题。
5. 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确保学生对第一首古诗词的内容和意义有初步的理解。
Step 3 学习第二首古诗词《悯农》1. 导读:播放《悯农》的录音,学生聆听后感受这首诗的忧愁和辛酸。
2. 学习:学生翻阅诗词,分组合作讨论诗词中的生词和句子。
3. 教师解读:教师解读诗词中的重点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全文的意义。
4. 合作学习:让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习题。
5. 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确保学生对第二首古诗词的内容和意义有初步的理解。
Step 4 学习第三首古诗词《悯农二首》1. 导读:播放《悯农二首》的录音,学生聆听后感受这首诗的忧愁和辛酸。
2. 学习:学生翻阅诗词,分组合作讨论诗词中的生词和句子。
1 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学会诗词中出现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语言美、韵律美。
学习重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学习挂图。
学习时间三课时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二、自主预习:1、自读诗词,读准字音,熟读诗文。
2、借助注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情景,理解词句,不懂地方作上记号。
3、把诗句补充完整众鸟高飞尽,。
相看两不厌,。
遥望洞庭,白银盘里。
4、我想提出问题三、合作探究:①轮读诗词,相互正音,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②相互说说对诗词理解;③背诵自己喜欢诗句。
四、展示交流1、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感受江南自然美。
五、达标测评1、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比喻B、拟人C、反问D、对比a、能不忆江南?()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我能用自己话说说诗句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鸟飞云去→诗人寂寞诗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意:六、板书独坐敬亭山寄托山水怀才不遇→惜惜相怜湖月辉映风平浪静望洞庭湖景色迷人山水一体色调淡雅赞美江南江南风景如画忆江南江南美景令人难以忘记再赞能不忆江南?赠送初中数学几何模型【模型二】半角型:图形特征:AB正方形ABCD 中,∠EAF =45° ∠1=12∠BAD 推导说明:1.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且∠F AE =45°,求证:EF =BE +DF45°DEa +b-a45°A1.2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且EF =BE +DF ,求证:∠F AE =45°DEa +b-aa45°ABE挖掘图形特征:x-a a-a运用举例: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F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EDF=45°.将△DAE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1)求证:EF=FM(2)当AE=1时,求EF的长.DE2.如图,△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连接MN,求△AMN的周长.3.如图,梯形ABCD中,AD∥BC,∠C=90°,BC=CD=2AD=4,E为线段CD上一点,∠ABE=45°.(1)求线段AB的长;(2)动点P从B出发,沿射线..BE运动,速度为1单位/秒,设运动时间为t,则t为何值时,△ABP为等腰三角形;(3)求AE-CE的值.变式及结论:4.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EAF=∠CEF=45°.(1)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如图1),求证:△AEG≌△AEF;(2)若直线EF与AB,A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M,N(如图2),求证:EF2=ME2+NF2;(3)将正方形改为长与宽不相等的矩形,若其余条件不变(如图3),请你直接写出线段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DABFEDCF。
xx小学高效课堂四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1、古诗三首设计人:审核人:班级:姓名:日期:编号:【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自悟,我要正确读写词语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会运用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我能运用理解加想象的方法背诵三首古诗,正确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我会努力用自己的方法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定向导学* 互动展示* 当堂反馈】自研自探合作探究随堂笔记展示提升质疑评价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内容:大声朗读,读通诗句自学导航:1自由读古诗,解决字词疑难。
2、查找资料了解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生平及相关资料。
3、划分好古诗的节奏,熟读古诗。
(完成随堂笔记一)内容:想象画面,理解词意自学导航:1、读课题,想想:题目是什么意思?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结合图画,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和古诗的大意,勾画诗中自己不明白字词和诗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完成随堂笔记二)内容:吟诵诗词,体验诗情自学导航:1、同样是写景的三首诗,三随堂笔记一:我会解释关键词尽:完闲:闲:悠闲。
厌:满足。
和:和谐。
曾:曾经。
旧:从前。
谙:熟悉。
胜:超过,胜过。
随堂笔记二:我能理解重点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遥望洞庭风景翠,白云盘里一青螺。
展示单元一:我是朗诵小能手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加上自己的理解,用有感情的朗读,表达自己诗句的理解吧!展示单元二:我当小小讲解员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结合图画,联系上下文给大家交流自己对理解字义和古诗大意的理解吧!(建议:用朗诵加想想描述的形式交流你的理解吧!)2、以恰当的形式,个性的方式表达你对诗词中情感的理解吧!(提示:讲一讲、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尽情抒发你的感受吧!期待你的精彩表现哦!)位诗人表达的情感一样吗?当这三处美景分别展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何感想呢?你想说什么呢?2、试把你体会到的情感用朗读中的重读,延长等方式表达出来吧!内容:拓展延伸,积累诗句1、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把三首诗词有感情地背诵下来吗?2、你还收集了那些描写山水的诗句呢?3、试比较一下,三首诗词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语言美、韵律美。
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
学习挂图。
学习时间
三课时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二、自主预习:
1、自读诗词,读准字音,熟读诗文。
2、借助注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情景,理解词句,不懂地方作上记号。
3、把诗句补充完整
众鸟高飞尽,。
相看两不厌,。
遥望洞庭,
白银盘里。
4、我想提出问题
三、合作探究:
①轮读诗词,相互正音,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
②相互说说对诗词理解;
③背诵自己喜欢诗句。
四、展示交流
1、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感受江南自然美。
五、达标测评
1、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反问
D、对比
a、能不忆江南?()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2、我能用自己话说说诗句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诗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诗意:
湖月辉映 风平浪静
望洞庭湖 景色迷人
山水一体 色调淡雅
赞美江南 江南风景如画
忆江南 江南美景 令人难以忘记
再赞 能不忆江南?
六、板书 鸟飞云去→诗人寂寞
独坐敬亭山 寄托山水
怀才不遇→惜惜相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