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汽器工作原理及操作和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4.10 MB
- 文档页数:27
双背压凝汽器工作原理
凝汽器是将汽轮机排出的蒸汽冷凝而得到凝结水的设备。
它是汽轮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直接影响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目前,我国采用的凝汽器基本都是双背压凝汽器。
双背压凝汽器主要由两个背压板组成,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分别承受正、负压。
工作时,压力较低的抽气端凝汽器冷却水先进入;压力较高的抽气端凝汽器冷却水进入。
这样就形成了正、负压两个凝结水流通截面。
正压凝汽器冷却水将正压作用在抽气端凝汽器冷却水上;负压凝汽器冷却水将负压作用在抽气端凝汽器冷却水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负压两个凝结水流通截面。
双背压凝汽器可以增加蒸汽与水换热的面积,从而提高传热系数。
在设计中,如果增加两个背压板,可以使同一循环水中不同压力下换热面积增大20%~30%;同时还可以降低循环水温升,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由于设备或工艺等原因而不能增加两个背压板的数目。
如抽气端凝汽器在运行中发现抽气端端部冷却水温度过高或过低,就需要增设一个背压板。
—— 1 —1 —。
凝汽器工作原理
凝汽器是一种用于将蒸汽转化为液体形式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基于凝结反应,通过将蒸汽暴露在冷凝介质中,使其温度下降并转化为液体。
以下是凝汽器的工作原理的详细说明:
1. 界面传热:
凝汽器中的冷凝介质可能是空气、水或其他液体。
在凝汽器中,蒸汽和冷凝介质之间形成了一个界面。
蒸汽和冷凝介质之间的温度梯度促进了热量传递。
2. 热量释放:
当蒸汽接触到冷凝介质时,其热能会转移给冷凝介质,使其温度升高。
这一过程称为热量释放。
通过释放热量,蒸汽的内部能量会减少。
3. 变成液体:
随着热量的传递,蒸汽的温度逐渐下降至其饱和温度以下。
当蒸汽的温度低于其饱和温度时,蒸汽就会开始凝结成液体。
4. 液体收集:
凝结的蒸汽会成为液体,从而形成凝结物。
这些液体会被收集和排出凝汽器,用作其他用途。
凝汽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将蒸汽冷却至饱和温度以下,使其凝结为液体。
这个过程导致了热能的转移和蒸汽变成液体,从而实现了蒸汽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凝汽器作用
凝汽器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个:
1)在汽轮机排汽口建立并维持高度真空,使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到
最低压力,增大蒸汽在汽轮机中的可用焓降,提高循环热效率;6
2)将汽轮机的排汽凝结成水,重新送回锅炉进行循环;
3)汇集各种疏水,减少汽水损失。
要是说单纯的凝汽器的作用,就是把乏汽凝结成水.0
表面式凝汽器的工作原理是:凝汽器中装有大量的钛管,并通以循环冷却水。
当汽轮机的排汽与凝汽器钛管外表面接触时,因受到铜管
内水流的冷却,放出汽化潜热变成凝结水,所放潜热通过钛管管壁不
断的传给循环冷却水并被带走。
这样排汽就通过凝汽器不断的被凝结
下来。
排汽被冷却时,其比容急剧缩小,体积骤然缩小,从而在原来
被蒸汽充满的凝汽器封闭空间中形成真空.为保持所形成的真空,抽
气器则不断的将漏入凝汽器内的空气抽出,以防不凝结气体在凝汽器
内积聚,使凝汽器内压力升高.集中与凝汽器底部的凝结水,则通过凝
结水泵送往除氧器方向作为锅炉给水.
因此,在汽轮机排汽口下凝汽器内部造成较高的真空。
凝结器的真空形成和维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凝汽器铜管必须通过一定的冷却水量;
2)凝结水泵必须不断地把凝结水抽走,避免水位升高,影响蒸汽的凝
结;3)抽汽器必须把漏入的空气和排汽中的其它气体抽
走。
空冷凝汽器工作原理空冷凝汽器是一种常见的冷却设备,它通过利用自然空气的冷却效果来实现热量的传递与散发。
空冷凝汽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医疗、电子、化工等,其工作原理简单但十分有效。
空冷凝汽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过程:传热、换热和排热。
首先是传热。
当热量流入空冷凝汽器时,其中的冷凝介质(通常是液体或气体)将吸收热量并转化为蒸发。
这个过程中,热量从热源传递到冷凝介质中,使其蒸发。
然后是换热。
在换热过程中,蒸发的冷凝介质与空气中的冷却介质接触,通过自然对流或强制对流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
这样,冷凝介质中的热量被温度较低的空气吸收。
最后是排热。
经过换热后,冷凝介质温度显著下降,成为低温状态。
此时,低温冷凝介质进一步通过流体循环或其他方式排出,以达到热量的散发和冷却的目的。
而空气则将各种冷凝介质散发的热量带走,使系统保持冷却状态。
空冷凝汽器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的水冷系统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空冷凝汽器无需大量的水资源,避免了水冷系统可能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其次,空冷凝汽器不需要冷却液泵等额外设备,结构简单、维护成本较低。
此外,空冷凝汽器无需消耗大量电能来产生和循环冷却水,节约了电力资源,减少了能源消耗。
然而,空冷凝汽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空冷凝汽器的冷却效果依赖于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因此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下,其冷却效果可能会降低。
其次,由于空冷凝汽器依赖自然风力或强制对流来换热,因此在空气流动不畅的环境中,可能会影响其换热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空冷凝汽器通常采用一些增效措施。
例如,可以在空冷凝汽器周围设置风扇或风叶,增加空气流动,提高换热效果;还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和结构设计,提高空冷凝汽器的传热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总之,空冷凝汽器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冷却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传热、换热和排热三个主要过程。
与传统的水冷系统相比,空冷凝汽器具有诸多优缺点。
尽管其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但通过适当的设计和增效措施,空冷凝汽器仍然能够满足各种领域的冷却需求,并有效节约能源消耗。
凝汽器工作原理凝汽器:使驱动汽轮机做功后排出的蒸汽变成凝结水的热交换设备。
蒸汽在汽轮机内完成一个膨胀过程后,在凝结过程中,排汽体积急剧缩小,原来被蒸汽充满的空间形成了高度真空。
凝结水则通过凝结水泵经给水加热器、给水泵等输送进锅炉,从而保证整个热力循环的连续进行。
为防止凝结水中含氧量增加而引起管道腐蚀,现代大容量汽轮机的凝汽器内还设有真空除氧器。
凝汽器的主要作用:1)在汽轮机排汽口造成较高真空,使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到最低压力,增大蒸汽在汽轮机中的可用焓降,提高循环热效率;2)将汽轮机的低压缸排出的蒸汽凝结成水,重新送回锅炉进行循环;3)汇集各种疏水,减少汽水损失。
4)凝汽器也用于增加除盐水(正常补水)表面式凝汽器的工作原理:凝汽器中装有大量的铜管,并通以循环冷却水。
当汽轮机的排汽与凝汽器铜管外表面接触时,因受到铜管内水流的冷却,放出汽化潜热变成凝结水,所放潜热通过铜管管壁不断的传给循环冷却水并被带走。
这样排汽就通过凝汽器不断的被凝结下来。
排汽被冷却时,其比容急剧缩小,因此,在汽轮机排汽口下凝汽器内部造成较高的真空。
凝汽器是火力发电厂的大型换热设备。
图1为表面式凝汽器的结构示意图。
凝汽器运行时,冷却水从前水室的下半部分进来,通过冷却水管(换热管)进入后水室,向上折转,再经上半部分冷却水管流向前水室,最后排出。
低温蒸汽则由进汽口进来,经过冷却水管之间的缝隙往下流动,向管壁放热后凝结为水。
结构说明凝汽器结构为单壳体、对分、单流程、表面式。
凝汽器为单壳体对分单流程表面式凝汽器,它在低压缸下部横向布置。
凝汽器壳体置于弹簧支座上,其上部与汽机排汽缸采用刚性连接。
循环水流经凝汽器管束使凝汽器壳体内汽机排汽凝聚,凝聚水聚集在热井内并由凝聚水泵排走。
凝汽器壳体内布置管束,热井置于壳体下方,正常水位时其水容积为不少于4分钟凝聚水泵运行时流量。
凝汽器由外壳和管束组成单流程,管子为铜合金管,用淡水冷却。
凝汽器管束布置为带状管束,又称“将军帽”式布置凝汽器喉部和汽轮机低压缸排汽管连接,上接径口尺寸:7532×6352分两半制造,即7890×3355×1980,接颈壁板用厚16mm、20g钢板。
凝双流程凝汽器的工作原理凝双流程凝汽器是一种常见的热力设备,广泛应用于热电联产和工业蒸汽发生器中。
其主要作用是将蒸汽中的凝汽传热给冷凝剂,使蒸汽转化为液体。
下面将详细介绍凝双流程凝汽器的工作原理。
凝双流程凝汽器由蒸汽腔、冷凝剂腔、冷凝管束和壳体构成。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蒸汽传递热量给冷凝剂,在此过程中,蒸汽凝结为液体。
具体流程可以分为传质过程和传热过程两个阶段。
传质过程是指蒸汽和冷凝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当蒸汽进入凝汽器后,在冷凝剂腔和冷凝管束之间形成湿凝气流,其中湿凝气流的组成物主要有水蒸气和其他不可凝结气体,如空气和二氧化碳。
在传质过程中,蒸汽中的水蒸气与冷凝剂发生接触,根据温度和浓度的差异,水蒸气会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方向扩散。
同时,由于蒸汽中不可凝结气体的存在,会降低水蒸气的扩散速度。
传热过程是指传热介质(冷凝剂)通过与蒸汽间的界面热阻,将蒸汽中的热量传递给冷凝剂。
传热过程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冷凝管束,在冷凝管束内,冷凝剂在流动的同时,与冷凝管束外壁进行热交换。
冷凝管内外壁的温度差使蒸汽中的热量能够顺利地传递给冷凝剂,使其凝结为液体。
具体来说,在传热过程中,冷凝剂从进口进入冷凝管束,与蒸汽产生接触,并由于传热而被加热。
冷凝剂在冷凝管束内流动,通过多个冷凝通道,达到增加传热效果的目的。
同时,在冷凝剂流动过程中,会与冷凝管束外壁进行热交换。
蒸汽中的热量通过冷凝管内壁传递给进入管束的冷凝剂,使其逐渐凝结为液体。
在传热过程中,凝汽器的设计参数对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凝汽器的传热效率取决于冷凝管束的设计,如管束的材质、布局和尺寸。
其次,冷却水的温度和流量也会影响凝汽器的传热效果。
一般来说,冷却水的温度越低,流量越大,传热效果越好。
此外,凝汽器的压差和管束的清洁度也会对传热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凝双流程凝汽器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传质过程和传热过程两个阶段。
通过蒸汽和冷凝剂之间的传质和传热,使蒸汽中的热量转移给冷凝剂,使其凝结为液体。
凝汽器的工作原理凝汽器是一种用于改变气体(通常是水蒸气)的聚集状态的装置。
它可以将气体冷却并转化为液体,通常用于汽车引擎、核电站和蒸汽动力机械中。
以下是凝汽器的工作原理的详细解释。
凝汽器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冷却物质的低温使气体冷却并凝结为液体。
这种冷却物质通常是水或空气。
凝汽器通常由一系列的金属管组成,内部布满了许多细小的管道,以增加表面积以便更好地散发热量。
在汽车冷凝器中,这些管道通常被排列在散热器后面,以允许空气通过来冷却制冷剂。
在凝汽器中,气体(水蒸气)通过管道流动,而冷却物质(水或空气)则通过管道的外部流动。
当气体进入管道时,它的温度会比冷却物质的温度高很多,因此会从气体中流出热量。
这个过程被称为传热。
当气体流经凝汽器的管道时,它的温度逐渐下降,进而使其凝结。
这是因为气体的饱和温度与压力密切相关,当气体的温度低于或等于饱和温度时,它就会凝结成液体。
凝汽器外部的冷却物质吸收了从气体中释放出的热量,并将热量带走,使其冷却。
冷却物质在与热交换的过程中,温度会增加并最终被释放到环境中。
通过连续的热交换过程,气体在凝汽器中逐渐冷却并完全凝结成液体。
液体会在凝汽器的底部积聚,然后从管道的底部流出。
凝汽器通过存储和排除热量,以便将气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
这是因为在液态状态下,气体的容积较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总结来说,凝汽器通过与冷却物质的热交换,使气体冷却并凝结为液体。
这种热交换过程把热量从气体中转移出来,使气体的温度下降并凝结成液体,然后被排出凝汽器。
这种原理在汽车、核电站和其他蒸汽动力机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完整版凝汽器工作原理凝汽器是一种重要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发电厂、供热系统以及化工、制药等领域。
它主要用于将蒸汽中的热量转移至冷却介质,使蒸汽凝结成液态水,并实现能量回收。
下面将详细介绍凝汽器的工作原理。
凝汽器一般由一个或多个管束组成,管束内部布满了螺旋翅片,用于增加传热面积。
蒸汽流经凝汽器的外侧管道,而冷却介质(通常是冷却水)流经管束内部。
因为蒸汽中所含的热量远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所以蒸汽中的热量会通过传导和对流的方式传递给冷却介质,使蒸汽凝结成液态水。
凝汽器的工作原理可用以下步骤来描述:1.蒸汽进入凝汽器:高温高压的蒸汽从蒸汽发生器或汽轮机等设备中流入凝汽器。
蒸汽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和微小的液滴。
2.传热过程开始:蒸汽与凝汽器管束内的冷却介质接触后,传热过程开始。
蒸汽中所含的热量逐渐通过管束壁传递给冷却介质,并被吸收。
3.热量传导:蒸汽与管束壁接触后,热量会通过传导的方式从蒸汽中传递到管束壁。
管束壁一般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如铜或铝,以确保高效的传热过程。
4.热量对流:除了传导,蒸汽中的热量还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给冷却介质。
凝汽器内的蒸汽呈湿态,蒸汽中的水蒸气会因冷却而凝结成液态水滴,并与冷却介质接触。
这种对流传热过程能够加速热量的传递和凝汽的速度。
5.凝汽形成:随着热量传递,蒸汽中的水蒸气逐渐凝结成液态水滴。
液态水滴会沿着管束壁下降,最终汇集在凝汽器的底部。
6.冷却介质带走热量:在凝汽器中,冷却介质流经管束内部,吸收蒸汽中的热量。
冷却介质的温度会逐渐升高,而蒸汽中的热量则被带走。
冷却介质通常会通过冷却塔或其他设备进一步降温,以实现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
7.冷却介质排出:冷却介质吸收了蒸汽中的热量后,温度升高,成为热介质。
热介质会通过管道排出凝汽器,并经过冷却塔等设备进行降温和处理。
总之,凝汽器通过热传导和对流的方式,将蒸汽中的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使蒸汽凝结成液态水。
凝汽器以其高效的换热能力,广泛应用于热工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凝汽器的工作过程
凝汽器是利用蒸汽凝固原理来进行冷却的装置。
它是利用蒸发时产生的潜热将液体蒸发,将温度降至结冰的温度以达到冷却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凝汽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凝汽器的原理
凝汽器是最常用的制冷原理之一,它是利用热力学互换原理,将蒸发产生的潜热抽取出来,从而将热能转换成冷能,实现冷却的作用。
当蒸汽被低温凝固时,它将吸收蒸发过程中的热量,从而完成制冷作用。
凝汽器的工作过程
凝汽器的工作过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蒸发、冷却、凝固和收集。
1.蒸发:凝汽器内有一定量的液体,当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就会蒸发成蒸汽。
2.冷却:当蒸汽被低温冷却时,潜热就被吸收,温度下降,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
3.凝固:当温度下降到结冰的温度时,蒸汽就会凝固,变成冰。
4.收集:经过凝汽器处理的冰可以用来制冷或进行其他应用。
凝汽器在制冷技术中的应用
凝汽器不仅可以用于家庭冰箱,也可以用于冷藏设备,冷冻设备,冷却液体等工业场合。
它们可以将温度降至零下几十度,也可以将温度降至零下几百度。
凝汽器可以将温度降低到极低的水平,使得其他设备可以有效地制冷,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
总结
凝汽器是利用蒸汽凝固原理来进行冷却的装置,它的原理是利用蒸发产生的潜热,将温度降至结冰的温度,从而实现制冷的效果。
凝汽器主要分为蒸发、冷却、凝固和收集四个过程,它可以实现极低温度制冷,大大提升制冷效果。
凝汽器不仅可以用于家庭冰箱和冷藏设备,还可以用于冷冻设备和冷却液体等领域。
凝汽器的工作原理
凝汽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冷却介质将蒸汽中的热能传递给冷却介质,使湿蒸汽凝结成水。
凝汽器通常由一系列平行管束组成,每个管束内有许多细小的管子,用于增加表面积以促进热量传递。
工作过程中,蒸汽通过凝汽器中的导流器进入凝汽管束。
冷却介质流经管束外壁,与蒸汽进行换热。
由于冷却介质的温度低于蒸汽温度,热量会从蒸汽传递到冷却介质,使蒸汽冷却并凝结成水。
当水蒸汽凝结成水后,可以根据需要排出凝结水,以保持凝汽器的正常运行。
同时,冷却介质也会加热,通常通过循环冷却系统将热能传递给其他设备或环境。
凝汽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换热原理,通过热量传递使蒸汽凝结成水。
其设计和选材的关键是要提高换热效率,包括增加表面积、提高冷却介质流速和温度差。
凝汽器广泛应用于各种蒸汽循环系统中,如发电厂的汽轮机、化工厂的反应器、制冷设备中的蒸发器等。
它能够有效地回收蒸汽中的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凝汽器工作原理及操作和分析凝汽器是一种常用的热交换器,主要用于将汽化的气体或蒸汽冷凝转化为液体状态。
它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中,包括发电厂、制冷设备、化工工厂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凝汽器的工作原理、操作和分析。
1.工作原理:凝汽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的原理,它利用传热的方式将热量从气体或蒸汽传递给冷却介质。
凝汽器通常是由冷凝管或冷凝室组成的,冷却介质在冷凝管或冷凝室内流动,将热量吸收后,使气体或蒸汽冷凝成液体。
凝汽器的热量传递效率取决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差和流动速度。
2.操作:凝汽器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温度控制:凝汽器中的冷却介质温度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效果和安全。
-流速控制:冷凝管或冷凝室内的冷却介质流速需适中,过高会导致热量传递效果下降,过低则会影响冷凝速度。
-液位控制:冷凝室内的冷凝液位需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热量传递的充分性。
3.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凝汽器的性能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热传导性能:凝汽器的采用的材料和结构设计会影响其传热性能,需要进行热传导性能测试和分析,以保证传热效果。
-热力学分析:凝汽器的性能分析还需考虑热力学参数,如冷却介质的压力、温度,气体或蒸汽的流速等。
-能耗分析:对于大规模的凝汽器系统,还需进行能耗分析,以优化设计和降低能耗。
综上所述,凝汽器是一种利用热力学原理将热量从气体或蒸汽冷凝成液体的热交换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温度控制、流速控制和液位控制等操作要点。
此外,凝汽器的性能分析主要包括热传导性能、热力学分析和能耗分析等方面。
通过对凝汽器的工作原理、操作和分析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应用和优化凝汽器的性能。
空冷凝汽器工作原理
空冷凝汽器是一种将热介质通过自然对流或强制对流对流换热方式来冷却和凝结的凝汽器。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空冷凝汽器通常由一系列细密排列的金属管组成,空气通过这些管道进行换热。
2. 空气从一个端口进入凝汽器,经过金属管道的外表面,通过和金属管表面接触,吸收热量。
3. 吸收热量后的空气由另一个端口离开凝汽器,被排到外面或再次循环使用。
4. 在金属管道的内部流动的是热介质,例如蒸汽或热水。
热介质在管子内部蒸发或流动,释放热量给管道的外表面。
5. 热介质在管道的表面冷却和凝结,通过与空气的热交换,热量传递给空气。
6. 在凝汽器的工作过程中,空气和热介质之间的热量交换导致热介质的温度下降,从而完成冷凝过程。
总体上,空冷凝汽器利用空气对流换热的原理,将热介质的热量传递给空气,使热介质凝结,从而实现冷却和回收热能的功能。
凝汽器的原理
凝汽器是把蒸汽的压力能转变成热能的设备。
凝汽器由工作部分和冷却部分组成。
工作部分是在一个容器内,容器的尺寸和形状取决于所使用的蒸汽压力、温度、沸点和汽化潜热等因素。
因此,在凝汽器内,蒸汽在一定压力下连续地被凝结成水。
冷却部分是在一个有一定几何形状的金属管中,管内充满与水的蒸汽。
管内介质温度是通过蒸发过程中逐渐降低的温度来控制的。
由于冷却部分具有很高的传热效率,因此凝汽器内冷却水的温度低于水的蒸发温度,因而可以达到较高的热效率。
在凝汽器中,凝汽器水侧在真空下处于完全凝结状态。
真空是指水与蒸汽分子碰撞时产生压力和热量而使蒸汽冷凝成水的最低压力,真空为零时,蒸汽凝结成水所需压差就称为真空度。
在凝汽器中,冷却部分将产生大量的凝结水,这些凝结水又称为冷却水。
冷却水中含有大量的蒸汽。
蒸汽是一种高粘度、易流动和比热容大的气体,它在凝汽器中冷却后会产生较高温度的凝结水(通常称为冷却水)。
—— 1 —1 —。
凝汽器工作原理凝汽器:使驱动汽轮机做功后排出得蒸汽变成凝结水得热交换设备。
蒸汽在汽轮机内完成一个膨胀过程后,在凝结过程中,排汽体积急剧缩小,原来被蒸汽充满得空间形成了高度真空。
凝结水则通过凝结水泵经给水加热器、给水泵等输送进锅炉,从而保证整个热力循环得连续进行.为防止凝结水中含氧量增加而引起管道腐蚀,现代大容量汽轮机得凝汽器内还设有真空除氧器。
凝汽器得主要作用:1)在汽轮机排汽口造成较高真空,使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到最低压力,增大蒸汽在汽轮机中得可用焓降,提高循环热效率;2)将汽轮机得低压缸排出得蒸汽凝结成水,重新送回锅炉进行循环;3)汇集各种疏水,减少汽水损失。
4)凝汽器也用于增加除盐水(正常补水)表面式凝汽器得工作原理:凝汽器中装有大量得铜管,并通以循环冷却水。
当汽轮机得排汽与凝汽器铜管外表面接触时,因受到铜管内水流得冷却,放出汽化潜热变成凝结水,所放潜热通过铜管管壁不断得传给循环冷却水并被带走。
这样排汽就通过凝汽器不断得被凝结下来。
排汽被冷却时,其比容急剧缩小,因此,在汽轮机排汽口下凝汽器内部造成较高得真空。
凝汽器就是火力发电厂得大型换热设备。
图1为表面式凝汽器得结构示意图。
凝汽器运行时,冷却水从前水室得下半部分进来,通过冷却水管(换热管)进入后水室,向上折转,再经上半部分冷却水管流向前水室,最后排出。
低温蒸汽则由进汽口进来,经过冷却水管之间得缝隙往下流动,向管壁放热后凝结为水。
真空度定义:从真空表所读得得数值称真空度.真空度数值就是表示出系统压强实际数值低于大气压强得数值,即: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强凝汽器中真空得形成主要原因在启动过程中凝汽器真空就是由主、辅抽汽器将汽轮机与凝汽器内大量空气抽出而形成得。
在正常运行中,凝汽器真空得形成就是由于汽轮机排汽在凝汽器内骤然凝结成水时其比容急剧缩小而形成得。
如蒸汽在绝对压力4kpa时蒸汽得体积比水得体积大3万倍,当排汽凝结成水后,体积就大为缩小,使凝汽器内形成高度真空。
汽轮机凝汽器1. 简介汽轮机凝汽器是一种用于汽轮机末级的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汽轮机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转化为液态水,并将余热回收供其他用途。
汽轮机凝汽器是汽轮机发电厂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汽轮机发电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2. 工作原理汽轮机凝汽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蒸汽冷凝、凝汽水回收和余热回收三个过程。
2.1 蒸汽冷凝当汽轮机高温高压蒸汽经过末级叶片后,其压力和温度已经降低,需要进一步冷凝成液态水。
汽轮机凝汽器利用冷凝器内壁的冷却介质(通常是冷却水或空气)与高温高压蒸汽之间的传热,使蒸汽冷凝为液态水。
2.2 凝汽水回收在蒸汽冷凝成液态水的过程中,凝汽水会通过凝汽器下部的凝结水收集器被收集起来。
这部分凝汽水可以进行处理后再次用于供应给锅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3 余热回收在冷凝过程中,凝汽器内的冷却介质吸收了蒸汽中的热量,这时冷却介质内的热量增加,需要通过余热回收系统进一步回收利用。
典型的余热回收方式包括供暖、给水预热和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热能利用等。
3. 汽轮机凝汽器的类型根据冷凝方式的不同,汽轮机凝汽器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类型。
3.1 接触式凝汽器接触式凝汽器是指蒸汽与冷凝水直接接触进行传热的凝汽器。
接触式凝汽器由于其传热效果好,可以使冷凝水与蒸汽充分混合,因此蒸汽冷凝速度较快,但也存在一定的水位控制难度和水质污染的问题。
3.2 非接触式凝汽器非接触式凝汽器是指蒸汽与冷凝水之间通过壁面进行传热的凝汽器。
非接触式凝汽器由于蒸汽与冷凝水之间有壁面隔离,水质污染较少,但由于传热效果较差,凝汽速度较慢。
4. 汽轮机凝汽器的优化设计为了提高汽轮机凝汽器的工作效率,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优化设计技术:4.1 壁面增强通过在凝汽器内壁采用特殊形状的增强筒或增加管束数量等方式,增加凝汽器的内壁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4.2 冷却介质流量控制合理控制冷却介质(如冷却水)的流量,可以使其在凝汽器内壁上形成较薄的膜层,改善传热条件,提高凝汽器的冷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