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社会主义制度共32页
- 格式:ppt
- 大小:7.33 MB
- 文档页数:32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挑战越南的发展经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挑战:越南的发展经验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如越南,正面临着成功与挑战。
越南以其独特的发展经验,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本文将探讨越南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成功之处,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发展的成功越南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行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以农村经济改革为例,越南实行土地承包制度,激励农民种植和养殖,提高了粮食和农产品的产量。
此外,越南积极吸引外资,建设经济开放区,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东南亚地区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二、社会事业的提升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越南重视发展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
越南的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提高了教育普及率和教育质量。
医疗体系的建设也得到加强,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此外,越南致力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了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三、党的领导力的发挥越南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
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党能够高效地领导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党的领导能力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四、改革面临的挑战尽管越南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经济结构调整。
虽然越南已经实行了市场经济,但仍然存在某些行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越南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
第二个挑战是环境问题。
越南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
越南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
第三个挑战是社会公平和贫富分化问题。
虽然越南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社会贫富差距仍然存在。
越南需要通过改革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总结:越南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提升以及党的领导力的发挥,都是越南成功的关键因素。
越南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越南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不久之前,越南给⼈的印象仍然是⼀个战争作风浓厚的,经济状况萧条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在其经历了⾰新开放,⾛上具有越南特⾊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后,今天的越南已经成为亚洲经济增长速度,紧随中国之后,第⼆快的国家。
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越南已经成为了世界瞩⽬的焦点,被誉为“展望”(vista)五国之⼀,获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基本状况(⼀)⾃然情况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崇左、防城港)接壤,西南与⽼挝、柬埔寨交界,东⾯和南⾯临南海。
海岸线长3260多公⾥。
越南全国⼤约32.9万平⽅千⽶。
北部地区由⾼原和红河三⾓洲组成。
东部分割成沿海低地、长⼭⼭脉及⾼地,以及湄公河三⾓洲。
越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候,⾼温多⾬。
(⼆)社会情况1、⼈⼝状况越南全国⼈⼝约为8700万,其中男性占49.5%、⼥性占50.5%(2010年越南⼈⼝普查数据)。
越南国内有54个民族,京族占总⼈⼝86%,⼤量聚集在冲积三⾓洲和沿海平原地区。
京族作为⼀个最⼤的同系社会群体,控制国家的政治经济,主导⽂化事业,对社会⽣活施加巨⼤影响。
2、政治状况越南现⾏宪法规定: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政权属于⼈民,越南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指导思想。
2001年⼗届国会10次会议对宪法部分条款作出修改,确定越南要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
越南共产党是越南唯⼀政党,1930年2⽉3⽇成⽴,同年10⽉改名为印度⽀那共产党,1951年更名为越南劳动党,1976年改⽤现名。
现有党员约248万⼈,基层组织4万多个,同世界上180多个政党建有党际关系。
此外,越南还有祖国阵线,这是越共领导的政治联盟组织,由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各阶级、阶层、民族、宗教和在海外定居的各界代表⾃愿组成。
国会是越南国家最⾼权⼒机关,任期5年,通常每年举⾏两次例会。
政府是其国家最⾼⾏政机关,其司法体系由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及地⽅法院、地⽅检察院和军事法院组成。
越南宪法全文越南宪法全文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全文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越南人民为建立和保卫自己的国家而辛勤劳动、英勇战斗。
在这一过程中,锻造出了民族的统一、人道传统和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斗争品格,建立并养育了自己的文化传统。
自1930年以来,越南人民在胡志明主席创建并锻造的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事了长期的、艰苦的革命斗争,胜利地进行了“八月革命”并于1945年9月2日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我国各族人民连续战斗,在全世界各国朋友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和邻国的宝贵帮助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特别是历史性的奠边府战役和胡志明战役,打败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解放并恢复了祖国的统一,完成了人民的国家民主革命任务。
在1976年7月2日,统一了的越南国会决定将国家的名称改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全国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转变、毅然全力建设国家、坚决保卫祖国以及履行国际义务的时期。
在连续的抵抗战争和祖国建设期间,越南曾施行1946年宪法、1959年宪法和1980年宪法。
1986年以来,我国人民开始进行了由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发动的全面改革和更新,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初步成果。
为了适应新的情况和任务,国会决定修改1980年宪法。
现行宪法决定了越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和国防制度,越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结构,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运作原则;并使人民是主人的国家机关内部工作制度化,国家实行管理和党的领导。
在按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胡志明的思想贯彻执行国家建设的政治纲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越南人民将团结如一,坚持自主建国的精神,与世界所有国家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友好与合作的外交政策,严格认真地遵守宪法,加快改革和更新,建设和保卫自己的国家。
第一章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第一条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一独立、自主和统一的国家,其完整的领域包括它的陆地、沿海岛屿,领空和领海。
第二条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人民的国家,由人民所组成,为了人民。
1992年越南宪法前言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越南人民为建立国家和保卫国家辛勤劳动、创造和英勇战斗,熏陶成民族的团结、仁义和坚强不屈的传统,建立了越南文明。
自1930年起,在由胡志明主席创立和锻炼的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使八月革命取得了成功。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宣读了《独立宣言》,越南民主共和国诞生了。
自那以后的整整几十年,我国各族人民连续战斗,得到了世界朋友的宝贵支持,特别是各社会主义国家和邻国的支持,建立了辉煌的业绩;特别是历史性的奠边府战役和胡志明战役,战胜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两次侵略战争,解放了全国,统一了祖国,完成了民族、人民民主革命。
1967年7月2日,统一的越南国会决定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全国步入向社会主义过渡、大力建设国家、坚决保卫祖国、同时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时期。
在抗战建国的各个时期中,我国已有1946年宪法,1959年宪法和1980年宪法。
自1986年至今,由越南共产党六大提倡的国家全面革新事业已经取得了很重要的初步成就。
国会决定修改1980年宪法,以便满足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本宪法规定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和安宁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结构与原则、以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国家管理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体制化。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的照耀下,为实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越南人民愿团结一心,提高自力自强建设国家的精神,执行独立自主、与所有国家和平、友好、合作的对外路线,严格执行宪法,在革新、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事业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第一章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治制度第一条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一个独立、主权、统一和包括陆地、各海岛、领海和领空在内的领土完整的国家。
第二条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国家是人民的、来自人民的和为人民的国家。
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而其基础是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和知识阶层的联盟。
越南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沿革、现状分析及未来挑战【摘要】越南特色社会主义是越南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独特社会主义体系。
本文将对越南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沿革、现状分析及未来挑战进行探讨。
在历史沿革部分,将介绍越南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事件。
在现状分析部分,将分析越南特色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现状和特点。
在未来挑战部分,将探讨越南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通过全面分析,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对越南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了解,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引言、越南、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沿革、现状分析、未来挑战、结论1. 引言1.1 引言越南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在越南推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沿革、现状和未来挑战。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我们将首先简要介绍越南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越南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上的演变和发展。
我们也将提及越南特色社会主义对于越南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
引言部分将为读者提供对于越南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和背景,为后续的内容铺垫和引导。
通过对引言部分的深入分析,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越南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和意义,为后续的历史沿革、现状分析和未来挑战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
引言部分将为文章后续内容的阐述和论证提供基础和支撑。
2. 正文2.1 历史沿革越南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在法国殖民统治结束后,越南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越南独立并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随后,越南开始实行以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国有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20世纪80年代,越南推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引入市场经济元素,推动经济改革。
这一时期,越南的经济逐渐走向市场化,经济增长取得较大成就。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南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社会主义制度,以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在21世纪初,越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越南的体制改革摘要:越南,一个在世界上不起眼的国家,为了民族的富强,国家的繁荣,勇敢的顺应世界的民主潮流,走上了政治和经济改革道路。
近年来,越南在改革开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越南,一个与中国有着深刻渊源的东南亚国家。
它,在东亚封贡体系中是中国的藩属国,也曾经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同志加兄弟”。
而现在,在目前中国南海争端激化、危机四伏的时刻,越南作为侵占中国南海主权的好处大捞者,利益最大获取国,被愈来愈多的国人恨之入骨。
除了本世纪的南海纷争和上世纪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外,我们很少了解过越南。
然而,无论是在宏观的发展模式与国家发展战略方面,还是在微观的政府管理机制、政府运行方式等方面,与中国都有太多相似地方的越南,参考了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于1986年在越南开始进行革新开放运动。
回顾越南20多年的革新历程,可以看出越南并不是一个总会给人带来“突然”和“意外”的国家,从经济上的革新开放到政府治理方面的变革与创新,再到政权体制的调整,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都是在稳步推进,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
近年来甚至有报道说越南的政治改革步伐甚至超过中国,这些逐渐成为中国公共政治的热门话题。
一、走向革新之路越南的革新开放,发生于80 年代初, 到1 9 8 6 年才全面铺开。
政策革新,在越南语中有“刷新”之意,是指1986年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大会所提出的政策、主要是经济上和思想上的改革与开放。
后来逐渐深入到政治体制革新。
越南的革新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
有这样一段描述:“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 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 人口7 0 0 多万。
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来看, 有许多得天独厚之处, 气候适宜, 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都十分丰富. 另外, 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越户南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 并富有勤劳勇敢的精神”。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更为越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但是, 这些优越的条件并没有使越南走上富强之路。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越南政治体制改革一、改革的革历史背景1. 多年的殖民统治,连年的战争使越南的经济基础异常薄弱。
2. 照搬照抄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使经济发展走进死胡同。
3. 决策的失误与“二·五”计划的失败,使越南经济彻底崩溃。
二、改革的历史进程1. 第一阶段:从1986年党的六大到1991年党的七大召开。
在这一阶段,越南明确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全面革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全面推进市场机制,建立符合经济规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新体制,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生产经济。
2. 第二阶段:从1991年越共七大到2001年越共九大召开。
在这个阶段,越南遭受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巨大冲击,但是越南经过在经济、政治、思想上采取了有力的措施,顶住了内外压力,继续探索适合越南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 第三阶段:从2001年4月越共九大到目前。
这是越南的革新开放进一步深化的阶段,越共九大规划了越南革新开放的蓝图。
三、改革的特点1. 党内民主(1)强化了中央委员会对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监督。
越共规定对重大政策主张、重要干部任免、大型工程项目等决策,都要在中央委员会集体民主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这已打破一言堂的官本位体制,形成重要的党内民主制度。
(2)越共在中央全会上实行质询制度,开创了党内民主的新形式。
每位中央委员都可以对包括总书记在内的其他委员提出质询,也可以对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检查委员会集体提出质询,直到得到满意答覆为止。
(3)提前公布党代会政治报告草案,广泛吸收党内外智慧。
这从1986年“六大”开始,提前两月公布,在全党进行充分讨论,对文件作了重大修改。
越共六大参考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式提出“革新开放”路线。
“七大”、“八大”继续这个制度,到了2001年“九大”,越共首次通过新闻媒体提前两个月公布政治报告草案,不但在党内,甚至在全国范围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进行补充修改,越共“十大”前将《政治体制改革报告》交全民讨论,这不但集中了党心,还反映了民意,充分表现了执政党的责任心和自信力。
2013年6月海峡法学Jun.2013第2期(总第56期)Cross-s trait L egal Science No.2(Sum No.56)编者按关于转型国家的竞争政策与反垄断法律问题已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但目前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仍然较少。
为弥补国内研究及文献的不足,本刊选登较早开始研究转型国家竞争法问题的威廉姆科瓦契奇教授的这篇文章,以餮读者。
越南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竞争政策[美]威廉姆科瓦契奇∕著黄进喜,王里∕译摘要:经济转型国家仿照西方国家构建详尽的反垄断机制至今仍鲜有成功的事例,越南应从中吸取教训,要采取与全盘吸收西方模式反垄断法的不同做法,采用改良的战略,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竞争政策改革的契合。
在渐进性的改革过程中,需要先行培育对竞争价值的思想、政治和社会共识,以确保反垄断法得以执行,提高法律体系的效力。
而必要的思维框架和社会共识并不会自发形成,需要政府决策层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越南;竞争政策;反垄断法中图分类号:D922.29;F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557(2013)02-0116-05自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开始,一种焦躁不安的商业情绪就开始充斥着河内(Hanoi)市区。
游商们挑着挂满食品和杂物篮子的扁担,摩肩接踵,挤过人行道。
数不清的商铺向路人展示着当地的商品和世界最知名的品牌。
由行人、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汽车组成的交通洪流,与工地上的起重机构成一幅涌动的景象。
在河内西南的迈州村(Mai Chau),农夫赶着水牛去往一望无际的绿色稻田,村妇们在高脚楼的架空层里织布。
到了中午,游客挤满狭窄的小路,购买纺织品,与纺织工讨价还价,就像他们家中的客人一样。
经历十余年的戏剧性发展,越南的经济仍然停滞不前。
如今,越南面临着如何恢复经济发展的棘手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改革方案,是构建一个鼓励私企参与市场的法律体系。
作为这项改革方案的【收稿日期】2013-05-13【作者简介】威廉姆科瓦契奇(William E.Kovacic),男,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前主席,乔治梅森大学法学院和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
越南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及反思在所有制的构建问题上,越南语当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都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样也走过一些弯路,片面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消灭私有制”的论述,照搬过苏联模式,违背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当然,越南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因着其国情的不同,也有其独有的特征。
越南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公有制建立问题上与其他国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南北两个区域是在不同时期进行的。
越南北方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8-1965年进行的,而越南南方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76年开始的。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越南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实践。
首先,是农村经营方式的改革。
和中国一样,越南实行的也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越南在1988年4月颁布《更新农业管理》的10号决议,将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直接交给农户,允许农户使用土地15年。
1993年7月颁布《土地法》,从法律形式上确认了农民长期使用土地的权利和经济主体的地位。
其次,是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越南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和“民营化”改组,转换经营机制。
越南原有国有企业1.3万个,但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其中亏损企业占40%,盈亏相抵的企业占30%,只有30%的企业盈利。
为扭转这种状况,越南从1987年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1994年8月,越南政府颁布了《企业破产法》,开始在企业经营中推行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除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大中型企业外,其他国有企业大都实行民营化改组。
到1994年8月,越南的国有企业通过改组、合并和民营化之后,只剩下5730家,经营状况有所改善。
最后,是非国有制经济。
越南非常重视非国有制经济的发展。
1986年越共六大报告指出:“私有经济的活动,将在国家的监督下,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建立横向联系,纳入社会主义的轨道。
”1991年越共七大强调:“私有经济准许在法律规定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行业中经营。
越南社会主义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很长时间。
自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60年代,越南的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和制度先后诞生,并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理想社会。
但因为它在一些方面有其独特性和局限性才未能得到很好地贯彻。
越南共产党由胡志明于1946年建立,是第一个从法国殖民者手中独立并在越南建国后,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拥有自己基本组织体系、自己管理和民主制度及文化经济制度、独立自主,有完整工业体系以及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家。
越南是中国的邻国和东南亚重要国家。
虽然越南并不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承认,但很多国家对这个名字非常熟悉并将其视为国家或民族象征——它是在1889年被英国殖民过的地方建立起来的新兴殖民地,同时也成为了亚洲地区第一个完全由西方所主导的发展中国家。
越南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地位和领土完整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越南人。
其国土面积为3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400万(2013年)。
越南国土面积为34万平方公里,比中国大14倍;全国总人口超过2亿6千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9%以上;主要是少数民族构成人民族以及华人居民等。
越南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与独立进程全面完成,是社会主义事业在东方建立和发展起来以前的200多年历史内形成的。
越南是一个高度集中而又高度民主政治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国家。
在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出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引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逐步形成了党要管党党国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及各项具体工作制度。
通过不断努力和发展社会主义使越南成为一个可以控制政治经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最好的国家之一(见《胡志明文集》第1卷)。
越共于1947年建立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制度,也称农民社会主义连;这一制度起源于胡志明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根据地。
从建立到1961年结束以来这期间,越南先后进行一、越共的发展历史1946年4月14日,胡志明领导的人民革命根据地建立;此后又于1947年2月11日成立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并成立了越南共产党。
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政策的内容及特点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世界性的社会主义改革浪潮,越南也逐步开展了社会主义的革新开放,重点集中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其主要内容是,改变单一的公有制,发展非公有经济,改变计划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同时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在政治与社会改革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审慎的尝试。
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越南的社会主义革新开放过程中,思想理论创新也取得很大进展,即:(1) 成立中央理论委员会,推进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的思想理论创新。
早在1996年,越共中央政治局就成立了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以加强对越南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由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担任主席,委员由分散在各级各部门中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中央委员和专家出任。
理论委员会不仅参与指导全国的思想理论建设工作,同时直接承担重大研究课题,为中央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和理论支持。
2004年初,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共有37名成员,承担着8个大课题和79个小课题。
这些课题有些是中央政治局交办的,有些是根据实践中的紧迫需要由委员会自己拟定的。
由于越共中央领导非常重视,对重大理论的创新工作亲历亲为,及时提出必须研究解决的紧迫理论问题并率先垂范,促使越南各级党政领导更加关心思想论工作,学术气氛活跃,研究成果不断,用以指导和推动越南革新开放事业的发展。
(2) 面对现实,针对“四大危机”,推进革新开放。
相对而言,越南是在更加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
革新开放之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严重存在的教条主义等错误倾向,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政治冲击,也都在越南严重存在。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总结过去,如何展望未来,就成为能否卓有成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革的关键所在。
越南共产党认为越南党和国家正面临“四大危机”:即经济落后危机,国际竞争危机,党内腐败危机,和平演变危机。
这种危机观并不导致悲观主义,他们强调“危机并不一定垮台”。
危机只能用社会主义改革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