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追查制度办法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机电事故追查统计分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以下简称公司)机电管理,严格机电事故的追查、分析处理及考核,促进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事故率,根据《煤矿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程》和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单位。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三条机电管理部负责组织对机电事故进行追查分析事故原因。
第四条调度指挥中心(应急办)负责做好事故汇报、记录工作。
第五条相关部门负责参与事故追查,分析事故原因。
第三章管理范围第六条凡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机电设备事故,应按本办法统计。
造成人身伤害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机电事故按其影响生产、施工时间、造成损失程度和性质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三种。
第四章事故分类第八条一般事故(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者50—300元处罚),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称为一般事故。
(一)造成事故直接价值损失在0.1-5万元者。
(二)造成井下生产设备停运1小时或造成产量损失3000吨及以上者。
(三)地面造成车间供电中断1-4小时或全矿供电中断10-30分钟者。
(四)局扇停运者。
(五)主、副提升设备停运者及其它造成经济达到一般事故程度者。
第九条重大事故(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者200—1000元处罚),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称为重大事故。
(一)造成设备直接价值万元以上至50万元者。
(二)主运输系统设备停运2小时以上者。
(三)主排水泵盘区集中排水停运,造成泵房进水或淹泵者。
(四)主通风机停运20分钟及以上者。
(五)全矿井停电10分钟以上,地面车间供电中断4小时以上至3天或全矿供电中断30分钟以上者。
(六)造成地面流水作业设备停机超过半小时或因停机引起重新恢复时间超过3小时以上者。
(七)辅助运输出现车辆操作失误,刹车矢灵等,或造成经济损失超过一般事故程度者。
(八)变配电设备误停、误送电者。
第十条特大事故(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者500—2000元处罚),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称为特大事故。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一)为加强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工作,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机电专业“管理制度”中对机电管理制度建设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煤矿机电管理部门负责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工作。
(三)煤矿机电管理部门应建立机电事故统计台账,将事故发生时间、事故类型、现场状况、损坏程度、影响范围、处理过程、事故原因等详细情况记录清楚。
(四)煤矿机电管理部门要根据统计资料加强对机电事故的分析,找出事故发生规律,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五)煤矿每月召开一次机电事故专题分析会,会议由机电副矿长主持。
(六)煤矿机电管理部门每年底对机电事故统计分析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为次年加强机电管理提供依据。
(七)机电事故月统计报表和年统计报表由机电管理部门报送给机电副矿长和安全副矿长。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2)是为了提高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水平而制定的一项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对煤矿机电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问题,加强安全监管和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事故统计:要求煤矿每月、每季度或每年对机电事故进行统计,包括事故数量、原因、损失情况等信息,形成统计报表。
2. 事故分类:将机电事故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如电气事故、机械事故等,以便更好地分析事故原因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 事故分析:对机电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分配、预防措施等,形成分析报告。
4. 预警机制:建立机电事故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 教育培训:根据机电事故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定向培训,提高煤矿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6. 监督检查:建立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项要求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并对违规行为进行追责。
事故分析追查制度
1、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发生机电、运输设备事故时,必须按《规程》有关规定进行登记、调查、分析、统计和报告。
因机电运输设备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时,应按照机电运输科的有关规定进行上报。
2、机电运输科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机电运输事故,区(队)由安全队长管理机电运输事故。
主要负责设备事故的登记、调查、分析、统计和上报,以及事故责任者处罚。
3、单位发生一般事故,区队负责人应立即向机电运输科、安全科汇报,在3天内填“一般事故登记表”,交机电运输科事故管理人员。
4、发生重大、特大机电运输事故时,机电运输科应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并在10天内填“重大、特大机电运输事故报告”表,逐级上报。
5、发生一般事故由区队负责追查分析,发生重大、特大事故,由机电运输科、安全科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追查,找出事故责任者,并作出处理意见和结论。
6、对事故责任者,按照责任大小,情节轻重,和造成的后果及时处理,给予批评教育,经济赔偿或行政处分,以至追究刑事责任,对隐瞒事故情节或不报者应加重处理。
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为了缩短机电事故的影响时间,加快处理机电事故速度,更好地服务于生产,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更好的条件,特制定机电事故分析制度,所有管理人员和职工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一、机电事故汇报和处理(一)各车间(队)岗位人员加强巡视检查力度,发现本范围内出现异常和机电事故,必须立即向调度和本车间(队)汇报,汇报要仔细、明白,并做好详细记录。
(二)调度室在听到汇报后,必须立即通知相应车间(队)、分管领导;车间(队)必须立即安排处理。
分管领导接到汇报后,根据事故性质和影响范围,或到调度室指挥处理或到事故现场指挥处理。
(三)检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必须立即处理,如果在30分内未处理好,立即汇报调度和车间(队)主任(队长)。
(四)车间(队)主任(队长)必须立即重新组织人员,车间(队)分管主任(队长)必须立即准备,并到现场组织处理。
(五)如是主要通风机、瓦斯泵、局部通风机、供电系统、主要排水系统、瓦斯抽采系统等影响矿井安全的设备或系统出现事故时,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事故,矿调度室必须向分管领导、机电副矿长汇报。
(六)分管领导汇报后,必须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七)主任(队长)在接到影响矿井安全的机电设备或系统出现事故的汇报后,必须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同时采取应急措施保证矿井安全。
(八)无论什么事故,在处理好后,现场负责人都必须及时向调度和机电副矿长汇报。
二、机电事故分析追查(一)对发生的机电事故和出现的工伤事故,要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分析。
即找不出事故原因不放过;找不出事故责任者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吸取教训不放过。
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于发生机电事故后必须严肃认真地进行及时追查和分析。
机电事故分析权限与要求如下:对下列事故将由机电矿长组织安全科、调度室等相关队组的人员进行事故追查和分析:1.重大的机电人身伤亡事故;2.主扇停风超过十分钟以上者;3.井下区域性停电超过三十分钟以上者;4.井下电缆着火;5.因电气失爆而引起瓦斯、煤尘事故;6.矿车跑道、断绳;7.私甩检漏继电器;8.井下电机车、刮扳机、皮带机等运输设备引起的事故。
机电事故统计分析追查制度
是指针对机电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和追查的一套制度。
机电事故是指由机械设备或电气设备引发的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生产中断等严重后果。
为了防范和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建立机电事故统计分析追查制度至关重要。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统计:建立机电事故的统计系统,对每起机电事故进行统计记录,包括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情况、设备损坏程度等。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机电事故的发生趋势和热点区域,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分析:对机电事故进行深入分析,确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分析可以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维护不当、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方面。
通过分析可以找出问题所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3.追查:对机电事故的责任进行追查,确定责任人和责任单位。
追查过程包括调查取证、听取当事人陈述、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等。
追查的目的是为了借鉴教训,加强责任追究,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水平。
4.预防措施:根据统计分析和追查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可以包括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提升员工技能培训、改善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
预防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降低机电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生产安全。
机电事故统计分析追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企业要加强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023年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引言:煤矿机电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中最常见、最严重的事故类型之一,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有必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统计分析制度,通过对煤矿机电事故的统计和分析,找出其发生的规律和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一、统计范围1.1 煤矿机电事故的定义: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机电设备的故障、操作不当等原因引发的事故。
1.2 统计对象:所有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机电事故,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统计指标2.1 事故类型:按照机电设备故障原因和影响程度分为电气事故、机械事故、起重事故等类型。
2.2 事故数量统计:按机电事故的发生次数进行统计,包括年度、季度、月度和日度统计。
2.3 事故伤亡统计:按机电事故的人员伤亡情况进行统计,包括死亡人数、重伤人数和轻伤人数等。
2.4 事故损失统计:按机电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金额进行统计,包括设备损失、停产停工造成的经济损失等。
三、统计方法与工具3.1 数据采集:建立完善的煤矿机电事故登记系统,统一收集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相关数据,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财产损失等。
3.2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对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规律和原因进行分析,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分布、事故类型的比例分布、事故原因的主要因素等。
3.3 统计报告:定期发布煤矿机电事故统计报告,向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参考,为煤矿机电事故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四、统计分析的作用与意义4.1 发现事故隐患:通过对煤矿机电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进一步找出事故隐患,为事故预防提供依据。
4.2 优化安全措施:通过对煤矿机电事故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4.3 优化资源配置: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煤矿企业了解机电事故对生产的影响,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新海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
第一条对于机电事故,必须做到一事故,一分析, 追查、一处理。
第二条出现设备事故,要依据“四不放过”的原那么认真追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和性质,制订防范措施、处理责任人。
第三条对机电事故实行分级追查。
1.采掘移动设备影响生产8小时及以上的事故汇报上级部门;8小时以内的事故,由矿自行追查,其中影响生产4 小时以上的设备事故,矿应将事故及追查处理情况报上级部门备案。
2.提升、供电、主通风机系统平安预警分级汇报,按《关
于矿井提升、供电、主通风机系统平安预警分级汇报的通知》(徐矿集团发电[20XX]17号)执行。
除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固定设备发生机电事故,由矿自行
组织追查、分析和处理。
第四条矿自行组织追查的机电事故,由当日矿值班人员主
持,调度所、机电管理科组织,相关单位参加,造成安全
影响的由平安监察科组织,相关单位参加,对事故进行追查、分析、处理,调度所、机电管理科或平安监察科形成书面
追查处理记录。
第五条强化事故统计分析。
矿井发生的各类机电事故, 机
电管理科、调度所应建立台账,并月度统计事故对生产的影
响和机电事故率,机电管理科年度对全年发生的机电事故
进行总结分析。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煤矿企业机电事故的统计与分析工作,提高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煤矿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包含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修理、操作和监测等相关岗位。
三、定义和缩写1.机电事故:指与煤矿机电设备有关的全部心外事故,包含设备故障、运行异常、火灾、爆炸等。
2.统计分析:指对煤矿机电事故进行数据收集、汇总和分析,以确定事故的原因、规律和趋势。
四、管理标准1. 事故统计与报告1.1. 每个煤矿企业的机电事故统计与报告工作由职能部门负责,设立特地的事故统计与分析人员。
1.2. 机电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应及时向职能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含事故发生时间、地方、原因、伤亡情况等认真信息。
1.3. 职能部门依照统一的格式和要求进行事故报告的汇总和统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事故原因分析2.1. 职能部门应对每起机电事故进行全面的原因分析,明确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2.2. 原因分析应基于事实、科学和客观的原则,排出主观臆断和个人偏见因素。
2.3. 原因分析应考虑设备自身的质量、操作管理的规范性、人员素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2.4. 职能部门应依据事故原因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并及时进行整改,以避开仿佛事故的再次发生。
3. 事故数据分析3.1. 职能部门应定期对机电事故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包含事故发生率、伤亡率、实在原因分布等指标。
3.2. 通过事故数据分析,职能部门可以了解事故的发展趋势,发现事故高发区域和高风险环节,并提出针对性的防备措施。
3.3. 职能部门应将事故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向相关部门供应数据支持,以便于订立更好的安全管理措施。
五、考核标准1. 事故统计与报告考核1.1. 定时报告:职能部门应按规定的时间要求完成事故统计与报告工作,未定时报告的,扣除相应的考核分数。
1.2. 报告准确性:职能部门应确保事故报告的数据准确无误,否则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机电事故统计分析追查制度
是一个对机电设备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和追查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和追查,了解机电设备事故的原因、规律和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和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
该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数据统计:建立一个机电设备事故数据库,定期对机电事故进行统计,并记录相关的信息,包括事故类型、事故原因、损失情况等。
统计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如直接报告、事故调查报告、安全巡检等。
2. 事故分析:对机电设备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并分析事故发生的规律和趋势。
可以采用专业的分析方法,如事故树分析、故障树分析、因果关系分析等,以便更好地了解事故的本质和特点。
3. 追查制度:对机电设备事故进行追查,查清责任和责任链条,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
追查制度应该包括具体的追查程序和追查机构,并确保追查的公正、透明和有力。
4. 信息反馈与预防措施:根据事故统计和分析的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反馈,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改进意见。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加强设备维护、改进操作规程、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等。
总之,机电事故统计分析追查制度是一个有助于提高机电设备安全性的制度,通过对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追查,可以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机电事故统计分析追查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防备和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安全和员工身体健康,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全部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机电设备指的是企业内部包含但不限于电气设备、机械设备、汽车设备等各类机电性质的设备。
第二章机电事故统计分析第四条机电事故的统计分析是指对发生的机电事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便找失事故原因及规律,并提出解决方案,不绝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
第五条机电事故的统计分析应包含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时间、地方和人员信息的认真记录;2.事故的具体经过和原因的追踪调查;3.事故现场照片、视频和相关文件资料的收集;4.事故损失评估和伤亡情况报告;5.事故责任的划分和相关人员的追责;6.提出改进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看法和建议。
第三章追查机电事故责任第六条机电事故责任的追查是指对机电事故中存在的责任问题进行调查和追究,以确保责任人承当相应的责任,并采取有效措施防备仿佛事故再次发生。
第七条追查机电事故责任的程序如下:1.成立机电事故调查组,由企业管理负责人任命调查组组长和成员;2.调查组负责对机电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收集相关证据;3.调查组应听取事故相关人员的叙述和看法,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事故发生时的管理情况;4.调查组在调查结束后,编写机电事故调查报告,明确责任人和责任所在;5.依据调查报告,相关部门应快速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并对责任人进行追责。
第八条机电事故责任的划分原则如下:1.直接责任原则:对于直接造成机电事故的责任人,应承当相应的责任;2.管理责任原则:对于管理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应负有对机电设备安全进行管理、维护和监督的责任;3.监督责任原则:对于监管部门和相关人员,应负有对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的责任。
第九条追责措施包含但不限于:1.停职检查:对直接责任人短时间停职,进行事故责任的认定和评估;2.绩效考核:将事故责任纳入绩效考核,影响相关人员的职务晋升和薪酬激励;3.培训教育:对责任人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认得和本领;4.法律追究:对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煤业集团机电部事故分析追查制度
一、为规范事故直接原因分析,确保事故直接原因分析客观、全面、准确,特制定本制度。
二、机械、物资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均属于事故直接原因,应全面分析。
分析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具体数据表述为原则。
三、不安全状态,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应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附录A.1的分类进行分析。
四、不安全行为,是指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应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附录A.2的分类进行分析。
五、在事故技术鉴定、事故调查报告中,事故的直接原因应采用分项书写的格式,每项开头先按GB6441—86的规范表述书写,再描述事故具体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
六、对于发生的事故要在24小时内进行追查分析,分析
时要写明时间、地点、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分析、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
附表A1:机电类事故直接原因分析
机电事故分机械和电气事故,煤矿易发生电气事故,下面分析的是电气事故的直接原因,机械事故比照电气事故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附表A2:运输类事故直接原因分析
运输类事故分为地面、井下运输事故。
机电事故分析追查制度一、事故分析:1、当井下发生事故时,当班班组长、安全员等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进行果断的处理,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同时应第一时间通知调度室及安检科,调度室应立即通知值班矿领导并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赶到现场进行处理,了解情况,进行事故调查。
2、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成立有安全矿长为组长、各部门、区队负责人为成员的事故调查小组。
3、事故调查小组应组织成员赶到事故发生现场,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更进一步的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造成的结果等情况。
4、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5、当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以后,应组织开事故分析会,所有事故现场人员及相关单位人员必须按时参加分析,应按照“四不防过”的原则进行分析,要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责任者,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6、如分析后找不到事故主要责任人,就视跟班班长为主要责任人;如没有跟班班长,就视跟班队长为主要负责人;如跟班班长、跟班队长都找不到就视队长为主要负责人。
7、发生轻伤或经济损失在300元以上的事故的班(组)长及事故主要责任人必须在职工安全例会上做检查。
7、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发生事故的单位和其业务部门负责处理、落实。
8、事故调查报告由安检科统一建立寸档。
二、事故追查1、由事故调查组确定事故性质,拿出事故处理意见。
2、当事故发生以后,对事故主要责任人处以不底于100员的罚款,并在安全例会上作出检查;对当班负责人应处一不底于200元的罚款。
3、对不按时参加事故分析会的有关人员,处以不底于100元的罚款。
3、对科、队值班人员的失职处以不底于200元的罚款。
4、对发生事故隐患不报、谎报或故意拖延时间、故意破坏事故现场,阻碍、干涉调查,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或拒绝提供事故有关情况的,对调查工作不负责,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包庇事故责任者的一经查处,严肃处理。
机电事故统计分析与跟踪系统1.据《煤炭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定》以及《机电设备管理制度》的规定,为加强我矿机电事故管理,保证机电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凡矿属各单位,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机电设备事故,应按本办法有关规定进行登记、调查、分析、处理、统计和报告。
因机电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时,应按有关规定处理、上报,其他灾害和事故造成的机电设备损坏,不作为机电事故统计。
3.机电事故按其影响生产、施工的时间,造成损失的程度和性质,分为一般事故、有三起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1)国产设备机电事故分类:第一:一般事故(以下情况之一为一般事故)A、设备的直接经济损失价值为0.1—2万元者。
B、地面设备供电中断1—4小时者。
C、3kV以上变配电设备误停、送电者。
D、压风机风包及风管爆炸或风缸捣毁,胶带、电缆或电气设备着火等恶性事故,造成经济损失低于或达到一般事故水平的。
第二:重大事故(下列情况之一为重大事故)A、设备的直接损失值为50-100万元者。
B、主排水泵停泵,导致泵房进水或进水。
C、全矿井停电10分钟以上者,影响整个矿山生产16-32小时者。
D、皮带、电缆或电气设备着火,3千伏级及以上变配电设备误停、送电,压风机风缸、风包及风管爆炸或风缸捣毁,造成超过一般事故水平的经济损失。
E、主扇风机停风超过10分钟,且局部风机停机时间超过20分钟及以上者。
第三:特大事故(下列情况之一为重大事故)A、设备的直接损失值超过100万元者。
B、机电事故引起的井涌、着火、瓦斯爆炸、停电造成全矿停止生产32小时以上者。
C、地面车间电源中断7天以上或全矿中断供电2天以上者。
D、主风机和分区风机停止供气30分钟以上者。
(2)进口设备机电事故分类:第一:一般事故:设备的直接损失值为5—50万元者。
第二:重大事故:设备的直接损失值为50-100万元者。
第三:特大事故:设备的直接损失值为100万元以上者。
4.机电运输事故发生后,除积极组织抢修外,现场负责人应向机器操作部报告、调度室、驻矿安检处汇报。
机电事故分析追查制度为了及时掌握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运输设备遭受意外灾害或损害的情况,以便查明原因,吸取教训,特制定本制度:第一条事故按轻重程度和性质,分为特大机电设备事故、重大机电设备事故和一般机电设备事故三种进行追查:1、(引进设备)造成设备直接经济损失在25万元(含25万元)的为一般机电设备事故;造成设备直接经济损失在25-50万元(含50万元)的为重大机电设备事故;造成设备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的为特大机电设备事故。
2、(国产设备)造成设备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含10万元)的为一般机电设备事故;造成设备直接经济损失在10-30万元(含30万元)的为重大机电设备事故;造成设备直接经济损失在30万元以上的为特大机电设备事故。
第二条设备事故的报告:1、设备发生特大、重大设备事故,要保护现场,立即报告煤矿调度室,调度室在30分钟内报告公司机电管理机构及分管领导。
机电负责人调查损坏情况,拍照备案并提出抢修方案。
2、一般事故发生后,由设备使用单位先汇报煤矿调度室,煤矿调度室同时汇报煤矿机电副矿长,经双方共同分析后若预计事故影响时间超过4小时,由煤矿调度室汇报公司机电管理机构。
第三条设备事故分析:1、设备事故分析:特大和重大机电事故由主管领导和公司机电管理机构主持,煤矿机电科设备组及事故所在队(班)和有关人员参加,时间安排应在事故发生后和抢修完后的一周内进行。
经过分析必须查明性质、原因,明确事故损失、责任者,找出应吸取的教训及防范措施。
2、一般事故由机电负责人、煤矿机电科设备组、有关班组长和当事者参加并进行分析,分析后必须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损失和责任者,并制定防范措施。
第四条机电事故的追查由机电科、安检科负责,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煤矿机电事故的统计和分析工作,以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防备和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
依据《煤矿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司所属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二章统计工作第三条统计指标1.统计范围:涵盖煤矿机电设备所属的全部工作区域和设备。
2.统计内容:统计各类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情况,包含但不限于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事故时间、事故地方等相关信息。
3.统计周期:按月统计,每月末前提交上一月的统计报表。
第四条统计责任1.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情况,并将统计结果及时报送给上级主管部门。
2.各工作区域的班组负责记录并及时报告本区域发生的机电事故,并搭配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工作。
第五条统计程序1.事故报告:发生机电事故后,相关人员应立刻向机电设备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相应的事故报告表。
2.事故调查: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和事故分析,确定事故类型、原因等信息。
3.统计记录: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应将各类机电事故的统计信息记录在统一的统计表格中,确保准确和完整。
4.统计报表:依照规定的格式,汇总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统计数据,并及时上报。
第三章分析工作第六条分析方法1.趋势分析:对机电事故的发生情况进行长期趋势分析,提取规律,为防备和掌控机电事故供应依据。
2.统计比较分析:对不同工作区域、不同设备等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别性和孱弱环节,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3.原因分析:对机电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第七条分析报告1.分析报告应包含机电事故的总体情况、重要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等内容。
2.分析报告应在统计报表上进行归档,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查阅。
第八条会议讨论1.每季度召开一次机电事故统计分析会议,由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
矿井机电运输事故分析追查制度
一、为保证机电运输系统安全运转,对发生的各类事故必须及时进行严肃的分析追查,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杜绝或减少同类事故的发生。
二、机电运输事故发生后,要按事故情况分别进行追查、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
三、机电运输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向矿调度、机电办汇报,发生重大机电运输事故,由矿向上级煤矿及处室汇报,由矿领导组织追查。
四、对机电运输事故的隐患追查分析要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发生的原因找不出来不放过,事故的责任者不明确不放过,没有订出预防此类事故的措施不放过,对事故责任者没有提出处理意见及事故责任者及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五、每个事故追查分析后要认真填写事故记录,并按规定准时逐级上报事故报表。
六、所有干部、工人事故发生后,都必须实事求是提供情况,不得隐瞒编造事故情节,不得随意更动事故现场设备、设备状态。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追查制度办法标准
第一节机电事故汇报
第一条机电事故一旦发生,现场人员、班组长、安全员、跟班队干或机电事故单位值班队干要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抢修,发生人身事故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护现场,组织抢救。
第二条矿调度室接到汇报后,作好记录,及时向值班领导汇报。
发生一般机电责任事故时,矿调度室要及时通知机电部、安检科;发生二级以上机电事故时,矿调度室要及时通知机电部、安检科,并向有关矿领导汇报;向上级汇报按照公司有关文件或制度执行。
第三条对不及时汇报机电责任事故的,罚责任单位500元,并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值班队长各罚200元;对隐瞒事故不报或掩盖事实真相的,罚责任单位2000元,并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值班队长各罚500元。
第二节分析追查职责
第一条发生二级以上重大机电责任事故时,由机电副矿长、安全副矿长组织,机电部、安检科、调度室及机电事故责任单位共同第一时间派人到事故现场查看事故情况,并及时召开事故追查分析会,对事故进行认真追查、分析、处理。
第二条发生一般机电责任事故,由机电部科长组织机电部、安检科、调度室及事故责任单位有关人员召开事故分析追查,对事故进行追查、分析、处理。
第三条凡是发生机电事故或机电影响时间的(含损坏机电设备),责任单位均要进行事故追查,大事故不隔天,小事故不隔班,
并将报告材料及时报送机电部。
不及时报送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机电负责人(值班队干)各罚款300元,凡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机电负责人各500元。
报告材料没有队长(书记或值班队干)签字、盖章的,按隐瞒不报论处。
第四条发生机电事故的责任单位,必须组织值班队干、跟班队长、事故责任者和发生事故时在场的有关人员按时参加事故分析追查;发生二级以上重大机电责任事故时责任单位单位主要负责人、机电负责人必须参加。
对不按时参加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机电负责人各200元,每缺席1人罚100元,并对责任单位及有关责任人加重处罚。
第五条事故追查分析的组织者有权决定并通知会议的时间、地点及需要参加会议的其它单位和人员,缺席1人罚100元。
与会人员必须如实调查或反馈事故真相,否则罚款500元/人。
第六条机电部对烧毁电机30kW以上的、设备价值在5000元以上的机电事故均要进行事故追查分析,并做出处理意见。
第七条机电部会同调度室等单位对辅助队影响生产4小时以上的机电事故、采掘队影响8小时以上的机电事故均要进行事故分析,并做出处理意见。
第三节追查分析内容
第一条机电制度是否健全。
第二条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第三条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动作是否灵敏可靠。
第四条是否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第五条司机是否持证上岗、违反操作规程。
第六条日常检查维护是否到位及严格落实检修检查制度等。
第四节分析追查处理
第一条事故分析处理要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原则进行。
第二条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按照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管理等有关规定和上级文件精神执行并报经有关矿领导批复。
第三条对事故追查后,负责组织追查的科室要及时将追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在调度会上通报,并有完整的资料存档。
第四条事故责任单位和事故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事故追查结果和处理意见执行。
对拒不执行的单位和个人升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