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数据结构1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63
地图数据结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地图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实用的工具。
无论是用于导航、规划旅行路线,还是了解地理信息,地图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地图数据结构则是实现地图功能的核心基础。
那么,什么是地图数据结构呢?简单来说,它是一种用于组织和存储地图相关信息的方式。
就好像我们整理房间时会把不同的物品分类放在不同的抽屉或架子上一样,地图数据结构也是在对地图中的各种元素进行分类和存储,以便能够快速、高效地访问和处理这些信息。
常见的地图数据结构有很多种,比如栅格数据结构和矢量数据结构。
栅格数据结构就像是一个由小方格组成的巨大表格。
每个小方格都代表地图上的一个区域,并被赋予了特定的属性值,比如海拔高度、土地类型等。
这种数据结构的优点是处理简单直观,特别适合表示连续变化的数据,比如地形、温度等。
但它也有缺点,那就是数据量通常较大,而且在进行放大或缩小时可能会出现失真的情况。
相比之下,矢量数据结构则是通过点、线、面等几何元素来表示地图对象。
比如,一条道路可以用一系列的点连接成线来表示,一个湖泊可以用一个封闭的线围成面来表示。
矢量数据结构的优点是数据量相对较小,精度高,而且在缩放时不会失真。
但它的处理相对复杂一些,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
除了栅格和矢量数据结构,还有一些其他的地图数据结构,比如拓扑数据结构。
拓扑数据结构主要关注地图对象之间的关系,比如相邻、包含等。
通过建立这些关系,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空间分析和查询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地图数据结构取决于多种因素。
首先要考虑的是地图的用途。
如果是用于展示大面积的地形地貌,栅格数据结构可能更合适;如果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矢量数据结构则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其次,数据量和处理效率也是重要的因素。
如果数据量非常大,那么就需要选择一种能够有效压缩和快速处理数据的数据结构。
另外,地图数据结构的存储方式也很重要。
在计算机中,数据可以存储在内存中,也可以存储在硬盘等外部存储设备上。
A1.4杭州市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据数据结构规程杭州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2002年9月目录第1章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第2章引用标准 (1)第3章总则 (1)第4章类型说明与缩写 (2)第5章各层属性表结构 (3)5.1 测量控制点 (3)5.2 控制点注记 (3)5.3 控制点辅助线 (3)5.4 居民地 (3)5.5 线状房屋附属设施 (4)5.6 点状房屋附属设施 (4)5.7 垣栅 (4)5.8 单位名称标记点 (4)5.9 居民地注记 (4)5.10 居民地辅助层 (5)5.11 居民地边线 (5)5.12 线状工矿建筑及附属设施 (5)5.13 点状工矿建筑及附属设施 (5)5.14 场馆设施 (5)5.15 工矿设施注记 (5)5.16 工矿类辅助层 (6)5.17 工矿类边线 (6)5.18 铁路 (6)5.19 线状铁路附属设施 (6)5.20 点状铁路附属设施 (6)5.21 道路中心线 (7)5.23 线状道路附属设施 (7)5.24 点状道路附属设施 (7)5.25 道路注记 (7)5.26 道路辅助线 (8)5.27 各类管线 (8)5.28 线状管线附属设施 (8)5.29 点状管线附属设施 (8)5.30 管线注记 (8)5.31 管线辅助线 (9)5.32 面状水体 (9)5.33 岛屿 (9)5.34 单线河流及沟渠 (9)5.35 线状水系附属设施 (9)5.36 点状水系附属设施 (9)5.37 水体注记 (10)5.38 水系辅助层 (10)5.39 水系及附属设施边线 (10)5.40 境界面 (10)5.41 境界线 (10)5.42 地名标记点 (11)5.43 境界边线 (11)5.44 地名注记 (11)5.45 等高线 (11)5.46 坡、坎 (11)5.47 高程点 (12)5.48 地貌(线状) (12)5.49 地貌(点状) (12)5.50 土质 (12)5.51 地貌与土质注记 (12)5.52 地貌辅助层 (13)5.53 地质地貌边线 (13)5.54 植被(面) (13)5.55 植被(线) (13)5.57 植被注记 (13)5.58 植被边线 (14)5.59 内图廓 (14)5.60 地图图廓整饰线状要素 (14)5.61 地图图廓整饰注记 (14)第1章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据各层的属性表结构、属性项的中英文名称、数据类型及宽度。
地图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普通地图:普通地图是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于哪一个要素。
3、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它们相互关系的地图。
4、大地水准面:以理想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一个封闭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5、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6、变形椭圆:地球上一个无穷小的圆――微分圆(也称单位元),在投影后一般的成为一个微分椭圆,然后再利用变形椭圆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
变形椭圆也称底索指线。
7、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和地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之比。
8、面积比:投影面上微小面积d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dF 之比。
9、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
以ω表示角度最大变形。
10、、⑴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与经线相交的成相同角度的曲线,在地球表面上除经线和纬线以外的等角航线,都是以极点为渐进点的螺旋曲线。
等圆航线在图上表现为直线,这一特征对航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⑵大圆航线:地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间的大圆弧,也称为大圆航线。
11、控制点:是精确测量的具有控制意义的点位。
方位角:目标点到已知点的连线与偏北方向的夹角。
全球定位系统:是以人造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
12、地图表示法:依据特定规则形成的地图符号组合配置方案即为地图表示法,也为地图符号模型。
13、定位符号法:点状符号通过准确的图面定位和视觉变量组合,表达了地理数据的属性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这种符号配置方式即为定位符号法。
14、线性符号法:用不定形式或颜色的线条表示呈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的地理事物的方法。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地图着色问题地图着色问题是一个经典的图论问题,涉及到如何用至少的颜色给地图上的各个区域进行着色,使得相邻的区域颜色不同。
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地图着色问题的定义、解决方法以及实现过程。
一、问题定义地图着色问题可以用图论的方式来描述。
给定一个地图,地图上的每一个区域可以看做图的一个顶点,而区域之间的邻接关系可以看做图的边。
问题的目标是找到一种着色方案,使得相邻的区域颜色不同,且使用的颜色数至少。
二、解决方法1. 贪心算法:贪心算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解决地图着色问题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a. 选择一个未着色的区域。
b. 遍历该区域的所有邻接区域,记录已经使用的颜色。
c. 选择一个未使用的颜色,给该区域着色。
d. 重复步骤a-c,直到所有区域都被着色。
2. 回溯算法:回溯算法是一种穷举所有可能解的方法,通过逐步试错来找到最优解。
具体步骤如下:a. 选择一个未着色的区域。
b. 遍历所有可用的颜色,尝试给该区域着色。
c. 检查该区域与相邻区域的颜色是否冲突,如果冲突则回溯到上一步。
d. 重复步骤a-c,直到所有区域都被着色。
三、实现过程1. 数据结构设计:在解决地图着色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图的邻接矩阵或者邻接表来表示地图的结构。
邻接矩阵适合于稠密图,而邻接表适合于稀疏图。
此外,我们还需要使用一个数组来记录每一个区域的颜色。
2. 算法实现:根据选择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实现相应的算法来解决地图着色问题。
对于贪心算法,我们可以按照贪心的策略来选择颜色;对于回溯算法,我们可以使用递归来穷举所有可能的解。
3. 算法优化:地图着色问题属于NP彻底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大规模的地图,穷举所有可能的解是不可行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优化策略来提高算法的效率,如剪枝、启示式搜索等。
四、实例分析假设我们有一个地图,包含5个区域,相邻区域如下所示:区域1:区域2、区域3区域2:区域1、区域3、区域4区域3:区域1、区域2、区域4、区域5区域4:区域2、区域3、区域5区域5:区域3、区域4我们可以使用贪心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基于动态规划的路径规划算法优化研究一、研究背景现代交通运输对路径规划的需求越来越高,而路径规划的优化技术成为了各种交通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中,基于动态规划的路径规划算法在多种实际应用场景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和广泛的适用性。
然而,随着交通网络的增大和复杂程度的提高,基于传统动态规划的路径规划算法在计算时间、内存消耗等方面都面临着严重问题。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优化基于动态规划的路径规划算法,提升其效率和适用性,满足现代交通运输对路径规划的高效、精确、可靠的需求。
二、路径规划算法简介路径规划算法,即在给定地图中,从给定起点到达给定终点的最短路径或最优路径。
路径规划算法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地图数据结构:地图数据结构是指将地图信息用数据结构进行表示,常用的地图数据结构有邻接表、邻接矩阵等。
2.地图算法:地图算法是指在给定地图信息下,根据一系列规则计算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或最优路径。
地图算法包括传统动态规划、A*算法、Dijkstra算法等。
3.路径优化:路径优化指在计算出路径后,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减少路径的长度或时间。
传统动态规划是一种典型的基于状态转移的路径规划算法,其核心思路是将整个路径分解为多个子问题,每个子问题都包含了一段路径。
子问题之间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在计算第i个子问题时,可以利用前i-1个子问题已经得到的最优解进行计算,并考虑第i个子问题与前i-1个子问题之间的转移关系。
三、路径规划算法优化为了优化基于动态规划的路径规划算法,本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传统动态规划算法进行了改进。
1.约束条件优化在传统动态规划中,由于需要枚举所有可能的路径,所以时间复杂度往往较高。
因此,需要限制路径中每个点的可行性,以达到剪枝的效果,从而降低时间复杂度。
常见的约束条件包括:禁忌表限制、可行性剪枝、启发式限制等。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的是启发式限制条件,即通过预处理地图中每个点的估价函数,对路径进行约束剪枝。
第一章:绪论数字地图、电子地图数字地图制图系统的组成数字地图的关键技术数字地图技术的发展历程,其技术发展的表现方面数字地图:是用数学形式描述地图要素的属性,定位和关系信息的数据集合,可储存于各种磁纸介质,具有计算机可读形式。
地图图形的点、线、面要素经过数字化和图形、图像数据处理存贮,并通过地理编码加以识别,读取数字地图可直接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并回复为图形的地图。
电子地图:具有地图的符号化数据特征,并能实现快速显示,可供人们阅读的有序数据集合。
这些数据主要有二种,一种是描述符号图形平面位置的数据,二是描述符号图彩的数据,又是便于图形更新的符号编码。
1、矢量电子地图指用矢量数据描述电子地图要素的图形位置和颜色的数据集合。
2、像素电子地图指用像素数据的矩阵描述电子地图要素的图形位置和颜色的数据集合。
数字地图是用数字形式描述地图要素的属性,定位和关系信息的数据集合,而电子地图则是数字地图,符号化处理后的数据集合,二者的根本区别之一是地图要素的符号化处理与否。
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有四个组成部分:硬件、软件、数据和制图人员。
从一定意义上讲,计算机地图制图技术也可称为数字制图技术。
一、数字地图制图的技术基础1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一门新兴学科。
1)线划地图:工程图、地形图、曲线图表——CAD制图2)多维地图:自然人工物体的二维、三维造型——3DMAX、CorelDraw2数据库技术数据库和数据管理系统合起来,称为数据库系统。
表现为对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管理。
3.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是以栅格阵列的像元数值来记录图像的。
4.多媒体技术狭义的多媒体指的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可供传递的形式载体。
1)多媒体指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可供传递的形式多媒体载体。
2)多媒体信息系统:将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多媒体进行综合与集成处理而成。
电子地图是多媒体地图信息系统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