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简介及由来
- 格式:docx
- 大小:23.02 KB
- 文档页数:8
硅谷的科技和文化综述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是全球最为著名的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心之一。
在硅谷,众多的科技公司和创业者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社区。
除了高科技产业,硅谷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生活场景。
本文将综述硅谷的科技和文化,带你一睹这个高科技城市的风貌。
科技硅谷最为著名的当属高科技产业。
从1950年代起,硅谷就开始涌现出很多知名的科技公司,如英特尔、惠普、苹果、微软等等。
这些公司都成为了全球科技领域的巨头,推动了整个科技行业的发展。
硅谷的科技氛围浓厚,融合了技术、资本、人才和创新精神。
这里拥有着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等。
这些机构为硅谷的科技产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硅谷还聚集了无数创业者和投资者,这里的创业环境和风险投资生态也非常完善。
硅谷的科技创新不仅在硬件和软件技术上走在了全球前列,还贯穿了整个商业链条,涉及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
硅谷的科技创新也引领着全球的科技发展趋势。
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社交网络、云计算等等技术和产品都起源于硅谷。
这些科技成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带动了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
文化除了高科技产业,硅谷还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和生活场景。
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多元化、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
硅谷的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
硅谷的居民来自世界各地,这里有亚裔、拉美裔、非裔和欧裔等不同族裔的人。
硅谷欢迎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他们善于创新和跨越界限,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成为了硅谷的一个标志。
2. 自由开放。
硅谷的社区和文化给了人们很多自由和开放的空间。
这里的人们比较注重个性、自我表达和创造力,他们鼓励人们追求自由和个性化。
此外,硅谷还有着独特的创新文化,鼓励人们尝试新思路和新方案,不断追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3. 生态友好。
由于较高的人文和环保意识,硅谷也积极推崇生态友好型的文化。
101财史20 Mar. 2016硅谷是全球科技创新型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也是全球风险投资产业最发达的地区,是无数怀揣梦想,想要创新、创业的人们心中的圣地。
它自然也是这次盘古智库“欧美创新、创业调研行”的重点调研地区。
从地图上看,你是找不到“硅谷”这个地方的,因为它不是一个地名。
“硅谷”主要是指加州北部旧金山湾以南的圣克拉拉(Santa Clara) 山谷及其周边的部分区域。
20世纪70年代,当地的产业主要是与由高纯度的硅制造的半导体及电脑相关的,所以它就有了一个亲切的昵称“硅谷”。
现在当地发展成为全球高新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产业的重点聚集地区,硅谷这个名字在全球也就变得家喻户晓,而它的本名圣克拉拉山谷,反而没多少人在意了。
这次在硅谷调研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想硅谷形成的原因,它是多方面综合因素的结果,这里面有历史的偶然,但也有历史的必然。
1.硅谷的诞生离不开美国的整体环境。
综合来看,美国的教为什么硅谷会在美国诞生?易 鹏育非常发达,能够为创新提供足够的新技术和源源不断的研发型人才;国家法制健全,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型的小公司不用担心自己的专利和模式被大公司剽窃;美国文化中有很重的英雄情结,人们敢于释放梦想,相信这个制度能够让平凡人成功,不会有太多的后顾之忧;美国是移民国家,使得它的文化多元化程度高,包容性非常强,人们不怕失败,社会包容失败。
这些都是创新、创业必须要求的环境条件和人文品质。
2.美国有非常发达的航空交通网和成本很低的公路运输网,使得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能够在全美国自由而充分地流动。
这样一个环境,使得美国能够在全国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而在局部地区形成足够的产业集聚效应。
比如,在全美范围内有纽约无可争议的金融中心,波士顿地区生物产业的集聚,得州地区有电器、石油装备制造业的集聚,硅谷地区的IT、TMT产业的集聚,洛杉矶星光熠熠的文化娱乐产业的集聚。
硅谷单独看是一个有充分集聚效应的产业区,放在整个美国看又是美国整体经济环境中有机的一环。
硅谷的由来硅谷的起源:来自1967年的一个电话我相信过去40年硅谷的所有传奇都起源于1967年的一个电话。
那天,一个12岁的小男孩拿起小镇居民的黄页本翻到一个人的电话,毫不犹豫的打了过去。
小男孩问:「是惠普公司的休利特先生吗?」对方回答:「是的。
」「我叫斯蒂夫,我需要一些电子零件做学校布置的一个项目,你能给我吗?」「可以。
」两人在电话里聊了20分钟,第二天,小男孩的父亲载着他去对方的公司拿到了零件,而且还意外获得了一份暑期实习的工作。
那个小男孩是乔布斯,当时12岁;那个给小男孩零件的的人是惠普公司的创始人比尔·休利特(BillHewlett),当时54岁。
40年后,当乔布斯到了休利特的岁数,他对给自己写传记的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说:「我过去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建立一家像惠普一样同时具有创造力并基业长青的公司。
」从乔布斯的少年到青年时代,惠普都是硅谷最伟大的公司。
此后几年,乔布斯又断断续续在惠普实习了很长时间,相信少年乔布斯从这段经历里收益良多,而他对惠普的推崇正是起源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的另一位创始人沃兹尼亚克曾经是惠普的正式员工,他在那里从21 岁工作到26 岁,正是在惠普小小的工作间里,沃兹利用业余时间,依靠他在惠普收集的元器件,一个人组装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在惠普,乔布斯和沃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从那里孕育除了另外一家伟大的公司。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惠普似乎被埋没了。
这家公司刚刚低调度过了自己75 岁的生日,但在硅谷似乎没有激起一点回响,他已经褪去往日的光环,和老对手IBM 一样,变成了一家低调的基础设施公司。
几天前,我在一次活动上遇到了硅谷骨灰级的老记者Michael Miller, 他曾经担任PCMag 主编十几年,我最后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觉得硅谷最伟大的公司是谁」,我满以为他会跟其他人一样会说出谷歌或者苹果的名字,但他想了半天,说出了另一个名字:Hewlett-Packard。
硅谷发展历程硅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地区,以科技创新和创业精神而闻名,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以下是硅谷的发展历程。
1. 科研机构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初,斯坦福大学在硅谷附近建立了斯坦福研究所,该机构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前来研究和实验。
2. 科技公司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许多科技公司在硅谷成立,包括惠普(Hewlett-Packard)和英特尔(Intel)。
这些公司开始研发和生产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产品。
3. 创业文化的形成:随着科技公司的不断涌现,硅谷开始形成了一种创业文化。
年轻的工程师和企业家开始自己创办公司,寻求创新和商业机会。
4. 互联网的普及: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硅谷的发展。
许多互联网公司,如谷歌(Google)和雅虎(Yahoo),在这个时期创立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5. 风险投资的崛起:硅谷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支持。
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在硅谷设立办事处,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创业指导。
6. 多元化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硅谷的产业逐渐多元化。
除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公司,硅谷也涌现出生物技术、清洁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企业。
7. 产业集群的形成:硅谷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创业者和企业家。
这个集群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创新的生态系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8. 技术创新持续推动:硅谷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不断推动科技行业的发展。
从智能手机到无人驾驶汽车,硅谷一直是科技前沿的领先者。
总的来说,硅谷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科研机构的建立、科技公司的兴起、创业文化的形成、互联网的普及、风险投资的崛起、多元化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硅谷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创业的中心。
美国的科技创新中心硅谷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谷地,是世界闻名的科技创新中心。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硅谷一直是全球科技行业的重要驱动力。
它汇集了无数创业公司、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实验室,成为了科技突破和创新的摇篮。
本文将介绍硅谷的背景、特点以及其对美国和全球科技发展的影响。
一、背景硅谷作为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历史优势。
早在20世纪50年代,硅谷就开始经历科技发展的初期阶段。
当时,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开始创办起一些小型创业公司,为硅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硅谷还受益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等世界级学府的优秀教育资源,为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二、特点硅谷之所以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心,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人才集聚:硅谷吸引了全球最优秀的科技人才。
无论是来自美国本土还是外国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创业者,都希望能够在硅谷找到更多机会。
高校的优秀教育和丰富的研究资源,以及众多创业成功案例的鼓舞,使得硅谷成为才华汇聚的地方。
2.创新氛围:硅谷秉持着开放合作的创新理念,各个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网络。
这种合作模式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推动了科技的突破和创新。
同时,硅谷还通过设立研究中心、孵化器和高科技园区等方式,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场所和资源。
3.风险投资:硅谷拥有世界顶级的风险投资机构。
众多的风险投资者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硅谷的创业企业中,帮助他们实现创意和理想。
这些风险投资机构不仅提供了资金,还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资源,成为了硅谷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持力量。
三、影响硅谷的科技创新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美国,而是波及全球。
1.经济贡献:硅谷是美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数以千计的高薪职位和创业机会吸引了大量人才。
硅谷科技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为美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硅谷的创新成果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发展的借鉴和参考。
2.科技进步:硅谷是大量科技创新和突破的孵化地。
硅谷(Silicon Valley)。
位于加利福尼亚以北,旧金山湾区南部的圣塔克拉拉谷地;一般包涵圣塔克拉拉和位於东湾的佛瑞蒙市。
最早是研究和生产芯片的地方,后来这个名词引申为所有高技术企业聚集的地方。
现在是当今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资讯科技产业的龙头。
此外该地也有一些文化设施,如创新科技博物馆。
硅谷的由来硅谷这个词最早是由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
它从1971年的1月11日开始被用于《每周商业》报纸电子新闻的一系列文章的题目-美国硅谷。
之所以名字当中有一个“硅”字,是因为当地的企业多数是与由高纯度的硅生产的半导体及电脑相关的。
而谷则是从圣塔克拉拉谷中得到的而后来东湾两岸地区的加入也使硅谷迅速的发展起来。
在开始的十几年时间,由于记者的拼写错误它都被误称为“硅胶谷”,硅谷在当时还没有融入到美国文化当中。
硅胶,一种广泛用于隆胸和堵露等等作用的物质。
历史当地一直是美国海军一个工作站点,并且海军的飞行研究基地也设于此,后来一定数量的科技公司的商店围绕着海军的研究基地而建立。
但当海军把它大部分位于西海岸的工程转移到圣迭戈时,NASA接手了海军原来的研究工程,不过大部分的公司却留下来,当新的公司搬来之后,这个区域逐渐被航空航天企业所占据。
但是此地却还没有民用的高科技企业,虽然这里有很多很好的大学,但是当学生们毕业之后,他们却到东海岸去寻找工作机会。
斯坦福大学教授Frederick Terman对此很是讨厌,他在学校里选择了一块很大的没有用处的空地用于不动产的发展,并设立了一些项目来鼓励学生们在附近发展他们的“风险投资”。
众多成功故事当中的一个就是他说服William Hewlett和David Packard留在当地发展,后来他们两个人在1939年成立了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一个跟NASA及美国海军没有任何关系的高科技公司。
在1951年,这个项目又被扩展以建立斯坦福研究公园,一些很小的工业建筑以很低的租金租给一些小的科技公司,今天这些公司是重要的技术诞生地,但是在当时却并不为人所知。
【关键字】模式美国硅谷模式介绍曾林阳黄志勇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10632一、硅谷的历史和发展状况硅谷和斯坦福大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名词。
硅谷,单纯从地理位置上看,她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一块从旧金山绵延到圣何塞市,南北长约50公里、宽约16公里的广袤而平坦的土地。
从硅谷经济发展的历史上看,硅谷与她所在神奇沃土的高科技经济有关,硅谷就取自于半导体的“硅”,是高科技创造了硅谷,因此可以说硅谷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高科技经济概念。
1874年,一位美国前国会议员斯坦福来到加利福尼亚买下了一大片土地,并捐出一块面积约8800英亩的土地和2200万美元,用来筹建斯坦福大学,并规定学校的土地不得出售。
1891年,斯坦福大学开门迎接第一批学子的到来。
斯坦福先生主张大学教育应学以致用,培养能自我成功和在现实中有用的人才,主张课堂与实践、书本与实验室并重,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应该将知识运用到为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去。
他还鼓励教授在学校教书的同时到企业兼顾问,了解现实世界的需要。
他的办学宗旨成为斯坦福大学的优良传统,也为硅谷未来的成功播下了种子。
时下,硅谷中大概70%的公司是斯坦福的学子直接创办的或者跟斯坦福关系密切。
被誉为“硅谷之父”的弗里德里克·特曼教授,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工程学院院长,还担任过副校长。
1951年,特曼教授倡导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高新技术园区──斯坦福工业园,这可以说是硅谷的原型。
斯坦福工业园创立后,因为土地不能出售,于是大学采取土地出租的变通措施,为入园企业提供便利。
截至1955年,园内共有7家公司,1960年,增至32家,1970年达到70余家,全部是高科技企业,园内公司共有雇员2500多名,总共租出土地650英亩,每年给斯坦福大学带来600多万美元的租金收入,这为学校的科研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特曼教授倡导的工业园计划取得了初步成功,为日后硅谷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研究试验室与工业园区内的公司之间的技术转移,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商品化;教授等科研人员、大学生与企业的结合,加速了高新技术的发展;斯坦福大学源源不断地向工业园区输送高素质的大学生,同时工业园区和园中的风险投资基金也为学子们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他们成功地创办一家又一家高科技企业。
1.硅谷的形成和发展格局硅谷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苹果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硅谷在最繁荣期(1991-2002间)拥有大大小小电子工业公司达10000家以上,他们所生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约占全美1/3和1/6。
80年代后,随着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在该地区纷纷出现,硅谷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
现在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
硅谷的高新科技日新月异,平均18个月就上一个新台阶,其经济持续繁荣,1999年硅谷的营业额达2500亿美元至3000亿美元左右。
1998年硅谷人均年薪已达9.6万美元,1999年则已超过10万,美国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硅谷一年收入不下6万美元,比其他地区一般高出一二万美元。
现在全世界人都知道,在硅谷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都是平常的事,即使亿万富翁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过去100年中,美国硅谷毫无疑问一次又一次地领导世界高科技的发展潮流,为推动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她的起点是卑微的,简陋的车库,一片荒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斯坦福大学),一群浪漫、充满理想但缺少资源的年青人。
大约在一百年前,硅谷聚集了一批自由的无线电技术发烧友,他们互相交换技术心得,在车库做一些简单的仪器。
硅谷机体:一部巨大的孵化器今天的硅谷,它的机体是由几个关键元素组成的,那就是文化、科技、学术、金融、法律、人才,而最主要的是一股神秘的力量和一张有机的大网将这些元素活生生地结合起来。
因此,几百万人口的硅谷地区,整个就像一个巨大的孵化器,不断地将科技和创新孵化为有用的产品和服务。
硅谷文化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活跃的技术和商务社区,人们每天都可以找到自己可以参与的社区去结识新朋友,了解新动向,找到新资金,学习新知识,理解新政策。
硅谷及简介解析资料创造神话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硅谷企业公司及简介解析资料创造神话【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硅谷创造神话美国硅谷的巨大成功,是无数风险投资家疯狂舞蹈的结果:他们不但提供资金,更重要的是手把手地教会你如何管理企业,怎样把股票抛给公众……硅谷代表的是一种新兴的奥林匹克式的创业革命,点金术的内涵已扩大到“无中生有”,信息和创新所创造的无限财富多过加州矿脉里的金矿……美国的硅谷是世界上第一个高新技术园区,它已经成为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典范,许多国家都将其最着名最成功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称为“硅谷”。
硅谷创建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但仍然生机勃勃,常盛不衰。
这里有7000多家高新技术公司的总部,世界上最大的100家高新技术公司中,有20%在硅谷安家落户,如着名的电脑公司惠普公司、软件大王微软公司、芯片大王英特尔公司、网络巨子网景通信公司、网络新秀Yahoo!公司、感光材料大王柯达公司以及太阳微系统公司、西斯科公司等。
在硅谷,每周有10多家新企业诞生,平均每5天就有一家公司的股票挂牌上市。
硅谷的失业率仅为3.1%,而出口却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工资增长率为美国工资平均增长率的5倍。
因此它被誉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顶峰和商业界的典范。
硅谷开创了一种非常特殊的超级资本主义——一个以不断创新的技术、热烈的创业精神以及激烈的经济竞争等等为根基的体系。
这个体系包含了无数的商业交易、衍生公司、创新公司以及他们的成败起落。
成千上百的资本家和工程师都投身其中,而政府却几乎未曾插上一脚。
目前这个市场的潜力无限,任何公司或个人的成败都还难下定论。
在硅谷盛行的高技术资本主义,恐怕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地方雷同。
硅谷的工业领袖深以他们所创造的体系为荣,这或许无可厚非,因为他们的工业不仅使自己成为百万富翁,更创造工作机会,实现降低税率的愿望,造福地方邻里,功不可没。
科技巨头的崛起硅谷的兴衰史在科技行业,一些公司因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而成为了“科技巨头”。
这些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引领着科技发展的潮流,并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硅谷,作为科技巨头们的摇篮和总部所在地,也成为了科技创新的象征。
然而,硅谷的兴起与衰落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一、硅谷的诞生和崛起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拉拉谷地,因其大量使用硅作为半导体制造的原料而得名。
硅谷的兴起始于二战后,当时美国政府加大了对科学研究和军事技术的投资。
军事科技和研究机构的发展使得许多拥有技术专长的人才聚集在硅谷。
随着半导体技术和计算机产业的崛起,硅谷成为了科技创新和创业的热土。
1950年代,威廉·肖克利和刘易斯·埃尔塞尔联合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硅谷的硅制造公司"肖克利电子(Shockley Semiconductor)",并吸引了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他们在硅谷开展了半导体工业化的尝试,奠定了硅谷半导体产业的基础。
二、硅谷的兴盛和科技巨头的崛起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硅谷的科技企业迅速崛起。
例如,英特尔公司于1968年在硅谷成立,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之一。
它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了“摩尔定律”,预言了芯片性能将以指数级增长。
此外,苹果公司是硅谷的另一个重要代表。
1976年,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硅谷创办了苹果公司。
他们的创新产品和市场营销策略,使得苹果公司从一个小创业公司发展成为了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并以其创新和设计领导了电子消费品市场。
硅谷的成功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技术人才和投资。
它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中心,各种创新项目和初创公司在这里蓬勃发展。
硅谷的文化也催生了许多富有创造力和颠覆性思维的企业家,如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等。
三、硅谷的挑战和衰落然而,硅谷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由于硅谷的成功和高标准,成本不断上升。
有关硅谷的研究报告硅谷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理区域,以其高技术产业和创新精神而闻名于世。
本报告将对硅谷的历史、特点和对全球科技产业的影响进行研究。
硅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们开始将半导体技术应用于军事和商业领域。
这些教授们创立了一些公司,如惠普和英特尔,为硅谷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硅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完善。
在硅谷,一家公司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所需的技术和人才,因为周围有许多类似的公司和研究机构。
这种集聚效应促进了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加快了创新的速度。
硅谷还以其创业氛围和风险投资环境而闻名。
许多创业公司都在硅谷成立,因为这里有丰富的风险投资资源和对创新的支持。
大量的成功创业案例也吸引了更多的创业者前来。
硅谷对全球科技产业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硅谷是世界各地科技人才的集聚地。
许多优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梦想能够来到硅谷,并与其他行业精英合作和竞争。
这种跨界合作和竞争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其次,硅谷是全球创新的引领者。
很多重要的科技公司,如谷歌、苹果和Facebook都来自硅谷。
这些公司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移动科技等领域进行了许多重大突破,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硅谷在塑造未来科技发展方向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新兴领域,如无人驾驶、虚拟现实和区块链等,都在硅谷得到了积极探索和研发。
硅谷的科技公司们定期举行会议和活动,提供一个讨论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创意和新想法的产生。
总之,硅谷作为一个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其独特的历史、供应链和创业环境都对全球科技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硅谷以其高度集成的知识和资源,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并在塑造未来科技发展方向上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硅谷(SiliconValley)究竟是什么?——硅谷启示录(一)硅谷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它是创新与创业者的圣地,是高科技与财富的代名词,但国人对它的真正了解却非常有限?本人根据在硅谷地区生活两年的经历,拟以系列文章的形式,剖析硅谷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及对我的经验与启示,供国人思考借鉴。
1、那些诞生于硅谷的NB发明1906年发明了第一个三极真空管,使得第一台电脑的产生成为可能。
1944年开发了现代磁带式录音机。
1946年斯坦福研究所创立,发明了喷墨打印和光学磁盘。
1952年 IBM在圣何塞设计出第一个硬盘存储设备。
1955年发明晶体管。
1959年发明集成电路。
1970年施乐公司研究中心成立,开发激光打印机、鼠标和图形用户界面。
1971 年 IBM发明了软盘。
1972年惠普公司设计了第一台手持科学计算器HP-35C。
70年代后,重大发明推出频率加快。
个人微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太网、UNIX工作站、Java、浏览器、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等。
2、那些在硅谷的NB企业再来看看下面这张图,这些都是位于硅谷的企业,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苹果、谷歌、特斯拉、Facebook、Snapchat、Instagram、Airbnb、Evernote等。
图片来自网络苹果:市值5884亿美元(营收额2000亿美元)谷歌:市值5080亿美元(营收额660亿美元)脸谱: 市值3301亿美元思科:市值1400亿美元甲骨文:市值1712亿美元英特尔:市值1512亿美元硅谷前十大公司握有现金2000亿美元。
世界上只有一个硅谷。
这么多年来,很多国家和地区想学它,却没有一个能够成功,因为它的某些天然属性是不可复制的。
3、硅谷究竟是什么?首先,去掉你心中关于硅谷的想象,先厘清一个概念。
硅谷不是一个地名,不是美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它没有政府机构,没有管理机构,并不是一个高科技园区。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50公里处的谷地。
众所周知,加州是美国的粮仓,中部谷地地势平缓、日照充足、土地肥沃。
高科技的代名词——硅谷硅谷是美国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狭义的硅谷仅指加利福尼亚州圣塔克拉拉县的高科技企业集中区域。
这条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的谷地,宽16千米,北西-南东向延伸48千米。
由于信息技术的辐射效应,广义的硅谷实际上已扩大到旧金山湾区9个县,主要城市有圣何塞、旧金山、奥克兰等,总人口达670万。
硅谷于20世纪50年代初具雏形。
20世纪50年代初,这里还是一个不起眼的水果产区。
一般认为,国防工业、斯坦福大学、仙童公司和IBM是推动硅谷发展的四大力量。
二战后,国防技术逐渐商业化,由政府和民间共同开发、使用和经营,从而为硅谷播下了科技的种子。
斯坦福大学在1951年设立了“斯坦福工业园区”,由此奠定了硅谷高科技中心的基础。
这是硅谷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惠普公司正是最早进入工业园的公司之一。
1952年,IBM在圣何塞建立了研究中心并设计了第一个硬盘存储设备,后又成立通用产品部,进行磁盘存储设备和磁带技术的开发。
1957年,从肖克莱公司出走的8位科学家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并由此分支繁殖,孕育出英特尔、AMD等科技行业的佼佼者。
1971年,报道半导体工业的杂志《微电子新闻》根据半导体中的主要成分硅命名此地,硅谷由此得名。
从1955年晶体管发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肖克利在这里创办第一个半导体实验室起,以附近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为基地,实行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开创了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田野风光和不受干扰的科学园区,大批科学家和科技、企业精英云集,组成经济科研实体,共同开发高新技术及其产品。
硅谷迅速崛起,兴办了数以千计的企业、公司、贸易机构和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出现了斯坦福、阳光谷、库帕蒂诺、圣克拉拉等一批新兴城镇,成为惠普、施乐、英特尔、苹果等在微电子业中呼风唤雨的“巨子们”的所在地,主产全美1/3的集成电路和1/8的计算机。
这里没有一般大城市所拥有的摩天大楼,而是一簇簇的低层矩形建筑物,集生产、科研、生活设施于一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硅谷的简介及由来
硅谷(Silicon Valley)位于加利福尼亚以北,旧金山湾区南部的圣塔克拉拉谷地;一般包涵圣塔克拉拉和位於东湾的佛瑞蒙市。
最早是研究和生产芯片的地方,后来这个名词引申为所有高技术企业聚集的地方。
现在是当今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资讯科技产业的龙头。
此外该地也有一些文化设施,如创新科技博物馆。
硅谷这个词最早是由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
它从1971年的1月11日开始被用于《每周商业》报纸电子新闻的一系列文章的题目-美国硅谷。
之所以名字当中有一个“硅”字,是因为当地的企业多数是与由高纯度的硅生产的半导体及电脑相关的。
而谷则是从圣塔克拉拉谷中得到的而后来东湾两岸地区的加入也使硅谷迅速的发展起来。
●硅谷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硅谷崛起和初步发展
特点是发展相对缓慢,微电子业还未真正崛起,主要是对半导体、大型计算机和仪器仪表等的生产和制造,影响远不及东海岸的电子业和半导体业。
1955年
建立第一个半导体实验室肖克利晶体管公司,是硅谷电子工业发展的起点。
1957年
被称为“八人叛逆帮”,年龄均低于30岁的八个科学家离开肖克莱实验室而创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
1959年
仙童半导体公司的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和德州仪器公司的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间隔数月分别发明了集成电路
20年代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大发展时期微电子时代1971 年微处理器的发明使生产微机成为可能。
微处理器使硅谷从而也使整个美国进入微电子时代,是计算机真正普及,也是计算机真正影响到人类各个领域的开始。
真正名扬四海是1971年硅谷英特尔公司发明第一台微处理机(MCS-4)开始,而1976年苹果微型电脑在硅谷问世更成了脍炙人口的传世佳话。
到1981年,硅谷已有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军事电子学、系统设备、精密仪表等高新技术企业1744家。
集结着30个以上高新技术生产的跨国公司总部。
半导体及相关器件生产占全美国的21.8%,电子计算机设备、电气测量器件生产分别占全美国的12%以上,导弹与航天火箭的相关生产占全美国的22%。
硅谷技术产值达115亿美元,居美国第一。
硅谷作为一个高新技术发展模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1971年
Intel发布了第一台“单芯片电脑”,后来被命名为4004微处理器
Atari公司成立,其创始人诺兰•布什纳尔(Nolan Bushnell)开发了第一个成功的电脑游戏—Pong.
IBM的艾伦•舒加特(Alan Shugart)发明了软盘
这一年,来自《电子新闻》的记者唐•赫夫勒(Don Hoefler)依据半导体中的主要成分硅命名此地,硅谷由此得名
1976年
史蒂夫•伍兹尼克和史蒂夫•乔布斯以一辆大众公共汽车和两台HP计算器为财产,在一个车库里创立了苹果电脑公司
1979年
3Com公司成立,其创立者Roberb Metcalfe也是以太网——这一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的网络技术的发明人之一。
到1997年,3Com已成为资产达56亿美元的大公司
1982年
Octel通信公司由Bob Cohn和Peter Olsen创立,并于1988年上市。
Sandra Kurtzig创立Ask电脑公司,并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带领公司上市的妇女。
太阳微系统公司由四名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创立,生产基于UNIX的工
作站
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低潮走向高潮。
软件业崛起
新的技术发展时期。
由于硅谷自身发展的不完善、美国政府政策的调整以及日本等国的挑战等原因,硅谷一度处于短暂的低潮时期。
但90 年代初软件业的崛起很快使硅谷度过了危机。
微电脑如果没有程序的指导是没有用的,因此微机软件业对个人电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硅谷的软件业大多数是在1980-1984 年间建立的,如ASK、数字研究公司、维斯公司等,但它们的大发展时期则是在90 年代初。
软件公司不同于半导体公司或微机制造公司需要大量资金,它们是创业时投资最少,却获利最多的产业。
这一时期,集成电路产业结构也向高度专业化转化,开始形成了设计业、制造业、封装业、测试业独立成行的局面。
硅谷在这一时期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和发明的知识中心,而渐渐将制造业和封装业等分散到临近各州和第三世界国家。
这些都加速了硅谷的非物质化进程,使硅谷率先进入了“信息社会”
1986年
PLX科技公司由Intel、AMD和HP veterans为解决I/O瓶颈而共同组建。
它于1993开发了第一代PCI产品,并于1996年发布了I/O软件开发工具包
1987年
微软公司收购了PowerPoint软件的开发者Forethought of Menlo Park公司。
同一年,MacUser授予PowerPoint“最好的新型桌面演示产品”
作为初创的小公司,Quickturn发明了称为逻辑竞争的新技术,这一技术有希望改变设计师检验ASICS(特定用途集成电路)、定制的集成电路和电子系统的方式
1988年
Promis系统公司创立,为半导体和精细电子行业的制造过程提供软件和服务
Objectivity公司创立,制造可升级的对象解决方案并于1990年交付其第一套对象数据库
1989年
Tagent电脑公司第一次赢得了美国个人电脑杂志的“编辑选择奖”,并于此年在伯灵格姆(Burlingame)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生产基地。
Cygnus是倡导利用Internet来支持和开发GNU C与C++编译器进行商业应用的先行者。
1990年
Premisys通讯公司建立,为配置新通信技术和公众通信载体的接入设备提
供灵活的方法
Calico科技公司的初始人为美国网络产品公司开发了稳定的核心软件
1991年
Specialix发布了其RIO(浮动输入输出)智能I/O控制器RIO,保证了公司范围内或是跨大陆网络远程连接的高效运行,其单个服务器的最大使用人数可达512个
1992年
Pretzel Logic软件公司组建并提供软件变化管理咨询。
1997年,该公司上了ABC电视网的“建设美国”专栏,并入选圣何塞商业周刊的最佳100公司之列牛顿光导纤维(Newton’s Fiberworks)公司创立。
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在因特网的开发与服务网络时代软件业昌盛
硅谷大规模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又带来了软件业的昌盛,这是软件业和网络业同时大发展时期,也是硅谷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维领域发生根本变化的时期。
硅谷著名的网络公司有YAHOO、网景(Netscape )、美国在线(AOL )等
1994年
Infoseek由Steve Kirsch所创立,提供免费的万维网服务,并成为访问量最大的Internet站点之一
Invox科技公司建立的初衷是为交通、工业产品和消费者市场设计、制造和销售语音录入/回放集成电路,采用闪速模拟存储技术
1995年
太阳微系统公司引入Java应用,它可以通过Internet来实现跨平台开发网络电视网公司(WebTV Networks)在Palo Alto创立,给电视带来了新的娱乐体验和信息
Zip2公司为全世界的报刊和媒体公司提供城市指南、地址名录和其它的在线指南
1996年
计算机博物馆历史中心在硅谷建立,并成为世界上计算设备收集最全的地方Netscape携其Internet浏览器在96年上市,并成为十年中最火暴的IPOs(初次上市)
Hotmail公司创始人最初的商业计划被风险投资家拒绝后,几经波折终于如愿以偿。
如今,它已成为因特网上最大的免费电子邮件服务提供者
1998年
英特尔和网景宣布投资Linux操作系统公司—Red Hat
苹果自1995年首次迎来赢利财年,5月,苹果发布了iMac机器,立即在
美国掀起了热销风潮
AOL出价40亿美元收购Netscape
1999年
美国半导体及计算机产业在经历3年的不景气之后,在1999年可望复苏。
半导体工业的增长率将回升到9%。
硅谷形势有望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