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反思高考全国二卷理综化学科试题评析
- 格式:docx
- 大小:442.24 KB
- 文档页数:14
2019高考理综全国卷Ⅱ化学试题分析高一化学组2019高考理综全国卷Ⅱ化学试题整体呈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稳中求新,落实高考“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试题呈现形式多样,体现化学学科在促进民族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价值。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依然继承了近几年的题型特点及试题考查内容顺序布局,如选择题涵盖:化学与生活、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元素周期律、阿伏伽德罗常数(化学计量)、沉淀溶解平衡、化学实验等核心主干知识;必考主观题以考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的工业流程、反应原理(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综合、化学实验的顺序布局,选考主观题分别是选3物质结构和选5有机推断。
分值采用13、15、15、15方式分布,即不同模块内容的考查分值比重相当。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素材选取角度广,既能体现学科特色,关注学科发展,又能贴近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实际。
通过多样化的背景素材,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考生在解答试题中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发挥试题的育人情怀,突出立德树人。
选择题部分,考查主干知识的题型比较稳定,每年基本考查化学与STSE、阿伏伽德罗常数题,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电化学知识、元素性质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实验、电解质溶液。
2019年明显的变化是在选择题部分没有考查电化学的知识,第11题通过化学反应颜色的变化考察了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并且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在2013年之后第一次考查,第7题将李商隐优美的诗词作为题干,考查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化学知识的了解,第13题考查C4H8BrCl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此题与2016年全国2卷第10题考查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似。
三道必考大题,第26题是近几年来的固定题型,化工工艺流程题,以常用白色颜料立德粉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化合物间的转化、物质含量测定等,考生对本题没有陌生感。
第27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相关知识、盖斯定律和电化学,设置的考查点很正常,但是题目以环戊二烯、二茂铁为支撑,考生可能会稍觉得陌生。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答案】A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答案】C【解析】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A错误。
由“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逆转录酶;B错误。
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D错误。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B【解析】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方式为胞吐;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为B选项。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
2019年全国Ⅱ卷理综化学实验题剖析作者:李阳魏梦雪李学强来源:《化学教与学》2019年第11期摘要:通过对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化学实验题分析,阐述试题背后所蕴含的试题意图,帮助一线教师能够改变以往实验授课模式,将传统实验与最新成果、大学化学相联系,提升对实验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现代化的中学实验。
关键词:咖啡因;索氏提取;蒸馏浓缩;升华文章编号:1008-0546(2019)11-0055-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doi: 10.3969/j.issn.1008-0546.2019.11.0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巨大兴趣;实验的设置也符合课标对学生的素养要求。
课标指出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2019年全国理综Ⅱ卷化学实验题中以提取咖啡因为实验情景,基于粗盐提纯、苯甲酸重结晶、海带提碘等传统实验为基础,与大学有机实验提取咖啡因相互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高考作为衔接高中与大学之间重要的桥梁之外,在知识体系中也存在着相互关联。
一、咖啡因概述咖啡因又称咖啡碱,化学名称1,3,7-三甲基黄嘌呤,分子式C8H10N402,结构式图1所示。
通常以无结晶水与一个结晶水的形式存在,为白色粉末或白色针状结晶,无臭,味苦。
目前,有关咖啡因的制备主要有机溶剂提取法、水-有机溶剂提取法[2]、微波提取-升华法[3]、超临界CO2提取法[4]、离子液体提取法[5]等多种提取方法。
其在生产生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考真题中的流程是专业流程的简化版,符合高三学生的认知发展。
用简单的提取液、浓缩液、粉状物、咖啡因(样品)等关键词构成了工艺流程的主要线路。
2019高考全国II卷理综评析物理:更加注意基础更加凸显敏捷性2019年全国新课标II卷理综物理试题难度适中,更加注意基础,更加凸显敏捷性,紧扣物理学科素养,难度较2019年略有所下降。
选择题部分,考查的学问点与往年基本相同,但考查形式更加注意从基础动身且比较敏捷,比如16题,对于万有引力供应向心力问题的考查,我们平常把很大的精力放到了天体质量或者密度的测量,卫星的放射、变轨、对接等,但这个题结合星体自转周期考查了圆周运动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既考查了万有引力又考查了圆周,还考查了动力学的临界问题,特别奇妙。
再比如21题,对于电场问题,我们在高三复习时可能会在电场力的性质上放更多的精力,但这个题以电场功能关系为考查对象,以匀强电场作为考查载体,且没有明确匀强电场的详细方向,对学生基本功的要求特别高。
第8题的计算量特别少,更多注意的是对物理模型和物理思想的考查,这提示老师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基本物理学问、基本物理模型、基本物理思想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的“根”。
试验题从考查内容上看与往年相同——力学、电学试验各一个。
从考查形式上看,重在对试验原理和试验手段的创新进行考查,比如第22题要求学生会自己组装多用电表,第23题变平常的水平弹簧秤为竖直弹簧秤,使得该试验操作起来更加便利,对物理学科素养中的试验探究实力起到了很好的考查效果。
计算题部分,围绕基础学问及基本模型,凸显一个“活”字。
比如第24题,从实际问题动身,它是将动力学和动量守恒以汽车相撞为载体有机统一起来了,要求学生把所学学问形成学问体系,找到学问与学问之间的联系,并能用它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对物理学科素养中的“物理观念”起到了很好的考查效果。
第25题没有太繁琐的计算,但题中的已知量很少,做起来有肯定的难度,学生必需要基于物理模型,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分析,才能解出这道题,重在考查物理学科素养中的“科学思维”。
总体来说,物理试题注意物理主干学问的考查,同时联系实际,注意基本学问、基本模型、基本思想、基本学科素养的考查。
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II)试卷分析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II)仍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试卷的结构仍然保持全国卷的格式,仍以尽量全而的考察化学知识为主题编写。
我们将通过对全国二卷的考点分布、难易程度等方而进行解析.为2020年高考化学的复习提出建议!一,考点分析2019对比2018考点分值题号类型分值考点生命有机化学物质分析判断67选择6生活中的化学(化学生活中妙用)阿伏伽德罗常数判断分析68选择6社会现象中的化学(化学图表分析)元素另元素推断分析69选择6实验现象判断实验现象及实验操作正误判断610选择•:>元素周期表推断分析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正误判断611选择阿伏伽德罗常数判断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及相关判断612选择电化学应用解析有机分子推断613选择实验操作及目的正误判断化学工艺(考察:现象、方程式,计算)1326信息14化学工艺(考察:方程式:某步工艺操作的朕因、现象解析:电化学解析)以可逆化学反应为题而(考察:实验操作及原因和结果分析)1511以可逆化学反应为题面(考察:嬉变.平衡常数分析和计算:改变某个条件产生结果的分析:图标解析)以信息实验为题面(考察:实验操作及某步实验操作带来的原因和结果)1528实验15以信息实验为题而(考察:方程式:实验中某步操作的原因和结果:某神物质的检测方法:滴定分析的现象及计算)物质结构:物质的立体结构:电子排布:元素性质比较:由晶胞图示解析晶体化学式:测定晶咆参数及密度1535选考15物质结构:元素的电子打布及形态:电子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物质陪沸点比较:分子构型:共价键分析:分子生化轨道的判定:晶胞参数的H算有机化学:命名:官能团考察;反应类型:方程式推断;有机物结构推断;同分异构体推断:聚合度计算1536选考15有机化学:分于式、官能团、反应类型等考察:结构式、方程式、有机物E等推断高中化学教材及学段知识分布表学段教材内容重要知识点分值20192018高上修一、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脸操作原理(步骤•现象、原因、结果、计算等):提纯方法:阿伏伽德罗常数8题(6分)10题(6分)26&(3)(4分)28题(15分)11题<6分)13题(6分)28题(15分)二、化学物质及变化物质分类和物理化学性质: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方程式11题(6分)26霆(2)(8分)7融(6分)26题(1)(2)(3)(10分〉三、金届及化合物常见金属的性质26.题(1)(1分)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常见非金届的性质8题(6分)高下必修■1■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推断分析:化学壁9题(6分)10题(6分)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能初学;掠电池初学;化学反应速率三、有机化合物有机物简单初学四、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化学生活与生产高上&修四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热27fig(1)(2分)27^)(1)(2分)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转化率:化学平衡27&(2)(3) (7分27题(1)(2)(12分)三、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沉淀溶解平衡12题(6分)四、电化学基础原电池;电解池金届的电化学腐蚀及防护27题(4)(6分)12题(6分)26题<4)<2分)选修一、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电子云分布及形态35<2)(3)(5分)35题(1)(3分)高下二、分于结构与性质共价键类型及成键参数决定的结构;价层电子及朵化轨道理论;分子结构引起的物理化学性质35 (1)(4分)35iS<2)(3)(4)(8分)三、晶体结构与性质几种晶体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比较:晶胞参数的计算35 (4)(6分)35题(5)(4分)&修五一、认识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命名及分类,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基本类型:仪器测定结果分析13(6分)36 (15分)9& (6分)36H(15分)二、煌和卤代经原子杂化方式不同造成结构不同:烯炷、换烧.芳香烧的主要性质:炷反应成卤代经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三、嫌的含氧衍生物酚•醇.醛.蔑酸、酯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生成转变反成四、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油脂、精类.蛋白质,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水解反应7题(6)五、进入合成有机高分于化合物的时代合成有机高分子的反应及聚合度计算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天然有机高分于的签别和参与的化学反应二、整体分析%19年对比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II)的试霆,化学知识考察多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丰富「试题的可阅读性,考察的知识点范围基本不变,分数结构略有差别。
浅析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化学试题作者:夔彩霞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3期【摘要】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Ⅱ卷化学试题积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新时代的育人方向,落实新时代的育人要求,整体难度适中,高频考点突出,利于考生稳定发挥。
试题在延续2018年命题思路的同时又有变化,进一步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结合2019高考理综试题,提出一些浅显的备考建议。
【关键词】高考理综; 特点分析; 备考建议【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184-012019年高考理综持续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精选试题情境,呈现真实问题,落实了“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一、具体特点(一)题型稳中有变,难度适中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理综化学试题依然继承了2018年的题型特点及内容考查顺序布局,如:选择题涵盖化学与生活、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元素周期律、阿伏伽德罗常数(化学计量)、沉淀溶解平衡、化学实验等核心主干知识;必考主观题包括以考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的工业流程、反应原理(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综合、化学实验;选考主观题分别考查选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选修5有机推断。
分值采用13、15、15、15方式分布,即不同模块内容的考查分值比重相当。
在考查内容上,第7题以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为引子,考查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蚕丝和蜡的主要成分等。
第8题、第9题、第10题分别考查了学生比较熟悉的题型阿伏伽德罗常数题、元素周期律题及表格实验题,这四题较18年试题难度降低。
第11题为较传统的化学方程式题型,该题型在近三年试题中出现较少,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化学反应的认识。
第12题以古代绘画颜料为背景考查CdS在水中的溶解平衡曲线,要求学生对Ksp常数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题综合性较大,可以区分出不同水平的考生。
2019高三生物说考卷一、说考题1.2019全国Ⅱ卷生物部分考点分析2.特点分析近四年全国Ⅱ卷考查情况比较:题号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1 细胞的生命历程减数分裂过程蛋白质功能细胞结构及功能2 DNA分子复制过程、转录T2噬菌体物质跨膜运输细胞呼吸3 激素的分泌与调节酶人体内激素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4 叶绿体中色素.组成提取及功能质壁分离种子风干处理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5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病毒基因的分离定律6 果蝇的伴性遗传自由组合定律细胞癌变的原因及特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9 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光合和呼吸的过程、物质变化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30 神经递质的产生释放与作用体温调节的实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31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种群数量曲线、种群特征、种间关系生态生态、光合呼吸32 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离定律、伴性遗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7 微生物的利用微生物的利用消毒和灭菌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38 核移植、胚胎移植基因工程基础理论、转录或翻译基因工程、核移植植物组织培养2019年全国Ⅱ卷总体特点:与往年相比,整体思路基本没变,试题难度继续有所下降。
具体特点:(1)结构稳定、难度继续下降。
保持了6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2道选做题的结构模式,部分题目虽然起点高、但是落点低,如第3题表面考查实验探究实质在考查ATP,所以基本无偏难题目,难度比2018全国Ⅱ卷继续略有下降。
(2)紧扣教材、回归教学本真。
如第1题等多道题目均可在课本对应位置找到原话或直接相关的描述内容(详见图表)。
题号知识点对应位置回归课本人教版苏教版(3)知识整合、突出能力考查。
学科内跨教材整合,如31题综合考查生态和光合等,整合了必修三生态学知识和必修一的光合呼吸等知识;突出了实验探究、信息获取、语言表述等多种关键能力的考查,如29题原因分析和37题实验设计等。
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物理试题分析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物理试题整体看,命题内容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突出了力、电、磁等主干知识,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迁移、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图像问题考查量明显增多,体现了以考查学生五种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试题科学、灵活、无偏题怪题。
和2018年试题相比,整体难度有所降低。
具体来看,今年物理学科的高考命题有以下特点:一、试题知识覆盖面广,注重知识体体系的主干内容试卷中,必考部分:力学(占49分)、电学(占46分)为主,选修3—5中对原子核中的质量亏损(占6分),选考部分:选修3—3部分主要考查气体实验定律(或:选考3—4部分主要考查机械振动图像,干涉法测波长)(占15分),总分110分。
其中,选择题为:4道力学试题(24分)、3道电磁学试题(18分)、1道原子核试题(6分),和2018年的试题分布基本相同,力学试题难度有所增加。
实验题为1道力学(5分)和1道电学(电路分析)试题(10分),其中电学实验考查二极管电阻随温度变化关系,通过调整滑动变阻器补尝来调整动态电路等,考查知识迁移能力,能力要求有所提高;计算题为1道电学(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试题(12)和1道力学试题,其中,第25题的力学试题涉及到做物理关系图像及多过程计算,并含有变加速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的计算,使刹车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分析难度增加,难度有所增加。
选考题3-3把5选3改为3个填空,而且是通过P—V图分析气体的状态,并对微观状态进行分析,难度也略有增加;计算题为气体定律应用,是将两部分气体通过大小活塞联系在一起,分析的难度也有所增加;选考3-4为机械波图像和干涉法测波长,难度和2018年基本一致。
试卷整体难度高于2018年的试题。
二、把握物体学科的特点,强化关键能力,体现核心素质2019年高考物理着重考查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数理结合等关键能力,比如,第19题以滑雪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曲线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该题通过v—t图来描述滑雪运动员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考查考生对v—t图的理解,由此分析判断其运动状态。
对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及反思作者:赵永刚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19年第18期【摘要】; 通过对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结合高三一年的复习情况,反思复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为后续高三复习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反思【中图分类号】; G633.8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8-042-012019年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选材新颖而不陌生,题型与往年变化不大,选择题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平时练习会涉及到的,如选择题第13题(6分),C4H8BrCl的同分異构体是导学案上做过的原题,完全相同;选择题第7题(6分)也是导学案上的,设置背景和问法基本相同,选择题第8题(6分)、第9题(6分)第10题(6分)、第12题(6分)也是多次训练,模式完全相同;非选择题也比较平稳,试卷整体难度选择题相对简单,Ⅱ卷大题的难度稳中略升,个别空要求较高,设置的难点比较有区分度。
一、化学试题的分析1.选择题:第7题选用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考查油脂、蛋白质等相关知识;第8题以NA正误判断来考查中子数、弱离子水解、电子转移、有机混合物中化学键数目的计算等,均为平时训练点,学生好入手;第9题是元素推断和周期律的题,虽然只涉及了四种元素,但设计新颖,物质选择巧妙,关键是对Al、Si、P、N这四种元素的突破,考查了它们的性质及周期律的实际应用;第10题考查实验原理及现象,要求学生清楚现象,明确原理,此题为平时训练的典型模型;第11题考查化学方程式,化学语言和实验现象的综合,为今年新增题型;第12题考查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也为平时训练题型;第13题考查卤代烃(C4H8BrCl)的同分异构体数目,选择题总体相对简单,但试题呈现的先后顺序稍有变化。
2.非选择题:涉及考点依次为化工工艺流程分析,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物质制备和性质的实验题,这也是近年来非选择题的固定考查模式,题目在常规中有新意,从题目设置,到问题问法、考查角度等大多数都是平时模考时练到的方面,学生压力应该不大,但也有几个空学生不好入手,不好作答,不易得分。
2019年全国二卷物理高考试题分析贾航2019理综全国II卷物理试题设置合理平稳,题型结构、试题梯度合理,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知识点考查全面。
绝大多数的试题都是平时教学中,学生见过、做过的常规问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式。
增强了试题与体育运动、科技发展的联系,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次试题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对物理规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注重联系实际。
因此对于动量守恒定律和交变电流未考查,而重点对于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图像进行了大量的考察,物理公式的数学分析也有了大量的涉及:如14题以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为背景考察了万有引力定律数学表达式的分析,18题考察功能关系以图像开题考察信息提炼水平,19题结合实际运动考查速度时间图象的理解和应用,通过两条图线对比分析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的作用,虽然是以平抛运动为模型,但又比较细致的考查了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用图象的斜率分析加速度及阻力,题目立意新颖,在平抛运动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21题考查电磁感应问题中的双杆切割问题,综合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将之在图像中表达出来,25题试题信息量大,需要学生耐心读题、审题、分析过程,从题干和图象中获得信息,进而画图,该题涉及运动学、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重要规律,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等要求较高,难度大且有较大的区分度。
在在严格遵循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注重对核心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考察,不回避陈题,也不回避已考过的知识点,同时也增加新知识点的考察:如选修3-4考察《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试题难度不大,可以很好的一道学生加强对于选考模块的重视。
14、19、25题分别以嫦娥四号月球背面软着陆、跳台滑雪比赛、汽车刹车系统为切入点,增加了与实际相结合的情景背景,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理解背景。
在吃透背景的前提上建立起相关的物理模型,最终才能解决问题;这样会对于学生物理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要求。
2020年1月1日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57•了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归纳和总结出电池的基础形成条件•整个过程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不同问题带给学生以全新的学习体验,吸引力更强,与传统的化学教学相比,效果明显.总体来说.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始终被忽略,在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今天,自主学习要得到重视.“问题解决式”教学则强调以问题为核心,鼓励学生围绕不同的问题去寻求解决方法,最终在问题的解决中掌握化学知识点,对化学学科有更深层次的认知,最终实现自我发展.参考文献:[1]侯启玖,廖志刚.基于POE策略的问题解决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9(01):97-99.[2]戴一,施伶俐.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湘南学院学报,2018,39(05):84-87 +91.[3]陈爱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03):67-72.[4]李慎庆,王长利.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2):19,(收稿日期:2019-09-09)2019年高考全国U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教学感想黄学亮(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2019年全国U卷理综化学试题加大情景式设问类型题的比重,加重对化学学科素养、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传统和时代相结合,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久激发科学热情,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一核四层四翼;化学学科素养;情景式设问2019年全国n卷理综化学试题积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新时代的育人方向,落实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精选试题情景,加大情景式设问类型题的比重,加重对化学学科素养、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传统和时代相结合,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又激发科学热情,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1试题分析1.1精选情景,传统和时代结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第7题引用唐代李商隐的著名诗句,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第12题介绍了古代绘画和彩陶所用到的无机颜料,考查硫化镉的沉淀溶解平衡知识.26题(4)设置二茂铁制取的新情景,考查电解知识.第35题的文献来自于顶级刊物Nature刊载的一种超代体,考查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氢键及晶体结构等核心知识点.1.2拓展教材知识,考查创新精神第12题中关于溶解度的概念问题,中学教材仅在初中教材中涉及,且定义方法和溶解度大小的影响因素均受到限制,在高中阶段学习到溶度积知识之后,该定义已无法满足需要•本题要求学生具备创新精神,能够根据溶解度的科学意义拓展溶解度的新的表示方法•第27题关于压强平衡常数的问题,过去的高考题中也有涉及,但以信息的形式给出,本题直接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浓度平衡常数的定义和意义推导岀分压的公式和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第28题索式提取器的岀现,需要学生利用教材上不多的关于固液萃取知识,结合平时实验仪器和已给信息,推理出新仪器的使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上几个例子均要求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基础上能进行类推,考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1.3挖掘学科特色,将美学教育融入科学第11题中溶液颜色的千奇百变,26题中绚丽多彩的节日焰火,27题中酷似汉堡状的二茂铁分子结构,28题中索式提取器巧夺天工的精巧设计,35题中对称有序的晶体结构,无不体现了化学之美,将美学教育融入高考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对科学的热情,也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高考的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1.4注重基础,增强综合,加强应用全国D卷难度不大,得益于对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基础性考查,大多数问题的答案均可在教材中或平时训练中获取直接的答案.另外对能体现出学作者简介:黄学亮(197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学.•58•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2020年1月1日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综合性考查也不断加大,体现在试题文字量的加大,信息、图表内容的增多等方面.再有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也不断加强,例如第28题中关于蒸谓易燃有机物选用热源方式的考查,升华分离的原理和装置的考查等.2今后教学的一些感想2.1教学要更细致细致就是关注教材细节,不忽视记忆性知识•全国II卷26题(1)考钗的焰色反应的颜色.这个知识点是必修一教材图片中出现的内容,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更多的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对这样的记忆性知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是给自己提了一个醒,教材中每个细小的内容都不容忽视,包括资料卡片,科学视野,课后习题等内容•试题这样的设计一定有它的目的,利用焰色反应可以制作出美丽的烟花,这既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又体现了化学之美,可能这就是命题人所追求的.近几年也有很多学者在研究化学之美,比如显微镜下观察化学反应后产物晶体一点点的生长过程,让我们从另外的角度认识化学.2.2教学要教“真”化学我理解的“真”,就是渗透学科思维,辩证分析问题,切忌思维僵化•全国n卷28题(2)提取过程用到酒精,问不可选用明火加热的原因•高中阶段遇到的加热方式要么是明火直接加热,要么是利用明火水浴加热,即使习题中遇到蒸憎有机物也都是用的明火,因为考点考的基本都是实验原理和仪器的名称,所以讲解时并没指出用这种加热方式的不妥之处.孩子们很容易因为思维定式而答错,其实在大学有机实验中,用的基本都是电加热套,但总觉得高中也用不到也没必要讲,其实不然,我们不光是为了让孩子们做对题,更要把化学这门学科正确的观点,科学的思维教给他们,也就是讲“真”化学.全国I卷选择10考的氯化氢在冰表面的溶解,我们一直强调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但是它在冰的表面表现了一个弱电解质行为,如果我们一味只是强调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势必会给学生的认知造成困扰,反倒成为他们分析问题的绊脚石,所以平时教学就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电解质的强弱与所处的环境有关,物质的性质行为不能一概而论,而视其所处的环境来决定.建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考方式.再比如全国I卷26题(3)问到硼酸是几元酸,这道题跟2016年全国1]卷26题(4)耕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很像,因为按照高中阶段对于酸碱的定义,硼酸就不能算作酸.氨气、腓也不能算作碱,但是高考既然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想国家已经以高考题的形式对这个问题做了合理的引导,我们也就不能只限定在高中的这个定义,强调氨气是非电解质,应该介绍产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的两种途径,除了直接电离,还有一些物质像氨气和硼酸这样,溶于水后,氢离子或氢氧根从水转移到它们身上•告诉他们酸碱的“真相”,而不是去扣教材的定义.当然也不能所有的知识都讲,会增加很多负担,我觉得应该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只是一部分,不仅仅是这样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平时为了让学生们便于记忆,总会给孩子们总结一些规律和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真的就是对的吗?是适用于所有情况吗?过多的这种规律的总结是不是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化学既然是科学,就应该是规律性和特殊性的融合体,一味的只强调规律性而忽视特殊性并不可取.2.3教学宽度的思考在2017年海南高考卷中出现的硬脂酸钾、硬脂酸钠及硬脂酸锂的鉴别方法及现象的考查,我就意识到对以往只要求学生熟知钠和钾的焰色是不够的,应该了解必修一教材中图片上的所有焰色(共7个).在今年的高考题26题(1)小题考查了领的焰色.高考题在物质结构的考题中也有出现紫光波长的考查•这些小点的考查分值并不多,但我更看重这些考查对教学的指导价值,即教学的宽度,也是教学视野的宽度•往浅层说是学生的得分问题,往深层说是教师的格局问题,不能局限于考什么,更应重视指导学生寻找获取知识的途径;重视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保护•重视对教材提供数据的贮备,高考曾经考过钠与硫沸点高低的比较,如果平时注意必修2教材提供的数据,即可正面解题•我在教学中常对学生说:“理科生,你要有查数据、记数据的习惯”.2.4教学深度的思考最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是关于“沸石”问题•试题中对该问题考查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在点酒精灯前要加入什么?加入少量碎瓷片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实验开始后,发现未加沸石应该如何操作?这样看下来,考查是逐渐深刻的.以后会不会考出沸石能防暴沸的作用原理呢?今年在选择题第W题A选项关于向盛有高猛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乙烯后静置与所给实验现象的匹配问题的考查也要提示我们平时教学应该怎样处理教材上点到为止的问题.教材中对此问题的阐述是“乙烯使酸性高猛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说明2020年1月1日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 59 •乙烯能被高猛酸钾氧化,利用这个反应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即没有对乙烯氧化产物的描述更没有化学方程式.再比如关于蒸憎装置的几个问题:直形冷凝管与 球形冷凝管问题;蒸懈烧瓶与圆底烧瓶问题;明火加热与电加热问题.参考文献:[1]单旭锋,宋修明.真实情境的高考化学命题理论与实 践[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9):1 -5.(收稿日期:2019 - 10 -07)基于寺恒思想的电解质溶液知识复习江小枝(上海市彭浦中学 上海200071)摘要:电解质溶液相关知识的学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进行该方面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容易强调理论知识而忽略学科思想和学科育人价值.本文以电解质溶液相关知识复习为例,以一个手持滴定实验为载体,利用化学学科观念分析问题,在学生活动中渗透守恒思想,建殳分析解决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等问题的基本模型.关键词:电解质溶液;守恒思想;电离平衡;水解平衡1问题的提出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溶 剂水中存在水的自电离平衡;含一种电解质的水溶 液,此时需要考虑物质的存在状态、电离平衡、水解平 衡以及沉淀溶解平衡;含多种电解质的水溶液,需要考虑离子互换反应•对于此部分内容,学生主要面临分不清中和与中性的概念;不知何时考虑水解,何时 考虑电离;离子浓度大小排序比较混乱;不能熟练应用两个守恒解决问题;不知道陌生等式的来源与意义等困难,如何对学生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复习,是高三化学教师不懈努力的目标•守恒思想是化 学学科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在教学中应用守恒思想可 以有效解决电解质溶液相关的很多问题.2问题解决策略2. 1巧用实验导入,关注数据分析对待复习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很难表现出跟上新课一样高的热情,所以复习课的现状一般是脱离了学生活动较多的课堂,呈现出教师讲起来吃力, 学生听起来枯燥的状态.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学习基 础,在复习课上充分利用实验引入课题,可以充分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沉浸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DIS 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通 常会优于传统的实验,在进行电解质溶液知识的复习 过程中,教师可以用DIS pH 探头测定酸碱中和滴定中的pH 变化,为不影响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在测 定结束后再将生成的数据提炼或挑选出来进行分析.例如:以DIS pH 探头测定室温下0. 1000mol/L HC1溶液滴定 20. OOmL 0. 1000mol/L NH 3 - H 2O 溶液的 pH 曲线图,并对图中数据进行分析(见图1).图1 HC ]滴定NH3・也0的pH 曲线图分析数据时,首先挑选其中比较特殊的点,明确 横坐标是盐酸体积、纵坐标是溶液的pH 值,分别对起点a (0.00,11.2)和中和的点即终点</(20.00,5.6) 进行分析,分析其中含有的溶质、溶液酸碱性、溶液中存在的平衡,并对离子浓度进行比较.对于起点,溶液 中溶质只存在NH, • H,0的电离平衡NH, • H 2O=NH ; + OH \终点即1:1共存的点d (20. 00, 5.6),只存在NH ;的水解平衡NH ; +H,O^NH,-H 2O +H+,借助方程式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哪 些微粒发生了变化、该微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应用 化学学科的符号表征有效表达了化学学科的微粒观. 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点,溶液中均含有NHqCl 与NH 3 - H 2O 两种溶质,此时溶液中既存在NH3 • h 2o作者简介:江小枝(1988 -),女,安徽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化学学科教学.。
2019反思高考—说考卷为了使我们富中下届高考能取得辉煌的成绩,我们本届高三化学组全体成员对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并对本届高三复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现将讨论情况汇总如下:一、说考题【元素及其化合物】1.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可以看出,2019年高考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与近三年考题难度相当,考查角度及知识重合度较大。
2.物质性质(2019选择新增) 考查角度:化学方程式与反应现象匹配涉及知识:金属间的置换、澄清石灰水久置、Na 2O 2空气中变化、氢氧化镁沉淀转化 难度:容易意图:考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工艺流程2016必考题中未考查工艺流程。
可以看出,2019年与近两年的考查难度和考查点基本一致,2018年关于滴定及相关计算在实验中有出现。
【N A 的应用】 4.N A 的应用有关N A的应用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每年与之前均稍有不同,但总体难度持平。
【化学反应原理】水溶液选择题2016和2018全国2均未涉及,2019年与2017年共同点为均以图像为载体考查相应知识,从综合性和计算量来看,2019年比2017年难度要低。
6.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原理综合题,2019与2018全国2难度相当,考查知识均包含焓变、转化率、平衡常数、图像等,重合度较高。
但与2017年全国2相比难度较低,考查点出入较大。
【化学实验】7.化学实验选择题2019全国2化学实验选择题仅一个表格型实验题,融合有机和无机实验操作和现象判断,相比前三年选择题中有机实验的比重在下降。
但实验综合中选取素材由前两年的无机实验变更为有机实验。
8.实验综合2019年全国2实验综合由无机实验变更为有机实验,显著地差别是计算方面要求降低,原理分析及实验评价的比重增加。
仪器选择、试剂选择、实验操作、物质作用这些基本考查点仍然重合。
新颖的信息、仪器以及工艺流程图的融入,在整体设计上相对于往年而言提高了对有机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的要求,难度也比前两年略大。
【有机化学基础】9.化学与生活该考点一般位于化学的第一个选择题,主要考查化学与生活、环境、技术、社会的密切关系及在这些领域的应用,题材广泛,但考题一般不难。
化学与生活2019年与前两年难度相当。
10.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有机部分的必考点。
由表格可以看出选择题在2016和2019均考查了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书写,2019年考题不太容易出现写重复的情况,因此比2016年稍微简单一点。
而大题部分基本均为限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书写,难度相当。
11.有机综合上述对比可以看出有机选做题部分,2019年与近三年高考题考点几乎完全重合,难度相当。
今年同分异构题数目判断未出现在大题中,但选择题中已有涉及。
整体而言,2019年高考题题型、考点稳定、对素养能力考查立意精准、考查题材和方式新颖。
二、说模考本学年高三复课中,一轮、二轮、三轮均采用学校所采集的套题及模拟题。
其考点绝大多数全面覆盖,针对性强,难度略高于2019年高考题,侧重能力的考查和培养。
选择题中7,8,9,10,12这几个题的题型和考查方式均较为频繁地涉及,考查知识更为广泛,考查角度更为灵活,难度与综合性相比高考题略大;11题元素及其化合物中化学方程式与现象的匹配关系一轮涉及较多,模考未专门以选择题考查,但在工艺流程、实验综合中通常以根据信息写方程式较高频率地考查到;此次的13题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平时模考中都是以新物质为载体,考查官能团的性质及同分异构体种类数的判断,综合性高于2019年高考题。
26题工艺流程,模考题中每套都有涉及,难度大多难于高考题,考查形式常涉及少量原理叙述、实验操作,但2019年高考题中几乎不涉及;关于2019考题中焰色反应平时模考中常见的是钠和钾。
另外,第2问第一个方程式模考中也考查过。
27题化学反应原理与模考中考查内容、考查难度基本相当。
其中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电解法制备二茂铁的流程在我们的模考题中也出现过,并且模考题中也有考到电极反应方程28题实验综合在模考题中无机化学实验考查相对较多,考查有机实验相对少。
而今年考试题以有机化学实验为载体考查化学实验。
36题有机化学基础模考题每次均有涉及,基本考点与题型都和本次试题相同,只是多了合成路线和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的考查,而在全国二卷中近4年都未出现合成路线的题。
综上所述,就整体而言,我们平时的模考题的考点与今年高考题的考点基本吻合,而且更具包容性。
三、说复习1.说复习方向(1)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纲领性文件为导向。
复习过程中我们深入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分析》及近3年全国卷高考试题,体会试题特点、命题方向,精准教学。
(2)合理布局,注重素养,主次分明。
我们在一轮复习注重基础的落实,在二轮复习更注重思维模型的构建和素养能力的提升,三轮通过回归课本,再重温常见实验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对于高频、低频及可能考点合理规划,送分题、中等题和难题根据学情统筹安排,在一轮、二轮、三轮以不同方式方法做好备考复习。
(3)摸清盲点、对症下药、注重究错。
备考过程中除了关注考纲、高考题,我们也将目光投向学生。
通过作业、测试、练习等方式逐步摸清学生的盲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部分,指导学生做好整理和究错。
(4)注重方法引导、着眼素养能力。
关注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以模考与读卷的形式提升获取证据进行推理的能力,以对比归纳的形式建立基本思维模型,并在模考中不断优化与完善模型。
2.说训练方向(1)重视基础、大胆取舍。
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反复强化让学生熟悉应对高频考点。
大多训练中等难度的习题,偶尔尝试稍有难度的创新题,对于过难过偏的试题,让学生放弃。
(2)紧抓趋势、针对性强。
带领学生训练高考题,细心揣摩高考命题者对各考点的考察思路,逐渐摸清高考命题的方向,紧跟高考趋势;关注社会新科技动态,教会学生正确把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有针对性的复习。
(3)循序渐进,对比提升。
对于相似问题和相同考点的不同考法,在训练中对比,在对比中归纳,在归纳中再训练提升。
3.说信息获取(1)教材和高考题是复习备考的一手资源。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主要是以教材为主,在用心领悟教材的同时,仔细研读近三年的高考试题,通过对真题的研究,分析如何以教材内容为背景考查尤其是实验部分,研究其命题思路、解题思维模型和答题模板。
(2)以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重视大纲和课标中涉及的高考热点,认真研读考试说明里的样题。
并以习题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训练。
(3)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各阶段的复习情况,我们对模考题选择性重点讲解,典型的问题优化方法总结规律,缩短做题时间,提醒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作答,提高得分效率。
(4)结合多次复课研讨中了解到的考向和各学校在复习备考中的成功举措,结合学情,借用前人成功的经验,优化教学过程。
4.说复习组织(1)时间划分一轮复习:2018年7月10日到2019年1月底①2018.7.10--8.14:物质的量②2018.8.15--9.12: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③2018.9.13--11.9:元素及化合物④2018.11.10--11.25: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⑤2018.11.25--2019.1.8:化学反应方向、限度与速率、水溶液⑥2019.1.9--1.29:有机化学基础二轮复习:2019年2月初到4月30日:模考、复习提升(先大题后选择题)三轮复习:2019年5月1日到5月24日:模考、回归课本、心理调适(2)基础课课堂组织:以教材内容为主,结合复习资料,课前让学生自主整理各章节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图,课堂上再对学生整理的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
通过必要的课前和课中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其灵活运用。
(3)专题课课堂组织针对学生的现状,精心选题,重点讲解,必要时选择学生分析,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
(4)习题课课堂组织提前统计学生做错或有疑问的题,课堂上学生提问,老师解决,并加以拓展;或者提前安排任务,课堂上老师做相关提问、学生分析、老师补充、提炼总结。
四、说反思(1)高考试题与复习内容、平时训练相关性。
在一轮复课中,我们都能够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考点逐一扎扎实实的过,故对高考试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覆盖全面,不存在盲区。
在二轮复课中,对历年高考涉及到的高频考点进行专项训练,覆盖知识点全面、针对性强,具有较高的时效性。
通过一轮、二轮复习的相关训练,学生已经能够顺利解决高考难度的大部分问题。
不足之处:平时练习中实验部分无机实验练的比较多,有机实验练习相对少。
(2)平时训练题的包容性第一学期的训练题主要来自一轮复习资料,资料题量大,故对其进行了精选,针对性较强;第二学期主要来自二轮资料和大大小小的考练卷,不管是复习资料习题还是考练卷,由于涉及面广,故对19年高考所考查的知识点基本覆盖全面,不存在考点的漏洞。
所用习题主要为同几个系列,因此考查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很有利于让学生总结与归纳对部分知识形成体系。
分布知识综合性强、灵活度大,具有较好的包容性。
(3)平时训练题的效果性通过大量的习题以及较频繁的考练,经横向细化讲解和纵向梳理总结式习题讲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牢固,大部分学生解题时有了自己的思路,能力得以明显提升。
五.给下届高三化学实验备考的建议:1.建议(1)加强对考纲、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的研究,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把握好重难点,把握好复习的方向,把握好深度和广度。
对考纲不要求的内容不复习,对考纲降低要求的内容不拓展、不深挖,不搞“偏、难、怪”的训练,而对考纲要求的内容要做到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从而提高备考的质量和实效。
(2)合理安排好复习进度,将学科复习与学校要求有效匹配一轮复习要详略有当,不能一刀切,也不能过于拖沓,如果所有科目都进入了二轮复习,只有化学学科还在进行一轮复习,那么学生的心态很难平静,特别是市一模之后学生更倾向于做考卷,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感到“学之无味,弃之可惜”,对套题“做之不会,弃之不舍”因此会容易产生焦虑感从而降低复习效率。
(3)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从19年高考试题分析不难看出,难度系数降低,特别是在选择题方面难度降低,加大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知识点要扎扎实实过,学生基础扎实了,在题目难度较低的情况下重视细节是复习方向之一。
(4)精选习题,减负增效题不在做得多,而在于精,我们教师要跳进题海,精选习题,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学到最多的知识,让学业繁重的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