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004.00 KB
- 文档页数:22
《老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老王》,使学生了解老王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品的主题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老王》这篇课文,描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年人,他面临着生活的艰辛和困境,但依然保持乐观和善良。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难点:理解老王的生活困境以及他乐观的心态。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老王的生活背景,引起学生对老王的关注和同情。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老王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
3.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和他的乐观心态。
3.4 课堂讲解对老王的人物形象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谈谈对老王的看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老王》文本5.2 辅助材料:有关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图片、视频等资源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事先阅读《老王》文本,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讲解要点。
6.2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老王》文本,了解老王的生活背景,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对老王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7.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7.3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有关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王的生活环境。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善”和“苦”,体会作者的“善”与“愧”。
2、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
3、品味作品中的仁爱精神,培养爱心、善心、同情心。
一、导入二、作者介绍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清华大学任教。
后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等。
其丈夫钱钟书,著有小说《围城》。
三、字词基础伛()荒僻()攥()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惶恐()翳()镶()嵌()塌败:滞笨:取缔:愧怍:四、整体感知1、你能用两个词概括老王的一生吗?(提示:生活、为人两方面考虑)老王的生活处境是,老王的内心情感是。
2、在你心目中,老王是一个什么形象?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
”的句式表达出来。
五、讨论探究1、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作者用了什么顺序组织材料?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老王的“苦”和“善”分别有哪些表现?老王的“苦”老王的“善”顺序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3、面对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为他做了哪些事情?4、找出文章的主旨句(表现作者特殊心情的一句话),并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六、赏析语言题目见课本76页课后第二题七、作业:完成《南方新课堂》第9课练习;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2、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形成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教学重点:全面把握课文,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弱势群体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 学会关爱他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老王》。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作品及相关历史背景。
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及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内涵。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拓展延伸。
7. 课堂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完成相关练习题。
8.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老王》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同理心和包容心。
1.2 教学内容课文《老王》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讨论课文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课文导入与阅读理解2.1 导入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课文,引发对《老王》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作者韩军的背景和教学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老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章:重点句子与修辞手法分析3.1 分析重点句子教师选取几个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2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效果。
第四章:课文主题与作者观点讨论4.1 课文主题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如友情、成长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2 作者观点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课文中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学生总结学生自主总结在本次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2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改进措施。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教学相长。
第六章:案例分析与讨论6.1 案例选取教师展示与《老王》相关的案例,如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类似情节。
《老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老王》,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老王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社会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剖析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关爱,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老王》2. 教学重点:老王的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主题的理解。
3.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文章深层含义,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王》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探讨文章主题。
4. 分享成果: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深入剖析: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细节入手,深入剖析文章主题。
6. 联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劳动人民的认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重和关爱劳动人民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课后布置相关作文,检验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深入思考。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老王》文本2. 参考资料:关于《老王》的相关论文、评论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感受文章美感的提升道德情操。
七、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2. 课堂导入:通过简要介绍作者杨绛及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老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老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学会通过片段描写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研讨把握老王与作者的人物形象,抓住关键语句细读文本,教师讲授、问答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当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难点:通过自主阅读,形成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杨绛先生在散文《隐身衣》中说过一句话:“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王》,体味这所谓世态人情的真相。
(一)知识备查1、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2、生字预习检查(PPT 检查)蹬(dēng) 车肿胀(zhàng ) 伛(yǔ) 着荒僻(pì) 攥(zuàn) 着塌(tā) 败取缔(dì) 骷髅(kūlóu) 滞笨(zhì)愧怍(zuò) 惶(huáng) 恐镶嵌(xiāng qiàn)眼翳(yì) 杨绛(jiàng)3、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主旨句。
师:那么究竟谁是那个幸运的人,谁有是那个不幸者呢为什么杨绛先生会说这是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个愧怍又有什么含义请同学们看到课文,按照老师PPT上的的表格来填写老王的情况。
姓名:老王——地位卑微职业: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谋生手段的艰苦家庭成员:有个哥哥,死了,两个侄儿“没出息”,便就没了。
——老光棍、孤独终老外貌特征: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1、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他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老王这个人物身上,理解他的爱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者的仁爱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让你难忘的人吗?嗯,有同学说他们的爸爸妈妈,还有同学说他们的邻居。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知道你们遇到过让你难忘的人。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写作者对她的邻居的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学生通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了解作者简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作者一家对老王怎样?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又表现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明确:送水,车费减半;送钱先生去医院,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临终前还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
作者一家尽力帮助老王,给他钱救济生活;女儿给他买鱼肝油治好了夜盲症。
这些事情表现了杨绛一家人与人为善、厚道仁慈、知恩必报的美德。
(2)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明确: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
开头三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逻辑顺序编排,一是职业,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就苦。
下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我”老王的交往。
(3)作者夫妇已经很关心老王了,为什么还在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明确:作者愧怍自己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应有所同情、有所宽容的人,却没有理解他们的高贵品性,甚至连感觉也没有,就那一点感动也是在他死之后才有的;作者的愧怍还因为人家在生命最后时刻来关顾自己的时候,却没有感觉,没有感动她的惭愧、她的内疚集中在当时自己只对人家病态的外貌描写有感觉,而对人家崇高的内心没有感觉。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老王》,使学生了解老王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以及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老王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 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3. 领悟作者对老王命运的关注和人道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2.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内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讨论老王的性格特点。
4. 关系探讨: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关系,探讨作者塑造这些人物的目的。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文本中的情感。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文本,深入挖掘内涵。
7. 分享感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8.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9.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视野。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情感教育: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品质。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内容1. 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老王的性格特点、命运遭遇等。
《老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老王》,让学生了解作者杨绛及作品背景,感受作者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和的人文关怀。
2. 分析老王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3. 领悟作品所表达的主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2. 人物分析:分析老王的形象特点,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3. 写作手法: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老王的形象特点,领悟作品所表达的主旨。
2. 教学难点:欣赏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杨绛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3.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老王的形象特点,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4. 写作手法: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分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写一篇关于老王的人物赏析文章,培养写作能力。
4. 观察身边的人物,学会关爱他人,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人物形象,掌握欣赏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作品背景及作品主题思想。
2. 互动提问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作品魅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篇一:《老王》公开课教案】《老王》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教学重难、点: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十分的关注,那是当然,名人嘛,最能吸引我们的眼球。
但我们接触得最多的却仍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
你是否曾关注过他们?我国著名的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女士就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并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
今天,就让我们透过杨绛来关注老王的命运。
二、作者简介三、课前预习(一)生字注音(二)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四、文本研习(一)“画”说老王看课文插图,你觉得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以“从他的()看,他是一个()的老人。
”的句式回答。
123(二)认识老王速读课文1-4段,作者给了我们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分别从这些信息你读到了什么?(从职业、家人、外貌、居住条件等方面来看)姓名:老王职业:蹬三轮车家庭成员:有个哥哥,死了;两个侄儿,“没出息”,便就没了。
外貌特征: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家庭住址:荒僻小胡同里一个破落大院里的塌败小屋。
地位卑微,谋生手段艰苦老光棍,孤独终老居住条件恶劣苦生理缺陷居住条件恶劣(三)评说老王快速阅读5-22段, 作者回忆了老王一生中哪几个生活片段?分别体现了老王什么样的特点?这些片段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第一件事:送冰厚道老实第二件事:送钱先生去医院有良心,不贪钱第三件事:改装三轮体贴顾客第四件事:送鸡蛋、香油懂得感恩忠厚老实、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善小结:生活——艰苦苦关爱老精神——凄苦王善老实厚道尊重思考: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是什么顺序?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织全文,条理清晰。
《老王》教学设计_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课文《老王》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探讨课文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第二章:课文导入2.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文主题。
2.2 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老王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老王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
2.3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老王的生活场景。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老王的生活状态。
第三章:课文阅读与理解3.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2 教学内容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揭示课文主题。
3.3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
第四章:情感体验与表达4.1 教学目标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2 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3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细节。
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五章:综合探讨与反思5.1 教学目标探讨课文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2 教学内容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5.3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探讨,思考课文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六章:拓展阅读与比较6.1 教学目标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比较不同文本的表达方式。
6.2 教学内容选择与《老王》主题相关的其他文本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