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科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 喜欢我自己》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11
《4.1悦纳自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明确如何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
知道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从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出发,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
能力目标:明白悦纳自我的重要性,培养正确认识、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在交流互助中,提高分析比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收集、整理、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增加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评价,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认识自我难点:如何悦纳自我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活动法、事例研讨法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师】里面的主人公在寻找、探索、认识自己。
那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是谁吗?【生】【师】你是否思考过?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我将来会变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对他人和社会有什么意义?随着身体的成长,我们的内心世界也越来越复杂。
我们常常会在心中审视自己,关注别人怎样看自己,为自己是否受人喜爱所困扰,这表明我们的自我意识正在觉醒。
【新课教学】材料:《伊索寓言》中有这么一个故事:鹰从悬崖上飞下来,把一只羊羔抓走了。
穴鸟见了,非常羡慕,也想学老鹰的样子,便猛扑到公羊的背上,但脚却被羊毛缠住,怎么也飞不起来。
后来,牧人见了,便跑上去把它捉住,剪去了它翅膀上的羽毛,送给孩子们。
【师】穴鸟的遭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师】穴鸟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是“不自量力”的表现,最终招致不幸。
因此,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做到扬长避短。
一、认识我自己材料:近日,一对美女双胞胎被浙江大学官方微博推上了头条,两姐妹不仅是学霸(一个保研,一个拿了政府奖学金),还有一双大长腿,练得一身好功夫(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集体全能冠军),被赞美貌与智慧并存,另不少网友羡慕不已。
《4.1悦纳自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明确如何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
知道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从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出发,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
能力目标:明白悦纳自我的重要性,培养正确认识、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在交流互助中,提高分析比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收集、整理、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增加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评价,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认识自我难点:如何悦纳自我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活动法、事例研讨法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师】里面的主人公在寻找、探索、认识自己。
那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是谁吗?【生】【师】你是否思考过?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我将来会变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对他人和社会有什么意义?随着身体的成长,我们的内心世界也越来越复杂。
我们常常会在心中审视自己,关注别人怎样看自己,为自己是否受人喜爱所困扰,这表明我们的自我意识正在觉醒。
【新课教学】材料:《伊索寓言》中有这么一个故事:鹰从悬崖上飞下来,把一只羊羔抓走了。
穴鸟见了,非常羡慕,也想学老鹰的样子,便猛扑到公羊的背上,但脚却被羊毛缠住,怎么也飞不起来。
后来,牧人见了,便跑上去把它捉住,剪去了它翅膀上的羽毛,送给孩子们。
【师】穴鸟的遭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师】穴鸟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是“不自量力”的表现,最终招致不幸。
因此,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做到扬长避短。
一、认识我自己材料:近日,一对美女双胞胎被浙江大学官方微博推上了头条,两姐妹不仅是学霸(一个保研,一个拿了政府奖学金),还有一双大长腿,练得一身好功夫(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集体全能冠军),被赞美貌与智慧并存,另不少网友羡慕不已。
《我喜欢我自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
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自信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合理的接纳自己。
教学意义: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在经历失败后,很容易会失去信心,走向失落自卑的灰色心理地带,非常需要予以关注和指导。
如果学生能够不断获得自信,积极正视挫折和失败,他们内心的安全感能使他们坦然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帮助其独立处理问题,就容易获得成功。
因此,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坚定“我能行”的思想,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
教学难点:体验自信、合理接纳自己带来的快乐。
说教法:讨论法,体验法说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地点:教室教学程序:一、故事引入,突出主题:1、讲故事(5分钟)师讲述女歌手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故事。
讲述一个女演员在登台演唱前,由于太过紧张,面对台下上千的观众担心自己忘词怎么办而不敢上台演唱,这时一位老者面带微笑递给她一张字条并告诉她上面是她需要的歌词,想不起来的时候可以打开看看。
女歌手如获救命稻草般握着纸条上台了,感觉心里十分踏实。
演出结束后,她高兴的走下台向老者致谢,而老者告诉她说:是你自己战胜了自己,找回了自信。
其实,我给你的,是一张白纸,上面根本没有写什么歌词!”她展开手心里的纸卷,果然上面什么也没写。
她感到惊讶,自己凭着握住一张白纸,竟顺利地度过了难关,获得了演出的成功。
歌手拜谢了前辈。
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她就是凭着握住自信,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
问题:你从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围绕自信的作用、自信的重要性回答)设计目的:通过小故事,使学生知道很多时候自己认为的做不到其实都是不自信的表现,只要克服自己缺乏勇气的心理,勇敢向前,渐渐的就会成为一个有自信心的人。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版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课时: 33课时设计者:朱娟娟/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瑞绣小学课程背景《道德与法治》将法治意识教育融入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教材有机整合了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相关内容,使儿童的学科素养得到综合培育。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融入其中。
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很陌生。
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
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课程目标1.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喜欢上学;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学习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遵守学校生活常规;知道要讲礼貌,守秩序。
2.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了解学校的美,能够主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能爱护学校以及城市周围的优美环境。
初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
3.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4.让学生主动把自己介绍给同学和老师,相互认识好朋友,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让学生体验与同学在一起玩耍、学习、活动的快乐以及感受老师的关心和朋友般的情谊,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无处不充满快乐与爱,激发他们喜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5.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自理劳动,学着帮助家人做择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关爱家人,能够以优异成绩、良好表现等形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尝试自己制作心意卡向家人表达心意。
第18课“我喜欢我自己”(教案)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优点,增强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自我激励。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的特点。
2. 自我接纳:引导学生接纳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自爱。
3. 自我激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自我激励。
4. 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优点,增强自信心。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激励,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的动物和人物,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
2. 自我认识:让学生在画纸上描绘自己的外貌,并分享自己的性格、兴趣等特点。
3. 自我接纳: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接纳自己,并通过PPT 展示相关案例。
4. 自我激励: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方面的成功经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激励。
5. 人际关系:通过视频展示良好人际关系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性,要接纳自己、学会自我激励,并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我喜欢我自己2. 提纲:- 自我认识- 自我接纳- 自我激励- 人际关系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的独特性和优点。
2. 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生活方面的成功经历,学会自我激励。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变化,适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3.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看到自己的长处。
2、通过与同伴交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喜欢自己,并学习用“我喜欢我自己,……”的句式讲述。
3、参与击鼓传花活动,努力展示自己的长处,树立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活动准备:1、青蛙玩具或青蛙图片。
2、红花一朵。
活动过程:一、出示青蛙玩具(或图片),欣赏故事《我喜欢我自己》。
1、教师:你喜欢青蛙吗?喜欢他什么地方?有一只青蛙本来以为自己最能干、最漂亮,可是有一天,它突然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2、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始——他忍不住哭了出来)。
并提问:(1)青蛙为什么会难受?(2)别人会的本领他不会,所以他很难过,那么他有没有别人不会的本领呢?3、教师讲述故事的结尾。
并提问:(1)朋友们对青蛙说什么?(2)后来,青蛙还难受吗?二、围绕重点讨论,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1、青蛙有什么本领?野鸡、小松鼠、山羊有什么本领?2、故事中的青蛙为什么哭?你喜欢青蛙吗?三、引导幼儿找找自己的长处。
1、教师:小青蛙明白自己也有本领,朋友们也很喜欢自己后,他也喜欢自己了。
小朋友,你有什么本领?你有什么地方很特别?在家里、在幼儿园,你会为别人做什么?你会为自己做什么?2、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长处。
4、教师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不仅会做许多自己的事情,还能为别人做许多事情,所以我们每个孩子都是很棒的。
同时,我们每个人也有缺点,知道自己的不足,我们可以努力改进,这样我们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多。
四、击鼓传花:我喜欢我自己,……1、教师:你喜欢你自己吗?你能用“我喜欢我自己,……”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吗?2、介绍游戏规则:大家击鼓传花,当鼓声停时,红花在谁的手上,谁就在集体面前用“我喜欢我自己,……”的句型夸奖自己的长处,然后继续听鼓声传花。
大班社会活动“喜欢我自己”反思大班社会活动“喜欢我自己”旨在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18《我喜欢自己》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18《我喜欢自己》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识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2. 知道如何正确评价自我;3. 学会正面积极地看待问题,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二、教学准备:1. 课件PPT;2. 茶点盘和饮料;3. 大屏幕或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1. 生日趣事。
请学生绕个小圈子,其中一个学生说一句话“我的生日是XX月XX日”,然后下个同学说,直到所有同学都说完一遍(或者轮流说两次)。
老师再问:“你们中有多少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有多少人的生日在同一天?”“有多少人的生日不是在同一个月,又有多少人的生日不是在同一天?”观察学生们对于自己生日的评价和对于同学之间的感情是否有所体现。
2. 相亲互动。
提前把课件PPT删去所有图片,只准备一个纯白板面。
请同学分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我们来玩一个相亲的游戏。
老师会在白板上写下一些名词,比如:花,月亮,音乐,书,鞋子,海洋等等。
老师会安排一个随机的顺序,让每个代表轮流面对白板,随意点出一个名词,并说出这个名词对自己而言的特别之处以及为什么。
注意,要让其他组的同学众志成城地安排好加油和鼓掌。
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对自我做一个评价并且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也为之后的课程做好铺垫。
二、正式学习1. 课件介绍。
高大上的心理健康科普课,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都捉襟见肘,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干脆利落地说:有些同学平时不够自信,因而有点畏畏缩缩;有些同学平时萎靡不振,表现力不够强大;还有很多同学受外界诱惑或者社会舆论影响,评价体面变幻莫测。
所以我们今天聚集在一起,就是要一起认识一下自己,了解把自己给价值化的方法,把自己的优势和弱势都看得清明,然后再通过更合适的方式来寻找更好的自我。
2. 教授一些心理学基本常识。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如果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往往会降低自信心和自尊心。
第五单元喜欢我自己1.我有礼貌教学目标:1.知道基本的礼貌用语,能结合具体环境理解每种礼貌用语的含义、用法和作用。
2.在活动中学会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懂得有礼貌是对他人尊重。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愿意主动使用礼貌用语,逐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懂得有礼貌是对他人尊重。
教学难点:愿意主动使用礼貌用语,逐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儿歌、自制微课《我有礼貌》、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
学生准备:调查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观察身边有关有礼貌的行为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1.播放童话故事“小狗丢了什么”的课件。
2.小狗哪儿做得好,哪儿做的不好?小狗明白了什么?小结:小狗因为不讲礼貌,给大家带来这么多的不方便,可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是多么重要。
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怎样才能做到有礼貌。
(板书课题:“我有礼貌”)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活动一:礼貌用语我调查。
师:上课时我们是怎样问好的?(预设:老师您好!同学们好!)师:我们师生之间的问候就用了礼貌用语(板书:礼貌用语),我们与别人交往时,使用礼貌用语是一种有礼貌的表现,课前你们都调查到了哪些礼貌用语?(板书学生调查到的礼貌用语)小结:同学们搜集到这么多的礼貌用语,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些礼貌用语呢?活动二:礼貌用语我会用。
1.出示教材第60页中的三幅情境图,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他们哪些地方用到了礼貌用语?出示情景图1:师:男孩和爷爷见面时用到了哪些礼貌用语?(您好)师:“您好”表示打招呼,送去我们对别人的关心与问候,像这样的问候语还有哪些?(你好,你早等)师:见面互相打招呼也是一种有礼貌的表现。
向别人问好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热情,真诚)师:还从哪儿看出他们之间有礼貌?(主动打招呼,爷爷微微笑)小结:我们有礼貌的向别人打招呼,就是与别人交流的美好开始。
出示情景图2:师:我把姐姐的裙子弄脏了,姐姐为什么没生气?师:当打搅了别人时,要态度真诚的向别人赔礼道歉,也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出示情景图3:师:小伙伴为什么欢迎我跟他们一起玩?师:有求于别人时,要用到“请问”。
当你说这些礼貌用语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师:当听到这样的话时,你又有什么感受?(心里感觉热乎乎的)2.小结:我们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要真诚地使用礼貌用语,会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让我们更亲密。
活动三:礼貌手语我来猜。
1.你们知道吗?刚才的礼貌用语还可以用手语来表达,赶紧猜一猜它们表示什么?(依次出示手语的课件,让学生猜一猜,学一学)小结:礼貌用语还可以用有趣的手语来表示呢!2.我们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还有哪些也是有礼貌的表现?(如轻轻地走路;小声说话;见面行队礼;请小朋友先洗手,喝水;在车上给老奶奶让座;到别人家做客不乱翻动主人的东西,引导学生从表情、动作、体态等方面来回答)活动四:礼貌行为我展示。
1.教师补充关于名人有礼貌的故事:《列宁让路》。
听后思考:列宁是怎样做到有礼貌的?2.出示61页的两幅情景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客人来你家,你是怎么做的?你去别人家做客,又是怎样做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在全班内交流。
3.演一演:给长辈打电话,评评谁最有礼貌,奖励礼貌花。
小结:我们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用上恰当的礼貌用语,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有礼貌孩子人人都喜欢。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活动五:有礼貌的孩子人人夸。
1.平时你在哪些方面表现得有礼貌?夸一夸自己,奖励礼貌花。
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同桌之间互相找一找,加以改正。
2.你们在很多方面都做到了有礼貌,真了不起!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课件出示四幅情景图)①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把同桌的文具盒弄到地上了。
②在上学的路上,你遇见一位问路的老爷爷。
③课间李强在走廊里追逐打闹,影响了看书的同学。
④小云上别人家做客,看见自己喜欢的玩具,不经主人同意就拿来玩。
3.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然后全班交流。
小结:不管是在家里、学校里,还是社会上,我们都要做到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4.播放微课《我有礼貌》,深化学生对有礼貌的认识。
5.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谈收获)小结: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四、课后践行,内化感悟1.出示儿歌,在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的伴奏中,齐读儿歌:见面问声“你好”,分别说声“再见”。
有求别人“请”在前,得到帮助说“再见”。
打扰别人要赔礼,真心说句“对不起”。
客人到家欢迎他,请他坐下,请喝茶,客人问我,我回答,客人走时,送送他,挥手道别说再见,有礼貌的小孩人人夸,大家都喜欢这样的他(她)。
2.课下请同学们继续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有礼貌的表现,制作更多的礼貌花,人人争当礼貌之星。
2.做诚实的孩子教学目标:1.知道诚实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了解撒谎的危害性,撒谎会失去别人的信任;犯了错能够勇于认错。
3.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实的好品质。
教学难(重)点:如何引导孩子做到诚实不撒谎;让孩子意识到勇于认错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诚实的童谣和视频,学生搜集了解有关诚实的故事和名言。
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播放童谣“瓜藤藤”课件。
(瓜藤藤,爬上架,一开开出十朵花。
十朵花,九个瓜,那朵为啥不结瓜? 孩子问,爷爷答:那一朵,是“谎花”,开“谎花”的不结瓜,说谎话的没人夸。
)师:听完这段童谣,你想说些什么?师:开“谎花”不结瓜我们不喜欢,想一想,为什么说谎话的孩子也没人喜欢?师小结:说谎话的没人夸。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怎样做诚实的孩子。
(板书课题:“做诚实的孩子”)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1.了解说谎的危害性。
播放动画故事片《狼来了》。
师:故事中的羊为什么会被狼吃掉?师: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师小结:小男孩一次又一次撒谎,山下的农民伯伯一次又一次被骗后,不再相信他。
真的有狼来时,他的羊活活地被狼咬死。
说谎带来的后果真是太可怕了,以后我们一定不要说谎!2.交流有关诚实的故事。
师:古今中外,有很多诚实的模范人物。
课前你都搜集了哪些,来说一说吧。
师小结:这么多的名人小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
3.小小辩论会。
课件依次出示课本63页三幅情景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师小结:不管是在家里、学校里,还是社会上,我们都要做到诚实、不说谎,别人才会更加信任你。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1.感受勇于认错容易得到别人的谅解。
播放“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课件,引导学生谈感受。
师小结:生活中我们难免要犯错,犯错误最要紧的是能认真反思,不隐瞒错误,承认错误。
2.曾经的谎言。
师:你曾经有过说谎的经历吧?现在,有勇气说出你说过的谎话吗?师:现在想一想,当时为什么要撒谎?说谎之后,心里有什么感受?师小结:说了一个谎,往往要用几个谎去圆;一个经常说谎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
3.事例辨析。
课件依次出示教科书第64页两幅图,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为什么都没怪我?师小结:勇于认错,是诚实的表现。
勇于认错的孩子容易得到别人的谅解。
四、课后践行,内化感悟1.今后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坚持不说谎,犯了错要勇于承认。
2.课件出示:回家向爸爸妈妈讲一讲你知道的有关诚实不说谎的故事。
找一找诚实不说谎的格言,并背下来。
3.我不胆小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勇敢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勇敢与蛮干,初步形成对勇敢的正确的价值判断。
2.懂得面对困难和挑战,有勇气去尝试,努力做好;懂得在紧急情况下,不慌乱,知道一些简单的处理办法。
3.使学生初步养成不胆小、不娇气,勇敢的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上进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5.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辨析,逐步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勇敢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勇敢与蛮干,初步形成对勇敢的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上进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具)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完成调查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1.谈话:师: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胆小先生》。
(课件:一个卡通人物形象“胆小先生”)2.老师绘声绘色讲故事:胆小先生有一位先生,他的胆子很小很小,大家都叫他胆小先生。
一天,一只大老鼠闯进了他的地下室。
胆小先生马上去捉,结果在地下室捉住了它。
“你放了我!”大老鼠挣扎着说,“我要是一跺脚,整个房子就塌了。
”胆小先生害怕了,连忙放开了他,还允许他住在地下室里。
大老鼠可开心了,在那里吃呀,喝呀。
后来,大老鼠生了一窝小老鼠,小老鼠又长成大老鼠……很快,他的地下室里住满了老鼠。
有一天,大老鼠冲着胆小先生嚷道:“我们这么多老鼠住一间地下室,你们一家才六个人,却住大房子,太不合理了,我们要和你们换。
”胆小先生一家人只好住到了地下室里。
老鼠们更开心了,他们在宽大的房子里,唱呀、跳呀。
后来,老鼠们想独占这座房子,大老鼠又冲着胆小先生嚷道:“你们应该搬出去!”“什么?搬出去?”胆小先生惊讶极了。
师:胆小先生后来怎么样了?你们能猜到吗?师:这是你们的猜想,故事的结局稍后再揭晓。
3.揭示课题:师: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这么胆小的时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讨论“我不胆小”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我不胆小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活动一:说胆小,想点子。
1.了解胆小的表现。
师:胆小先生家里有四个孩子,咱们来认识一下。
你们看(课件:老大怕打针;老二怕黑;老三上课不敢发言;老四怕迷路),看到了什么?师:胆小的孩子心里都有一个“怕”字,这些事情你敢不敢做?师小结过渡:有的事情敢去做,有的事情不敢去做。
课前老师让你们想一想自己敢做哪些事情,不敢做哪些事情,并把它记录下来。
现在,请拿出你们的记录表。
2.交流调查表。
学生交流。
师小结:你们不敢做的事情有不少,勇敢去做的事情也不少呢。
老师想请勇敢的孩子想想办法,帮帮胆小先生家里的四个孩子,让他们不再胆小,行不行?3.金点子活动。
(课件:怕打针;怕黑;怕发言;怕迷路)师:你们想帮助谁?给他出什么样的金点子?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1)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全班交流。
●帮助怕打针的孩子师:你们有什么样的金点子?(预设:打针时不用看就感觉不疼了;咬着牙,想点其他的事情,也就不觉得那么疼了;心里想着要勇敢,慢慢地就不怕打针了……)师:咱班也怕打针的同学请举手。
听了他们这么多金点子,你还害怕吗?再打针的时候,你打算怎么做?●帮助怕黑的孩子师:说说你们的金点子。
(预设:晚上睡觉时,闭上眼睛心里唱着睡眠曲就不怕了;可以先让爸爸妈妈陪自己一会,然后再走开;可以抱着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布绒玩具;可以在房间里开一盏小灯……)师:敢独自睡觉的小朋友请高高地举起你们的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