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概述及基本2
- 格式:ppt
- 大小:286.51 KB
- 文档页数:63
第1篇一、前言刑事案件的审理是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文书的准备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刑事案件准备法律文书的详细指南,旨在帮助律师和司法机关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
二、法律文书概述1. 法律文书的定义法律文书是指司法机关、律师或者其他法律服务机构在办理法律事务过程中制作的各种书面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起诉书、答辩状、上诉状、辩护词、判决书、裁定书等。
2. 法律文书的作用(1)明确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据;(2)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3)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效率;(4)为上诉和申诉提供依据。
三、刑事案件法律文书准备步骤1. 确定案件类型首先,需要明确案件的类型,如故意杀人案、盗窃案、交通肇事案等,以便于准备相应的法律文书。
2. 收集证据材料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证人证言、物证、书证、鉴定意见等,为撰写法律文书提供依据。
3. 分析案件事实对案件事实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案件的关键点和争议焦点,为撰写法律文书提供思路。
4. 撰写法律文书根据案件类型和事实,撰写相应的法律文书,具体包括:(1)起诉书起诉书是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书面文件,包括以下内容:- 案由和诉讼请求;- 事实和理由;- 证据和证据来源;- 诉讼费的计算。
(2)答辩状答辩状是被告对原告起诉书内容的答复,包括以下内容:- 对起诉书的承认或否认;- 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 对证据的辩驳;- 诉讼请求的回应。
(3)辩护词辩护词是辩护人对被告进行辩护的书面文件,包括以下内容:- 对案件事实的陈述;- 对法律依据的分析;- 对证据的辩驳;- 对被告的辩护意见。
(4)判决书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后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包括以下内容:- 案由和诉讼请求;- 事实和理由;- 法律依据;- 判决结果。
5. 审核法律文书在撰写完毕法律文书后,需进行审核,确保文书内容准确、完整、合法。
6. 提交法律文书将准备好的法律文书提交给人民法院或其他法律服务机构。
公安法律文书第一节概述一、概念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依法制作或者认可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
所谓“认可的”是指公安机关认可的其他机关、团体和诉讼参与人依法制作的各种文书,如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亲笔供词、证人亲笔证词等等。
所谓“依法制作的”则指与公安机关的职责密切相关并由公安机关制作的文书。
二、公安机关办案流程与法律文书见附图三、类别根据公安部于1996年11月14日下发的《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格式(样式)》,共计93种。
依据办案程序,公安文书的主要类别如下。
第一类立案、破案文书。
有立案、破案报告书、不立案理由说明书、受理刑事案件登记表等12种。
第二类律师介入文书。
有聘请律师审批表、批准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决定书等4种。
第三类强制措施文书。
有呈请拘传报告书、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呈请监视居住报告书、呈请拘留报告书、提请批准逮捕书、逮捕证、拘留证等22种。
第四类讯问犯罪嫌疑人文书。
有讯问笔录等共4种。
第五类调查取证(含搜查、扣押类)文书。
有询问笔录、鉴定结论、呈请搜查报告书、呈请查询犯罪嫌疑人汇款报告书、调取证据清单等共39种。
提请批准延长羁押期限意见书、提请批准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意见书等。
第六类延长羁押期限文书。
有呈请延长拘留期限报告书等5种。
第七类侦查终结。
有侦查终结报告、起诉意见书等9种。
第八类补充侦查、复议复核文书。
有补充侦查报告书等3种。
本章择要介绍几种拟制式文书。
四、特点。
公安文书除了具有法律文书的共性外,它还明显地表现为下列个性:1.初创性。
2.非公开性。
第二节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一、概念公安机关根据掌握的材料,确认犯罪事实存在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向上级领导提出的确定案件成立呈请备案的书面文件。
二、内容和制作方法立案报告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首部1.标题。
点明案件性质和文书名称即可。
2.编号。
由机关代字、文书代字和年度、顺序号组成。
文书代字为“立”,故可写为“×立字(年度)×号”。
刑事案件类法律文书概述我国的公安机关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质和使命,其工作职能范围包括:维护公共社会秩序和治安;负责辖区居民的户籍管理;负责辖区的交通管理;受理辖区的各类刑事案件并负责侦破,对未决而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实施监管看守;出入境管理;辖区内的内保及消防管理;重大活动的警卫工作等。
其中,对各类刑事犯罪案件实施侦破及对未决犯的监管看守是其重要的诉讼职能业务,因此列章讲述,其他的属行政执法业务,其文书归入一章。
公安机关法律文书是指公安机关在实施法律、依法办理刑事案件及其他行政执法工作中所专用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
近年来,公安部对公安机关法律文书的制作非常重视,并出台了大量相关规定。
如1987年3月制订实施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公安机关办理各种刑事案件所适用的各种法律文书的内容和制作要求作了原则规定。
1989年又制发了《预审文书格式(样本)》共7类46种,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公安部于1997年1月又颁布了新的《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格式(样本)》。
此外,各执法部门制定的系列行政执法管理文书仍继续使用,这些格式样本的实施,对于规范公安机关法律文书写作,提高公安法律文书的制作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公安机关的主要业务范围,我们将公安机关法律文书分为刑事案件文书和行政执法文书两大类。
刑事案件文书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按受报案笔录、受理刑事案件登记表、移送案件通知书(呈请移送案件报告书)、刑事案件立案报告表(立案报告书)、不予立案通知书、不立案理由说明书、侦查工作方案、刑事案件破案报告表(破案报告书)、呈请传唤、拘传批示表、呈请拘留报告书、取保候审批示表、取保候审决定书、呈请监视居住批示表、监视居住决定书、委托书、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解除监视居住决定书、呈请拘留报告书、拘留证、对被拘留人家属或单位通知书、呈请延长拘留期限报告书、呈请批准逮捕书、逮捕证、对被捕人家属或单位通知书、变更强制措施通知书、提请批准延长羁押期限意见书、延长羁押期限通知书、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通知书、呈请搜查批示表、搜查证、释放证明、通缉令、现场勘查笔录、侦查实验笔录、询问笔录、讯问笔录、各种鉴定结论(人身鉴定书、指纹鉴定书、足迹鉴定书、血型鉴定书等)。
第一章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概述公安刑事法律文书是具体实行法律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公安机关从事法律活动不可或缺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
因此,正确理解、掌握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准确执行国家法律、确保刑事办案质量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一节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的概念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是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并按照特定体式制作和使用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文书材料。
这一概念包含着以下内容:(一)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是由特殊主体制作的文书。
公安机关的刑事执法部门是其法定的制作者,公安机关内部非刑事执法部门制作与使用的法律文书,不是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
(二)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是依法制作的文书,其制作依据是国家颁布实施的刑事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刑法》、《办案程序规定》)。
(三)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是有限定内容的文书,其制作内容只限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及羁押监管活动中的法律问题,只反映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即从接受刑事案件起,经过立案、侦查破案、讯问犯罪嫌疑人及核实收集证据,直至案件的终结,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决定起诉或者撤销案件做出其他处理为止。
而监管文书的内容,只限于看守所对羁押犯罪嫌疑人的警戒看管的全过程,反映监管活动的全部内容。
(四)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是有着特定格式要求的文书。
为了规范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的制作和使用,公安部于2002年12月18日发布了《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格式(2002版)〉的通知》,自2003年5月1日起执行。
新版的文书格式(2002版)对各个文书的基本构成作了系统规定,明确了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的格式要求,更具实用性、操作性和规范性。
(五)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文书。
第1篇一、立案阶段1. 立案报告立案报告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人民法院在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自首后,对案件初步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立案侦查或者审查起诉的法律文书。
2. 立案决定书立案决定书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人民法院对立案报告审查后,依法作出的正式立案决定。
3. 受理案件通知书受理案件通知书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人民法院在立案后,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自首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案件已经受理的法律文书。
二、侦查阶段1. 侦查通知书侦查通知书是公安机关在立案后,通知犯罪嫌疑人到案接受调查的法律文书。
2. 传唤证传唤证是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传唤的法律文书。
3. 勘验、检查证勘验、检查证是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对犯罪现场、物品、尸体等进行勘验、检查的法律文书。
4. 侦查终结报告侦查终结报告是公安机关在侦查工作结束后,对案件事实、证据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报告。
5. 逮捕证逮捕证是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逮捕措施的法律文书。
6. 起诉意见书起诉意见书是公安机关在侦查终结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法律文书。
三、审查起诉阶段1. 起诉意见书起诉意见书是公安机关在侦查终结后,向检察机关提交的,建议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的法律文书。
2. 起诉书起诉书是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的法律文书,详细陈述了犯罪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
3. 应诉通知书应对通知书是检察机关在收到起诉书后,通知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出庭应诉的法律文书。
四、审判阶段1. 庭审通知书庭审通知书是人民法院在开庭审判前,通知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等出庭的法律文书。
2. 传票传票是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对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传唤出庭的法律文书。
3. 判决书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在审判结束后,对案件作出实体处理的法律文书,包括一审判决书和二审判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