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社会(二年级)第2课《我们的生活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16
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意在帮助学生知道怎样保护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懂得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设计思路:“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这一主题可以围绕“绿色行动计划”“小小美容师”“我是环保小卫士”“绿色家园汇报会”四个具体活动来进行。
活动目标1、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知道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
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2、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的整洁与美丽,萌发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情感。
3、教育儿童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从小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通过小组活动,让儿童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1.事先录制的相关场景录相片。
2.按小组为单位准备“绿色行为”计划表格。
3.以小组为单位,给每小组为单位准备一至二张荧光纸(制作二至三条环保标示警告语用)。
4.“环保小卫士”绶带若干条。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题我们生活的地方美不美?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二、分组活动1、绿色行动计划。
(1)调查搜集:生活小区中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如踩草坪、乱倒垃圾、折树枝等。
(看相关录相,再结合实际在小组内交流。
)(2)愿望计划:我们的绿色计划,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周围的环境,如护理花坛、清除小招贴、为小树浇水等。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绿色行为”计划。
尔后,将完成的计划交教师。
)2、小小美容师(1)看相关录相,结合实际谈身边环境保护好人好事。
(2)为花草树木、环境卫生设计告示牌,(小组长组织同学完成)(3)收集各组设计的告示牌,进行评比。
3、“我是环保小卫士”系列活动。
(1)将学生课外收集的相关环保画册或宣传语汇总。
(2)学生自己编环保儿歌或宣传画等。
(3)在小组内说说自己今后该怎么保护环境。
(4)师生一起评价:哪些同学是环保小卫士,并授予“环保小卫士”绶带。
三、活动拓展丰富想象,自己动手设计一个更美、更合理的社区,为完善大家生活的社区出谋划策。
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活动目标:1、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能自觉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爱护公共设施。
3、能为爱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自觉爱护。
教学难点:能自觉爱护生活环境,为爱护生活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课前准备:课件,收集生活环境的照片〖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小区的街心公园不同方位的情景,让学生进行对比。
师:同学们在短片当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生:我所居住的地方是最美的地方。
生:我所住的社区非常方便,非常温暖。
生:但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公园就变得不美了。
这是为什么呢?1)看损坏环境的图片,谈体会,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
师:可是这么美好的家园里却出现了一些不美的现象。
(课件出示环境被损坏的图片)生:哇!师: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生:我看了,心里觉得很不舒服。
生:我想,是谁把这弄成这样,多么不爱护环境呀!生:这么美的地方出现了这些脏东西,就变得不美了。
3、小结。
师:是呀,大家都想把自己生活的地方保持得既干净又舒适。
那么要怎样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让它美如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二)出示图例,进行辨析1、课件出示“文明世博”小志卡通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还请来了“环保卫士”——小志,参加我们的学习活动。
小志:我是“环保卫士”。
2、对文中图例进行辨析,联系生活实际,明确保护生活环境该怎么做。
小志:听说厦门是个美丽的城市,我们来了一看,果真如此。
我们还在厦门的街头、小区里、公园中、校园里看到了许多爱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我们要送给他们“环保卫士花”。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图片。
)小志:咦,这位小朋友为什么要把痰吐到纸上?师:同学们,你们能回答小志的这个问题吗?生:这样才能保持地面的清洁,防止空气污染,才能更好的预防SARS和其他流感,所以不能随地吐痰……师:那我们应该送他“环保卫士花”。
第1课我们的生活环境教学目标:1.以实例说明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懂得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表示气愤。
愿意与世界人民共同携手,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3.不做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
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课以前,先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第一段。
引入课题,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歌声中走近我们身边的环境。
然后播放视频——《我们生存的环境》提问:看了这段视频,你知道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是什么吗?二、课堂讨论展示一些…环境被破坏了‟的图片或视频播放视频:《哭笑的地球》,《没有水的样子》,《激情与温柔等》。
展开讨论:1、你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吗?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3、谈一谈你的家庭为了保护环境做过哪些事情,以后应该怎样做?我国政府有哪些保护环境的好措施、好办法?学生讨论:小结:营造大量“护田林”、“防风林”,治理“三废”,整治“白色污染”,进行空气质量预报等,不断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城市已成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小结:大连市从领导到市民都非常重视保护环境,大连人的“三管住”,使我们懂得了保护环境要从自己身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情。
三、行为指导:提问:我们少年儿童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事呢?请介绍一些事例。
(引导并板书)劝阻污染行为,师引导并建议学生做一个绿色消费者。
小结:正确对待废弃物,不做污染环境的事,养成环保好习惯。
四、结束语:让我们向全人类呼吁:为了我们美好灿烂的明天,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吧!播放视频《地球你好吗》最后一段,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伴唱,结束本课。
第2课新鲜空气在哪里学习目标:1.通过怎样使室内保持新鲜空气的活动,初步了解新鲜空气和我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初步懂得空气应该保持新鲜、不应受污染,逐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2北师大版〖活动目标〗1.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护公共设施。
2.发展小组合作能力,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一)学情分析我校地处福州市区,本班60%的学生来自学校周边社区,多是干部和职工的子女,环保意识较好;40%的学生来自郊县,多属进城经商子女,家长忙于做生意,忽视对子女进行习惯养成的教育,学生环保意识较弱。
因此,有必要通过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
(二)物质资料准备课前教师收集有关周围的优美环境和受损公共设施的音像资料,制作课件;提供制作环境保护公约的底板和辨析图,评价激励学生所需的红花。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播放本班学生在公园、社区游玩的录像资料,让学生欣赏美的环境。
(一)导入 1.赞美生活的地方。
师:同学们在公园、社区游玩的过程中,肯定有许多感受,谁来说说?生:我们生活的地方山清水秀。
生:我所居住的地方是最美的地方。
生:我所住的社区非常方便,非常温暖。
……2.看损坏环境的图片,谈体会,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
师:可是这么美好的家园里却出现了一些不美的现象。
(课件出示环境被损坏的图片。
)生:哇!师: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生:我看了,心里觉得很不舒服。
生:我想,是谁把这弄成这样,多么不爱护环境呀!生:这么美的地方出现了这些脏东西,就变得不美了。
3.小结。
师:是呀,大家都想把自己生活的地方保持得既干净又舒适。
那么要怎样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让它美如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二)出示图例,进行辨析1.课件出示“环保卫士”丁丁、当当两位卡通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师:这节课,我还请来了“环保卫士”丁丁和当当,参加我们的学习活动。
丁丁、当当:我们是“环保卫士”。
丁丁:我叫“丁丁”。
当当:我叫“当当”。
丁丁:我们交朋友吧!2.对文中图例进行辨析,联系生活实际,明确保护生活环境该怎么做。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计划及教案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还要学好人、自然、社会知识。
人、自然、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地方课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上好人、自然、社会课,特拟定如下计划;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其编排本册教材是依据浙江省教育厅新颁布的《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编写的,共有26课,主要涉及《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内容纲要中的主要内容有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经济、浙江文化、和谐浙江等五大主题内容。
各个板块的内容的安排如下:浙江沿革:《有趣的风俗活动》、《你玩过这样的游戏吗》浙江环境:《我们的生活环境》、《新鲜的空气在哪里》、《噪声危害大》、《我们的好朋友》;浙江文化:《王羲之和王献之》、《大画家王冕》、《多才多艺的徐文长》;浙江经济:《浙江的江河》、《浙江的农特产》、《美丽的千岛湖》;和谐浙江:《校园的“红灯”》、《告别恶作剧》、《我从哪里来》、《窗户和阳台》、《小心无形的杀手》、《电老虎“摸不得”》、《小物品大麻烦》、《吃的安全》、《野外安全知多少》、《擦伤、割破了怎么办》《游泳安全常识》、《溺水的预防处理》、《我爱人民解放军》、《军事小知识》(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人、自然、社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省教育厅将地方课程分为“通用课程”和“专题课程”两类。
地方课程中的“通用课程”主要包括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经济、浙江人文、和谐浙江。
旨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了解地方社会和文化的需要,是省内中小学教育中普遍适用的地方课程。
每课的编写特点:由于二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本册教材采用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组织编写,编写中突出教材是学生的学本,强调活动性与体验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认知、感受、了解相关的知识,获得更多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