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环保工程师考试辅导资料:流域水污染防治(一)
- 格式:doc
- 大小:245.00 KB
- 文档页数:4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知识一、水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一)水与水体污染1、水与水循环(1)熟悉水环境保护采取限制或消除排入水体和水域的污染物的措施,使河流、湖泊、海洋、水库等水体和水域维持其应有的正常功能。
(2)熟悉水循环基本原理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水分不断的蒸发和蒸腾,并汽化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形成云,又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传播到各处,遇到适当的条件时即成为雨或雪而降落到海洋和陆地。
这些降落下来的水分,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土壤或地下水;一部分经植物吸收后再经枝叶蒸腾进入大气层;一部分可直接从地面蒸发而发散;一部分可能顺地表径流汇入江、河、湖泊流入海洋,再经水面蒸发进入大气圈。
这种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称作自然界水循环。
2、废水的来源与污染物(1)掌握废水的来源与特性根据来源不同,废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退水三大类。
生活污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厨房洗涤污水。
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废水。
工业废水分为生产污水和生产废水。
生产废水是指较清洁,不经处理即可排放或回用的工业废水。
而那些污染较严重,须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的工业废水就称为生产污水。
农业退水: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食品加工等过程排出的污水称为农业废水。
污染物种类:�物理:颜色、浊度、温度、悬浮固体、放射性�化学:pH、COD、BOD5、TOC、氨氮、石油类、苯类�生物: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埃希氏大肠菌、细菌总数等水质指标:�物理:水温、悬浮物(总不可滤残渣,0.45μm 滤膜截留物质的质量,105℃烘干)、浑浊度(水中含有胶体状态和悬浮状态的杂质引起水的浑浊程度)、色度、臭和味、电导率等�化学指标:�杂质或污染物质的单项指标:如锰、铁、氯化物等;�无机特性的综合指标:pH、酸度、碱度、硬度、总含盐量、氧化还原电位等;�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COD(使水样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所需耗用氧化剂的量),BOD5(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TOC�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埃希氏大肠菌、细菌总数等�放射性指标: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单位 Bq/L(二)废水处理方法1、熟悉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
一、名词解释1.水体自净:指污染物在水中,经过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基本恢复或完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
2.4种沉淀类型:自由沉淀:在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颗粒的物理性质,如形状、大小及相对密度等不发生变化,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
絮凝沉淀: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互相聚集增大而加快沉淀,颗粒的质量、形状和沉速是变化的,沉淀轨迹呈曲线。
成层沉淀: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3.污泥容积指数(SVI):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ml/g)4.活性污泥: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5.软化,除盐(分别去除什么,用什么方法)软化就是降低水中Ca2+、Mg2+的含量,以防止其在管道设备中结垢。
基本方法有:加热软化法、药剂软化法(石灰法、石灰—纯碱法与石灰—石膏法)。
除盐就是减少水中溶解盐类(阴阳离子)总量,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应用最广)。
6.BOD: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天)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7.COD:用化学方法氧化分解废水水样中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折合成氧量(O2)(mg/L)8.水环境容量:指在满足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下,水体容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9.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环境工程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水与水体污染1、水与水循环(1)熟悉水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采取限制或消除排入水体和水域的污染物的措施,使河流、湖泊、海洋、水库等水体和水域维持其应有的正常功能。
(2)熟悉水循环基本原理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进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是连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纽带,是影响自然环境演变的最活跃因素,是地球上淡水资源的获取途径。
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时刻都在进行着水循环过程。
2、废水的来源与污染物)掌握废水的来源与特性1(.A)来源:废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两大类:生活污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厨房洗涤污水。
工业废水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废水。
工业废水分为生产污水和生产废水。
生产废水是指较清洁,不经处理即可排放或回用的工业废水。
而那些污染较严重,须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的工业废水就称为生产污水。
B)特性: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大致可如下区分: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油类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感官性污染物和热污染等。
(2)掌握污染物种类及水质指标为了表征废水水质,规定了许多水质指标。
主要有有毒物质、有机物质、悬浮物总数、pH值、色度、温度、放射性等。
一种水质指标可能包括几种污染物;而一种污染物也可几种水质指标。
.)固体污染物(一固体污染物常用悬浮物和浊度两个指标来表示。
悬浮物是一项重要水质指标,它的存在不但使水质浑浊,而且使管道及设备阻塞、磨损,干扰废水处理及回收设备的工作。
浊度是对水的光传导性能的一种测量,其值可表征废水中胶体相悬浮物的含量。
直径小于(固体污染物在水中以三种状态存在:溶解态直径大于和悬浮态100nm)(、胶体态(直径介于1~1nm)孔能透过滤膜(100nm)。
水质分析中把固体物质分为两部分:;不能透过的叫悬浮固体(DS)m)的叫溶解固体10径约3~μ(TS)。
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考场必备书籍1、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材共4本第一分册包括环境法规与标准概论、第一分册包括环境法规与标准概论、水污染防治工程基础和实践、水污染防治工程基础和实践、水污染防治工程基础和实践、大气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基础与实践三篇;第二分册包括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基础与实践、物理污染控制工程基础与实践两篇;第三分册为注册环保工程师应知应会的主要环境标准和规范汇编;第四分册为考试复习手册,第四分册为考试复习手册,包括考试大纲、包括考试大纲、包括考试大纲、样题和注册环保工程师应知样题和注册环保工程师应知应会的环境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政策等。
2、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气卷3、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4、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固体废物卷5、给排水设计手册(、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第一册)—常用资料6、给排水设计手册(、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第三册)—城镇给水7、给排水设计手册(第四册)—工业给水处理8、给排水设计手册(、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第五册)—城镇排水—必看9、给排水设计手册(第六册)—工业排水10、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九册)—专用机械11、给排水设计手册(第十一册)—常用设备12、给水工程第四册13、排水工程上下册14、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马广大专业考试——固废方向必备书籍1、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工程技术—白良城2、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技术标准及定额3、堆肥原理4、堆肥设计指南5、填埋及施工—钱学德6、填埋设计指南—李颖7、除尘设计手册—固体的输送、除尘及焚烧烟气处理的计算复习准备资料07、08、09、10、11年考试真题2010年专业考试新增的标准、规范:一、环境标准与规范类1、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HJ 462-2009 2、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71-2009 3、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 4、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HJ562-2010 5、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HJ563-2010 6、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564-2010 7、建筑隔声测量规范——GBJ75-1984 二、法规与政策类二、法规与政策类1、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3、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23年注册环境工程师考试环境保护知识考点本文档旨在为2023年注册环境工程师考试提供关于环境保护知识的考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大气环境保护考点1. 大气污染物:了解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种类、来源和危害,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2.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熟悉大气污染物治理的常用技术,例如烟气脱硫、烟气脱硝、烟气除尘等。
3. 大气质量监测和评价:掌握大气质量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指标,了解大气质量评价的标准和等级划分。
水环境保护考点1. 水体污染物:了解水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种类、来源和危害,包括有机物、重金属、营养物等。
2. 水污染控制技术:熟悉水污染物治理的常用技术,例如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等。
3. 水质监测和评价:掌握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指标,了解水质评价的标准和等级划分。
土壤环境保护考点1. 土壤污染物:了解土壤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种类、来源和危害,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2. 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熟悉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的常用技术,例如土壤修复剂的应用、渗滤技术等。
3. 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价:掌握土壤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指标,了解土壤环境评价的标准和等级划分。
声环境保护考点1. 噪声污染特点:了解噪声的产生机制、传播特点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 噪声控制技术:熟悉噪声污染的控制技术,例如隔声、吸声、降噪等。
3. 噪声环境监测和评价:掌握噪声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指标,了解噪声环境评价的标准和等级划分。
以上是2023年注册环境工程师考试环境保护知识的考点,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请考生针对这些考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水污染控制工程资料全水污染控制工程考试复习资料一、填空、判断题、选择题概述:1、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污染和自然污染。
而人为污染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
P12、BOD/COD比值可做为废水是否适宜生化法处理的一个衡量指标。
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氧化。
一般认为BOD/COD>0.3的废水适宜采用生化处理,而>0.5具有较好的可生化性。
P53、富营氧化污染:污水中除了大部分是含碳的有机物外,还包括氮、磷的化合物及其一些物质,他们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养料,称为植物营养素。
P54、放射性物质:放射性是指原子核衰变而释放射线的物质属性。
主要包括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质子束等。
P75、生物污染物质:生物污染物质主要指废水中的致病细菌、病虫卵和病毒。
P76、废水的处理方法按其作用原理划分为四类: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
7、现代废水处理,按处理程度划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P8-98、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有:①筛滤截流法:格栅、筛网、滤池、微滤机、砂滤;②重力分离法: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与气浮池;③离心分离法:离心与旋流分离器。
物理处理法:9、格栅是有一组或多组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
倾斜安装在进水渠道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出口。
格栅分为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
格栅的清渣方法有人工清渣和机械清渣两种。
P1910、沉砂池的作用是从污水中分离出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沉砂在泵站和沉淀池之前。
11、重力沉砂池按水流形式分,平流式、竖流式、旋流式(曝气曝气池)和涡流式四种。
P2312、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P2913、含油废水主要来源石油采集、石油化工、钢铁、焦化、煤气发生站、机械加工等工业。
废水中的油类按其存在形式分为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四类。
浮油:油珠粒径较大。
一般大于10μm,易浮于水面形成油膜或油层,分离比较容易。
分散油:油珠粒径小于10—100μm,以微小油珠悬浮于水中,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便可形成浮油,分离也比较容易。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水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复习资料(一)废水预处理1、废水的收集与提升(1)掌握废水的收集:废水流量确定与废水量计算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流量:最大日最大时流量(L/S)。
生活污水设计流量和工业废水设计流量生活污水设计流量⑴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式中:Q1——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n ——居住区生活污水量标准(L/(人·d)N ——设计人口数K Z——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①生活污水量标准生活污水排水定额:在居住区污水排水系统设计中所用的每人每日所排出的平均污水量。
相关因素:用水量标准、室内卫生设备情况、气候、居住条件、生活水平及其它地方条件等。
生活污水量标准确定方法:方法一:《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的居住区生活污水定额。
方法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生活用水定额按一定比例取用。
②设计人口设计期限终期的规划人口数。
设计人口=人口密度×面积选用:按照城市总体规划采用。
总人口密度:所采用地区面积包括街道、公园、运动场、水体等在内;规划阶段或初步设计阶段污水量计算采用。
街区人口密度:所采用地区面积只是街区内的建筑面积;技术设计或施工图设计阶段污水量计算采用。
③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I. 概念变化系数:表征污水量的变化程度。
日变化系数:(K d)一年中最大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
时变化系数:(K h)最大日中最大时污水量与该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总变化系数:(K Z)最大日最大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总变化系数随人口的多少和污水量标准的高低而变化。
人口多(日平均流量大),污水量标准高时,总变化系数就小;人口少(日平均流量小),污水量标准低时,总变化系数就大。
II. 总变化系数的确定方法理论上:K Z= K d×K h实际上有两种做法:A.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采用的居住区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表选用。
防治水考试复习资料填空题:1、煤矿企业、矿井应当编制本单位的(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10年)和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2、矿井应当建立(水文地质观测系统),加强水文地质动态观测和水害预测分析工作。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矿井应当每月至少开展1次水害隐患排查及治理活动,其他矿井应当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水害隐患排查及治理活动。
4、煤矿企业、矿井应当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5、使用中的钻孔,应当安装(孔口盖)。
报废的钻孔应当及时(封孔),并将封孔资料和实施负责人的情况记录在案、存档备查。
”6、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应当留(防隔水煤(岩)柱)。
矿井以断层分界的,应当在断层两侧留有(防隔水煤(岩)柱)。
7、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应当有专业人员分工观测井上(积水情况)、(洪水情况)、(井下涌水量)等有关水文变化情况以及矿区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并及时向矿调度室及有关负责人报告,并将上述情况记录在案、存档备查。
情况危急时,矿调度室及有关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井下撤人),确保人员安全。
”8、受水淹区积水威胁的区域,必须在(排除积水)、(消除威胁)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如果无法排除积水,开采倾斜、缓倾斜煤层的,必须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有关水体下开采的规定,编制(专项开采设计),由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进行。
”9、严禁在水体下、采空区水淹区域下开采(急倾斜煤层)。
10、井田内有与河流、湖泊、溶洞、含水层等存在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等构造时,应当查明其确切位置,按规定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措施。
11、矿井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应当采用(钻探)方法,由(专业人员)和(专职探放水队伍)使用专用探放水钻机进行施工。
同时应当配合其他方法(如物探、化探和水文地质试验等)查清采掘工作面及周边老空水、含水层富水性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确保探放水的可靠性12、开采底板有承压含水层的煤层,应当保证隔水层能够承受的水头值(大于)实际水头值,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环境法规与标准1.1 环境法规了解我国环境法规体系,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专业环境保护法规及政策的核心内容.1.2 环境标准了解我国现行的环境标准体系,熟悉国家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敢标准的内容和适用范围.1.3 环境监测了解环境监测的分类、各类污染源监测方法的技术要点和适用范围、主要污染指标和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2.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2.1 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2.1.1掌握混凝。
沉淀和气浮的技术和方法.2.1.2掌握过滤的过程和方法.2.1.3熟悉吸附的过程和方法,了解主要吸附剂的性能与影响因素.2.1.4熟悉离子交换的技术和方法,了解主要离子交换剂的性能.2.1.5熟悉膜分离的技术和方法,了解膜及膜组件的分类和性能.2.1.6熟悉中和及化学沉淀的技术和方法.2.1.7了解氧化还厚处理技术;熟悉消毒机理和方法.2.1.8了解萃取、吹脱和汽提的技术要点.2.2 污水生物处理2.2.1掌握活性污泥法的机理、有机物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及工艺.2.2.2掌握生物膜法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工艺.2.2.3掌握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
影响因素及典型工艺.2.2.4掌握厌氧生物处理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典型工艺.2.3 自然净化处理2.3.1熟悉稳定塘处理的技术方法及类型.2.3.2了解土地处理的技术方法及类型.2.4污泥处理、处置2.4.I热悉污泥的特性.2.4.2掌握污泥处理技术和方法,2.4.3了解污泥的最终处置方法.2.5 流域水污染防治2.5.1熟悉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特性及其危害.2.5.2了解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5.3了解污染水体的净化和生态修复的基本方法,3.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程实践3.1 污水收集和提升了解排水系统的类型及功能,掌握管线和泵站设计的基本方法.3.2 污水处理厂(站)总体设计掌握主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规模的确定、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及水力流程确定的基本厚则和方法.3.3 污水、污泥处理与构(建)筑物设计3.3.1掌握污水预处理工艺单元的类型、功能、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3.3.2掌握污水一级处理工艺单元的类型、功能、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3.3.3掌握污水二级处理(包括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单元的类型、功能、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3.3.4掌握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单元的类型、功能、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3.3.5掌握污泥处理工艺单元的类型、功能、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3.3.6熟悉各处理单元构(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和建筑形式。
2.6.3流域⽔污染防治的基本⽅法
流域⽔污染防治是以某⼀⽔系流域作为污染防治对象,通过法制、⾏政管理、经济和⼯程技术等⽅⾯的综合性措施,有效⽽经济地防治全流域区域内的污染,使其恢复或保持良好的⽔环境质量和⽔资源的正常使⽤价值。
流域⽔污染防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个⽅⾯:
1.⽔体⽔质评价
通过对⽔体的⽔质评价能够判断⽔体被污染的程度,为制定流域⽔污染防治⽅案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监测取得的⼤量资料,对⽔体的⽔质作出综合性的定量评价。
2.⽔体⽔质预测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常重要,可以为流域⽔污染防治的规划与控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为优化污染防治的资⾦投⼊服务。
⽔体⽔质预测包括废⽔量的预测和污染物排放量预测,预测⽅法有⽔质相关法和⽔质模型法。
3.污染物总量控制
⾸先要调查流域内的污染现状和规律,计算出⽔体的⾃净容量,即⽔体对某⼀污染物在相应⽔质标准限值时的极限容纳量,进⽽确定各种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总量,然后对流域内的污染源通过不同治理⽅案技术、经济的⽐较,确定出的治理⽅案。
4.综合管理措施
应依靠管理,从法律、⾏政、经济和宣传四⼤⽅⾯着⼿,做好全流域的⽔污染防治⼯作。
其管理措施主要包括:
⑴加强⽴法,严格执法;
⑵⾏政措施,落到实处;
⑶⼤⼒节⽔,提⾼效益;
⑷宣传教育,重在坚持。
环保工程师考试辅导资料:流域水污染防治(一)2.6流域水污染防治
2.6.1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
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从而导致水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和数量上的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
水体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其中人为污染是主要的。
1.水体的物理性污染及危害
水体的物理性污染是指热污染、色度、臭味以及悬浮物等的污染。
(1)热污染
废水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危害,叫做热污染,其主要危害包括以下几点:①由于水温过高,使水体溶解氧浓度降低,大气中的氧向水体传递的速率也减慢;另一方面,水温升高也会导致生物耗氧速度加快,促使水体中溶解氧更快被耗尽,水质迅速亚化,造成鱼类和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②水温升高会回快藻类繁殖,从而加快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③水温升高会导致水体中的化学反应加快;④由于水温升高,加速细菌的生长繁殖,增加
后续水处理的费用。
(2)色度
可分为表色与真色,表色是指由悬浮物造成的色度,而真色指的是由胶体物质和溶解物质形成的色度。
色度污染会使水体的色度加深,透光性减弱,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妨碍水体的自净作用。
(3)固体物质
固体污染物常用悬浮物和浊度两个指标来表示。
悬浮物是一项重要水质指标,它的存在不但使水质变得浑浊,还会使管道及设备堵塞、磨损,干扰废水处理及回收设备的工作。
固体污染物的危害包括:
①悬浮性固体会导致鱼类窒息死亡,并且能使水质恶化;
②溶解性固体能增加水中的无机盐浓度,使土壤板结。
2.无机物污染及危害
(1)酸、碱及无机盐
酸碱污染物主要由工业废水排放的酸碱以及酸雨带来。
酸碱污染物使水体的p H值发生变,破坏自然缓冲
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的自净,使土壤酸
化或盐碱化。
(2)氮、磷
废水中所含的氮和磷是植物和微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当废水排入受纳水体,使水中的氮和磷的浓度分别超过0.023m g/L和0.31m g/L时,就会引起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并造成一系列的危害:
①藻类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使鱼类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死亡的藻类将沉积水底,增加水体的有机物量;
②藻类从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转为以迅速繁殖的蓝藻
为主,蓝藻不是鱼类的良好饲料,并且有些还会产生毒素;
③藻类过度生长,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造成鱼类的死亡,水体发臭。
(3)硫酸盐与硫化物
饮用水中含少量的硫酸盐对人体影响不大,超过
250m g/L后会引起腹泻。
(4)金属毒物
金属毒物主要为汞、铬、铅、锌、镍、铜、钴和锰等,特别是前几种的危害更大。
3.有机物污染及危害
水体中可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在有氧的条件下,由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进行好氧降解,使水中的溶解氧逐渐减少,有机物开始腐化,发出臭气,破坏水体生态组成,影响环境卫生。
4.油类污染物
油类污染物能在水面上形成油膜,隔绝大气与水面,破坏水体的复氧条件,它还能着于土壤颗粒表面和动植物体表,影响养分的吸收和废物的排出。
5.生物污染物
生物污染物主要是指废水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它包括致病细菌、病虫卵和病毒。
生物污染物污染的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广、存活时间长、繁殖速度快,必须予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