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649.54 KB
- 文档页数:7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干预对策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干预方法,以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减少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的副作用。
方法:对60例膀胱癌术后行膀胱内药物灌注患者采取一系列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并跟踪调查记录。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59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比较乐观的态度,1例因为经济和年龄问题放弃治疗,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无一例复发。
结论:应用适当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降低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的副作用,从而有效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和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care for the postoperative bladder irrigation in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and help the patients involve in the treatment actively and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Methods: 60 cases of postoperative bladder irrigation were given a series of nursing management and recorded the follow-up results. Results: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rom 12 to 18 months, the average period was 15 months. 59 patients with highly compliance maintain positiv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1 patient stopped treatment due to economic factor and aging. 5 patients which maintained treatment compliantly appeared different degrees of adverse events, no patient was reoccurred. Conclusion: Timely and effectivel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s and enhance the life quality for the postoperative bladder irrigation in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Key words] Bladder cancer; Bladder irrigation; Nursing care and intervention膀胱癌是必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高,多见于老年男性,75%为膀胱浅表肿瘤。
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护理注意事项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在中国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如何既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又不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而术前心理护理、灌注前护理、灌注间护理、灌注后护理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总结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护理注意事项将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膀胱肿瘤、手术、膀胱灌注、护理、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3-0144-01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男性肿瘤发病中局第 6 位,在女性肿瘤发病中局第16 位[2]。
在中国,膀胱癌发病率处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呈逐渐上升趋势[1]。
70~80% 为浅表性膀胱癌,50~70% 的浅表性癌术后出现复发,其中约30% 的复发病例伴有恶性程度高或浸润能力增强。
目前,经尿道膀胱肿瘤术后辅助规律膀胱灌注化疗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尽管这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率和增加五年生存率,但多次膀胧灌注化疗和膀胧镜复查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
如何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而不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这时,护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就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护理注意事项进行小结。
1 膀胱灌注化疗手术治疗膀胱肿瘤并在术后给予膀胱灌注,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复发。
膀胱灌注化疗是一种腔内化疗。
膀胱灌注的一般常规方案是:术后先每周1 次,共8 次;复查膀胱镜无异常,改为每2 周1 次,共6 次;再复查膀胱镜无异常,改为每月1 次,持续满2 年。
操作基本步骤:(1)经尿道插入双腔尿管或红色单腔小儿尿管;(2)将已配好化疗药物注入膀胱内;(3)灌注完毕可拔出尿管。
1.1 术前心理护理注意事项反复灌注、膀胱镜检可能导致膀胱癌患者尿道狭窄、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
膀胱癌患者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术后行膀胱内灌注的护理。
方法:对40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灌注前、灌注中、灌注后的观察护理。
关键词:膀胱癌;灌注化疗;护理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保留膀胱并在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定期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对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预防肿瘤复发有着重要的意义[1],现将灌注治疗时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双下肢自然分开,按导尿程序进行消毒,插尿管前排尽余尿,用注射器抽吸药液,经尿管注入膀胱,注毕再注5~10ml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尿管,以免药液残留在导尿管内,钳夹尿管轻轻拔出。
让患者平卧15min,以后按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俯卧位、头低足高、立位,每15分钟轮换1次,使药液达到膀胱各个部位。
2h后自动排空膀胱。
灌注疗法1次/周,6次后改为1次/月,维持2年[2]。
2 护理2.1 心理护理:护士需耐心向患者介绍膀胱药物灌注的必要性,不隐瞒病情,让患者了解膀胱灌注化疗能使药物迅速在膀胱上皮内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且全身吸收量少,不良反应少。
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取得信任与合作,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2 灌注前的准备:保护患者的隐私,使患者较为放松地接受治疗。
配化疗药物时护士要注意自我保护,采取戴双层胶手套等防护措施。
灌注前嘱患者少饮水或不饮水,以利于药液在膀胱内停留较长时间而充分发挥作用。
化疗药物对老年患者的会阴部皮肤和阴茎有较强的刺激性,要加强保护。
灌注前排空膀胱,灌注时导尿管一定要选择粗细合适的无菌导尿管最适宜,插管要轻,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对于有下尿路梗阻的老年患者,残余尿多,药物在膀胱滞留时间过长,可使毒性增加,致膀胱刺激症状加重,可嘱患者在注药液2h后饮水,减少对膀胱长时间刺激,降低药液排除体外经过尿道时的浓度。
2.3 灌注后护理:加强营养,多饮水,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维生素饮食,忌烟酒,适量活动,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膀胱癌患者的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及护理标题:膀胱癌患者的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及护理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效果及护理措施,并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提出结论和讨论。
本研究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对膀胱癌患者进行了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并进行了详细的护理措施,以评估其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研究问题及背景: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然而,手术切除后的膀胱癌患者常常存在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膀胱灌注化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然而,在膀胱灌注化疗中,化疗药物的选择、剂量、频率以及护理措施的合理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方案方法: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经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化疗药物,并根据病情动态调整剂量和频率。
3. 护理措施: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治疗过程和护理情况,包括灌注时间、药物剂量、膀胱容量、患者的主观感受等。
4.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化疗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结果呈现。
三、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1. 研究对象特征:研究对象共计100例膀胱癌患者,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
年龄分布在50-70岁之间。
2. 化疗药物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了多种化疗药物,并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
3. 护理措施和效果评估:详细记录了每位患者的治疗过程和护理情况,通过定期随访和相关疗效评估指标,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四、结论与讨论:1. 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可以有效地减少膀胱癌患者的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2. 化疗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 护理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提高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为膀胱癌患者的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及护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
膀胱癌患者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护理摘要】目的讨论膀胱Ca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方法对20例膀胱Ca术后患者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前、灌注中、灌注后的观察及护理。
结果 20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1年内无复发,2年内复发1例。
结论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可降低药物的副反应,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膀胱Ca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护理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来自上皮组织,其中90%以上为移行上皮肿瘤,大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复发率高,需多次行膀胱灌注化疗,其主要目的是消除残存病变肿瘤或原位癌,手术所致的局部肿瘤,防止肿瘤的深层浸润,从而降低和延缓肿瘤复发。
我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20例膀胱癌患者,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通过精心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38-82岁,平均59岁,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瘤I-II级。
1.2方法将丝裂霉素20mg加入无菌生理盐水40ml,配制成灌注液,术后1周证实无出血,无膀胱刺激征及尿路感染,开始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每2周一次,连续8次,每一个月1次,连续8次。
2 护理2.1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灌注的必要性,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说明灌注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消除紧张的心理,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治疗,从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2.2灌注前护理灌注前一天晚上充足睡眠,清洗会阴,告知患者灌注前4小时禁饮水或少饮水,同时禁食含水多的水果和食物,避免短时间内尿液生成过多,引起提前排尿,缩短化疗药物在膀胱内保留时间。
灌注前需详细了解药物的质量、有效期,同时要注意药物适宜的温度,一般以20-25℃为宜,特别在冬季,应将患者带来的药物在治疗室静置30分钟,使其接近室温,以减轻不良刺激,灌注时要排空膀胱尿液。
膀胱癌术后药物灌注的护理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TUEV-Bt)是治疗膀胱肿瘤的主要手术方法,术后膀胱药物灌注治疗是防止肿瘤复发的重要手段。
2002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收治膀胱肿瘤185例,其中171例行TUEV -Bt术,术后膀胱药物灌注91例,现就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的护理方法、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85例中,男156例,女29例(男∶女5.37∶1)。
年龄18~86岁,平均60.3岁。
171例行TUEV-Bt,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91例术后使用丝裂霉素,表柔吡星、吡柔吡星、卡介苗、艾迪单独和(或)交替序列膀胱灌注治疗。
1.2 灌注方法:术后7~14天开始行膀胱灌注治疗。
膀胱内药物灌注剂量:丝裂霉素40 mg加生理盐水60 ml,或表柔吡星30 mg加5%葡萄糖液30 ml,吡柔吡星20 mg加5%葡萄糖液20 ml,和(或)卡介苗60 mg加0.9%生理盐水60 ml,术后2周灌注,以后每周1次,连续12次,后改为每月1次,至2年。
中药艾迪50 ml膀胱灌注,每天1次,共5次。
术后6月复查膀胱镜1次,此后每年复查膀胱镜1次,至2年。
1.3 结果:9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年,其中6例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复发率5%。
2 护理体会2.1 心理护理:膀胱肿瘤患者多有血尿病史,且部分为多发性、复发性膀胱肿瘤,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和对治疗长期性的顾虑,患者往往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护士应耐心细致地作好解释工作,讲明手术治疗重要性和后续膀胱药物灌注的必要性,让患者了解完整的膀胱肿瘤治疗过程。
膀胱内药物灌注不仅有效,而且无痛苦(区别于全身化疗),不住院,治疗费用低,基本上不影响生活、工作,患者定时来院灌注,可一边治疗,一边工作。
应向患者作好宣传,使其对此疾病有一定的认识,以树立良好的康复信心,主动配合好膀胱内药物灌注疗程的进行,使预后有良好的转归。
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的方法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方法及护理。
方法:对26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采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并加强心理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26例患者坚持完成全程化疗,两年内复发有3例,复发率为11.5%,4例轻度尿痛,3例尿道不适,1例出现尿道狭窄,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有效率达95.3%。
结论: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能有效预防肿瘤复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护理【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42-01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膀胱肿瘤70%-80%为浅表性膀胱癌,其发病率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均占首位[1],膀胱癌术后易复发,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共26例患者采用吡柔比星施行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复发,操作简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6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40-90岁,平均年龄62岁,病理分类主要为移行细胞癌90%以上,26例患者术后施行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
1.2 治疗方法,手术方式:turbt术后尽早灌注,一般术后1周内开始,将吡柔比星用量为40mg+40ml生理盐水注入膀胱内,每1周1次,共计12次,后改为每月1次,共3次[2],生理盐水加热至42-45℃效果更佳[4],保持足够的灌注时间,灌注后指导病人更换各种体位,(平卧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每15分钟轮换1次,增加药物与膀胱粘膜的接触面积,保留2小时后自行排尿液,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3],药物配制后立即使用。
2 护理2.1 心理护理。
患者确认膀胱癌后,接受了手术治疗,对术后反复多次的灌注化疗不理解,甚至对手术效果产生怀疑,表现为悲观、失望、烦躁、忧虑等,护士要主动热情,关心体贴患者。
膀胱癌术后门诊化疗膀胱灌注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术后行膀胱内灌注的护理。
方法对26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灌注前、灌注中、灌注后的观察护理,幷给予心理干预。
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1-3年,经膀胱内灌注化疗三年内仅1例复发,所有患者均能满意接受完成灌注疗程。
结论正确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护理是保证膀胱癌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膀胱癌;灌注疗法;吡柔比星化疗;护理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移行上皮癌最为多见,约占膀胱瘤的86%[1]。
其中70%-80%的膀胱癌是浅表性癌,约50%-70%术后复发,10%-20%的肿瘤复发时恶性程度和浸润深度增高[2]。
因此,预防肿瘤复发尤为重要。
我院自2009年6月2012年6月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选择尿管的大小,用50ml注射器抽吸吡柔比星30mg稀释药液,再用头皮针连接注入尿管,并及时调整药液注入速度。
结果:化疗药液完全没有经尿管或尿道渗出。
结论: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灌注方法改进后,使药液按要求灌注入膀胱内,并能减轻患者的膀胱刺激症状,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效果更可靠。
对26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进行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38-86岁,平均58岁。
单发肿瘤17例,多发肿瘤9例;初发23例,复发3例。
本组经ct或mri证实均为浅表性膀胱肿瘤。
经尿道等离子体膀胱肿瘤切除术2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移植术1例。
术后病理检查均为移行细胞癌,其中分化程度ⅰ级18例,ⅱ级5例,ⅲ级3例。
本组均能完成1个疗程灌注,并能遵医嘱定期复查膀胱镜、肝肾功能及心电图。
所有病例尿常规均示白细胞明显增多或/和隐血+,心电图,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本组均无胃肠道不适及胸闷、心慌的全身不良反应。
灌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
肉眼血尿9例;急迫性尿失禁1例(注后10分钟不由自主将药液排出体外)。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方法和护理【摘要】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保留膀胱的手术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膀胱镜检和膀胱内灌注是当前早期发现和预防复发的较好手段。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膀胱灌注的具体方式,着重阐述膀胱灌注前后对病人的护理方法,希望可以给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关键词】膀胱癌;方法;护理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为常见的肿瘤,以移行上皮癌最为常见,确诊后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手术一般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
膀胱癌术后2年内复发率高,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预防膀胱癌术后肿瘤复发的措施,目的是发挥抗癌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杀灭膀胱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微小的病灶或原位癌,减少膀胱肿瘤的复发。
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疗效显著。
1膀胱灌注的方法1.1常用药物一、丝裂霉素,主要作用是抑制DNA的合成,为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
方法是将40mg药物溶于60ml生理盐水中,每周1次膀胱内灌注,连用8周,然后改为每月1次,有效率约50%。
丝裂霉素的优点是分子量大,用于膀胱灌注时,可在局部形成高浓度药液,杀灭肿瘤细胞,而正常膀胱黏膜对其具有抗药性,是临床常用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之一,极少发生骨髓抑制;二、表柔比星,使用时将本品40mg至50mg,溶于50ml至60ml注射用水中,每周膀胱内给药1次,共给药4次至6次,然后用同样剂量每月给药1次×6次;三、卡介苗,迄今为止,在使用的诸多免疫制剂中,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最为有效的是卡介苗,方法是将120mg的卡介苗悬浮在50ml生理盐水中,经导尿管注入膀胱,每周1次,给药6次,然后改每2周1次,给药6次,有效率为70%。
1.2具体操作方法建议术后2周开始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至8次后改为每月1次,疗程为1年至2年。
术后1年内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术1次,1年后每半年1次。
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双下肢自然分开,按导尿的程序进行消毒,插尿管前嘱患者排空膀胱;药物配制:羟基青树碱10mg加生理盐水40ml或丝裂霉素20mg+生理盐水40ml。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护理体会目的研究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护理体会。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1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80例,对该80例患者行膀胱癌术后给予膀胱灌注治疗,在此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包括灌注前护理、灌注中护理及灌注后护理。
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及复发的例数。
结果8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紧张等情绪,6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情绪,其余患者均保持了较好的心情状态;出现血尿2例,排尿苦难3例,膀胱有坠落感1例,总不良发应发生率为7.5%。
结论对膀胱癌术后患者灌注治疗中给予优质的综合护理能有效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标签:膀胱癌;膀胱灌注;护理体会膀胱癌是临床上泌尿科常见的疾病,一般在老年男性人群中常见[1]。
目前手术治疗膀胱癌效果不错,但是术后容易复发。
为了研究最佳治疗方式,此次我院抽取80例行膀胱癌术的患者给予膀胱灌注治疗,且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观察治疗效果,具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1月行膀胱癌术后的患者80例。
其中男5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8.3±9.1)岁。
所有患者均经病例检查证实为膀胱移形细胞癌,其中Ⅰ级41例,Ⅱ级32例,Ⅲ级7例。
文化程度统计中其中小学学历6例,初中学历21例,高中学历42例,大学及以上学历11例。
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
1.2灌注方法全部患者均在手术2周后开始进行药物灌注治疗[2]。
灌注前排空膀胱。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将润滑后的导管插入膀胱,此过程中注意不要损伤尿道。
本次研究中采用丝裂霉素进行灌注。
将40mg丝裂霉素与生理盐水60ml稀释,用注射器注入膀胱。
嘱咐患者平躺10分钟后不断的变换体位使药物与膀胱壁内广泛接触。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尿血等副作用。
灌注前一个月内每周灌注一次,第二个月每两周灌注一次,第三个月至一年内每月灌注一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