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色彩基础知识》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9
艺术色彩知识点总结图解一、色彩的基础知识1.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三者构成色彩的基本要素。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名称,比如红、黄、蓝等;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即颜色的明亮或暗淡程度;纯度是指色彩的纯粹度,即颜色的饱和度或浓淡程度。
2. 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对比是指不同颜色之间的对比关系,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净对比等。
通过对比,可以使色彩更加鲜明醒目,增强色彩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3. 色彩的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名称或种类,是色彩的基本特征之一。
色相包括红、橙、黄、绿、蓝、紫等主要颜色,以及它们的中间色、对比色等。
4. 色彩的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是色彩的基本特征之一。
明度高的颜色看起来明亮,明度低的颜色看起来暗淡。
通过调控明度,可以改变色彩的光影效果和空间感。
5. 色彩的纯度纯度是指色彩的纯粹度,也是色彩的基本特征之一。
纯度高的颜色色调纯正饱满,纯度低的颜色色调混浊平淡。
通过调控纯度,可以改变色彩的鲜艳程度和视觉效果。
二、色彩的表现方式1. 色彩的叠加与混合颜料的叠加与混合,会产生新的色彩效果。
叠加与混合是色彩呈现的一种方式,可以创造出各种绚丽多彩的新颜色。
2. 色彩的明度与对比明度的调节和对比的运用,可以使色彩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
3. 色彩的运用与表现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单纯的填充,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色彩的表现来传达情感、表现主题,吸引观众的眼球。
三、色彩的情感表达1. 色彩与情感的关系色彩对人的情感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颜色会调动人的情感,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比如红色代表热烈、激情、暗红色代表成熟、沉稳,蓝色代表冷静、安静,绿色代表清新、生机等。
2. 色彩在艺术表达中的应用艺术家通过巧妙的运用色彩,可以更好地表达个人的情感、思想和主题,达到更深层次的艺术表现。
四、色彩的文化意义1. 色彩与文化的关系不同文化对于色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含义,比如中国红色代表吉祥、喜庆,西方红色代表热烈、热情。
素描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三课时,每周1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素描主题单元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
是为学生学习明暗基础知识而设置的。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强调明暗运用与表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明暗学习的兴趣,通过借助简化的明暗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明暗造型及利用明暗进行情感表现的能力,它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
在整个单元设计中,我考虑更多的不是教给学生如何画好一张明暗作品,而是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因此,本节课我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的进行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为核心,以互动为形式,以练习为手段,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考虑到初二学生的实际表现能力,在有条件的基础上(适当淡化对透视和三大面、五大调子的要求,淡化专业技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直观的感知为主线,尊重学生个性,让他们去直接感受,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去体验,力求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求体验,在体验中求创新,努力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尝试以视觉化的符号图示、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运用各种表现方法,把自己对明暗形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在画面中展示出来,表达一定的感受与思想,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体验到表现的愉悦和创造的快乐,达到快乐的学习,从而完成新教材的教学目的。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多种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2、学会观察和分析物体的结构,比例,透视等基本方法。
3、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工具,尝试以不同的明暗表现手法创出具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效果的素描作品。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体验、和动手操作等活动,体会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
2、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
色彩知识点目标总结图在日常生活中,色彩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色彩不仅仅在艺术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在设计、商业和心理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掌握色彩知识对于美术、设计等相关领域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色彩与心理的关系以及色彩的实践技巧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色彩知识,并指导读者在实践中运用色彩知识。
一、色彩的基本原理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是光的视觉表现,是由物体反射或发射出来的光波所引起的。
色彩有三个基本属性,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色彩的种类,如红色、绿色等;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亮度;饱和度则是色彩的纯度程度,即色彩的鲜艳程度。
通过调节这三个属性,可以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色彩。
2. 色彩的混合原理在色彩的混合中,有加色混合和减色混合两种不同的原理。
在光的加色混合中,当不同颜色的光照射到同一点时,它们会相互叠加,形成新的颜色。
而在颜料的减色混合中,当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在一起时,它们会相互吸收光线,最终呈现出混合后的颜色。
3. 色彩的三原色和三补色在色彩的理论中,有三个基本原色,分别是红、绿和蓝,它们又被称为三原色。
它们是可以调配出所有颜色的颜色。
而三补色则是与三原色相对应的三种颜色,分别是品红、黄和青,它们是可以和三原色相混合抵消的颜色。
4. 色彩对比原理色彩对比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
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饱和度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主题、增强视觉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和丰富。
二、色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 美术领域在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创作中,色彩是艺术家表现情感、展现主题的重要手段。
艺术家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2. 设计领域在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色彩是设计师进行设计的基本要素。
设计师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传达品牌形象、产品特点,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初一美术色彩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感性认识色彩的表现力。
3.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技巧。
二、教学重点:1.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力。
2.基本的色彩搭配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感性认识色彩的表现力。
2.如何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观察环节老师向学生展示几幅色彩渲染丰富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色彩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2)提问环节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色彩?为什么色彩那么重要?色彩能够表达哪些情感?2.讲解环节(1)基本概念老师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色相、亮度、饱和度。
并通过具体实例讲解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2)色彩的表现力老师向学生介绍色彩的表现力,通过展示不同色彩情感表达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情感表现力。
(3)色彩的搭配技巧老师向学生介绍色彩的搭配技巧:色彩的对比、色彩的搭配、色彩的重复等。
并通过具体实例讲解不同技巧的表现效果。
3.练习环节(1)色彩的感性认识练习老师让学生通过感性的方式辨认和分类不同色彩,进一步了解色彩的表现力。
(2)色彩的搭配技巧练习老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色彩丰富的画面,并采用不同的色彩搭配技巧进行调色。
4.总结环节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概括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方法:1.问答式教学2.讲解式教学3.练习式教学六、教学手段:1.图片展示2.投影仪3.远程教学平台七、教学建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观察环节中选择一些有趣的、色彩鲜明的图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八、教学总结:初一美术课程中的色彩概念教学,是提高学生绘画水平的关键环节。
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还能够感性认识色彩的表现力,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技巧。
在今后的绘画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色彩进行情感表达和创作,提高绘画作品的品质和表现力。
美术思维导图水彩教案教案标题:美术思维导图水彩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水彩技巧和思维导图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水彩画的基本概念和技法,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创作。
3. 促进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材和资源:1. 水彩颜料、画笔、水彩纸、水杯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2. 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水彩画作品作为参考和启发。
3. 思维导图软件或纸张。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水彩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透明度、混合、渐变等。
2. 展示一些优秀的水彩画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技法讲解:1. 解释和示范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如湿画法、干画法、湿刷法等。
2.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技法的效果和运用场景。
思维导图应用:1. 解释思维导图的概念和作用,如帮助整理思路、展示关联关系等。
2. 示范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创作规划和构思。
实践练习:1. 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场景,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构思和规划。
2. 引导学生根据构思进行水彩画创作,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3. 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提高创作水平。
展示和评价:1.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分享,鼓励他们相互欣赏和评价。
2. 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发现优点和改进之处。
3.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体会,促进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成长。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美术家或艺术教师进行客座讲座,分享水彩画的技巧和经验。
2. 组织参观美术馆或画廊,让学生接触更多优秀的水彩画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创作表现。
2. 评价学生的思维导图和水彩画作品,包括创意、技法运用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案扩展:1. 在其他美术课程中,引入思维导图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创意。
2. 结合其他学科内容,如自然科学、历史等,进行跨学科的水彩画创作。
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色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本课旨在通过研究色彩知识,感受色彩的艺术表现和尝试色彩表达,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并发展他们的表现能力。
学生将掌握色彩三要素和色调等基础知识,了解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以及不同色调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同时运用色彩知识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美的感受通过将大自然中的向日葵图片与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并置,让学生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的不同,感受不同色调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同一幅画,色彩不同,带给我们感受也不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画家笔下的色彩”带来的各种心理感受。
二、新课研究,美的体验1.色彩与情感表现让学生在作业纸上画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并告诉我们为什么喜欢它,它带给自己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补充,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情感和心理感受。
2.认识色彩介绍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调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通过欣赏不同画家的作品,分析其中所运用的色彩,让学生了解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3.色彩表现通过合作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色彩知识和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同时,让学生体验不同色调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掌握了色彩三要素和色调等基础知识,了解了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以及不同色调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
同时,学生也通过实践运用色彩知识和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通过这次课程,我们了解到色彩与情感密切相关,不同人对色彩的感受也不同。
在认识色彩方面,我们研究了色相、纯度和明度的概念,并通过实验和图片比较深入浅出地理解了色彩三要素。
在研究色调方面,我们了解了以色相、明度和纯度分类的不同色调,以及不同色调给人的不同感受。
最后,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总结,让我们更好地理清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本节课分为三部分:色彩与情感表现、认识色彩和色调。
色彩的魅力适用年级六年级所需时间四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强调了色彩对人的内心情感的影响,力图使学生用色彩术语表达自己对春天色彩的感受,并尝试用水彩画的淡彩画法描绘春天,体验色彩的独特魅力。
本单元分二个专题,专题一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进行色彩的简单练习,根据生活经验体会色彩的心理反应;专题二深入到生活中学会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对现实生活多种多样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自我表现能力。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艺术作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绘画创作的表现能力。
多媒体的使用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更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形成学生积极参与的交流意识,激发创作兴趣,初步完善创作构思,感受成功体验。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能力:感受春天与表现为基本内容,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及水彩画技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引发情感──发展认知──认知巩固──课后拓展”为模式展开教学过程。
运用师生共同探讨,小组合作交流多媒体参与的方法引入其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想象和联想,充分挖掘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艺术素材,欣赏过程中,体会大自然与艺术间的转换和交融所带来的美感,加深情感体验。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主题单元问题设计(说明:设计几个能引领本单元学习的核心问题)专题划分专题一:色彩的魅力( 2课时)专题二:春天的畅想( 2课时)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色彩的魅力一所需2 课时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春天色2课时彩的感知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学习色彩的三要素、色彩对比、冷暖关系及心理联想。
过程与方法: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色彩构成练习,领悟色彩的表现力。
我的色彩地带适用年初中一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1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选择色彩表现为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
本单元由2个专题组成。
专题一是《色彩的语言》,着重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色彩来进行改画练习。
专题二是《我的色彩地带》,着重对于色彩的自我表现,了解色彩,欣赏评述大师的作品,画面构图、线条、色调、笔触的运用。
确定主题,自我表现。
这两个专题是相互递进的关系,学习了专题一,才能够顺利完成专题二,从改变到自我的表现,也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示范,自我表现。
通过对两个专题的学习,达到掌握色彩基本知识,并能够合理运用色彩来表现自我情感,将色彩运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1、色彩的基本知识。
2、色彩在作品中的运用以及传达出的情感。
学习难点:1、如何合理运用色彩,突出主题。
2、画面的构思以及采用的绘画方式。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色彩三原色,色彩三要素,色彩对比及色调知识.2.让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3.学习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语言及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色彩的相关知识,并运用抽象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对色彩的认识和练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对应课标1. 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不同感受。
2. 根据创作意图,在绘画创作中合理运用色彩,恰当准确的表达个人情感。
3、体验色彩的魅力,敢于创新,敢于尝试,产生对美术、对色彩学习的持久兴趣。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对于色彩的基础知识,如何来认识?2、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个人情感的?3、了解色彩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对某一主题的绘制?专题划分专题一:色彩的语言(1课时)专题二:我的色彩地带(1课时)其中,专题一作为研究性学习。
色彩基础知识
适用年级初中一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1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是色彩课程的基础知识课。
色彩学的知识贯穿于整个初中美术教育阶段,本课属于在色彩知识体系中继色彩三要素等甚而知识之后的进一步学习。
本单元分二个专题,专题一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了解同类色与邻近色的艺术特点与效果。
专题二通过色彩对比实例分析,让学生初步理解色彩产生的相互关系,并联系生活中的色彩现象逐步加深这一理解。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