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及保健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57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保健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种类与表现,如焦虑、恐惧、孤僻等;以及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的保健措施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种类和表现。
2.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针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保健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提高他们关爱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判断。
重点: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保健方法和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案例教材。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种类和表现。
(2)讲解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的保健方法和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给出一个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识别出其中的心理问题。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案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解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给出的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保健措施。
答案: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对案例中的心理问题进行识别,并提出针对性的保健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提高自己的同理心和关爱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运用。
2.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
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际操作。
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运用1. 案例描述要具体、生动,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情景,感同身受。
2. 案例中的心理问题要明显,便于学生识别和判断。
3.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学前心理学完整ppt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语言与沟通发展目录•学前儿童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0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6岁左右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特征的研究。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和个性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形成健康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对于预防和干预儿童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未来的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基因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适应环境。
02学前儿童认知发展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感知觉概述新生儿已具有视觉感应能力,随后逐渐发展出颜色视觉、形状知觉和深度知觉等。
视觉发展新生儿已具有听觉能力,随后逐渐发展出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和听觉理解能力等。
听觉发展触觉是婴儿最早发展的感觉之一,通过触摸和抚摸等动作,婴儿可以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属性。
触觉发展感知觉的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婴儿认知发展的前提条件。
注意概述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婴儿早期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由刺激物的特点引起,如鲜艳的颜色、响亮的声音等。
随着婴儿的成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起来,表现为婴儿能够按照成人的指示或要求去注意某些事物。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保健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到心理问题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保健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难点与重点。
3. 知识讲解:(1)分离焦虑:讲解分离焦虑的定义、表现、成因及保健方法。
(2)过度依赖:讲解过度依赖的定义、表现、成因及保健方法。
(3)暴躁易怒:讲解暴躁易怒的定义、表现、成因及保健方法。
(4)孤独症:讲解孤独症的定义、表现、成因及保健方法。
(5)多动症:讲解多动症的定义、表现、成因及保健方法。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心理问题,给出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身边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保健措施。
七、板书设计1.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分离焦虑、过度依赖、暴躁易怒、孤独症、多动症2. 心理问题特点及保健方法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分离焦虑的成因及保健方法。
(2)如何判断一个学前儿童是否过度依赖?请给出判断依据。
(3)针对一个暴躁易怒的学前儿童,设计一个保健方案。
2. 答案:(1)分离焦虑成因:亲子关系不和谐、家庭环境变化等。
保健方法:提前适应分离、培养独立能力、增强亲子关系等。
(2)判断依据:过分依赖父母、缺乏自主性、害怕陌生人等。
(3)保健方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增加户外活动、进行情绪管理训练等。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