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和屈光不正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22
第三章眼屈光和屈光异常79.什么是标准眼?答:所谓标准眼是指眼的结点(光学中心点)位于角膜前面之后方7mm处,距视网膜黄斑凹为15mm,脉络膜与巩膜厚约lmm,眼球前后径为23mm;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人眼后,经屈光系统后正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根据以上要求设计的眼就称为标准眼。
80.从几何光学来看,眼的屈光系统有哪三对基点?各有何特性?答:两个主点、两个结点和两个焦点,叫做眼球的三对基点。
眼的主点是光轴通过主平面的点,是屈光系统成像的参考点,焦距、像距、物距等都从此点算起。
主点有两个即前主点和后主点,前者距角膜前面1.75mm,后者距角膜前面2.1mm,由于两者相距很近,可以看做是一个点,位于眼的前房。
眼的结点又称为结节点,即眼屈光系统的光学中心,约在角膜后7mm处,经过光学中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
眼使用调节力时结点移动的距离与显性调节力的大小成正比关系。
结点也有前后之分;前结点又叫第一结点,为投射光线在未屈折前与主轴相交之点,位于角膜前面之后6.95nm。
所谓后结点又称第二结点,或负结点,是投射光线屈折后与主轴相交的点,它位于角膜前面之后7.32mm。
前后结点由于相距很近,可看做是一个点。
主焦点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屈折后,在眼球外与主轴相交之点叫主焦点,主焦点又分为前主焦点和后主焦点。
所谓主焦点又称第一主焦点,是在眼球与主轴平行的光线向前投射经屈折后与主轴相交之点,该点位于角膜顶点前13.75mm处。
后主焦点又称第二主焦点,指外界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屈折后与主轴相交的点,该点位于黄斑与视神经乳头之间。
一般位于晶状体后边15.61mm,角膜后面22.79mm处。
前主焦点到眼球光学中心的距离约为15.49mm,叫光轴前焦点距离;后主焦点到眼球光学中心的距离为20.711mm,叫光轴后焦点距离。
81.什么是眼的K角和口角?答:眼瞳孔的中心线(即垂直于瞳孔中心的直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叫K角。
K角也有正负之分。
屈光不正诊断标准
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是一种常见的眼睛问题,包括近视(myopia)、远视(hyperopia)、散光(astigmatism)以及老视(presbyopia)。
以下是大致的诊断标准:
近视(myopia):
1. 远距离物体模糊,近距离物体清晰;
2. 近视度数(屈光度)达到一定程度,如低度近视为-0.5到-
3.0D,高度近视为-3.25D以上。
远视(hyperopia):
1. 近距离物体模糊,远距离物体清晰;
2. 远视度数(屈光度)达到一定程度,如低度远视为+0.5到+2.0D,高度远视为+2.25D以上。
散光(astigmatism):
1. 视力可能出现变形、模糊;
2. 散光度数(屈光度)达到一定程度,如轻度散光为0.5到2.0D,中度散光为2.25到4.0D,重度散光为4.25D以上。
老视(presbyopia):
1. 年龄逐渐增长,远近物体都变得模糊;
2. 大约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并且逐渐加重。
这些仅为一般的诊断标准,确切的诊断需要由专业的眼科医生进行眼睛检查,包括视力检查和屈光度测量。
如果出现视力模糊或其他眼睛问题,建议尽快就医。
第五章屈光和屈光不正第—节眼球光学作为人体感觉功能的重要组成局部,视觉被公认为是影响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外界物体经眼的屈光系统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并经神经系统处理而被感知。
像的清楚度取决于眼的屈光状态,本局部介绍的是有关人眼屈光和屈光不正的知识。
第—节眼球光学一、眼和成像眼睛作为一个光学系统,与照相机有很多相似点,以至于人们认为照相机是依据人眼复制而来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眼几乎在每一个方面都优于照相机。
它具有很高的周密性,其分辩能力接近理论极限。
虽然,就像Helmholtz指出的,作为光学系统,人眼不可预防地存在像差。
但是作为高度进化的生物,人眼即使与高级照相机相比,仍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眼屈光系统从总体上说是凸透镜成像,经过一系列的折射、反射作用,最终成像于视网膜上。
物距与眼内像距成反比。
对于正视眼,看远时,入眼光线是平行光,通过眼球的光学系统后恰好成像于正常眼的视网膜上而被看清,此时晶状体不发生调节;看近时物距变小,入射眼的光线呈发散态,眼内像距增大,无法恰好成像于视网膜,此时就引起反射性的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曲率增大,屈光力增强;同时两眼视轴会聚,瞳孔收缩,这一系列的联动,生理学上称同步性近反射调节。
通过这一系列的反射不仅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楚的物像,还可成像到两眼视网膜的对称位置上,被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感受后由视神经传到大脑就形成了双眼视觉。
二、眼的光学特征作为身体组成局部的眼,是参与视觉形成的主要组织。
也就是说,眼作为光学系统的特征在视觉形成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眼球的光学结构1.角膜眼球最前面的光学成分是角膜。
角膜是高度透明的新月形切面结构,直径大约12mm,其中垂直径略小于水平径。
角膜中央区的厚度约为0.5~0.6mm。
正常人的角膜外表覆盖了一层菲薄的泪液膜,该泪液膜由于非常薄,它不影响眼的屈光力组成,因而可以被忽略。
角膜的前后外表可以被近似地认为是球面,前外表的曲率半径约为7.7mm,后面的曲率半径约为6.8mm。
屈光不正的数值范围
屈光不正,也称为视力问题,是指眼睛无法正确对焦,导致视力模糊或模糊。
屈光度是一个用于度量屈光不正的数值。
屈光度通常用正负数表示。
正数表示远视(屈光不足),即眼睛无法正确对焦近距离物体。
负数表示近视(屈光过度),即眼睛无法正确对焦远距离物体。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应该能够对焦在无穷远处,这时的屈光度为零。
然而,由于生理或遗传原因,很多人存在屈光不正问题。
远视的数值范围通常为正数,比如+1.00、+2.50等。
这意味着眼睛对焦在远处时需要额外的屈光度来纠正视力模糊。
近视的数值范围通常为负数,比如-2.00、-3.75等。
这意味着眼睛对焦在近处时需要减少一定的屈光度才能纠正视力模糊。
屈光度的测量是通过进行眼科检查来确定的。
眼科医生会使用专业设备来评估你的屈光度,并根据结果为你配备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
如果你怀疑自己存在屈光不正问题,建议及时就诊眼科医生。
他们将能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帮助你改善视力问题。
儿童屈光的特点与屈光不正的处理屈光不正(也称为近视、远视和散光)是指眼球的光线在进入眼球后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导致视力模糊或畸变。
儿童屈光不正的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并且需要予以专门的处理。
本文将探讨儿童屈光的特点以及如何处理儿童的屈光不正。
首先,儿童屈光的特点是发病年轻化。
近年来,儿童近视现象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五亿的儿童患有近视,其中近视患病率超过了五成。
这与现代社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例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良用眼习惯等。
儿童近视的早发和快速进展对于他们的视觉发育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及早维护和管理儿童屈光非常重要。
其次,儿童屈光的特点是屈光不稳定。
儿童的屈光度数通常会在青春期前后发生较大的变化。
这主要是由于儿童眼球的发育未完成,所以眼睛和视觉系统还在发育过程中。
因此,儿童的屈光度数可能会迅速增加或减少,甚至出现屈光度数的反复变动。
这种不稳定的屈光度数变化需要及时监测和调整,以确保儿童的视力得到最佳的矫正。
视光师和眼科医生可能需要频繁更换眼镜或隐形眼镜,以适应儿童的屈光度变化。
接下来,对儿童屈光不正的处理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首先,要建立正确的用眼习惯和生活习惯。
儿童应该避免长时间用眼,尤其是电子设备的使用。
应鼓励他们进行室外活动和眼睛放松运动,例如球类运动、跳绳等。
其次,家长和老师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视力情况,特别是注意任何视力下降的迹象,例如眯眼看书、眼睛频繁流泪、头痛等。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眼科检查。
第三,需要进行规范的屈光度检查和矫正。
儿童的屈光度数一般由眼科医生或视光师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眼镜或隐形眼镜的矫正。
在屈光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定期检查并更新眼镜配镜。
第四,儿童屈光不正管理还包括视觉训练和眼保健操。
视觉训练可以帮助儿童提高眼球的灵活性和调节功能,从而改善屈光度数。
眼保健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例如远离屏幕、多看绿色植物等。
屈光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近期,屈光这个词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词的含义可能还是相对陌生。
因此,本文旨在解释什么是屈光,并且探讨屈光对我们的生活究竟有何重要性。
屈光,顾名思义,指的是光线在透过眼球时被弯曲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当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时,会被正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
然而,当眼睛存在屈光不正时,光线的聚焦位置并不准确,导致视觉模糊或畸变。
这种情况下,眼睛无法对距离或近处物体进行正确的焦距调整,从而导致人们出现视力问题。
屈光不正的原因多种多样。
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视都属于常见的屈光异常。
近视是指眼睛对近处物体能够准确焦距调整,但对远处物体难以调整而造成模糊;远视则相反,眼睛能够准确焦距调整远处物体,但对近处物体难以调整;散光则是眼球角膜或晶状体的形状不规则,导致光线无法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老视则是由于眼部结构的老化而引起的改变,导致人们在中年或老年时需要辅助工具来看清近处物体。
这些屈光异常问题不仅影响了个体的视力质量,还可能对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屈光不正并不意味着需要接受永久性的视力问题。
如今,科技进步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效的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
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
通过通过透镜的弯曲将光线进行调整,使其能够被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解决屈光不正的问题。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适用于绝大多数人。
另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矫正方法是进行屈光手术。
在这种手术中,通过激光技术来改变角膜的形状,从而使光线能够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这种方法通常被用来治疗近视、远视以及轻度散光症状。
尽管屈光手术是一个较为直接和快速的治疗方法,但它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因此,在进行手术前需要进行细致的评估和选择。
屈光不正的矫正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视力的恢复和提高将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日常活动,比如阅读书籍、上课、工作以及进行户外活动等。
屈光不正的数值范围介绍屈光不正是一种常见的眼睛疾病,指的是眼球在正常状态下无法将光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导致人们无法清晰看到远处或近处的物体。
屈光不正可以通过配戴眼镜、隐形眼镜或进行LASIK手术等方式得到矫正。
然而,不同类型的屈光不正所对应的数值范围是不同的,接下来将详细探讨各种屈光不正的数值范围。
近视的数值范围低度近视低度近视指的是眼睛的屈光力过强,导致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模糊不清。
低度近视的度数通常在-0.25到-3.00之间,度数越低表示屈光不正的程度越轻。
中度近视中度近视指的是眼睛的屈光力更强,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为模糊,需要更高度数的矫正。
中度近视的度数范围一般在-3.25到-6.00之间。
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是近视的严重程度,远处的物体极其模糊,并且近距离的物体也难以看清。
高度近视的度数通常大于-6.00,有时甚至可达到-20.00。
远视的数值范围低度远视低度远视是眼睛屈光力过弱,近处的物体看起来比较清晰,但远处的物体模糊不清。
这种情况下,眼睛需要通过调节来聚焦光线。
低度远视的度数通常在+0.25到+2.00之间。
中度远视中度远视指的是眼睛的屈光力更弱,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为模糊,并且近距离的物体也需要进行调节才能看清。
中度远视的度数范围一般在+2.25到+4.00之间。
高度远视高度远视是远视的严重程度,近处和远处的物体都难以清晰看到。
高度远视的度数通常大于+4.00。
散光的数值范围散光是指眼球的角膜或晶状体不规则,无法将光线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导致物体呈现模糊或扭曲的形状。
散光的度数通常用“轴向”和“柱镜度数”来衡量。
低度散光低度散光的度数通常在0.25到-0.75之间,呈现出较轻微的不规则聚焦现象。
中度散光中度散光的度数范围一般在-1.00到-2.25之间,呈现出明显的不规则聚焦现象。
高度散光高度散光是散光的严重程度,度数通常大于-2.25。
如何矫正屈光不正•眼镜:适合各种程度的屈光不正,可以通过镜片的度数来矫正视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