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与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化学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Avogadro's law)是一种关于化学反应中分子与原子量之间关系的定律,是化学及物理中常见的参考标准,它是由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的,也是物质所拥有的最小粒子之一,也就是一个分子中所拥有的原子个数的数字。
该定律即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是所有物质的最小的基本单位,用来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总数量。
根据阿伏伽德罗、德佩雷茨和杂凝质结构理论,认为相同物质的不同样本之间原子数是相等的,即每个分子中原子总数都是恒定的,这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定义。
阿伏伽德罗常数通常用来测定单位体积中不同物质总量的大小。
现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为6.02*1023/mol。
由此可以得出,一摩尔物质(比如水)的分子量是6.02*1023,则一摩尔水的分子是6.02*1023个。
它的用途之一在于,计算一定体积中含有的摩尔量,只要根据该物质的分子量,再除以阿伏伽德罗常数即可。
因此,现行的阿伏伽德罗常数是由国际单位制制定的,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在化学、物理等学科中都有所参考。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1811年,当时由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AlessandroVolta)首先提出,他指出,不同的化学组成物的物质总量是相等的,也就是体积相同的样本原子的总量是一样的,这即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定义原理。
之后,英国化学家爱德华·布朗(Edvard Brown)把这一定律发展为爱布朗定律,将其称作法定常数。
该定律有助于衡量不同物质的总量。
1811年,爱布朗提出了“相同物质,相等体积,相同物质总量”原理,也就是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根据。
1858年,德佩雷茨发现,原子与分子的尺度是相关的,即每种物质的一个定义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或分子。
之后,它在压缩理论中被应用到每个样本中物质总量的测定上,即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首次出现。
1907年,爱布朗假定1摩尔气体含有6.02*1023个原子,从而形成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学模型。
阿伏伽德罗常数(Avogadro constant),又名阿伏伽德罗常数,为热学常量,符号为Nᴀ。
它的精确数值为:6.02214076×10²³,一般计算时取6.02×10²³或6.022×10²³。
阿伏伽德罗常量是12克¹²C所含的原子数量。
将¹²C选为参考物质是因为它的原子量可以测量得相当精确。
阿伏伽德罗常量因意大利化学家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1776~1856)得名。
现在此常量与物质的量紧密相关,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被定义为所含的基本单元数为阿伏伽德罗常量(Nᴀ)。
其中基本单元可以是任何一种物质(如分子、原子或离子)。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无单位的常数,用于描述宏观物质所含的基本单元数。
它的大小反映了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组成方式。
在物理学和化学中,阿伏伽德罗常数被广泛应用于计算和描述物质的量、化学反应的摩尔速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热力学性质等。
它也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限于物理学和化学领域。
例如,在生物学领域,阿伏伽德罗常数也被用于描述细胞内分子的相互作用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
在地球科学领域,阿伏伽德罗常数则被用于研究地球的组成和演化历史。
尽管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精确数值已经得到测定,但是在一些高精度的实验中,仍然需要考虑到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误差范围。
这是因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测量仪器的精度、实验条件的变化等。
因此,在涉及到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实验中,需要注意其误差范围,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阿伏伽德罗常数是物理学和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常数之一,它的大小和精度直接影响了我们对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组成方式的理解和研究。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化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常数,通常表示为Avogadro constant,记
作N_A,它表示1摩尔物质中所含有的基本粒子(如原子、分子等)的个数。
阿伏加德罗
常数的值为6.022×10^23/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是实验室中极其重要的课题,也是困扰化学家很长时间的问题。
它的测定方法有许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典型的方法:
1.油滴实验
这种方法是利用油滴在电场中运动的受力情况,根据对油滴的运动所受到的电场力和
重力的平衡关系,可以求出电荷的大小,进而求出元电荷的大小,从而计算出阿伏加德罗
常数。
2. 气体扩散法
利用气体分子自身的运动特性,通过测定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膨胀系数等参数,
可以得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3. X射线测定法
通过对晶体材料中的晶胞参数等参数的测定,可以得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它们都经过了科学家们的认真研究和大量实验验证,可以
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根据多个不同的实验结果,确定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6.02214076×10^23/mol。
这一值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在化学和物理等领
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总之,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是化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各种实验方法都经过了科学
家们的系统研究和验证,现在得到了广泛认可的结果。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化学中一个非常
基础、非常重要的常数,它的正确值对于化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定
阿伏伽德罗常数(Avogadro's Constant)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常数,它表示一个物质中的分子数量。
它的值是6.02214076×10^23 mol^-1,也就是说,一个摩尔(mol)的物质中有6.02214076×10^23个分子。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定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实验,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它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电位法。
电位法是一种测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方法,它利用电位的变化来测量物质中的分子数量。
它的原理是:当一个物质中的分子数量发生变化时,它的电位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电位的变化来测量物质中的分子数量。
实验步骤如下:
1.准备一个电极,将它放入一个容器中,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溶液;
2.用一个电极测量溶液中的电位;
3.将溶液中的分子数量增加一倍,再次测量溶液中的电位;
4.计算两次测量的电位差,并用它来计算溶液中的分子数量;
5.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得到一个精确的结果。
通过电位法测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得到一个比较精确的结果。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而且还可以用于其他物理实验中。
利用手持技术电解法测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实验作者:蔡礼儒白涛冉甜来源:《化学教学》2014年第01期摘要:简要介绍了测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由来与方法。
以铜为电极电解稀硫酸,利用手持技术便捷、快速地测量阿伏伽德罗常数。
该实验能满足学生实验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定量实验的魅力。
关键词:手持技术;电解法测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实验探究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5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从古代先哲到现代科学家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从未间断和放弃过,“原子-分子论”的建立标志着近代化学学科的建立,也是人们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人们进行任何测定微观世界物理量的实验时,由于实验总是在宏观世界里进行,不论你有意或无意都必须与一个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打交道。
因为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基准。
在中学教材中对它的定义为: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对它的测量一直是科学界不断探索的课题。
1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由来与测量方法简介1803年现代化学之父道尔顿根据当量定律、倍比定律和定比定律提出原子论后,盖·吕萨克在研究气体化合的体积关系时,却遭遇了“半个原子”的尴尬。
1811年阿伏伽德罗敏锐地意识到,只要将道尔顿的原子论稍加发展,就可以使二者顺利地统一起来。
这就是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在物体和原子之间再引入一个新的关键点,即一个新的分割层次——分子,他提出了阿伏伽德罗假说:“……在相同的体积中,所有气体整分子的数目相等。
……”。
然而由于道尔顿等权威坚持“同类原子必然排斥,不可能结合”的观点和阿伏伽德罗个人威望等诸多历史原因,他的观点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戏剧性的是,直到1860年在一次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上,一本由意大利科学家康尼扎罗撰写的小册子使化学家们认识到阿伏伽德罗假说的重要性,在小册子里他力排众议,主张必须承认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由于他充分的论据、清晰的条理、严谨的方法,并且在原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常合理的测定原子量的方法,阿伏伽德罗分子假说才终于得到科学界的公认[1~2]。
单分子膜法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公式阿伏伽德罗常数(avogadro number、Avogadro constant,符号N)公式,又被称为阿伏伽德罗数,是一个定值,它指明了1立方米理想气体(或其中一种特定温度和压强下的热气体)中的分子数目,它的值表示为6.022×10²³/mol。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被提出是由著名化学家安东尼·阿伏伽德罗于1811年提出,因此而得名,它是用于量化物质量组成的一个通用常数。
二、单分子膜法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
单分子膜(Single Molecule Membrane,简称SMM)法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方法,是一种通过量化碳-氧双键构成的分子密度,根据它来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新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测定一个碳-氧双键的分子密度来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的,从而来确定多少数量的分子构成一个特定体积中的物质量的方法。
1、使用高能量电子激发碳-氧双键,使碳-氧双键处于稳定的电离态;
2、用薄膜法制备质子膜(Protonated Molecule Membrane),把稳定的碳-氧双键放入其中;
3、用蛋白质瞬时平衡技术(Protein Equilibrium Technique)测定质子膜内的碳-氧双键数量,并量化;
4、根据碳-氧双键的分子密度,将其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转换为物质量;
5、根据物质量。
高一阿伏伽德罗常数知识点高中生物中有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常数,它在化学和物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你介绍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定义、历史背景以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定义。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表示物质中基本单位的数量的常数。
它的数值约为6.022 x 10^23,单位是mol-1。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精确值是由实验测定得出的,它是指在一个摩尔物质中的个体数目。
阿伏伽德罗常数得名于意大利物理学家阿莫德罗·阿伏伽德罗,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
阿伏伽德罗对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
他的贡献被广泛地应用在化学和物理学领域。
阿伏伽德罗常数在化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用来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
例如,如果你知道一种物质的质量和摩尔数,那么你就可以使用阿伏伽德罗常数来计算每个摩尔的质量。
这对于化学实验和计算很有帮助。
其次,阿伏伽德罗常数还可以用来计算分子或离子的数目。
假设你知道一种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那么你就可以使用阿伏伽德罗常数来计算物质中分子或离子的个数。
这对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很有意义。
阿伏伽德罗常数还与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关系密切相关。
根据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定义,一个摩尔物质中的质量就是这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的质量。
所以,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除了在化学中的应用,阿伏伽德罗常数在物理学中也有重要的意义。
在核物理学中,阿伏伽德罗常数被用来表示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
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衰变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它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核反应和放射性衰变。
此外,阿伏伽德罗常数也与光速和普朗克常数等物理常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这些关系对于理解和研究量子物理学和相对论物理学的基本原理非常重要。
高中化学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Avogadro's constant)是指在摩尔单位下,一摩尔物质的粒子数目。
它被定义为每摩尔物质含有的粒子数,其数值约为6.02214076 × 10^23 mol⁻¹。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单位是每摩尔物质的粒子数,通常用符号 "N" 表示。
阿伏伽德罗常数在化学中非常重要,它被用于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和摩尔浓度等。
它的提出和确定对于化学中的摩尔概念和化学计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得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的量与粒子之间建立了联系,推动了化学研究的发展。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命名是为了纪念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Amedeo Avogadro),他在19世纪初提出了阿伏伽德罗假设,即相等体积的气体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含有相等的粒子数。
这个假设为后来摩尔概念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成为化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重要性不仅仅限于化学领域,它也在物理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物理学中,阿伏伽德罗常数与普朗克常数之间的关系是确定量子力学基本定律的重要因素。
它被用于计算原子、分子和固体中的能级结构、粒子数目以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等。
通过与其他物理常数的结合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理论和计算。
在材料科学中,阿伏伽德罗常数用于描述材料中原子或分子的数量。
它与物质的密度、晶格结构、原子尺寸等参数相联系,为材料的研究、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基础。
在生物学中,阿伏伽德罗常数被用于描述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数量和浓度,为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总之,阿伏伽德罗常数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为我们理解物质的微观世界和进行科学计算提供了基础,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定发表时间:2015-08-06T15:16:00.327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5年5月供稿作者:宋建胜[导读] 阿伏加德罗定律(Avogadro'shypothesis)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宋建胜〔摘要〕阿伏加德罗定律(Avogadro'shypothesis)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气体的体积是指所含分子占据的空间,通常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约为分子直径的10 倍,因此,当气体所含分子数确定后,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的大小。
〔关键词〕阿伏加德罗常数测定方法探究1 阿伏伽德罗假说1811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Amedeo Avogadro 1776~1856)在《测定物质的基本分子相对重量和这些化合物中基本分子数目比例的方法的尝试》一文中指出:“……甚至是唯一可容许的假设是任何气体中综合分子的数目总是相等的,或者和它们的体积总是成正比例。
”通常把这一假说理解为:在相同的温度和相同的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目。
2 最早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实验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是法国物理学家佩兰(Jean BaptistePerin 1870~1942)。
佩兰把藤黄树脂经过反复研磨,制成球状粒子,然后经过离心分离出来的线度约为一微米的粒子放在水中制成乳状液。
佩兰实验的思路大致是这样的:根据玻尔兹曼分布规律n=noe-GP/KT,布朗粒子在重力场中势能是重力势能与浮力势能之差:GP=mgZ-δ/ρmgZ,其分布规律应该是n=n0e- (1-δ/ρ)mgz/kT 布朗粒子的密度δ、水的密度ρ、乳状液的温度T 都容易测得,如果再设法测出布朗粒子的质量m、高度差为z 的两层粒子各自的数目no 和n 以及z,再由K=R/NA 就可以算出1 克分子的布朗粒子的数目了。
阿伏伽德罗常数和阿伏伽德罗常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和阿伏伽德罗常量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与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人类视角出发,以生动的语言描述阿伏伽德罗常数和阿伏伽德罗常量的意义和应用。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阿伏伽德罗常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也被称为阿伏伽德罗数、阿伏加德罗数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是指在理想气体条件下,1摩尔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它的数值约为22.4升。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发现和定义,对于化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使得我们能够在不同条件下比较气体的体积,为气体化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化学中,我们常常使用阿伏伽德罗常数来计算气体的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数的比值。
通过使用阿伏伽德罗常数,我们可以将物质的质量和分子数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除了阿伏伽德罗常数,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概念,那就是阿伏伽德罗常量。
阿伏伽德罗常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每转化1摩尔物质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阿伏伽德罗常量的数值约为6.022 × 10^23焦耳/摩尔。
阿伏伽德罗常量的发现和定义,对于化学热力学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阿伏伽德罗常量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常常使用阿伏伽德罗常量来计算反应的能量变化。
能量变化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通过使用阿伏伽德罗常量,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应的能量变化,并进一步研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阿伏伽德罗常数和阿伏伽德罗常量的发现和应用,对于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不仅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还为化学反应的计算和预测提供了依据。
阿伏伽德罗常数和阿伏伽德罗常量的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索化学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持。
阿伏伽德罗常数和阿伏伽德罗常量是化学中不可或缺的概念。
它们的发现和定义,为化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通过使用阿伏伽德罗常数和阿伏伽德罗常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为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指导。
单分子膜法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阿伏伽德罗常数,很多人可能会一头雾水,仿佛在说外星语。
阿伏伽德罗常数就像是化学界的一把钥匙,它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基本构成。
想象一下,如果把所有的分子排成一条线,那得排多长啊!而单分子膜法,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能让我们一探究竟。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酷?单分子膜法,这名字听上去就很高大上,其实它背后的原理并不复杂。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精细的过滤器,能够把单个分子隔离出来。
就好比你在大海捞针,终于找到了那根针,哇,那种成就感简直不要太赞!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们能够精准地测量分子的数量,这可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如何用这种方法来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呢?科学家们会准备一些特殊的材料,这些材料能够形成超薄的膜,嘿,简直像是给分子穿上了衣服。
他们会把样品放在膜的一侧,然后观察分子如何通过膜。
听起来简单,但是这个过程可是需要耐心的,就像在煮一锅好汤,慢慢熬才有味道。
在观察过程中,科学家们会收集大量的数据,像是考察一场足球比赛,得记录每一个进球和失误。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他们能够推算出分子的数量,最终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哇,听着就让人激动,仿佛在解开一个古老的谜团。
你可能会问,这个常数到底有什么用呢?它的应用可广泛得很。
无论是在药物研发,还是在材料科学,阿伏伽德罗常数都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它,我们可能连一颗药丸的成分都搞不清楚,真是让人心慌慌。
通过单分子膜法,科学家们不仅能准确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还能深入了解分子的行为。
就好比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每一个分子都是一个小小的宇宙,里面蕴藏着无限的奥秘。
每当研究者们揭开一个新的发现,内心的激动就像小孩子收到礼物一样,充满了惊喜。
说到这里,有没有觉得科学其实也很有趣呢?不再是那些枯燥的公式,而是一场充满冒险的探索之旅。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探险家,去发现那些藏在微观世界中的秘密。
单分子膜法并不是一帆风顺,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挑战。
晶体密度法测阿伏伽德罗常数
晶体密度法测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关键在于制造一个纯度很高的球形晶体,然后通过精确计算和打磨得到一个重量为一千克的球,再利用晶格参数算出原子的数量,从而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具体步骤如下:
1. 制造一个纯度很高的球形晶体,其成分是硅-28晶体,重量为一千克。
2. 该硅球的晶格排列是非常规律的,原子量和总的质量又都确定。
3. 通过晶格参数算出原子的数量。
4. 根据计算结果,得到阿伏伽德罗常数。
需要注意的是,晶体密度法需要高精度的仪器和操作技术,且晶体的纯度和形状也会影响测量结果,因此需要谨慎操作和处理。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与原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是NA,单位是每摩(mol-1),数值是 NA = ±×1023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由实验测定。
它的测定精确度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测定方法有电化学当量法、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
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不同,但测定结果几乎一样,可见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客观存在的重要常数。
例如:用含Ag+的溶液电解析出1mol的银,需要通过96485.3C(库仑)的电量。
已知每个电子的电荷是-19C,则下面着重介绍单分子膜法测定常数的操作方法。
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2.学习用单分子膜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用品胶头滴管、量筒(10 mL)、圆形水槽(直径 30 cm)、直尺。
硬脂酸的苯溶液。
实验原理硬脂酸能在水面上扩散而形成单分子层,由滴入硬脂酸刚好形成单分子膜的质量m及单分子膜面积s,每个硬脂酸的截面积A,求出每个硬脂酸分子质量m分子,再由硬脂酸分子的摩尔质量M,即可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N。
实验步骤1.测定从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硬脂酸的苯溶液的体积取一尖嘴拉得较细的胶头滴管,吸入硬脂酸的苯溶液,往小量筒中滴入 1mL,然后记下它的滴数,并计算出 1滴硬脂酸苯溶液的体积V1。
2.测定水槽中水的表面积用直尺从三个不同方位准确量出水槽的内径,取其平均值。
3.硬脂酸单分子膜的形成用胶头滴管(如滴管外有溶液,用滤纸擦去)吸取硬脂酸的苯溶液在距水面约 5 cm处,垂直往水面上滴一滴,待苯全部挥发,硬脂酸全部扩散至看不到油珠时,再滴第二滴。
如此逐滴滴下,直到滴下一滴后,硬脂酸溶液不再扩散,而呈透镜状时为止。
记下所滴硬脂酸溶液的滴数d。
4.把水槽中水倒掉,用清水将水槽洗刷干净后,注入半槽水,重复以上操作二次。
实验探究活动教学设计方案一、实验课题: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二、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2学习用单分子膜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胶头滴管、量筒(10mL)、圆形水槽(直径30cm)、直尺、硬脂酸苯溶液。
四、实验探索的重点与难点分析:本实验是高一化学中的选做实验,难度不特别大,但准确度不高,在做本实验之前我们经过了多方面的探索发掘后认为有两种方法值得一试。
第一种是电解法测阿伏加德罗常数,第二种是单分子油膜法测阿伏加德罗常数。
第一种方法的难点在于本实验是课堂演示实验,所以对时间的要求比较严格,但本方法实验时间比较长,此外本实验电解的是稀H2SO4溶液,有腐蚀性,这是本方法需要克服的又一难点。
第二种方法操作比较简单,花费时间不长,是测阿伏加德罗常数比较完善的课堂演示方法,但本方法可变因素颇多,例如水槽中水的波动,水槽直径的测量,滴管的校正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这是本方法需要克服的一大难点。
五、实验探索的过程:由于实验室的设备有限,我们并未针对第一种方法作可行性的实验探究,我们已经提供了实验方法,如果将来有条件可以一试。
我们重点针对第二种方法的那些问题进行了探究。
1实验开始前针对水槽要做甚末准备工作?答:在开始实验前,一定要刷洗干净水槽方可开始实验。
2水槽中的水的波动如何解决?答:水槽中的水的波动会影响到硬脂酸苯的扩散,我们在实验前保持水槽不被移动,使水面保持稳定。
3如何使滴管的校正比较准确?答:校正滴管的时候应选择一个性能比较完好的滴管,在校正的时候要保持实验动作规范,这样校正的结果才能比较准确。
4如何准确测量水槽的直径?答:在测量水槽的直径的时候本来应该选择内卡尺,条件所限只好改用直尺,在测量的时候要选择水槽直径,但目测会有误差,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手固定直尺一端后,将直尺的另一端左右晃动一下选择最大处,然后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5如何准确测定滴入水槽的硬脂酸苯的滴数?答:在滴定的时候开始时扩散的速度会比较快,然后速度会逐渐减慢,这时一定要耐心等待一会,直至滴到液面上的液滴不再扩散且呈透镜状方可记下滴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测定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阿伏伽德罗常数测定方法这档子事儿。
你说阿伏伽德罗常数,那可真是化学世界里的一个大宝贝呀!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好多化学奥秘的大门呢。
那怎么去测定它呢?有一种方法叫单分子油膜法,这就好比是给阿伏伽德罗常数量身定制的小尺子。
想象一下,把一滴油滴到水面上,它会慢慢散开,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
通过测量这层油膜的面积和所用油的体积,就能算出一个分子的大小,进而推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这是不是很奇妙呀?就像你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一下子就把路给照亮了。
还有电解法呢!就好像是让电流来当裁判,通过电解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相关数据,来确定阿伏伽德罗常数。
这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比赛,电流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引导着一切的发展。
X 射线衍射法也很厉害呀!它能深入到物质的内部结构中,就如同有一双超级透视眼,看穿一切。
通过对晶体结构的分析,也能找到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相关的线索呢。
这些方法不就像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大侠吗?各自有着独特的本领,为了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这个目标而努力。
每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和局限性呀。
单分子油膜法虽然直观,但操作起来可不简单,稍微不注意,那油膜就不听话啦。
电解法呢,对实验条件要求挺高的,一个不小心数据就可能不准确啦。
X 射线衍射法更是需要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
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费劲去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呢?这可太重要啦!它就像是化学世界里的基石呀,没有它,好多化学理论和计算都没法进行呢。
它影响着化学反应的进行、物质的性质等等好多方面呢。
所以呀,科学家们才会不断地探索、尝试各种方法,力求更准确地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
这就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征途,大家都在努力向前冲。
总之呢,阿伏伽德罗常数测定方法可真是丰富多彩,各有千秋。
它们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化学奥秘的大门,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
难道我们不应该对这些方法充满敬意和好奇吗?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化学的奥秘吧!。
实验1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常数,用于描述一个分子或原子中的粒子数。
这个常数的测量对于理解物质的行为和化学反应的本质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描述一个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一定质量的气体分子数目来确定阿伏伽德罗常数。
二、实验原理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为NA)的定义是:1摩尔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
它与物质的摩尔质量(M)和摩尔体积(V)之间存在一个关系:NA = M/N0其中,N0是气体常数,约为6.02x10²³个/摩尔。
本实验通过测定一定质量(m)的气体分子数目(N),计算得到阿伏伽德罗常数。
三、实验步骤1.在一个标准状况下(即0℃、1大气压),将一个已知体积(V1)的容器密封,填充一定质量(m1)的气体。
2.用一个精确的质量天平称量这些气体,记录下质量(m2)。
3.通过比较质量(m2)和填充时质量(m1),计算出气体的摩尔质量(M)。
4.假设气体分子数目(N)是通过容器中的总压力和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得到的,然后利用以下公式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NA = M * N0 / (m * V1)其中,m是气体的质量,V1是容器的体积。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到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量值。
它反映了物质中的粒子数,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此外,实验结果也可以用于验证气体定律和其它物理学理论。
然而,这个实验的结果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气体分子的扩散和热运动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实际的测量值偏离理论值。
为了减小这些误差,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压力,并在长时间内进行多次测量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一定质量的气体分子数目,成功地测量了阿伏伽德罗常数。
这不仅验证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论值,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物质的构成。
同时,我们也讨论了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减小误差的方法。
实验七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测定(补充)一、实验目的1、学习电解方法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基本方法和原理;2、练习电解法的基本操作;3、学会相关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阿佛加德罗常数是一重要的物理常数,它的测定方法很多,本实验用电解法测定。
用两块铜片做阴极和阳极,以硫酸铜溶液为电解质进行电解。
两极反应如下:阴极反应:Cu2++2e→Cu阳极反应:Cu→Cu2++2e即在阴极上,Cu2+得到电子析出金属铜使铜片质量增加。
在阳极上,金属铜溶解成Cu2+使铜片质量减少。
若电流强度为I(A),则在t(s)内,通过的总电量是:Q=ItQ的单位是C。
如果在阴极上铜片的质量增加 m(g),则每增加1g质量所需的电量为:铜的摩尔质量为63.5g,所以电解析出63.5g铜所需的电量为:已知一个1价离子所带电量(即1个电子的电荷)是1.60×10-19C,1个二价离子所带的电量是2×1.60×10-9C,所以1mol铜所含的原子个数为:为阿佛加德罗常数。
NA三、实验用品仪器:稳压电源、电阻器、电流表、电子天平药品:硫酸铜、浓硫酸材料:紫铜片、导线、砂纸四、实验步骤按图2-3连好线路。
取两块纯的紫铜片(3×5cm2)当作阴、阳极。
在烧杯中加入CuSO4溶液(每1L溶液含125g硫酸铜和2.5mL浓H2SO4)。
阴极和阳极的2/3浸没在CuSO4溶液中,电极之间的距离约为1.5cm,控制直流电压为10V,电阻为90~100Ω。
接通电路,再调节电阻使电流约为100mA。
调好电流强度后,断开电路,取下电极,将两块铜片冲洗,擦干后,用“零”号砂纸擦去表面氧化物,然后用去离子水洗净,并在一块铜片上滴几滴酒精,晾干后,在分析天平上称出其质量(称准至0.1mg),这块铜片作为阴极。
另一块铜片作阳极(亦要准确称出其质量)。
重新装好电极后,接通线路,同时开动秒表,并准确记录电流强度,在电解过程中,随时调节电阻维持电流约为100mA。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与原理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是N A ,单位是每摩(mol -1),数值是
N A = (6.0221376±0.0000036)×1023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由实验测定。
它的测定精确度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测定方法有电化学当量法、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 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
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不同,但测定结果几乎一样,可见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客观存在的重要常数。
例如:用含Ag +的溶液电解析出1mol 的银,需要通过96485.3C (库仑)的电量。
已知每个电子的电荷是1.60217733×10-19C,则
N A = ./10022136.61060217733.1/3.964852319mol C
mol C ⨯=⨯- 下面着重介绍单分子膜法测定常数的操作方法。
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2.学习用单分子膜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用品
胶头滴管、量筒(10 mL )、圆形水槽(直径 30 cm )、直尺。
硬脂酸的苯溶液。
实验原理
硬脂酸能在水面上扩散而形成单分子层,由滴入硬脂酸刚好形成单分子膜的质量m 及单分子膜面积s ,每个硬脂酸的截面积A ,求出每个硬脂酸分子质量m 分子,再由硬脂酸分子的摩尔质量M ,即可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N 。
实验步骤
1.测定从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硬脂酸的苯溶液的体积
取一尖嘴拉得较细的胶头滴管,吸入硬脂酸的苯溶液,往小量筒中滴入 1mL ,然后记下它的滴数,并计算出 1滴硬脂酸苯溶液的体积V 1。
2.测定水槽中水的表面积
用直尺从三个不同方位准确量出水槽的内径,取其平均值。
3.硬脂酸单分子膜的形成
用胶头滴管(如滴管外有溶液,用滤纸擦去)吸取硬脂酸的苯溶液在距水面约 5 cm 处,垂直往水面上滴一滴,待苯全部挥发,硬脂酸全部扩散至看不到油珠时,再滴第二滴。
如此逐滴滴下,直到滴下一滴后,硬脂酸溶液不再扩散,而呈透镜状时为止。
记下所滴硬脂酸溶液的滴数d 。
4.把水槽中水倒掉,用清水将水槽洗刷干净后,注入半槽水,重复以上操作二次。
重复操作时,先将滴管内剩余的溶液挤净,吸取新鲜溶液,以免由于滴管口的苯挥发引起溶液浓度的变化。
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5.计算
(1)如称取硬脂酸的质量为m ,配成硬脂酸的苯溶液的体积为V ,那么每毫升硬脂酸的苯溶液中含硬脂酸的质量为m /V 。
(2)测得每滴硬脂酸的苯溶液的体积为V 1,形成单分子膜滴入硬脂酸溶液的滴数为 (d —1)(详见注释),那么形成单分子膜需用硬脂酸的质量为:
(3)根据水槽直径,计算出水槽中水的表面积S 。
已知每个硬脂酸分子的截面积A=2.2×10-15cm 2,在水面形成的硬脂酸的分子个数为:S /A 。
(4)根据(2)和(3)的结果,可计算出每个硬脂酸分子的质量为:
V
S d m AV A
S V d m V ∙-=-)1()
1(11 (5) 1mol 硬脂酸的质量等于284g (即 M=284g /mol ),所以 1mol 硬脂酸中含有硬脂酸的分子个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N 为:
注释:当最后一滴硬脂酸溶液滴下后,这滴溶液在水面呈透镜状,说这滴溶液没有扩散,即没有参与单分子膜的形成。
这时单分子膜已经形成完毕,应停止滴入溶液,所以,在计算形成单分子膜所需硬脂酸溶液的滴数时,应将最后一滴减掉,即滴数计为d —1。
说明:
一、实验成功标志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的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在(5-7)×1023范围内为成功。
二、失败征象
实验测定的阿伏加德罗常数数量级不等于1×1023。
三、原因分析
1.因为苯是易挥发的溶剂,故在配制、使用硬脂酸苯溶液的过程中因为苯的挥发,造成浓度的变化。
2.在测量每滴硬脂酸苯溶液体积时是连续滴液的,在形成单分子膜时的滴液是间歇的,同时,滴管内液体多少不同,手捏胶头的力不同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液滴的大小不均匀。
3.水槽洗涤不干净,将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4.水槽水面直径测量不准确也会造成误差。
四、注意问题
1.苯中有少量的水,可用无水氯化钙或氧化钙除去。
2.配好待用的硬脂酸苯溶液一定要严加密封,防止苯的挥发。
在使用过程中要随时加塞塞住。
3.在使用胶头滴管滴液时,均要采取垂直滴入法,以保持液滴大小均匀。
4.在形成单分子膜的过程中,应保持水面平静,防止单分子膜重叠。
5.水槽的洗涤:每做完一次实验,一定要把水槽洗涤干净。
否则,第二次实验所需硬脂酸苯溶液的滴数将明显减少,因为残留在水槽内的硬脂酸分子会占据部分水面。
洗涤方法:用自来水充满水槽,让水从水槽边溢出,反复2-3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