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鼻饲患者血糖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254.50 KB
- 文档页数:22
长期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患者的营养护理与管理【摘要】本篇文章将讨论长期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患者的营养护理与管理。
在将介绍背景信息和研究目的。
在将探讨长期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患者的特点、营养需求及摄入量管理、常见营养问题与预防对策、临床营养支持方案以及护理措施及监测要点。
结论部分将强调营养护理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长期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患者的营养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关键词】长期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患者、营养护理、管理、营养需求、摄入量管理、常见营养问题、预防对策、临床营养支持方案、护理措施、监测要点、营养护理的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长期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患者是指需要长期依赖通过鼻饲或肠内营养制剂来维持生命的患者。
这类患者通常由于消化系统疾病、手术、癌症或其他原因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无法通过正常饮食获得所需营养。
他们需要通过鼻饲或肠内营养制剂获得充分的营养支持,以维持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长期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营养护理和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由于这类患者的特殊情况和需求,其营养护理存在许多挑战和难点。
开展相关研究,深入了解长期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患者的特点、营养需求及管理、常见营养问题与预防对策等内容,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本文将就长期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患者的营养护理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长期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患者在营养护理与管理方面的关键问题,以便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
通过深入分析患者的特点、营养需求及摄入量管理、常见营养问题及预防对策,可以为临床营养支持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本研究旨在总结护理措施及监测要点,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管理和监测长期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患者的营养状态。
通过本研究的结论,我们将进一步强调营养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期间的血糖管理研究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在肠内营养期间低血糖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8例重症患者,经诊断所有的患者均需要行肠内营养支持。
将8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
研究组44例患者应用持续24小时肠内营养泵入的控制方案;对照组44例患者单纯使用鼻饲管注入流质的常规喂食法方案;记录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研究组9.09%的患者出现高血糖、6.82%的患者出现了低血糖;对照组22.72%的患者出现高血糖、27.27%的患者出现了低血糖。
同时两组患者在治防的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应用持续泵入肠内营养液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重症患者在肠内营养期间的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降低高血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更利于肠内营养期间的血糖控制,本研究的結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借鉴。
标签:重症患者;低血糖;高血糖;持续肠内营养泵入临床上对重症患者病人加以合理的营养支持,已成为了脏器功能的支持与治疗的重要因素。
肠内营养因具有安全高效、简便经济,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等诸多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的各种危重患者[1]。
但是危重患者很多伴有应激性高血糖,在进行肠内营养期间高血糖是常见的合并症。
因此,在肠内营养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变化并给予适当的措施进行血糖控制。
但是目前临床上对于实施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还没有非常理想的血糖控制方案[2],因此,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我院实施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设计了持续肠内营养泵入和鼻饲管注入流质的常规喂食法的肠内营养临床方案,将两种不同肠内营养的方法进行对比,收到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治疗经验,现将研究的内容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8例重症患者,经诊断所有的患者均需要行肠内营养支持。
长期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患者的营养护理与管理手术患者中,部分患者术后无法自主进食。
为预防营养不良,需给予长期鼻饲肠内营养制剂,保证营养供给,促进病情康复。
在此期间,合理选择喂养管以及营养制剂,是护理的关键。
本文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66例作为样本,阐述了长期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患者的营养护理与管理方法,并观察了护理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
观察组患者共33例。
性别:男:女=18:巧。
年龄(28-79)岁,平均(59.48±2.16)岁。
疾病类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10例、脑出血21例、其他2例。
对照组患者共33例。
性别:男:女=17:16。
年龄(30-82)岁,平均(59.60±2.35)岁。
疾病类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11例、脑出血20例、其他2例。
两组患者可对比(p 0.05)。
1.2 纳入标准(1)所用患者均需使用长期鼻饲肠内营养制剂。
(2)患者无意识障碍。
(3)患者无恶性肿瘤。
(4)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根据营养评估结果,给予营养支持。
观察组加强营养护理与管理:1.3.1 营养护理(1)喂养管选择:应选择柔韧、Y接头的喂养管(如硅胶材料喂养管),给予营养支持。
以确保能够及时冲洗,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2)营养投给方式:护理人员应采用一次性投入、持续输注的方式投给营养。
一次性投入:6-8次/d,200ml/次。
持续输注:营养支持12-24h内,输注速度为40-60ml/h。
营养支持3-5d内,可适当增加输注速度至100-125ml/h。
(3)营养制剂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营养制剂。
糖尿病、肝功能衰竭患者,及婴儿,需给予特异配方。
给予营养支持时,应将人工营养成分,与食物结合,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以改善。
人工营养成分包括氨基酸、维生素等。
食物应以蔬菜、牛奶、蛋类及谷物为主,需混合至半流质的状态,给予患者食用。
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
1、防止管道阻塞:管道使用后用温水冲洗干净。
添加的米汤、菜
汁要经过过滤,不可太稠。
营养液中不可加入药物。
2、防止管道脱落:每日更换固定管道胶布,发现胶布松动及时更
换,加热器固定好,防止加热器将管道带出,及时告知患者及
家属营养管重要性,防止脱出。
3、遵医嘱进行鼻饲,鼻饲绝对禁止静脉使用。
4、注意输注速度和温度: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开始每分钟30 滴,
逐渐增加滴速到每分钟60—70 滴,速度过快容易引起腹胀、
腹泻,温度过高容易烫伤消化道粘膜,根据患者耐受力合理调
整速度和温度。
5、输注营养液要现配现用,每次输注的营养液悬挂时间不得超过
8 小时,冬季输注要加温。
输注装置每日更换一次。
糖尿病患
者用专用的营养液。
6、输注过程中患者取半卧位(头高位30 —45 度),防止食物反流。
7、整个操作过程要避免食物污染。
8、心理护理:肠内营养前,应提前告知患者肠内营养的作用及注
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9、。
肠内营养制剂供给方式不同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探讨肠内营养制剂供给方式不同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使用相同能量的肠内营养制剂每天四次间隙喂饲法和经鼻胃管持续重力滴注的干预措施进行对照,观察及评估患者干预后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情况,经胃管持续重力滴注每天四次的血糖情况。
结果:经鼻胃管持续重力滴注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有所降低。
标签::肠内营养制剂;进食方式;Ⅱ糖尿病患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糖尿病患者也随之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以达9700万以上,数量达到世界第一。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对患者临床结局的不利影响已受到广泛关注,包括导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酮症酸中毒、脱水及高脂血症等并发症,并可能损害机体免疫功能而增加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因此在糖尿病营养支持中如何较好的控制血糖,延缓或降低糖尿病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此我们将糖尿病患者所需的能量分为两种方式供给,观察患者采用每天四次能量供给的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情况,经胃管持续重力滴注每天四次的血糖情况。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3年8月份至2014年2月份我院各科30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其中18例女性,12例男性,年龄为65-86(平均年龄76.13)岁。
此30例病人在年龄、疾病种类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均不能自主进食者。
1.2 方法1.2.1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对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算出每日所需能量,用糖尿病患者专用制剂为患者提供每日所需能量,所选用制剂,配方相同。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1-10d采用每天四次间隙喂饲法,时间为7点,11点,17点,21点,为第1组。
11-20d采用经鼻胃管持续重力滴注法,为第2组。
1.2.2监测指标:监测这30例患者通过两种不同的喂饲方法,1-10d监测患者空腹血糖及除晚上21点另外三餐后2小时血糖情况,11-20d采用q4h的监测血糖方法,时间为9点,13点,17点,21点。
重症肠内营养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肠内营养在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重症患者因病情需要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情况并不少见,而对于这类患者而言,血糖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工作。
正确的血糖控制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重症肠内营养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以提供临床工作的参考。
一、重症肠内营养患者的血糖控制意义1. 血糖控制与并发症重症肠内营养患者由于疾病导致的胃肠功能失调,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易发生高血糖。
高血糖会导致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受损、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加重患者的病情。
正确控制血糖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2. 血糖控制与住院时间高血糖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高血糖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增加患者和家属的负担。
正确控制重症肠内营养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血糖控制与生活质量血糖控制不仅仅是为了治疗疾病,更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合理控制血糖可以减少血糖波动带来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参与康复训练,加快康复进程。
二、重症肠内营养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1. 血糖控制的意义目前的研究表明,对于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合理控制,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
过低的血糖会导致脑部缺氧、低血糖性脑病等严重后果,过高的血糖则会导致高渗性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明确重症肠内营养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2. 血糖控制的目标范围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和指南建议,对于重症肠内营养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范围应在7.8-10.0mmol/L之间。
超出这一范围的血糖水平,都会增加患者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治疗效果。
临床工作中将血糖控制在这一范围内,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鼻饲过程中的营养监测与调整在鼻饲过程中,营养监测与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导入营养液体或食物来维持患者生命活动的方法。
它通常适用于消化道功能障碍、手术后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
在鼻饲过程中,营养的合理监测与及时调整,可以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首先,在鼻饲过程中,监测患者的体重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通过定期测量体重,可以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否得到改善。
如果体重持续下降或增长过快,就需要及时调整鼻饲液体的配方或输注速度。
此外,还需监测患者的身高、臂围、腹围等指标,以综合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其次,血液生化指标也是营养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监测血液中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指标,可以判断患者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情况。
例如,血液中的白蛋白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的蛋白质摄入情况,血脂水平可以反映脂肪代谢情况。
当这些指标异常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此外,鼻饲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
例如,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以判断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并发症的风险。
过高或过低的血压、不规律的心率等都可能与营养不良有关。
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调整鼻饲液体的配方或输注速度,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以维持患者的稳定状态。
另外,鼻饲过程中还需注意患者的排泄情况。
监测患者的排便情况和尿液量,可以了解患者的消化吸收情况。
如果出现便秘或腹泻等情况,可能需要调整鼻饲液体中的纤维素或水含量,以维持肠道功能的正常运作。
在鼻饲过程中,对患者营养配方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鼻饲方案。
例如,对于儿童患者,应根据年龄和生长发育的需要来确定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含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调整鼻饲液中糖类的含量,以控制血糖水平。
此外,还需注意添加适当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满足患者全面的营养需求。
ICU危重病人使用短肽肠内营养剂不同鼻饲时间对血糖影响的研究赵建军;兰晓青;房霞;杨军英;雷罗春;杨万春;郑炜;刘萍平【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11【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短肽肠内营养剂对重症医学科( ICU)危重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方法对60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A组30例病人:营养液每日鼻饲持续时间16 h肠内营养泵匀速泵入;B组30例病人:营养液每日间断鼻饲12 h肠内营养泵匀速泵入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时间为7~27天,绝大多数为10~14天。
治疗过程中,监测血糖、生化等指标,找出适合ICU患者的最佳鼻饲持续时间。
结果 A组:每日鼻饲持续时间16 h的ICU危重症患者,血糖能较平稳控制;B组:每日间断鼻饲12 h的ICU危重症患者,血糖波动较大。
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对ICU危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以持续泵入肠内营养液时间在10 h,使用营养液7-14天,血糖波动较小,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生化学指标改善与间断泵入营养液比较对血糖影响较大,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生化学指标改善差异有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糖有相关性,持续泵入营养液血糖控制较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
经过我们研究说明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以持续泵入疗效较好,可缩短在ICU的住院时间,预后较好,因病例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4页(P1963-1965,1966)【作者】赵建军;兰晓青;房霞;杨军英;雷罗春;杨万春;郑炜;刘萍平【作者单位】839000 新疆哈密,哈密红星医院重症医学科 ICU;839000 新疆哈密,哈密红星医院呼吸感染科;839000 新疆哈密,哈密红星医院营养科;839000 新疆哈密,哈密红星医院重症医学科 ICU;839000 新疆哈密,哈密红星医院重症医学科 ICU;839000 新疆哈密,哈密红星医院重症医学科 ICU;839000 新疆哈密,哈密红星医院重症医学科 ICU;839000 新疆哈密,哈密红星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效果观察 [J], 黄陈;王建;朱文艺;樊荣;李利;刘俊;邹洁;姜学英;李明秀2.3种不同鼻饲泵注方式对ICU危重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 [J], 徐大才;郭蕾蕾;胡清;王琦3.肠内营养鼻饲和抑酸剂预防危重病人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对比 [J], 林惠旻;黄斌;覃涛4.预防危重病人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肠内营养鼻饲和抑酸剂两者效果对比 [J], 陶希琨5.三单元间歇鼻饲不同间隔时间在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袁梅;王清芬;李婉菁;张莎莎;井坤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期间血糖安全有效地控制方法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期间血糖安全有效地控制方法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重症患者临床治疗,并就肠内营养期间血糖控制方法及护理措施展开探究。
结果通过分析病例显示肠内营养期间共出现2例(5.00%)应激性高血糖,3例(7.50%)电解质紊乱,1例(2.50%)营养缺乏引起的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5.00%(34/40)。
结论给予重症患者合理科学的肠内营养制剂,同时结合多种有效的控糖技巧、护理干预及肠内供养方法,可改善与控制血糖情况,显著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关键词】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期;血糖控制方法;护理措施重症患者经手术治疗会提升机体代谢,致使出现免疫功能异常和营养不良现象,进而阻碍患者术后康复,因此要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以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而予以营养方法较为特殊,会导致患者出现高血糖症状[1]。
因此,本次进行研究术后肠内营养期间影响血糖的因素,并总结护理措施和血糖控制方法,希望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
现将详细内容进行如下报告: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40例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重症患者临床治疗。
其中4例恶性肿瘤,17例心脑血管疾病,19例颅脑外伤。
女性18例,男性22例;年龄36-71岁,平均(58.65±3.84)岁。
1.2 方法患者均使用16#管径胃管/胃肠管进行插管,术后1-2d予以患者250mL等渗温盐水,并连续性泵输注12-24h肠内营养液40ml/h;如患者无不适感,3-4d肠内营养液增至60ml/h,5d后逐渐将肠内营养液增至120ml/h。
当患者能够进食后调整肠内营养液输注剂量,每天摄入热量不得少于25kJ/kg。
患者在肠内营养期间密切监测血糖,若出现随机或空腹血糖≥10mmol/L时,予以患者胰岛素降糖治疗,使血糖值控制在7.8-10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