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学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8
浅谈园林植物的应用进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摘要:城市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植物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们要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就要强调生态治理,根据园林植物的生态规律,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使城市园林生态系统能够得到平衡,最大化发挥园林观赏植物的生态景观效益。
关键词:园林植物;应用进展;问题1园林植物应用的现状及进展我国植物造景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现代公园建设中得到应用,其植物色彩非常丰富,且形状多样化,使得公园建设增添了几分艺术魅力,也增加了更多的自然活力。
近些年来,城市植物景观建设受到了极大重视,相关投入力度也在加大,植物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在绿化生态发展理念下,城市园林建设进程不断深化,要求充分发挥出园林植物应有的造景与绿化功能,使其和生态建设紧密联系,最终建设起理想的生态园林。
2当前园林植物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园林植物的种类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发展如今,我国大部分园林在进行建设的时候,种植所涉及的植物种类大概有100多种,南方地区植物种类相对较多,北方地区园林植物种类单一问题十分突出。
在北方城市中移植了大量的速生树,更加突出优秀园林植物的缺乏,园林植物种类十分单一。
不仅如此,国内对优秀园林植物品种培育能力也十分欠缺,大部分园林植物都是从国外引入的,不注重对本土植物的驯化与培养,不仅增加了施工的成本,而且不利于本地植物的正常生长。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在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理念上都存在不足,导致园林植物应用形式缺乏多样化,往往存在跟风建设的现象。
2.2园林植物资源配置相对不合理,资源浪费现象极为常见由于我国园林植物推广以应用工作起步较晚,因此,园林设计人员对植物配置重要性的认识明显不足,同时对引进国外的新品种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往往造成引进植物物种在移植后由于无法适应当前生长环境出现死亡的现象,一方面增加了植物管理的难度与成本,另一方面给实现生态效益带来了阻碍,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园林植物育苗新技术及研究进展孟宪东园林〔风景〕12级4班 20221850〔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培养绿化苗木的方法也在不断增加,主要新技术有控根快速育苗新技术、全光照自动间隙喷雾、扦插新技术、容器育苗新技术、高位嫁接改冠换头育苗新技术及组织培养和工厂化育苗技术,以及生物用剂和稀土在育苗上的运用。
〔重点词〕:园林植物;育苗;新技术。
1.控根快速育苗技术该技术是一种以调控苗木根须生长为核心的新型快速育苗技术。
利用"空气截根"原理,有效操作根系发育,克服了一般容器苗的盘根和大田苗移栽时断根、伤根的缺陷,不受季节限制,适用于珍贵绿化和经济林树种,该技术治理程序简便,生长速度快,成活率接近100%。
控根快速育苗技术除能使苗木根系健壮,生长旺盛,极大地缩短育苗周期,提高移栽成活率,减少苗木移栽后的工作量外,特别是在大苗移栽及反季节移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容器全年都可以对苗木移栽,因此被称为可以移动的森林。
该技术具有明显的增根作用由于控根育苗容器物理形状的作用容器内的苗木短小的侧根极大增加,总根量较常规的大田育苗提高30倍至50倍。
控根技术利用“空气修剪〞原理,有效限制了主根的发育,克服了一般容器苗的盘根缺陷和大田苗移栽时断根、伤根的现象,提高了成活率,一般在98%以上。
由于控根容器和基质的双重作用,苗木根系发育健壮,可以储存大量的养分,满足苗木在定植初期的生长需求,为苗木的成活和迅速生长制造了良好的条件。
移栽时不伤根,不用砍头,不受季节限制,治理程序简便,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
2.全光自动间歇喷雾〔简称全光喷雾) 育苗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 便在我国一些城市地区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 这是因为该项新技术和传统的扦插育苗相比, 能更全面地满足植物的生理需求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传统的扦插育苗孺要人工遮荫、复盖、喷水, 不适应商和气强日照,工作效率低, 劳动强度大, 生根期长, 成活率低。
探究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及存在问题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干净、卫生的柏油马路,新鲜的空气,还要有赏心悦目的风景等。
在城市中人们的生活节奏比较快,需要周围的环境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心情,这就需要城市的相关部门加强城市的园林绿化工作。
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时候应该根据城市的土壤情况栽种不同的植物,做到因地制宜。
不能够只相信一些洋专家,中国的土壤和其他国家的土壤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根据中国土地的具体情况应用园林植物,这样才能够使栽种的园林植物生存的更加长久,使城市的绿化工作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园林植物;应用;进展;问题在城市中建设园林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绿化效果,还可以丰富城市的景观,使人们有更多出游的地方。
建设的园林的质量是否达标主要看园林中使用的植物,如果对园林植物能够进行合理的安排,就会达到良好的造景的效果,反之就会破坏园林景观。
在传统的园林建设中会出现很多不重视园林植物造景功能的现象,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园林植物资源的浪费。
因此,为了建造更加美观的城市园林,首先应该破除对园林植物景观不重视的错误思想。
在园林建设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城市的面貌采用不同的园林植物,这样才能使建设出来的园林更符合城市的文化。
一、要科学的进行园林植物造景在传统的园林建设中,很多专家都不太重视植物造景的效果,但是现在的大多说园林设计者都充分认识到了植物造景的重要性。
当前对植物造景、丰富生物的多样性等口号喊得很响亮。
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并不能很好的落实下来,对于实质的认识和具体的内容的了解往往是空洞的,没有标准的。
比如,在一些南方城市中喜欢营造北方植物景观而在一些北方城市中又喜欢营造南方景观的现象,这样或许可以给人们换一种视野,但是植物并不能活的长久,最后造成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植物养不活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会采用假的植物来充当,这样不仅不能够起到绿化城市环境的作用,还占用了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
浅析宿根花卉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园林绿化有了更高的要求,一年生的植物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并且对景观的营造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宿根花卉具有色彩丰富、适应性强、环境效益大等优点,符合经济、生态园林绿化特点,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宿根花卉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具有可观的绿化效益与经济效益。
现就宿根花卉的概念,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优势,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进行论述。
关键词:宿根花卉;应用研究;存在问题;未来展望宿根花卉又称多年生草本花卉。
植物学上将植株地下部分越冬,次年仍能萌孽开花并延续多年的开花植物,称作宿根花卉。
该类花卉种类丰富,花色和花型变化大,繁殖和管理简便,一年种植可多年观赏,是城镇绿化、美化中的重要植物材料[1]。
宿根花卉因其观赏期长、观赏性高、适用性强、种类丰富、群体功能强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而宿根花卉的研究和利用面临着一个良好的机遇和发展前景[2]。
1宿根花卉的研究历史1.1 国外早在中世纪后期,英国等欧洲国家在传统庭园布置中就经常利用宿根花卉进行造景,对宿根花卉的研究则始自上世纪50年代。
美国则在上世纪60 年代开始广泛应用宿根花卉布置庭院、街道和居住区,主要应用形式为花坛、花境,有效地绿化和美化了城市环境,并利用宿根花卉做为切花的主要材料。
日本在上世纪70 年代末期进行庭园设计时,开始将宿根花卉与乔灌木、一二年生草花合理配置成各类花坛、花境、花丛等,取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3]。
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均普遍重视各类宿根花卉的育种、种苗繁育工作,不断加强其种植设计研究。
因此,目前国际上宿根花卉种类和园艺品种日益丰富,观赏效果日臻完美,展现了宿根花卉园林应用的广阔前景[4]。
1.2国内我国对宿根花卉的栽培研究比较早,但作为园林应用加以研究则始于上世纪80 年代。
1981 年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宿根花卉引种、驯化和示范试验,所筛选出的20多个优良品种在北京市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林业科学研究最新的林业科学成果和研究进展近年来,林业科学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和显著的研究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林业科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树木生长、森林保护、森林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最新的林业科学成果和研究进展,并阐述其对林业行业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树木生长研究树木生长是林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树木的生长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气候、土壤、生态环境等。
科学家们通过对树木生长的细致观察和分析,发现了树木生长的内部机制和规律。
例如,他们发现了树木的年轮可以被用作测定树木年龄和研究气候变迁的重要指标;同时,他们利用遥感技术和生物化学分析手段,成功地揭示了树木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速度和适应策略。
二、森林保护研究森林保护是林业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合理的森林保护政策和科学的管理措施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科学家们通过对森林植被覆盖度、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为制定森林保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他们还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对森林病虫害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有效降低了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
三、森林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森林经营与可持续发展是林业科学的重要方向之一。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科学的森林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森林经营模式的实践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森林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例如,他们提倡森林种植与天然林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最后,林业科学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不仅对林业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树木生长机制、制定科学的森林保护政策以及推广可持续的森林经营模式,可以促进生态平衡、增强环境可持续性,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及存在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各城市间不断推广园林植物的应用范围,不仅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还有利于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减少社会成员疾病的产生。
本研究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特点和重要性的详细阐述,提出了一些扩大园林植物应用的有效措施,并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园林绿化植物的进展和养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林植物;应用;进展近些年来,采用科学方法提高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成为了新型城市化园林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个成功的园林植物绿化施工工作,不仅需要园林工人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以及植物种植过程中的细心认真,还需要做好后期的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工作,以此来达到预期的园林景观效果和绿化效果。
这不仅有利于完善园林植物应用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方式,还能提升园林植物的综合应用价值。
一、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及意义1.1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状况园林植物工程作为实现城市空气质量净化、环境改善的一项重要工程。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对象不仅具有生命特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还具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性特征。
提升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和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是完善园林施工、养护技术的一个最主要的目标。
[1]这不仅仅有利于保持园林植物的成活率,还有利于实现植物成活状态的长期保持,因而园林工人需要将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工作相结合。
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坚持适地种树、合理搭配和园林绿化的基本原则,构建科学的生态体系;科学安排好园林植物的绿化时间和树种选择,平整园林的绿化土地。
同时园林工人应当综合考虑园林绿化的物种、地域和树木成长规律等因素,提升园林植物绿化工程项目的综合价值,进而实现美化生活环境、净化空气、降温吸尘的环保目标。
1.2推广园林植物应用的意义在园林绿化人员进行园林植物的绿色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当根据生态环境的理念确定园林植物绿化施工的应用范围和设计方案,高效合理地利用好自然资源,这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环境舒适、环保等使用功能的需求,达到节能降耗、可特续发展的目的,为园林绿化工程提供充足的能量。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园林植物育种方法,通过对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体外培养,可以实现新品种的培育和改良。
本文系统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
通过大量实验和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园林植物育种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为园林植物育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必将有助于推动园林植物育种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加美丽的绿色环境。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园林植物, 育种, 应用进展, 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技术, 新品种培育, 机遇与挑战, 应用前景1. 引言1.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通过体外培养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从而实现生长、分化和再生的技术。
在园林植物育种中,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被广泛应用,为培育新品种、提高植物性状和解决繁殖难题提供了有效手段。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快速地繁殖大量的植物种苗,实现植物的快速繁殖和繁育,为园林植物品种的改良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深入研究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对园林植物重要性状的调控和改良。
多倍体育种研究也为园林植物育种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为园林植物育种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将进一步推动园林植物育种领域的发展。
2. 正文2.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植物分生组织的再生和再生组织的再生能力,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对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再生和增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组织材料的选择:选择适当的母体组织材料,如茎段、叶片、根系等,并确保材料的无菌性。
林业科学研究的进展与成果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林业科学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与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林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球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林木生长与改良林木生长是林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研究林木的生长机理和调控手段,科学家们成功地改良了一些关键的经济林木种类,提高了其生长速度和产量。
例如,经过长期研究,某某大学的科学家们成功培育出一种生长周期缩短、木材质量更好的新品种,并实现了大规模种植和商业化应用。
同时,林木改良不仅仅关注经济价值,也注重提高生态功能。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保持林木经济性能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抗逆能力和生态适应性,以适应日益恶化的环境条件。
这些研究成果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森林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是林业科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相应的保护和恢复策略也得到了不断优化。
例如,通过研究林木物种的空间分布和生态位特征,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优化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的方法,以促进林下植被的多样性恢复,并提高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此外,在保护区划方面,科学家们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精确定量的研究,为制定有效的保护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些研究成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林业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通过研究林地土壤养分循环、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更新机制以及林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可持续管理措施,既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保障了森林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在林产品加工方面,科学家们利用新技术来提高木材加工效率,减少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同时保障产品质量。
例如,某某大学的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高效的木材加工方法,使得木材利用率提高了30%,并显著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
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及存在问题摘要: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来说,合理的园林植物应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其是满足结构需求、空间需求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设计意图的保障。
在具体园林工程中,我们应该科学地分析园林植物应用,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科学地角度和眼光展开相关应用活动。
本文就对于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园林植物应用;进展;问题1引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资源、环境已经成为了当前热门的“关键词”。
面对当前与日俱增的环境压力,如何更好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落实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工作,这已经成为了当前城市发展中所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在园林绿化建设当中,合理地对园林植物进行应用,这直接决定了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同时也是确保其生态效应的关键和前提。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本着科学地发展眼光来分析其应用,发现问题,深入地思考并进行解决。
2园林植物应用分析以及进展情况对于园林来说,植物本身非常重要且关键的构成要素,其一直是园林工程规划和建设工作开展的一个重点。
在园林整体工程建设中,植物本身具备着重要造景作用,并且具有深刻的文虎内涵和历史沉淀,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特点和对于自然生态方面的追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现代对于居住空间需求的提升,园林植物的应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近年来,社会环境问题的频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如果人类依然不能停止对大自然的无尽索取,那么人类最终必将自食其果。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作为当前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园林建设工作的开展要从生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究。
对于园林工程来说,从规划设计到具体施工实施,植物本身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是必须重视的一部分内容。
在我国园林建设发展中,植物造景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
经过不断地探究和发展,园林景观中植物通过独特的搭配与应用,体现了不同的形态和活力,为园林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和艺术气息。
论园林植物滇润楠研究进展(一)【论文关键词】:滇润楠;生物学特性;组培;抗性生理【论文摘要】: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树种选择与优化配置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概述了园林植物滇润楠的生物学特性、培育方法及其抗性生理生态研究现状,并对滇润楠的研究及发展进行探讨。
引言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生态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建立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
因此合理的树种选择与优化配置在园林绿地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滇润楠(Machilusyunnanensisvar.)为樟科润楠属,常绿乔木,木材黄褐色,具光泽,材质优良,叶果可提取芳香油,皮和研粉可作蚊香的调合剂及饮水净化剂1-2]。
该树种具有树龄长、冠大荫浓、树形优美,萌芽力强、耐修剪等特性,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已列入昆明市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中采用的乡土树种之一,被选昆明市市民"最喜爱的十种园林绿化树种"之一,近年来苗木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
园林科学工作者已经对滇润楠的生物学特性、抗旱及抗污能力、指示环境污染现状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综合全面了解滇润楠的各项特性对科学合理配置及繁殖育种具有重要作用,对指导将来的科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滇润楠的生物学特性滇润楠乔木。
枝条圆柱形,无毛。
叶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革质,上面绿色或黄色,光亮,下面淡绿色或粉绿色,无毛,边缘软骨质而背卷,中脉在上面下部凹陷,不平坦,下面凸起,侧脉每边约7-9条,有时分叉,弧曲,近叶缘处消失且网结,两面凸起,横脉及小脉网状,两面明显构成蜂窝状小窝穴;叶柄腹面具槽,背面圆形。
圆锥花序,各级序轴及花梗无毛;苞片及小苞片早落,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层苞片较小,外面密被锈色软毛,内面近无毛,外面被锈色柔毛,内面无毛。
花淡绿、黄绿或黄至白色;花被外面无毛,内面被柔毛,筒倒锥形,花被片6,长圆形,先端急尖;能育雄蕊9,花丝无毛,基部被柔毛,第一、二轮雄蕊与外轮花被近等长,花丝无腺体,花药卵状长圆形,第三轮雄蕊稍长,花丝基部有2个具柄的圆状肾形腺体,腺体柄长达花丝长之一半,退化雄蕊,先端卵状正三角形,柄基部被柔毛;子房卵球状,无毛,花柱丝状,与子房近等长,柱头小,头状。
红色旅游景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红色旅游景区是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通过展示革命、抗战历史和红色文化教育,具有独特历史意义和红色文化特点的旅游景区。
园林植物是红色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游客体验和景区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对红色旅游景区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研究,可以提供相关管理和设计的参考,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的品质和吸引力。
在红色旅游景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主要集中在景观生态学和景观评价两个方向。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来看,研究者主要关注红色旅游景区园林植物景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适应性。
他们研究了景区园林植物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生长特性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调查和实地观察,研究者获得了红色旅游景区园林植物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适应性强等特点。
他们还提出了一系列园林植物管理和保护的建议,以促进景区园林植物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从景观评价角度来看,研究者主要关注红色旅游景区园林植物景观的美学价值和游客满意度。
他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测等方法,了解游客对景区园林植物景观的感受和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红色旅游景区园林植物景观的满意度较高,尤其对景观的美丽性、舒适性和参与性等方面评价较好。
研究者还分析了游客评价的影响因素,包括植物品种、布局设计、环境清洁等,为景区管理者提供了改进和提升景区园林植物景观的参考建议。
红色旅游景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研究仍然较为局限,对于红色旅游景区园林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和管理措施的探索还相对不足。
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单一的方法和指标,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研究应更加注重实践应用,与红色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和设计师紧密合作,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及存在问题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园林建设工程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
而植物运用正是园林建设工作的关键性环节,不仅是园林的核心构成部分,同时关乎到园林景观功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发展空间。
然而在园林植物应用环节仍然存在些许问题,有待改善。
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园林工程植物应用发展进程以及现存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供广大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应用;实践策略分析引言:新时期背景下,受到全球资源环境影响,提升城市绿化建设水平,现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结合目前形势而言,园林植物景观应用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善。
国内园林工作者应当结合现存问题展开分析,作出相应创新与优化,不仅需要通过植物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而且需要满足园林绿化工程生态特征,确保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可以实现融合发展,为城市化发展进程推进作出贡献与努力。
1园林植物应用特点分析植物是园林工程的核心构成部分,在园林绿化环节当中的价值不言而喻,需要注意的是园林植物作用并非单纯的视觉效果。
在新时期背景下,园林植物景观内涵丰富的美学内涵,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将历史元素、文化元素以及生态元素融入到植物造景环节,在为园林植物应用带来创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加大了园林植物的应用难度。
园林绿化建设是国家基于环境保护问题,而提出的优化措施,在现代园林建设环节,植物应用应当始终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营造更加丰富的景观元素,既要凸显古典园林工程特色,同时需要引进大量的西方植物,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为我国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提供助力。
2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分析但就园林工程本身而言,从工程设计到工程施工各个阶段,都需要植物参与。
在国内园林工程建设环节,无论园园林工程主题如何,都需要丰富多彩的植物烘托,以此呈现独具特色的园林艺术魅力。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逐渐掀起以植物景观建设为主题的热潮,国内各个城市纷纷对绿地系统以及植物规划工作提升重视程度。
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及存在问题摘要:在园林工程中园林植物的应用是景观营造中的重要部分,合理的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可以在提高景观效果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使园林工程的实际建设质量及建设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此需要充分的了解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来掌握其实际特点,并研究目前在园林植物应用中存有的问题来确认其实际发展需求,以此来更好的对园林植物应用进行改进及优化。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配置;应用进展引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园林工程的发展,因此在园林工程设计及建设过程中需要针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及整体规划来合理的选择园林植物,确保园林植物在应用中可以良好的适应当地环境。
而以目前园林工程的发展情况来看,园林植物在应用中仍然存有一定的不足及问题,因此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园林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如何科学的对植物进行配置,从而为园林工程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一、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分析由于园林工艺具备一定的领域性,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是不同的场地和现场施工环境在进行具体的施工,进而把园林打造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娱乐、活动场所。
在进行园林施工的过程中,不管是在设计方面,还是在施工方面,永远离不开植物的帮助。
在二十世纪末期,人们就将大量的植物应用到园林绿化工程中,在植物和建筑密切的配合下,达到美化城市环境和增加城市居民生活情趣的目的。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也开始越来越重视生活的环境,而园林植物的应用也逐渐引领了潮流,各个城市也开始将大量的植物应用到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
除此之外,为了推动园林工程的更好发展,我国还举办了园林城市的选举活动,这也使得我国的园林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好。
虽然我国园林工程在植物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一些发达国家进行对比,还有很多地方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因此,为了推动我国园林植物应用方面更好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进而达到美化城市环境的效果。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通过培养植物组织或细胞,在无土或无土的培养环境中使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技术。
该技术是植物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一部分,它在园林植物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优良植物材料,加快植物繁殖速度,提高植物繁殖率,促进植物育种的快速进展。
本文将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的某一部分(如茎、根、叶、花)从体内切割下来,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再放置在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无菌培养基上,培养出与原来植物完全一样的植株。
其原理在于植物的无性繁殖和细胞再生能力。
培养条件和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配比、含量对组织培养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培养条件为:光照、温度和湿度等。
培养基中主要成分有:无机盐、有机物、激素和增殖剂等。
培养基需消毒、无菌、将培养物放置在合适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促使植物组织再生和生长。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精心的操作和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栽培上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栽培中广泛应用于林木的无性繁育,在园林资材生产中,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和离体茎切片培养等技术,能够使优质植株得到繁殖并得到大量的优良材料。
在育种上,将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母本植株进行无性繁殖,使下一代植株继承了母本的优良性状。
因此植物无性繁殖技术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栽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在园林植物育种中,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加速杂交种、突变种的选育速度,从而提高植物的育种效率。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筛选出生长快速、植株矮化、开花时间提前等优异性状的植株。
在园林景观植物育种中,种子繁殖速度慢、繁殖种量有限、种子发芽率低、自交杂交容易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观赏植物改良的进程,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些困难。
林业科学研究进展介绍当前林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林业科学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将介绍当前林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1. 林木遗传改良林木遗传改良是提高林木生长速度、木材质量和抗逆性的关键方法之一。
最新研究表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和转基因技术,能够快速培育出生长更快、抗病虫害能力更强的林木品种。
此外,利用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不同树种基因组的组成和功能,为林木遗传改良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信息。
2. 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生态系统功能研究是林业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林业植被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侵蚀速率、改善水质、减少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
同时,林业植被还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缓解全球变暖问题。
通过对各类林地不同功能的研究,可以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森林防火技术随着林火频发和火灾规模的扩大,森林防火技术的研究也日益重要。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利用先进的无人机技术、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森林火灾的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
此外,通过开发新型防火材料和装备,提高林区的防火能力,有效降低林火造成的损失。
4. 林业资源管理和利用林业资源管理和利用是当前林业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林木的生长效率和木材的利用价值。
例如,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和测算林木生长模型,可以实现林木生长周期的缩短和木材生产的增加。
同时,利用木材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可以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木材产品,提高林业产业的竞争力。
5.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是当前林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通过采用人工造林、天然更新等方法,可以有效促进退化森林的恢复和重建。
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保护区网络和采用经济激励措施,可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保护效果。
总结:当前,林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涉及林木遗传改良、生态系统功能研究、森林防火技术、林业资源管理和利用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等方面。
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及存在问题作者:麦拉苏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1期1 园林植物的应用分析园林植物的功能多样化,主要可以从平衡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浓度、蒸腾吸热、净化空气、保持土壤的营养化、涵养水源、景观的美化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来分析。
其中,光合作用是园林植物平衡碳氧的途径,在园林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入,经过生物作用,释放出氧气,达到了调节空气中的碳氧浓度的目的,从而改善了一定范围内的空气质量。
园林植物可以有效防止高温暑热,这是因为大量的植物叶片会蒸腾出水分,很好地中和了空气中的辐射热量,且繁茂的园林植物能够通过大量的树枝叶片抵挡住紫外线的辐射,起到了增湿降温的作用,尤其是对热岛效应能够很好地缓解。
绿色植物可以吸收大气中存在的污染物,因为植物的叶片上有很多的气孔,通过氧化还原等生物功能吸收的大气污染物降解成无毒组织,或者通过根系将其排出体外,此外,也可以将吸收的大气污染物贮藏在需要的器官中,纳为己用,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但是,有关研究表明植物在吸收大气污染时,自身的器官组织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表现在植物的细胞膜通透性加强,影响了其功能的稳定性与完整性。
与此同时,植物在吸收大气污染物往往会在表面形成一种蜡质层,这是植物叶片上的某些物质与污染物相互作用而形成,因此,不同物理形态的蜡质层可以表明不同大气环境下叶片发生的生物作用。
园林植物的滞尘作用可以不同植物叶面的结构形状、粗糙厚度、密度以及叶面倾角等条件分析。
这些不同的叶片条件决定了园林植物降低地面流场风速的强弱,从而影响了空气中颗粒物沉淀的情况。
园林植物的滞尘作用在一定数量上可以减少空气中悬浮的细菌物质的同时,也通过植物本身分泌的杀菌物质,如松脂、丁香酚等杀死细菌。
但是如果环境条件过于阴湿,会大大加速细菌的繁衍生殖,不利于空气质量。
园林植物能够有效减弱噪音污染现象,缓解力度与园林植物的品种、布局等有重要的关联。
园林植物学研究进展摘要:园林植物学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植物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本文将从园林植物的分类和应用两方面进行研究,对园林植物学有个基础的了解。
关键词:园林植物学;园林植物;分类;应用;研究园林植物学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植物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园林植物学的研究只要是指园林植物的研究,对园林植物的研究包括众多方面,本文将从园林植物的分类和应用两方面进行研究,对园林植物学有个基础的了解。
从而使乔、灌、草等各类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的使用中,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创造出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是指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
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
室内花卉装饰用的植物也属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是园林树木及花卉的总称。
按照通常园林应用的分类方法,园林树木一般分为乔木、灌木、藤本3类。
花卉的广义要领是指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及盆景等。
总而言之,园林植物涵盖了所有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
1园林植物分类的研究园林植物就其本身而言是指有形态、色彩、生长规律的生命活体,而对景观设计者来说,又是一个象征符号,可根据符号元素的长短、粗细、色彩、质地等进行应用上的分类。
在实际应用中,综合了植物的生长类型的分类法则、应用法则,把园林植物作为景观材料分成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植物、草坪以及地被6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植物构成了不同的空间、结构形式,这种空间形式或是单体的,或是群体的[1]。
1.1乔木类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
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
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落叶乔木是指每年秋冬季节或干旱季节叶全部脱落的乔木。
一般指温带的落叶乔木,如山楂、梨、苹果、梧桐、银杏、毛白杨、白玉兰、紫玉兰、合欢、国槐、臭椿、绒毛白蜡、铃木、五角枫等,落叶是植物减少蒸腾、渡过寒冷或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这一习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落叶的原因,是由短日照引起的,其内部生长素减少,脱落酸增加,产生离层的结果。
常绿乔木是指是一种终年具有绿叶的乔木,这种乔木的叶寿命是两三年或更长,并且每年都有新叶长出,在新叶长出的时候也有部分旧叶的脱落,由于是陆续更新,所以终年都能保持常绿,如马尾松、雪松、圆柏(大多数的针叶树都是)、榕树、樟树、紫檀、杨梅、白兰花、肉桂、柚木、洋紫荆、荔、龙眼、芒果、冬青、鹅掌柴、女贞、木樨(桂花)很多生长于热带、亚热带的树种都是。
这种乔木由于其有四季长青常的特性,因此常被用来作为绿化的首选植物,由于它们常年保持绿色,其美化和观赏价值更高。
1.2灌木类灌木是没有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比较矮小,不会超过6米,从近地面的地方就开始丛生出横生的枝干。
都是多年生。
一般为阔叶植物,也有一些针叶植物是灌木,如刺柏。
如果越冬时地面部分枯死,但根部仍然存活,第二年继续萌生新枝,则称为“半灌木”。
如一些蒿类植物,也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但冬季枯死。
有的耐阴灌木可以生长在乔木下面,有的地区由于各种气候条件影响(如多风、干旱等),灌木是地面植被的主体,形成灌木林。
沿海的红树林也是一种灌木林。
灌木主要包括如月季、玫瑰、龙船花、映山红、牡丹、杜鹃、连翘、迎春、女贞、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皱叶荚蒾、红梅朗月季、木槿、花叶锦带、美人梅、紫叶矮樱等。
1.3草本花卉类花卉的茎,木质部不发达,支持力较弱,称草质茎。
具有草质茎的花卉,叫做草本花卉。
草本花卉中,按其生育期长短不同,又可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几种。
一年生草本花卉是指生活期在一的以内,发年播种,当年开发、结实,当年死亡。
如一串红、刺茄、鸡冠花、风仙花、半支莲(细叶马齿苋)等。
二年生草本花卉是指生活期跨越两个年份,一般是在秋季播种,到第二年春夏开花、结实直至死亡。
如金鱼草、金盏花、三色堇、石竹等。
多年生草本花卉是指生尖期在二年以上,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有永久性的地下部分(地下根、地下茎),常年不死。
但它们的地上部分(茎、叶)却存在着两种类型:有的地上部分能保持终年常绿,如文竹、四季海棠、虎皮掌等;有的地上部分,是每年春季从地下根际萌生新芽,长成植株,到冬季枯死。
如美人蕉、大丽花、鸢尾、玉簪、晚香玉等。
多年生草本花卉,由于它们的地下部分始终保持着生活能力,所以又概称为宿根类花卉。
球根花卉是指植株地下部分变态膨大,有的在地下形成球状物或块状物,大量贮藏养分的多年生草本花卉。
球根花卉偶尔也包含少数地上茎或叶发生变态膨大者。
球根花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供栽培观赏的有数百种,大多属单子叶植物。
花卉是园林绿化栽植类型中的精华,可以栽植花坛花境之内,又可组栽于园林绿地的一角,独成一景,既可地栽也可盆栽,有草本和木本之分,还有阴生和阳生、室内室外栽植之区别。
在绿化时选择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种植,可人为控制其开花期,使绿化单位四季有花。
1.4藤本植物类藤本植物是指一切具有长而细弱、不能直立、只能匍匐地面或依赖其它物支持向上攀升的植物的统称。
如葡萄、牵牛花。
具木质茎的称木质藤本植物,如紫藤、葡萄。
具草本茎的称草质藤本植物,如牵牛花、葫芦。
用卷须、小根、吸盘或其他特有的卷附器官攀登于他物上的、具有这种茎的植物称攀援藤本,如丝瓜(具卷须)、爬山虎(具吸盘)、凌霄花(具气生根)。
以茎本身缠绕于他物上的,称缠绕藤本,如葎草、牵牛花、紫藤等。
也有人把藤本植物统称攀援植物。
1.5草坪类草坪是用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密植,并经修剪的人工草地。
18世纪中,英国自然风景园中出现大面积草坪。
中国近代园林中也出现草坪。
它一般设置在屋前、广场、空地和建筑物周围,供观赏、游憩或作运动场地之用。
草坪按用途分为:游憩草坪、观赏草坪、运动场草坪、交通安全草坪和保土护坡草坪。
用于城市和园林中草坪的草本植物主要有结缕草、野牛草、狗牙根草、地毯草、纯叶草、假俭草、黑麦草、早熟禾、剪股颖等。
1.6地被植物地被植物是指那些株丛密集、低矮,经简单管理即可用于代替草坪覆盖在地表、防止水土流失,能吸附尘土、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消除污染并具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的的植物。
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地被植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的绿化美化,尤其是在园林配置中,其艳丽的花果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同时,在园林配置中,要善于观察和选择,充分利用这些特性,并结合实际需要进行有机组合,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地被植物的种类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一般多按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结合应用价值进行分类,将其分为:灌木类地被植物,如杜鹃花、栀子花、枸杞等;草本地被植物,如三叶草、马蹄金、麦冬等;矮生竹类地被植物,如凤尾竹、鹅毛竹等;藤本及攀援地被植物,如常春藤、爬山虎、金银花等;蕨类地被植物,如凤尾蕨、水龙骨等;其他一些适应特殊环境的地被植物,如适宜在水边湿地种植的慈姑、菖蒲等,以及耐盐碱能力很强的蔓荆、珊瑚菜和牛蒡等。
我国具有丰富的地被植物种质资源,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地被植物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尤其是保护和净化环境的功能以及经济用途等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通过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将会逐步从现有地被植物和地被植物资源中选育出更多更好、能够应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需要,具有良好环境效益和一定经济价值、科学价值的新地被植物。
2园林植物应用研究2.1观赏草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观赏草为单子叶多年生草本。
广义的观赏草包括真观赏草和类观赏草两大类,真观赏草特指禾本科中有观赏价值的种类,其中竹亚科的一些低矮、小型的竹子也列入观赏草范围,禾本科是观赏草主要的来源。
类观赏草则包括莎草科、灯心草科、帚灯草科、香蒲科、木贼科、花蔺科和天南星科菖蒲属有观赏价值的植物[2]。
观赏草很长时间不为人们认识,由于乡野园林风格再度流行,设计师以新的目光重新审视它们,发现了一个很值得开发的植物类群。
2.1.1 研究现状近年来,一些具有特殊观赏意义的杂草引起了育种学家们的注意,经过精心驯化选育,一批被冠以观赏草的植物,如花叶燕麦草、细叶芒、斑叶芒、金叶苔草、风车草、狗尾草、假高粱、日本血草、矮蒲苇和针茅等,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广泛的适应性,成为各国景观设计师的最爱和诸多庭园造景的宠儿。
观赏草从粗犷野趣到优雅整齐,从叶色丰富到花序多样,从形体高大到低矮小巧,从陆生到水生,组成一个个有形、有色、有声、有味、动静相融、多姿多彩的景观[2]。
观赏草在园林中可与草本花卉配置在一起,一般让其保持自然生长不加修剪,这是它与草坪草的最大区别。
在欧美国家,观赏草从上个世纪80 年代开始兴起,20 多年来其受欢迎程度从未减弱,在许多欧美的花园里,形态各异的观赏草把美丽的花卉衬托得更加漂亮。
观赏草有令人惊奇的周年变化景观,颜色从羊茅的绿色、银色、灰色到苔草各品种的黄色、金色,还有其他各种观赏草品种的蓝色、红色、桔色、棕色、茶色、杂色、斑纹的、斑块的等都为园林造景和家庭园艺中广泛应用提供了很多选择。
特别是在萧条的秋冬,它们给花园带来了无限的生机[3]。
2.2地被植物的园林应用研究城市绿化建设方面,彭行梅等[4]详细介绍了武汉钢铁公司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对地被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栽培与养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经验及效果,并提出了地被植物在武钢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方向。
赵雪宇等[5]研究了适合北方地区栽植的优良地被植物,其他一些作者如张艳敏[6]以连钱草为例阐述了北方园林中地被植物、早春植物的选择应用。
徐敏等[7]就地被植物马蹄金在昆明的栽培应用展开了研究。
其它地区如丽水白云山、济南市、湘潭地区、长沙、厦门以及江西省[8-13]等也有类似的个案研究。
园林景观设计方面,黄丹叫对城市园林地被植物配置要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地被植物花期与绿叶期的组合要恰当,地被植物与上层林木色彩要搭配协调,地被植物的高度要搭配适当,草坪地被要与山石等其它材料协调配置。
汪天等[14]论述了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选择问题,王志红[15]、朱云华[16]则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地被植物在园林及设计中的应用问题。
草坪与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中造景[17]与绿化[18]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片面铺设草坪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需不断完善草坪及地被植物的应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