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6.98 KB
- 文档页数:1
土壤农化分析常用指标测定方法土壤有机质测定、原理170〜180°C条件下,用一定浓度的K2Cr2O7-H2SO4溶液(过量)氧化土壤有机质,剩余的K2Cr2O7用FeSO4滴定,由消耗的K2Cr2O7量计算出有机碳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含量。
其反应式如下:K2Cr2O7与有机碳反应K2Cr2O7+8H2SO4+3C f2Cr2(SO4)3+3CO2+8H2O过量的K2Cr2O7与FeSO4的滴定反应K2Cr2O7+4FeSO4+7H2SO4^K2SO4+Cr2(SO4)3+3Fe2(SO4)3+7H2O二、试剂1、0.4mol/L(+K2Cr2O7-浓H2SO4)标准溶液:称取经130C烘干的K2Cr2O7(AR)39.2245g溶于水中,加热溶解后加入1000mL浓H2SO4定容至2000mL。
2、0.2mol/LFeSO4溶液:称取FeSO4(AR)56g溶于水中,加浓硫酸5mL,稀释至1L。
3、石英砂:粉末状。
三、实验步骤称取<0.25mm风干土0.5XXX〜1.0XXX g于干燥试管中。
加入少量水润湿样品,准确沿避缓慢加入10.0mLK2Cr2O7-H2SO4混合液,摇分散土样,加入小漏斗,放入铁丝笼中。
将铁丝笼放入已开启185〜190C油浴锅中(使温度在170〜180C)沸腾准确5分钟;取出稍冷,擦净试管外壁油污(同时做空白实验);冷却后把溶液全部转移到200~250mL三角瓶中(最后体积控制在60~70mL),加入指示剂3滴,用已知浓度的FeSO4滴定。
四、结果计算,3.0,10-3,1.1,1.724式中:V0——滴定空白所用的FeSO4溶液的体积(mL);V——滴定样品所用的FeSO4溶液的体积(mL);c——0.2mol/LFeSO4溶液准确浓度;3.01/4碳原子的摩尔质量(g/mol);10-3——将mL换算为L;1.1——氧化校正系数;1.724——土壤有机碳换算成土壤有机质的平均换算系数。
土壤测定理化性质方法土壤是地壳表层的一种自然资源,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而土壤的理化性质则是衡量土壤质量和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介绍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
一、土壤理化性质的分类土壤的理化性质一般分为两大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土壤颗粒组成和粒度分布、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土壤水分特性等指标。
化学性质包括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如氮、磷、钾等。
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一)土壤颗粒组成和粒度分布的测定1.偏石法:通过目视观察、手感摸测等方法对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初步判断;2.比重瓶法:通过测定土壤颗粒的全重、沉重和浮重,计算得到土壤颗粒的比重;3.筛分法:利用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再根据不同粒径颗粒的重量百分比计算得到土壤粒度分布。
(二)土壤密度的测定1.堆积法:通过将一定重量的湿土倒入密度筒中,再测定湿土所占据的体积,从而计算得到土壤的容重;2.干贮法:将取样的土壤进行干燥处理后再进行质量和体积的测定,从而计算得到土壤的干密度和湿密度。
(三)土壤孔隙度的测定1.全渗滤法:将土壤湿浸到一定高度,计算湿浸后土壤所占据的总体积和固体体积,从而计算得到土壤的孔隙度和容重;2.壤管大气压法:通过壤管将土壤水分压排出来,以测定壤管底部的水压大小,从而计算得到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渗透性。
(四)土壤水分特性的测定1.原位含水量法:将试样埋入土壤中,埋置一定时间后拔出,测定土壤含水量;2.烘干法:将取样土壤进行干燥处理后测定质量,通过计算干质量与湿质量之间的差值来确定土壤含水量。
(五)土壤pH值的测定1.精密pH计法:使用精密pH计测定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2.指示剂试剂法:使用指示剂溶液与土壤浸出液混合,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土壤pH值。
(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1.加热失量法:将土壤样品进行高温加热,通过测量失去的质量来计算土壤有机质含量;2.氧化亚铁法:将土壤样品与氧化亚铁混合,通过水解反应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森林土壤理化性质检测方法一、引言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准确地检测和评估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于了解森林土壤质量、制定合理的土壤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森林土壤常见的理化性质检测方法。
二、土壤质地的测定方法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砂粒、粉粒和黏粒的相对含量比例。
常见的土壤质地检测方法包括“悬浮液法”、“手感法”和“分析法”等。
1. 悬浮液法悬浮液法是一种通过测定土壤中颗粒的相对含量比例来推断土壤质地的方法。
首先,从土壤样品中取一定质量的土壤,将其加入到瓶中并加入足够的水进行搅拌。
然后将悬浮液静置一段时间后,根据下沉速度和颗粒的尺寸来判断土壤的质地。
2. 手感法手感法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土壤质地检测方法。
通过捏取一小块湿土,并观察其压成饼状的程度和颗粒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土壤质地的比例。
3. 分析法分析法则是通过实验室中的精确分析仪器来测定土壤质地。
常用的仪器包括激光粒度仪、电子显微镜等,可以通过测定土壤中颗粒的直径大小来准确判断土壤质地。
三、土壤酸碱度的测定方法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有直接影响。
常见的土壤酸碱度测定方法包括pH测定法、指示剂法和电导法。
1. pH测定法pH测定法是一种最常用的土壤酸碱度测定方法。
通过测定土壤中氢离子(H+)的浓度来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可以使用玻璃电极或者导电性pH仪器进行测定。
2. 指示剂法指示剂法是一种简单的土壤酸碱度测定方法。
通过添加某种指示剂,观察土壤溶液的颜色变化,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土壤的酸碱度。
3. 电导法电导法是一种基于土壤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测定方法,也可用于评估土壤的酸碱度。
通过测定土壤溶液的电导率,可以间接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四、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土壤养分含量是评估森林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土壤养分含量测定方法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全氮测定、有效磷测定和速效钾测定等。
1.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通过色度测定法、湿燃法或热解法进行测定。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土壤的理化性质测定是土壤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中土壤肥力评价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会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等多个方面。
接下来,本文将分别介绍常用的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一、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方法1.土壤颗粒分析:通过测定土壤中不同颗粒级别的含量,得出土壤的颗粒组成。
常用的方法包括梯级法、沉降法和离心法等。
2.土壤容重的测定:容重是指土壤单位体积的质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圆环法和铁筒法等。
3.土壤孔隙度和孔隙度的测定:孔隙度是指土壤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常用的测定方法有代表法、柱塞法和压实仪法等。
4.土壤质地的测定: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粒子所占的百分比,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手感法和湿润法等。
5.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含水量与干土质量之比,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干燥法和重量法等。
二、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方法1.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酸碱度仪法和酸碱滴定法等。
2.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显著贡献,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干燥煮熔法和碳氮分析仪法等。
3.土壤碱解态氮的测定:碱解态氮是植物主要吸收的氮源之一,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硫酸盐抽提法和碱解氮分析仪法等。
4.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速效养分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养分,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水溶性法和盐酸溶解法等。
5.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对作物生长和土壤健康有重要作用,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三、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测定方法1.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物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平皿计数法和蛋白荧光法等。
2.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土壤酶活性是评价土壤健康和肥力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测定方法有酶测定法和比色法等。
3.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土壤呼吸是土壤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碱浸法和气体分析法等。
实验3叶绿体⾊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测定实验三叶绿体⾊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测定【实验原理】叶绿体⾊素⼜称光合⾊素,在⾼等植物中可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素两⼤类,前者包括叶绿素a(蓝绿⾊)和叶绿素b(黄绿⾊),后们类囊体膜上的蛋者包括胡萝⼘素(橙⾊)和叶黄素(黄⾊),它与⽩质结合形成⾊素蛋⽩复合体,不溶于⽔,易溶于酯,因此可⽤丙酮、⼄醇、⽯油醚等有机溶剂进⾏提取。
叶绿体⾊素的分离有多种⽅法,本实验仅介绍纸层析法。
层析的基本原理:在分离过程中,由⼀种流动相(即⼀种液体或⽓体)带动着试样经过固定相(⼀种⽀持物,如纸)向外扩散,由于试样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和固定相对试样中不同成分的吸附程度有别,当⽤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经过⼀定时间层析后,可使试样中的各种组分得到分离,在做纸层析时,由于纸对光合⾊素中各种⾊素分⼦的吸附程度不同,以及这些⾊素分⼦在溶剂四氯化碳(推进剂)中溶解度也有差异,以致溶剂带动⾊素分⼦向四周移动时,各种⾊素分⼦沿纸扩散的速度也就不同,使混合⾊素分离,出现不同颜⾊的环。
将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置于光下,在透射光呈绿⾊,在反射光下呈这现象称为荧光现象。
在反射光下叶绿素溶液之所以呈樱桃红⾊,种发态,激发态的叶樱桃红⾊,是因为叶绿⾊分⼦吸收光能后处于激状绿素分⼦很不稳定,当它回到基态时,将所获得的能量以辐射能的形式发射出红光量⼦。
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受强光、⾼温等的破坏,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质分离以后,破坏更快,⽽类胡萝⼘素则较稳定。
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H+所取代⽽成褐⾊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后,其中的氢(H+)⼜被铜(Cu2+)取代,形成了铜代叶绿素,便由褐⾊转变成蓝绿⾊,铜代叶绿素很稳定,且⽐原来的绿⾊还要稳定些,在光下也不易被破坏。
设备试剂】【材料、与1. 材料新鲜的菠菜或⼩⽩菜等其他绿⾊植物叶⽚。
2. 设备电⼦天平、研钵、烧杯、量筒、培养⽫、刻度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剪⼑、圆形滤纸、⼩漏⽃等。
1、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土壤有机质既是植物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的源泉,又是土壤中异养型微生物的能源物质,同时也是形成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
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明土壤的肥沃程度。
因为土壤有机质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状。
测定原理在加热的条件下,用过量的重铬酸钾—硫酸(K2Cr2O7-H2SO4)溶液,来氧化土壤有机质中的碳,Cr2O-27等被还原成Cr+3,剩余的重铬酸钾(K2Cr2O7)用硫酸亚铁(FeSO4)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出有机碳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量。
其反应式为:重铬酸钾—硫酸溶液与有机质作用:2K2Cr2O7+3C+8H2SO4=2K2SO4+2Cr2(SO4)3+3CO2↑+8H2O硫酸亚铁滴定剩余重铬酸钾的反应:K2Cr2O7+6FeSO4+7H2SO4=K2SO4+Cr2(SO4)3+3Fe2(SO4)3+7H2O测定步骤:1.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通过60目筛子(<0.25mm)的土壤样品0.1—0.5g(精确到0.0001g)(0.3000),用长条腊光纸把称取的样品全部倒入干的硬质试管中,用移液管缓缓准确加入0.136mol/L重铬酸钾—硫酸(K2Cr2O7-H2SO4)溶液10ml,(在加入约3ml时,摇动试管,以使土壤分散),然后在试管口加一小漏斗。
2.预先将液体石蜡油或植物油浴锅加热至185—190℃,将试管放入铁丝笼中,然后将铁丝笼放入油浴锅中加热,放入后温度应控制在170—180℃,待试管中液体沸腾发生气泡时开始计时,煮沸5分钟,取出试管,稍冷,擦净试管外部油液。
3.冷却后,将试管内容物小心仔细地全部洗入250ml的三角瓶中,使瓶内总体积在60—70ml,保持其中硫酸浓度为1—1.5mol/l,此时溶液的颜色应为橙黄色或淡黄色。
然后加邻啡罗啉指示剂3—4滴,用0.2mol/l的标准硫酸亚铁(FeSO4)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经过绿色、淡绿色突变为棕红色即为终点。
理化检验的方法理化检验是指通过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能够对其进行鉴定和检测。
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需要掌握一些经验性的理化检验方法,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方法介绍。
一、外观检验法外观检验法是指通过肉眼观察物质的形态、颜色以及其它的外观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比如恶臭、明显变色、异物等常被认为是物质有问题的标志。
但由于不同种类的物质存在巨大差异,因此需要对比样品,或者通过仪器分析进行确定。
二、溶解度测定法溶解度测定法是指将物质放入指定的溶剂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测定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纯度和晶体形态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溶解度来预测物质的纯度和晶体结构状态。
三、重量测定法重量测定法是指通过称量物质的重量变化,来判定其纯度、含量和反应等因素。
如以准确的电子天平称量过多精细试验,再根据公式计算,可以得出物质的精确含量。
四、比色法及滴定法比色法和滴定法都是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比色法是利用比色片及不同物质的颜色变化成分,以达到定量分析的目的;滴定法根据不同物质含量的不同,通过滴加酸或碱来化学分析物质的化学含量。
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繁琐,但却十分准确。
五、光谱法光谱法是指用物质对特定段波长的电磁波进行吸收或发射现象,所反映出的特征吸收或发射光谱来定性或定量分析物质的理化性质。
分别有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等,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在进行理化检验时,还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 检验前必须了解该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成分。
2. 检验前必须做好相关仪器的检验和标定工作。
3. 检验时必须注意采样前后的卫生和准确性,严格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采样。
4. 检验时必须保证实验室洁净、温度稳定,避免干扰检验结果。
5. 检验结果要有合法有效的报告,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测定误差的可控性。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和原则,我们可以进行高效准确地理化检验。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1 土壤pH的测定方法(电位法)称取10g通过1mm筛孔风干土样置25mL烧杯中,加蒸馏水10mL混匀,静置30min,用校正过的pH计测定悬液的pH值。
测定时将玻璃电极球部(或底部)浸入悬液泥层中,并将甘汞电极侧孔上的塞子拔去,甘汞电极浸在悬液上部清液中,读pH值。
2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方法将盛有新鲜土样的大型铝盒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准确至0.0001g。
揭开盒盖,放在瓶底下,置于已预热至105±2℃的烘箱中烘烤12h。
取出,盖好,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约需30min),立即称重。
新鲜土样水分的测定做三份平行测定。
结果的计算:①计算公式:水分(分析基),%=(m1-m2)/(m1-m0)×100 (E1)水分(干基),%=(m1-m2)/(m2-m0)×100 (E2)式中:m o-烘干空铝盒质量(g);m1-烘干前铝盒及土样质量(g);m2-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g)。
②平行测定的结果用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 土壤容重的测定方法(环刀法)将环刀托放在已知重量的环刀上,环刀内壁稍擦上凡士林,将环刀刃口向下垂直压入土中,直至环刀筒中充满土样为止。
用修土刀切开环周围的土样,取出已充满土的环刀,细心削平和擦净环刀两端及外面多余的土。
同时在同层取样处,用铝盒采样,测定土壤含水量。
把装有土样的环刀两端立即加盖,以免水分蒸发。
随即称重(精确到),并记录。
结果计算:ρb=m/[V(1+θm)] (E3)式中:ρb ------土壤容重;m----环刀内湿样质量;V----环刀容积;θm样品含水量(质量含水量)。
4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方法( mol·L-1NaHCO3法)(1)方法原理石灰性土壤中的磷主要以Ca-P(磷酸钙盐)的形态存在,中性土壤中Ca-P、A1-P(磷酸铝盐)、Fe-P(磷酸铁盐)都占有一定比例。
常用的理化鉴别方法有常用的理化鉴别方法是科学研究和实验中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分析和确定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理化鉴别方法,并探讨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外观鉴别法外观鉴别法是最简单直观的鉴别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物质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质地等,可以初步了解其性质。
例如,通过外观可以判断物质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颜色可以反映其化学成分或杂质的存在等。
然而,外观鉴别法存在主观性和限制性,需要结合其他鉴别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二、熔点和沸点测定法熔点和沸点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可以用于鉴别物质纯度和确定物质的组成。
熔点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沸点则相反,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通过测定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可以与已知数据进行对比,以鉴别和确定物质。
三、密度测定法密度是物质的另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可以通过测量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来确定。
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通过测定物质的密度可以判断其组成和纯度。
密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如浮沉法、比重瓶法等。
四、溶解度测定法溶解度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溶解于溶剂中的能力。
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从中了解物质的溶解特性和纯度。
溶解度测定可以采用视察法、浓度法、振荡法等多种方法。
五、红外光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是通过测定物质在红外光波段的吸收、透射和散射来鉴别物质的成分。
不同化学物质吸收红外光波的特点是不同的,通过对比实验样品和已知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可以确定物质的组分和结构。
六、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测定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成分来鉴别物质的方法。
通过将物质分子离子化并在质谱仪中进行质谱分析,可以得到物质分子的质荷比,从而确定其组成和结构。
七、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是通过测定物质原子核的共振信号来鉴别物质的方法。
不同原子核具有不同的共振特性,通过比较实验样品和参照物质的核磁共振谱图,可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常用方法
常用的理化鉴别方法包括:
1. 目测观察:通过观察样品的颜色、形状、透明度等外观特征进行判断。
2. 熔点测定:测定样品在升温过程中熔化的温度,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物质。
3. 沉淀反应:利用溶液中产生的沉淀物来鉴别物质的组成或者性质。
4. 酸碱中和反应:利用酸碱反应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质或者鉴别其他物质。
5. 氧化还原反应: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鉴别,常常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进行判断。
6. 光谱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NMR)光谱等,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或者频率处的吸收或发射特性来鉴别物质。
7. 质谱分析:通过对样品进行分子质谱分析,测定不同物质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从而鉴别物质。
8. 热分析:包括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通过测定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热量变化等来鉴别物质。
9. 气体分析:通过测定气体中特定成分或者性质的方法,来鉴别样品。
10. 比重测定:通过测定物质的比重来鉴别物质,常用于鉴别金属或合金。
以上方法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样品类型的不同,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理化鉴别。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的方法1.pH值测定pH值是衡量土壤酸碱性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玻璃电极法、酸碱滴定法和庚醇-水混合物电极法。
玻璃电极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将土壤样品与水混合后,用pH计进行测量。
在测定pH值时,一般使用的水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2.有机质含量测定3.铵态氮测定铵态氮是土壤中的重要氮源,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Kjeldahl消解法和桥式电极法。
Kjeldahl消解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将土壤样品与硫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加热使其消化,然后用钼酸铵和硫酸还原,最后用盐酸调节pH值,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氮的含量。
4.磷态含量测定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植物产量具有关键作用。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Olsen法、Bray法和纳氏法。
Olsen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将土壤样品用酸溶液浸提,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磷的含量。
5.钾态含量测定钾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重要元素,对于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和增加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
火焰光度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将土壤样品消解后,用火焰光度计测定钾的含量。
6.土壤容重测定容重是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干湿状况下的外围法、质量与体积法和橡皮器法。
干湿状况下的外围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测定土柱、土块和切圆柱的湿重和干重,从而计算土壤容重。
上述介绍的是常用的几种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这些方法在土壤肥力评价、土壤改良和农田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测定方法也不断涌现,如光谱法、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使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
实验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会观察描述土壤的形态特征,掌握土壤容重以及土壤含水量测定的方法.二、实验器材pH试纸、水果刀、土样、环刀、铝盒、电子天平、酒精、烘箱、试管夹、时域土壤水分仪等.三、实验步骤1、土壤形态特征的描述〔1〕土壤颜色鉴别土壤颜色可用门塞尔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色,也可用肉眼进行简单判断.〔2〕土壤湿度根据手感,土壤湿度可分为五级:干、潮、湿、重湿、极湿.〔3〕土壤质地在野外鉴定土壤质地通常采用简单的指感法,感觉手感,可分为六级:砂土、沙壤、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4〕土壤结构土壤结构大多按几何形状来划分,可分为五类:团粒结构、片状结构、块状结构、棱柱状结构、核状结构.〔5〕土壤松紧度,又名坚实度土壤坚实度可用刀试法进行简单判断.可分为五类:极坚实、坚实、紧实、较紧实、疏松〔6〕pH值可用广泛pH试纸,或pH混合指示剂,取黄豆大土粒碾散.放在白瓷板上,滴入蒸馏水5~8滴,数分钟后用pH试纸测定土壤pH值.2、土壤容重的测定〔1〕先将环刀称重.〔2〕在需要测定容重的地块上,环刀的刃口向下,将环刀垂直压入土中.环刀入土时要平稳,用力一致,不能过猛,以免受震动而破坏土壤的自然状态.环刀的方向要垂直不能倾斜,避免环刀与其中的土壤产生间隙,使容重的结果偏低.〔3〕将整个环刀从土中取出,除去环刀外粘附的土壤,用小刀仔细地削去环刀两端多余的土壤,使环刀内的土壤体积与环刀容积相等,然后带回室内称重. 〔4〕结果计算土壤容重的计算:rs ——土壤容重〔克/立方厘米〕,g ——环刀内湿土重〔克〕V ——环刀容积〔立方厘米〕,W ——土壤含水率〔g/kg 〕3、土壤含水量的测定〔1〕酒精燃烧法①取铝盒称重为W l <克>.②取湿土约10克<尽量避免混入根系和石砾等杂物>与铝盒一起称重为W 2<克>.③加酒精于铝盒中,至土面全部浸没即可,稍加振摇,使土样与酒精混合,点燃酒精,待燃烧将尽,用小玻棒来回拨动土样,助其燃烧<但过早拨动土样会造成土样毛孔闭塞,降低水分蒸发速度>,熄火后再加酒精3毫升燃烧,如此进行2—3次,直至土样烧干为止.④冷却后称重为W 3<克>.结果计算:W 2-W 3土壤水分含量〔%〕=————— ×100W 3-W 1〔2〕烘干法①取干燥铝盒称重为W 1<克>.②加土样约5克于铝盒中称重为W 2<克>.③将铝盒放入烘箱,在105℃一110℃下烘烤6小时,一般可达恒重,冷却20分钟可称重.结果计算同前〔3〕TDR 法)1(w V grs +=①将时域土壤水分仪搬至被测地点;②将探头插入被测土层中;③直接在仪器上读取数据.四、实验记录格式和思考题土壤容重测定记录表壤含水量测定记录表1、请描述土壤的形态特征.2、请对各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理化性质就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物理是指土壤的物理状况,如含砂量,松、软程度,红色或黑色等等。
化学是指所含化学成分,如各种元素的含量,酸碱性(PH值)等等。
知道土壤的理化性质,就能知道适宜栽种什么作物。
扩展资料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1、土壤pH的测定方法(电位法)称取10g通过1mm筛孔风干土样置25mL烧杯中,加蒸馏水10mL混匀,静置30min,用校正过的pH计测定悬液的pH值。
测定时将玻璃电极球部(或底部)浸入悬液泥层中,并将甘汞电极侧孔上的塞子拔去,甘汞电极浸在悬液上部清液中,读pH值。
2、土壤含水率的.测定方法将盛有新鲜土样的大型铝盒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准确至0.0001g。
揭开盒盖,放在瓶底下,置于已预热至105±2℃的烘箱中烘烤12h。
取出,盖好,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约需30min),立即称重。
新鲜土样水分的测定做三份平行测定。
结果的计算:①计算公式:水分(分析基),%=(m1-m2)/(m1-m0)×100 (E1)水分(干基),%=(m1-m2)/(m2-m0)×100 (E2)式中:mo-烘干空铝盒质量(g);m1-烘干前铝盒及土样质量(g);m2-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g)。
②平行测定的结果用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土壤容重的测定方法(环刀法)将环刀托放在已知重量的环刀上,环刀内壁稍擦上凡士林,将环刀刃口向下垂直压入土中,直至环刀筒中充满土样为止。
用修土刀切开环周围的土样,取出已充满土的环刀,细心削平和擦净环刀两端及外面多余的土。
同时在同层取样处,用铝盒采样,测定土壤含水量。
把装有土样的环刀两端立即加盖,以免水分蒸发。
随即称重(精确到0.01g),并记录。
1、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土壤有机质既是植物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的源泉,又是土壤中异养型微生物的能源物质,同时也是形成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
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明土壤的肥沃程度。
因为土壤有机质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状。
测定原理在加热的条件下,用过量的重铬酸钾—硫酸(K2Cr2O7-H2SO4)溶液,来氧化土壤有机质中的碳,Cr2O-27等被还原成Cr+3,剩余的重铬酸钾(K2Cr2O7)用硫酸亚铁(FeSO4)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出有机碳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量。
其反应式为:重铬酸钾—硫酸溶液与有机质作用:2K2Cr2O7+3C+8H2SO4=2K2SO4+2Cr2(SO4)3+3CO2↑+8H2O硫酸亚铁滴定剩余重铬酸钾的反应:K2Cr2O7+6FeSO4+7H2SO4=K2SO4+Cr2(SO4)3+3Fe2(SO4)3+7H2O测定步骤:1.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通过60目筛子(<0.25mm)的土壤样品0.1—0.5g(精确到0.0001g)(0.3000),用长条腊光纸把称取的样品全部倒入干的硬质试管中,用移液管缓缓准确加入0.136mol/L重铬酸钾—硫酸(K2Cr2O7-H2SO4)溶液10ml,(在加入约3ml时,摇动试管,以使土壤分散),然后在试管口加一小漏斗。
2.预先将液体石蜡油或植物油浴锅加热至185—190℃,将试管放入铁丝笼中,然后将铁丝笼放入油浴锅中加热,放入后温度应控制在170—180℃,待试管中液体沸腾发生气泡时开始计时,煮沸5分钟,取出试管,稍冷,擦净试管外部油液。
3.冷却后,将试管内容物小心仔细地全部洗入250ml的三角瓶中,使瓶内总体积在60—70ml,保持其中硫酸浓度为1—1.5mol/l,此时溶液的颜色应为橙黄色或淡黄色。
然后加邻啡罗啉指示剂3—4滴,用0.2mol/l的标准硫酸亚铁(FeSO4)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经过绿色、淡绿色突变为棕红色即为终点。
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物理性质测量方法:
取一个已知体积V 的容器,称重W 1,加满待测基质,称重W 2。
然后将基质连同容器一起放在水中,淹没容器顶部,浸泡一夜,取出称重W 3(水要没过容器顶部)。
再将容器口用已知重量W 4的湿润纱布包住,把容器倒置,使水分流出,直至没有水渗出,再称重W 5(刘士哲,2001)。
结果计算公式如下:
容重(g▪cm -3)=
V
W W 12-; 总孔隙度(%)=V
W W 23-×100% 通气孔隙度(%)=V
W W W 543-+×100% 持水孔隙度(%)=V W W W 425--×100% 气水比=1:持水孔隙度/通气孔隙度
化学性质测量方法:
称取风干基质样品10.00g 于250ml 锥形瓶中,用少量无CO2 蒸馏水湿润样品后,加入50ml 无CO2蒸馏水, 振荡40min,立即过滤到5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无CO2 蒸馏水洗涤样品,溶液过滤到容量瓶中直至定容。
混匀,测定浸提液温度(t),在EC 仪上测定电导度,在pH 计上测定pH 值。
(谢嘉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