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网络模拟软件的使用(下)
- 格式:pdf
- 大小:940.89 KB
- 文档页数:17
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由若干计算机互连而成的系统,通过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实验是网络技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包括局域网配置、网络协议仿真和网络性能测试。
实验一:局域网配置实验目的通过配置局域网,掌握局域网的基本概念、配置方法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至少两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例如交换机)。
2. 划分局域网的IP地质段。
3. 配置计算机的IP地质、子网掩码和网关。
4. 连接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5. 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配置局域网,划分IP地质段,配置计算机的网络参数和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实验二:网络协议仿真实验目的通过使用网络仿真工具,理解和模拟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通信过程。
实验步骤1. 安装网络仿真工具(例如Cisco Packet Tracer)。
2. 创建一个简单的拓扑结构。
3. 配置设备的IP地质和路由。
4. 配置设备之间的网络协议(例如OSPF、RIP)。
5. 运行仿真,并观察设备之间的通信和路由表的变化。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仿真工具模拟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和路由表的变化。
实验三:网络性能测试实验目的通过网络性能测试,评估网络的带宽、延迟和丢包情况。
实验步骤1. 使用合适的网络性能测试工具(例如iperf、ping)。
2. 配置测试环境,包括测试主机和目标主机。
3. 启动性能测试工具,进行带宽、延迟和丢包率测试。
4. 分析测试结果,评估网络的性能。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使用合适的网络性能测试工具评估网络的带宽、延迟和丢包情况,为网络的优化提供参考。
结论计算机网络实验是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可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网络仿真与模拟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仿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网络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3. 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仿真软件进行网络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网络仿真与模拟实验概述1.1 网络仿真的定义1.2 网络仿真的作用1.3 网络仿真软件分类及特点2. NS-2网络仿真软件2.1 NS-2简介2.2 NS-2的安装与配置2.3 NS-2基本操作3. 网络仿真实验设计3.1 实验需求分析3.2 实验方案设计3.3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4. 网络仿真实验案例分析4.1 案例一:单播路由实验4.2 案例二:组播路由实验4.3 案例三:网络攻击与防御实验5.1 实验报告结构与内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仿真与模拟实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法:展示网络仿真软件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网络仿真实验。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仿真实验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1. 网络仿真与模拟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2. NS-2网络仿真软件及其安装包。
3. 网络仿真实验案例及实验数据。
4. 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参与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能力。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网络仿真与模拟实验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32课时(4学分)2. 授课方式: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3. 授课时间:第1-8周,每周4课时七、实验要求1. 学生需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2.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严格遵守实验纪律,不得随意操作他人计算机。
3. 实验报告需在实验结束后一周内提交。
八、实验内容1. 实验一:NS-2安装与基本操作80分钟2. 实验二:单播路由实验90分钟3. 实验三:组播路由实验90分钟4. 实验四:网络攻击与防御实验90分钟九、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1. 实验一:9.1 安装NS-2软件9.2 配置NS-2环境9.3 运行NS-2示例脚本2. 实验二:10.1 设计单播路由实验场景10.2 配置网络参数10.3 运行仿真实验10.4 分析实验结果3. 实验三:11.1 设计组播路由实验场景11.2 配置网络参数11.3 运行仿真实验11.4 分析实验结果4. 实验四:12.1 设计网络攻击与防御实验场景12.2 配置网络参数12.3 运行仿真实验12.4 分析实验结果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总结五个部分。
实验三虚拟局域网配置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虚拟局域网(VLAN)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技术,在提高网络性能、增强安全性和简化管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深入了解并掌握虚拟局域网的配置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其在网络架构中的应用和优势。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应用的日益复杂,传统的局域网架构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不同部门之间的网络访问需求各异,对安全性和性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1、理解虚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和概念,包括 VLAN 的划分方式、VLAN 间的通信机制等。
2、掌握在交换机上进行虚拟局域网配置的具体步骤和命令。
3、观察并分析虚拟局域网配置对网络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
4、培养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提高网络管理的技能水平。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本次实验所需的设备包括:1、若干台支持 VLAN 功能的交换机,如 Cisco、Huawei 等品牌。
2、若干台计算机,用于连接到交换机进行测试和验证。
3、网络线缆若干,用于连接设备。
实验环境搭建在一个局域网内,确保所有设备能够正常通信,并为每台设备分配了相应的 IP 地址。
三、实验原理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网段的技术。
通过 VLAN 的划分,可以将一个物理的局域网在逻辑上划分成多个不同的广播域,从而有效地控制广播风暴的传播范围,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VLAN 的划分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基于端口的划分、基于 MAC 地址的划分、基于网络层协议的划分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采用基于端口的划分方式,即将交换机的不同端口划分到不同的 VLAN 中。
VLAN 间的通信需要通过三层设备(如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来实现。
在配置 VLAN 时,需要为每个 VLAN 分配一个 VLAN ID,并设置相应的端口模式(如 Access 端口和 Trunk 端口)。
eNSP使用和实验教程详解一.ENSP软件说明1.ENSP使用简介2.ENSP整体介绍a)基本界面。
b)选择设备,为设备选择所需模块并且选用合适的线型互连设备。
c)配置不同设备。
d)测试设备的连通性。
二.终端设备的使用(PC,Client,server,MCS,STA,Mobile)1.Client使用方法2.server使用方法3.PC使用方法4.MCS使用方法5.STA和Mobile使用方法三.云设备,HUB,帧中继1.Hub只是实现一个透传作用,这边就不作说明了。
肯定会无师自通的2.帧中继使用方法3.设备云使用方法四.交换机五.AR(以一款AR为例)六.WLAN(AC,AP)1.AC使用2.AP使用方法一. eNSP软件说明1.eNSP使用简介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近日面向全球ICT从业者,以及有兴趣掌握ICT相关知识的人士,免费推出其图形化网络仿真工具平台——eNSP。
该平台通过对真实网络设备的仿真模拟,帮助广大ICT从业者和客户快速熟悉华为数通系列产品,了解并掌握相关产品的操作和配置、故障定位方法,具备和提升对企业ICT 网络的规划、建设、运维能力,从而帮助企业构建更高效,更优质的企业ICT网络。
近些年来,针对越来越多的ICT从业者的对真实网络设备模拟的需求,不同的ICT厂商开发出来了针对自家设备的仿真平台软件。
但目前行业中推出的仿真平台软件普遍存在着仿真程度不够高、仿真系统更新不够及时、软件操作不够方便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困扰着广大ICT从业者,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模拟真实设备的操作体验,降低了用户了解相关产品进行操作和配置的兴趣。
为了避免现行仿真软件存在的这些问题,华为近期研发出了一款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并且具备极高仿真度的数通设备模拟器——eNSP(Enterprise Network Simulation Platform)。
这款仿真软件运行是物理设备的VRP操作系统,最大程度地模拟真实设备环境,您可以利用eNSP模拟工程开局与网络测试,协助您高效地构建企业优质的ICT网络。
实验一:网络仿真软件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网络搭建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的安装2.熟悉软件packet tracer 的基本界面和使用3.实践一个基本的实例二软件的安装下载好软件,安装非常简单,双击运行安装程序,一直点下一步,最后安装成功。
桌面出现快捷方式然后运行本程序,出现下面的界面1,最上面的还是和一些其他的软件一样,新建,打开,保存之类的2,中间的白框是工作区域,你操作就是在这个框里面操作的3,框右边是圈划设备,移动设备,删除设备之类的注意那个信封,以后要是查看包的传输路径,主要是看这个。
4,左下面是自己搭建TOPO时,可以随意的添加以下的设备,点着左边的ROUTER,右边就会出现可用的所有ROUTER,设备的类型列表如下:这里面的线分为直连线,交叉线,级连线,DCE 和DTE线等,连接不同的设备请选用合适的线,否则,通信不了是很正常的。
虽然还有个AUTO,自动选择线,但是,最好别用这个,软件没人聪明,比如,你连一个HOST和一个ROUTER,选自动,它怎么知道你是CONSLE控制,还是想,路由选路呢?5,右下面,是测试包传输成功与否的查看,或查看包的传输路径。
二、基本实例实例讲解FILE—OPEN打开下面的界面然后我们点CCNA3.X进入里面的文件这里面的4个文件夹不但给出了TOPO,还提出了需求,然后让你按需求配置,最后还可以给你评分.CCNA1里面的T roubleshooting_T roubleshootSwitched ------ T roubleshootSwitched.p ka然后出现这个界面需求就是让你把这个不完整的TOPO给配完整仔细的阅读下框框里的英文,有需求,考察内容,步骤,注意事项等这个主要是让你1.连接 2. 配IP和MASK 3. T roubleshooting步骤S tep 1Using the Config tab, set the IP address and subnet mask for the PCs as follows:PC0:172.16.65.1 255.255.192.0PC1: 172.16.65.2 255.255.192.0PC2: 172.16.65.3 255.255.192.0PC3: 172.16.65.3 255.255.192.0Step 2Verify that the network is working. All the link lights should be green if the connections are correct. If not, start troubleshooting the network.如何配置?点击TOPO里面的设备,R,SW,HOST等,就会有个面向化的图形我先点了里面的PC 0 出现physical 左边出现的是各种模块,你可以往PC上面添加,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作用,这有无线设备,网卡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3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网络通信原理、协议分析以及网络配置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使用的软件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Cisco 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构建一个包含多个子网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个拓扑结构中,包括了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二)网络协议分析启动 Wireshark 工具,捕获网络中的数据包。
通过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IP、UDP 等的格式和工作原理。
观察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关键信息,并分析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三)网络配置与管理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对计算机的网络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 服务器等。
通过命令行工具(如 Windows 中的 ipconfig 命令)查看和验证配置的正确性。
(四)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设置一些网络故障,如 IP 地址冲突、网络连接中断等,然后通过相关的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故障排查和解决。
学习使用 ping 命令、tracert 命令等网络诊断工具,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多个子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各个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通过查看设备的状态指示灯和配置信息,验证了网络连接的正确性。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通过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清晰地看到了 TCP 三次握手的过程,以及 IP 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
基于Packet Tracer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软件,设计并实现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提高网络模拟和调试的能力,培养网络设计和故障排除的技能。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局域网设计与配置通过使用Packet Tracer软件,设计并配置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包括交换机、路由器、PC等设备,学习基本的网络设备配置和交换机端口的配置方法,理解VLAN和子网的概念,了解数据包的转发和交换过程。
2. 实验二:跨网段通信与路由配置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多个局域网连接起来,通过路由器实现跨网段通信。
学习路由器的配置和路由表的设置方法,掌握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原理,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数据传输。
3. 实验三:网络安全与ACL配置学习如何使用ACL(访问控制列表)来保护网络安全,了解ACL的基本概念和配置方法,通过实验模拟网络攻击和防御的过程,加深对网络安全的理解。
4. 实验四:静态路由配置学习如何配置和管理静态路由,了解静态路由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由通信,加深对路由表和路由选择算法的理解。
5. 实验五: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学习不同的动态路由协议(如RIP、OSPF、EIGRP)的配置和工作原理,了解动态路由协议之间的区别和选择原则,实现动态路由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调整。
6. 实验六:网络虚拟化与VLAN配置学习如何使用VLAN技术实现网络虚拟化,在一个物理网络中实现多个逻辑网络的隔离和划分,了解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和隔离原理,实现VLAN的配置和管理。
7. 实验七:无线网络配置学习如何配置和管理无线网络,包括无线AP(接入点)、无线客户端、无线安全和加密等技术,了解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实现无线网络的配置和调试。
8. 实验八:故障排除与网络监控通过模拟网络中常见的故障场景,学习如何进行故障排除和网络监控,掌握网络故障排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网络维护和调试的能力。
实验3-路由器配置实验报告实验 3 路由器配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和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包括网络地址的分配、路由协议的设置、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等,从而能够搭建和管理一个简单的网络环境,提高我们对网络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若干台计算机路由器设备(型号:_____)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终端模拟软件:SecureCRT三、实验原理1、路由器的作用路由器是网络中的核心设备,负责连接不同的网络,并根据网络地址和路由协议选择最佳的路径来转发数据包,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2、 IP 地址分配为了使网络中的设备能够相互通信,需要为每个设备分配唯一的 IP 地址。
IP 地址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通过子网掩码来划分。
3、路由协议常见的路由协议有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需要手动配置每一条路由信息,适用于小型网络;动态路由协议如 RIP、OSPF 等可以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信息,适用于大型复杂网络。
4、访问控制列表访问控制列表(ACL)用于控制网络中的数据包流量,根据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条件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和允许或拒绝操作。
四、实验步骤1、连接设备将计算机通过串口线或网线连接到路由器的相应接口,并打开终端模拟软件建立连接。
2、进入特权模式在终端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路由器,然后输入“enable”命令进入特权模式。
3、配置接口 IP 地址进入接口配置模式,例如“interface ethernet 0/0”。
配置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如“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4、配置静态路由使用“ip route”命令配置静态路由,例如“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2”,表示目标网络为 19216820/24,下一跳地址为19216812。
5、配置动态路由协议(以 RIP 为例)启用 RIP 协议,输入“router rip”。
实验三虚拟机安装配置与通信一、什么是虚拟机软件虚拟机软件能够在一台电脑上模拟出来若干台PC,每台PC能够运行单独的操作系统而互不干扰,能够实现一台电脑“同时”运行几个操作系统,还能够将这几个操作系统连成一个网络。
比如下图中,是在一台电脑上安装了Win2000 server,再在Win2000 server上安装虚拟机软件VMWare,利用VMWare模拟出来3台PC,在这3台PC上分别运行RedHat7.2、Win98与Solaris 8 for x86操作系统。
包含Win2000在内,这4个操作系统同时在一台电脑上运行,互不干扰,同时同在一个局域网内。
(Win2K + VMWare运行RedHat7.2、Win98 & Solaris 8的截图) 流行的虚拟机软件有:VMware Workstation与Virtual PC。
前者由VMware公司开发,后者则属于微软公司。
Mware Workstation 5.0是一款专门为企业开发者与系统管理员设计的强大虚拟机软件,它实现了企业软件开发,测试与设置的大改革。
最大的特性是用户能够不需要重开机,就能在一台机器上同时运行二个或者更多Windows、DOS、LINUX系统二、使用虚拟机的好处1、假如要在一台电脑上装多个操作系统,不用虚拟机的话,有两个办法:一是装多个硬盘,每个硬盘装一个操作系统。
这个方法比较昂贵。
二是在一个硬盘上装多个操作系统。
这个方法不够安全,由于硬盘MBR是操作系统的必争之地,搞不好会几个操作系统同归于尽。
而使用虚拟机软件既省钱又安全,对想学linux与unix的朋友来说很方便。
2、虚拟机能够在一台机器上同时运行几个操作系统,是SOHO开发一族的必备工具。
有了虚拟机,在家里只需要一台电脑,或者出差时只带着一个笔记本,就能够调试C/S、B/S的程序了。
3、利用虚拟机能够进行软件测试。
三、创建一个虚拟机安装完虚拟机以后,就如同组装了一台电脑,这台电脑需要安装操作系统。
网路设备模拟器Packet Tracer实验实验一网络连接线的制作首先,我们将学习如何制作直通线和交叉线,并用做线连通性测试仪测试线路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然后,再学习如何利用做好的缆线将两台工作站连接起来。
正常工作。
然后,再学习如何利用做好的缆线将两台工作站连接起来。
工具 / 准备:无遮蔽式双绞缆线若干米;(1)Cat5 无遮蔽式双绞缆线若干米;接头(水晶头)若干个;(2)RJ-45 接头(水晶头)若干个;压线工具(以便将 RJ-45 接头接到缆线末端);(3)RJ-45 压线工具(以便将(4) 测试仪(可以测试直通或交叉缆线是否能正常工作);剪线器。
(5)剪线器。
步骤 1- 做线说明根据本实验要求我们需要制作符合直通线和交叉线标准的两种缆线。
下面介绍有关的做线信息。
线信息。
我们先来了解以下有关水晶头的信息(图 1):我们先来了解以下有关水晶头的信息(图水晶头带金属片的一面图图1 水晶头带金属片的一面图将有弹片的一面朝下,带金属片的一面朝上,带金属片的一面朝上,线头的插孔朝向如果用左手握住水晶头,将有弹片的一面朝下,右手一侧时,可以看到接头中的 8 个引脚。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对引脚进行编号,如下图右手一侧时,可以看到接头中的2 所示。
所示。
图 2 水晶头引脚分布图水晶头引脚分布图从工作站连接到集线器/交换器和从连接面板到集线器/交换器需要使用直通线,直通线的两端都符合的两端都符合 T568-B 或 T568-A 标准,目前国内使用的直通线大多采用目前国内使用的直通线大多采用 T568-B 标准(图(图 3)。
图 3 直通线做线示意图直通线做线示意图T568-A 标准的线头排列顺序为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T568-B 标 准的线头排列顺序为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准的线头排列顺序为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从工作站连接到工作站则需要使用交叉线,从工作站连接到工作站则需要使用交叉线,交叉线的一端符合交叉线的一端符合T568-B 标准,另一端符另一端符 合T568-A 标准(图标准(图 4)。
实验三网络模拟软件的使用(下)
-交换机VLAN实验
1. 规划ip地址
PCA的ip 地址: 10.65.1.1
PCB的ip 地址: 10.66.1.1
PCC的ip 地址: 10.65.1.3
PCD的ip 地址: 10.66.1.3
SWA的ip 地址: 10.65.1.7
SWB的ip 地址: 10.65.1.8
SWA的f0/5~f0/7 vlan 2 ,f0/8为trunk
SWB的f0/5~f0/7 valn 2 ,f0/1为trunk
用ping命令测试,从PCA和PCB到各点的连通情况。
由于交换机初始化为vlan 1,因为同网段的可以通。
即PCA到PCC、SWA、SWB
是通的,而PCB只与PCD通。
2.设置VLAN
双击SwitchA,改名SwitchA为SWA,建立 2 个vlan,分别为vlan 2、vlan 3
switch>en
switch#sh vlan
switch#conf t
switch(config)#hosthame SWA
switch(config)#exit
SWA#vlan database
SWA(vlan)#vlan 2
SWA(vlan)#vlan 3
SWA(vlan)#exit
SWA#conf t
SWA#sh vlan
至此在SWA上建立了两个vlan,show命令应该可以看到,但现在它没有成员。
下面将SWA交换机的f0/5,f0/6,f0/7 加入到vlan 2
SWA(config)#int f0/5
SW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A(config-if)#int f0/6
SW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A(config-if)#int f0/7
SW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A(config-if)# end
SWA#sh vlan
在SWB上与SWA上类似,将SWB的f0/5,f0/6,f0/7 加入到vlan 2。
3.测试可通性
从PCA到PCC测试:
[root@PCA root]# ping 10.65.1.3 (通)
从PCA到PCB测试:
[root@PCA root]# ping 10.66.1.1 (不通,不同网段,不同VLAN)
从PCB到PCD测试:
[root@PCB root]# ping 10.66.1.3 (不通,不在一个广播域,要求设置干线trunk)
从PCA到SWA测试:
[root@PCA root]# ping 10.65.1.7 (通,同一网段,同在vlan 1)
从PCA到SWB测试:
[root@PCA root]# ping 10.65.1.8 (通,同一网段,同在vlan 1)
从SWA到PCA测试:SWA#ping 10.65.1.1 (通)
从SWA到PCB测试:
SWA#ping 10.66.1.1 (不通,不同网段,不同VLAN)
从SWA到SWB测试:(通)
SWA#ping 10.65.1.8
4. 设置干线trunk
将连接两个交换机的端口设置成trunk。
SWA(config)#int f0/8
SWA(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A(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1,2,3
SWA(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 dot1q
SWA(config-if)#end
SWA#show run
SWB(config)#int f0/1
SWB(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B(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1,2,3
SWB(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 dot1q
SWB(config-if)#end
SWB#
交换机创建trunk时,默认allowed all,所以trunk allowed 命令可以不用。
dot1q是vlan中继协议(802.1q),由于正确设置了trunk,两个交换机间可以
多个vlan通过,所以这时PCA和PCC通,PCB和PCD也可以通。
这与没设置vlan时的连
通情况一样,但这时由于vlan的存在,隔离了广播域,提高了通讯能力。
如果想让PCA和PCB通,则要求路由,后面实验讨论。
[root@PCA root]# ping 10.65.1.3 (通,PCA与PCC同在vlan 1) [root@PCB root]# ping 10.66.1.3(通,PCB与PCD同在vlan 2)[root@PCA root]# ping 10.66.1.3 (不通,PCA与PCB要求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