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与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在治疗跟骨骨折时,常见的方法包括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我们来介绍一下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手段将骨折部位进行闭合复位,然后使用穿针固定的方式来帮助骨折愈合。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患者通常可以在短时间内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那么,针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哪一种更适合跟骨骨折的治疗呢?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来进行分析。
一项研究(参考文献:XXX)对比了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方法在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和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
这是因为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可以更精确地恢复骨折部位的形态,从而减少了术后出现畸形的可能性,并且使用了钢板固定,增加了骨折部位的稳定性,有利于愈合。
另外一项研究(参考文献:XXX)也从术后并发症、康复效果和长期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在术后并发症和长期功能恢复方面,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方法也优于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
这表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骨折部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有利于患者长期的功能恢复。
通过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方法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针对个体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骨伤科出科个人小结作为一名骨伤科医生,我在这个领域里度过了漫长而充实的几年。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医疗工作的使命和责任。
在骨伤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掌握了诊断和治疗各种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常见病症的方法。
我学会了借助X光、CT等影像学技术进行准确的诊断,同时也熟悉了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操作和流程。
在手术治疗方面,我参与了许多骨折复位、关节置换、关节镜手术等高难度手术。
通过这些实践,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也对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我也积极与其他科室的医生合作,共同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除了手术治疗,我也非常注重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在康复治疗方面,我学会了设计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减轻疼痛。
我也积极推广运动疗法,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在临床实践中,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需求。
我始终保持着耐心和关怀的态度,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在与患者交流中,我努力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并配合治疗。
作为一名骨伤科医生,我深知医学知识的更新速度之快。
因此,我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研讨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与同行合作开展研究,为骨伤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骨伤科出科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将以更加成熟和专业的姿态投身到临床工作中。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我将始终坚守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用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为他们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Sanders IV型跟骨骨折治疗体会目的:观察Sanders IV型跟骨骨折经外侧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斯氏针石膏固定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9月70例(81足)关节面移位的Sanders IV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外侧“L”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斯氏针石膏外固定两种方法治疗。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AOFAS踝后足评分、改良Zwipp影像摄片评分。
结果:70例81足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4~25个月,平均20.4个月。
斯氏针组36足术后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或切口愈合不良、腓肠神经损伤等软组织并发症,切开钢板组术后切口感染6足,3足皮瓣坏死,2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内固定移位,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
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改良Zwipp影像摄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4、0.057)。
结论:闭合复位斯氏针固定在Sanders IV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综合疗效评价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是临床创伤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外伤多为高能外伤,患者常符合多处外伤。
在过去有很多报道,伤后患者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可长达3年之久,部分丧失活动能力可长达5年[1-6]。
早在1908年,Cotton和Wilson指出,禁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7]。
Mclaughlin也有同感,比喻试图手术固定跟骨骨折为“将牛奶蛋糊馅饼钉到墙壁上”[8]。
在过去的九十年,有很好的麻醉、抗生素、AO的内固定原则、CT和X线透视,使得外科医生手术治疗大部分骨折获得良好的效果[9-10]。
尽管这些广泛的尝试的确提高了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功能效果,但是也认识到,治疗仍然存在挑战和很多困难。
目前,针对Sander IV型跟骨骨折,国内多数学者推荐经内或外侧切口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11]。
而在临床观察中,笔者认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未发现明显的治疗优势。
跟骨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效果。
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至2011年共收治跟骨骨折64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A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B组),对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A组)优良率84.37%,切开复位内固定(B组)优良率为96.8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复位满意,术后功能恢复理想,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少,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跟骨骨折经皮撬拨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分析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由于75%的跟骨骨折累及距下关节,因此追求解剖复位并固定是治疗的目的[1]。
跟骨骨折大部分为关节内骨折,因此采用单纯的手法复位治疗较困难,疗效很难令患者满意,甚至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及其他严重的后遗症。
伴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内固定材料的发展,近几年有更多的学者主张通过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以恢复跟骨的结构和解剖关系。
治疗效果有了很大成都的改善。
我院自2006年至2011年共收治跟骨骨折64例,对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跟骨骨折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现报到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4例,男49例,女15例,年龄18—67岁,平均41.26±2.0岁。
按Sander分型:II型36例、III型16例、IV型12例,A组32例病例:II型19例、III型13例、IV型5例,B组32例病例:II型15例、III型11例、IV型6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选用可塑性跟骨钢钛板28例,其中植骨17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骨折原因、分型等基本情况方面进行比较,p>0.05,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1.2.1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在C型臂透视下于跟腱两侧跟骨结节后上缘部分分别平行打入两枚克氏针。
浅谈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 跟骨钢板;跟骨骨折;骨折内固定术[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随访2003年1月~2007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必要时植骨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30例,共43足。
术中侧位X线透视观察B?觟hler角和Gissane角,B?觟rden 位透视观察后关节面的恢复情况。
所有病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个月。
结果: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25足,良12足,可6足。
优良率为86%。
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解剖复位,且固定可靠,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跟骨骨折是一种很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而跟骨关节内骨折约占跟骨骨折的75%。
2003年1月~2007年3月,我科采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30例43足,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48岁。
跟骨侧轴位X线片示:跟骨体增宽,骨折波及跟距关节面。
按Sanders分型[1]:Ⅱ型15足,Ⅲ型22足,Ⅳ型6足。
受伤至手术时间6 h~7 d。
1.2 治疗方法取健侧卧位,外侧L型切口,起于腓骨尖上4 cm到达第五跖骨基底。
切开皮肤后,直接用刀切至骨膜,在骨膜下剥离,掀起跟腓韧带,腓骨长短肌腱连同腱鞘被一同掀起,显露距下关节及跟骰关节,用3枚克氏针分别插入腓骨距骨和骰骨后弯曲[2],代替拉钩以扩大显露,以Schanz针或斯氏针打入跟骨结节,牵引并内翻外移以利复位,撬起外侧壁骨片,以骨凿将关节面外侧半顶起,暴露塌陷的后关节面,在直视下复位后,再用克氏针临时固定,恢复B?觟hler 角及Gissane角,术中C型臂透视轴侧位、B?觟rden位片满意后用钢板固定,骨折固定较为牢固时缺损处可不植骨,缺损较大不稳定时可植人工骨或自体髂骨后将外侧壁盖上,关闭切口,加压包扎。
切开复位与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体会
目的试论切开复位手法和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手法复位治疗法进行治疗,随后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1年半的随访时间内,使用足部评分系统Maryland来进行手术后的功能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使用切开复位手术疗法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为92.2%,而使用手法复位疗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效率为91.1%,由此可见,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切开复位手法的治疗效果和常规手法复位治疗效果相等,因此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切开复位手法;手法复位;跟骨骨折;临床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
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共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跨度为25~60岁。
左脚18例,右脚12例。
车祸意外有2例,意外摔伤有2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患者的病程为1~5h,平均病程为
2.6h;而对照组共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跨度为24~65岁。
左脚10例,右脚20例。
车祸意外有8例,意外摔伤有22例,同样均为闭合性骨折。
患者病程为1~6h,平均病程为2.7h,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性临床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
手术采取”L”形手术切口,切口时需避开受挫伤的皮肤,全部掀起软组织,跟骨全部显露出来,避开腓肠神经部位,翻转跟骨显露出关节骨,将跟腓韧带分离开来显露出后关节。
关节面复位以后会大量残留跟骨,需要进行松质骨移骨,并采取钢板固定。
随后使用斯氏针固定根关节,同时将手术的创面进行关闭,最后放置引流。
手术之后将病患的下肢放抬到高处,1个月之后通过影像学分析,确定骨折部位已经愈合后,指导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1]。
1.2.2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外固定手术进行治疗。
对骨折患者利用闭合手法进行整复,复位完成后,维持复位位置,患者进行仰卧位,90°膝,助手按住大腿。
手术者双手相交叉于足底,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把握牵引的时间。
根骨节向下移动,挤压跟骨两侧,纠正跟骨的侧方移动位置。
放松牵引力,检查跟骨有无凸起,最后进行正常解剖。
使用自制夹板和绷带,固定脚部的屈位置。
4~6w以后解除外固定,进行脚部运动锻炼,3个月后进行完全负重锻炼行走能力[2]。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
2.0数据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资料采用?字2进行检验,P<0.05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现代医学的骨折病例中,跟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例,达到60%左右。
跟骨骨折牵连到跟骨距下关节面达到60%~75%,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那么将极易导致患者的跟骨部位出现永久性痛楚。
现代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有手法治疗和与切开复位手术治疗两种。
本次研究中,手术治疗的有效率是92.2%,手法治疗的有效率是91.1%,切开复位手法和手法复位治疗对于治疗跟骨骨折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手术治疗早期就可以进行功能锻炼,骨折复位以后固定可靠,但是会造成软组织剥离,有较大的损伤面,容易感染并发症。
手法复位治疗有一定局限性,但可以降低并发症,而且治疗费用少,治疗的效果显著。
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3~16]。
参考文献:
[1]汪洋,程建,两种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2011,(4):88-90.
[2]李红,郝东丽.切开复位手法以及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作用价值[J].2012,(9):22-24.
[3]蔡玉毅.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骨折76例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8(02).
[4]汪武任.重建钢板治疗跟骨骨折13例[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08)
[5]滑金龙,任义龙.跟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骨折32例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8(16).
[6]霍耀祖,张新江,朱光.跟骨骨折术后骨髓炎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10(02).
[7]雷云,吴小平,程伟,何文祥.异形可塑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0(03).
[8]王宗仁.跟骨骨折后残留外踝部疼痛的治疗(日)[J].国际外科学杂志,1988(03).
[9]张春建,李金明.跟骨骨折治疗概况[J].中医正骨,1991(01).
[10]陶向民,梁建叶.一次性吊盘脱落致10例跟骨骨折的治疗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1997(03).
[11]王庆雷,杨瑞荣.自身加压牵引治疗跟骨骨折50例[J].中国骨伤.1998(06).
[12]李存祥,李欣,贾素华,李建涛,郑彦华,王健,王辰生,赵彦铭,赵丽娟,侯建锁.胫跟外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30例[J].河北医药.2001(12).
[13]王海龙,覃鼎文,郭险峰.跟骨骨折术后系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03).
[14]李景进,孙永强.跟骨Ⅲ型解剖支持板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中长期临床疗效分析[J].中國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1).
[15]陈昌胜,王东明,徐明勇,徐众华.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3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5).
[16]李国宏.手术治疗跟骨骨折47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