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中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10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一、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一)、列强的侵华史1、鸦片战争(1840.6----1842.8)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3、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19世纪70年代以后)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6、日本侵华战争(1931.9.18—1945.8.15)7、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1945—1949)8、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二)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中国西北和东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俄国强占,中国主权再次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3.中日《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及日本占领台湾,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商埠,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掠夺中国的财富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4.《辛丑条约》:经济上,巨额赔款使中国经济几乎崩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及划定使馆区,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四)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综合(1)割地(6个):《南京条约》、《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伊犁条约》、《马关条约》。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具有野蛮性,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又具有先进性,两者相辅相成,使近代中国的历史跌宕起伏。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把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逐步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侵华的历史.是两种文明碰撞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不断探索的历史。
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以争取民族独立、富强,是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脉络。
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应,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消极的代表中国的沉沦,积极的表示中国的崛起。
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由“天朝上国"和“世界中心"的自大态度转变为向西方学习;由单纯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到全面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中华文明在涤荡中得到发展,逐步向近代化转型。
本专题是中国近代现代史的主线索之一,与现实联系密切,史学功能体现明显,一直是高考命题重点。
各种题型均有涉及.特别是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
战争与和平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考点,2005年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200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2006年也是朝鲜战争爆发55周年,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尤其应该高度关注。
考点一:近现代列强侵华的过程和阶段特征一、知识梳理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1840一l894)在这一时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开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因而它们迫切要求开辟世界市场。
在长达54年的时间罩,西方列强利用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雄厚力量,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控制了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等。
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来越深地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场地。
列强侵华史(1840~1953)一、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归纳列强侵华手段多种多样。
(一)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和制造军事侵华事变:掌握:每次战争的起止时间及标志、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等。
1、发动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4):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⑤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1937.7-1945.8):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二)政治侵略:1、强签不平等条约:掌握各条约内容及危害并能根据各条约内容进行归纳分类,如涉及割地、涉及通商口岸、涉及赔款、涉及关税和贸易、涉及传教的条约分别有哪些。
1)各时期列强强迫中国签定的条约(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俄《爱珲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二十一条”(6)解放战争时期:《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2)各个列强签定的条约(1)英国:《南京条约》(1842)、《南京条约》附件(1843)、《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辛丑条约》(1901)(2)法国:《黄埔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辛丑条约》(1901年)(3)美国:《望厦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辛丑条约》(1901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4)日本:《马关条约》(1895)、《辛丑条约》(1901)、《二十一条》(1915年)、(5)沙俄:《爱珲条约》(1858)、《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中俄改订条约》(1881)、《辛丑条约》(1901)、3)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类型:(1)割地类条约。
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历程分析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发动侵华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领土、扶植侵华代理人、镇压破坏中国人民革命,在经济上进行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甚至日本对沦陷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在思想上利用传播宗教、开办学校、推行奴化教育进行文化侵略,他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和形式侵略中国。
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到西方列强侵华的手段和形式,还要结合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西方列强的侵华明显的阶段性。
一、列强侵华阶段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
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9世纪中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各国资产阶级急切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广阔的商品市场、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
所以西方列强侵华发生新的变化。
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不平等条约,巩固和扩大侵略成果,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商品输出成为这一时期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列强在对华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还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封建俄国。
英国在对中国的侵略中占优势地位。
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84~1901)19世纪80年代--20世纪早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美德迅速发展,英法发展相对缓慢,帝国主义各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更加激烈。
这一时期帝国主义侵华与其自身的发展变化相适应。
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专题解析: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及其影响从19世纪中期开始到20世纪初期,西方列强对中国主要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1.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这是根本原因,英国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向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2.过程: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清政府求和。
3.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不能抵御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6.落后就要挨打是深刻的历史教训。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在鸦片战争的基础上扩大侵略权益。
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过程: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
英法联军1860年火烧圆明园(罪行),说明了资本主义的掠夺本性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4.中国遭受劫难的主观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
5.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
(三)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1.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后,发动了侵华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专题复习(1-12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道光帝(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禁烟原因: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历史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840.6-1842.8,虎门战役关天培殉国,吴淞战役陈化成牺牲。
(4)《南京条约》: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内容: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商关税]※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协议关税,为了倾销商品)。
★哪一条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打开中国的市场)?(5)附件:中英《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6)美国、法国与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7)影响:鸦片战争使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所以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咸丰帝(1)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英、法发动战争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 ,法国“马神甫事件”(3)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自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5)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摧残。
(6)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等。
专题: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与不平等条约1.能够知道近代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历史史实,清楚地了解每一次战争发生的时间、侵略者、历史背景、原因、结果、影响。
2.清楚每一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的时间,具体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
3.熟练每一次侵华战争的具体内容,深切感受近代屈辱中华史,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
考点一、四次侵华战争名称时间在位皇帝原因(或背景)条约主要影响失败原因鸦片战争1840—1842年道光帝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②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根本原因:清政府腐朽落后,对外妥协,西方列强实力强大。
名称时间在位皇帝原因(或背景)条约主要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咸丰帝列强不满足既得的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②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③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知识梳理考点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中在吴淞率众抵抗,力竭牺牲例题讲解1.(2016·玉林、崇左中考)1839年3月,某大臣到广州对各国商人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该“大臣”是()A.琦善B.洪秀全C.林则徐D.瓦德西2.(2016·河南中考)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与下表中爱国将领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姓名籍贯官职阵亡地点邓世昌广东番禺副将加提督衔黄海大东沟李仁党湖南桂阳副将加总兵衔辽宁盖平杨用霖福建闽县副将山东刘公岛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综合题库一、选择题(20个)1.(2016·鄂州中考)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
考点一、鸦片战争(1840-1842)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拓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根本);清政府统治腐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借口)。
英国在1840年代就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当时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
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英国向中国倾销其工业产品的。
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在与外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危害:①摧残中国人民健康;②白银外流;③吏治更加腐4.影响⑴政治: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⑵经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⑶思想:封建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产生;⑷外交:打破中国闭关锁国政策;⑸社会生活: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推动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1. 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从反封建变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
由此,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考点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一)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提出修订条约要求遭到拒绝。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第一次较量是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的虎门销烟3、开始标志:1840年,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4、结束标志: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5、经过:广东海面——陷定海——逼天津——广州(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南京6、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7、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时间:1842年2)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3)危害: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领土主权的完整。
②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③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输出。
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虎门销烟(清朝有见识的大臣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时间: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二百多万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三、鸦片输入的危害:①政治:官吏吸食鸦片,政府更加腐败②经济:白银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③军事:士兵吸食鸦片,军队的战斗力削弱④摧残吸食者的体质⑤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856—1860)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10至1860.10 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3、侵华罪行:①1860年英法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②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一、五次侵华战役1、鸦片战役: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役: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役: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侵华战役(抗日战役):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挡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同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最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掠夺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划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役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弹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弹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弹压义和团运动;③抗击败利后,美国扶蒋反共3、制造大屠杀:抗日战役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1)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2)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2)鸦片战役: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四次主要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时间:1840——1842年(19世纪中期)(2)侵略者:英国(3)原因:①根本原因(目的):为了开辟海外市场②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
(4)民族英雄及事迹①关天培虎门抗英②陈化成吴淞抗英③三元里人民抗英(5)结束标志: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6)签订条约:中英《南京条约》(7)条约内容:《南京条约》①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危害:损害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危害:开创赔款先例,增加了中国人民负担。
)③赔款2100万银元;(危害: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破坏了贸易主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8)战败原因: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本原因)②清政府腐败无能③综合国力衰落(9)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大影响);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于1840年)。
(10)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
②弱国无外交。
③清政府腐败无能。
④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1860年(19世纪中期)(2)侵略者:英国、法国(3)原因: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直接原因: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4)签订条约:中国与俄美英法《天津条约》;中国与英法《北京条约》;中国与英法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5)条约内容:《天津条约》: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危害:便于列强直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便于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危害:进一步破坏民族经济)《北京条约》: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