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计算机病毒
- 格式:ppt
- 大小:393.50 KB
- 文档页数:72
注:12.19更新第三章第2题、第5题的感染机制答案《计算机病毒》复习思考题第一章计算机病毒概述1. 简述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征。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制造的、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计算机病毒的可执行性(程序性)、传染性、非授权性、隐蔽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攻击的主动性、针对性、衍生性、寄生性(依附性)、不可预见性、诱惑欺骗性、持久性。
2. 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分类方法?根据每种分类方法,试举出一到两个病毒。
3. 为什么同一个病毒会有多个不同的名称?如何通过病毒的名称识别病毒的类型?国际上对病毒命名的一般惯例为“前缀+病毒名+后缀”,即三元组命名规则。
1、系统病毒系统病毒的前缀为:Win32、PE、Win95、W32、W95等。
2、蠕虫病毒蠕虫病毒的前缀是:Worm。
3、木马病毒、黑客病毒木马病毒其前缀是:Trojan,黑客病毒前缀名一般为Hack 。
4、脚本病毒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
5、宏病毒其实宏病毒是也是脚本病毒的一种,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在这里单独算成一类。
宏病毒的前缀是:Macro。
6、后门病毒后门病毒的前缀是:Backdoor。
7、病毒种植程序病毒后门病毒的前缀是:Dropper。
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运行时会从体内释放出一个或几个新的病毒到系统目录下,由释放出来的新病毒产生破坏。
8.破坏性程序病毒破坏性程序病毒的前缀是:Harm。
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当用户点击这类病毒时,病毒便会直接对用户计算机产生破坏。
9.玩笑病毒玩笑病毒的前缀是:Joke。
10.捆绑机病毒捆绑机病毒的前缀是:Binder。
4. 简述计算机病毒产生的背景。
5. 计算机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网络传播,一种是通过硬件设备传播(软盘、U盘、光盘、硬盘、存储卡等)。
网络传播,又分为因特网传播和局域网传播两种。
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XXXXX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XXXXX系统信息化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促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信息化网络、计算机设备安全、有效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XXXXX信息化及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在XXX的统一领导下,由XXXXX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所有成员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条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计算机信息安全网络管理工作包括信息化网络及设备管理、安全保密管理、计算机病毒防治、资料管理、培训等内容。
第二章信息化网络及设备管理第五条信息化网络及设备按个人分配使用。
分配到个人的设备由单位的工作人员负责,单位应指定一名熟悉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六条凡使用信息化网络及设备的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
对违反规定使信息化网络及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和造成重大事故者,追究其相应责任,后果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条严禁在信息化设备上安装与工作无关的、未经广泛验证为安全的软件程序。
严禁带电拔插计算机内部配件。
移动非便携式信息网络设备应断电后进行。
离开工作场所前,须关闭计算机,切断电源。
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关闭的,须征得本部门负责人同意。
第八条非指定的技术人员不得擅自打开信息化网络设备外壳,进行任何配置和检测。
不得擅自将信息网络设备(包括报废设备)的配件私自拆卸,移植到其它设备。
第九条未经单元卖力人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换信息化网络设备,不得随意外借、处置信息网络设备。
外部人员如需使用本单元的信息网络设备,需经本单元主管领导赞成,并在现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
第十条对计算机进行硬盘格式化和删除操纵系统文件,须事先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并由本单元信息化管理员进行操纵。
第十一条各单位信息化网络设备的使用人、保管人、责任人等情况的变更,应及时报办公室和财务部门登记备案。
第十二条重要的信息化网络设备,由本单位办公室集中统一管理。
第一章计算机病毒概述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包括哪几类程序?答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被称为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
具有破坏性,复制性和传染性。
(一)文件类病毒。
该病毒在操作系统执行文件时取得控制权并把自己依附在可执行文件上,然后利用这些指令来调用附在文件中某处的病毒代码。
当文件执行时,病毒会调出自己的代码来执行,接着又返回到正常的执行序列。
通常,这些病毒发作迅速且隐蔽性强,以至于用户并不知道病毒代码已被执行。
(二)引导扇区病毒。
它会潜伏在硬盘的引导扇区或主引导记录中。
触发引导区病毒的典型事件是系统日期和时间被篡改。
(三)多裂变病毒。
多裂变病毒是文件和引导扇区病毒的混合,它能感染可执行文件,从而能在网上迅速传播蔓延。
(四)隐蔽病毒。
这种病毒通过挂接中断修改和隐藏真面目,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因此,当某系统函数被调用时,这些病毒便“伪造”结果,使一切看起来正常。
秘密病毒摧毁文件的方式是伪造文件大小和日期,隐藏对引导区的修改,而且使大多数操作重定向。
(五)异形病毒。
这是一种能变异的病毒,随着感染时间的不同,改变其不同的形式。
不同的感染操作会使病毒在文件中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使传统的模式匹配法失效。
(六)宏病毒。
宏病毒不只是感染可执行文件,还可感染一般应用软件程序。
它会影响系统的性能以及用户的工作效率。
宏病毒是利用宏语言编写的,不面向操作系统,所以它不受操作平台的约束,可以在DOS、Win-dows,Unix、Mac甚至在0S/2系统中传播。
宏病毒能被传到任何可运行编写宏病毒应用程序的机器中。
现在随着E-mail、WWW等强大的互联能力及宏语言的进一步强化,极大地增强了它的传播力。
2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过程?每个过程的特点?答DOS引导阶段一般需要通过软盘启动后使用.引导型病毒利用软盘的启动原理工作,它们修改系统启动扇区,在计算机启动时首先取得控制权,减少系统内存,修改磁盘读写中断,影响系统工作效率,在系统存取磁盘时进行传播。
第四章计算机恶意代码防治恶意是一种程序,它通过把代码在不被察觉的代码情况下镶嵌到另一段程序中,从而达到破坏被感染电脑数据、运行具有入侵性或破坏性的程序、破坏被感染电脑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目的。
恶意代码按传播方式,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 计算机病毒:一组能够进行自我传播、需要用户干预来触发执行的破坏性程序或代码。
如CIH、爱虫、新欢乐时光、求职信、恶鹰、rose…2. 蠕虫: 一种可以自我复制的完全独立的程序,它的传播不需要借助被感染主机中的其他程序。
蠕虫的自我复制不像其他的病毒,它可以自动创建与它的功能完全相同的副本,并在没人干涉的情况下自动运行。
蠕虫是通过系统存在的漏洞和设置的不安全性来进行入侵的,它的自身特性可以使它以及快的速度传输。
如红色代码、SQL蠕虫王、冲击波、震荡波、熊猫烧香。
3. 特洛伊木马:是指一类看起来具有正常功能,但实际上隐藏着很多用户不希望功能的程序,通常由控制端和被控制端两端组成。
一些木马程序会通过覆盖系统中已经存在的文件的方式存在于系统之中,同时它可以携带恶意代码,还有一些木马会以一个软件的身份出现,但它实际上是一个窃取密码的工具。
这种病毒通常不容易被发现。
如冰河、网络神偷、灰鸽子……4. 后门:使得攻击者可以对系统进行非授权访问的一类程序。
5. 恶意软件:是指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运行,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
6. 移动代码:是指能够从主机传输到客户端计算机上并执行的代码,它通常是作为病毒,蠕虫,或是特洛伊木马的一部分被传送到客户计算机上的。
另外,移动代码可以利用系统的漏洞进行入侵,例如非法的数据访问和盗取root帐号。
通常用于编写移动代码的工具包括Java applets,ActiveX,JavaScript,和VBScript。
二、计算机病毒1. 计算机病毒概述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第二章一、填空:1、UltraEdit可以实现文字、Hex、ASCII的编辑;2、Doc文件的文件头信息是D0CF11E0,PowerPoint文件的文件头信息是D0CF11E0,Excel文件的文件头信息是D0CF11E0;3、单一影子模式仅为操作系统所在分区创建影像;4、影子系统分为单一影子模式和完全影子模式;5、对注册表修改前后进行对比可使用RegSnap工具软件;第三章典型计算机病毒剖析一、填空1、注册表一般Default、SAM、Security、Software、System5个文件组成。
2、注册表结构一般键、子键、分支、值项、默认值5个大类组成。
3、是否允许修改IE的主页设置的注册表表项是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Control Panel。
4、注册表中IE的主页设置项是“Home Page”=dword 000000015、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的命令是regedit。
6、网页脚本病毒的特点有病毒变种多、破坏力较大、感染能力强。
7、Word的模版文件是Normal.dot。
8、Office中宏使用的编程语言是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
9、宏可保存在当前工作表、word通用模版中。
10、蠕虫的两个特征是传染性和复制功能。
11、蠕虫病毒的攻击方式有随机探测方式、基于列表的随机探测方式、基于DNS 探测方式、基于路由的探测方式、蠕虫攻击模块。
12、windows32/Baby.worm病毒主要攻击服务器。
13、木马分为远程访问型木马、密码发送型木马、键盘记录型木马、毁坏型木马、FTP型木马。
14、木马程序自动启动的方式利用INI文件、注册表的先关程序启动,加入系统启动组,利用系统启动配置文件和与其他程序捆绑执行。
二、选择1、寄存在Office文档中,用VB语言编写的病毒程序属于( D )A、引导区型病毒 B文件型病毒C、混合型病毒D、宏病毒2、注册表备份文件的扩展名是( C )。
计算机病毒工作原理条件成熟病毒就开始自我复制到传染对象中,进行各种破坏活动等。
病毒的传染是病毒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传染环节中,病毒复制一个自身副本到传染对象中去。
计算机病毒二、计算机病毒的简单介绍: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开发期→传染期→潜伏期→发作期→发现期→消化期→消亡期。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
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自我繁殖、互相传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征。
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它们能够快速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
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举一个“hello word例子。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DOS批处理病毒源程序autoexec.bat(假设从A盘启动):程序语句程序注解IF exist c:\\autoexec.bat goto Virus REM 首先检查时机Goto No_Virus REM 若时机不成熟则潜伏:Virus REM 时机成熟时(子程序)c: REM 转到C盘ren autoexec.bat auto.bat REM 将正常文件改名,准备冒名顶替copy a:\\autoexec.bat c:\\ REM 自我复制,开始繁殖echo Hello Word! REM 病毒发作,表现症状:No_Virus REM 正常程序入口a: REM 转回A盘/auto REM 执行正常程序pause REM 暂停等待按任意键继续这个程序非常简单,但却包含了计算机病毒的典型结构,引导部分、传染部分、激发部分等五脏俱全。
其触发机制是:C盘存在autoexec.bat文件,当我们用带有此病毒的启动软盘启动微机时若C盘也有autoexec.bat文件,则病毒将C盘原autoexec.bat文件改名为auto.bat,把自身复制到C盘并显示“Hello Word!。
第一章计算机病毒概述1.※计算机病毒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计算机病毒的特性破坏性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潜伏)性3.※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哪些病毒代表了这些趋势?病毒发展趋势:网络化专业化简单化多样化自动化犯罪化代表病毒:蠕虫、木马4.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直接危害:(1)病毒激发对计算机数据信息的直接破坏作用(2)占用磁盘空间和对信息的破坏(3)抢占系统资源(4)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5)计算机病毒错误与不可预见的危害(6)计算机病毒的兼容性对系统运行的影响间接危害:(1)计算机病毒给用户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2)造成业务上的损失(3)法律上的问题5. ※计算机病毒和医学上的病毒相似之处是什么?区别又是什么?相似之处:与生物医学上的病毒同样有寄生、传染和破坏的特性,因此这一名词是由生物医学上的“病毒”概念引申而来区别:不是天然存在,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
6.(了解)木马病毒(闪盘窃密者、证券大盗、外挂陷阱、我的照片我正向外闪)7.※计算机病毒的命名规则1991年计算机反病毒组织(CARO)提出了一套命名规则,病毒的命名包括五个部分:•家族名•组名•大变种•小变种•修改者CARO规则的一些附加规则包括:•不用地点命名•不用公司或商标命名•如果已经有了名字就不再另起别名•变种病毒是原病毒的子类举例说明:精灵(Cunning)是瀑布(Cascade)的变种,它在发作时能奏乐,因此被命名为Cascade.1701.A。
Cascade是家族名,1701是组名。
因为Cascade病毒的变种的大小不一(1701, 1704, 1621等),所以用大小来表示组名。
A 表示该病毒是某个组中的第一个变种。
业界补充:反病毒软件商们通常在CARO命名的前面加一个前缀来标明病毒类型。
第一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概述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因素主要有哪些?(1)人为无意失误(2)人为恶意攻击(3)计算机软件的漏洞和后门2、从技术角度分析引起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
(1)计算机外部安全(2)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上的安全(3)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3、信息安全的CIA指的是什么?Confidenciality 隐私性,也可称为机密性,是指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获取信息Integrity 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授权和破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Availability 可用性,是指信息的可靠度4、简述PPDR安全模型的构成要素及运作方式PPDR由安全策略,防护,检测和响应构成运作方式:PPDR模型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的同时,利用检测工具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适当的安全响应将系统调整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
防护,检测和响应构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安全循环。
5、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计算机外部安全(2)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上的安全(3)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6、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什么?计算机信息安全是研究在特定的应用环境下,依据特定的安全策略,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防护,检测和恢复的科学7、信息安全系统中,人、制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信息安全系统中,人是核心。
任何安全系统的核心都是人。
而技术是信息安全系统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信息安全系统的不断完善。
信息安全系统不仅要靠人和技术,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以起到规范的作用。
只有三者的完美结合,才有安全的信息安全系统第二章密码技术一、选择题1.下列(RSA算法)算法属于公开密钥算法。
2.下列(天书密码)算法属于置换密码。
3.DES加密过程中,需要进行(16)轮交换。
二、填空题1.给定密钥K=10010011,若明文为P=11001100,则采用异或加密的方法得到的密文为01011111 。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病毒的日益猖獗。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防范计算机病毒,我们设计了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特点、传播途径以及防范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和危害。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及常见的传播途径。
3、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学会使用常见的杀毒软件和安全防护工具。
5、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安全的重视和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按照病毒攻击的系统、传染方式、破坏能力等分类。
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网络、移动存储设备、电子邮件等。
4、计算机病毒的症状:系统运行缓慢、文件异常、数据丢失等。
5、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措施: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不轻易打开未知来源的文件等。
6、常见的杀毒软件和安全防护工具:360安全卫士、卡巴斯基杀毒软件等。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如下:1、PPT课件: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2、电子书籍:提供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参考书籍。
3、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如微软官网、360安全中心等。
4、实验环境:提供模拟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实验环境。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传播方式。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防范经验。
4、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技能。
六、评估方法本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方面:1、出勤率:考察学生的出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