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第六章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一节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人们交流、学习及生活的方式已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些变化中,我们时刻感受着文献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及信息的多样化服务。
如今,文献信息资源已同物质资源、能源资源并列成为现代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文献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小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视野,有效地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方面成为了一项必备的基本素养。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从小学起就对学生进行信息教育,提高利用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技能,掌握文献信息的相关知识是很必要的。
一、文献信息检索概述1.文献信息检索的概念文献信息检索是从文献信息资源集合中找出所需文献信息的过程。
从广义上讲,文献信息检索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文献信息的存储过程。
存储是选择文献信息、按规范化语言文本揭示与描述文献信息内、外特征并使其有序化。
即对大量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并对信息的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著录、标引和组织,经过整理、分类、归纳等处理,使其系统化、有序化,并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建成一个具有检索功能的工具或检索系统,供人们检索和利用。
二是文献信息检索过程。
检索是系统根用户提问按规范化语言进行概念转换,经逻辑匹配输出与提问相关的文献信息。
即是指运用编制好的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查找出满足读者要求的特定信息。
狭义的检索是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
综上所述,文献信息检索就是将文献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找出其相关文献信息的过程。
2.文献信息检索类型文献信息检索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下面介绍两种目前比较普遍的划分方法。
(1)按文献信息检索存储和检索内容划分。
按文献信息检索存储和检索内容划分:可分为文献型检索、事实型检索和数据型检索。
①文献型检索:是指利用文摘、题录、索引、目录等二次文献信息,查找文献线索和根据文献线索查找原始文献。
文献检索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文献检索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文献检索技能,帮助他们有效地获取、分析和利用各种类型的文献信息。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和数据库;
3. 学会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提高检索效率;
4. 培养信息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5. 提升学术写作和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2. 常用检索工具和数据库介绍;
3. 检索策略的制定与优化;
4. 信息分析与评价方法;
5. 学术论文写作与引用规范。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文献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文献检索与利用(Pharmacy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课程编号:8702002学分:1学分学时:总学时16讲授学时12上机学时4考查作业开设学期:第4学期授课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课程级别: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教育部1998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包括的249种专业中,有218种专业在它的培养要求中明确规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或“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教高司〔1992〕44号文件“关于印发《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附件中列出了本课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习科学地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满足个人信息需求的一门专业技能课。
二、课程简介(200字左右)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础部分,主要讲解如何利用图书馆和文献检索概论。
第二部分为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介绍,包括中外文电子图书,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外文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中外文文摘数据库(BP,FSTA,Web of Science,EI和DII等),中文万方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和外文PQDD 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专业类数据库国道数据和经济类数据库国研网数据库等。
第三部分为Internet 检索,包括搜索引擎介绍,相关网络平台和免费数据库等方面的介绍。
三、教学内容章节名称知识点学时教学目标*备注第一章文献检索概论第一节文献的概念及其分类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加工处理的深度和文献的载体将文献进行分类2掌握第二节文献检索的概念及作用、索引语言第三节书目检索系统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本馆和上海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第二章参考工具书参考工具书概念及分类2了解-352-第一节概念:事实、数据和文献检索第二节类型:词典、百科全书、名录、网址、手册、年鉴、图谱语言学词典和专业词典,全科类百科全书和专科类百科全书第三章电子文献介绍第一节电子文献的类型类型: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等2熟练掌握第二节中文电子文献1.中文电子图书2.中文期刊数据库超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内容及使用方法上机实习本馆和上海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使用、中文电子文献使用2熟练掌握机房第三节英文电子文献一、文摘型数据库:FSTA、BP、MEDLINEFSTA、BP、MEDLINE内容及使用方法2熟练掌握二、全文型数据库1.Springerlink2.Sciencedirect Springerlink书刊内容及使用方法,Sciencedirect内容及使用方法上机实习FSTA、BP、MEDLINE、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使用2熟练掌握机房第四章特种文献第一节商标文献及检索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内容介绍2了解第二节专利文献及检索中国知识产权局、美国专利商标局等网站内容即检索使用介绍第三节简单介绍其他特种文献:标准、学位和会议论文等GB、ISO标准相关网站即使用介绍,中国学位、会议论文内容即使用方法,PQDD内容即使用方法2掌握综合作业熟练掌握四、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通用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以馆藏数据库为主)的内容、特点与使用方法,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网站,掌握因特网通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做到能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手段独立获取学习研究所需要的信息,并加以有效地利用,以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检索与利用是信息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涉及到检索和利用各种类型的信息源,包括文献、数据库、网络资源、社交媒体等,以满足信息需求和支持决策。
本文将着眼于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检索工具和检索技巧,并探讨文献利用的方法与技巧,以提高文献检索与利用效率和实用价值。
一、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1. 文献定义及其分类文献是指以书写形式记载下来的各种信息,包括书籍、期刊、报纸、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专利、标准、技术资料等,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权威性和可信度。
文献按照出版载体、出版形式和内容特征划分,可以分为印刷文献、电子文献、政府文件、商业文献、学术文献、非学术文献等。
2. 文献检索的定义及意义文献检索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检索策略和工具,筛选和获取与特定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信息的过程。
文献检索的意义在于: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相关文献信息,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发现新的知识点和研究趋势,有助于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可以拓宽学术信息来源,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3. 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文献检索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明确研究主题和目的,制定检索计划和策略;(2)选择合适的文献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如中英文文献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等;(3)设置检索关键词和检索语法,如采用布尔运算符(AND、OR、NOT)或括号来组合检索词;(4)执行检索操作,并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和评估,包括去重、排除不相关文献、确定重要文献等;(5)阅读和理解检索到的文献内容,提取有用信息和数据,支持自己的研究和决策。
二、文献检索工具文献检索工具是实现文献检索的重要支撑,常见的文献检索工具有以下几种:1. 图书馆目录图书馆目录是指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种文献信息,如书名、作者、出版社、题名、分类号等,通过书名、作者、题名等关键词来检索和查找相关文献。
图书馆目录的优点是全面性强,对于印刷文献和中文文献的获取有很好的覆盖率;缺点是速度慢,检索方式单一,难以处理大量文献信息。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信息检索与利用》(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是辽宁电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文献信息源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一门科学方法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各自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检索工具书与参考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计算机系统检索有关的中外文数据库及网络信息。
懂得如何获得与利用文献信息,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先修课要求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会一般文字处理和上网,在大学图书馆利用入门教育的基础上开设本课程。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若干种基本的综合性和专业型中外文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掌握计算机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几种重要的国内外数据库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获取原始文献、初步整理文献资料的方法,并初步具有撰写综述性文章的能力。
要求学生理解主题语言及分类语言的特点,并能应用适当的检索语言,根据给定的检索课题分析出相关的主题概念,拟定出相关检索标识,能够独立地根据检索课题选用适当的检索工具或数据库检索系统,并综合多种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及参考工具书完成检索课题。
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与专业相关中外文手工检索工具的编排特点及使用方法,了解与专业相关中外文数据库的结构及使用方法,能够编写简单的计算机检索提问式,并配合专职检索人员完成较复杂课题的检索。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课,学生不仅要学习信息检索的相关理论,更主要的是要通过实践环节来熟练掌握手工检索工具、数据库系统及网络资源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检索能力。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学生经过一系列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的实践环节,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课题,利用学习本课的机会查找到一些切题的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完成开题报告中综述部分的内容。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素质及检索基本技能的一门方法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任务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具备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信息资源;掌握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提高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信息资源的特点及分布、各类检索工具及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信息利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32,其中实验或自主上机8学时。
二、学习目标
(一)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包括信息资源、信息检索系统、信息检索语言、信息检索原理);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术(信息检索方法、信息检索途径、信息检索步骤、信息检索结果的识别);从而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文献信息检索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理论知识。
基本技能的重点在于锻炼学生应用基础理论去探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实习环节,要求学生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和因特网信息检索系统,运用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实际操作相关检索系统,完成文献信息的检索和利用,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技术,具备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
(二)各章节学习目标
三、教学大纲
四、学习计划
五、考核要点。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简介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是一门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检索技能的公共基础课。
通过一定的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原理和检索技能,熟悉图书馆馆藏资源,掌握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的检索方法。
本课教学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近一半时间安排学生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上机实习,通过网络检索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迅速掌握检索技能,更好的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
图书馆
2012年4 月 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