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优教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课程是初中物理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能量是物质的属性,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并能够通过实验和例题来解答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能量的概念,能够描述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例题,掌握能量守恒原理,并能够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难点:如何运用能量守恒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设计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主题,让学生思考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例如,我们常常说水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能转化为光能,这些能量之间的转化是如何实现的呢?2.学习内容:首先讲解什么是能量,能量的种类,以及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然后介绍能量守恒原理,通过实验和例题来说明守恒原理的应用。
3.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能量守恒原理。
例如,将一个弹簧挂在一个支架上,将一个小球抛向弹簧,观察小球的反弹高度,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能量守恒的结果。
4.例题讲解:结合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能量守恒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小车从山顶滑下来,求小车到达底部时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5.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然后进行批改讲解。
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的理解。
6.总结: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让学生重新回顾学到的知识点。
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更多实例,加深对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展开,通过实验和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同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
2.通过学生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建立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法打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以能量为线索,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最后突出能量守恒定律及应用的重要性。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从更深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习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节内容由两部分内容组成,“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是本节重点,能量的转化和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是本节难点。
三、教学策略先从学生熟悉的能量入手,比如内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在扩展到光能、电能、化学能等,同时结合图片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能量转化过程示意图需要在学生们充分讨论后再填写,答案不要求统一,合理就行。
在学生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做好探究实验,讲解能量守恒定律时,要突出定律的物理意义,即“转化”和“守恒”。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黑塑料袋、水、温度计、太阳能电池、小电扇、钢笔杆、碎纸屑、乒乓球、小球撞击演示器。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5分钟)复习提问: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本质的区别是什么?2.热机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的机器?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能量又是如何转化的?学生回忆前面的内容并回答。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而热传递是内能之间的转移。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案【核心素养】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物理规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通过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知道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3、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4、能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教学难点】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讨论合作式,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教师:气球火箭模型、能量转化的媒体资料。
学生(每组):黑色塑料袋、水、温度计、电池、导线、小电动机、钢笔、纸屑、质量稍大的乒乓球、橡皮泥。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三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一、能量存在的形式:机械能、太阳能、风能、化学能、核能等二、能量守恒定律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附件一】:【附件二】: 达标检测:1.指出下列现象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情况.(1)气体膨胀做功 .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燃料燃烧.2.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在水蒸气冲出软木塞的过程中,_________的内能减少而软木塞的________能增加.3、冰块沿地面滑动,往往会逐渐融化,在这一过程中是能转化为能,但能量的总量_______。
4.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直接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围绕地球运转的通信卫星,其两翼安装的太阳电池板,能把________能直接转化成_______能,供通信卫星使用。
5、下列过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寒冷天气快速搓手,手会感到暖和B、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C、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冷水变热D、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地在跳动6、从能的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看,用热传递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量的的过程,用做功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量的过程。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各种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知道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3)列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2)通过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物理规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强调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定律。
难点: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进行计算;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四、新课引入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你能说出下面物体都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形式的能量?学生讨论并回答,图片上的物体具有机械能、太阳能、内能、生物能。
还有化学能、光能、电能、原子能等。
五、新课讲解(一)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教师播放视频《小实验中发生了哪些能量变化?》,来回迅速摩擦双手,手会变热,这是为什么?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袋口,放在阳光下,温度会越来越高,这是什么原理?冬天,天很冷,跑会儿步,身体会变热,这又是为什么?将太阳电池连在小电扇上,并使它对着阳光,可以看到过段时间电扇会自己转起来,是什么力量让它转起来的呢?将钢笔杆在头发或毛衣上摩擦后靠近细碎的纸片,纸片会“飞到”钢笔杆上,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由于发生了能量转化。
请你思考一下,它们分别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学生观看视频并讨论回答,摩擦双手,手会变热,是因为机械能转化成内能;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袋口,放在阳光下,温度会越来越高,是因为太阳的太阳能转化成内能;人跑会儿步,身体会变热,是因为身体的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和内能;将太阳电池连在小电扇上,并使它对着阳光,可以看到过段时间电扇会自己转起来,是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电能又转化成机械能,使电扇转动;将钢笔杆在头发或毛衣上摩擦后靠近细碎的纸片,纸片会“飞到”钢笔杆上,是因为摩擦时,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纸片飞起,是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教学设计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三节的内容,这节内容由“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组成。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节以“能量”为主线,介绍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量及它们的转化和转移情况,最后突出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多种形式
2、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各种形式的能,如机械能、内能、光能等,知道动能和势能的相
互转化及机械能的守恒条件,通过前面几个章节的学习,学生对能量转化已经有了初步的
了解,为本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学习作了较为全面的铺垫。
另外,在生产生活中到
处都有能的形式与转化,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
四、教学过程。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
2.通过学生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建立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法打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以能量为线索,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最后突出能量守恒定律及应用的重要性。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从更深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习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节内容由两部分内容组成,“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是本节重点,能量的转化和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是本节难点。
三、教学策略
先从学生熟悉的能量入手,比如内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在扩展到光能、电能、化学能等,同时结合图片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能量转化过程示意图需要在学生们充分讨论后再填写,答案不要求统一,合理就行。
在学生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做好探究实验,讲解能量守恒定律时,要突出定律的物理意义,即“转化”和“守恒”。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黑塑料袋、水、温度计、太阳能电池、小电扇、钢笔杆、碎纸屑、乒乓球、小球撞击演示器。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5分钟)
复习提问: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2.热机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的机器?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能量又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回忆前面的内容并回答。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而热传递是内能之间的转移。
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为后面的学习作知识铺垫。
从学生已学知识中体会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新课教学
(3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思考这些活动中能量的转化:
(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
(2)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放在阳光下。
(3)将连在小电扇上的太阳能电池对着阳光。
(4)用钢笔杆在头发或毛衣上摩擦后再靠近细小的纸片。
教师总结:经过长期的探索,发现各种现象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
用能量的概念及能量转化的观点,可以反映这种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学生进行活动,并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手会感觉到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可观察到温度升高,光能转化为内能。
(3)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4)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物理规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师通过图片举例并提问:认真观察以下图片,你能发现图片中有哪些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
学生讨论并将图补充完整。
让学生对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进一步理解。
演示实验:
实验1:乒乓球在地面上弹起来,最终会静止。
乒乓球弹起后为什么最终静止?
机械能减少了,并不是能量消失了,实际上是通过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减少的机械能就转化为内能了,能量并没有消失。
实验2:演示小球撞击的装置,观察现象。
原来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最后小球都静止了,是不是机械能就消失了?
能量除了会转化,还会发生转移。
在发生能量转移时,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是不变的。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左右小球摆动的幅度基本上是相同的,也就意味着左边小球的机械能基本上转移给右边小球。
一个球的机械能减小,另一个小球的机械能增加,这就是能量的转移。
通过前面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实例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师生互动:
归纳并分析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突出定律的物理意义,即突出“转化”和“守恒”,强调各个词语的意义。
说明:
1.尽管有的时候,物体某种形式的能量,可能转移到几个物体或转化成几种形式的能量,但能量的总量不变。
就是说某物体损失的能量等于几个物体得到的能量的总和。
2.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能量守恒定律普遍适用。
在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中,只要有能量的转化,就一定服从能量守恒的规律。
从物理的、化学的现象到地质的、生物的现象,大到宇宙天体的演变,小到原子核内部粒子的运动,都服从能量守恒的规律。
3.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依据。
人类认识自然,就要根据种种自然现象,总结规律,能量守恒定律就是人类总结出的规律之一,而且人类认识的其他规律也必定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4.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利用自然的重要武器。
从原始人钻木取火,到水能利用,从蒸汽机发明,到电能的利用,从太阳能,到核能的利用……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认识能量、利用能量、实现能量转化或转移的历史。
学生思考回答:
小球最终静止下来的原因是小球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
学生归纳能量守恒定律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使学生认识到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能量的形式发生转化。
但不管哪种变化,能量的总量总是保持不变。
进一步向学生强调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
武器。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师展示永动机图片,提问永动机可能实现吗?
学生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说明它不能一直工作下去。
锻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用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5分钟)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1.多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相互转化。
2.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对本节课内容回顾巩固。
作业布置
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3题。
按要求完成。
知识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