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比赛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
2015年山西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评分总表编号参赛项目作者学校名称学科或专业类名称课程名称总得分(100)排名等级17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田映晖太原生态工程学校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94.20 1 140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王海峰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校美术公共艺术(美术篇)90.80 2 139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田志英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校数学数学基础模块(下册)90.60 3 27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闫振华、安月英阳泉市卫生学校数学数学89.00 4 249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赵晨煌太原市卫生学校数学数学89.00 5 218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卢元翠太原生态工程学校食品加工农产品贮藏与加工87.80 6 31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陆金菊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数学函数的应用85.80 7 331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裴海娟、周亚军垣曲县高级职业中学美术色彩静物写生85.80 8 355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杜珍珍阳泉市郊区职业高级中学护理《正常人体学基础》85.60 9 345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裴红冰山西省贸易学校数学概率初步82.40 10 346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任强山西省贸易学校室内设计手绘效果图室内效果图上色步骤和技法81.60 111页51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陈雪娟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数学角的概念的推广/52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申樾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物理电磁感应/2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武丽君盂县职业中学校数学圆的标准方程/3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张芳盂县职业中学校化学氧化还原反应/24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赵志敏山西省工贸学校德育电力拖动/25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史锦春山西省工贸学校机电职业道德与法律/28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郭莉霞临猗县第一职业中学化学《共价键》/29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何淑娟临猗县第一职业中学计算机Premiere制作马赛克效果/72 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乔丽霞阳城县职业高级中学校导游基础知识国粹京剧/11 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李金玲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物理牛顿第三定律90.70 1 14 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洪琴山西省城乡建设学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材料与检测90.60 2 148 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庞鑫、王丽萍山西省贸易学校英语春节89.00 3 150 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霍婷照太原市卫生学校护理学护理基础学88.50 4 230 中职组信息化张璟媛阳泉市职业中专学校语文《兰亭集序》88.20 5 22页课堂教学33 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安娜垣曲县高级职业中学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85.00 6 25 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石巧霞山西省城乡建设学校英语Warming up +listening &Speaking”84.20 7 212 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朱春燕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语文离太阳最近的树84.20 8 354 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孟伟伟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数控技术应用数控车加工工艺与编程操作83.67 9 347 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李金、梁江伟山西省贸易学校运输作业实务快递揽件83.25 10 319 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王忻颖太原生态工程学校园林技术园林美术83.00 11 338 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董春梅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校护理基本护理技术80.00 12 326 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尤杨山西省工贸学校市场营销产品79.75 13 327 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刘颖锐山西省工贸学校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79.75 1421 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任荣运城市农业机电工程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78.80 158 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闫郭莉阳泉市卫生学校医药卫生解剖学77.20 1632 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冯伟垣曲县高级职业中学计算机数据排序、筛选76.33 1736 中职组信息化课堂教学宁金星垣曲县高级职业中学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74.75 183页。
教师信息化工作考核方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
其中,实地查看主要是指对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现场测试则是对教师应用能力进行考核,上网查阅则是对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应用情况进行查看,问卷调查则是对学生对教师信息化应用情况的评价。
六、评估考核结果处理评估考核结果将纳入学校教师考核成绩,对于考核得分较低的教师,学校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其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对于考核得分较高的教师和教研组,学校将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将其作为信息化优秀示范学校和教师,进行宣传和推广。
七、评估考核保障学校将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实效。
同时,学校将建立健全评估考核机制,加强对教师信息化应用的监督和评估,保障评估考核工作的公正、公开和科学性。
八、结语本评估考核方案是为了规范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提高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加大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评估与指导力度而制定的。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发展人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全面、广泛地了解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我们采取了随机抽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针对教师信息化工作的评估考核,我们根据每学期的情况,将其纳入教师综合业绩考核中。
对于得分靠后、停滞不前的个人,我们将通报并进行再次培训。
如果培训后仍不合格,该教师本年度将无法评优XXX。
为了更加具体地考核教师信息化应用情况,我们制定了以下评估指标和内容:一、教学资源建设应用1.每个教师在省公共基础资源平台中上传自己的教案、课件、课例等,并对所授学科的每一课都有与教案对应的教学素材,定期对教学资源库进行整理、统计、更新。
2.每个教师在省基础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建有个人空间,并上传一定量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相关内容。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评分标准一、微课制作微课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技能操作、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视频教学资源。
主要形式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讲授者使用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方式,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批注和讲解的视频。
制作要求1、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
2、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课名、教师姓名及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mp4、AVI、MOV等,画面尺寸为640×480以上,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视频中建议出现教师本人讲课的同步画面。
3、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如有学习指导、练习题和配套学习资源等材料请一并提交。
评分标准二、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案例。
包括课堂教学、研究性教学、实验实训教学、见习实习教学等多种类型,采用混合教学或在线教学模式。
制作要求须提交案例介绍文档、教学活动视频和相关材料。
案例介绍文档可包括: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成果、获奖情况、推广情况等。
教学活动视频反映信息化课程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供合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多节课堂片段剪辑、专题介绍视频等多种形式。
使用mp4、AVI、MOV等格式,时间总计不超过50分钟。
相关材料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资源等。
评分标准。
01大赛背景与目的Chapter河北省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1 2 3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作用大赛目的和意义推动河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01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02促进职业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0302参赛对象与条件Chapter河北省内各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在职教师。
河北省内各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
其他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团队。
参赛作品应紧密结合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参赛学生应为本校在籍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参赛作品应为原创,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参赛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并在职业教育教学一线工作。
参赛团队应指定一名负责人,负责团队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报名方式及截止时间报名方式截止时间2024年XX月XX日。
逾期将无法报名参加本次大赛。
03比赛内容与形式Chapter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赛者需提交一份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
信息化教学实施参赛者需展示一节信息化教学实践课,展示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信息化教学说课参赛者需进行说课,阐述其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特点、创新点及实施效果等。
线上评审线上提交作品专家评委将对提交的作品进行线上评审,评选出优秀作品进入下一轮比赛。
现场决赛评分标准及权重分配信息化教学设计(占比40%)信息化教学实践(占比30%)信息化教学说课(占比20%)答辩环节(占比10%)04组织架构与分工协作Chapter组织架构设置及职责划分大赛组委会秘书处专家组承办单位定期会议机制联络员制度信息共享平台030201各单位协作配合机制建立确保比赛顺利进行措施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加强技术支持和保障A B C D建立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和指导05宣传推广与氛围营造Chapter宣传推广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制定全面宣传推广计划多元化传播渠道利用定期回顾与调整互动体验增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激发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兴趣。
第1篇一、比赛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决定举办信息化实践教学比赛。
本次比赛旨在激发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兴趣,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二、比赛目的1. 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
3.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比赛主题本次比赛主题为“信息化教学创新与实践”,要求参赛作品结合学科特点,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四、参赛对象1. 全校在校师生。
2. 教师可独立参赛,也可与学生合作参赛。
3. 学生可个人参赛,也可组成团队参赛。
五、比赛内容1. 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赛者需设计一堂信息化教学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2. 信息化教学课件制作:参赛者需制作一堂信息化教学课的课件,要求课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于操作。
3. 信息化教学实践:参赛者需进行一堂信息化教学实践,展示教学过程,并进行教学反思。
六、比赛流程1. 报名阶段:参赛者填写报名表,提交参赛作品。
2. 初赛阶段: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初步评审,选拔出优秀作品进入决赛。
3. 决赛阶段:决赛分为教学设计评审、课件制作评审、教学实践展示三个环节,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
七、奖项设置1. 优秀组织奖:对组织参赛工作出色的学院或部门给予表彰。
2. 优秀指导教师奖:对指导参赛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
3. 优秀学生奖:对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
4. 优秀作品奖:对在比赛中获奖的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实践作品给予表彰。
八、比赛要求1. 参赛作品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
2. 参赛作品应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一、比赛简介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是一项旨在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比赛。
比赛邀请参赛教师就其所选的课程进行讲解,强调信息化教学应用方法和技巧,通过直观生动的展示方式,让观众体验到信息化教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二、比赛规则1.参赛教师需提前提交资料,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材分析等。
2.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环节,初赛为网上答辩,决赛为现场演讲。
3.初赛评审主要评估参赛教师的教学理念、信息化应用技巧等方面,决赛则着重考察其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流程、方式及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效果等。
4.评分标准:教学理念40分,课程设计及教学计划20分,教学方式、流程及应用效果40分。
5.比赛设一、二、三等奖,最高奖金为人民币20000元。
三、比赛内容1.教学理念参赛教师需要清晰地说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是否相符;瞄准目标,围绕学生个性化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展开阐述。
2.课程设计参赛教师需要详细介绍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方法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并结合学科特点对教材进行分析和解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
3.信息化教学方法参赛教师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展示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技巧,如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Web2.0应用、教学自动化管理系统等。
4.教学流程参赛教师需详细介绍教学过程的布局、时间分配、组织方式等方面,充分展示教学活动的流程和融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并阐述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效果评估的方法。
5.信息化教学应用效果参赛教师需要展示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教学质量、课堂氛围、学生学习兴趣、知识水平等方面,并分享信息化教学的优点及改善教学的思考。
四、比赛意义信息化教学在当今教育领域已成为重要趋势,通过比赛推广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和创新,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更可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201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竞赛方案一、组织单位指导单位: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承办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相关指导委员会协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二、竞赛范围本次大赛设置学科(或专业)有:德育类、语文类、数学类、英语类、公共艺术类(另行组织)、计算机应用基础类、体育与健康类、物理类、化学类、计算机类、电工电子类、机械类、汽修类、建筑类、商贸类(含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连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服装工美类、学前教育类、农林类,共18个。
三、竞赛时间、地点大赛时间:2014年6-7月(各学科竞赛时间另行通知)。
大赛地点:各学科竞赛地点另行通知。
四、参赛选手准备的作品内容及报送方式1.德育课(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参赛选手准备的作品内容有:“参赛选手、作品登记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现场说课课件”、“课堂教学实录”,共5项。
2.文化基础课(含语文类、数学类、英语类、公共艺术类(另行组织)、体育与健康类、物理类、化学类)参赛选手准备的作品内容有:“参赛选手、作品登记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现场说课课件”、“微课视频”,共5项。
3.专业课(含计算机类、计算机应用基础类、电工电子类、机械类、汽修类、建筑类、商贸类、服装工美类、学前教育类、农林类)参赛选手准备的作品内容有:“参赛选手、作品登记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现场说课课件”,共4项。
各项内容的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7。
请各校参赛选手认真备赛,以学校为单位报送作品。
请于2014年6月1日前(逾期视为放弃)将以上作品资料刻录成光盘(1份)邮寄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同时将“参赛选手、作品登记表”电子版发送至大赛组委会秘书处电子邮箱并确认。
原则上每所学校每个学科(专业)限报1人。
五、组织要求1.各学校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本活动,先举办本校的初赛和选拔,推出优秀选手参加全省决赛。
2023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考核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2023年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考核的标准,以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中小学教师,并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和评估依据。
考核标准1. 教学技能教学技能- 掌握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基本技巧。
- 能够运用教学软件和在线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 具备设计和组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 能够利用各类教学软件和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和资源制作。
- 熟悉获取和评估教学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 具备有效整合和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3. 课堂管理课堂管理-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课堂秩序和学生研究。
- 具备使用在线研究管理系统进行课堂管理和作业布置的能力。
- 能够有效运用电子研究工具进行学生研究进度跟踪和反馈。
4. 评估与反馈评估与反馈- 具备使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学生研究评估的能力。
- 能够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进行考试和作业的评阅和批改。
- 具备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研究反馈和建议的能力。
5. 教学创新教学创新- 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活动的能力。
- 能够设计和组织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
- 具备教育科技应用的前瞻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考核方法1.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涵盖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教学资源、课堂管理、评估与反馈以及教学创新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2. 考核方式- 组织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践课堂观摩和教学设计评比。
- 进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试和案例分析。
- 考核期间对教师进行教学实践记录和教学成果展示。
考核结果与奖惩措施1. 考核结果根据教师在各项考核指标上的表现综合评定。
2. 优秀者将被评为信息化教学示范教师,并给予相应奖励和荣誉。
3. 未达到要求者将被要求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和提升,并进行跟踪指导。
结论通过规定2023年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考核标准,我们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信息化教学中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评价需要发展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工具),包括量规、学习契约、X例展示、电子学档、概念图、评估表等。
在对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评价的实践运用中,注重过程性评价的量规(rubric)工具展现出诸多优势。
量规也称为评价表或评分细则。
量规专家海蒂?古德瑞齐认为,量规是一个评分工具,能够明确描述每个准则的水平。
[1]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工具,主要用于评价、指导、管控和改善学习行为,既可作为教师评价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工具。
[2]焦建利教授认为,具有一系列评价标准、设置了质量优弱序列的量规可准确描述学生作业或学习表现的优劣程度。
量规不同于标准化测试,其评分的标准公开化,较容易实现开放和共享功能,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学习过程的控制应该从教师逐渐向学生过渡,培养学生知识建构的心智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自我控制者,使他们具备批判的、联系的认知加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在学生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的前提下成长为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最佳评价者。
以强调学习者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为特色的建构主义评价强调目标比较自由的评价,主X将学习评价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并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和目标建构新的评价标准和测量工具。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米尔斯?加涅是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在一定的教学条件支持下,学习者逐步进入某种持久的学习状态,形成一定的能力和倾向,这种能力或倾向要从外在的行为表现中进行观测。
[3]根据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的过程评价模式,可以采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定量手段获取教学评估事实材料。
运用量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主要是基于对学生内在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所进行的表现性评价。
影响教学绩效的因素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
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建立在定性评价基础上的定量评价,或者定量评价支撑的定性评价,这两种课堂绩效评价方法都能够有效发挥评价量规的导向作用、诊断作用以及鉴定作用,为进一步优化评价量规的指标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申报书评审指南与标准解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我国教育部于20XX年启动了信息化标杆校项目。
该项目旨在鼓励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信息化校园。
申报书是学校参与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重要材料,评审指南与标准则是评审委员会评估申报书的依据。
本文将对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申报书的评审指南与标准进行解读,帮助学校更好地理解和准确准备申报书。
首先,评审指南详细说明了申报书的结构和内容。
申报书应包含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信息化发展规划、现有信息化建设情况、未来信息化建设计划等内容。
申报书中每个部分的要求和格式也在评审指南中有专门说明。
学校在准备申报书时,应仔细研读评审指南,确保申报书的结构完整、内容全面。
其次,评审指南对申报书的评审标准进行了明确,并细分为不同的评审要点。
评审标准主要包括目标明确性、规划科学性、基础建设完善性、应用创新性和成果丰满性等方面。
评审要点对每个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例如目标明确性评审要点包括目标的明确性、可行性、定量化等。
学校在准备申报书时,应根据评审要点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准备相关材料,以满足评审标准的要求。
然后,评审指南对申报书的评分方法进行了说明。
评分方法采用综合评分法,根据每个评审要点的重要性和权重,对每个要点进行评分,最终得到综合得分。
评审指南中明确了不同得分范围所对应的评价等级,例如90分以上为优秀,70-89分为合格,60-69分为基本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学校在准备申报书时,应清楚了解评分方法,重视每个评审要点,争取获得更高的综合得分。
最后,评审指南对评审程序和申报书的补正规定进行了说明。
评审程序主要包括初评、复评和终评三个环节。
初评主要对申报书的形式和结构进行核查,复评对申报书的内容进行细致评审,终评则是对复评结果的综合评定。
评审过程中评审委员会可能会根据申报书的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学校在收到修改意见后应及时进行修改和补正。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细则为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湖南省教育厅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细则。
本细则旨在明确测评内容、方式和标准,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参考。
一、测评内容1.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软件使用、网络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课堂信息技术应用:包括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利用、教学设计与评价等。
3.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包括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如网络学习、自主获取教学资源、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等。
二、测评方式1.笔试:通过题目测试教师对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教学观摩与评议:邀请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评委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评议。
3.个人陈述:教师向评委陈述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经验、成果和问题,并进行自我评价。
三、测评标准1.基础知识和技能:根据教师在笔试中的表现评分,包括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办公软件的灵活运用、网络应用的使用能力等。
2.课堂信息技术应用:评委根据观摩教学的情况评分,包括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和展示、网络资源的利用和整合、教学设计和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等。
3.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评委根据个人陈述和教师的学习成果评分,包括教师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能否独立获取教学资源和信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合理性等。
四、测评结果根据教师在各项测评中的得分,综合评价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评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并给出测评意见和建议。
五、测评周期和要求测评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具体时间由省教育厅确定。
参加测评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正式教师资格,参与测评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机会,是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六、测评成果的应用1.对中小学教师的晋升和职称评定具有指导作用,优秀教师可享受相应的晋升或职称待遇。
2.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供参考,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不足进行补充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