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及其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42
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1. 低血压:透析过程中血压下降是常见的并发症。
处理流程包括:- 立即暂停透析,将患者的头部调低,提高下肢或使用动脉内注射的血管活性药物,如腺苷酸、多巴酚丁胺等。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 如果患者没有恢复稳定的血压,应立即转诊至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
2. 抽血困难:在透析过程中,由于针头穿刺不当或针头堵塞等原因,可能出现抽血困难。
处理流程包括:- 评估针头穿刺位置,尝试重新穿刺。
- 如果无法重新穿刺,应尽快联络血透室或主管医生,考虑更换或维护血管通路。
3. 血液透析疼痛:有些患者可能在透析过程中出现针头周围或通路处的疼痛。
处理流程包括:- 检查针头或通路是否存在问题,如血栓形成、堵塞等。
- 给予患者适量的止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物。
4. 感染: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感染的风险。
处理流程包括:- 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手部和皮肤消毒,保持良好的透析通路清洁。
- 定期更换透析导管或进行通路维护,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 如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局部红肿等,应立即联系医生并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5. 过滤膜问题:透析过程中,过滤膜堵塞或失效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下降。
处理流程包括:- 监测血透仪及相关指标,如动脉压、静脉压等。
- 如发现过滤膜堵塞或失效,立即停止透析,清洗或更换过滤膜。
总之,对于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应进行及时的监测和处理,同时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应急预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以提高应对并发症的能力和水平。
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及处理
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及处理:
1.透析失衡综合征
为常见的并发症。
多见于初次透析、快速透析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发生。
表现为焦虑、烦躁、头痛、恶心、呕吐,有时血压升高;中度者尚有肌阵挛、震颤、失定向、嗜睡;重度者可有癫痫样大发作、昏迷、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首次透析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透析液中钠浓度不宜过低,超滤脱水不宜过快。
出现症状时,轻者给静注50%葡萄糖液50~100ml,肌注异丙嗪25mg;重者应给甘露醇或白蛋白等,减低透析器中负压及流量。
2.发热
透析早期发热,多由于透析系统冲洗不净,致热原存在或预充血液快速进入体内产生输血反应所致;如透析后体温持续上升多提示感染,应寻找发热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心血管并发症
如低血压、高血压、心脏进行性张大、心力衰竭、心包炎、心律不齐等。
4.贫血
尿毒症原已有不易纠正的贫血,加上透析中需反复抽血检查以及透析器中残留血液的丢失,可加重贫血,因此,应减少种种原因的失血,补充铁剂、叶酸或适量输血。
5.透析性骨病
6.感染
要防范动静脉瘘、肺部及尿路感染。
血透急性并发症处置方案1. 呼吸困难1.1 原因呼吸困难可能由于急性心力衰竭、低钙血症、肺水肿、支气管哮喘等原因导致。
1.2 处置方案1.立即停止血透,坐起或半坐位,给予吸氧。
2.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洛贝林、阿托品等药物治疗。
3.如病情加重,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2. 眩晕、头痛2.1 原因眩晕、头痛可能由于低血压、低钠血症、血流量过大等原因导致。
2.2 处置方案1.立即停止血透,平卧或趴卧位,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补液等治疗。
2.如情况不见好转,应及时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3. 恶心、呕吐3.1 原因恶心、呕吐可能由于低钾血症、过度脱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原因导致。
3.2 处置方案1.立即停止血透,平卧位,根据病情给予静脉补液及氯化钾等治疗。
2.如情况不见好转,应及时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4. 抽搐4.1 原因抽搐可能由于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尿毒症、脑病等原因导致。
4.2 处置方案1.立即停止血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氯化钙、氯化钠、碳酸氢钠等治疗。
2.如情况不见好转,应及时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5. 血流量过快5.1 原因血流量过快可能由于血管造口狭窄、血路漏等原因导致。
5.2 处置方案1.立即停止血透,检查血管造口是否狭窄、血路有否漏血等问题。
2.如有必要可以更换造口或血管通路。
6. 血流量过慢6.1 原因血流量过慢可能由于血管造口不畅、血路阻塞等原因导致。
6.2 处置方案1.立即停止血透,检查血管造口是否畅通、血路是否阻塞等问题。
2.如有必要可以更换造口或血管通路。
7. 手术切口感染7.1 原因手术切口感染可能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消毒不彻底等原因导致。
7.2 处置方案1.立即停止血透,局部冷敷、抗感染药物治疗。
2.如有必要可以拆线或进行手术清创。
8. 血透反应8.1 原因血透反应可能由于血透器不合适、血透器材不洁等原因导致。
8.2 处置方案1.立即停止血透,根据病情给予抗过敏、抗感染等治疗。
2.完成透析后更换血透器材。
血透室常见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应急预案
1. 低血压:低血压是血透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体位改变、透析液温度或流量变化等因素导致血压下降。
应急预案包括立即通知医生并调整透析机的参数,增加透析液流量,或者给予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来提升血压。
2. 血管通路问题:血透室中患者常常使用动静脉瘘或者引流管进行透析治疗,这些通路可能出现血栓、感染或者狭窄等问题。
应急预案包括密切观察通路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发生。
3. 感染:血透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但由于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差,感染仍然是一个常见问题。
应急预案包括严格的洗手和消毒操作,定期更换透析管路,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红肿等感染征象,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4. 过敏反应:一些患者可能对血透过程中使用的透析液或者药物发生过敏反应。
应急预案包括在治疗前进行过敏筛查,如发现患者有过敏史,需要谨慎使用相应药物,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治疗并采取抗过敏措施。
5. 透析液的异常:透析液的成分和温度变化可能引发一些意外情况,如电解质紊乱、透析液温度过高或过低等。
应急预案包括定期监测透析液的成分和温度,及时调整透析机的参数,确保透析液的质量符合要求。
为了应对上述情况,血透室还应配备有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能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血透室还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与相关科室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血液透析过程中或在血液透析结束后数小时内发生与透析治疗本身有关的并发症称之为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
近几年,由于透析经验的积累、技术的改进及透析机、透析器等物品性能和质量的提高,一些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降低,但部分并发症在临床上还是较常见的。
因此,为提高透析质量,确保患者透析过程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章将讨论一些较常见及较严重的并发症第一节急性并发症一、透析低血压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分为发作性低血压( episode hypotension,EH)和慢性持续性低血压( sustained hypotension,SH)。
前者定义为患者基础血压正常或增高,在透析过程中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较透析前下降30mmHg,发生率为30%~40%;后者常发生于透析多年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收缩压通常不超过100mmHg,发生率为5%~10%。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还可以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较痛、肾血流量减少及残余肾功能进一步下降。
低血压可造成透析血流不足,以致超滤困难,透析不充分。
急性肾衰竭时低血压可加重肾缺血性损害,延缓肾衰竭恢复时间,应尽量避免。
近年来,血液透析患者中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其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所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越来越多。
而血液透析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低血压,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应加强对老年患者血压的观察,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一)发生原因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1.与透析有关的因素超滤过快,过多;使用醋酸盐透析液;低钠透析液;残留消毒剂;体外循环量多,透析液过热。
2.自主神经功能素乱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病变较常见。
此类患者血容量减少时,动脉收缩能力也受损,导致心输出量下降,患者维持血压的能力也下降。
3.生物相容性差生物相容性差导致的低氧血症及变态反应对心血管功能有不良影响,导致低血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