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英国南海公司案例分析——自己整理.ppt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15
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及分析——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审计案例200多年前,英国成立了南海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经营无方,公司效益一直不理想。
公司董事会为了使股票达到预期价格,不惜采取散布谣言等手法,使股票价格直线上升。
事情败露后,英国议会聘请了一位懂会计的人,审核了该公司的账簿,然后据此查处了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于是,审核该公司账簿的人开创了世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先河,民间审计从此在英国拉开了序幕。
一、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背景在18世纪初,随着大英帝国殖民主义的扩张,海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
英国政府发行中奖债券,并用发行债券所募集到的资金,于1710年创立了南海股份公司。
该公司以发展南大西洋贸易为目的,获得了专卖非洲黑奴给西班牙、美洲的30年垄断权,其中公司最大的特权是可以自由地从事海外贸易活动。
南海公司虽然经过近10年的惨淡经营,其业绩依然平平。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总额的70%,即约1 000万英镑,可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
该年底,一方面,当时英国政府扫除了殖民地贸易的障碍,另一方面,公司的董事们开始对外散布各种所谓的好消息,即南海公司在年底将有大量利润可实现,并煞有其事地预计,在1720年的圣诞节,公司可能要按面值的60%支付股利。
这一消息的宣布,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转换,进而带动了股价上升。
1719年中,南海公司股价为114英镑,到了1720年3月,股价劲升至300英镑以上。
而从1720年4月起,南海公司的股票更是节节攀高,到了1720年7月,股票价格已高达1 050英镑。
此时,南海公司老板布伦特又想出了新主意:以数倍于面额的价格,发行可分期付款的新股。
同时,南海公司将获取的现金,转贷给购买股票的公众。
这样,随着南海股价的扶摇直上,一场投机浪潮席卷全国。
由此,170多家新成立的股份公司股票以及原有的公司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股价暴涨51倍,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都卷入了这场漩涡。
国外审计案例精选与评析分享!!!来源:危骁的日志案例一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审计案例200多年前,英国成立了南海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经营无方,公司效益一直不理想。
公司董事会为了使股票达到预期价格,不惜采取散布谣言等手法,使股票价格直线上升。
事情败露后,英国议会聘请了一位懂会计的人,审核了该公司的账簿,然后据此查处了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于是,审核该公司账簿的人开创了世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先河,民间审计从此在英国拉开了序幕。
一、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背景在18世纪初,随着大英帝国殖民主义的扩张,海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
英国政府发行中奖债券,并用发行债券所募集到的资金,于1710年创立了南海股份公司。
该公司以发展南大西洋贸易为目的,获得了专卖非洲黑奴给西班牙、美洲的30年垄断权,其中公司最大的特权是可以自由地从事海外贸易活动。
南海公司虽然经过近10年的惨淡经营,其业绩依然平平。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总额的70%,即约1 000万英镑,可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
该年底,一方面,当时英国政府扫除了殖民地贸易的障碍,另一方面,公司的董事们开始对外散布各种所谓的好消息,即南海公司在年底将有大量利润可实现,并煞有其事地预计,在1720年的圣诞节,公司可能要按面值的60%支付股利。
这一消息的宣布,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转换,进而带动了股价上升。
1719年中,南海公司股价为114英镑,到了1720年3月,股价劲升至300英镑以上。
而从1720年4月起,南海公司的股票更是节节攀高,到了1720年7月,股票价格已高达1 050英镑。
此时,南海公司老板布伦特又想出了新主意:以数倍于面额的价格,发行可分期付款的新股。
同时,南海公司将获取的现金,转贷给购买股票的公众。
这样,随着南海股价的扶摇直上,一场投机浪潮席卷全国。
由此,170多家新成立的股份公司股票以及原有的公司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股价暴涨51倍,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都卷入了这场漩涡。
南海公司事件案例分析报告班级:10审计8班成员:姚茜何晓玲周丽丽朱悦刘泽源南海公司事件是世界经济史和会计审计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其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
经济学界多归结于狂热与泡沫,会计审计学界则归结于会计舞弊等等。
从以史为鉴的角度,有必要对其中的经济现象作一分析。
基于此,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整合思考,多角度分析了南海公司事件产生的原因,博览群书,希望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避免产生类似问题,保证经济社会的科学有序发展。
一、事件概况:事件起因源于南海公司(SouthSea Company),南海公司在171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仍然进行时创立,它表面上是一间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的特许公司,但实际上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欠下的债务。
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价由原本1720年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镑以上,全民疯狂炒股。
然而,市场上随即出现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鱼,试图趁南海股价上升的同时分一杯羹。
为规管这些不法公司的出现,国会在6月通过《泡沫法案》,炒股热潮随之减退,并连带触发南海公司股价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镑以下的水平,不少人血本无归,连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也蚀本离场。
南海泡沫事件使大众对政府诚信破产,多名托利党官员因事件下台或问罪;相反,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混乱,协助向股民作出赔偿,使经济恢复正常,从而在1721年取得政府实权,并被后世形容为英国历史上的首位首相,此后,辉格党取代托利党,长年主导了英国的政局。
至于南海公司并没有因为泡沫而倒闭,但事实上,公司在1750年以后已中止对南美洲进行的贸易业务,它最终维持至1853年才正式结业二、具体介绍南海公司成立背景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
国外审计案例精选与评析案例一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审计案例200多年前,英国成立了南海股份。
由于经营无方,公司效益一直不理想。
公司董事会为了使股票到达预期价格,不惜采取散布谣言等手法,使股票价格直线上升。
事情败露后,英国议会聘请了一位懂会计的人,审核了该公司的账簿,然后据此查处了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于是,审核该公司账簿的人开创了世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先河,民间审计从此在英国拉开了序幕。
一、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背景在18世纪初,随着大英帝国殖义的扩,海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开展。
英国政府发行中奖债券,并用发行债券所募集到的资金,于1710年创立了南海股份公司。
该公司以开展南大西洋贸易为目的,获得了专卖非洲黑奴给西班牙、美洲的30年垄断权,其中公司最大的特权是可以自由地从事海外贸易活动。
南海公司虽然经过近10年的惨淡经营,其业绩依然平平。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总额的70%,即约1 000万英镑,可与南海公司股票进展转换。
该年底,一方面,当时英国政府扫除了殖民地贸易的障碍,另一方面,公司的董事们开场对外散布各种所谓的好消息,即南海公司在年底将有大量利润可实现,并煞有其事地预计,在1720年的圣诞节,公司可能要按面值的60%支付股利。
这一消息的宣布,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转换,进而带动了股价上升。
1719年中,南海公司股价为114英镑,到了1720年3月,股价劲升至300英镑以上。
而从1720年4月起,南海公司的股票更是节节攀高,到了1720年7月,股票价格已高达1 050英镑。
此时,南海公司老板布伦特又想出了新主意:以数倍于面额的价格,发行可分期付款的新股。
同时,南海公司将获取的现金,转贷给购置股票的公众。
这样,随着南海股价的扶摇直上,一场投机浪潮席卷全国。
由此,170多家新成立的股份公司股票以及原有的公司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股价暴涨51倍,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都卷入了这场漩涡。
南海公司事件案例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南海公司是一家在南海地区开展勘探和开采石油资源的能源公司。
该公司在近期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本报告将对这些事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南海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估。
二、事件一:石油泄漏事故在去年的某一天,南海公司的石油平台发生了泄漏事故,导致大量石油流入海洋中,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并对南海公司的环保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质疑。
分析:南海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应更加重视环保问题,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同时,公司应加强监测手段,提高对泄漏事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三、事件二:劳工抗议罢工由于南海公司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的不公平,员工们发起了大规模的抗议罢工活动,要求提高工资福利和改善工作环境。
这一事件引发了严重的劳资纠纷,对南海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
分析:南海公司应该更加注重员工的权益和福利,制定合理的劳动合同和薪酬体系,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协商,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减少劳资纠纷对企业运营的不利影响。
四、事件三:政府监管问题南海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嫌存在违规经营和行贿问题,引起了政府监管部门的关注。
政府对南海公司进行了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处罚措施,对南海公司的正常运营造成了困难。
分析:作为一家合法经营的能源公司,南海公司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与此同时,公司应该与政府监管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积极配合调查工作,提升企业形象和信誉度。
五、事件四:品牌形象危机上述事件的发生对南海公司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公众对该公司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大幅下降。
南海公司面临着重建品牌形象的巨大挑战。
分析:南海公司应积极采取公关措施,向公众公开透明地传递公司的发展情况和改进措施,并承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重视环境保护和员工权益,以恢复公众对公司的信心和支持。
琼民源案例分析南海公司案例英国南海公司(the South Sea Company)案例(一)神话大量可实现利润和高达60%股利支付率的传闻,使公司股价从1719年中的114英镑飞涨到1720年7月的1050英镑。
股票热使“政治家忘记了政治,律师忘记了法庭,贸易商放弃了买卖,医生丢弃了病人,店主关闭了铺子,教父离开了圣坛,甚至连高贵的夫人也忘了高贵和虚荣”。
(二)事实真相成立以来惨淡经营、表现平平,在对外贸易方面没有取得多大成功,进行清理时发现实际资本所剩无几。
(三)审计起因与结果1720年9月,南海公司不得不宣布破产倒闭,数以万计的债权人与股东蒙受损失,要求议会调查事情真相。
议会组织了一个13人的特别委员会进行秘密查证,为了进一步查清南海公司的财务状况,聘请了精通会计实务的查尔斯·斯耐尔(Charles Snell)对南海公司账目进行查询和审核。
Charles Snell于1721年提交了一份名为“伦敦市彻斯特·莱恩学校的书法大师兼会计师Charles Snell对素布里奇商社的会计账簿进行检查的意见”,指出南海公司存在舞弊行为,会计记录严重不实。
(四)意义和影响(1)在西方审计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
世界上绝大多数审计理论工作者都认为Charles Snell是世界上第一位民间审计人员,他所撰写的查账报告是世界上第一份民间审计报告,而英国南海公司舞弊案例也被列为世界上第一起比较正式的民间审计案例。
(2)说明了建立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基础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要由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来协调、平衡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
万里大造林何庆魁中广网呼和浩特4月1日消息(记者郑颖)内蒙古公安厅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内蒙古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涉嫌经济犯罪案件侦办情况,目前,万里大造林公司董事长陈相贵等人已经被捕,涉案林地已由各地人民政府负责接管,并得到了正常的管护。
国外审计案例精选与评析案例一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审计案例200多年前,英国成立了南海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经营无方,公司效益一直不理想。
公司董事会为了使股票达到预期价格,不惜采取散布谣言等手法,使股票价格直线上升。
事情败露后,英国议会聘请了一位懂会计的人,审核了该公司的账簿,然后据此查处了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于是,审核该公司账簿的人开创了世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先河,民间审计从此在英国拉开了序幕。
一、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背景在18世纪初,随着大英帝国殖民主义的扩张,海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
英国政府发行中奖债券,并用发行债券所募集到的资金,于1710年创立了南海股份公司。
该公司以发展南大西洋贸易为目的,获得了专卖非洲黑奴给西班牙、美洲的30年垄断权,其中公司最大的特权是可以自由地从事海外贸易活动。
南海公司虽然经过近10年的惨淡经营,其业绩依然平平。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总额的70%,即约1 000万英镑,可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
该年底,一方面,当时英国政府扫除了殖民地贸易的障碍,另一方面,公司的董事们开始对外散布各种所谓的好消息,即南海公司在年底将有大量利润可实现,并煞有其事地预计,在1720年的圣诞节,公司可能要按面值的60%支付股利。
这一消息的宣布,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转换,进而带动了股价上升。
1719年中,南海公司股价为114英镑,到了1720年3月,股价劲升至300英镑以上。
而从1720年4月起,南海公司的股票更是节节攀高,到了1720年7月,股票价格已高达1 050英镑。
此时,南海公司老板布伦特又想出了新主意:以数倍于面额的价格,发行可分期付款的新股。
同时,南海公司将获取的现金,转贷给购买股票的公众。
这样,随着南海股价的扶摇直上,一场投机浪潮席卷全国。
由此,170多家新成立的股份公司股票以及原有的公司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股价暴涨51倍,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都卷入了这场漩涡。
南海公司事件启示1、英国政府方面①政府信用的价值作用从深层次看,南海公司股票价值的每一次升值都伴随着政府信用的支持。
南海公司一系列经营活动是以政府信用为依托.南海泡沫的破灭让神圣的政府信用遭到了彻底的粉碎,英国人没人再敢问及股票,此后整整一百年间,英国再也没有发行过一张股票。
②政府立法通过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可以看出,股份公司的存在需要民间审计及公司立法,民间审计发展对公司立法同样有着客观要求。
股份公司的发展对发展资本市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但若在法律上不加规范、缺乏社会监督则势必引起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政府通过制定法案对股份公司进行社会监督有着重大的意义.③政府监管应有“度"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前,英国政府过度地纵容南海公司,任由南海公司对外吹嘘.而且,当南海公司以300%甚至400%的溢价发行股票时,英国政府并没有根据南海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及时地予以制止,反而都争相购买了南海的股票,以致当南海公司的股票出现在短短十个月时间由暴涨到狂跌的动荡局面时.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通过了“泡沫法案”,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泡沫的再次出现,但却对股份公司实行封杀,严重抑制了股份公司的发展.2、股份公司应该真实披露财务状况,诚信经营股份公司作为公众性公司,披露信息是其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最基本形式。
股票价格的形成是建立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的。
如果股份公司信息披露虚假,故意夸大公司的业绩或者经营状况,就会造成投资者盲目投资,股票价格发生异常波动,以致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
3、公众应持有理性的投资态度。
在对巨大财富的憧憬中,公众的理性防线彻底崩溃,完全任由股份公司发布的消息牵引。
当公众不再考察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再辨别股份公司的经营范围,只为股价的一时上涨而买入股票时,他们的投资行为已经演变为一种投机性行为,公众已经谈不上对股市基本行情的认识,也不能客观预期投资所带来的后果。
他们的行为只会使股价越来越高,最终泡沫必然会破灭。
1案例分析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世界上第一份审计报告2案例分析目的◆通过阅读和分析世界上第一份审计报告的产生,了解审计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审计在社会经济中的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作用以及审计师对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责任。
3案例资料◆在1720年之前,已有了民间审计这一行业,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审计理论工作者都认为,Charles Snell 是世界上第一位民间审计人员,他所撰写的查账报告是世界上第一份民间审计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报告,而英国南海公司的舞弊案例也被列为世界上第一起比较正式的民间审计案例。
4◆18世纪初,随着英国殖民主义的扩展,海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
1710年,英国政府在银行家的建议下,使用发行中奖债券所募集到的资金创立了南海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盈利前景诱人的殖民地贸易。
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南海公司经过了10年的惨淡经营,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总额的70%,约1000万英镑,可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
该年底,公司的董事们开始对外散布各种所谓的好消息,即南海公司在年底将有大量利润可实现,并预计在1720年的圣诞节,公司可能要按面值的60%支付股利。
5◆这一消息的散布,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转换,进而带动了股价上升。
1719年中,南海公司股价为114英镑,1720年3月,股价超过了300英镑。
到了1720年7月,股票价格已高达1050英镑。
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6◆此时,南海公司老板布伦特又想出了新主意:以数倍于面额的价格发行可分期付款的新股。
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同时,南海公司将发行新股获取的现金,转贷给购买股票的公众。
随着南海股价的扶摇直上,一场投机浪潮席卷全国。
7◆170多家新成立的股份公司股票以及原有公司的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
1720年6月,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公司取缔法》,该法对股份公司的成立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依据此法,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清醒过来,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公众的怀疑逐渐扩展到南海公司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