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避税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28
55Dec16 - Dec31,2016WORLD VISION 2016.NO.24的利息,实际数额可能比这更大。
彭博社从一份监管文件中了解到以上信息。
苹果不可告人的故事和它应缴的税金一起从爱尔兰科克市辗转至纽约,最后到达内华达州雷诺市。
据彭博新闻社采访的税务专家表示,逃税行为并不止苹果一家。
大部分美国跨国企业都会抓住免除条例的机会,尽可能避免或延迟缴纳汇回税,而这些巨头避税的方法便是用海外现金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公债。
仅全美前十大的公司就持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政府债券。
这种做法帮它们避免了数额可能达数十亿美元的税务负担,然后让纳税人承担上亿美元的补贴。
尽管这些巨头留给公众的说辞是“税率太高导致我们无力将海外收入转回国内”。
从美国政府的角度来看,“这种感觉就像是你付费借用一辆本就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陆文·阿维约那(Avi-Yonah)表示。
他是来自密歇根法学院的教授,也是公司税及国际税领域的专家。
“这其实是难以作出的妥协,毕竟你得在资金是离岸的问题上含糊其辞——而苹果以及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避税已经算不上新闻,但令人震惊的是,美国纳税人反而需要为此买单。
据悉,苹果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将大部分海外营收转回国内,不仅不需要交一分税款,过去五年间还借此获得了至少6亿美元利息收入。
买美国国债 五年赚6亿美元苹果是怎么避税的文 | 刘攀多年来,苹果公司已然成为美国跨国公司海外避税的典型机构。
尽管此举非议颇多,人们还是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事实:美国政府付出了超过5亿美元帮助苹果避税。
苹果依靠美国纷繁复杂税法的一些免除条例实现了避税。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将其大部分海外营收以无税的方式转回美国境内——部分用于购买政府债券。
作为回报,财政部过去五年间至少向苹果支付了6亿美元苹果的2380亿美元现金中有90%是所谓的“海外收入”,至少在会计术语里是这么讲的。
大部分的资金都属于这家加州公司的爱尔兰分公司。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Business 商业·公司56Dec16 - Dec31,2016WORLD VISION 2016.NO.24这些钱其实就在国内。
一、背景美国的跨国公司普遍将资金留存海外。
此次苹果资金回流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众震惊于苹果拥有的现金储备规模。
截至2017年9月的数据,苹果持有的现金储备额为2688.95亿美元。
而这并非个别现象,据穆迪测算,截至2017年年底,苹果、亚马逊、谷歌三家巨头在海外的现金储备达到创记录的1.4万亿美元。
根据CNBC的统计数据,全美国所有企业存放海外的现金规模可能高达3.1万亿美元。
美国企业之所以普遍采取“藏富于国外”的行为,主要是为了合法避税。
依据特朗普实施税改前的旧税法规定,一方面,美国企业的税率高达35%,另一方面,美国企业在海外赚取的利润,在没有流转回美国以前,可以暂不缴税。
较高的税率和合法延迟缴税的制度相结合,使得美国企业有充足的动机将储备资金转移至某些税率较低的海外国家。
美国历史上有多届政府通过减税引导跨国公司资金回流。
针对美国企业利用将资金留存海外以合法避税的行为,多届政府曾采取种种措施试图引导跨国企业资金回流,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减税。
如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通过《经济复苏和税收法案》和《税制改革法案》进行减税。
小布什政府时期则通过《经济增长与减税协调法案》降低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颁布《就业与增长税收减免协调法案》,降低最高边际税率。
奥巴马政府则于2010年出台了《减税法案》,延续小布什时期的减税惯性。
由此可见,减税政策是美国政府引导资金回流、鼓励企业投资的惯用工具。
二、案例介绍事件经过。
2018年1月18日,苹果公司发表声明,称将从海外撤回资金用于投资美国本土。
苹果虽然没有直接点明将会撤回的具体资金规模,但是其在声明中有所暗示:“在当前新税法的规定下,此次资金的撤回预计将给美国带来额外的38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
这将是新税法实施后最大的一笔预计税收收入。
”媒体估算,按照特朗普税改后15.5%的企业应缴税率,苹果回撤的资金规模可能高达2450亿美元。
苹果对未来资金的安排也有较为清晰的脉络:第一,计划新建一个苹果园区,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园区内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应。
宜家和苹果国际税务筹划案例圃田春晓禾兑论坛第二次线下活动宜家和苹果国际税务筹划案例主讲人:后鲁主持人权:今天是圃田春晓禾兑论坛第二次线下活动,我们请来了后鲁先生。
上次,就是在第一次线下活动时我讲过,当时的想法很早,从13年5月份设想,到现在已经将近是三年,中间也做了很多的事情,也经历了很多的风雨。
当时我们的志愿者也有很多,包括地税局的琳、地税局的滕坤,财税名家讲堂的朱芳,我们这个旗子的设计就是朱芳的杰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志愿者叫喻树青,他今天专门从过来听后鲁先生的课。
他是我们圃田春晓微信公众号的发布者,几乎每一篇公众号的文章,都是他编辑发布的。
之间,我与他只见过一次,还是2014年我去大学法学院应熊伟兄讲课时见了一面。
这两年来,我们圃田春晓走过的历程很艰难,也很幸运。
之所以取得一些成绩,取得一些大家的认可。
是与这么多的志愿者艰辛的付出和大家的支持分不开的。
我一直认为,只要你认真做公益,只要你付出心血,即便你做错了,经过长时间的检验,大家也会认可你,尊重你,一次两次有怀疑,一个月两个月有不解,但是三月五个月,一年两年大家就会非常的认可你,而且会配合你,甚至和你一起协助工作,这是我们最初的理念和今后一以贯之的发展方向。
今天我们的讲课,同时有十个微信群在直播,所以大家声音不要太响,大家都是成年人,而且都是优秀的财税人士。
据我所知,财务总监占一半以上,一方面大家都是领导,平时在单位和家都是给下属和孩子做教育,点到为止就行了。
做群直播大家要注意秩序。
为什么做这个税收公益论坛,我当时是想了很多的,也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谈论过好几次。
当时想法很简单,行动起来也很孤单。
曾经,的春苗给我谈过,也有十来个朋友给我说过,不是因为你的税收业务有多好,不是说你个人多有魅力,是因为大家知道做公益不容易。
而且这个公益情怀不仅我个人有,我们的志愿者有,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面都有,都有在尘世磨砺的过程中想保留一颗初心,我们愿意在自己的精神灵魂中保持自己非常纯洁的一面。
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相关案例
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是跨国企业常用的避税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国家,减少在高税率国家的税收负担。
以下是一些与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有关的案例:
1.苹果公司在爱尔兰的税收优惠
苹果公司在爱尔兰设立了一个税务居民地,并与当地政府达成协议,实现了极低的税率。
欧盟委员会认为这种做法涉嫌违反了竞争法,要求苹果公司支付高达130亿欧元的税款。
2.谷歌在荷兰的税收优惠
谷歌通过在荷兰设立子公司,将大量利润转移至爱尔兰。
这种做法让谷歌在荷兰享受到了极低的税率,但也引起了荷兰政府的质疑。
3.星巴克在荷兰的税收优惠
星巴克也曾在荷兰设立子公司,并通过将部分利润转移至该子公司,实现了避税的目的。
荷兰政府认为这种做法违反了税法规定,要求星巴克支付高额的税款。
4.亚马逊在卢森堡的税收优惠
亚马逊在卢森堡设立了一个税务居民地,并通过将利润转移至该地,实现了避税的目的。
欧盟委员会认为这种做法违反了竞争法,要求亚马逊支付高额的税款。
以上案例表明,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是跨国企业常用的避税手段,但也容易引起税务和竞争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各国政府需要加强税收监管和合作,制定更加严格的税法规定,减少企业的
避税空间。
苹果公司避税案例1.案例背景2013年5月,美国参议院发布了一份长达40页的备忘录指出,在2009年到2012年间,苹果公司利用美国对海外企业在税收方面的漏洞,规避了应对440亿美元海外收入的税务支出,经过计算,苹果总税率仅为22%,远低于联邦政府35%的税率。
同时,该备忘录还支出,苹果拥有的1400亿美元资金中,约有1022亿美元的资金在海外子公司,并且无意将这些资金转回美国。
与此同时,2013年,苹果公司在美国发行了170亿美元的企业债券,募集的资金用于美国业务的拓展,却拒绝将海外的资金汇回美国,而是选择将这些资金用于其他业务的开展和作为股东分红,避免向美国政府交纳税收。
2.避税天堂——英属维尔京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位于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间,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常被称为英属处女群岛经济的“两大支柱”(twinpillars)。
为发展当地经济,该岛政府1984年通过了《国际商业公司法》,允许外国企业在本地设立“离岸公司”,并提供极为优惠的政策:在当地设立的公司除每年交纳营业执照续牌费外,免交所有当地税项;公司无注册资本最低限制,任何货币都可作为资本注册;注册公司只需一位股东和董事,公司人员中也不必有当地居民;无需申报管理者资料,账目和年报也不必公开,同时英属维尔京岛也没有任何外汇管制,对于任何货币的流通都没有限制,这些宽松的条件使其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避税天堂。
3.苹果利用避税天堂避税过程分析苹果美国公司(API)在爱尔兰注册了子公司“苹果国际销售公司(ASI)”,这家公司通过低买高卖,接收了除美国本土之外苹果的全球销售收入。
爱尔兰的企业所得税非常低,只有12%,但是苹果公司由于给当地带来了就业和税收,所以和爱尔兰政府谈判达成了税收优惠减免的协议,将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到2%,在这个过程中,爱尔兰与苹果公司实现了双赢。
其次,苹果公司在爱兰注册子公司“苹果国际运营公司(AOI)”AOI是苹果在美国以外的海外关联公司组织结构的第一级关联公司,100% 为API 拥有。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一、苹果公司避税案介绍苹果公司连续数年被评为“全球最具价值品牌”,同时也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高额的利润应当对应高额的税额,但苹果公司却通过各种避税手段规避了高额税负。
2013年5月20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下属的常设调查委员会首先向外界出具了有关苹果公司避税的40页报[收稿日期]2019-08-19[作者简介]刘子涵(1996—),男,汉族,天津市人,外交学院国际法系研究生。
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公司避税案”评析及启示刘子涵外交学院,北京100044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the Tax Avoidance of Apple Inc.LIU Zi-han(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Abstract ]The tax paid by larg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iscal revenue in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including China.However,tax avoidance widely adopted by these corporations,including Apple Incorporation,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tax security of the countries concerned.Taking the tax avoidance case of Appl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methods Apple adopts to evade its cross-border tax.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special legislation of anti-tax avoidance in China,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registration place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actual administrative body should have the sam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Moreover,the operational measures should be specified to determine the cost sharing agreement and international tax cooperation and Corresponding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Key words ]tax avoidance ;resident taxpayer ;transfer pricing ;cost sharing agreement[摘要]大型跨国公司所上缴的税收已成为世界各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大型跨国公司广泛采取的避税行为却严重影响一国的税收安全。
苹果公司避税案例------------------------------------------作者xxxx------------------------------------------日期xxxx苹果公司避税案例1.案例背景2013年5月,美国参议院发布了一份长达40页的备忘录指出,在 2009年到2012年间,苹果公司利用美国对海外企业在税收方面的漏洞,规避了应对440亿美元海外收入的税务支出,经过计算,苹果总税率仅为22%,远低于联邦政府35%的税率。
同时,该备忘录还支出,苹果拥有的1400亿美元资金中,约有1022亿美元的资金在海外子公司,并且无意将这些资金转回美国。
与此同时,2013年,苹果公司在美国发行了170亿美元的企业债券,募集的资金用于美国业务的拓展,却拒绝将海外的资金汇回美国,而是选择将这些资金用于其他业务的开展和作为股东分红,避免向美国政府交纳税收。
2.避税天堂——英属维尔京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位于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间,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常被称为英属处女群岛经济的“两大支柱”(twinpillars)。
为发展当地经济,该岛政府1984年通过了《国际商业公司法》,允许外国企业在本地设立“离岸公司”,并提供极为优惠的政策:在当地设立的公司除每年交纳营业执照续牌费外,免交所有当地税项;公司无注册资本最低限制,任何货币都可作为资本注册;注册公司只需一位股东和董事,公司人员中也不必有当地居民;无需申报管理者资料,账目和年报也不必公开,同时英属维尔京岛也没有任何外汇管制,对于任何货币的流通都没有限制,这些宽松的条件使其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避税天堂。
3.苹果利用避税天堂避税过程分析苹果美国公司(API)在爱尔兰注册了子公司“苹果国际销售公司(ASI)”,这家公司通过低买高卖,接收了除美国本土之外苹果的全球销售收入。
爱尔兰的企业所得税非常低,只有12%,但是苹果公司由于给当地带来了就业和税收,所以和爱尔兰政府谈判达成了税收优惠减免的协议,将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到2%,在这个过程中,爱尔兰与苹果公司实现了双赢。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国际避税是指通过合法手段,利用国际金融体系中存在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差异,使企业或个人在跨国经营中实现最低化纳税的行为。
避税行为在合法范围内,但有时会引起社会争议,因为一些企业或个人会利用漏洞和灰色地带进行大规模避税,导致税收不公平和国家税收收入减少。
下面我将从苹果公司以及萨克斯女王等案例入手,浅析国际避税案例。
首先,苹果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国际避税案例。
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施避税策略,通过将营业收入集中在低税率国家或地区,如爱尔兰,来降低所得税的负担。
具体而言,苹果公司在爱尔兰成立了子公司,利用爱尔兰低税率的特点,将全球销售的利润通过虚拟的知识产权向爱尔兰转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纳税额。
虽然苹果公司的避税行为在法律框架内,但也引起了公众和政府的质疑,认为其通过避税行为导致国家税收减少,加重了其他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其次,萨克斯女王是另一个国际避税案例。
萨克斯女王是一家著名的乐器制造商,总部位于法国。
为了降低税收负担,该公司将其知识产权转移到了卢森堡的子公司名下,并通过让其他公司支付版权费用来转移利润。
这样,萨克斯女王可以在法国利润少,从而减少所得税。
尽管该公司依法进行避税行为,但法国政府认为其行为不公平,侵害了国家税收收入,并对其进行调查和纳税要求。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国际避税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这些公司通过巧妙地利用税法漏洞和跨国结构,成功地降低了所得税的负担,但也引发了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和质疑。
避税行为的合法性在于其是否符合国家税法的规定,但所遵循的规则却存在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
然而,国际避税也不应全然否定其积极意义。
跨国公司通过避税策略可以增加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国际避税也可以推动国家间税收竞争,进一步改善税收制度,促使各国政府降低税率和优化税收结构。
为了解决国际避税问题,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制定统一的国际税收政策和标准。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多边机构已经开始努力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税收透明度和信息交换。
其年报显示,在截至今年9月底的2012财年,苹果以557.6亿美元的全年税前收入,仅缴纳了140亿美元税款。
其中,122.6亿美元支付美国联邦税,10.6亿支付美国的各州州税,支付海外税款的仅7.1亿美元;综合计算,总税率仅为22%,远低于联邦税率。
按照美国税法的规定,对于苹果这种年营收规模超过1833.33万美元的公司,大部分的营收应适用35%的联邦税率。
秘密在于,苹果税前收入中的三分之二被算在海外分公司账上。
这部分收入只要不汇回美国,就不需要在美国纳税。
据测算,苹果海外收入的税率只有3.3%,大大拉低了整体税率。
为了实现这种避税魔术,苹果利用了美国的税法漏洞和海外不同国家之间的税法差异,从而做到“在有关税率最低的地方交相应种类的税”。
避税魔术苹果绚丽的避税魔术被戏称作“爱尔兰荷兰三明治”,因为其手法主要是在两家爱尔兰子公司和一家荷兰子公司之间腾挪,就像两片面包夹着一片奶酪的三明治。
为了吸引投资解决就业,爱尔兰的企业所得税非常低,只有12.5%,远低于美国和其他欧盟国家。
苹果在爱尔兰设立苹果国际公司(Apple Sales International,下称“爱尔兰公司”),负责接收除了美国以外地区的所有收入,享受爱尔兰的低所得税税率。
但相比一些税率极低的“避税天堂”,爱尔兰的所得税还是高,为了尽可能地少缴所得税,苹果要把大部分营收以成本最低廉的方式转移到避税天堂去。
爱尔兰恰好又提供了向避税天堂转移营收的独特通道。
根据爱尔兰独特的税法,即使是在爱尔兰注册的公司,只要其母公司或总部设在外国,就被认定为外国公司。
于是,苹果在爱尔兰又设立了一家苹果国际运营公司(Apple OperationsI nternational,下称“爱尔兰运营公司”),其总部则设立在著名的避税天堂——加勒比群岛。
由于爱尔兰运营公司是外国公司,它把收入汇到总部不需要向爱尔兰缴税,几乎是零成本。
廉价的收银机已经设好,通向避税天堂的渠道也已打通,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把爱尔兰公司的收入便宜地转到爱尔兰运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