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 格式:pdf
- 大小:116.19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主观题答题要点及辩别关键词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分析”的模式。
“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三观主题班会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了解马克思三观是什么和对马克思三观的教育内容深入的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意义。
班会内容:首先由宣传委员宣读马克思主义三观的主要内容,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三观。
马克思主义"三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外在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
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
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各种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不同的世界观会指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表现。
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
人生观的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友谊观、生死观等。
人生观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人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应当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
由于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人们对于人生的价值、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在阶级社会里,人生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生观。
历史上的剥削阶级曾有过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如享乐主义的人生观、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实用主义的人生观、权势主义的人生观,等等。
马克思主义“五观”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这“五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国家、民族、历史、文化、宗教等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家观是马克思主义“五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在现代社会,国家的职能不仅仅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还包括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就要热爱自己的国家,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国家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要不断推动国家制度的完善和创新,使国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民族观在马克思主义“五观”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心理特征。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就要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要尊重各民族的差异,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团结,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和反对各种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维护国家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历史观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视角。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就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为现实的发展提供借鉴。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历史的发展。
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五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五观: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历史观、社会存在观一、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唯物史观,即一切从物质的发展和变化中来,人类生活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是广泛而深刻的,这是唯一的现实和真相。
马克思主义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唯物史观:机制观、方法论、哲学基础。
机制观强调了物质的基础性、上层建筑的依赖性。
方法论强调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分析事物发展变化这个基本方法。
哲学基础强调了世界领导、社会决定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生观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是以全人类的幸福为出发点,目标是实现社会平等和正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构成的,这些关系包括生产、交换、知识和领导关系,不同社会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不断替代,从而推进了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认为,人类历史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平等和正义,即人类的全面自由和幸福。
因此,人类的发展应该是自由和平等的,不应受到任何形式的压迫和剥削。
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部矛盾和斗争推动的,任何事物都是由自己的内在规律所支配。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结果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思想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强调矛盾的发展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精髓,是指导实践的根本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思想是在辩证法的基础上,以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矛盾和斗争为主线,对社会历史进程进行分析和论证,揭示出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矛盾中发生的革命性斗争,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是分析历史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理论工具。
四、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正是由此为基础说明人类的历史发展趋势和根据这种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发展的面貌。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中,历史是由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内的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发展所决定的。
什么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生存而忙碌,为事业而奔波,生命在社会中演绎;每当茶余或者饭后,当一个人静下心来的时候,思绪就会变得广阔,偶尔也会有一种想要想探索人生真谛的冲动,这或许是赋予我们智慧的存在给予的一种启示吧我们不妨在这方面多做一些思考;屌丝体悟:知识改变命运,智慧掌控人生,当我们感慨命运不公的时候,不妨多学习点知识吧;1、世界观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作为一个人来说,世界观又总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机联系起来的,世界观总是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导向作用;同时世界观也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直接影响人的个性品质;可以讲,世界观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2、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3、人生观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48艺术论丛影视作品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程经奎山东省邹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影视文化也得以繁荣发展,当前的影视作品也就越来越多,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影视作品作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缓解人们日常工作疲劳的同时,还可能会影响到人们自己的观念。
关键词:影视作品;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引言:影视作品对人们的影响一直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教育的重点关注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影视作品多元化的出现,作品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态,好的影视作品可以给人们带来积极地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而一些糟粕型的作品会“毁三观”,引导人们思想走向极端,这也是对现代教育的一个挑战,是否能正确引导人们审视现代的影视作品。
一、影视作品的人生观人生观是指人对自己人生目的、态度、价值的看法。
其主要就是揭示人活着的原因、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应当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
人生观可以决定人生的最终走向,人的思想和行动总是收到自己人生观的影响,因为每个人的社会遭遇和教育程度的不同都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可以引导人们走向人生的正道,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从而去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而错误的人生观容易将人引向歧途,从而沦为“社会败类”。
现代的影视作品日益丰富的情况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各种各样的,大前提之下都有着正反两面的人物,他们的人生观也都是不一样的,反面人物一般都是很极端的形象,在与人民、法律、社会公约等存在着一定的抗衡,最终结果也都是难逃法网。
他们的人生观就是一种典型的错误的人生观,可能为了一己私欲而为祸大众,这样的人生观是不利于成长的,我们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对于这样的人物形象所展现出来的人生观也一定要有所抵触,避免走向这样的歧途。
我们要学习影视作品中为人民利益考虑的人物形象,他们的人生观是积极向上的,是健康的,是正确的,我们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也要借鉴他们的人生态度,告诫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去度过我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