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警察心理学
- 格式:pdf
- 大小:184.39 KB
- 文档页数:5
警察心理行为训练浅析摘要:警察心理训练是运用心理学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关系原理,有针对性的对警察的一般心理素质、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团队意识等进行训练,以提高警察这一职业需要的心理品质。
对于长期从事”三高”工作的警察来讲,心理健康维护与心理行为训练十分必要。
文章最后详细介绍了警察心理行为训练的内容及训练的意义。
关键字: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训练内容一、警察心理行为训练概念心理行为训练是根据认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借助于行为训练,以提高受训人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的一种训练方法。
其起源于二战时期的英国,而后心理行为训练扩大至军队、学校甚至于商界,以缓解各种社会压力下的精神压抑、情绪焦躁等不良心理问题。
心理行为训练属于心理训练的范畴,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是心理行为训练的基础。
在心理行为训练过程中,认知对行为的影响、情绪对行为的影响、行为形成及强化的理论等这些心理学原理都得到充分的应用。
受训人员可以在心理工作者的指导下发现并矫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或心理状态,经其反复训练以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心理行为训练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受训人员的心理素质,在进行心理行为训练时,尽管其基本理论和方法是通用的,但针对不同的群体,心理行为训练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
警察心理行为训练是指在心理行为训练的基础上,鉴于警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警察心理、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团队意识等进行训练,使其形成警察这一职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以提升警察的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水平。
二、开展警察心理行为训练的必要性警察是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警察职业具有高风险、高应激和高负荷即”三高”的性质,因此,公安工作的危险性、特殊性和生活环境的恶劣性使警察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与此同时,警察还会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其他方面的压力,如此复杂多样的工作内容及负荷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必然会影响警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公安工作的质量。
收稿日期:20090405本文为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 中国警察EA P 对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心理关怀作用的研究 (项目编号06SFB5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燕玲(1971 ),女,河南上蔡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行政法制研究;徐晓锋(1970 ),男,辽宁普兰店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教授,心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法制心理学研究;冉赛光(1963 ),男,河北高阳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司法制度研究;李秋先(1967 ),女,河北高碑店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宪法、行政法研究。
心理学在监狱警察心理帮助中的具体应用刘燕玲,徐晓锋,冉赛光,李秋先(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监狱人民警察高压力的工作性质,使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的警察个体比其他职业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而目前,我国监狱警察获得的支持和关怀远远低于其自身需要,国内有关监狱警察职业压力和心理帮助的研究也并不多,而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狱警察心理帮助系统,就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
关键词:心理应激;心理反应;心理帮助中图分类号:DF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2663(2009)02 0025 03调查研究表明,监狱警察职业压力的积累已经影响到了监狱警察群体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了监狱警察的执法效率和队伍建设。
因此,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监狱工作中,建立监狱警察的心理帮助系统,为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提供持续有效的关怀,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建立监狱警察心理应激的标志体系心理应激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监狱警察也不例外。
一般说来,心理应激的影响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疾病、生理、心理和个人生活。
美国达拉斯警察局心理服务部对于心理应激最明显的15种标志进行了分析和概括,作为用来判断警察心理应激的警告标志。
!1∀这15种最明显的应激警告标志主要是:1.行为突然发生变化,出现与平常行为相反的行为,例如情绪从乐观到悲观。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警察心理学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
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警察心理学”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警察心理学
研究警察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源于对警察选拔问题的研究。
1873年加拿大建立皇家警察时,即提出选拔警察的两项心理标准,即性格活泼开朗和有较强的读写能力。
20世纪初开始对警察心理进行科学研究,以警察智力问题为研究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究从单一重视心理选拔转变为重视心理选拔与心理训练两方面,并开始注意非智力因素在警察心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其间先后建立警察组常模与相互职业组常模,并编制相应的测试工具。
20世纪80年代后国外出版以警察心理学命名的专着,标志该学科的独立。
自1982年起,多次召开国际警察心理学大会。
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1)警察认知心理。
包括警察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认知,以及高级认知心理活动。
(2)警察品德心理。
包括警察品德心理结构、品德心理障碍矫治等。
(3)警察人格心理。
包括警察的工作动机、价值观、人格特征。
(4)警察心理应激。
包括警察心理应激源、心理应激对策等。
(5)警察心理控制。
包括警察抗诱惑心理、警察违法犯罪等越轨心理。
(6)警察威信。
包括警察威信的影响因素,以及威信的形成和巩固。
(7)警察心理选拔及心理测验。
包括警察心理选拔的内容、标准、方式等问题,以及警察心理的测验、考核。
(8)警察心理训练。
包括警察心理训练的内容及方式。
(9)警察人际心理。
包括警民关系、警察人际交往等问题。
(10)警察生活心理与心理健康。
包括警察闲暇活动状态、心理健康状态及保持心理素质的途径、方法。
该学科在警察队伍建设、社会治安执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